2020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1反应热、焓变word课后作业
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H,单位:kJ/mol 或kJ•mol-1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H 为“-”或△H <0(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H 为“+”或△H >04. 焓变与键能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断裂—吸热),而新键的形成则放出能量(化学键形成—放热)。
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反应物键能(吸热)小于生成物键能(放热);吸热反应:反应物键能(吸热)大于生成物键能(放热)。
由于反应后放出的能量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故规定△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了解内容: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包括化学能、势能等;与键能也有关:键能越大,总能量越低,因为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焓变与催化剂的关系催化剂的加入对焓变没有影响。
只能改变反应物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焓变的大小。
6. (1)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2)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如200℃,101kPa条件下1molH2和碘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1)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聚集状态(2)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和质量比(3)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有三点不同(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1焓变反应热(课时练)(教师版).doc
1-1-1 变反应热(课时练)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矶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答案】D【解析】①是吸热的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②④都属于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⑤ 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D。
2.已知反应:X + Y = M + 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能量一定高于MB、Y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答案】C【解析】由于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故答案C。
3.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B.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答案】B【解析】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来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吸收能量,A项错误;在化学反应川,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发生化学反应时要放出能量,这样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正确;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有些放热反应也需加热才能发生反应(如木炭的燃烧),C项不正确;燃烧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D项不正确。
故答案B4.下列各图屮,表示Ba(OH)2-8H2O(S) + 2NH4C1 ^=BaCH(s)+2NH3(g)+10出0(1)的能量变化的是()【答案】A【解析】题给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A项正确。
5.下列反应屮,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Ba(OH)2-8H2O 与NHQ 反应B.铝与稀盐酸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D.煤与02的燃烧反应【答案】C【解析】A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C、D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C为吸热反应,B和D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 作业1 反应热 焓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试题
课时作业(一)A组—基础巩固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解析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所有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和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的相对大小,前者大的为放热反应,后者大的为吸热反应。
所以,放热反应中每种反应物的能量不一定比每种生成物的能量都高。
放热反应也往往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碳的燃烧;吸热反应不一定都需要加热,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不用加热就能发生。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据条件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只有D项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而A、B、C三项均为吸热反应。
答案 D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应3.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解析由于A+B―→X为吸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和B的能量和,可排除A项和C项;而总反应A+B―→C为放热反应,故C的能量小于A和B的能量和,B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4.(双选)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Ba(OH)2·8H2O与NH4Cl固体的反应C.硫磺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解析A、C两项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D两项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D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应5.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作业1《反应热焓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课时作业1 反应热、焓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B.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多少与其反应量有关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反应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颜色B.状态C.化学键D.原子核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5.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地放热的是()A.固体NaOH B.生石灰C.无水乙醇D.固体NH4NO36.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这一现实,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A.白磷在260 ℃时转化为红磷B.石墨在高温下转化为金刚石C.NaCl熔化D.五氧化二磷吸水7.已知H2(g)+1/2O2(g)===H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 ,b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a :__________;b :____________。
(2)该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ΔH ______(填“<0”或“>0”)。
8.《拯救大兵瑞恩》里面有一个美军用燃烧弹烧死坑道中敌兵的镜头,这就是燃烧弹在现代坑道战、堑壕战中的作用之一。
由于汽油密度较小,发热量高,且价格便宜,所以被广泛用作燃烧弹原料。
加入能与汽油结合成胶状物的黏合剂,就制成了凝固汽油弹。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四1.1.1《反应热、焓变》word课后作业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四1.1.1《反应热、焓变》word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无关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答案:D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了()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但加热至反应发生后,停止加热,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B、C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等质量的硫分别在足量的纯氧气中、空气中燃烧,设前者放出的热量为Q1,后者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和Q2相对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A.Q1=Q2B.Q1>Q2C.Q1<Q2D.无法判断解析:从硫在空气中燃烧比在纯氧气中的火焰明亮度差、剧烈程度缓和可知,硫在纯氧气中燃烧速率更快,发光更强。
相等质量的硫燃烧放出的能量(在相同条件下)是一定的,而发光、发热均是能量的体现形式,根据总能量一定,发光越多,则转化为热能的部分就越少,所以等质量的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比在纯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C4.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解析: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
课时作业2:1.1.1反应热 焓变
第一节 反应热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巩固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的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与水反应解析 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水煤气的制取、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 与CO 2的反应等。
答案 A2.已知化学反应2C(s)+O 2(g)=====点燃2CO(g),2CO(g)+O 2(g)=====点燃2CO 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 )A.28 g CO 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44 g CO 2所具有的能量B.56 g CO 和32 g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C.32 g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C 燃烧,生成CO 2与生成CO 时放出的热量一样多解析 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由于C ――→O 2CO 放热,CO ――→O 2CO 2放热,所以C ――→O 2CO 2比C ――→O 2CO 放出的热量要多,故D 不正确。
反应2CO(g)+O 2(g)=====点燃2CO 2(g)中,CO 并不是反应物的全部,所以28 g CO 所具有的能量不一定高于44 g CO 2所具有的能量,故A 项不正确,同理C 不正确。
答案 B3.下列有关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都是57.3 kJB.准确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过程中,至少需测定温度4次C.玻璃搅拌器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偏小D.若稀酸溶液中H+与稀碱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所测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更准确解析A项,弱酸、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B项,至少测定温度3次,盐酸、NaOH溶液、混合液的温度;D项,为保证反应充分进行,H+或OH-一方稍过量。
高二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1-1-1焓变_反应热.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 4 ——化学反响原理(观点全集)第一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变化1.反响热 : 化学反响过程中所开释或汲取的能量,都能够用热量来表述,叫反响热。
反响热产生的原由: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开释的总能量与反响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响的反响热。
【新增】 1. 焓: 1 mol 用于表示物质所拥有的能量的这一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叫做焓(H)。
2.焓变 ( △H ):一个化学反响的生成物与反响物的焓值差,即:△H =H (生成物)- H(反响物)3.反响热与焓变的关系: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响,若反响中物质的能量变化所有转变为热能,则反响前后物质的焓变就等于该反响的反响热。
[ 说明:①焓(H )是与物质的内能相关的物理量。
②△H的单位是kJ/mol或 kJ· mol 1 。
【注意:△H的单位中mol 1 的含义。
反响焓变单位中的“mol 1 ”表示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同样,它是指每摩尔某一反响,而不是指某一物质的微粒等。
】③ 任何化学反响都有反响热。
④很多化学反响的反响热能够经过实验直接测得。
]4.放热反响 : 化学反响过程中生成物开释的总能量大于反响物汲取的总能量的反响。
5.吸热反响 : 化学反响过程中生成物开释的总能量小于反响物汲取的总能量的反响。
6.△H 的符号与意义:因为反响后放出的热量使反响系统的能量降低 ( 使环境的能量高升 ) ,故放热反响的△H 为“—”,△H <0;而吸热反响使反响系统的能量高升 (使环境的能量降低 ),故吸热反响的△H 为“+ ”△H > 0。
见以下图 1-17.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响物质的量和反响热之间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8.热化学方程式表表示义:既表示了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也表示了化学反响中的焓变。
9.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差别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是整数,即表示微粒个数又表示既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分数,只表示化学计量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物质的量状态不要求注明一定在化学式后注明△H 的正负号、无一定注明数值及单位意义表示了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不单表示了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也表示了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练习: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Word版含解析
1.B. C. D.D.A.B2.A. B.H+CIC」2 二I + I ~n A;CD.S+02(T HCISO2;B ;DS O2HCI3.A.B.C.D.mol,H>0; H<0,A,H<0; ,C 口4. D,H>O,BCO1 mol NO 2CO2+NO^+COCO2 NO,DABCm反应勒\B a- w反应过軒C02+N0——N02+C0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 E 2,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为 E i ,应选C 。
C 5.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放热反应,后者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生石灰溶于水;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B. 干冰升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熔化 C. 氨水与醋酸反应;二氧化碳与碳反应 D. 工业煅烧石灰石;化石燃料燃烧 解析A 项中,CaO 与H2O 的反应、Zn 与H 2SO 4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B 项中,干冰升华不属于化学 反应;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熔化为吸热过程 ,也不是化学反应。
C 项中,氨水与醋酸的反应为放热反 答案|C6. 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A.--------------- H 20(g ) 出0(1)放出 44 kJ 热量 B. 曲>0的化学反应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 862 kJ 能量的化学反应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解析|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焓(生成物)与焓(反应物)的相对大小。
若焓(生成物)>焓(反应物), 则反应吸热,反之放热。
A 项H 2O (g )^H 2O (l )为物理变化;B 项A H >0,即焓(生成物)>焓(反应物),反 应吸收热量;C 项无法确定反应放热还是吸热 ;D 项,由图可知焓(生成物)<焓(反应物),反应放热。
答案|D 7. 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
据此分析下列判断或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在相同的条件下,红磷比白磷能量高B. 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C. 红磷和白磷的结构不同D. 红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则不会自燃解析|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故白磷的能量比红磷的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1焓变反应热(课时练)(学生版).doc
1-1-1焰变反应热(课时练)1.下列变化小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矶加热变成口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2.已知反应:X + Y = M + 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E确的是( )A、X能量一定高于M Y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牛3.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B.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加热才能发牛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4.下列各图中,表示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 +10H2O⑴的5.下列反应屮,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Ba(OH)2-8H2O 与NH-Cl 反应B.铝与稀盐酸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牛•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D.煤与02的燃烧反应6.化学反应A2 + 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mol A 4-2 mol B1 mol A2+I mol B 22 mo! AB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断裂1 mol A —A 键和1 mol B —B 键能放出x kJ 的能量C. 断裂2 mol A —B 键需要吸收y kJ 的能量D. 2 mol AB 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 2和1 mol B 2的总能量7. 下图表示出和Bid 反应的历程,其屮虚线表示的是使用催化剂的反应历程,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u反应历程A.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人D.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8. 已知 H 2(g) + Cl 2(g)=2HCI(g) AH=-184.6 kJ-moF 1,则反应 HCI(g)=l/2H 2(g)+ l/2Cl 2(g)的 AH 为( )A. +184.6 kJ-mol"1B. -92.3 kJ-moP 1C. +92.3 kJD. 4-92.3 kJ-moP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焙变单位屮kJ mor 1,是指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最变化B. 当反应放热AH>0,反应吸热Ot AH<0C.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AH 为“一”D. —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人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AH 为“+” 10. (2014-北京东城期末)常温下,1 mol 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了所需要的能量用E 表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 1 mol H2 (g)燃烧,生成 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C(s)+O2 (g) == CO2 (g) H=-393.5 kJ/mol 2.5 mol C 完全燃烧,H=2.5 mol×(-39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H=-285.8 kJ/mol 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 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285.8 kJ/mol=3.5 mol 3. 设S 的燃烧热为H S(s)+O2 (g) == SO2 (g) 32 g/mol H 4g -37 kJ H=32 g/mol×(-37 kJ)÷4 g =-296 kJ/mol 4. 设CH4的燃烧热为H CH4 (g)+O2 (g) == CO2 (g)+2H2O(g) 16 g/mol H 1g -55.6 kJ H=16 g/mol×(-55.6 kJ)÷1 g =-889.6 kJ/mol 5. (1)求3.00 mol C2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C2H2 (g)+5/2O2 (g) == 2CO2 (g)+H2O(l) 26 g/mol H 2.00 g -99.6 kJ H=26 g/mol×(-99.6 kJ)÷2.00 g =-1 294.8 kJ/mol Q=3.00 mol×(-1 294.8 kJ/mol)=-3 884.4 kJ≈-3 880 kJ (2)从4题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 6. 写出NH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NH3 (g)+5/4O2 (g) == NO2 (g)+3/2H2O(g) 将题中(1)式乘以3/2,得: 3/2H2 (g)+3/4O2 (g) == 3/2H2O(g) 3/2H1=3/2×(-241.8 kJ/mol) =-362.7 kJ/mol 将题中(2)式照写: 1/2N2 (g)+O2 (g) == NO2 (g) H2=+33.9 kJ/mol 将题中(3)式反写,得NH3 (g) == 1/2N2 (g)+3/2H2 (g) -H3=46.0 kJ/mol 再将改写后的3式相加,得: 2 7. 已知1 kg 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 能量,行走1 km 消耗170 kJ,求每天行走5 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 170 kJ/km×5 km/d×365 d÷32 200 kJ/kg=9.64 kg 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 kJ.快速奔跑1 km 要消耗420 kJ 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 kJ÷420 kJ/km=1 000 km 9. 1 t 煤燃烧放热2.9×107 kJ 50 t 水由20 ℃升温至100 ℃,温差100 ℃-20 ℃=80 ℃,此时需吸热: 50×103 kg×80 ℃×4.184 kJ/(kg℃)=1.673 6×107 kJ 锅炉的热效率=(1.673 6×107 kJ÷2.9×107 kJ)×100% =57.7% 10. 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 耐纶5 m3×4.2×104 kJ/m3=21×104 kJ 聚氯乙烯50 m3×1.6×104 kJ/m3=80×104 kJ 丙烯酸类塑料 5 m3×1.8×104kJ/m3=9×104 kJ 聚丙烯40 m3×1.5×104 kJ/m3=60×104 kJ 将回收的以上塑料加工成燃料,可回收能量为21×104 kJ+80×104 kJ+9×104 kJ+60×104 kJ=170×104 kJ=1.7×106 kJ 3 第二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1. 略. 2. 1:3:2. 3. (1)A; (2)C; (3)B. 4. D. 5. A.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1)加快.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 (2)没有加快.通入N2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承受的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或其分压)没有增大,反应速率不能增大. (3)降低.由于加入了N2,要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就必须使容器的容积加大,造成H2和I2蒸气的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减小. (4)不变.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反应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反应速率不变. (5)加快.提高温度,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2.A.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反应速率,使得缓慢发生的反应2CO+2NO== N2+2CO2迅速进行.给导出的汽车尾气再加压,升温的想法不合乎实际. 第三节化学平衡1.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2. 3.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温度,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 ,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不能使. 4. (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化合生成2 mol NH3,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 kJ. (2)适当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5. B; 6. C;7. C; 8. C. 9. 设:CO 的消耗浓度为x.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 铵盐溶解常常是吸热的,但它们都能在水中自发地溶解.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彼此不 4 发生反应的气体依次通入到同一个密闭容器中,它们能自发地混合均匀. 2. 在封闭体系中焓减和熵增的反应是容易自发发生的.在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时不能只根据焓变ΔH<0或熵增中的一项就得出结论,而是要全面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5 第三单元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 2. 氨水中存在的粒子:NH3H2O,NH4+,OH氯水中存在的粒子:Cl2,Cl-,H+,ClO3. (1) 错.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因此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二者的浓度及强电解质的溶解性有关. (2) 错.酸与碱反应生成盐,所需碱的量只与酸的物质的量有关,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 +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H . (3) 错.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水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其电离平衡受氨水浓度的影响,浓溶- 液的电离程度低于稀溶液.因此氨水稀释一倍时,其OH 浓度降低不到一半. + (4) 错.醋酸中的氢没有全部电离为H . ※(5) 错.此题涉及水解较复杂,不要求学生考虑水解. 4(1) 不变.一定温度下,该比值为常数——平衡常数. - (2) 4.18×10 4 mol/L 5. (1) 略; (2) 木头中的电解质杂质溶于水中,使其具有了导电性.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 ③③③③;③③③③. 2. NH+4,OH-,NH3H2O,H+. 3. C;4A;5D;6D;7A;8A,D. 9. 注:不同品牌的同类物品,其相应的pH 可能不尽相同. 10. 6 11. 图略.(1) 酸性(2) 10, 1×10-4 (3) 9 mL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1. D; 2. B;3. C; 4. D. + 5. 乙,如果是弱酸,所生成的盐电离出的A-会部分地与水电离出的H 结合成HA,则c(A - + )≠c(M ) . - + - - 3+ 6. >,Al +2SO42 +2Ba2 +4OH = 2BaSO4↓+AlO2 +2H2O; + - + - =,2Al3 +3SO42 +3Ba2 +6OH = 3BaSO4↓+2Al(OH)3↓ - - - + - 7. CO32 +H2O=HCO3 +OH , Ca2 +CO32 =CaCO3↓ - - 8. Na2CO3溶液的pH>NaHCO3溶液的pH,因为由HCO3 电离成CO32 比由H2CO3电离成- HCO3 更难,即Na2CO3与NaHCO3是更弱的弱酸盐,所以水解程度会大一些. 9. (1) SOCl2 +H2O SO2↑+ 2HCl↑ (2) AlCl3溶液易发生水解,AlCl36 H2O 与SOCl2混合加热,SOCl2与AlCl36 H2O 中的结晶水作用,生成无水AlCl3及SO2和HCl 气体. ,加氨水可中和水解反应生成的HCl,以10. 加水的效果是增加水解反应的反应物c(SbCl3) + 减少生成物c(H ) ,两项操作的作用都是使化学平衡向水解反应的方向移动. ※11. 受热时,MgCl26H2O 水解反应的生成物HCl 逸出反应体系,相当于不断减少可逆反应的生成物,从而可使平衡不断向水解反应方向移动;MgSO47H2O 没有类似可促进水解反应进行的情况.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 文字描述略. 2. C; 3. D; 4. C. 7 5. (1) S2 与H 作用生成的H2S 气体会逸出反应体系,使FeS 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2) 硫酸钙也难溶于水,因此向碳酸钙中加硫酸是沉淀转化的问题,但硫酸钙的溶解度大于+ 碳酸钙,转化不能实现.醋酸钙溶于水,且醋酸提供的H 与碳酸钙沉淀溶解平衡中的CO32作用,可生成CO2逸出反应体系,使其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3) 硫酸溶液中的SO42-对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有促进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的作用. 6. 略. - + 8 第四单元第一节原电池 1. 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正极. 2. 铜,Cu-2e == Cu ;银,Ag +e == Ag. 3. a,c,d,b. 4. B; 5. B,D. 2+ + - 图4-2锌铁原电池装置6. 装置如图4-2所示. 负极:Zn-2e == Zn 2+ 2+ 正极:Fe +2e == Fe 第二节化学电源1. A; 2. C; 3. C. 4.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Pb(s)+SO4 (aq)-2e == PbSO4(s) 正极:PbO2 (s)+4H (aq)+SO4 (aq)+2e == PbSO4 (s)+2H2O(l) 铅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如下: + 22- 9 阴极:PbSO4 (s)+2e == Pb(s)+SO4 (aq) 阳极:PbSO4 (s)+2H2O(l)-2e == PbO2(s)+4H (aq)+SO4 (aq) 总反应方程式: + 2- - 2- 第三节电解池1. A; 2. D. 3.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例如锌铜原电池,在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称为负极,在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称为正极. 负极:Zn-2e == Zn (氧化反应) 正极:Cu +2e == Cu(还原反应) 电子通过外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 电解池:以CuCl2溶液的电解装置为例.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做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 阳极:2Cl -2e == Cl2↑(氧化反应) 阴极:Cu +2e == Cu(还原反应) 电子通过外电路由阳极流向阴极. 4. 电镀是把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电解精炼铜是把纯铜板作阴极,粗铜板作阳极, 通过类似电镀的方法把铜电镀到纯铜板上去, 而粗铜中的杂质留在阳极泥或电解液中,从而达到精炼铜的目的.其电极主要反应如下: 阳极(粗铜) :Cu-2e == Cu (氧化反应) 阴极(纯铜) :Cu +2e == Cu(还原反应) 补充:若粗铜中含有锌,镍,银,金等杂质,则在阳极锌,镍等比铜活泼的金属也会被氧化: 阳极(粗铜) :Zn-2e = Zn 2+ 2+ 2+ 2+ 2+ 2+ 10 Ni—2e = Ni - 2+ 由于附着在粗铜片上银,金等金属杂质不如铜活泼,不会在阳极被氧化,所以当铜氧化后,这些微小的杂质颗粒就会掉进电解质溶液中,沉积在阳极附近(即"阳极泥",成为提炼贵重金属的原料) . 在阴极,电解质溶液中Zn 和Ni 的氧化性又不如Cu 强,难以在阴极获得电子被还原, 故Zn 和Ni 被滞留在溶液中.因此,在阴极只有Cu 被还原并沉积在纯铜片上,从而达到了通过精炼提纯铜的目的. 5.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极反应式为: 阳极:2Cl -2e == Cl2↑(氧化反应) 阴极:2H +2e == H2↑(还原反应) 或阴极:2H2O+2e == H2↑+2OH (还原反应) 总反应:2NaCl+2H2O == 2NaOH+H2↑+Cl2↑ 在阴极析出 1. 42 L H2,同时在阳极也析出1.42 L Cl2. 6. 依题意,电解XCl2溶液时发生了如下变化: + 2+ 2+ 2+ 2+ 2+ 2+ M(X)=3.2 g×22.4 L/(1 mol×1.12 L)=64 g/mol 即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又因为2Cl - 2e == Cl2↑ 2 mol n(e ) - 22.4L 1.12L n(e )=2 mol×1.12 L/22.4 L=0.1 mol 即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有0.1 mol.11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1. 负极; Fe-2e- == Fe2+; 正极; 析氢腐蚀: ++2e- == H2↑, 2H 析氧腐蚀: 2O+O2+4e- == 4OH2H 2. (1)电化腐蚀,铁和铁中的杂质碳以及残留盐溶液形成了原电池. (2)提示:主要是析氧腐蚀.2Fe-4e- == 2Fe2+;2H2O+O2+4e- == 4OHFe2++2OH- == Fe(OH)2,4Fe(OH) 2+O2+2H2O == 4Fe(OH) 3 3. C; 4. B,D; 5. A,C; 6. A,D. 7. 金属跟接触到的干燥气体(如O2,Cl2,SO2)或非电解质液体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叫做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金属腐蚀造成的危害甚大,它能使仪表失灵,机器设备报废,桥梁,建筑物坍塌,给社会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8. 当钢铁的表面有一层水膜时,水中溶解有电解质,它跟钢铁中的铁和少量的碳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电解质溶液的H+在正极放电,放出H2,因此这样的电化腐蚀叫做析氢腐蚀. 如果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 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此时就会发生吸氧腐蚀,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2Fe-4e- == 2Fe2+ 正极:2H2O+O2+4e- == 4OH- 总反应:2Fe+2H2O+O2 == 2Fe(OH) 2 9. 镀锌铁板更耐腐蚀.当镀锌铁板出现划痕时,暴露出来的铁将与锌形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且锌为负极,铁为正极,故铁板上的镀锌层将先被腐蚀,镀锌层腐蚀完后才腐蚀铁板本身.镀锡铁板如有划痕,锡将成为原电池的正极,铁为负极,这样就会加速铁的腐蚀. 可设计如下实验: 取有划痕的镀锌铁片和镀锡铁片各一块, 放在经过酸化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儿, 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即可见到镀锡铁片表面较快出现锈斑,而镀锌铁片没有锈斑.即说明上述推测是正确的.。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重点)
教材整理1 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
2.焓变
(1)定义: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为焓变。
(2)符号:ΔH。
(3)单位:kJ/mol或kJ·mol-1。
3.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教材整理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高中化学专题,优选资源
精品化学资料
2
用E(反应物)、E(生成物)分别代表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Q(吸)、Q(放)分别代表反应物断键吸收的热量、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
[思考探究]
已知有下列变化过程:
①浓硫酸溶于水;
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③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④氢气和氯气反应,焓变小于0;
⑤二氧化碳气体与碳共热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ΔH>0;。
2021年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练习:1.1.1焓变 反应热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响热A组1.以下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响B.分解反响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构成分子解析: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反响、分解反响有可能是放热反响,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响.答案:D2.以下对化学反响的认识错误的选项是()A.有化学键破坏的一定是化学反响B.会产生新的物质C.可能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响的实质是反响物化学键断裂同时生成物化学键生成.但是有化学键破坏的不一定就是化学反响,如食盐的熔化过程中只有离子键的断裂,但是没有化学键的生成,食盐的熔化是物理变化 .答案:A3.以下化学反响属于吸热反响的是()A.盐酸与烧碱溶液的反响B.Al与稀盐酸的反响C.C +CO22COD.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解析:酸碱中和反响,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响均属于放热反响;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属于放热反响;C与CO2反响需持续加热,属于吸热反响.答案:C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化学反响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ΔH>0表示放热反响,ΔH<0表示吸热反响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无关D.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响物的总焓时,ΔH>0解析:在化学反响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因此A项错误.ΔH>0表示吸热反响,ΔH<0表示放热反响,因此B项错误.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因此C项错误.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响物的总焓,即反响为吸热反响,ΔH>0,因此D项正确.答案:D5.以下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响③浓硫酸稀释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A.②③④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解析:①物质三态变化,由固→液→气的变化为吸热过程;⑥NH4Cl晶体与Ba(OH)2·8H2O 混合搅拌反响为吸热反响.答案:A6.在以下反响中,反响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A.2H2 +O22H2OB.CaCO3CaO +CO2↑C.CaO +CO2CaCO3D.C2H5OH +3O22CO2 +3H2O解析:吸热反响中反响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C、D项是放热反响,B项是吸热反响 .答案:B7.反响X +Y M +N为放热反响,对该反响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是放热反响,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解析:一个化学反响是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所有反响物的总能量之和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的相对大小,前者大的为放热反响,后者大的为吸热反响.放热反响中每种反响物的能量不一定比每种生成物的能量都高.有的放热反响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炭的燃烧;吸热反响不一定都需要加热,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响是吸热反响,不用加热就能发生 .答案:C8.C(s) +H2O(g)CO(g) +H2(g)是吸热反响,那么CO(g) +H2(g)C(s) +H2O(g)是()A.放热反响,也是氧化复原反响B.吸热反响,也是置换反响C.既不是放热反响,也不是吸热反响D.无法判断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解析:某一反响为吸热反响,那么逆向进行的反响为放热反响.答案:A9.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 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 -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那么氢气中1 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是.解析:因为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所以1 mol H2与mol O2完全燃烧生成1 mol水蒸气时放出热量242 kJ .而化学反响中之所以存在能量的变化是因为在化学反响过程中存在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其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键的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发生上述反响H2(g) +O2(g)H2O(g)ΔH= -242 kJ·mol-1时所发生键的变化为断裂1 mol H -H键和mol O O键、形成2 mol O -H键,故在此反响过程中断裂旧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96 kJ +E(H -H),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为2×463 kJ =926 kJ,此反响为放热反响,所以有926 kJ -×496 kJ -E(H -H) =242 kJ,解得E(H -H) =436 kJ . 答案:436 kJ10.某反响A(g) +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答复以下问题.该反响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响,该反响的ΔH =kJ· mol -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 mol气体A和1 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 mol气体C 和1 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填"一定高〞"一定低〞或"上下不一定〞) .解析:从图像中看出反响物的能量低,产物的能量高,该反响一定为吸热反响.答案:吸热E1 -E2一定低B组1.化学反响2C(s) +O2(g)2CO(g);2CO(g) +O2(g)2CO2(g)都是放热反响.据此推断在相同条件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之和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B.12 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C.12 g C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完全燃烧,生成CO2的反响比生成CO的反响放出的热量多解析:根据两个热化学反响都是放热反响得出:反响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由2C(s) +O2(g)2CO(g)为放热反响,可知12 g C与16 g O2的总能量大于28 g CO的总能量,B项错;由于2CO(g) +O2(g)2CO2(g)为放热反响,56 g CO与32 g O2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2的总能量,故A项正确;由常识知C燃烧生成CO2也是放热反响,且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不充分燃烧时放热多,故C、D项正确.答案:B2.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①Sn(s,白) +2HCl(aq)SnCl2(aq) +H2(g)ΔH1②Sn(s,灰) +2HCl(aq)SnCl2(aq) +H2(g)ΔH2③Sn(s,灰)Sn(s,白)ΔH3 = +2.1 kJ·mol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ΔH1>Δ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响是放热反响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解析:由反响③知,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响是吸热反响,白锡的能量较高,故ΔH1<ΔH2,A、C 项均错;根据反响③可知,在高于13.2 ℃的环境中,化学平衡正向移动,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白锡会转化成粉末状的灰锡,导致锡制器皿自行毁坏,故B项错,D项正确.答案:D3.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下图),与白磷分子相似.断裂1 mol N -N键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1 kJ热量,那么()A.N4与N2互称为同位素B.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48 kJ能量C.N4是N2的同系物D.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 kJ能量解析:N2和N4互为同素异形体;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假设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断键吸收的能量=193 kJ×6 =1 158 kJ,成键放出的能量=941 kJ×2 =1 882 kJ,该过程放出的能量=1 882 kJ -1 158 kJ =724 kJ .答案:D4.由图分析,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A B +C和B +C A两个反响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 B +C是放热反响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D.A B +C是吸热反响,那么B +C A必然是放热反响解析:由图可知,B +C的能量高于A的能量,那么反响 B +C A一定是放热反响;反之,A B +C那么是吸热反响.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响的反响热在数值上相等,符号相反.答案:D5.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断裂)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以下是局部共价键键能的数据:H -S键:364 kJ·mol-1,S -S键:266 kJ·mol-1,S O键:522 kJ·mol-1,H -O 键:463 kJ·mol -1 .(1)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下面这个反响的反响热:2H2S(g) +SO2(g)3S(s) +2H2O(l)ΔH = -Q kJ·mol -1,反响产物中的S实为S8,实际分子是一个八元环状分子(即),那么Q =.(2)标准状况下,将a L H2S与b L SO2混合进行上述反响,当a>2b时,反响放热kJ;当a<2b时,反响放热kJ .解析:(1)反响可以改成:2H2S(g) +SO2(g)S8(s) +2H2O(l) .根据公式:ΔH=反响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364 kJ·mol-1+2×522 kJ·mol-1-3×266 kJ·mol-1-4×463 kJ·mol-1= -150 kJ·mol-1.(2)当a>2b时,H2S过量应依据SO2的物质的量计算,当a<2b 时,SO2过量应依据H2S的物质的量计算.答案:(1)150(2)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响的观察装置,其实验操作是: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②在U形管内参加少量红墨水,翻开T形管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1 g氧化钙,当滴入2 mL左右的蒸馏水后,即可观察.氧化钙与水的反响试答复:(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该实验之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3)该实验的原理是.(4)实验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5)说明CaO、H2O的能量与Ca(OH)2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6)假设将该实验中CaO换成NaCl,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的现象?(填"能〞或"否〞) .解析:从提供的仪器看实验目的,意在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变化说明左边装置中发生反响的热量变化,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在实验中大试管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故此实验要求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否那么无法观察到现象.答案:(1)U形管里的红墨水会沿开口端上升(2)检查装置气密性(3)CaO和H2O反响放出热量使大试管中压强增大,引起红墨水的液面在U形管中的位置左低右高(4)CaO +H2O Ca(OH)2(5)1 mol CaO和1 mol H2O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a(OH)2的能量(6)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Word版含答案_7675
第一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响与能量变化第 1课时焓变反响热1.以下反响属于放热反响的是()A.Al 与稀盐酸反响B.C+CO2 2COC.KClO 3 受热分解D.NaOH 溶于水分析: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响是放热反响; C 与 CO 2的反响是吸热反响;KClO 3的分解反响为吸热反响; NaOH 溶于水不是化学反响。
答案: A2.由图剖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B+C 和 B+C→A 两个反响汲取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 H<0C.A 拥有的焓高于 B 和 C 拥有焓的总和D.A→B+C H>0,则 B+C→ A H<0分析:由图可看出, B+ C 的焓高于 A 的焓,则反响 B+ C→A 必定是放热反响,H<0;反之,A→B+C 的反响必定是吸热反响。
依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响汲取和放出的能量必定相等。
答案: D3.已知 H 2(g)+Br 2(g)===2HBr(g) H =- 102 kJ mol·-1,其余有关数据以下表:物质H 2 2(g) Br (g)HBr(g)1 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436a369 收的能量 /kJ则表中 a 为()A.404 B.260 C. 230 D.200分析:反响的H=[(436+a)-2×369]kJ ·mol -1=- 102 kJ ·mol -1,解得 a=200。
答案: D4.SF6是一种优秀的绝缘气体,分子构造中只存在S—F 键。
已知:1 mol S(s)转变为气态硫原子汲取能量280 kJ ,断裂 1 mol F—F、S—F 键需汲取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
则 S(s)+3F2(g)===SF6(g) 的反响热 H 为()A.- 1 780 kJ mol·-1 B.- 1 220 kJ mol·-1C.- 450 kJ mol·-1 D.+ 430 kJ mol·-1分析:化学反响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旧键的断裂汲取能量,新键的生成放出能量,两个能量变化的整体效应即为反响的热效应。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1反应热焓变作业含解析1
反应热焓变1.“焓”是指()A.物质所具有的内能B.反应热的变化C.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D.物质的一种化学性质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
断裂化学键放出能量 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单位为1⋅,是指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kJ mol-B。
当反应放热时0H∆<∆>,反应吸热时0H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H∆为“—”D。
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H∆为“+”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
1mol酸与1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2H O(l)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D。
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2Ba(OH)溶液5.下列对能量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6。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50 mL 0。
50mol/ L盐酸和50 mL 0.55mol/ L NaOH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改用60 mL 0.50mol/ L盐酸跟50 mL 0.55 mol/ L NaOH溶液进行反应,求出的中和热数值和原来相同B。
用50 mL 0。
5mol/ L盐酸和50 mL 0.55mol/ L NaOH溶液进行实验比用50 mL 0.50mol/ L盐酸和50 mL 0.50mol/L.NaOH溶液测得的数值准确C。
酸、碱溶液混合时,量筒中NaOH溶液应缓缓倒入小烧杯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D.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7.已知化学反应X(g)+2Y(g)=2Z(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课时作业3:1.1.1反应热 焓变
第一节 反应热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题组一 中和反应反应热及其测定1.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①酸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②碱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③比热容 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单位:kg) 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⑥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⑦操作所需的时间A .①②③⑥B .①③④⑤C .③④⑤⑥D .全部 答案 C解析 根据ΔH =-c ·m (溶液)·(t 2-t 1)n (H 2O )kJ·mol -1可知,C 正确。
2.(2020·濮阳高二检测)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玻璃搅拌器是为了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减小实验误差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容器底部接触C .用50 mL 0.55 mol·L-1的NaOH 溶液与50 mL 0.50 mol·L -1的盐酸反应,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大D .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 答案 A3.(2020·重庆高二检测)用5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测定 H +(aq)+OH -(aq)===H 2O(l)的反应热(ΔH )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碱混合时,量筒中NaOH 溶液应缓缓倒入量热计内筒中,不断用玻璃搅拌器搅拌B.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C.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测得的反应热ΔH不变D.改用25 mL 0.50 mol·L-1盐酸跟25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测定,ΔH数值不变答案A解析酸碱混合时要迅速,并且不能搅拌,防止热量的散失,A错误;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做好保温工作,B正确;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氢氧化钠溶液体积高于所需量的体积,但生成水的量不变,放出的热量不变,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不变,C正确;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所用酸和碱的量有关,但生成1 mol水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酸碱用量无关,D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练习第一章第一节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基础巩固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OH(l)+3O2(g)CO2(g)+2H2O(l)2ΔH=+725.8 kJ·mol-1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 452 kJ·mol-1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 kJ·mol-1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 452 kJ·mol-1解析:在25℃、101kPa下,1mol(即32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为32×22.68kJ=725.8kJ,2mol甲醇燃烧放热1452kJ。
答案:B2分析如图的能量变化,确定表示该反应能量变化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A(g)+B(g)2C(g)ΔH<0B.2A(g)+B(g)2C(g)ΔH>0C.2A+B2CΔH<0D.2C2A+BΔH<0解析:由低能量的物质生成高能量的物质需要吸热,反之则放热,放热时ΔH<0。
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答案:A3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4(g)+H2O(g)C2H5OH(g)ΔH=-45.8 kJ·mol-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中,乙烯的用量不会影响该反应的反应焓变B.0.5 mol H2O(l) 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2.9 kJC.1 mol C2H5OH(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C2H4(g)和1 mol H2O(g)所具有的能量和D.1 mol C2H4(g)和1 mol H2O (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大于1 mol C2H5OH(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解析:0.5molH2O(g)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2.9kJ,B项错;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生成物的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C、D项错。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选修4作业:1.1.1焓变反应热
课时分层作业(一)(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有关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能吸收或释放出热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C.吸热反应需要消耗能量,故此类反应没有利用的价值D.木炭燃烧时,先加热是为了使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C[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时会释放能量,故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项正确;许多物理变化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升华等,B项正确;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有新物质的生成,故化学反应有利用的价值,C项错误;由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知,D项正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C[A项,焓变不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项,放热反应ΔH<0,吸热反应ΔH>0;D项,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总焓可能高于或低于生成物总焓。
]3.H2与O2发生反应的过程用模型表示如下(“—”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Ⅰ是吸热过程B.过程Ⅲ一定是放热过程C.该反应过程所有旧化学键都断裂,且形成了新化学键D.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D[过程Ⅰ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形成原子,属于吸热过程,A项正确;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属于放热过程,B项正确;过程Ⅰ中所有的旧化学键都断裂,过程Ⅲ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C项正确;该反应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D项错误。
]4.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C[放热反应指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X和Y的总能量高于M和N的总能量,C项正确;A项,X的能量不一定高于M的能量,错误;B项,Y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的能量,错误;D项,放热反应有些也需要加热,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1-1-1反应热、焓变45分钟作业新人教版选修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无关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答案:D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了()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但加热至反应发生后,停止加热,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B、C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等质量的硫分别在足量的纯氧气中、空气中燃烧,设前者放出的热量为Q1,后者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和Q2相对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A.Q1=Q2B.Q1>Q2C.Q1<Q2D.无法判断解析:从硫在空气中燃烧比在纯氧气中的火焰明亮度差、剧烈程度缓和可知,硫在纯氧气中燃烧速率更快,发光更强。
相等质量的硫燃烧放出的能量(在相同条件下)是一定的,而发光、发热均是能量的体现形式,根据总能量一定,发光越多,则转化为热能的部分就越少,所以等质量的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比在纯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C4.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解析: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
即C(石墨,s)===C(金刚石,s)ΔH=+E kJ/mol说明12g金刚石比12g石墨的能量高出E kJ,说明石墨更稳定。
当12g金刚石和12g石墨分别完全燃烧均生成CO2时,金刚石要比石墨多放出E kJ的能量。
答案:B、C5.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6.(2012·江苏江安中学检测)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能量一定高于CB.B的能量一定高于DC.A和B的能量总和一定高于C和D的能量总和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自动进行答案:C7.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的热量为Q1。
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ΔH=+Q2kJ·mol-1则Q1和Q2的关系为()A.Q1<Q2B.Q1>Q2C.Q1=Q2D.无法确定解析:反应热是由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决定的,与参加和生成的物质有关。
在分析题目时,应注意反应热与物质所含能量变化的关系ΔH=E(生成物)-E(反应物)。
根据胆矾溶于水吸热,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放热,以及胆矾加热生成无水硫酸铜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胆矾、无水硫酸铜及CuSO4溶液三者能量高低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下图中可得Q1和Q2的关系是:Q1<Q2。
答案:A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③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④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⑤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C.②③⑦D.①④⑤⑥解析:此题从多个角度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光、热、电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答案:C9.下图小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U形细管内放有少量的水(已染成红色)。
如沿小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形细管中可观察到的液面现象是()A.左高右低B.左低右高C.左右一样高D.来回振动解析:在浓硫酸稀释的过程中,由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大于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所以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使大试管内气体体积增大,使U形管中液体左降右升。
答案:B10.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ΔH<0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的总和D.A―→B+CΔH>0,则B+C―→AΔH<0解析:由图可看出,B+C的总能量高于A的能量,则反应B+C―→A一定是放热反应,ΔH<0,反之A―→B+C一定是吸热反应,ΔH>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如下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澄清石灰水饱和溶液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条,再用滴管滴入5mL的盐酸于试管中。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镁条和盐酸的总能量。
(5)如将本题中“25℃澄清石灰水饱和溶液”换成“20℃碳酸饮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1)中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镁条上产生大量气泡;镁条逐渐溶解;烧杯中析出白色固体(或溶液变浑浊)(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H2,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而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析出白色的Ca(OH)2固体(3)Mg+2H+===Mg2++H2↑(4)小于(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则MgCl2和H2的总能量小于镁条和盐酸的总能量)(5)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2.下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导管中液面A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反应是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答案:(1)2Al+6H+===2Al3++3H2↑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2)下降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从而A端液面下降放热13.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物质Cl2Br2I2HCl HBr HI H2能量(kJ) 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H2B.Cl2C.Br2D.I2(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HCl B.HBrC HI(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若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答:________。
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H2和Cl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A(3)放热(4)Cl2(5)能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HX中,HCl最稳定(6)H2(g)+Cl2(g)===2HCl(g);ΔH=-185kJ·mol-114.某同学设计如下图的实验方案来探究NH4Cl和Ba(OH)2·8H2O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根据他的实验步骤填写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列表整理实验事实和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B.用手触摸烧杯下部C.用手拿起烧杯D.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E.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解析:此实验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如下几点:(1)Ba(OH)2·8H2O晶体应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晶体充分接触;(2)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反应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混合物,以便它们快速反应;(3)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要注意防止吸入NH3;(4)底部粘有水的小烧杯不能提得太高,移得太远,防止玻璃片脱落损坏。
根据结论可知反应原理为:2NH4Cl+Ba(OH)2·8H2O===2NH3↑+BaCl2+10H2O,此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