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第3课时 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及常见题型的
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3课时分离定律Ⅲ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学 习 资 料 汇编第3课时 分离定律(Ⅲ)考点一 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c/c)1.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3)假设法假设其中一种性状为显性,另一种为隐性,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推导,检查结果与题目情况是否一致。
再将两种性状对调,再次推导并检查。
如果只有一种情况符合题意,即可判断显隐性。
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1)自交法:待测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
(2)测交法: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
1.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________。
①高茎×高茎→高茎 ②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 ③高茎×矮茎→高茎④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解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高茎豌豆含有高茎基因,矮茎豌豆含有矮茎基因。
实验②中子代出现了矮茎,而子代中的矮茎基因来自亲本,故亲本既含有高茎基因又含有矮茎基因,但其却表现为高茎,故高茎对矮茎是显性。
实验③中矮茎亲本会将其含有的矮茎基因遗传给子代,故其高茎子代中一定既含有高茎基因又含有矮茎基因,但却表现为高茎,故高茎对矮茎是显性。
所以能够判断显隐性的实验为②③。
答案②③2.小麦的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抗锈病是显性性状,不抗锈病是隐性性状,现在有一批抗锈病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不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 )A.与纯种抗锈病小麦杂交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D.自交解析鉴定植物是否是显性纯合子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测交也可以鉴定某显性个体是不是纯合子,但不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相对复杂。
高中生物_孟德尔遗传定律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 .下列四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菊的黄花和菊的重瓣花B .狗的长毛和狗的卷毛C.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D.牛的黑毛和牛的棕毛2.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A .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3.隐性性状是指()A .测交后代未显现的性状B .杂种F1 未显现的性状C.自交后代未显现的性状D.后代中始终未显现的性状4.将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F1 代与矮茎豌豆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个体的数量比应是()A.3∶ 1 B.1∶ 3 C.2∶ 1 D.1∶ 15.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 .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6.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 301 紫花十110白花③紫花× 白花→紫花④紫花× 白花→98 紫花十107 白花A .①和②B .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①7.纯种的甜玉米和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子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
说明()A.甜玉米是显性性状 B .非甜玉米是显性性状C.非甜玉米和甜玉米是共显性 D .非甜玉米和甜玉米是不完全显性8.人类的白化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
该女儿的基因型与其母亲的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A.2/3 B.1/3 C.1/2 D.1/49.杂合白色绵羊交配,后代出现白色绵羊和黑色绵羊,这种现象称为()A .自由组合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D.性状分离10.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规律的是()11.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
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分离定律
假 说
F1
显性性状
子一代未显现出来 的性状 ×
隐性 性状
验 证
F2
高茎 矮茎
理 论
×:自交 (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的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
现 象
P
纯 种 高 茎 高 茎
×
纯 种 矮 茎
假 说
F1
显性性状
×
验 证
F2
性状分离
隐性 性状
理 论
787 高茎 3 :
277 1
矮茎
性状分离比
想一想
红果西红柿与黄果西红柿杂交,F1所结
典型例题解析
例1、人类遗传病是由隐性遗传因子(aa)控制的 一种遗传病。如果双亲外观都正常,但生下的孩子 患病。试分析,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后代的遗传 因子组成及可能性。
解:由题意知,双亲均含有显性遗传因子A
♀A_ ×♂A_ aa (孩子的遗传因子来自双亲)
故,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
典型例题解析
Dd
高茎
理 论
dd
矮茎
1
:
1
四、分离定律
现 象
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 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 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 子遗传给后代。
假 说
验 证
理 论
假说—演绎法
发现问题 作出假设
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设计测交实验 进行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
孟德尔—遗传学的奠基人
1822年7月22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贫 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孟 德尔受到父母的熏陶,从小很喜爱植物。由于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 家境贫寒,孟德尔21岁便做了修道士。他利用 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种植了豌豆、山柳菊、 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了 8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 年。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 科学统计揭示了遗传的规律 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 的规律。因此,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 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拓展(非常全面)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
为1∶1
√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
1 2n
三、不完全显性和完全显性
(1)概念:杂合子表现为__中__间____性状。 (2)例子: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 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白=__3_∶__1__; 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AA)∶粉红(Aa)∶白(aa)= __1_∶__2__∶__1__。
例题2、有色遗传: 以C代表全色基因, cch代表青紫蓝基因,ch代表喜马拉 雅型基因,c代表白化基因,四个 复等位基因的显隐关系:C >cch> ch>c。则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 全色:_C_C____C_c_c_h___C_c_h___C。c 青紫蓝:c_c_h_c_c_h___c_ch_c__h__c_c。hc 喜马拉雅:__c_h_c_h__c__hc____。 白色:_c_c_______________。
√C.♀dd×♂DD,F1全是左旋,F1自交,F2也全是左旋
D.♀dd×♂Dd,F1全是左旋,F1自交,F2中右旋∶左旋=1∶1
九、致死问题 (1)配子致死。a花粉有50%的致死率。 Aa自交,结果如何? (2)合子致死。显性纯合致死;隐性纯合致死。Aa自交,结 果如何? (3)胚胎致死。效果与合子致死几乎相同。 (4)性成熟前致死。对于植物而言,开花前致死。对于动物 而言,初情期前致死。Aa自交得F1,其基因型和比例是多少? F1随机交配得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多少呢?(假如aa性成 熟前致死)
产生卵细胞 不育,干活的
产生精子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教案 浙科版必修2
基因分离定律教材分析在孟德尔发现的两大遗传规律中,基因分离规律是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它解释了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分离性等一系列连续的遗传行为,涉及了一系列遗传概念,是学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石。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假说演绎法的教学,使学生走近科研,认识科研,了解科研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有较高的价值。
本堂课就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入手,侧重阐述孟德尔的研究过程。
一、学情分析通过对必修一学习,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是学生在该教学前只是初步了解了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这一概念,对于遗传规律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2.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分离定律的内容、实质3.通过孟德尔研究过程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理性思维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分析、提出假说及验证过程。
难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应用五、教学过程实验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引起学生的疑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下初步分析问题的原因。
5.分析问题、提出假说通过展示正交和反交得出后代3:1分离比的必然性,暗示学生其中必然隐含着某种规律。
结合问题链的教学形式,已领学生重温孟德尔基于现象提出假说的研究历程。
问1:紫花和白花由谁在控制?问2:遗传因子在哪里?一个个体的遗传因子从哪里来的?这决定了它有什么特点?问3:遗传因子怎么传给后代?问4:不同的来源的遗传因子在同一个个体中会相互干扰吗?问5:F1个体中的遗传因子又是如何传给后代的呢?学生通过对问题链的解答,初步认识到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会分离的特点。
6.根据假说、演绎推理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活动,模拟演绎过程教师一同与学生分析模拟实验的结果得学生分组活动,通过弹珠的抽取模拟F1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比例,通过抽取后的弹珠的组合类型记录,模出:雄配子中红弹珠:蓝弹珠≈1:1雌配子中红弹珠:蓝弹珠≈1:1弹珠组合类型:蓝蓝:蓝红:红红≈1:2:1并结合假设蓝球控制紫色—C,红球控制白色—c,得出紫花:白花≈3:1拟后代个体中的遗传因子的组合类型及比例。
高一生物分离定律的知识点
高一生物分离定律的知识点生物学中的分离定律是指在自然界中或人工选配中,不同基因的互相组合在一代后代中随机分离的规律。
它是遗传学的基石,对于理解基因传递和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生物学高中阶段学习中常见的三个分离定律,分别是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和孟德尔的第三定律。
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又称为单倍体的分离规律,它说明了在杂种的自交后代中,两个等位基因以一定的比例分离。
具体而言,当将一对杂合子自交(即二等分裂),其中每一个杂合子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
这就是基因承载的遗传信息在生殖过程中的随机分离,在后代中以一定的比例表现出来。
这个规律可以用植物的颜色、形状等性状进行实际观察和验证。
孟德尔的第二定律,又称为染色体的分离规律,它说明了在杂种的第一代自交后代中,两条染色体以一定的比例组合,进而分离。
这个定律强调了基因的位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等步骤,染色体的分离和组合使得不同基因的组合形式随机产生,并表现在后代中。
这个定律可以用果蝇的眼色、翅脉等性状进行实际观察和验证。
孟德尔的第三定律,又称为基因连锁规律,它说明了染色体上距离较近的基因更有可能一起遗传。
这个定律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对基因的分离和组合的影响。
较近位置的基因往往会同时分离或同时组合,形成连锁。
然而,由于基因间的重组现象,基因连锁并非绝对,而是有一定的距离限制。
这个定律可以用果蝇的眼色与翅脉的连锁遗传进行实际观察和验证。
以上就是生物学高中阶段学习中常见的三个分离定律,它们为我们理解基因传递和遗传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分离定律,我们不仅能够解释生物种群中的遗传现象,还可以为品种选育、遗传病治疗等领域提供理论指导。
生物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发展性的学科,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以更好地探索生物领域的奥秘。
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学案4浙科版
第1节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二)1.理解辨识显性的相对性;2.深入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分离定律的多种解题方法.重点:显性的相对性、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及应用难点:分离定律的应用1.阅读课本,熟悉基本概念,且能辨识不同的概念.(1)完全显性概念:。
(2)不完全显性概念:。
(3)共显性概念:.【答案】(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得的子代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型完全一致,称为完全显性.(2)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得的子代表现型属于双亲中间的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3)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得的子代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称为共显性。
2.思考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有哪些?【答案】(1)花粉鉴定法。
(2)自交法。
(3)测交法。
1。
初步尝试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典例1 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杂交, 自交产生的的表现型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B.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C.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D.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答案】B【解析】据分析可知,P中黄果的基因型为aa,A正确; 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B错误;由图中③过程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C正确;F1中黄果与白果各占1/2,F2中黄果占1/2+1/2×1/4=5/8,则F2中白果占1-5/8=3/8,D正确;2.辨识显性的相对性及尝试相关计算典例2 金鱼草的红花(A)对白花(a)为不完全显性,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4 B.1/2 C.3/4 D.1【答案】A【解析】由于金鱼草的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也就是说杂合体不显红色,而显粉红色.只有显性纯合子才显红色,故F1代自交得到的F2代会发生性状分离,F2代中只有1/4的显性纯合子才显红色1。
分离定律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 因相互独立,互不沾染, 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 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 种等位基因。
基因分离规律的应用
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如何选用显性性 想一想 状和隐性性状的品种?
培育显性品种:应连续自交,直到确认得到 不再发生分离的显性类型为止。 培育隐性品种:一但出现隐性性状的品种, 就是选用的品种。 想一想
孟德尔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豌 豆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 粉的植物。纯种。花冠形状便于人 工去雄。 2、豌豆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 观察和记数。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 的性状
概念解释一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 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收花粉 的植株叫做母本(♀)。 孟德尔在做杂交试验时,先除去未成熟 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然后,套 上纸袋,待花成熟时,再采集另一植株 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柱头上。然后再 次套袋标记。
3、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 时,需要( C )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4、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C)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人的身高与体重 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3∶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的假设
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控制的。
2.基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
基因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4.细胞内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2020-2020版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Ⅱ)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分离定律(Ⅱ)[学习目标] 1.阐明测交实验的设计目的,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弄清分离定律的实质。
2.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一、分离假设的验证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1)范围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由成对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适用条件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3.分离假设的验证方法——测交法(1)实验原理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白花亲本cc)进行杂交。
隐性亲本只产生c型一种配子,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出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实验预期(3)实验结果:F1×白花植株→85紫花∶81白花,接近1∶1。
(4)实验结论:测交实验的结果与预期完全相符。
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从而肯定了分离定律。
归纳总结(1)测交的另一方必须是隐性纯合个体。
(2)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对杂交实验结果(性状分离)的解释是否正确。
(3)孟德尔提出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的假说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所以需设计另外的实验加以验证。
在实验前要根据自己的假说预测结果(演绎),再通过实验观察结果是否与自己的预测一致。
(4)测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比例与F1产生的配子比例相同,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的比例等于F1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
例1(2018·绍兴一中期中)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B.通过测定F1的基因型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表现类型反向推知的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答案 D解析测交必须是利用隐性纯合子与被检验对象杂交,目的是通过分析其后代以推知其基因型。
2020-2021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第一章第一节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血型 复等位基因
A型/B型/O型
第一节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 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二)
分离定律 1.花粉鉴定法(最直接) 的验证
水稻花粉: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 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 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 变红褐色。
请思考:杂合子水稻的花粉在显微镜 下看到蓝黑色和红褐色的比例为?。
浙科2019版必修2
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节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 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二)
第一节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 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二)
显性的 相对性
显性性状 显性 A_ 性状 相对性状
表现型
基因型 隐性性状 隐性 aa
第一节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
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二)
举例: 如紫花×白花→紫花,紫花为显性,由显性基因控制。 正常人×患病→正常人,则该病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第一节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 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二)
分离定律 的应用
4.显隐性判断
方法:(2)一对表现型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新的性状,则该性 状为隐性。
举例: 如紫花×紫花→紫花 白花,白花为隐性,由隐性基因控制。 正常人×正常人→正常人 患病,则该病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 因控制。
第一节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 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二)
分离定律 的应用
4.显隐性判断
方法:(2)一对表现型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新的性状,则该性 状为隐性。
举例: 一对黑猫生下了一只黑猫和三只白猫,试问显性性状为?
黑色 为何黑色与白色的比例为1:3而不是3:1?
子代数量太少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1.1 分离定律教案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第一节分离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举例说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讲出分离定律中的相关概念〔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说出遗传规律中常用符号以及概念〔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实验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2.能力与方法〔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通过本次学习,学生能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性模拟小游戏,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疑问探究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积极思考问题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重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显性相对性5.[教学准备]塑料筒2个,四色小球各10个,多媒体课件6.[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史的发展线索来安排的,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某某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和推理,通过背景材料,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明白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果。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突破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
7.[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课题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一串的规律。
教师:同学们,谁知道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生物史上的哪一位科学家?学生回答:孟德尔。
教师:对。
这首诗里所说的遗传规律大家也应该都知道了。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孟德尔遗传定律高中生物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体中,两个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这意味着一个个体只能继承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从而表现出该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例如,在豌豆的杂交
实验中,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子一代(Dd)既有高茎也有矮茎,但比例为1:1,说明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则是指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这意味着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一个个体可以同时继承多个非等位基因,从而表现出多个性状的组合。
例如,在豌豆的杂交实验
中,红色花(R)和白色花(r)与长荚(L)和短荚(l)进行杂交,子一代(RrLl)在自交后得到的子二代中,红色长荚、红色短荚、白色长荚、白色短荚的比例为9:3:3:1,说明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可以自由组合。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主要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包括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以及有性生殖过程。
这些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高中生物中,学生需要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并进行简单的遗传计算。
同时,也需要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局限性,例如在解释一些复杂的遗传现象时可能不够准确,需要结合其他遗传学理论进行分析。
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Ⅲ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第一节分别定律 ( Ⅲ)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分别定律的应用c c杂交实验的设计c1. 联合实例,概括分别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2. 联合实践,简述分别课时要求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老是同当时热中于这门科学研究的优秀人物密切有关,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孟德尔就是遗传学优秀的奠定人。
他揭露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分别定律。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分别定律来解决实质问题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利用分别定律解决实质问题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一、分别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题型1.分别定律中的推测问题( 以 A、a 为例 )(1)由亲本推测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填写下表:亲本子代基因型及比率子代表现型及比率AA×AA AAAA×Aa AA∶Aa=1∶1全为显性AA×aa AaAa×Aa AA∶Aa∶aa=1∶2∶1显性∶隐性= 3∶1Aa×aa Aa∶aa=1∶1显性∶隐性= 1∶1aa×aa aa全为隐性(2)由子代推测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逆推型 )①分别比法:运用上表直接逆推,如:后辈显隐性关系双亲种类联合方式显性∶隐性= 3∶1都是杂合子Aa×Aa→3A_∶1aa显性∶隐性= 1∶1测交种类Aa×aa→1Aa∶1aa 只有显性性状起码一方为显性纯合子AA×AA 或 AA×Aa 或 AA×aa只有隐性性状一般都是隐性纯合子aa×aa→aa②隐性打破法:假如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常常是逆推过程中的打破口。
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基因只好来自父亲母亲两方,所以亲代基因型中必定都有一个a。
③填补法:先依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立的基因,显性性状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
依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出未知部分即可。
2.遗传概率的计算(1)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 ( 某性状或基因组合数 / 总组合数 ) ×100%。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
•遗传与进化
第一节 分离定律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设)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如C)表示;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如c)表示。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用同一个 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C c )。
F2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两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设)
P
紫
花
CC
配子 C
F1
×
白
花
cc
c
Cc 紫花
×
配子
C F2
c
C
c
CC
紫花
Cc
紫花
Cc
紫花
cc
白花
紫花:白花=3:1
思考:
你认为如果要证明孟德尔 对分离的现象的解释,关 键要验证假设中的哪一点?
关键: F1杂合子(Cc)在产 生配子时,可形成两种 不同类型的配子,即C 和c,且比例为1∶1
Cc
测交 紫 后代 花
实际 结果
1:
85株
白 花 cc
c
cc
白 花
1
81株
1、实质
基因分离定律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 配子时随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 代。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一种,另一半的配子带 有等位基因中的另一种。
2、核心内容: 杂合子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来自父本。 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如CC、cc.
3、形成配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分开,分别进入到不同 的配子中,每个配子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笔记_分离定律
P9小资料
直链淀粉(稀 碘液)蓝黑色 支链淀粉(稀 碘液)红棕色
F1花粉 鉴定法
配子形成时
发生基因分离的 直接证据。
4.分离定律的实质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观察到减数分裂。 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因子后来改称为基因。 20世纪初证实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的片断。 成对存在的基因分别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 位置上。
1.4豌豆的一些品种之间具有稳定的、 可区分的相对性状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单因子杂交试验:
着眼于一对相对性 状,分析它在后代中的 表现。 揭示了基因的分离 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正交:高茎(♀)×矮茎(♂) 反交:矮茎(♀)×高茎(♂)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亲代(父本、母本) ×:杂交 F1:子一代 ×:自交
7.2杂交育种
病原体为 真菌
7.1杂交育种
P 配子 抗锈病 BB B Bb bb 易感锈病 × bb b 配子 1/2 B 1/2 b 1/2 B 1/4BB 1/4 Bb 1/2 b 1/4 Bb 1/4 bb F2出现性状分离,选 择优良性状保留。 遗传图解的规范
F1 抗锈病
F2 基因型 :BB Bb
1 :2 :1 表现型:抗锈病 易感锈病 3 : 1
7.1杂交育种
F2表现型:抗锈病 选优 基因型 :BB 1/3 BB 逐代自交 BB 易感锈病 Bb 2/3 BB BB Bb 1/3 bb 1/6 2/5 Bb 1/5 bb 1/10 2/9 0 种“株行”
不发生性状分离
BB
自然界中长期自交的植物均为纯合体
基本概念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大写字母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小写字母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同一字母表示。 相同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 位置上控制着相同性状表现的基因 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 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坐标曲线图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随自 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加,最终接近 1,且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 各占一半。 (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随自 交代数的增加而递减,且每次递减 50%。
3.将基因型为 Aa 的杂合子,逐代自交三次,F3 中纯合子所占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 3 课时 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及常 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题型课)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1.运用分离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2.掌 握分离定律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
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分析 1.基因型与表现型推断的解题思路
2.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性状表现(正推型)
亲本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3.基因型为 Dd 连续自交,第 n 代的比例分析
杂合 纯合 显性 隐性 显性性 隐性性
Fn
子
子 纯合子 纯合子 状个体 状个体
所占 比例
1 2n
1-21n 12-2n1+1 12-2n1+1 12+2n1+1 12-2n1+1
当杂合子(Dd)自交 n 代后,后代中的杂合子(Dd)所占比例为 1/2n, 纯合子(DD+dd)所占比例为 1-1/2n,其中 DD、dd 所占比例分 别为(1-1/2n)×1/2。当 n 无限大时,纯合子概率接近 100%。 这就是自花授粉植物(如豌豆)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合子的原 因。
比例为( )
A.1/8
B.7/8
C.7/16
D.9/16
解析:选 B。Aa 杂合子自交后 F1 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均 为 1/2;F1 自交,AA 和 aa 的自交后代均为纯合子,只有 F1 中 所占比例为 1/2 的 Aa 自交后代中又出现 1/2Aa,即 F2 中杂合子 Aa 所占比例为 1/2×1/2,即(1/2)2,以此类推第 n 代中杂合子所 占比例为(1/2)n,根据以上公式,F3 中 Aa 所占比例为(1/2)3,因 此,纯合子所占比例=1-(1/2)3=7/8。
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亲本 Aa×Aa Aa×aa aa×aa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AA∶Aa∶aa= 1∶2∶1 Aa∶aa=1∶1 aa
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全为隐性
3.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与性状表现(逆推型)
B.都是白色
D.1/4 是白色
解析:选 A。根据杂交组合Ⅱ,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灰色)杂交 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判断灰色是显性,且亲本灰色全是杂合子。 根据杂交组合Ⅳ,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 一种性状(灰色),判断亲本中的灰色雌鼠是纯合子。杂交组合Ⅳ 亲本中的灰色雌鼠(纯合子)与组合Ⅱ亲本中的灰色雄鼠(杂合子) 杂交,后代全是灰色。
突破 1 正推类型 1.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基因组成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 见表,如果杂交Ⅳ亲本中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亲本中的灰色雄鼠 杂交,结果最可能是( )
杂交
雌
Ⅰ
灰色
Ⅱ
灰色
Ⅲ
白色
Ⅳ
灰色
A.都是灰色 C.1/2 是灰色
亲本
子代
×
雄
灰色
白色
×
白色
82
78
×
灰色
118
39
×
白色
0
50
×
Hale Waihona Puke 白色740突破 2 逆推类型
2.把高茎(D)与矮茎(d)豌豆杂交,F1 有高茎 198 株,矮茎 189
株,由此可推知亲代的基因型应是(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解析:选 A。F1 中高茎∶矮茎≈1∶1,由此可推知亲代的基因
型为 Dd、dd。
杂合子连续自交的遗传效应
1.Dd 自交后代中隐性性状个体基因型为 dd,而显性性状个体 却有 DD 和 Dd 两种基因型。怎样才能使得到的显性个体都是显 性纯合子呢?在 Dd 的连续自交过程中,逐代淘汰隐性性状个体 (dd),会出现如图所示情况:
后代显隐性关系
双亲类型
结合方式
显性∶隐性=3∶1
都是杂合子
Bb×Bb→3B_∶1bb
显性∶隐性=1∶1
测交类型
Bb×bb→1Bb∶1bb
只有显性性状
至少一方为 显性纯合子
BB×BB 或 BB×Bb 或 BB×bb
只有隐性性状
一定都是 隐性纯合子
bb×bb→bb
4.逆推型的解题技巧 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基因, 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 A_来表示,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一 种 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 未知的基因型。 方法二: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 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基 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隐性基因 a,然后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作 进一步的推断。 方法三: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
由图可知:杂合子连续自交,逐代淘汰隐性性状个体,直至后 代中不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就可以得到显性纯合子个体。
2.若 P→F1→F2 过程中,显性个体数目并不太多,可以给 F1 中每株显性植株编号,让其自交,观察其后代 F2 是否会发生性 状分离。如果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编号的 F1 植株为杂合子, 予以淘汰;如果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该编号的 F1 植株是 显性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也必定为显性纯合子。
4.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Tt)为亲本,
连续自交三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每次自交后均
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所得纯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别是( )
A.1/4,7/16
B.1/4,7/9
C.1/8,7/9
D.1/8,7/16
解析:选 C。连续自交,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为(1/2)3 =1/8。Tt 自交一代后,后代基因型种类及各基因型比例为 1/4TT、 1/2Tt、1/4tt,除去不抗病水稻,剩余两种基因型为 1/3TT、2/3Tt。 再自交一代,1/3TT 自交后代所占比例仍为 1/3TT,2/3Tt 自交 后代出现性状分离:2/3×1/4TT、2/3×2/4Tt、2/3×1/4tt,除去 tt 不抗病水稻(2/3×1/4tt),剩余的基因型为:1/3TT、2/3×1/4TT、 2/3×2/4Tt,其中 TT 占 3/5、Tt 占 2/5,依此类推,自交三代后, TT 的概率为 7/9,Tt 的概率为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