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性演出管理法律制度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条例所称营业性演出是指演出的表演者或组织者以获取款、物或广告效益为目的的演出活动,包括以下方式:一售票或包场的;二支付演出单位或个人演出费的;三以演出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的;四有赞助或捐助的;五以演出吸引顾客和观众、为其他经营活动服务的;六以其他经营方式组织演出的;第三条条例所称演出的范围包括音乐、戏剧、舞蹈、杂技、魔术、马戏、曲艺、木偶、皮影、朗诵、服饰、民间文艺等以审美欣赏为目的的文化艺术的现场表演活动;第四条国家依法维护营业性演出单位、演员和观众的合法权益、禁止营业性演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演出经营与行政管理应当分开;第二章演出单位第五条营业性文艺表演团体是指具备条例第九条规定条件,从事各类现场文艺表演活动的经营单位;第六条营业性演出场所是指具备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条件,为营业性演出活动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的经营单位;第七条演出经纪机构是指具备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条件,从事演出活动的策划、组织、联络、制作、营销、代理等服务的经营单位;第八条演出单位申领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以下简称演出证,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供符合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条件的证明文件;演出单位负责人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获得高级职称,无故意犯罪的刑事处罚记录;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应当有高中以上学历或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第九条营业性演出单位的章程应当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并载明下列事项:一宗旨;二名称和住所;三经济性质;四注册资本数额及来源;五经营范围;六组织机构及其职权;七法定代表人产生的程序和职权范围;八财务管理制度和利润分配形式;九劳动用工及收入分配制度;十章程修改程序;十一终止程序;十二其他事项;第十条设立营业性文艺表演团体必须有确定的文艺表演门类,有1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和5人以上的演职员,演员应当通过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的业务考试或考核;第十一条条例所指国家核拨经费的文艺表演团体,是指县级以上各级国家机关投资兴办的文艺表演团体;其名称由审批发证的文化行政部门核准并受法律保护;上述团体只准使用一个名称,确有特殊需要,经省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核准,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一个从属名称;第十二条营业性演出场所申领演出证应当有1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有售票窗口和服务人员;新建、改建、迁建、拆除营业性演出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办理其他手续;营业性演出场所转营其他业务,应当向原发证发照部门申请注销或变更登记;第十三条演出经纪机构按照业务范围分为三类:一类演出经纪机构可以直接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台湾地区及外国的演出单位或个人签订引进或派出演出合同并经营其演出活动;二类演出经纪机构可以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承接一类演出经纪机构引进的演出活动;三类演出经纪机构只限经营国内演出团体或个人的演出活动;一类和二类演出经纪机构统称为涉外演出经纪机构,可以同时经营三类演出经纪机构的业务;第十四条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应当有5人以上的专职业务人员;一类演出经纪机构应当是经文化部认定有对外文化交流业务的国有经济单位,有1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有外汇财务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财会人员,经营二类演出经纪机构的业务2年以上,并业绩良好的;二类演出经纪机构应当是国有经济单位,有5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经营三类演出经纪机构的业务1年以上,并业绩良好的;三类演出经纪机构应当有2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第十五条经营业绩良好的营业性演出场所,可以申请在本场所内经营与其规模和性质相适应的组台演出的经纪资格,报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批;其中经营涉外演出的,按照文化部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办理;第十六条歌舞娱乐场所或其他综合性企业经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兼营演出业务的,应当设立专门部门负责演出业务,并制定专门管理办法;第十七条中央各部门含部队、文化部直属单位设立营业性演出单位,应当报文化部审批发证;除前款外,设立一类演出经纪机构由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报文化部审批,经批准的,由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核发演出证;设立二类和三类演出经纪机构由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批,并报文化部备案;设立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出场所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文化行政部门审批发证;第三章演员个人第十八条本实施细则所称演员个人包括:一以演出为职业、无固定工作单位的个体演员;二文艺表演团体和专业艺术院校系中临时以个人身份参加本单位以外演出活动的演职员以下简称在职演员;三除一、二款外,其他单位人员兼职参加营业性演出的业余演员;第十九条演员个人申领演出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年满16周岁杂技演员可放宽至14周岁;二具有一定的业务基础知识和表演技能;个体和业余演员应当经过县级以上地方文化行政部门的法规和业务考试或考核,具体办法由文化部另行制定;第二十条个体演员演出证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核发;个体演员到户籍所在地之外暂住6个月以上并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可以由户籍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出具异地办证证明,到暂住地文化行政部门办理演出证,不得两地重复办证;发证部门应当及时将办理结果通知演员户籍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第二十一条在职演员参加本单位以外的营业性演出的,应当经所在单位批准,到所在单位的上级文化行政部门办理演出证;第二十二条业余演员申领演出证,应当经所在单位批准,到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文化行政部门办理;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发给演出证:一被文艺表演团体开除未满一年的;二被文化行政部门禁演尚未解禁的;三道德品德极端败坏引起社会公愤的;四被文化行政部门吊销演出证未满一年的;五吸毒、被强制戒毒结束未满一年的;第四章合同规则第二十四条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演出单位之间、演出单位与所邀请的演员之间应当签订演出合同;非演出经纪机构委托人需要举办组台演出或涉外演出的,应当与演出经纪机构受托人签订委托合同;第二十五条订立演出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实施细则的规定; 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应当经过审批的演出活动,其演出活动获得批准后,合同方可生效;对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合同,审批机关应当责成当事人限期修改,不修改的不予批准;变更经批准的合同的主要条款的,应当按规定重新报批;第二十六条演出经纪机构举办组台演出,应当与所邀请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体演员、业余演员签订演出合同;第二十七条演出经纪机构、文艺表演团体邀请在职演员演出的,应当与其所在单位签订演出合同;第二十八条邀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台湾地区及外国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举办营业性演出的以下简称涉外演出,应当由一类演出经纪机构与所邀单位、个人签订演出合同;第二十九条演出合同应当载明以下事项:一演出活动名称;二参加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及主要演职员;三演出节目内容;四演出日期、地点、场所和场次;五演出票价及售票方式;六价款或酬金及支付方式;七演出收支结算方式;八演职员食宿、交通安排和各种附带费用;九违约责任;十合同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式;十一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十二合同签订日期和地点,当事人签字或加盖公章;涉外演出合同还应当包括合同当事人的国籍、住所、使用文字及其效力等内容;第三十条委托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委托人拟邀请的文艺表演团体的名称或个人姓名、演出时间、地点、场次、主要节目、演出费用及支付方式等;二委托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及应当承担的费用;三代理的有效期限及争议的解决方式;四违约责任;五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第三十一条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如实提供市场的行情、演出方情况等经营信息;经受托人同意,委托人可以参加签订演出合同的谈判;但不得自行对演出方作出对合同条款的承诺、变更或废除已达成的演出合同;第三十二条受托人根据委托合同以自己的名义与演出方签订演出合同,应当及时将合同副本送交委托人;受托人对演出方承担合同义务,享有合同权利,并及时向委托人报告进展情况;委托人与受托人联合与演出方或其代理人签订演出合同的,应当分别载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得共同作为一个签约方;第三十三条演出经纪机构主办、承办营业性演出活动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办理与演出有关的各项报批手续;二安排节目内容;三确定演出票价并负责演出活动的收支结算;四支付演职员演出费、场租费;五依法缴纳或代扣代缴有关税费;其中一类演出经纪机构承办涉外演出时应当负责统一办理入出境手续、支付引进或派出团体或个人的演出费、巡回演出的全程联络以及节目安排;第三十四条营业性演出的门票是演出单位与观众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形式;观众购票有权索取票券,票郑是观众依法获得补偿的凭证,但是票面上注明工作票和赠票的除外;观众应当凭票观看演出,并接受工作人员验票;禁止伪造、加价倒卖演出门票;第五章演出管理第三十五条演出经纪机构申办组台演出,应当向发放其演出证的文化行政部门提供以下文件:一演出申请书;二演出合同意向书;三演出节目内容材料;四文艺表演团体、演员个人的演出证;第三十六条演出经纪机构申办涉外营业性演出的,由发放其演出证的文化行政部门报文化部审批,并提供以下文件:一演出申请书;二演出合同意向书中外文文本;三演出节目内容材料和节目录像带;四外方文艺表演团体及演职人员名单、艺术水平和资信情况证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演出的,还应当提供演出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同意函;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设立的文艺表演团体进行跨地区营业性演出的,接待其演出的演出场所或演出经纪机构应当于演出前10日将演出节目资料和演出广告稿报发证的文化行政部门审查;第三十八条除前条外,其他文艺表演团体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演出的,应当持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开具的介绍信,到演出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毗连县市的文艺表演团体往来演出的,由相关县市文化行政部门办理手续,同时分别报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第三十九条任何单位邀请其他演出单位在职演员参加演出的,应当征得其所在单位同意;其中属营业性演出及拍摄电影、电视节目的,应当与其单位签订演出合同;第四十条在职演员参加其他单位举办的任何演出,应当征得所在单位同意;其中参加营业性演出的,应当持演出证经所在单位审批盖章后,由邀请其演出的演出经纪机构或演出场所报文化行政部门审批;第四十一条个体、业余演员参加营业性演出的,由邀请其演出的演出经纪机构或演出场所报文化行政部门审批,并在演出证上盖章;按合同约定在固定场所连续演出一段时间的,按一次演出活动办理;第四十二条省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所属文艺表演团体邀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台湾地区及外国的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临时合作进行营业性演出的,可以委托涉外演出经纪机构承办,也可以由文艺表演团体自行组织,按规定程序报文化部审批;第四十三条专业艺术院校经批准邀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台湾地区及外国的艺术专业人员到本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临时需要进行营业性演出的,应当委托涉外演出经纪机构承办,按规定程序报文化部审批;第四十四条国家机关因工作需要举办公益性演出活动,但需要经营广告以弥补演出资金不足的,应当按条例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国家机关不得从中提取演出收入;演出单位和国家机关利用演出活动经营广告业务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广告经营登记手续;第四十五条演出活动的出资单位可以单独或与其他单位作为演出主办单位,经审批机关核准可以享有演出活动冠名权,并依照合同约定享有演出收入分配权;第四十六条在文化行政部门登记备案的农村业余文艺表演团体,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演出,一年内从事营业性演出时间累计不超过3个月的,不得发给条例规定的演出证;但其演出活动应当报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审批;营业性演出时间超过3个月或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演出的,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办理演出证;第四十七条在文化行政部门登记备案的企事业单位、学校、机关等单位所属的群众性业余文艺表演团体不得举办营业性演出;艺术水平达到一定要求且确需在所在地临时举办营业性演出的,应当报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批准;第四十八条营业性演出场所举办演出时,观众和演职人员活动区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但演出节目需要的除外;第四十九条有演出经纪资格的演出场所在本场所内举办组台演出,应当报发证的文化行政部门审批;第五十条宾馆、饭店、商场、餐饮场所以及其他没有演出证的场所临时邀请国内演员进行伴奏、伴唱、伴舞等演出的,报所在地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审批;第五十一条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以及其他媒介和形式发布演出广告,其广告内容应当经审批该演出活动的文化行政部门核准;经文化部批准按规定应当到演出地办理具体手续的演出活动发布演出广告,其广告内容由演出地文化行政部门核准;第五十二条需要经过审批的演出活动,应当办理完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新闻宣传、出售门票;第五十三条文化行政部门对受理的各项演出活动的审批申请,应当及时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及时通知申请人;第五十四条募捐义演的演出收入,包括门票、捐赠款物和广告赞助收入; 必要的成本开支是指演职员食、宿、交通费用,演出所需舞台灯光音响、服装道具、舞美及场地等租用费、宣传费用等;募捐义演结束后10日内,主办单位应当将演出收支结算报审批机关备案;第五十五条因演出合同发生纠纷,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如协商解决不成,可向演出合同履行地或签订地文化行政部门提请调解,也可依照合同约定方式解决;第五十六条营业性演出单位的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应当经过文化行政部门的上岗培训和考试;具体办法由文化部另行制定;第六章演出证管理第五十七条营业性演出单位的演出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应当悬挂在主要办公场所的醒目位置,演出单位可根据需要申领副本2份;演员个人演出证只有正本;演出证由文化部统一印制,并由发证机关按照文化部制定的规范要求统一填写或打印;第五十八条文化行政部门对持证单位和个人实行年度检验制度;演出单位应当按照发证机关规定的时间提交年检报告,发证机关应当对其经营行为进行审查,以确认其是否具备继续经营的资格;未办理年检从事经营的,视为无证经营;第五十九条演出单位和演员个人申请办理变更演出证的主要事项、注销演出证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或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注销申请书,发证机关应将原证收回;第六十条文化行政部门吊销演出证的,应当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变更经营范围;除文化行政部门可以依法暂扣或吊销演出证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扣押和毁坏;第六十一条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演出单位和演员个人发证登记档案和发证统计制度;第七章罚则第六十二条演出经纪机构违反本实施细则倒卖、转让演出活动经营权的,由文化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单处或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暂停或取消涉外演出经营资格的处罚;第六十三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未经审查从事演出的,由文化行政部门对演出场所或演出经纪机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或违反2次以上的,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第六十四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一款,未办理审批手续从事演出的,由文化行政部门对文艺表演团体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演出或补办手续,单处或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第六十五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组织营业性演出及拍摄电影、电视剧的,由文化行政部门对组织者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演出或补办手续、罚款1000元以下的处罚;第六十六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的,由文化行政部门对演出经纪机构或演出场所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体或业余演员给予警告,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第六十七条涉外演出经纪机构组织涉外演出,造成恶劣影响或引起外交事件的,由省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暂停或取消涉外演出经营资格的处罚;涉外演出经纪机构2年内无涉外演出活动的,由文化行政部门注销其该项经营资格;第六十八条未经文化行政部门审核擅自发布演出广告,以及其他违反广告管理法规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广告法及有关广告管理法规处罚;伪造或加价倒卖门票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第六十九条以虚假文件报批,骗取演出证和文化行政部门批准文件的,除责令其提供真实情况外,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经审查不具备申领演出证条件或演出条件的,吊销演出证或撤销批准文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七十条演出单位使用未经核准的名称或擅自改变名称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对按规定办理工商登记的演出单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对按规定不办理工商登记的演出单位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并给予警告;第七十一条演出单位和演员个人年检不合格的,文化行政部门应当缓办年检登记,并责令其限期整改;经整改合格的,办理年检登记;不合格的,其演出证自行废止;限期整改最长不超过6个月;第七十二条演出单位和演员个人未按文化行政部门的规定期限申请年检的,文化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报检并停止其经营活动;超过限期仍不报检的,视为自动停业,其演出证自行废止;文化行政部门发现使用过期、无效、伪造、篡改的演出证从事演出的,应当予以暂扣或收缴;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七十三条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适用于在职演员和业余演员;第七十四条对演员实施禁演处罚、吊销、注销演出单位和演员个人演出证的,应当报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部备案;第七十五条文化行政部门对演出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的,应当将处罚决定记录在演出证上并加盖处罚机关公章,同时将处罚决定通知发证机关;第八章附则第七十六条条例第五十四条所称民间游散艺人是指在农村地区从事民间文艺表演活动、按照条例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不具备申领演出证条件的农民;第七十七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四十六、四十七、五十、七十六条规定的,文化行政部门可以发给临时性演出证;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部门制定;第七十八条演出单位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后10日内,应当持营业执照副本报发证的文化行政部门备案;第七十九条文化部以前发布的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巡回演出工作管理条例、关于民间艺人管理工作的若干试行规定、关于对营业演出单位和演出场所试行“营业演出许可证”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关于加强演出市场管理报告的实施办法、关于对文艺演出经纪机构实行演出经营许可证制度的规定、营业性时装表演管理暂行规定、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及其他与条例和本实施细则相抵触的规定,同时予以废止;。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修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2022)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修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2022)【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令第9号【发布部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2.05.13【实施日期】2022.05.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令(第9号)《文化和旅游部关于修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已经2022年4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胡和平2022年5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关于修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七条第二款“(三)演出行业协会颁发的演员资格证明”删除。
二、将第十条修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在内地依法登记的演出经纪机构,台湾地区投资者在大陆依法登记的演出经纪机构,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的演出经纪机构,申请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适用本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
”三、将第十一条修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在内地依法登记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台湾地区投资者在大陆依法登记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申请从事演出场所经营活动,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申请书;“(二)营业执照;“(三)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有效身份证件;“(四)依照《条例》第七条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四、将第十三条修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在内地依法投资设立的由内地方控股的文艺表演团体申请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除提交本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投资信息报告回执等材料。
”五、删除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五条:“国家对演出经纪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认定制度。
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对全国演出经纪人员的资格认定、从业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演出经纪人员的从业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2020年修订)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202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0.11.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2号•【施行日期】2020.11.29•【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2005年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9号公布根据2008年7月2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根据2020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营业性演出的管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营业性演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为公众举办的现场文艺表演活动。
第三条营业性演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四条国家鼓励文艺表演团体、演员创作和演出思想性艺术性统一、体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节目,鼓励到农村、工矿企业演出和为少年儿童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演出。
第五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主管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的设立第六条文艺表演团体申请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应当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专职演员和器材设备,并向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演出经纪机构申请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应当有3名以上专职演出经纪人员和与其业务相适应的资金,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公布日期】2023.09.12•【文号】文旅市场发〔2023〕96号•【施行日期】2023.09.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文旅市场发〔2023〕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公安局:当前,演出市场快速恢复发展,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大量增加,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个别演出活动中炒票倒票、非理性追星、不文明观演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为加强观众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以下简称“大型演出活动”)的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工作原则(一)大型演出活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演出举办单位应当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演出举办单位应当依法办理演出审批手续,安排演出节目内容,负责演出票务和现场管理,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做好现场观众引导,掌握舆情动态,及时报告有关情况,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监督,主动承担法定责任和义务。
(三)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公安机关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协作配合,加强大型演出活动规范管理,确保大型演出活动平稳有序举办。
二、严格审批管理(四)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大型演出活动的统筹指导,大型演出活动审批前,应当经过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属地公安机关风险评估和综合研判。
营业性演出规章制度
营业性演出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营业性演出市场秩序,保障观众权益,促进演出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在营业性演出场所举办的演出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音乐会、话剧、舞蹈、杂技等。
第三条营业性演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观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遵纪守法,文明办演。
第四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具备合法营业资质,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依法纳税,不得从事违法违规活动。
第五条演出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员工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演出活动准备第六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提前向有关部门申报演出计划,报备演出内容、人员和时间地点等信息。
第七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保证演出场所符合相关安全要求,经过检查合格方可办演。
第八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提前制定演出安全保障预案,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安保工作。
第九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演出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向观众提供充足的演出信息,包括演出内容、演员介绍、演出时间等。
第三章演出活动执行第十一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准备充足的演出设备和器材,确保演出质量。
第十二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提前做好演出宣传工作,吸引更多观众参与。
第十三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管理,确保演出秩序井然。
第十四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根据需要提供观众休息区域和急救设施,确保演出期间观众安全。
第十五条观众应当遵守演出场所秩序,不得在演出期间大声喧哗或制造混乱。
第十六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建立演出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因演出活动引发的纠纷。
第四章演出活动收尾第十七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落实演出结算工作,合理分配演出收入。
第十八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对演员进行合理报酬和福利保障,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及时整理演出活动相关资料,做好演出总结工作。
第二十条演出主办单位应当对演出场所进行清理整理,保持环境整洁。
第五章法律责任和处罚第二十一条演出主办单位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演出管理制度范本
演出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演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保障演出活动安全,促进演出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举办的各类营业性演出活动,包括演唱会、戏剧、舞蹈、杂技、魔术、相声、小品、朗诵等。
第三条演出管理应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保障演出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演出市场秩序,促进演出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负责演出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演出活动进行审批、备案、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
第二章演出审批和备案第五条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一)演出申请书;(二)演出合同副本;(三)演员名单及其身份证明;(四)演出节目单;(五)演出场所证明;(六)安全保卫措施方案;(七)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第六条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演出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决定。
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发给批准文件;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不予批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七条举办单位应当在演出前30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备案,并提供下列材料:(一)演出备案表;(二)演出合同副本;(三)演员名单及其身份证明;(四)演出节目单;(五)演出场所证明;(六)安全保卫措施方案;(七)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第三章演出安全管理第八条举办单位应当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并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第九条举办单位应当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加强对观众的身份核验,防止恐怖袭击、暴力事件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举办单位应当确保演出活动场所的安全,保障消防、疏散、救援等设施设备完好,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第十一条举办单位应当加强演出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配备足够的安全保卫力量,维护演出现场秩序,确保观众人身安全。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营业性演出活动,切实保障广大观众的合法权益,加强演出市场的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国内外营业性演出活动的组织者、承办者、场馆和相关从业人员,以及参加营业性演出活动的观众和演出人员等各方。
第三条营业性演出活动包括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游戏竞赛、博览会展、企业宣传、庆典活动、儿童亲子互动等各类演出形式。
第四条营业性演出活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诚信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保护观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组织者、承办者的职责第五条组织者、承办者是营业性演出活动的主体,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依法组织和承办演出活动,确保演出内容、场地、场次、票务、安全等方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二)制定演出计划、预算和营销策略,加强演出活动的品牌管理和形象推广;(三)保障演出人员、观众、场馆、设备等方面的安全;(四)加强场馆管理和维护,确保场馆设施和服务设备的完好;(五)尊重演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照约定支付演出酬劳;(六)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社会救助和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六条组织者、承办者应当根据演出内容、类型、人员、场地等方面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演出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演出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第七条组织者、承办者应当对演出票务进行规范管理,排除不正当手段的干扰,避免虚假宣传、虚高票价等方式误导消费者。
第八条组织者、承办者应当设立专门的投诉处理渠道,及时解决观众遇到的问题和投诉,并对投诉处理进行记录和评估。
第三章场馆和安全管理第九条场馆是营业性演出活动进行的场所,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符合规划、建设、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标准要求;(二)具有良好的营业环境和观众服务设施;(三)设备、设施、安全措施等方面符合业界标准和规范要求;(四)具有明显的标志和图案,易于观众识别和辨认;(五)有完整的出入口、应急通道、疏散通道和灾害应急设备等。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文化部令第6号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正文:----------------------------------------------------------------------------------------------------------------------------------------------------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1993年10月14日文化部令第六号颁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管理,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下列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一)歌厅(含有歌手演唱的酒吧、咖啡厅等);(二)舞厅;(三)卡拉OK厅(含附设卡拉OK设备的茶座、餐厅等);(四)其它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
第三条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经营管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第四条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主管部门。
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实行分级管理。
第二章申报与审批第五条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须出具以下证明文件:(一)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申请报告;(二)申请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三)场所负责人的有关证明资料;(四)设施设备资料;(五)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资料;(六)经营场所房屋使用证明;(七)经营管理规章。
第六条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须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一)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核发娱乐类《文化经营许可证》;(二)持《文化经营许可证》和有关申报文件,向所在地县(区)以上公安机关申领《安全合格证》;(三)持《文化经营许可证》、《安全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
第七条申办单位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安全合格证》和《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第八条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须经所在地县级(含)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重庆市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
留学生、来华访问、旅游的外国人不得参加营业性演出或者在歌舞娱乐场所参加营业性演出活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以上文化行政部门依照各自权限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营业性演出单位的,或者未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从事营业性演出的;
(一)售票或包场;
(二)支付演出单位或个人演出费用;
(三)以演出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四)有赞助或捐助;
(五)以演出吸引观众,为其他经营活动服务;
(六)利用体育比赛等形式邀请演艺人员进行现场表演活动;
(七)以其他经营方式演出。
第四条 市文化行政部门是本市营业性演出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市的营业性演出工作,其职责是:
(一)确定本行政区域内演出单位的总量、布局和结构;
(二)审批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以及冠以“重庆”、“巴渝”等字样的营业性文艺表演团体;
(三)审查、核准涉外演出;
(四)审批跨省市组台演出活动;
(五)对审批的演出活动实施现场监督。
区县(自治县、市)文化行政部门按本办法规定负责管理营业性演出工作,其职责是:
(十一)出租、转让《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
第三十二条 演出单位未经批准,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擅自变更名称、住所、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业务范围或终止经营的,除责令限期整改外,并处以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演出主、承办单位未另行报批,擅自变更其节目、演出时间、地点的,处以非法所得金额1倍至3倍的罚款,最低不少于2000元。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文化部令第47号)
第十三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演出经纪机构申请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分支机构的名称、住所;
(三)演出经纪机构在港、澳的合法开业证明;
(四)演出经纪机构章程、分支机构章程;
(五)分支机构负责人任职书及身份证明;
(六)演出经纪人员的资格证明;
申请举办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还应当提交符合《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三)项规定的文件。
对经批准的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演出活动,演出举办单位还应当在演出前向演出所在地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提交符合《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规定的文件,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演出活动不得举行。
《条例》第二十一条所称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是指符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营业性演出活动。
(四)合资、合作经营各方协商确定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的人选名单及身份证明;
(五)其他依法需要提交的文件。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演出经纪机构的董事长或者联合委员会的主任应当由中方代表担任,并且中方代表应当在董事会或者联合委员会中居多数。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募捐义演结束后10日内,演出举办单位或者演员应当将演出收支结算报审批机关备案。
举办其他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所述方式的公益性演出,参照本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举办营业性演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办理演出申报手续;
(二)安排演出节目内容;
(三)安排演出场地并负责演出现第十二条规定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经营主体或者分支机构的,在取得文化部颁发的批准文件后,应当在90日内持批准文件通过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办理有关手续,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到文化部领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演出许可制度范本
演出许可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对演出活动的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保障演出活动合法、安全、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演出许可范围下列演出活动需要办理演出许可:(一)营业性演出:指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公众提供观看、收听的演出活动。
(二)非营业性演出: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公众提供观看、收听的演出活动。
(三)临时搭建舞台、灯光、音响设备的演出活动。
(四)涉及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特殊演出活动。
(五)其他需要办理演出许可的活动。
第三条演出许可部门演出许可由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负责实施。
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演出许可窗口,方便演出举办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条演出许可条件办理演出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合法的演出名称、演出节目及其演员名单。
(二)有合法的演出地点、演出时间、演出场次。
(三)有符合安全条件的演出场地、设施设备。
(四)有负责演出安全的组织机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五)有合法的演出票价及票房收入分配方案。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演出许可申请材料办理演出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演出许可申请表。
(二)演出举办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或者法人证书副本。
(三)演出节目及其演员名单。
(四)演出地点、演出时间、演出场次。
(五)演出场地、设施设备情况。
(六)演出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七)演出票价及票房收入分配方案。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演出许可决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演出许可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作出决定:(一)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准予许可,并颁发演出许可证。
(二)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不予许可,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第七条演出许可证管理演出许可证是演出举办单位开展演出活动的合法凭证。
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妥善保管演出许可证,不得转让、出租、出借或者用于其他非法活动。
演出经纪人资格证复习资料 演出管理法律法规
《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外国(台湾地区)投资者可以与中国(内地) 投资者依法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不得设立独 资演出经纪机构。(经省报文化部审批) (1)中国(内地)合营者的投资比例应当不低于51%、应拥有经营主导权; (2)董事会或联合管理委员会名单应能证明董事长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主 任为中方(内地)代表,中方(内地)代表在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中 居多数。 (3)中外合资、合作应当依照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 手续。
试题: 1.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以下不属于演出经纪机构的是:( A ) A.个体演出经纪人 B.演出票务代理公司 C.演出项目营销单位 D.演员经纪公司
2.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应当符合的条件是:() A.3名以上专职演出经纪人员 √ B.与其业务相适应的资金 √ C.与其演出业务相适应的专职演员和器材设备 D.5名以上演职人员 3.经批准到艺术院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外国或者港澳台艺术人员从事营业性 演出的,应当委托演出经纪机构承办
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的设立
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主要分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和演出 经营场所3种(证件样式一样,但经营范围不一样)。
(一)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的设立(文艺表演团体)
《条例》第六条:文艺表演团体申请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应 当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专职演员和器材设备,并向县级人民政 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审批期限20日)提交下列文件:
在上述场所举办驻场涉外及港澳台演出,应当报演出所在地省级文化主 管部门审批(广东省例外)。
(1) 申请书; (2)营业执照和从事艺术类型; (3)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 ; (4)演员的艺术表演能力证明,可以是:中专以上学校文艺表演类专业毕 业证书、职称证书、演出行业协会颁发的演员资格证明、其他有效证明。 (5)与业务想适应的演出器材设备书面声明;
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营业性演出市场秩序,保障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演职员和观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演出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营业性演出的组织、制作、营销、经纪、演出场所经营活动以及相关监督管理。
第三条营业性演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条文化行政部门负责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营业性演出管理工作。
第二章营业性演出范围和方式第五条营业性演出的范围包括:(一)音乐、戏剧、舞蹈、杂技、魔术、马戏、曲艺、木偶、皮影、朗诵、民间文艺、模特、服饰等现场文艺表演活动;(二)艺术展览、艺术讲座、艺术研讨会等艺术交流活动;(三)体育赛事、竞技表演等体育类演出活动;(四)其他经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营业性演出活动。
第六条营业性演出方式包括:(一)售票或者接受赞助的;(二)支付演出单位或者个人报酬的;(三)以演出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或者产品促销的;(四)以其他营利方式组织演出的。
第三章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第七条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二)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演出场所;(三)具备相应的演出组织、制作、营销、经纪等能力;(四)有健全的演出管理制度。
第八条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依法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二)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演出税费;(三)确保演出内容健康向上,不得含有违法违规内容;(四)保障演职员和观众的合法权益;(五)接受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演出经纪机构第九条演出经纪机构是指从事演出组织、制作、营销、经纪等活动的经营单位。
第十条演出经纪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二)具备相应的演出经纪能力;(三)有健全的演出经纪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演出经纪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依法取得演出经纪许可证;(二)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演出税费;(三)维护演出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四)保障演职员和观众的合法权益;(五)接受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商场机构演出管理制度
商场机构演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商场机构内部演出管理工作,提高演出质量,保障观众权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商场机构内部举办各类演出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音乐会、舞蹈表演、话剧、魔术等。
第三条商场机构演出管理应坚持公开、公正、透明、规范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演出活动的安全和良好秩序。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商场机构演出由商场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安排,具体实施由专门的演出管理团队负责。
第五条商场演出管理团队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演出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执行和总结工作。
第六条商场演出管理团队应当定期进行演出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演出活动的组织水平和质量。
第三章策划管理第七条商场演出活动的策划应充分考虑商场特点和观众需求,结合商场文化建设和品牌形象,倡导艺术与商业相融合。
第八条商场演出活动的策划应提前制定详细的方案,包括演出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经费预算等,确保演出活动顺利进行。
第九条商场演出活动的策划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吸引不同层次观众参与,提高演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十条商场演出活动的执行应遵守合同规定,严格按照方案执行,确保演出质量和效果。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商场演出活动应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定,确保观众和演员的人身安全。
第十二条商场演出活动场地应符合安全要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证演出活动的安全进行。
第十三条商场演出活动应配备专业的安全保障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第五章资金管理第十四条商场演出活动的经费来源应明确,资金使用应规范,不得违规挪用。
第十五条商场演出活动的经费预算应合理科学,做到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第十六条商场演出活动的经费支出应按照合同约定和财务规定进行,确保各项费用合理合法。
第六章质量管理第十七条商场演出活动应健全的质量评估机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演出质量。
第十八条商场演出活动的评价标准应科学合理,综合考虑演出内容、表现、观众反馈等因素。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营业性演出管理行为,保障主办单位、演出单位、演员和观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营业性演出应当遵循“保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文化繁荣、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
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营业性演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观众文化消费权益。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称演出,是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以观众支付票价作为收益方式,具有经营性质的文艺、体育、科普、其他普及性演出。
第四条演出实行审批制度,演出单位应当依法申请审批,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演出。
第五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营业性演出管理的网络监控和信息公开系统,通过官方网站等发布演出企业的基本信息、场次信息、票务信息、票价信息等。
第六条市场主管部门应当对市场中存在的不合法、不规范、不安全的营业性演出进行监管和整治,并组织实行年度“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强打击演出市场的“黑中介”、“黄牛党”等违法行为。
第二章演出单位管理第七条演出单位应当具备经营资格、安全措施、专业人员、音响、灯光等设备,保证演员表演的安全性和观众的听觉、视觉效果。
第八条演出单位应当按照演出计划,在有关主管部门许可的场所开展演出,对于用于演出的搭建物、设备、器材等,应当具有相应的检测合格证明。
演出单位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演出安全。
第九条演出单位应当保存演出录像、照片、音频等资料,并严格保密,未经授权不得向任何方提供或公开。
第十条演出单位应当依法纳税,严禁以虚假的手段骗取票款或者通过代理、兜底等方式进行非法营销。
第三章观众管理第十一条观众进入演出场馆应当出示有效证件或票据,并接受安全检查、票务查询、指引等服务。
第十二条观众在场内应当保持场内秩序,不得向舞台扔向任何物品,不得使用火种、吸烟、喧哗等干扰演出活动,不得越过安全栏杆进入舞台范围。
第十三条观众如遇安全事故或突发情况,应当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演出场馆。
营业性演出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营业性演出活动的安全管理,保障观众、演员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演出市场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营业性演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2. 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管理工作。
3. 举办单位及演出场所的负责人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演出活动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三、安全管理制度1. 演出举办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2. 演出举办单位应提前对演出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场所符合安全标准。
3. 演出举办单位应向演出场所提供安全设施、设备清单,确保设施、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4. 演出举办单位应制定演出活动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5. 演出举办单位应组织演员、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6. 演出举办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设施、设备齐全,定期检查,保证消防通道畅通;组织消防安全演练,提高消防应急处置能力。
(2)用电安全管理:确保用电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定期检查,防止电气火灾事故;组织用电安全培训,提高用电安全意识。
(3)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来源合法,加工过程卫生,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4)交通安全管理:确保演出车辆符合安全标准,驾驶员具备相应资质,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5)人员安全管理:加强对演员、工作人员的管理,防止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7. 演出举办单位应实行实名制购票和入场制度,严格控制观众人数,确保演出场所安全。
8. 演出举办单位应建立健全票务管理制度,防止票务乱象,维护市场秩序。
9. 演出举办单位应加强对演出活动的内容审查,严禁含有违法违规、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
四、安全检查与监督1. 定期对演出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2. 对演出活动进行现场监督,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国营演出团体规章制度
国营演出团体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国营演出团体是指由国家资助或直接管理的艺术表演团体,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准的表演节目,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第二条国营演出团体的管理机构是团体领导班子,由团长、副团长和团务委员组成。
团长为团体最高负责人,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团体的日常工作。
第三条国营演出团体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文化艺术方针为指导,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条国营演出团体应当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国际文化艺术的发展,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国营演出团体的组织机构包括团部、各类表演团、艺术团、宣传部等。
1.团部是国营演出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团体的发展方向和重大事项。
2.各类表演团是国营演出团体的核心单位,负责编排和表演各种节目。
3.艺术团是国营演出团体的创作和培养单位,负责培养和选拔团员。
4.宣传部是国营演出团体的宣传和推广单位,负责宣传团体的活动和成果。
第六条国营演出团体应当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形成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工作体制。
第三章团体成员第七条国营演出团体的团体成员应当遵守团体的章程和规定,服从团长和领导班子的管理。
第八条国营演出团体的团体成员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热爱艺术,积极参与团体活动。
第九条国营演出团体的团体成员应当团结互助,积极配合团体的各项工作,保护团体的利益和形象。
第十条国营演出团体的团体成员应当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和表演技能,为团体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章工作管理第十一条国营演出团体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国营演出团体的工作主要包括业务工作、行政工作、宣传工作和后勤工作。
1.业务工作是团体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编排和表演节目、策划和组织演出等。
2.行政工作是团体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解读
第48条以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名义举办营业性演出,或者营业性演出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等字样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2.营业性演出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
营业性演出虚假宣传大概包括三点:
一是无中生有。就是说他一个项目都没有申报,就开始宣传;
二是以次充好。这种现象,是利用中国观众对国外一些文艺表演团体背景不了解;
三是以假乱真。对于这一点,广告法中对发布的广告有明确的规定。《条例》不仅对广告内容作出规范,并对处罚作出相应规定。
第10条外国投资者可以与中国投资者依法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不得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经营的文艺表演团体,不得设立外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
第11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投资者可以在内地投资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演出经纪机构可以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可以在内地投资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但内地合营者的投资比例应当不低于51%,内地合作者应当拥有经营主导权;不得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文艺表演团体和独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业性演出管理法律制度
一、营业性演出的定义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所称营业性演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下列方式为公众举办的演出活动:(一)售票或者包场的;(二)支付演出单位或者个人报酬的;(三)以演出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或者产品促销的;(四)有赞助或者捐助的;(五)以其他营利方式组织演出的。
二、营业性演出管理的法律依据
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国务院第439号令发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2005年8月25日文化部审议通过,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上述《条例》和《实施细则》是营业性演出管理的法律依据。
三、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部门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主管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申请设立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个体演员、个体演出经纪人须办理的手续
申请设立文艺表演团体,应当向文化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一)申请书;(二)文艺表演团体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住所和从事的艺术类型;(三)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四)演员的艺术表演能力证明;(五)演出器材设备购置情况或者相应的资金证明。
前款第四项所称演员的艺术表演能力证明,可以是下列文件之一;(一)中等以上艺术学校(含综合性院校的艺术专业)文艺表演类专业毕业证书;(二)职称证书;(三)艺术院校出具的书面证明;(四)演出行业协会颁布的有效证件或者出具的书面证明;(五)其他有效证明。
申请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应当向文化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一)申请书;
(二)演出经纪机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住所;(三)法定代表
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四)演出经纪人员的资格证明;(五)资金证明。
前款第四项所称演出经纪人员的资格认定办法,由全国性的演出行业协会制定。
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个体演员、个体演出经纪人向所在地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备案,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备案证明式样由文化部设计,省级文化主管部门按照文化部的设计要求印制。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申请书;(二)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住所;(三)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章程;(四)合资、合作经营各方的资信证明及注册登记文件;(五)中国合资、合作经营者的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属于国有资产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提供有关文件;(六)合作经营各方协商确定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的人选名单及身份证明;(七)土地使用权证明或者租赁证明;(八)其他依法需要提交的文件。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董事长或者联合委员会的主任应当由中方代表担任,并且中方代表应当在董事会或者联合委员会中居多数。
五、申请举办营业性演出的有关规定
申请举办营业性演出,应当在演出日期3日前将申请材料提交负责审批的文化主管部门。
申请举办营业性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出,应当在演出日期20日前将申请材料提交负责审批的文化主管部门。
申请举办营业性演出,应当持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向文化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举办营业性演出,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演出名称、演出举办单位和参加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二)演出时间、地点、场次;(三)节目及其视听资料。
申请举办营业性组台演出,还应当提交文艺表演团体、演员同意参加演出的书面函件。
审批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核验演出举办单位的下列文件:(一)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二)依法取得的安全、消防批准文件。
对经批准的演出活动,演出举办单位还应当在演出日期1日前向负责审批演出的文化主管部门提交依法验收后取得的演出场所合格证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演出活动不得举行。
申请举办需要未成年人参加营业性演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歌舞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宾馆、饭店、餐饮场所和其他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需要在本场所内举办营业性演出的,应当委托演出经纪机构
承办,并依照规定程序报文化主管部门审批。
六、营业性演出的禁止性规定
演出举办单位不得以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名义举办营业性演出。
营业性演出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等字样。
营业性演出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误导、欺骗公众。
营业性演出不得有下列情形:(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四)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五)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六)宣扬淫秽、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八)表演方式恐怖、残忍,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九)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观众的;(十)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
假唱、假演奏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利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等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
七、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举办营业性演出,应当履行的义务
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举办营业性演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办理演出申报手续;(二)安排演出节目内容;(三)确定演出票价并负责演出活动的收支结算;
(四)依法缴纳或者代扣代缴有关税费;(五)自觉接受演出所在地文化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六)其他依法需要承担的义务。
八、举办募捐义演,应当办理的审批手续
举办募捐义演,应当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参加募捐义演演出活动的演职人员不得获取演出报酬;演出单位或者个体演员应当将扣除必要的成本开支后的演出收入捐赠给社会公益事业,不得从中获取利润。
募捐义演的演出收入包括门票收入、捐赠款物、广告赞助收入以及其他与演出活动相关的全部收入。
必要的成本开支包括演职员食、宿、交通费用和演出所需舞台灯光音响、服装道具、舞美及场地、宣传等费用。
募捐义演结束后10内,演出单位或者个体演员应当将演出收支结算报审批机关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