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赏析教学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及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10590b3968011ca300915f.png)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及赏析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①带雨晚来急,野渡②无人舟自横③。
①春潮:春雨。
②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③横:指随意漂浮。
小溪边上的青草让人心生怜一爱一,树林中的黄鹂也在自一由地歌唱。
一场大雨过后,一江一水像一浪一潮一样急急地奔腾,涨满水的码头上,空空的小船也安详地横卧着。
【恬淡之美】
诗人春游滁州西涧,创作了这首著名的写景佳作。
河边的小草形单影只、朴实无华,但是诗人独怜这样的寻常事物。
河水湍急,这是
因为一场大雨带来了涨潮;一条小船无人乘坐,随着波一浪一横于一江一面上。
最后尾的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将山野的恬静闲适勾画得惟妙惟肖。
【赏析】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写作并不是要寻找稀奇少见的材料,也不见得要有惊世骇俗的观点,只要其中有作者自己的构思,并且将这种构思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清晰准确,就是一篇成功的文章了。
现在我们遇到的困难不是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加工材料的能力。
【启示】
有人说韦应物的前两句写的是一个对比,小草的朴实无华与黄莺的喧闹轻佻相对比,所以诗人“独怜幽草”。
这也是有道理的,生活中往往是那些低姿态、谦虚好学的人手刃欢迎,而那些言之灼灼却没有行动,为人太过清高的人,却不受别人的尊敬、喜一爱一。
一9561.jpg" title="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及赏析" alt="韦
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及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鉴赏《滁州西涧》译文及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鉴赏《滁州西涧》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feab9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7.png)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诗鉴赏《滁州西涧》译文及赏析《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
诗中表达了一种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滁州西涧》⑴独怜幽草涧边生⑵,上有黄鹂深树鸣⑶。
春潮带雨晚来急⑷,野渡无人舟自横⑸。
《滁州西涧》【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滁州西涧》【白话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滁州西涧》【创作背景】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滁州西涧》【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励志古诗词《滁州西涧》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滁州西涧》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4a90f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9.png)
励志古诗词《滁州西涧》原文及赏析
这首诗叫做《滁州西涧》,出自苏轼所作,原文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首诗的内容,一语中的,一字中的就包含了无限的励志之意。
作者抬头望天,用酒醉耳朵,向明月寻梦,憧憬未来不知道有怎样的宫阙,今夕又是怎样的一年。
他想乘风回去,却又怕高处不胜寒;只好起舞,把美景欣赏一番,用心去感受,然后在人间再奔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此诗充满着渴望的血性,句句将励志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勉励着我们不要困惑,不要自暴自弃,要勇往直前,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永不言败。
用精彩的笔染,将大自然的宏伟、壮观注入自己的心中,让自己心中怀揣着坚定的信念,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结尾语:
让《滁州西涧》这首饱含励志之意的古诗,成为激励自己奋进的源泉,创造辉煌!。
初中语文文言文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和译文(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8af440ccbff121dd368395.png)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滁州西涧韦应物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独怜幽草涧边生,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春潮带雨晚来急,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今译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
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
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
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
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
所以格外生动。
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赏析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滁州西涧》教案
![《滁州西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a3dc3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8.png)
《滁州西涧》教案《滁州西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二、欣赏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
(鸟鸣、潮急、舟横)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
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
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
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五、进入诗歌的意境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滁州西涧》全文及分析
![《滁州西涧》全文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94293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1e.png)
《滁州西涧》全文及分析《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名篇,全诗内容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开篇“独怜幽草涧边生”,诗人表明自己特别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独怜”二字,凸显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情感倾向。
他没有去关注那些鲜艳的花朵,或者高大的树木,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这默默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幽草在一般人眼中或许并不起眼,但在诗人眼中,它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这种魅力或许在于它的幽静、它的坚韧,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依然蓬勃生长。
“上有黄鹂深树鸣”,在那高高的树木上,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这一句与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幽草是寂静的、低调的,而黄鹂鸟的鸣叫声则打破了这份寂静,增添了一份活泼与生机。
然而,黄鹂鸟藏身于深深的树林之中,其身影并非清晰可见,只是那清脆的啼叫声传来,给人以一种若隐若现、似有还无的感觉。
这一画面仿佛在告诉我们,大自然中既有宁静的一面,也有热闹的一面,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景象。
“春潮带雨晚来急”,春天的潮水在傍晚时分带着雨水汹涌而来。
这里描绘了一幅水势湍急的画面。
“春潮”本就给人一种汹涌澎湃的感觉,再加上“带雨”,更增添了几分气势。
雨水的加入,使得潮水变得更加凶猛,仿佛是大自然在这一刻展现出了它强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无常和不可抗拒。
“野渡无人舟自横”,在这荒野的渡口,没有人的踪迹,只有一只小船随意地横在水面上。
这一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无人”突出了渡口的荒凉和寂静,而“舟自横”则给这个寂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份动态。
小船无人掌控,却能自在地横在水面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又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它仿佛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在动荡的世事中,渴望一份宁静与自由,却又不得不面对无常的变化。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滁州西涧的自然景色。
诗人通过对幽草、黄鹂、春潮、野渡、孤舟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寂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556f020722192e4536f66d.png)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 及其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 第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第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
据欧阳修说,西 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第 3、怜:爱怜。
第 4、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第 5、黄鹂:即黄莺。
第 6、深树:树丛深处。
第 7、野渡:荒僻的渡口。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737-约 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作 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
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 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 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
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 怜幽草”。
“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 但它那既不甘寂寞, 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 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独怜”一词, 感****彩浓郁, 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晋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 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
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 那么“上 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
树丛深处莺啼婉啭, 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 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
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 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d466e869dc5022aaea0083.png)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原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
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赏析一】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
这一首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
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
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
只有空舟随波纵横。
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
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
“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
“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
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
《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赏析
![《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9b8af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9.png)
《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赏析《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赏析《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滁州西涧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及注释:译文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韵译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注释①滁(chú)州: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淑三市县地。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赏析: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
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
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853284284ac850ad024262.png)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评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 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 写春 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 水急舟横 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 的胸襟和 忧伤之情怀。
。
韦应物《滁州西涧》优质教学设计(精选8篇)
![韦应物《滁州西涧》优质教学设计(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77d12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5.png)
韦应物《滁州西涧》优质教学设计韦应物《滁州西涧》优质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韦应物《滁州西涧》优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韦应物《滁州西涧》优质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分析:《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代表作之一。
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自然流露。
设计理念:1.借助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在充分自读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准确和完整地理解诗词意思,感受诗人思想情感。
2.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
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想出诗中画面,读出诗中意境。
3.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品味诗中的“关键词”,从而体会诗人情怀。
4.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整体把握全诗的语言特色,更深感受诗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写出本诗大意。
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中唐皇帝玄宗身边,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卫士,总是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
他"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
奇怪的是,他却在安史之乱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
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
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
滁州西涧 解析
![滁州西涧 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83dff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d.png)
滁州西涧解析《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作品原文滁州西涧⑴独怜幽草涧边生⑵,上有黄鹂深树鸣⑶。
春潮带雨晚来急⑷,野渡无人舟自横⑸。
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
白话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创作背景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初中语文文言文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和译文(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8b458d4afe04a1b171de2c.png)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滁州西涧韦应物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独怜幽草涧边生,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春潮带雨晚来急,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今译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
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
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
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
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
所以格外生动。
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赏析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小学三年级语文《滁州西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滁州西涧》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0f08c1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1.png)
【导语】《滁州西涧》是⼭⽔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
描写了诗⼈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的野渡所见。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滁州西涧》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滁州西涧》原⽂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晚来急, 野渡⽆⼈⾈⾃横。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的⼩草。
幽,⼀作“芳”。
⽣:⼀作“⾏”。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
横:指随意漂浮。
译⽂: 我喜爱⽣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流的湍急,惟有⽆⼈的⼩船横向江⼼。
诗词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的野渡所见。
⾸⼆句写春景、爱幽草⽽轻黄鹂,以喻乐守节,⽽嫉⾼媚;后⼆句写带⾬春潮之急,和⽔急⾈横的景象,蕴含⼀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的⽆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这是⼀⾸的⼭⽔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的点染,却成了⼀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作者游览⾄滁州西涧,写下了这⾸诗情浓郁的⼩诗。
诗的前⼆句“独怜幽草涧边⽣,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独独喜爱涧边⽣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彩与动听的⾳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恬淡的胸怀。
后⼆句“春潮带⾬晚来急,野渡⽆⼈⾈⾃横”是说:傍晚下⾬潮⽔涨得更急,郊野的渡⼝没有⾏⼈,⼀只渡船横泊河⾥。
这⾬中渡⼝扁⾈闲横的画⾯,蕴含着诗⼈对⾃⼰⽆所作为的忧伤,引⼈思索。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朽⽽忧虑,也⼗分关⼼民⽣疾苦,但他⽆能为⼒。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a188a5767f5acfa0c7cda6.png)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第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第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
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第3、怜:爱怜。
第4、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第5、黄鹂:即黄莺。
第6、深树:树丛深处。
第7、野渡:荒僻的渡口。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作品有《韦苏州集》。
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
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怜幽草”。
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艺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是的景色。
在这里,作品笔锋一转,与上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文是涧边“幽草”茂盛,“深树”“黄鹂”啼鸣,好一派明媚春光;而此处无人的“野渡”原本小舟“自横”,却又偏偏赶上“晚来”“春潮带雨”,给人的感受可想而知。
不过诗人要表现的情怀并非悲凉和伤感,细细品味,不难看出“春潮带雨晚来急”从某种程度上却又渗透着某种希望与寄托,“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自横”也有自爱,自赏意蕴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
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欢快而又幽深、宁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描写客观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含蓄而又明了。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句译文及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句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a2822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4.png)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句译文及赏析《滁州西涧》是由唐代韦应物所创作,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抒发了作者对西涧清幽的景色的喜爱之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译文及注释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滁州西涧》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
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小学语文教案:《滁州西涧》详细解析
![小学语文教案:《滁州西涧》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f8d4a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e.png)
本文将详细解析小学语文优质教案《滁州西涧》,该教案是教师精心设计和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积累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分为以下部分:教案分析、实施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反思。
一、教案分析1.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并欣赏他的作品;(2)理解古诗文“写景”的基本内容;(3)通过课文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4)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领悟诗意。
(2)学会运用“写景”的基本技巧。
3.教具准备:教案中提到的课文、PPT文件、黑板、笔和本子。
4.教学策略:(1)课堂教学:由教师讲解、引导和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实施过程1.引入环节:教师通过PPT文件和黑板上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具体实施:(1)教师解说课文并提问学生:“这首诗通过什么手法表现了滁州西涧的景色?”、“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4)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写景”的技巧,自主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滁州西涧的景色。
(5)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的实施,学生能够明确课文的主旨思想,领悟诗意,学习如何进行“写景”、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学生在教学中学会了如何阅读熟练、领会诗意、自主思考和创作。
四、教师反思本教案的教学效果已经表现出来,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一些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形式和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滁州西涧》全文及分析
![《滁州西涧》全文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c67fd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3.png)
《滁州西涧》全文及分析《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名篇,全诗如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短短四句,却描绘出了一幅清幽、深邃且富有韵味的滁州西涧春景图。
“独怜幽草涧边生”,诗人开篇便点明了自己所喜爱的对象——幽草。
“独怜”二字,凸显出诗人对幽草与众不同的偏爱。
幽草生长在涧边,远离尘嚣,寂静而又自在。
它们或许不似娇艳的花朵那般引人注目,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和魅力。
这种偏爱,其实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宁静、清幽生活的向往。
“上有黄鹂深树鸣”,在幽草之上,是茂密的树林,树林中传来黄鹂清脆悦耳的鸣叫声。
黄鹂的叫声打破了涧边的寂静,给这片清幽之地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然而,黄鹂藏于深树之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这又给人一种神秘、朦胧的感觉。
“春潮带雨晚来急”,描绘了傍晚时分,春雨突然来袭,潮水迅速上涨的情景。
“春潮”“晚来”“急”这几个词,生动地展现出了雨势的迅猛和潮水的汹涌,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在这风雨交加的时刻,大自然的力量得以充分展现。
“野渡无人舟自横”,在这荒僻的渡口,没有行人,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横在那里。
“无人”突出了渡口的寂静和荒凉,而“舟自横”则以一种静态的画面,表现出了一种自在、闲适的意境。
小船在风雨中随意地漂浮着,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不受外界的干扰。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写景。
诗中的幽草、黄鹂、春潮、野渡、小舟等景物,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对幽草的偏爱,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宁静的态度。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他如同幽草一般,虽然不引人注目,但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追求。
其次,黄鹂的鸣叫声和春潮的汹涌,形成了一种动静对比。
这或许象征着人生中的起起落落,既有欢乐与喧嚣,也有困境与挑战。
而诗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一切,不被外界的变化所左右。
再者,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滁州西涧》原文及赏析
![《滁州西涧》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bd23f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3.png)
《滁州西涧》原文及赏析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韦应物的这首《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先来说说这诗里的景儿。
想象一下啊,一条清幽的山涧边,茂盛的野草自由自在地生长着,那绿色仿佛要溢出来似的。
抬头往上瞧,茂密的树林里,黄鹂鸟欢快地叫着。
这画面,是不是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啦?就说我上次去郊外踏青的时候,也瞧见了类似的景象。
那是个刚下过春雨的午后,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
我沿着一条小溪漫步,溪边的草长得可精神了,绿得发亮。
突然,听到几声清脆的鸟鸣,循声望去,只见几只黄鹂在枝头欢唱。
那场景,和诗里描述的简直一模一样,当时我就忍不住感叹,古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真是厉害!“独怜幽草涧边生”,诗人特别偏爱那涧边生长的幽草。
为啥呢?也许是这幽草默默生长,不与百花争艳,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就像咱们生活中那些低调而努力的人,总是在不经意间散发出光芒。
“上有黄鹂深树鸣”,黄鹂在深树里鸣叫,声音清脆悦耳。
这一静一动,搭配得多巧妙啊!让人感觉整个山涧都充满了生机。
“春潮带雨晚来急”,傍晚时分,春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潮水也变得湍急。
这可给人一种紧迫感,仿佛时间都在加速流逝。
“野渡无人舟自横”,荒野的渡口没有一个人,只有小船独自横在那里。
这画面多有诗意啊,也透着那么一点儿孤寂和闲适。
这首诗啊,整体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既有着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又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咱们再深入品一品,诗中的“无人”二字,是不是也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孤独和寂寞呢?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有时候我们也会像那艘无人的小船一样,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港湾。
而且啊,这首诗的语言特别简洁明快,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把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就是韦应物的厉害之处,用最简单的文字,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不管是在忙碌的学习中,还是在紧张的工作后,读一读这首《滁州西涧》,都能让我们的心瞬间安静下来,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涧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西涧》赏析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诗歌并能读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
3、能赏析诗歌语句,分析诗歌遣词造句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0.5课时,学生自读、理解、质疑0.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准字音:
( ) ()
滁.州西涧.
二、划分朗读节奏并反复诵读(“/”为必断,“|”为可断可不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理解下列词语含义,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全诗大意。
独怜.幽草涧边生
四、诗句赏析
背景介绍: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从写景的角度来说,)这两句写出了滁州西涧清幽疏旷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氛围。
(从寄寓的角度来说)同时,这两句也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深”字既写出了树木的枝繁叶茂,又突出了树林的幽静,与“幽”字相照应,为全诗创设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也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
“独怜幽草涧边生”写静景,体现的是诗人甘于寂寞,安贫守节、不趋炎附势的高尚节操和恬淡胸襟;而“上有黄鹂深树鸣”以声衬静,是对趋炎附势,居高媚上的仕宦世态的否定,也是对诗人恬淡胸襟的衬托。
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言志,同时也为后两句诗写诗人在急剧变化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理想作铺垫。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写景的角度来说,)这两句诗写春潮带雨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情景。
前一句静中有声,后一句动中有静,“急”与“横”,动与静映照,清丽如画。
(从寄寓的角度来说)作者在这动与静之中,不动声色地表述了在急剧变化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心迹。
同时也蕴含了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无所作为的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
五、小结
内容:这首诗描写了滁州本涧晚潮时的雨中之景,营造了一个恬淡幽静的意境,抒写了诗人恬淡闲适的情怀。
写法:以情写景,句句景语皆情语。
六、反复诵读、质疑
七、达标反馈
1、《滁州西涧》中最能体现诗人恬淡情怀的是
体现了诗人想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心思的是
2、赏析:诗中的“独”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