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二经络与任督二脉主穴功效作用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5771616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8.png)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什么是任督二脉任督二脉,是中医学中的一条特殊经络,由任脉和督脉组成,分布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上。
任督二脉被认为是十二正经(经络)之一,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 任督二脉的作用任督二脉在中医学中被认为具有以下重要作用:a. 调节气血任督二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通过调节气血的流动,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其中,任脉主要负责调节阴阳之气,督脉主要负责调节阳气的升降。
b. 维持生理平衡任督二脉与体内的各个器官和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平衡,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c. 改善气血循环任督二脉的流动与气血循环密切相关,通过调节任督二脉的流动,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气血的供应和排除。
d. 提升免疫力任督二脉的畅通与否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调节任督二脉的流动,可以提升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任督二脉的功能主治a. 调经止痛任脉是女性经络的主要通道,通过调节任脉的流动,可以缓解经期不调、痛经等问题,起到止痛的作用。
b. 改善内分泌失调督脉与体内的内分泌系统有密切的关系,调节督脉的流动可以改善内分泌失调,缓解相应的症状。
c.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任督二脉与消化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调节任督二脉的流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道问题。
d. 缓解情绪压力任督二脉的调节作用不仅局限于身体层面,还可以影响情绪状态。
通过调节任督二脉,可以缓解情绪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e. 强健身体任督二脉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促进身体的健康。
4. 如何调理任督二脉调理任督二脉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针灸疗法:可以选择经络穴位进行针灸,刺激相关的穴位,促进任督二脉的流动。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式刺激任督二脉,促进血液和气的流动。
•气功练习: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气功练习,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促进任督二脉的畅通。
•草药调理:一些中草药具有调节任督二脉的功效,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
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主治概要
![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主治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cbdfc16e7375a417876f8f29.png)
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主治概要经络主治①本经、本脏腑病证②相表里脏腑的病证③经络所过,主治所及④其他特殊治疗作用穴位主治①本经、本脏腑的病证②局部近治作用③特殊作用④表里经病证⑤特定穴治疗作用穴位定位①大致解剖位置②横纵坐标③简便取穴法①肺系病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咯血,胸痛等②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等(2)手阳明大肠经①头面五官病:目痛,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②热病,神志病:热病昏迷,眩晕,癫狂等③肠腑病证: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3)足阳明胃经①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②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鼻衄,齿痛,耳病③神志病:癫痫④热病:热病汗出⑤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转筋,腰膝冷痛、半身不遂(4)足太阴脾经①脾胃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等②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等③前阴病:阴挺,不孕,遗精,阳痿等④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胸胁痛等(5)手少阴心经①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癫狂痫等②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腕臂痛等(6)手太阳小肠经①头面五官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②热病、神志病:昏迷,发热,疟疾等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项背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①脏腑病证:十二脏腑及其相关组织器官病证②神志病:癫,狂,痫等③头面五官病:头痛,鼻塞,鼻衄等④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项、背、腰、下肢病证等(8)足少阴肾经①头和五官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②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厥冷,内踝肿痛(9)手厥阴心包经①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痫等②胃腑病证:胃痛,呕吐等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上臂内侧痛,肘、臂、腕挛痛,掌中热等(10)手少阳三焦经①头面五官病:头、目、耳、颊、咽喉病等②热病:热病汗出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胸胁痛,肩臂外侧痛,上肢挛急、麻木不遂等(11)足少阳胆经①头面五官病:侧头、目、耳、咽喉病等②肝胆病:黄疸、口苦胁痛等③热病、神志病:发热,癫狂等④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12)足厥阴肝经①肝胆病:黄疸,胸胁胀痛,呕逆及肝风内动所致的中风、头痛、眩晕、惊风等②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尿、小便不利等③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13)督脉①脏腑病:五脏六腑相关病证②神志病,热病:失眠,健忘,癫痫,昏迷,发热,中暑,惊厥等③头面五官病:头痛,眩晕,口、齿、鼻、目等疾患④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头项、脊背、腰骶疼痛,下肢痿痹等(14)任脉①脏腑病:腹部、胸部相关内脏病②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阳痿,小便不利遗尿等③颈及面口病:瘿气,梅核气,咽喉肿痛,暴喑,口歪,齿痛等④神志病:癫痫,失眠等⑤虚证:部分腧穴强壮作用,主治虚劳、虚脱等证。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是什么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df258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6.png)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什么是任督二脉任督二脉,又称奇经八脉,是中医中非常重要的经络之一。
它由任脉和督脉组成,分布在人体的前后正中线上,纵贯全身。
任督二脉是阴阳配搭的经络,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 任督二脉的作用任督二脉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节气血:任督二脉是调节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可以调整体内气血的平衡,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调和阴阳:任脉为阴经,督脉为阳经,两者相互交汇,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调节水液代谢:任督二脉与人体的水液代谢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水液的运行,可以达到排除水湿、消除水肿的作用。
•促进经络通畅:任督二脉在人体经络系统中起到桥梁的作用,通过促进经络的通畅,可以保证气血的流动顺畅,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3. 任督二脉的功能主治由于任督二脉的重要作用,它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功能主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节内分泌系统:任督二脉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可以调节内分泌的平衡,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症状。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任督二脉对消化系统有着调节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提高食欲,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
•调节生殖系统:任督二脉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可以调节生殖激素的分泌、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对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缓解疼痛:任督二脉可以改善气血运行状况,促进疼痛的缓解,对于头痛、肩颈痛、月经痛等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增强免疫力:任督二脉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预防感冒、过敏等疾病的发生。
4. 如何保护任督二脉的健康保护任督二脉的健康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保护任督二脉的方法和建议:•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不熬夜等,可以提高整体身体素质,增强任督二脉的功能。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稳定,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避免长期的情绪波动,可以减少对任督二脉的损害。
中医经脉养生: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值得收藏(内含穴位图)
![中医经脉养生: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值得收藏(内含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5a67d46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2.png)
中医经脉养生: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值得收藏(内含穴位图)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行走于手臂内侧的一条重要经脉,属肺脏,中医认为肺为“娇脏”,这是因为肺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易受侵邪,不耐寒热,肺的主要功能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使卫气散布全身,输送水分和血液。
主治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胸痛、咯血等;五官疾病:如咽炎、鼻炎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掌心热、上肢前外侧缘疼痛等。
重要穴位列缺、少商、太渊、鱼际为重要把保健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属阳明经,是气血很旺的经络,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大肠经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病,中医讲肺主皮毛,肺的浊气不能及时排出会直接通过大肠排泄,肺功能弱了,体内毒素会在大肠经瘀积主治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发热、咳嗽、头痛等;头面五官疾病:如面部痉挛、面瘫、甲状腺肿大、耳鸣、耳聋、鼻窦炎等;大肠功能疾病: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手指手背肿痛、肩膀疼痛等。
重要穴位合谷、手三里、曲池为重要保健穴位。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简称胃经,本经一侧45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胃经属于胃,络于脾,所以它和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和脾有关,胃经出现问题首先表现在消化功能上。
主治疾病胃肠疾病:如胃下垂、肠麻痹、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头面五官疾病:如头痛、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眼疾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胸痛、膝关节痛、下肢痿痹、偏瘫等。
重要穴位四白、大迎、下关、气舍为重要保健穴位。
足太阴脾经脾经是阴经,跟脏腑联系最密切,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前列腺炎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重要穴位三阴交、血海、公孙、阴陵泉、地机为重要保健穴位。
什么是任督二脉打通任督二脉的好处
![什么是任督二脉打通任督二脉的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8daf863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c.png)
什么是任督二脉打通任督二脉的好处
任督二脉是人体中的两条主要经脉,属于“经脉”中的“奇经”,中医上十分重视任督二脉的气血通畅,古时认为,练武之人如果能打通任督二脉,那么武功则会突飞猛进,当然,这个说法是比较夸张的,因此,打通任督二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说法也就由之而来。
那么,打通任督二脉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任督二脉是人体的经络主脉,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任督二脉分别对十二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阳经脉和六阴经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当十二正经脉气血通畅充盈时,其才会流于任督二脉,与此同时,当任督二脉气血通畅,才会很好的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因此便有了任督二脉通则百脉皆通的说法。
任脉作为阴脉,具有妊养的作用,也就是说,打通任脉能够促进和调节人体激素的分泌,促进人的性功能,并对于治疗阴部疾病和口腔咽炎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打通任脉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督脉作为阳脉,有补肾益脾,强肾益精的作用,打通督脉后,对于有阳痿,早泄等疾病的人会明显感觉到性功能的提高,同时,对于治疗腰部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打通任督二脉对人是益处多多的。
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打通任督二脉呢?想要打通任督二脉,并不是不可达到,难于登天的,其实,只要通过相关的练习,是都能做到打通任督二脉的,练习内功是最基础的方法,以平坐式为主,联系方法与瑜伽较为相似,同时要注意调整呼吸,平心静气,并保持心无杂念,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来帮助梳理经脉,使经脉通畅。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清晰版+蹲墙功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清晰版+蹲墙功打通任督二脉](https://img.taocdn.com/s3/m/f9cf2c9d4b73f242326c5f62.png)
3任脉偵防和上治的疾病泌咏生履系统:前列廉炎、PB痿、甲泡、盆腔炎、附件炎、白带病。
消化系统:胃縄、消化不良.胃溃疡。
其他失眠、胸闷气短、展痛。
ft脉预防和匸治的疾病脊柱病:腰肌劳损、腰惟间怨突出、强直性脊柱炎.推病。
其他小儿消化不魚头痛、发烧、中风、脱肛、失眠多狄记忆力减退、退行性关节炎、胆襄炎。
手厥阴心包经穴『赣阴心包经预防和左治的疾病 心血管系统:心心动过OL 心动过速、心绞痛、心肌缺血、其他 悪心、呕吐.抑郁症、中Sk 休克、小儿係风.胃痛胃账,经脉所过的关节肌肉痛。
于少阳滩经预防和匸治的疾辐五言病:耳吗耳芟、腭腺炎、債头痛、面神经炎、面91痉李。
其他:肋间神经痛、便秘、感直、中风后遗症、肘关书屈伸不利.经脉所过的关节和肌肉软组织病。
心血管病:翘心病、心绞痛.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心慢。
橋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精神分裂、集痫.神经官能症。
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肋间神经痛。
F 太阳小肠经预防和匸治的疾旃五官病Og 痛、眼痛.耳鸣耳左、中耳炎、腮凜炎、扁桃体炎、曲膜炎、头痛。
其他 腰扭伤、眉蹣、落枕、失昵、痒彌、经脉所过关节肌肉?乎太阴肺经预肪及匸治的疾⅛i呼吸系统浜病:各种急■性%管炎、支代爸炎、坪端、曖瞅、咳血、鹰痛。
五言病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咽痛、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手阳明大肠经穴T 阳明人肠经预防及上治的疾嘉呼QUttftA :感■、发如头熱瞰織。
头面疾病 头疼、面神经炎.面肌建李.血律、牙疼、麦粒肿、给膜炎、介膜炎、耳鸣、耳奇、三叉神经痛、鼻炎、AXo其他:颈椎病、皮肤癌痒.神经性皮炎、荐麻疹、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戏门急脉足创!1M足厥阴肝经穴足談阴肝经预防和匸治的疾辐生殖系统疾丛:痛经.闭经、月经不调、赴腔炎、前列腺炎.疝气。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H炎、肝腭肿大.抑耶症。
其他:头顶矯、头舉BR花、各种眩宰、住痫•胃痛等。
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
![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ad5d612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e.png)
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是人体内部的通道系统,通过它能够联系和调节各个器官、组织和经络络络的运行。
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人体由十二正经络和八个奇经络组成。
经络的作用与功效是广泛且多样的,下面将对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进行详细介绍。
1. 手太阳经:手太阳经主要分布于臂部和手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手臂和手部的活动功能。
手太阳经有助于消除手臂和手部的寒湿邪气,舒缓手臂和手部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状。
2. 手阳明经:手阳明经主要分布于手臂和手背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手臂和手背的活动功能。
手阳明经能够加强手臂和手背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手臂和手背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足阳明经:足阳明经主要分布于腿部和足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腿部和足部的活动功能。
足阳明经能够消除腿部和足部的湿气,改善腿部和足部的循环,缓解腿部和足部的水肿、疼痛等症状。
4. 足太阳经:足太阳经主要分布于腿部和足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腿部和足部的活动功能。
足太阳经具有温阳、祛寒、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改善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舒缓腿部和足部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5. 脾经:脾经主要分布于腹部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
脾经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吸收功能,调节体液代谢,改善膀胱和小肠的功能。
6. 肺经:肺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手臂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
肺经能够促进气体交换,增强肺部的功能,调节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7. 心经:心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手臂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心血管系统和情绪状态。
心经能够加强心脏的功能,调节心律,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同时还能够影响情绪,舒缓焦虑、抑郁等症状。
8. 肝经:肝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肝脏功能和情绪状态。
肝经能够促进胆汁分泌,调节肝脏的代谢功能,同时还能够影响情绪,舒缓脾气暴躁、易怒等症状。
9. 肾经:肾经主要分布于背部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肾脏功能和生殖系统。
十二正经任督二脉
![十二正经任督二脉](https://img.taocdn.com/s3/m/1adb19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e.png)
十二正经任督二脉任脉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条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於少、阴道松弛、面部黄褐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督脉督脉是人体所有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
肺经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病征】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大肠经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病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病征】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心包经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悸、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三焦经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心经心经主要管头部以及头部的活动,调理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小肠经小肠经堵塞会影响人体精微物质的吸收,人体会变得抵抗力下降,体质变弱等症状,当这条经络通畅时,身体慢慢会变强壮,并且可以调理慢性肠炎、疝气等问题。
肾经肾是人体先天之本,现代人90%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虚现象,而能帮肾补充肾气的只有肾经,打针和吃药都会伤到肾的元气,是药三分毒,而所有的毒素都需要肾来代谢。
当肾经通畅、肾气充足,身体各方面功能都能达到最好状态,而肾主骨、主生殖和发育,对女性来说通肾经可以改善经量少的症状。
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的垃圾站,对于膀胱经,用泄的手法来泄除体内的风寒、湿、燥火等毒素,当泄完膀胱经会发现小便的气味和颜色都有变化,证明身体的毒素在往外代谢,而膀胱是人体最长的经络,它贯穿头、背、足,调理膀胱经能很快的改善腰背痛紧的现象。
任督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任督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287363f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b.png)
任督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任督脉的概述任脉和督脉合称为任督脉,是中医学中十四经脉中的两条重要经脉。
任脉起于足陷会穴,上行至会阴穴,然后沿着腹部背部行走,在喉咙上方连接督脉。
督脉起于龙顶穴,沿着后脊柱行走,以背部的中线为主干。
2. 任督脉的主要作用•调节气血运行: 任督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重要的气血运行通道,通过调节气血的流动,保持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改善脏腑功能: 通过调节任督脉的运行,可以增强脏腑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免疫力等。
•缓解疼痛: 任督脉在身体表面分布广泛,通过按摩或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调理精神状态: 任督脉通过调节身体内的气血流动,可以调理精神状态,改善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和情绪问题。
3. 任督脉的功能主治•改善女性生殖系统问题: 任脉位于腹部和盆腔,对女性的生殖系统有很大的调节作用。
通过调理任脉,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并增加生育能力。
•缓解消化系统问题: 任脉与消化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调理任脉,可以缓解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腹泻等问题,并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 任脉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可以缓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问题,并改善血液循环。
•改善呼吸系统问题: 任督脉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可以缓解哮喘、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问题,并健脾胃、益肺气。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任督脉与神经系统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调理任脉,可以缓解头痛、失眠、抑郁等神经系统问题,并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免疫力: 任督脉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身体抵抗力的提高,并帮助提高疾病的康复能力。
•缓解疼痛: 任督脉具有镇痛作用,通过按摩或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缓解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各种疼痛问题。
以上列举的是任督脉的一些主要功能和主治的常见问题,但实际上,任督脉的作用非常广泛,涵盖了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任 督二脉的概念及作用
![任 督二脉的概念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c4e70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1.png)
任督二脉的概念及作用任督二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两个重要脉络,由任脉和督脉组成。
任督二脉分布在全身,贯穿于前脉、后脉、左脉、右脉之中,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它们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功能,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任督二脉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
任脉位于胸前正中线上,控制着人体的阳气,是人体前阴后阳的主要通道;督脉则贯穿于后脊柱,控制着人体的阴气,是人体后阴前阳的主要通道。
任督二脉从中脊自阳到阴穴,连接了全身的经络系统,负责调节气血的运行和均衡。
任督二脉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的顺畅。
其次,任督二脉调节和强化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任督二脉在免疫调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在任脉上存在一些特殊的穴位,如气海、关元等,对调节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效果。
通过刺激和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和治疗疾病。
另外,任督二脉也起到了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是由多个腺体组成的复杂体系,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方面的功能。
任脉和督脉上的穴位如关元、气海等,与内分泌腺体有直接的联系,可以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对内分泌功能进行调节。
例如,可以通过按摩关元穴位来促进卵巢功能,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和生殖系统的平衡。
此外,任督二脉还承担着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它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调控。
任督二脉的穴位与神经系统的反射区有密切的联系,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缓解神经紧张、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大脑的认知和记忆能力等。
最后,任督二脉还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经络系统在人体内起着桥梁和连接的作用,负责气血的循环和输送。
任督二脉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通过刺激任督二脉上的穴位,可以改善肌肉和骨骼的供血供氧,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十二经络与任督二脉主穴功效作用(精)
![十二经络与任督二脉主穴功效作用(精)](https://img.taocdn.com/s3/m/09e264b0be1e650e53ea99d5.png)
十二经络主要穴位及成效一、手太阴肺经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聚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 7寸。
穴位较深, (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成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三通便效果好 (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 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
最容易受风寒的穴。
(五十肩、肩周炎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打通任督二脉,治好颈椎等诸多病让自己健康起来
![打通任督二脉,治好颈椎等诸多病让自己健康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28376c8f89eb172ded63b763.png)
打通任督二脉,治好颈椎等诸多病让自己健康起来任脉大家看图,一目了然,在我们身体正面的一条中线上,揉廉泉穴,承浆穴能治喉咙、口腔的毛病,还能治老年人口干,天突穴、华盖穴、紫宫穴都在心脏附近,它们能调理心脏、肺、咽喉部位的疾病,膻中穴也是一个出气穴,有人心脏不舒服时,不自觉的就开始敲膻中穴,然后就会觉得很舒服,这一穴对心血管有疾病的人很有疗效,这里应该经常刮一刮痧。
上脘、中脘、建里、下脘,能治胃肠方面的疾病,神阙穴就是肚脐,家长应该看着孩子别用手抠,这块特别容易感染,我儿女小时候就抠得红肿了,后来我看着她,她才不抠了,我们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他们在母亲肚子里时就是通过这里从母亲那吸收营养,每次想和母亲顶嘴时,就摸一摸这里,感恩母亲给了自己生命,不该惹母亲生气。
经常艾灸神阙穴、关元穴,可以驱寒、补元气,我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在电视里跟中医学到一句话“腰上缠块纱,胜过穿棉花”尤其是夏天晚上睡觉时,人们很爱蹬掉被子,腹部和后腰部的中药学位都露着很容易着凉得病的。
所以她就把不用的较薄的纯棉床单裁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让家人睡觉时围在身上,我觉得这个办法太好了,腰腹部受凉有大害处的。
石门穴不能随便灸,艾灸石门穴,古人认为可以避孕。
打通任脉最好的办法就是下半部分推腹加艾灸,上半部分用刮痧最好。
督脉是人体诸阳经之总脉,如果人阳气不足,就会整天没精神很疲乏。
有人认为头顶百会穴是任督二脉交汇的地方,也有人认为水沟穴也就是鼻子下面的人中是任督二脉交汇的地方,咱们没有办法来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穴位都很重要。
人中处我们要多掐一掐,我的经验是开始时疼,掐通后就不疼了,然后刮一刮印堂,面门。
顺便说一下,看电视、电脑很伤肝的,肝开窍于目,久视伤肝血,而且辐射太大,实在工作需要,那您就经常刮一刮脸,特别是眼睛中间上方的经络,还有眉毛、眼眶周围的穴位。
百会穴是人体最高的穴位,提神醒脑的作用很大的,还能提升人体的阳气,我以前常常百会穴疼,后来我用双手叠在一起,按顺时针方向揉,揉一会,头就不疼了,有时我也并拢手指用手指拍,效果也很好,大椎穴是祛除热毒抵御风邪的要穴,感冒发烧时在这里拔罐、刮痧效果非常好,小孩子发烧感冒了,妈妈可以在这里用口吸吮,这叫吮痧,效果也很好,我曾经给我小侄子吮过,他感冒很快就好了,还有妈妈要经常轻拍小孩的后背的督脉,既强身健体,又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在孩子要睡觉时,可以给孩子揉捏,孩子会很舒服地入睡。
人体任督二脉与十二条经络运行图解
![人体任督二脉与十二条经络运行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fa1020a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1.png)
人体任督二脉与十二条经络运行图解《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者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生命之是否存在,决定于经络;疾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经络活动出了问题;疾病之所以能得到治疗,也是由于经络的作用。
可以说,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经络的失控,所以一切疾病都可以通过激发经络的潜能,使其恢复调控和修复人体的治疗的作用。
《黄帝内经》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人身总体上有12条正经与奇经八脉中的任督2脉,409个穴位;人体的经脉隐含着众多的玄机,是人生老病死、起死回生的开关…… 有中医、经络基础者望能学习,以帮助众生找根原、解除病苦为美德也!所有的病,源于二个字,堵和毒!而养生的精髓,源于一个字,通!经络不通,吃再好,再贵的保健品都没用大家都知道,路上堵车的时候,无论你开的100万的车,还是10万的车,一样过不去!因为路不通。
养生也一样!经络通,百病消!经络不通,百病缠绕!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肠道通,血管通,经络通,脊柱正。
身体出现症状找经络:疲劳透支找脾经精力不足找肾经容易感冒拍肺经人要无病肠要净求生必须通胃经心烦心痛找心经吸收不好小肠经颈肩腰背膀胱经失眠多梦找心包奇难杂症找三焦废物积滞找胆经情志抑郁找肝经人生关键任督通三焦通,百脉通,经络通,全身通,疾病去无踪!人体内像一座宝藏一样,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奇的神奇宝贝,我们对人体生命深层的了解,实际上比对月球表面的了解还要少;迄今为止,仍不知生命还有多少秘密等待着我们探索呢!经络为了解人体生命的深层开启了一扇大门,困扰传统中医数千年的谜团就隐藏在这里,经络是了解活体生命实质的唯一通路或捷径,也是人们一直企图驾驭生老病死的核心所在,正是它,打破了现代医学思维独行天下的格局,将中医真传引向了无比寻常的结果,经络所载的秘密就像一部天书,现代之人从未能阅读和理解过,这些内容具有破解人类疾病的重要价值,并打开了研究人体生命深层次奥秘的大门,生命的秘密就隐藏在里面,人们应该费力去挖掘、研究经络,因为这是开启和通向生命科学宝藏的唯一钥匙与通道,它的至关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主治
![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5812f7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8.png)
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主治1. 三焦经•关元穴:主治腹痛、泄泻、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等症状。
•气海穴:主治呃逆、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等症状。
•中脘穴: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等症状。
•魄户穴:主治胸痛、心悸、嗳气、烦躁、失眠等症状。
2. 肺经•太渊穴:主治咳嗽、哮喘、胸闷、气喘等症状。
•云门穴:主治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天突穴:主治胸胁疼痛、气喘、哮喘等症状。
•侠白穴:主治咳嗽、肩背痛、胸胁疼痛等症状。
3. 胃经•足三里穴:主治胃疼、腹痛、呃逆、泄泻等症状。
•地机穴: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腹胀等症状。
•峡华穴:主治胃痛、呃逆、胃胀、腹痛、泄泻等症状。
•天柱穴:主治胃痛、呕吐、泄泻、腹胀等症状。
4. 大肠经•商阳穴:主治牙痛、咽喉肿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合谷穴:主治头痛、齿痛、目黄、咽喉肿痛等症状。
•阳溪穴:主治偏头痛、鼻塞、视力减退、齿痛等症状。
•曲池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齿痛等症状。
5. 心经•少府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嗳气等症状。
•灵道穴:主治心痛、心悸、失眠、抑郁等症状。
•少冲穴:主治心痛、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太陵穴:主治心痛、嗳气、健忘、失眠等症状。
6. 小肠经•阳谷穴:主治头痛、项痛、耳鸣、牙痛等症状。
•光明穴:主治目疾、耳鸣、牙痛、头痛等症状。
•曲垣穴:主治目疾、颊肿、牙痛、头痛等症状。
•天鼎穴:主治目疾、颊肿、牙痛、头痛等症状。
7. 膀胱经•至阴穴:主治腰痛、遗尿、尿频、遗精等症状。
•建里穴:主治小便不利、腰痛、尿频、遗尿等症状。
•通谷穴:主治腰痛、小便不利、尿频、遗精等症状。
•俞气穴:主治腰痛、频尿、遗尿、遗精等症状。
8. 肾经•阴谷穴:主治遗尿、尿频、遗精、失眠等症状。
•神庭穴:主治遗尿、尿频、遗精、失眠等症状。
•涌泉穴:主治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等症状。
•太溪穴:主治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等症状。
9. 心包经•天池穴:主治心痛、胸闷、目黄、头痛等症状。
•天泉穴:主治心痛、胸闷、呃逆、惊悸等症状。
十二经络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十二经络的作用及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2007f5e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a.png)
十二经络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一、十二经络的概述经络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被认为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
十二经络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主要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头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
每条经络都有特定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二、十二经络的作用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贯穿上肢,起源于胸部,主要功能是主管呼吸,调节气机,潜在作用包括疏散风寒,润肺止咳等。
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走行于上肢,起源于鼻孔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排泄,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功能包括通便利肠,清热解毒等。
3.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走行于下肢,起源于目眶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调节脾胃,主治功能包括健脾开胃,消化调节等。
4.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头、背、臀部和下肢,主要功能是主导排泄,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功能包括利尿通淋,舒筋活络等。
5.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心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血液循环,调节心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安神定志,养心安眠等。
6.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指尖处,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吸收、排泄,主治功能包括养血明目,利尿通淋等。
7.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肾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水液代谢,调节肾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温肾阳,益精补肾等。
8.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脾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消化吸收,调节脾胃功能,主治功能包括补脾健胃,化湿利水等。
9.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分布于上肢,起源于心包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心包保护和调节,主治功能包括疏肝理气,舒筋活络等。
10.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分布于上肢和头部,起源于目睛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水液代谢,调节三焦功能,主治功能包括通神活络,疏风清热等。
11.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分布于头部、胸部和背部,起源于目眶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胆汁的产生和排泄,主治功能包括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等。
12.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分布于下肢,起源于肝脏周围,主要功能是主管气血运行,调节肝脏功能,主治功能包括润燥通经,疏肝养血等。
十二条经络和任督二脉的穴位主治疾病(可以按、揉、艾灸、拔罐)
![十二条经络和任督二脉的穴位主治疾病(可以按、揉、艾灸、拔罐)](https://img.taocdn.com/s3/m/321f4fd09ec3d5bbfd0a7434.png)
十二条经络和任督二脉的穴位主治疾病(可以按、揉、艾灸、拔罐)
膀胱经
清明:眼病(主要是炎症)
攒竹:热症眼病(眼睛红肿等)
天柱:颈椎病,高血压
八髎:男女生殖疾病
委中:腰痛,高血压,脑后痛,足跟痛
光明:胆的慢性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等),眼睛疾病,头痛
悬钟(髓之会穴):骨头方面的病
丘墟:上火引起的症状,上身炎症
肝经
大敦:下焦出血(用艾灸的方法,配合隐白穴,大墩适合火气旺的人,隐白适合比较虚寒的人)
行间:心火盛(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头长泡等)
太冲:排毒,消气
三阴交:慢性肝炎,肝功能弱
水分:水肿,糖尿病,慢性炎症,祛湿
下脘:小肠问题(肠痉挛、小肠神经紊乱、腹泻、便秘等)
建里:强壮十二指肠
中脘:胃痛,胃酸,胃胀,肚子胀 (最好在中脘和气海同时拔罐 ),调节血糖(很管用)
巨厥:调理心脏,胃下垂(因为心脏虚弱)
鸠尾:驱散心中闷气
檀中:气不顺
紫宫:养护心脏
华盖:调节肺,肺的毛病
商丘:下身炎症
(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三阴交:妇科病,痛经
漏谷:完谷不化,小便不利,前列腺问题
地机:慢性胰腺炎,糖尿病
阴陵泉:祛湿
血海:瘙痒,散瘀
大包:急性扭伤
胆经
童子髎:鱼尾纹,眼睛疾病(近视、白内障等)
听会:耳部问题,面瘫
悬颅:头晕目眩(最好配合悬厘穴 )
率谷:酒后不适,消化不良
养老:老年病
支正:心脏问题(头痛、目眩、癫狂、惊恐等),麻症,颈椎压迫症,手不能握物,攥东 西没劲,记性不好,健忘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87a518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b.png)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1. 任督二脉的作用任督二脉是人体内的两条重要经脉,与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息息相关。
它们起着调整和平衡人体的功能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调节气血循环:任督二脉对气血循环有调节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各个器官及组织的正常运作。
•调整神经系统:任督二脉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压力和焦虑等不适。
•增强体力和抵抗力:任督二脉可以增加人体的体力和耐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平衡内分泌:任督二脉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荷尔蒙的分泌,维持体内的平衡状态。
•调整消化系统:任督二脉对消化系统有调整作用,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消化不良和胃肠道的问题。
2. 任督二脉的功能主治任督二脉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有不同的功能主治,具体如下:•心血管系统: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加血液供应,预防和缓解心脑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舒缓神经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头痛等神经系统相关问题。
•免疫系统: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疲劳等问题的发生。
•消化系统: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胃肠道问题,缓解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泌尿系统:能够调节泌尿系统的功能,促进尿液排出,缓解尿频、尿急等问题。
•生殖系统:可以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促进生育健康。
•呼吸系统: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缓解气喘、咳嗽等呼吸道问题。
•肌肉骨骼系统:具有缓解肌肉疼痛、骨质疏松等问题的作用。
•皮肤系统:可以调节皮肤的功能,改善皮肤问题,如痤疮、湿疹等。
3. 任督二脉的常用用量任督二脉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症状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用量:•按摩法:通过按摩任督二脉来刺激和调节其功能。
可以每天进行按摩,每次持续10-15分钟,用力适中,以舒适为准。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清晰版+蹲墙功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清晰版+蹲墙功打通任督二脉](https://img.taocdn.com/s3/m/699ff5ab4431b90d6d85c745.png)
F少阴•限顶陆和H治的疾血
心加管病;冠心宿、心缓痛、心动过缓、心劫过速、心肌缺血、心AL
嘴辎疾糕失眠健善.呻经衰弱、精神分裂、推痛、伸经言楚疝。
武他经脉所过的肌肉膈、肋间神经痛
手大阳小肠经预防和主治的疾酒
五官肩 哒典、曜净、耳马耳善、中耳光、腮曜炎、扃桃怪炎、布膜炎、义痛, 其他 置扭伤、腐痛、藩枕、失曜、帝痛、墩豚所过美节肌肉痛口
心血管系统:心慌-心动过%心动过展、心线痛、心朋缺血、胸吼
且电恶心、也吐、长想蛀、中署、休克、小儿情风、二用肖服.豚所过彼美节制为痛&
于少阳[偈经顶防和I,治的疾椭
五宜偶 耳呜舄聋、,毛棵炎、偏头痛、面裨辞激、面既择华...
施他 胁间神经病、便踮、感冒、中风后遗症、肘美节屈伸不利,经脉所过的美节和肌肉软姻
三冥神经痛、鼻炎、B«o
其% 冬坦擦■.或吐痛痒、近铿炬度我、等那唐.奸祗所过的关节•舌动,碍。
足厥阴肝结M防和1:治的疾的
生弗系统疾扯:清鲜.汨竺、月竖不系、盐非理、能#.踪卖、住、口 忡胆蜻 攵种户悔性辞炎、息慢坷胆素炎、肝蒂肿大、抑都疝「 其他;头W、乳■厦花、钢4嗦旱.g 胃痛以
足少阳胆足预防和主 治的疾病
如
<w
'步偷
手太明肺经穴
F太阻肺经预防及K治的疾病
呼哉系统疾偈 莎种恩嗖性汽管我、支%登炎、阵唯、瞑噂、峻皿、mo古含病 总慢性肩机姓炎、急慢性喝寇、也痛、鼻炎、流鼻巾“ 耳y经脉所m「’〕美节屈呻障碍、肌肉痊
『阳明大肠经预防及.上治的疾福
可吸道疾病;腕冒、支%管炎、是埃、头瘪、嚎HL
头由崖痛,关疼、少椅经贵、U凯痉*、曲铀、牙痍、表M聃、结瞠炎、用膜虫、叫% 孔舟、
肝胆病急慢悝胆囊炎、胆绿痛,咎种慢性AT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经络主要穴位及功效12一、手太阴肺经3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4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5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6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78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9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1011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12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13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14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15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16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17好停食了18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19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2021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2223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24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25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26合谷: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27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2829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30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它是大肠3132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33排毒的穴位。
34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
最容易受风寒的穴。
(五十肩、肩周炎)35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36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
头面部疾病;面神经37炎、面瘫、耳鸣、耳聋。
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38三、足阳明胃经39四白穴:可以治疗眼袋、黑眼圈。
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40天枢穴:肚脐眼旁边2寸。
治大肠功能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4142梁丘穴:在膝盖上2寸。
治急性胃痛。
是胃经的郗穴,治急和妇科急性乳腺炎。
4344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
强壮穴及长寿穴。
治疗慢性胃45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服有胀起要揉足三里。
还专46治慢性胃痛。
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右边好47上巨虚:足三里往下3指。
治疗大肠疾病。
48下巨虚:上巨虚下3指。
治疗小肠疾病,小腹痛。
(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脐眼位置,就揉下巨虚)4950丰隆穴:下巨虚旁边。
外踝上8寸旁开一指。
(向后)离穴不离经。
去除高51血脂,是一个化痰穴。
痰湿重适合。
可化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是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5253小结: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
头面疾患:头痛、眼54痛、牙痛、面神经麻癖。
其他:白细胞减少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55四、足太阳脾经56脾主运化、脾主统血。
头晕,手麻、手脚冰凉是脾功能差。
始于足大趾内57侧的足阴穴。
58足阴穴: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烟代替。
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
59太白穴: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
通过脾来补肺的穴。
(山药臆60米粥)61公孙穴: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
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对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明显。
6263其他脾经穴位都在小腿内侧:64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阴陵泉、脾经治痛风。
65血海:把掌心放膝盖上,大拇指的位置,敏感的点,气血聚集的地方。
治66血症:出血、贫血、血淤症、糖尿病。
67小结: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
妇科病:痛经、闭经、附68件炎、盆腔炎。
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69五、手少阴心经70主心理、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等。
71极泉穴: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7273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74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75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
属76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
77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灵道穴:腕横纹下 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7879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80阴郄穴:腕横纹上0.5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8182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定心83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8485止老年痴呆。
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五增强通便能力。
8687少府: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
少府是心经的火穴。
因此湿热症、88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
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
主治先天心脏疾病。
89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
井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
它有开90窍醒神的功效。
放血、去热。
91小结: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缓。
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
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9293六、手太阳小肠经94属火。
由手走头,起始于少泽穴、前谷、后溪、小海、肩贞、天宗、肩中俞、天窗、听宫。
9596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97少泽穴:井穴(源头)治疗热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较好。
咽喉痛、发烧、98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
不适合按摩。
99后溪穴: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
穴位深。
是八脉交会的大100穴。
一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
二可治疗落枕、肩膀疼。
101养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位置。
102治疗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103支正穴:腕横纹上5寸,在侧面。
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
有个特殊的104功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引起)小肠功能增强了就不会有瘤子105106小海穴: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手一拨动手指就会麻。
一。
常拨动小海会增强心脏力量。
增强消化功能。
小海是合穴属土。
(合治脏腑)小107108肠经属火,火能生土。
所以把火散到脾经上了,可以增强脾的力量。
二。
可去109人体的燥火。
110天宗:小海穴往上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天宗是个大穴,防治乳腺问题,111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防治肩膀酸疼。
112听宫穴:耳屏前1厘米,张口时是凹陷的。
治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
113114小结:五官病: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
其他:失眠、落枕、肩痛、115腰扭伤。
七、足太阳膀胱经116117功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
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118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
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119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
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120肺俞、厥阴俞、心俞: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
按摩,121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122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123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
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位置。
124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
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125这样穴位才敏感。
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126127承山:腿肚子边沿的位置。
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
治疗慢性腰痛。
128129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130疗便秘。
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131申脉:外踝边沿。
治疗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显著。
132金门: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133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
艾灸可转胎。
八、足少阴肾经134135功能: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
肾开窍于耳,136肾之府为腰。
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
可调节高血压。
137138一.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139二.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140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
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
拔罐、按摩都行,141什么体质都可以按。
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
142大钟:太溪穴下面一点。
肾经的络穴。
治疗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143络到的其他经上的问题都可治疗。
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144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
贴着骨头方向去按。
治疗淤血症,要防止静脉曲145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
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帮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146上的。
滋肾阴,治疗干咳,哮喘。
阴谷: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
肾经合穴。
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
通147148膀胱,利尿,治疗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
男士的阴囊湿疹。
俞府:胸口中线旁开三指。
调动肾经的气血。
上边气血不足,即肾不纳气,149150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
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缓解。
同时按摩太溪、复溜。
151把整个气血都运转起来。
九、手厥阴心包经152153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
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154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155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156郄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郄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
急救穴,治疗157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158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159大陵: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160口臭等。
161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162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163小贴士: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164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以推。
虚165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166十、手少阳三焦经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