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五册《千米的认识》极品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集合5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集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1281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5.png)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集合5篇第一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
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
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二、认识千米:1、生活中的千米(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km)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2、、教学1千米与1000米: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师:板书: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生:读(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挺好7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挺好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5bcbe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d.png)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优秀7篇】“说课”是教学整改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三、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1、一米大概有多长?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学校到电影院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千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千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03277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1.png)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千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根底的。
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说明了主题。
接着,展示学生比拟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课标要求和详细的教学内容,表达“三维”目的的整体落实,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位于: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才能、估算才能和实际测量才能。
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开展学生空间想象才能。
学生学习重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而整个学习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个重点展开的。
二、说教学和学法为了到达教学目的,我确定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开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才能的关系。
在《千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承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8d47fd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4.png)
千米的认识一、引言本次说课主题为《千米的认识》,本节课将着重介绍千米的概念及其计量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注重观察、实验和实际问题的应用,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为《中学数学》第三册,本章重点内容为“长度单位”。
“长度”作为三个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其单位的选择和计量方法至关重要。
所选教材内容详实、结构完整、重点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国家教学大纲要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熟悉常用长度单位的名称和符号;•能够熟练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巩固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意识到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熟悉常用长度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2.教学难点•能够熟练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1.概念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千米的长度,引导学生对千米的认识。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3.实验探究通过少量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量方法。
六、教学过程安排1.引入(10分钟)通过出示图片等交互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并进行简单交流。
2.讲授(25分钟)首先介绍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然后介绍其他常用长度单位。
最后进行长度单位转换的计算方法,并采用实例演示与解析。
3.活动(25分钟)提供若干条实际问题,涉及长度单位的转换计算。
通过操纵,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中的数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及器材准备•教材和教师自编教学PPT;•实物和图片等辅助展示器材。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b07554943323968001c926f.png)
2《千米的认识》说课稿(294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教材设计了多个生活化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例3利用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米,得出1千米=1000米。
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
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
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
学习千米的认识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保持长度单位体系知识完整性的需要,因此要切实学习好。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习中经常遇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
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
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在250米的操场上走4圈(并记录时间,和步数及感受),课件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学法:二、教法:1.情景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取一些具体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千米的认识说课
![千米的认识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2f3156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1.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大部分学生对千米有了较为 清晰的认识,但在单位换算方面仍存在一些困惑。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后续教学中加强了 相关训练。
教学展望
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
未来在教授类似内容时,我计划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 生实地测量、参观等,以增强他们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千米在体育中的应用
田径
在田径比赛中,长距离赛跑项目 的距离通常是以千米为单位的, 如5000米、10000米等。
自行车赛
在自行车赛中,赛道的长度和速 度也是以千米为单位的,如公路 自行车赛和场地自行车赛的距离 和速度。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直观演示法
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 帮助学生形成对千米的直观认
总结评价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 总结,对学生掌握情况
进行反馈和评价。
02 千米的概念与测量
千米的定义
总结词
千米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 ,常用于表示长距离或大范围。
详细描述
千米,也称为公里,是国际单位制中 的基本长度单位,用于表示长距离或 大范围。在日常生活中,千米常用于 描述道路长度、距离、范围等。
总结反思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千 米的理解和掌握。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法
01
02
03
课堂观察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包括注意力、参与度、回 答问题等,以评估学生对 千米的认识程度。
作业评估
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检查 学生对千米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了解学生在千米学 习中的薄弱环节。
板书教学
教师通过板书展示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47ca225f524ccbff12184ed.png)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秦皇岛之间相距2510()
学校到青龙县城园相距5()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教学生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这是本节课我想达到的目的)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引出探究题: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自己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这时,我深入各个小组,进行疑难解答。这个环节我打算叫各组组长来讲,充分发挥教学小助手的引领作用。)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自主学习性问题中,老师已带领大家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你们是不是很累,我校的跑道为250米,实际你跑了250*4=1000米?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e51bf9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8.png)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课题: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了解千米的基本概念;2. 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3. 学会换算千米与米。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一、导入(5分钟)1. 点名、问好;2. 拿出1米的尺子,让学生测量教室或者操场的长度,并记录下来;3. 询问学生,知道1米是多少厘米。
二、通过练习认识千米(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个滑动游标千米尺,向学生解释千米尺的使用方法;2. 让学生取出千米尺,逐个用千米尺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3. 让几个学生上台展示测量的物品,并说出用什么单位测量的。
三、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10分钟)1. 让学生想象一条直径为1米的大圆,要移动多少圈才能达到1000米;2. 回归实际,举例说明,1000米有多远:比如,一辆汽车行驶1000米是多少时间,一个人跑1000米需要多少时间,等等;3. 让孩子们思考,千米的长度应该是多少个米。
四、计算千米和米的换算(20分钟)1. 引导学生用纸条、卡片等小物品,制作千米和米的转换表格;2. 让学生相互交换表格,互相询问如何转换千米和米;3. 在黑板上列举几个千米和米的换算例子,让学生通过猜、验、算的方法,进行换算。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组成3-4人的小组,互相练习换算千米和米;2. 在小组内让学生自编10道题目,检查训练效果;3. 选几个学生在全班面前答题,用竞赛的形式让课堂更加生动。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答课前学习目标,确认课程效果;2. 让学生分享学习中的收获;3. 引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讨论式教学、竞赛式教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千米和米的换算;2. 让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教学评价方法:1.记录学生成绩,给予针对性的指导;2. 提醒学生的作业作息,在家完成。
教学辅助材料:1. 滑动游标千米尺;2. 各种测量的物品,如铅笔、橡皮、纸张等。
3. 计算千米和米的转换表格;4. 如有需要,教师可以配备百度、茄子快传等软件及PPT。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9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a29f2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b.png)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千米的认得》说课稿精选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爱并共享出去。
《千米的认得》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得》,我准备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打开说课。
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材二班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长度》中的第一课时,它是本单元单元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测量认得》中的一个紧要内容。
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同学上学期认得了米、厘米,知道了分米的基础上进行的。
“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为了让同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材布置了两个例题。
例1重要是通过“8个人站成一排”的实践活动,推想出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由此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例2在例1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同学在“走”的过程中去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的长度,从而自动构建1km的长度观念。
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在实在的情景中感受、体验、认得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使同学通过察看,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1千米=1000米。
【本领目标】在认得千米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同学的估测、抽象本领及空间想象本领,能用千米进行恰当的估测。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同学体会数学学问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情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重点难点依据教材特点和同学的年龄特征,我将“在实在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得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而如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二、说同学我们班的孩子,在上一册的学习中,已经认得了米、分米、厘米,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坐出租车、看路边的交通警示牌、路标等实在的生活环境中,也已见到过千米。
但“1千米”到底有多长,在同学的头脑中是没有实在概念的。
《千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千米的认识》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858d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1.png)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2.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际体验、观察比较等活动,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千米,掌握千米与米的换算。
2.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提问学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引出千米。
2.新授
1.认识千米。
1.展示一些关于千米的图片,如公路、铁路等。
2.讲解千米的用途和特点。
2.体验1千米的长度。
1.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感受1千米的长度。
3.千米与米的换算。
1.通过实例讲解1千米=1000米,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3.巩固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
2.游戏:“单位大挑战”,快速说出不同长度对应的单位。
4.总结
1.提问:今天学到了什么?
2.总结千米的认识和单位换算。
5.作业
1.和家长一起走一走,感受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精品教案)《千米的认识》讲课稿(通用10篇)
![(精品教案)《千米的认识》讲课稿(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76034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f.png)
(精品教案)《千米的认识》讲课稿(通用10篇)《千米的认识》讲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也许用到讲课稿,是讲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写讲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千米的认识》讲课稿,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恭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伙儿好!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举行教学的。
千米别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因此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
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子,灵便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懂1千米=1000米。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实践能力,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觉数学与日常日子的密切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日子动身,创设日子情境,帮助学生亲躯体会,加深对千米的明白。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么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刻?请大伙儿猜一猜。
有人讲是两小时,有人讲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刻,请大伙儿来算一算吧!我们的行程脚脚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个地方确实非常远。
我查了资料,大伙儿请看:北京离我们这个地方大约是300(千米)。
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去北京挑选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日子积存的考查,探讨路途上用了多长时刻,对第一单元时、分、秒举行了复习,将时刻的长短与路程的远近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间的融合。
1千米有多长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图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000米呢?《千米的认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具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记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2024《千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2024《千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eff37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1d.png)
2024《千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计量单位、数值的读法和转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 认知目标:理解千米的意义,掌握千米的转换与运用;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测量长度和进行长度转换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在学习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认识单位的兴趣和好奇心。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千米的意义,能够进行千米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转换;难点是:理解长度单位的层级关系,掌握长度转换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引导探究法、讲授法;学法:合作学习法、练习巩固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长度度量单位的实物,如千米尺、米尺等,用以展示和比较长度单位的概念。
同时,还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呈现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 引入新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我将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平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千米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为什么我们需要千米这个单位?通过这种引导,让学生关注和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并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探究新知我将以千米尺为例,展示并对比不同长度单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同时,让学生观察千米尺上的刻度,探究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规律。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逐步理解千米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3. 理解运用我将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一辆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全程是多少千米?如果我要从学校到图书馆,需要走多少米?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de06ed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8.png)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教法方面,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情境教学法中,我将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探究式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法方面,我将采用合作研究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探究、总结。
导入环节: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结环节: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加深对千米的认识和理解。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正确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能够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在小组内积极探究,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推理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们要研究长度单位千米,以及如何理解和感受1000米的长度。
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100米已经很长了,那么1000米需要多少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呢?答案是800个小朋友,相当于我们学校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全部站成一排。
这个队伍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通过这个想象,我们可以更好地建立1000米的概念。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可以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学楼作为参照物,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千米的含义。
我们可以让学生认识公路里程碑,结合实物想象1000米的长度。
通过80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和公路里程碑这两个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千米的含义,建立千米的空间观念。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3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e9fb5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c.png)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3篇《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一8页。
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了解汽车一小时要跑很远,公路上里程牌标志有多远和汽车时速限制标志,走一走学校田径场的跑道一圈长有多长,学校跑道跑★★两圈半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口答)①做一做: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双人书桌的长度是120( ).2,旗杆的高度是300(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②填空:2米=( )分米60厘米=( )分米300厘米=( )米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它在们实际生活中有那些应用1,认识千米的实践活动的安排汽车一小时要跑很远公路上里程牌标志汽车时速限制标志2,认识1千米有多长。
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4,(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50米,沿操场(一圈25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学校田径场的跑道一圈长250米,沿着跑道走4圈就是( 1000 )米。
也就是:1千米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那么沿这操场走4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2分钟).板书:走12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南门口你们一定很熟悉吧,从南门口到侯家塘新一佳约1千米。
《千米的认识》说课
![《千米的认识》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e4520fddf8c75fbfc77db287.png)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3、活动分层, 强化体验
教学过程:
情境感知、设 疑导入
三次体验、自 主探究 巩固应用、自 我检验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9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de2d2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e.png)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篇一:《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我准备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长度》中的第一课时,它是本单元单元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测量认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生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知道了分米的基础上进行的。
“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主要是通过“8个人站成一排”的实践活动,推测出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由此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例2在例1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走”的过程中去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的长度,从而主动构建1km的长度观念。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1千米=1000米。
【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测、抽象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能用千米进行恰当的估测。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情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而如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生我们班的孩子,在上一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坐出租车、看路边的交通警示牌、路标等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也已见到过千米。
但“1千米”到底有多长,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没有具体概念的。
小学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千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小学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千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4d915f30c22590103029d0f.png)
小学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千米的认
识》优秀说课稿模板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千米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品获奖完美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品获奖完美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a21605dbd64783e09122bf2.png)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1 测量: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数学组×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 测量:千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本学期测量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在前面“毫米、分米的认识”和二年级上学期“米的认识”的基础上继续认识的长度单位。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距离。
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米的认识”,在三年级的第一单元中学习了“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一些长度的单位,形成了一定的数感,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教师参与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千米”,掌握一定的度量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乐于动手操作、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测量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三、说设计理念
1、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千米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度量观念和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第五册《千米的认识》极品说课稿
数学第五册《千米的认识》极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学校到电影院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
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
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
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
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
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
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学生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
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四、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
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电影相距38()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
那么最长的
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
B、4分米
C、2米
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
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
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