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重要知识异同点的比较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比较分析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比较分析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比较分析教学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比较分析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历史素养。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知识比较分析教学的重要性、方法及实践应用。

二、历史知识比较分析教学的重要性1.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有趣之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三、历史知识比较分析教学的方法1.主题比较法教师可以选择两个或多个相关主题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这些事件或人物的异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比较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异同。

2.表格比较法表格比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比较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师可以使用表格来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异同。

3.图像比较法图像比较法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教师可以使用图像来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异同。

四、实践应用1.案例一:比较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民主共和等方面的异同。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初三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初三下学期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历史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回顾与巩固所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君主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这个阶段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修建长城、推行法家思想等重要历史事件。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我们学习了汉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疆域扩张、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等内容。

3. 唐朝: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我们学习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末的安史之乱等。

4.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我们学习了宋太祖的建立、北宋和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二、世界历史1. 古希腊:我们学习了古希腊的城邦文化、希腊神话、奥运会等重要内容。

2. 古罗马:我们学习了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度、斯巴达克斯的起义、古罗马法律等。

3. 文艺复兴:我们学习了文艺复兴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著名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

4. 工业革命:我们学习了工业革命的起因、英国的工厂制造业兴起、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等。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家及其战果、《凡尔赛条约》的签订等。

三、其他知识点除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历史,我们还学习了其他相关的知识点:1. 远古人类:我们学习了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

2. 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学习了古代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如黄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吉普赛文明等。

3. 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我们学习了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中共一大、南京大屠杀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4. 当代世界问题:我们学习了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全球化、贸易争端等。

通过对初三下学期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同学们能更好地回顾与巩固所学内容,为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给 了我们哪些启示?
人民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
新生事物战胜旧势力,是一个曲折和反复的过程。
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
相同点:
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阻碍
性质: 过程:
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革命一方初期在军事上受挫,采取了有效措施最最终 获得胜利
历史作用:两次战争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经
名 称
原因
1861 农奴制阻 年 碍资本主 改革 义的发展
时 间
领 导 者
日的


性 质
亚 历 1861 山 年大 二 世
摆脱农 奴制的 危机, 维护地 主阶级 的利益
1、规定农奴有人身自 由,地主不得买卖农 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解放时,可以 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 份地。
资产 阶级 性质 的改 革
(3)结束图3历史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写出文献的颁布者。(2分)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林肯
(4)图4反映的事件依据哪部法律文献?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为加强民主与法 制建设还有许多重大举措,试举出一例。(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请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一例为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的重大事件名称。(1分)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19世纪60年代末,该国抓住“弃旧 图新”,在经济方面有哪些措施? “弃旧图新”的结果使其逐步转变成什 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2.材料二中“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通过哪两次资产 阶级革命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进 行了哪次改革,其特点是什么? 3.这两个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初中阶段必修的科目之一。

学习历史,首先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非常的枯燥,很难记忆。

所以,本文将介绍三种巧记方法,帮助初二的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一、歌谣式记忆法歌谣式记忆法,是指将历史知识点融入到歌谣之中,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记忆。

歌谣式记忆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而轻松地记住历史知识点,而且还能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例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统天下汉兴唐盛宋辽金夏元明清近看完这些中国历史知多少这首歌谣把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朝代简单地串起来,用韵律和押韵使整首歌谣更加好记。

同样的,将其他的历史知识点用类似的方式编写歌谣,能够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并迎合学习英语记单词、背诗文的思路。

二、比较式记忆法比较式记忆法,是指将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记忆。

这种方法注重于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点。

例如:中国最早的两个朝代是夏朝和商朝。

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带,有着较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不同点是夏朝建立者为启,商朝建立者是汤,夏朝是个传说中的朝代,商朝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

通过比较式记忆法,同学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毕竟交叉比对不仅减轻了单独记忆的难度,而且有助于建立概念体系,将知识点结合起来三、推导式记忆法推导式记忆法,是指通过推导和归纳历史知识点的规律来记忆。

这种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世界文明史可以分为四大文明:黄河文明、泰晤士河文明、幼发拉底河文明、尼罗河文明。

黄河文明孕育了中华文明,泰晤士河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幼发拉底河文明孕育了印度文明,尼罗河文明孕育了埃及文明。

通过推导式记忆法,同学们可以深入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总结以上是三种巧记方法,即歌谣式记忆法、比较式记忆法和推导式记忆法。

初三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

初三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

初三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历史
- 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两代。

- 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
人物。

2. 中国现代历史
- 中国现代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

- 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
人物。

3. 世界历史
- 世界历史中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
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 这些时期和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中国的
历史有一定的联系。

4. 重要历史人物
- 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如黄帝、孔子、秦始皇、刘邦、朱元璋、等。

- 这些人物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思想和行
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历史地理知识
- 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地理概念和地理位置,如黄河、长江、长城、丝绸之路等。

- 这些地理概念和地理位置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上是初三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的概述。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
些知识点,更好地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提高历史学科
的成绩。

初中历史比较法学习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比较法学习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比较法学习教学的运用作者:刘梅花来源:《神州》2012年第07期【摘要】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解决学生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本文从最常见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再到概念比较法,通过实践的论证,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基本可以解决初中学生历史学习中的线索和概念问题。

历史比较法是指对历史上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事件、人物、思潮和学派等,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从而寻求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历史学习方法比较法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概念比较法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辩证法认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

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现行的义务教育段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内容纷繁复杂,众多的人物、事件很容易发生混淆。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历史上任何事物在时间上有先后连续性的纵向联系,在空间上也有与其他事物相互依赖的横向联系。

怎样才能做到既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又能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是指对历史上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事件、人物、思潮和学派等,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从而寻求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方法。

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如:同样是社会改革,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维新变法却失败了?同样是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美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通过比较,在深刻揭示历史现象的同时又有利于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形成。

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比较方法主要有:第一,纵向比较法(纵比),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内的具体形态异同的方法。

初中生历史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历史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历史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初中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等时期的历史。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朝代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特点、重要人物等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

2.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主要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社会制度、文化特点、重要事件等知识,并能够比较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

3.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包括清朝的衰落、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社会变革等知识,并能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包括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第三世界的兴起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国际关系、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等知识,了解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5. 历史地理知识除了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初中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资源分布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系地理、资源分布等。

学生需要掌握中国各个地理特征的特点、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 世界地理初中生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系地理、资源分布等知识。

通过对全球地理的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世界各国的地理环境特点,有助于他们了解世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地理知识综合运用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对地图的分析,能够了解某一地区的资源丰富程度、经济发达程度等,从而对该地区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

初中历史复习中比较法的运用

初中历史复习中比较法的运用

··@r s @ xA s t u v w C D12x y在初中历史复习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记忆,提高复习效率呢?笔者认为,比较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复习方法。

比较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一、明确比较法的核心与意义比较法作为一种深入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现象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在历史复习中,运用比较法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

例如,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解。

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掌握并熟练运用比较法,对于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二、选择恰当的比较对象在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复习时,选择恰当的比较对象至关重要。

我们应聚焦那些具有内在联系或相似性的历史事件、人物等,以揭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影响,人物的成就,等等。

例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秦始皇与汉武帝的统治政策便是值得比较的对象。

我们可以比较分析41两者在维护国家统一、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采取的政策的异同,并探讨这些政策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同样,在世界史领域不同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富有比较价值的主题。

通过比较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化对历史的认识。

三、制作表格,梳理异同点在比较异同点时,为了更系统地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制作比较表格。

在表格中我们需要列出比较对象的名称、时间、地点、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影响等关键要素。

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我们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确保每一项内容都准确无误。

通过这一步骤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不同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内涵。

通过制作比较表格,不仅有助于我们梳理历史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使历史复习更加高效。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的全面理解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的全面理解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的全面理解一、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社会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农业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形成- 种族的迁徙和文化的传播2. 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河流流域文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爱琴海文明:克里特文明、希腊文明-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3. 奴隶社会的兴起和衰亡- 古代奴隶社会的基本特点- 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兴起和衰亡- 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二、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三纲五常思想- 封建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时代的基本特点- 封建领主和农奴的关系- 教会的统治和封建制度的衰落3.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实施-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起义的兴起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发展1.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兴起- 劳动力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2. 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和影响3.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殖民地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对世界的影响和冲击-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比与冲突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和冲突- 社会主义国家的互助合作和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化的影响以上是初三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全面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初一初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初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初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历史是一门丰富而庞大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时间跨度和内容范围。

而对于初一和初二学生来说,掌握中国历史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初一和初二中国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是夏朝,传说中的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完整历史记载的朝代,商王朝是屈原《离骚》中的大禹。

- 西周时期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西周的鼎盛时期,后期是西周的衰落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 春秋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国家之间互相侵略,儒家和道家思想开始兴起。

- 战国时期是春秋的延续,诸侯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军事家。

3.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中央帝国。

- 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文字和货币制度,修建了万里长城。

- 秦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封建制度的朝代。

4.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也是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 汉朝的前期是西汉,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 汉朝的后期是东汉,东汉时期出现了著名的三国时期。

5.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裂最为明显的时期。

- 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魏、蜀、吴三个政权。

- 三国时期还是一个著名的文化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6. 隋朝(581年-618年)和唐朝(618年-907年)-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隋文帝是开国君主。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

- 唐朝时期出现了诗人杜甫、李白等著名的文化人物。

7.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变更和战乱最为频繁的阶段。

初中历史九年级知识点全面梳理

初中历史九年级知识点全面梳理

初中历史九年级知识点全面梳理1. 古代文明- 1.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2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4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 世界历史- 2.1 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2 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3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4 近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3.2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3.3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4. 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4.1 古代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成就- 4.2 古代印度、阿拉伯的科学技术成就- 4.3 古代埃及、巴比伦的科学技术成就5. 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 5.1 奴隶社会的特点- 5.2 封建社会的特点- 5.3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6. 世界古代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 6.1 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 6.2 欧洲封建社会- 6.3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7.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 7.1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 7.2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7.3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8. 世界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 8.1 希腊罗马的城邦制度- 8.2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8.3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9.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9.1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9.2 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9.3 中国古代的外国使节来华10. 世界古代的对外交往- 10.1 古代希腊罗马的对外交往- 10.2 古代阿拉伯的对外交往- 10.3 古代印度的对外交往以上是初中历史九年级的知识点全面梳理,涵盖了古代文明、世界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世界古代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世界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世界古代的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归纳总结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知识归纳总结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可以将零散的历史知识系统化,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3.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归纳总结方法1.归纳总结知识点:将历史知识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每个主题下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2.表格归纳法:将历史知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

3.对比归纳法:将相似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故事归纳法:将历史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5.实践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历史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具体案例分析以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为例,进行历史知识归纳总结。

首先,可以将鸦片战争分为三个阶段:战争爆发阶段、签订不平等条约阶段和战争影响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可以归纳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如战争时间、地点、双方参战人员、结果等。

其次,可以运用表格归纳法和对比归纳法,将鸦片战争与其他相关战争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可以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增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历史备考复习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时期,也是许多同学感到不知所措、疲于应付的阶段。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历史,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下册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下册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下册历史知识对于学习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至关重要。

在初一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下面,我将对初一下册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巩固这些重要内容。

一、古代文明与华夏文明我们首先学习了古代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印度河文明和古中国文明。

其中,古中国文明,即华夏文明,是我们最为熟悉的。

它的起源地在黄河流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最早的中华民族是从炎帝、黄帝、尧、舜等帝王时期开始形成的。

二、古代社会的转型与奴隶社会古代社会的转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我们学习了古代奴隶社会的形成,并了解了奴隶、奴隶主、农民等社会角色的存在和相互关系。

这个时期的出现了众多较为著名的帝国,如: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阿剌伯帝国等。

三、探索与发现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欧洲人的大航海时代,包括哥伦布的航海和他发现新大陆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这个时期欧洲人的动机,如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资源开发等等。

这个时期的探索与发现为后来的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明清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明清时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我们学习了中国明朝和清朝的兴起和统治过程,了解了这两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名人和事件,如郑和下西洋、明朝的宪章等。

五、近代以来的中国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中国的近代史展开。

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随后中国遭受的列强侵略和国家危机。

我们还了解了中国近代的变革与救亡图存的努力,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这段时期的历史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也培养了民族意识和国家觉醒。

六、世界近现代史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我们了解了一战和二战的爆发以及世界格局的重塑。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世界上重要的领导人和他们的贡献,如列宁、斯大林、邱吉尔等。

通过对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大致脉络,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同时也能够对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 记忆 。
较,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发生 的背 景及 在历史发 展中 的作用 。比如 : 在学习 1 8 5 7年 ~1 8 5 9年印度民族起 义时, 让学 生 回忆一下同时期 中国发生 了哪些同样性质 的事件 。 通过引导 学生思考 , 学生会得出 , 同时期 中国也发生了反封建 、 反侵 略的
行 比较 , 找 出其 差异性 、 相近性 , 进而揭示其发 展趋 势和 规律 。 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 可纵 向比较第一次世界大 战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 的有关知识 , 可 以从根本原因 、 战争危害 、 战争结 果三个角度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 同点 , 也可 以从 战前不 同国 家对 战争的认识程度 、 背景 、 原 因、 战争 目的 、 形式 、 交 战双方 、 战争 性质 、 经历时间 、 参战 国家和人 口、 主要 战役 、 结果、 影响 、 对 战败 国的处理方式 、 战后 国际格局 的演变等角度 比较两 次世 界大战 的不 同点 , 从而形 成一个 比较完整 的知识体 系 , 有 助于
进 行 比较 。
易地找 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 。” 法, 也 是历史研究 的重要方 法。 比较法有很多 , 最常 见的有两 种: 横 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 下面 , 笔 者结合教学实 际 , 谈一下 自己对 比较法 在初 中历
史 教学 中应 用 的认 识 。

例如 : 在学 习中国历 史时 , 我们 可以对前后 不 同时期 的历 史人物进行纵 向比较 。 比较唐太宗 、 汉武帝 、 汉文帝 的历史功绩 和相似点 , 就可 以得出“ 文景之治” “ 大汉帝 国” “ 贞观之治 ” 等封 建治世出现的共 同规律 以及杰出的封建帝王 的优秀 品质 , 对我 们今天 的领导 者仍 然有借鉴作用 ; 比较 岳飞 、 文 天祥 、 戚 继光 、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伟大的中国梦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伟大的中国梦

日,

后被日本统治50年之久的 回归祖国怀抱(
-
)。
(2)意义: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

(3)胜利原因 ②

【知识链接】近代化历史中几次重大事件的比较。
1、根据事件主题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师夷长技”;主题二:变法图强;事件三:三民主义;事件
四:民主科学
》,宣传

6.历史意义:
: 7、“新”的含义:
知识链接:
1、中国近代前期三次思想解放潮流:①
(思想启蒙);②

深入人心);③

运动)
2.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与西方不同:①近代中国:先学习

),
再学习


),最后学习

),是一个


的过程。
②近代西方:则正好相反:学文化(
)——学制度(
)——学技术(

阶段
特点 (发展 原因 状况)
从洋务 运动到 萌芽 清末
封建制度的阻碍;海外华侨投资近代 企业
一战期 间
冲击了封建制度;
一战后 受挫
别是日本的侵略
,特
抗战胜 凋零萎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过程 水平 原因:1、 2、 感想: 四、补充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



。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

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6、失败的标志:
中,在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八单元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八单元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一、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1、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以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2、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龙骨山顶部洞穴里生活着,已会人工取火。

二、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1、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实物的生产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促使人类的定居,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

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陶器的使用。

3、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4、中国境内的原始聚落: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w W w .x K b 1.c o M1、四大文明发祥地:住和发展生产。

3、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因为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水源,它的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4、欧洲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特里克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最早的奥尔梅克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

5.中美洲出现的文明玛雅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一、中华文明的曙光: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

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头塑。

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1、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2、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禅让制;禹—启:世袭制。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中考历史与社会易混淆知识点

中考历史与社会易混淆知识点

中考历史与社会易混淆知识点中考历史与社会科学是中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两门课程,它们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然而,有些知识点在这两门科目中很容易造成混淆。

本文将针对这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释。

1. 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社会科学中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而历史课程则着重介绍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两门科目时,我们会遇到一些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社会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举个例子,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时期发生的社会变革、艺术发展以及对科学和宗教的影响。

而在社会科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书籍印刷术的发明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变等。

2. 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社会科学和历史课程中都包含了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知识点。

社会制度是指一种社会组织的形式,政治体制则是指一种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管理机构。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需要注意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社会科学时,我们会接触到不同的社会制度,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封建主义等。

而在历史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各种政治体制,如君主制、共和制、民主制等。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们需要将其联系起来,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3. 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社会科学和历史课程中都包含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的内容。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经济活动的变化,而经济制度则是指一种经济组织的形式和规则。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需要注意它们的关联性。

比如,在学习社会科学时,我们会了解到不同的经济制度,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

而在历史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如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综合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的演变和影响。

4. 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在历史和社会科学中,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地理位置指的是一个地点或地区所处的精确位置,而地域文化则是指该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传统。

初中历史对比归纳总结

初中历史对比归纳总结

初中历史对比归纳总结初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知识,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和联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对我所学的初中历史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以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一、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古代文明和现代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

古代文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依靠地理环境发展,如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古中国的黄河文明等。

而现代社会则是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社会结构复杂,科技和经济高度发达。

通过对比古代文明和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了解社会演变的历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改变。

二、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个王朝,有的能够长久统治,有的则很短暂。

通过对比这些王朝的兴衰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一个王朝的影响。

如西周和东周的区别在于领导者的能力和政治环境的改变;秦朝的短暂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中央集权的政策等。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王朝兴衰的普遍规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三、世界历史中的战争在世界历史中,战争不可避免地存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冲突原因、参战国家的动机、作战策略等。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可以看到战争的规模、打击力度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

通过对比理解战争,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历史的教训,推动和平的发展。

四、不同文化对比人类社会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比如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可以看到东方文化注重内敛和传统价值观,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开放自由。

通过对比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五、历史人物的对比历史人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想、行动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如孔子和达尔文的对比,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历史重要知识异同点的比较1.洋务派与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的比较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二者有明显的区别:(1)从目的上看:鸦片战争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西方的长处以加强国防,抵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洋务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船炮的威力,便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派之中虽不乏抵抗侵略的有志之士,然而他们的头面人物搞洋务的根本目的还在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力主“借师助剿”,而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妥协退让。

(2)从内容和实践上看:抵抗派和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都是西方的先进技术。

但是,抵抗派由于受到种种压抑和打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洋务派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其主张付诸实施,在中国掀起了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

(3)从作用上看:二者主张学习西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的近代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抵抗派没有提出一条改造社会的有效方案,洋务派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4)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2)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3)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

(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

(5)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者是党外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即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两党都承认的正式的政治纲领。

(6)合作的阶级基础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7)中共对领导权的态度和斗争策略不同:前者不重视甚至放弃领导权,以退让求团结;后者坚持领导权,以斗争求团结。

(8)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3.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相同点:(1)战略构想: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2)发动群众:都是着眼于到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3)根据地建设:都是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武装民众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

不同点:(1)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2)斗争对象: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

(3)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4)政权性质:前者是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后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5)武装力量:前者是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工农红军;后者是经国共协议按国民革命军序号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

(6)最后结果:前者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军被迫长征;后者在抗击侵华日军和伪军的激烈斗争中,得到壮大和发展。

4.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的比较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两次重大调整,二者发生的背景、内容、影响有明显差异。

从背景和原因来看:(1)1953-1956年底,我国在农村进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当时我国经过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新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根本好转,党和人民面临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迫切任务,需要把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同时,农村土地改革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和剥削现象。

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把个体农业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实现农业合作化。

(2)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我党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1958年,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因此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从过程和内容来看:(1)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按照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过程实现;其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体经营。

(2)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一哄而起的,其核心内容是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其显著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即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公社范围内,贫富拉平,甚至实行平均主义供给制,刮“共产风”。

从结果和影响来看:(1)农业合作化的实现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五亿多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历史上是巨大的进步。

它使个体小农经济成为集体所有制经济,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人民公社化实现了政社合一。

因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没有生产责任制,分配平均化,严重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造成了农村经济陷入混乱状态和长期停滞。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比(1)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4)发展后果迥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

而合作化之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6.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的区别第一、问题的产生不同:后两者是二战和冷战的产物,它们是根据二战期间或二战以后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形成的。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二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已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

第二、领土和主权的性质不同:后两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领土和主权分属两个独立国家,都是联合国会员国。

而台湾和大陆的领土主权未分割,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第三、问题解决的原则和立场不同:德国统一是通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经过谈判达成统一的协议。

朝鲜南北方的统一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进程缓慢。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由中国人民按“一国两制”的构想自己来解决,绝不允许外国势力加以干涉。

7.关于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相同点:(1)原因相同:三国爆发革命的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资产阶级为掌握政权,发展资本主义而发动革命。

(2)领导阶级相同:三国的革命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3)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4)结果相同:三国的资产阶级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国革命是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统治。

(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种植园奴隶主阶级,法国还有自由派贵族参加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

(3)特点不同: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执政的君主立宪制度;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法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4)意义不同: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8.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1)从起因上看,北美独立战争是由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北美经济与宗主国英国的殖民压迫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南北战争是因为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的矛盾引起的。

(2)从性质上看,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南北战争则带有内战的性质。

(3)从阶段特征看,独立战争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南北战争则处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处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统治的时期。

(3)从影响上看,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前者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后者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9.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分析(1)社会背景不同: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前夕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不同:其一、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其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不同:其一、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其二、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不同: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