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学历案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
2、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3、能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难点(1)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影响。
(2)分析人文地理因素在区域划分中的作用。
三、知识链接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2、地理区域是根据不同的地理要素划分出来的,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展示中国地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域有多大吗?中国的地理环境又是怎样的复杂多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位置1、展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大致位置。
2、让学生观察地图,描述每个区域的位置特点。
(三)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1、气候因素(1)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
(2)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例如,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
2、地形因素(1)展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图,介绍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形类型。
(2)说明地形对交通、农业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如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北方地区平原广阔,有利于农业的大规模发展。
3、河流因素(1)讲述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和特点,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2)探讨河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作用,比如南方地区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4、植被因素(1)介绍不同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如北方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2)分析植被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四)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1、气候(1)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差异,北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南方冬季温和,夏季炎热,降水丰富。
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实录
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实录【】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实录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教学要求】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自主预习】一、不同的地理区域1.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区域,比如区域、区域和区域等。
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身份。
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或不同的区域。
3.我国的温度带可划分为带、带和带,而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带、带、带。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和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一 (河流)一线一致。
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4.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第、级阶梯分界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教师点拨】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1月0℃等温线;③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如下图)(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上。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全书教材分析:8年级下册属于分区地理的内容,第章明确中国地理差异,然后从省级-省内-跨省3个尺度分角度进行案例教学,最后第9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将对中国的学习回归到世界的整体发展中,完成整个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
第章在全书的地位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而第一节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设计理念: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
教学设计及部分解说:一、开眼界──生活中认识地理(从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引入教学)寒假期间哪些同学离开过唐山?(学生举手)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去过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唐山有何不同?说明:这是我引入题的一种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在有些班我还利用一个flash中的对白引入的,这里不妨也写出来,大家做比较!引入教学方案二:当前网络流行一个flash,叫《猪都笑了》,老师起个头,你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地理历史知识接下去。
其中有词说: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呀,(x疆人笑了)!x疆人说他民族多呀,(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x藏人就笑了);x藏人说他文物多呀,(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四川人笑了!)……其实这里是说湖南人笑了,接下去是说湖南人说他美女多,四川人爱笑了,但这里我就按照学生的推理走下去了,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老师话题一转,这个flash说明了什么呢?各个省级行政区在地理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样引入教学。
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实录
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地区的区分教课设计实录【】下边编者为大家收集了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地区的区分教课设计实录教课设计供大家参照,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教课要求】1.初步理解地区区分的不一样原由及相应的地理地区的种类 ; 联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种类的地区为例,举例说出不一样尺度、不一样级其余地区。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长进行地区区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地区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域、南方地域、西北地域、青藏地域的地点和范围 ;经过对四大地理地区区分界限的剖析,知道我国四大地区区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由,初步认识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别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自主预习】一、不一样的地理地区1.人们依据不一样的需要 ,能够区分出不一样种类的地区 ,比方地区、地区和地区等。
同一个地理地区 ,可能同时兼有身份。
2.同一种类的地区 ,能够区分出不一样或不一样的地区。
3.我国的温度带可区分为带、带和带,而温带又可进一步区分为带、带、带。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地区1.我国领土辽阔 ,不一样地域的差别很大。
依据各地的、和地理特色的不一样,能够将我国区分为四大地理地区,即地域、地域、地域和地域。
2.北方地域与南方地域的分界限大概与(山脉 ) 一 (河流 )一线一致。
3.西北地域与北方地域的分界限大概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确立的主导要素是。
4.青藏地域与西北地域、北方地域、南方地域的分界限大概与第、级阶梯分界限一致,确立的主导要素是。
【教师点拨】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我国南方地域和北方地域的分界限 ;②大概相当于 1 月 0℃等温线 ;③我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概经过的地方;④我国半润湿地域和润湿地域的分界限 ;⑤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限。
2.我国四大地理地区是怎样区分的? (以以下图 )(1)依据各地的地理地点、自然和人文地理特色的不一样将我国区分为北方地域、南方地域、西北地域和青藏地域四大地理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学历案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
2、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3、能够通过地图、资料等方式,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难点综合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学习过程(一)引入在我们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有的地方山清水秀,有的地方大漠无垠;有的地方温暖湿润,有的地方寒冷干燥。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我国的地理环境,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位置1、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3、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4、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5、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
(三)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划分出了四大地理区域。
2、地理位置方面,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例如,南方地区纬度较低,靠近海洋,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3、自然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较为寒冷干燥;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植被丰富。
4、人文地理因素,如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
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经济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独特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四)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北方地区(1)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
(2)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3)河流流量较小,有结冰期。
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案实录
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案实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区域的分类,那么大家知道我国有哪些地理区域吗?生:我国有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
请大家打开教材,翻到第34页。
(1)气候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青藏地区气候高寒。
(2)地形地貌: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北方地区多平原,西北地区多高原和盆地,青藏地区为高原。
(3)植被类型:南方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方地区植被以针叶林和草原为主,西北地区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青藏地区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
师:大家明白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后,我们分析一下各自的特点。
3.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师:我们来看北方地区。
请大家观察教材第35页的地图,找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生:北方地区的范围是秦岭—淮河以北。
师:很好,北方地区的特点是气候寒冷干燥,地形以平原为主,植被以针叶林和草原为主。
请大家举例说明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生:北方地区有著名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还有长城、黄河等。
师:我们来看南方地区。
请大家观察教材第36页的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生:南方地区的范围是秦岭—淮河以南。
师:南方地区的特点是气候温暖湿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请大家举例说明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生:南方地区有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还有黄山、峨眉山等。
师:接着,我们来看西北地区。
请大家观察教材第37页的地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2024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2024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实例分析和讨论的问题。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我们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哪些地理区域?”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时,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地理区域的位置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地理区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地理区域的特点。
然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针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教师批改后,进行讲解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干旱气候?”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要求第一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第二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各区的范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
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教学对象分析: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
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
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地区的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
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对于学生来说,对区域和区域划分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程度。
本章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
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要注意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重点。
学情分析1、经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我国的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秦岭和淮河及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较多,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3、通过多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域差异。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学习小组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环境的整体布局,引发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然后,分别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温暖、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的高原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案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使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
【学习内容】(学生自学)1、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3、1955年一月发生强寒潮,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5、看图5-8,思考: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边界是哪些山脉?6、议一议,确定四大区域划分界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展示演练)1、下列各省中,全部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A.河北、山西B.湖南、湖北C.江西、福建D.四川、云南2、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或三熟的主要原因是()A.红壤广泛分布B.劳动力比较充足,有丰富的耕作经验C.水热条件好D.平原面积广大3、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D.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4、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①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5.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教师精讲)一、秦岭――淮河线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地理区域:体现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同时它也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在干湿地区中,这条线还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四大区域中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二、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晏子春秋》有这么一段文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一)秦岭—淮河线1、活动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读八年级下册32 页图2-22、34 页图2-24、35 页图2-25、37 页图2-27、38 页图2-28 等,找出那些重要的界限通过?师生总结。
3、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总结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0℃ >0℃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年降水量<800 毫米>800 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4、角色扮演:两位同学分别代表秦岭淮河两侧的居民介绍各自地理景观和生产生活特点。
(二)、四大地理区域1、观看视频。
2、活动:(1)找到“秦岭—淮河线” ,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3、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全书教材分析:8年级下册属于分区地理的内容,第5章明确中国地理差异,然后从省级-省内-跨省3个尺度分角度进行案例教学,最后第9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将对中国的学习回归到世界的整体发展中,完成整个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
第5章在全书的地位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设计理念:.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
教学设计及部分解说:一、开眼界──生活中认识地理(从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引入教学)寒假期间哪些同学离开过唐山?(学生举手)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去过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唐山有何不同?说明:这是我引入课题的一种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在有些班我还利用一个flash中的对白引入的,这里不妨也写出来,大家做比较!引入教学方案二:当前网络流行一个flash,叫《猪都笑了》,老师起个头,你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地理历史知识接下去。
其中有词说: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呀,(x疆人笑了)!x疆人说他民族多呀,(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x藏人就笑了);x藏人说他文物多呀,(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四川人笑了!)……其实这里是说湖南人笑了,接下去是说湖南人说他美女多,四川人爱笑了,但这里我就按照学生的推理走下去了,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老师话题一转,这个flash说明了什么呢?各个省级行政区在地理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样引入教学。
教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3.能够描述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二、教学重点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2.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能够描述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2.学习新知2.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进行介绍。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内陆河湖区、西部高原区和南部丘陵山地区。
2.2东部沿海地区特点: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经济发展较快,工商业比重较大;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外贸发达。
2.3内陆河湖区特点:位于中国中部,主要有黄河、长江等重要水系;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人口相对较少,城市化程度较低;交通不发达,发展相对滞后。
2.4西部高原区特点:位于中国西部,以青藏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资源丰富,草原资源和矿产资源占优势;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近年来有较大进步。
2.5南部丘陵山地区特点:位于云贵高原和闽赣丘陵,地势起伏不平,气候湿润;人口密集,农业发达,特产丰富;交通发达,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主力农业。
3.梳理知识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整理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并进行总结。
4.拓展应用将中国地图投影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并描述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并掌握了东部沿海地区、内陆河湖区、西部高原区和南部丘陵山地区的特点。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础,选择一个地理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文章描述该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找出洲际分界线。
2、了解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并能在地图上区分。
3、掌握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图、指图、填图,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集体协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四大洋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四大洋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四、经线和纬线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第1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1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秦岭——淮河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四大地理区域吗?他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线: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48页的地图,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秦岭——淮河线在什么地方?
它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秦岭——淮河分界线。
师:现在,我们要了解一下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50页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国分为了哪四大区域?这几个区域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全书教材分析:8年级下册属于分区地理的内容,第5章明确中国地理差异,然后从省级-省内-跨省3个尺度分角度进行案例教学,最后第9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将对中国的学习回归到世界的整体发展中,完成整个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
第5章在全书的地位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设计理念: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
教学设计及部分解说:一、开眼界──生活中认识地理(从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引入教学)寒假期间哪些同学离开过唐山?(学生举手)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去过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唐山有何不同?说明:这是我引入课题的一种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在有些班我还利用一个flash 中的对白引入的,这里不妨也写出来,大家做比较!引入教学方案二:当前网络流行一个flash,叫《猪都笑了》,老师起个头,你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地理历史知识接下去。
其中有词说: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呀,(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呀,(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呀,(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四川人笑了!)……其实这里是说湖南人笑了,接下去是说湖南人说他美女多,四川人爱笑了,但这里我就按照学生的推理走下去了,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老师话题一转,这个flash说明了什么呢?各个省级行政区在地理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样引入教学。
两种引入,效果都不错,但我觉得第一种更贴近学生生活,生师互动、生生互动成分更多些,真的让老师和同学都开了眼界,下面我实录学生的介绍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例子。
生一:寒假我去河北邢台探亲,感觉那里周围都是山,过年的风俗和我们这里不太一样:家家都贴春联和年画,初一都去拜年,小孩子们都磕头,我例外,鞠躬就可以了,大人都给压岁钱!老师解说:可以看出该同学去的是邢台农村,传统文化氛围很浓厚,唐山外来人口比较多,传统文化融合淡化比较明显。
学生总结:两地地形条件不同,邢台是山地(太行山麓),唐山是平原为主;人文特征也不同。
(惊异:他居然知道太行山区,总结得不错,有学究味道)生二:我去的是安徽(南方了,有的同学点头示意自己知道那里,也有同学赶紧翻地图),感觉那里很湿润的,风没有这里大,气温比这里高,屋内没有暖气,但有火炉。
屋内阴冷阴冷的,人文方面嘛,也拜年,但不磕头,也给压岁钱……学生总结:典型的南北方的差异,气候上显著不同。
生三:我去的是天津,自然地理方面好象和唐山差不多,只是城市比唐山大一些!(直辖市嘛)我就说说人文方面的吧!那里沿海河而建,因为这个缘故,街道不像唐山那样东西南北整齐划一,他的十字路口不是真正的十字路口,红绿灯指挥让人分不清,只能跟着别人走,还有天津小吃一个街道一个街道的(小吃一条街呀)……2017-04-03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全书教材分析:8年级下册属于分区地理的内容,第5章明确中国地理差异,然后从省级-省内-跨省3个尺度分角度进行案例教学,最后第9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将对中国的学习回归到世界的整体发展中,完成整个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
第5章在全书的地位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设计理念: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
教学设计及部分解说:一、开眼界──生活中认识地理(从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引入教学)寒假期间哪些同学离开过唐山?(学生举手)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去过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唐山有何不同?说明:这是我引入课题的一种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在有些班我还利用一个flash中的对白引入的,这里不妨也写出来,大家做比较!引入教学方案二:当前网络流行一个flash,叫《猪都笑了》,老师起个头,你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地理历史知识接下去。
其中有词说: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呀,(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呀,(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呀,(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四川人笑了!)……其实这里是说湖南人笑了,接下去是说湖南人说他美女多,四川人爱笑了,但这里我就按照学生的推理走下去了,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老师话题一转,这个flash说明了什么呢?各个省级行政区在地理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样引入教学。
两种引入,效果都不错,但我觉得第一种更贴近学生生活,生师互动、生生互动成分更多些,真的让老师和同学都开了眼界,下面我实录学生的介绍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例子。
生一:寒假我去河北邢台探亲,感觉那里周围都是山,过年的风俗和我们这里不太一样:家家都贴春联和年画,初一都去拜年,小孩子们都磕头,我例外,鞠躬就可以了,大人都给压岁钱!老师解说:可以看出该同学去的是邢台农村,传统文化氛围很浓厚,唐山外来人口比较多,传统文化融合淡化比较明显。
学生总结:两地地形条件不同,邢台是山地(太行山麓),唐山是平原为主;人文特征也不同。
(惊异:他居然知道太行山区,总结得不错,有学究味道)生二:我去的是安徽(南方了,有的同学点头示意自己知道那里,也有同学赶紧翻地图),感觉那里很湿润的,风没有这里大,气温比这里高,屋内没有暖气,但有火炉。
屋内阴冷阴冷的,人文方面嘛,也拜年,但不磕头,也给压岁钱……学生总结:典型的南北方的差异,气候上显著不同。
生三:我去的是天津,自然地理方面好象和唐山差不多,只是城市比唐山大一些!(直辖市嘛)我就说说人文方面的吧!那里沿海河而建,因为这个缘故,街道不像唐山那样东西南北整齐划一,他的十字路口不是真正的十字路口,红绿灯指挥让人分不清,只能跟着别人走,还有天津小吃一个街道一个街道的(小吃一条街呀)……2017-04-03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全书教材分析:8年级下册属于分区地理的内容,第5章明确中国地理差异,然后从省级-省内-跨省3个尺度分角度进行案例教学,最后第9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将对中国的学习回归到世界的整体发展中,完成整个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
第5章在全书的地位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设计理念: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
教学设计及部分解说:一、开眼界──生活中认识地理(从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引入教学)寒假期间哪些同学离开过唐山?(学生举手)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去过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唐山有何不同?说明:这是我引入课题的一种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在有些班我还利用一个flash 中的对白引入的,这里不妨也写出来,大家做比较!引入教学方案二:当前网络流行一个flash,叫《猪都笑了》,老师起个头,你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地理历史知识接下去。
其中有词说: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呀,(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呀,(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呀,(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四川人笑了!)……其实这里是说湖南人笑了,接下去是说湖南人说他美女多,四川人爱笑了,但这里我就按照学生的推理走下去了,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老师话题一转,这个flash说明了什么呢?各个省级行政区在地理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样引入教学。
两种引入,效果都不错,但我觉得第一种更贴近学生生活,生师互动、生生互动成分更多些,真的让老师和同学都开了眼界,下面我实录学生的介绍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例子。
生一:寒假我去河北邢台探亲,感觉那里周围都是山,过年的风俗和我们这里不太一样:家家都贴春联和年画,初一都去拜年,小孩子们都磕头,我例外,鞠躬就可以了,大人都给压岁钱!老师解说:可以看出该同学去的是邢台农村,传统文化氛围很浓厚,唐山外来人口比较多,传统文化融合淡化比较明显。
学生总结:两地地形条件不同,邢台是山地(太行山麓),唐山是平原为主;人文特征也不同。
(惊异:他居然知道太行山区,总结得不错,有学究味道)生二:我去的是安徽(南方了,有的同学点头示意自己知道那里,也有同学赶紧翻地图),感觉那里很湿润的,风没有这里大,气温比这里高,屋内没有暖气,但有火炉。
屋内阴冷阴冷的,人文方面嘛,也拜年,但不磕头,也给压岁钱……学生总结:典型的南北方的差异,气候上显著不同。
生三:我去的是天津,自然地理方面好象和唐山差不多,只是城市比唐山大一些!(直辖市嘛)我就说说人文方面的吧!那里沿海河而建,因为这个缘故,街道不像唐山那样东西南北整齐划一,他的十字路口不是真正的十字路口,红绿灯指挥让人分不清,只能跟着别人走,还有天津小吃一个街道一个街道的(小吃一条街呀)……2017-04-03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教学设计和部分实录全书教材分析:8年级下册属于分区地理的内容,第5章明确中国地理差异,然后从省级-省内-跨省3个尺度分角度进行案例教学,最后第9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将对中国的学习回归到世界的整体发展中,完成整个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
第5章在全书的地位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