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建模与仿真课设说明书-flexsim

合集下载

felxsim课程设计

felxsim课程设计

felxsim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够运用flexsim进行简单的系统仿真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flexsim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2.掌握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模型的建立、参数的设置、运行和结果分析等。

3.熟悉flexsim软件在系统仿真和分析中的应用场景。

4.能够独立完成flexsim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设置。

5.能够运用flexsim进行系统的仿真和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6.能够对flexsim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flexsim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完成任务。

3.培养学生对系统仿真和分析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flexsim软件在工程和管理领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flexsim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特点:介绍flexsim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让学生了解flexsim软件在系统仿真和分析中的应用。

2.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模型的建立、参数的设置、运行和结果分析等,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flexsim 软件的使用方法。

3.flexsim软件的应用场景:介绍flexsim软件在工程和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使学生了解flexsim软件的实际应用价值。

4.flexsim软件的进阶操作:讲解flexsim软件的进阶操作,如模型的优化、参数的调整等,提高学生的flexsim操作水平。

5.flexsim软件的综合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flexsim软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felxsim课程设计

felxsim课程设计

felxsi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理解仿真模型的基本构建原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Flexsim软件进行简单的物流系统仿真,并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

3. 帮助学生了解仿真技术在工业工程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Flexsim软件进行模型构建、仿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仿真技术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工业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从事相关工作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仿真技术在优化生产、提高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业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Flexsim软件,掌握仿真技术在工业工程领域的应用。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工业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对Flexsim软件的使用尚属初学阶段。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Flexsim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仿真技术的水平。

3. 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Flexsim软件简介:介绍Flexsim软件的发展历程、功能和特点,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Flexsim基本操作:讲解Flexsim软件的界面、菜单、工具栏等,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Flexsim基本操作3. 仿真模型构建:学习如何构建简单的物流系统仿真模型,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的设置。

教材章节:第三章 仿真模型构建4. 仿真实验设计:介绍仿真实验的设计方法,如何设置实验参数,进行多次仿真实验。

教材章节:第四章 仿真实验设计5. 数据分析与优化:教授如何分析仿真实验数据,提取系统性能指标,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系统优化。

flexsim课程设计说明书

flexsim课程设计说明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东北林业大学《物流系统仿真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配送中心系统仿真学生: 20091648指导教师:讲师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专业:物流工程3班2011年12月目录1课程设计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课程设计步骤 . (2)3.1 模型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参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模型运行 (27)3.4 数据统计 (27)3.5 系统问题 (29)4附录 (29)1 课程设计题目配送中心系统仿真2 课程设计内容1)某一配送中心负责3种类型商品的配送业务,该3种商品按照均值20s 的指数分布时间间隔到达该配送中心。

(2)该3种商品类型分布为①a=(学号mod 30)%(注:模值为0时取30); ②b=(学号mod 40)%(注:模值为0时取40); ③c=1-a-b 。

(3)三种商品分别进行独立包装、检验直至最终打包配送流程如下图所示:(4)商品1独立包装工序所需时间服从三角分布,均值为24s ,最小值为5s ,最大值为110s 。

2台设备可选。

(5)商品2、3工序相同,所以共用一种设备,有2台该种设备可选。

商品2包装时间服从三角分布,均值32s ,最小值6.4s ,最大值287s ;商品3包装时间服从三角分布,均值46s ,最小值9.3s ,最大值320s 。

(6)商品经独立包装后需进行两项检验,两项检验不分先后,但缺一不可。

每道工序检验后不合格商品比例为10%,需重新包装,返回商品优先得到包装。

(7)最终包装工序根据订单,拣选3种商品,使用托盘进行打包。

2台设备可选。

(8)订单产生的时间间隔服从均值10min 的指数分布,共有6种类型如下表所示,按均匀分布随机产生。

生产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生产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1.设计一1.1顺序移动方式进行加工顺序移动进行方式加工,它的最大的优点是没有等待时间,零件是批量的进行加工,即在每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成之后,在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一旦加工设备启用,没有多余的空闲时间,但是这样会造成设备的闲置时间过长,整个加工的周期也随之变长。

1.1.1工序图: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 t1第三道工序: t2第四道工序: t3第五道工序: t4第六道工序: t5第七道工序: t6第八道工序: t71.1.2时间计算:设总的加工时间为TO 、总设备等待时间为T1、总设备闲置时间T2,TO=每道工序的加工时间之和=12*8+5*8+15*8+7*8+9*8+11*8+22*8+5*8 =688(min)≈11.46(h)t1为第二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 t2为第三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t3为第四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 t4为第五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t5为第六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 t6为第七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t7为第八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T1=t1+t2+t3+t4+t5+t6+t7=12*8+(12*8+5*8)+(12*8+5*8+15*8)+(12*8+5*8+15*8+7*8)+(12*8+5*8+15*8+7*8+9*8)+(12*8+5*8+15*8+7*8+9*8+11*8)+(12*8+5*8+15*8+7*8+9*8+11*8+22*8)=2304(min)≈38.4(h)T2=0(min) 既设备的等待时间为01.1.3 Flexsim仿真结果:(图表)Flexsim summaryModel Clock: 688.000Content Throughput Staytimenow min avg max min avg max Processor3: 0 0 1 1 8 12 12 12 Processor5: 0 0 0.29 1 8 5 5 5 Processor7: 0 0 0.47 1 8 15 15 15 Processor9: 0 0 0.18 1 8 7 7 7 Processor11: 0 0 0.19 1 8 9 9 9 Processor13: 0 0 0.19 1 8 11 11 11 Processor15: 0 0 0.27 1 8 22 22 22 Processor17: 0 0 0.06 1 8 5 5 5以上这个表就反映了制作Flexsim仿真时所需的相关的数据,Processor3到Processor17,是所选用加工零件设备的编号,因为还包括相关的缓冲设备,既Queue,每个Processor的后面都会有一个Queue作为每道工序加工加完了的零件的存储,同时它也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零件的来源。

flexsim实验指导书

flexsim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多产品多阶段加工仿真系统设计一、实验任务1)分析加工系统,各产品加工工艺路线和各工序加工时间;2)使用flexsim仿真系统,计算产品在队列中的平均等待数量和平均等待时间;3)利用flexsim的Statistics工具,进行产品到达时间的随机性对队列中产品的平均等待数量和平均等待时间的影响分析4)利用flexsim的Statistics工具,进行生产系统平衡分析,找出瓶颈并进行改善验证。

二、实验目的1)了解flexsim建模仿真过程。

2)学会使用flexsim进行多产品多阶段加工仿真系统设计。

3)锻炼学生的生产系统规划与分析设计的仿真和改进优化的实践能力。

三、实验原理对制造车间而言,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与生产系统密切相关,前者服务于后者,而后者是前者的分析基础。

因此生产系统规划与平衡分析设计是进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前期重要工作。

生产系统的规划与平衡分析,以各产品的加工工艺路线及各工序加工时间为主要因素,通过对各工件(或原材料)等的到达时间及各工序的平均服务时间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各自的时间分布函数,并进行平衡分析,以此确定生产系统的瓶颈所在。

本实验将在建立生产系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将各项时间分布函数及产品加工路径参数输入flexsim仿真系统,设置仿真时间进行生产系统的仿真计算,通过分析仿真报告进行生产系统平衡分析,找出机器组瓶颈并进行改善,通过改善前后数据对比分析确定改善方案是否可行。

四、实验仪器及设备1)微机2)flexsim教学版仿真软件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了解flexsim的用户界面及其建模仿真过程flexsim用户界面如图1所示,除工具栏、菜单栏、状态栏外,主要有实体库区和视图区。

实体库区视图区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图1 flexsim 用户界面2. 了解实验对象——多产品多阶段加工系统某生产系统生产三类产品,三种类型的产品随机的来自于工厂的其它部门,然后分别由系统中的三台机器进行加工(即每台机器加工一种特定类型的产品),加工完成后,由同一台检验设备(检测站)对它们进行检验。

Flexsim用户手册

Flexsim用户手册

用户手册简介Flexsim仿真软件是面向真实对象的仿真软件,用于帮助用户建立可视化物流过程模型,优化吞吐量,以及使作业成本最少。

物流过程被定义为一系列作用于物件(在Flexsim中我们将物流项称为物件)之上的作业或是过程步骤。

如果你可以用图框架或是流程图来定义你的过程,那么你就可以使用Flexsim来建立仿真模型。

Flexsim为用户提供了优雅的形式,以使得可视化、建模和仿真物流过程可以在三维的环境中通过拖动和释放模型来达到。

另外,可以为流程性能、瓶颈和吞吐量做深入地统计分析。

这篇基本的手册是帮助用户一步步地创建一个过程流:建立一个模型、输入数据、观看动画和分析结果。

每一个课时都是建立在前一课时的基础之上。

因此在你进入下一课的学习之前,彻底地理解前面每一课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每课的学习你大约需要45分钟的时间。

课程2和课程3的最后将包括“Extra Mile”部分,这会帮助你为你的模型添加额外的价值。

下面的课程包含在本手册中:课时1: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其将处理3个不同的物流项类型。

每个物流项都有其特定的路径。

这个模型中使用的对象有:Source(源),Queue(队列),Processor(处理机),Conveyor(传送装置)和Sink(接收器)。

其中还将包括模型性能的基本统计,还有每个对象中参数选项的解释。

课程2:使用课程1中的模型,你还将在过程中加入operator(操作员)和transporter(输送机)。

还将介绍对象的属性,讨论统计分析概念。

课程2Extra Mile :在你完成课程2之后,你将学到怎样使用Recorder(记录器)对象来添加三维的图表。

使用VisualTool对象可以添加三维可视化文本,用于对模型的注释。

课程3:使用课程2的模型,你将继续添加存储货架(rack storage)和网络路径(network path)。

还要添加高级统计和模型逻辑,以使用全局表格来读取和写入数据。

Flexsim用户手册

Flexsim用户手册

用户手册简介Flexsim仿真软件是面向真实对象的仿真软件,用于帮助用户建立可视化物流过程模型,优化吞吐量,以及使作业成本最少。

物流过程被定义为一系列作用于物件(在Flexsim中我们将物流项称为物件)之上的作业或是过程步骤。

如果你可以用图框架或是流程图来定义你的过程,那么你就可以使用Flexsim来建立仿真模型。

Flexsim为用户提供了优雅的形式,以使得可视化、建模和仿真物流过程可以在三维的环境中通过拖动和释放模型来达到。

另外,可以为流程性能、瓶颈和吞吐量做深入地统计分析。

这篇基本的手册是帮助用户一步步地创建一个过程流:建立一个模型、输入数据、观看动画和分析结果。

每一个课时都是建立在前一课时的基础之上。

因此在你进入下一课的学习之前,彻底地理解前面每一课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每课的学习你大约需要45分钟的时间。

课程2和课程3的最后将包括“Extra Mile”部分,这会帮助你为你的模型添加额外的价值。

下面的课程包含在本手册中:课时1: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其将处理3个不同的物流项类型。

每个物流项都有其特定的路径。

这个模型中使用的对象有:Source(源),Queue(队列),Processor(处理机),Conveyor(传送装置)和Sink(接收器)。

其中还将包括模型性能的基本统计,还有每个对象中参数选项的解释。

课程2:使用课程1中的模型,你还将在过程中加入operator(操作员)和transporter(输送机)。

还将介绍对象的属性,讨论统计分析概念。

课程2Extra Mile :在你完成课程2之后,你将学到怎样使用Recorder(记录器)对象来添加三维的图表。

使用VisualTool对象可以添加三维可视化文本,用于对模型的注释。

课程3:使用课程2的模型,你将继续添加存储货架(rack storage)和网络路径(network path)。

还要添加高级统计和模型逻辑,以使用全局表格来读取和写入数据。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课程设计题目...................................2 2.任务分析 (2)3.解题分析过程 (3)3.1顺序移动方式..................................3 3.2平行移动方式. (6)3.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9)4.三种移动方式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12)4.1零件的三种移动方式的比较.......................12 4.2三种移动方式的综合分析. (12)5.设计最优方案 (13)5.1设计移动方式.................................13 5.2设计小结 (16)6.课程设计总结 (16)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题目现要加工n 个相同零件,n=8+学号个位数,共8道工序,工序如下:请设计一种你认为好的方案,说明设计方法、过程、理由、结果,并输出该方案的总加工时间、总设备等待时间、总设备闲置时间,flexsim 仿真结果,工序图、以及方案分析报告。

设计要求:提交设计说明书。

2.任务分析本题要加工的是17个(n=8+学号个位数=8+9=17)相同的零件,共经过8道加工工序。

其中,工序一、工序二分别有两台可用设备,工序七有三台可用设备。

同时,工序二与工序三之间、工序四至六之间、以及工序八与其他工序之间无先后之分。

设计过程中,如果只考虑总生产时间最短,整个工艺过程管理起来将会很复杂。

我设定了一个最优方案的标准,即在总生产时间尽可能小的前提下,将工艺过程优化,使组织管理更加方便,而且,还要考虑到设备的闲置时间、设备的等待时间以及任务的等待时间。

在设计过程中,我考虑到了不分先后顺序的工序中设备可以同时启用,零件采用交叉往复的加工顺序,一定能缩短总生产时间,但是,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受物流的影响将很严重,导致整个车间的物流混乱,使其效率下降。

综上所述,我认为题目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好能够同时加工的工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多个机床加工如何合理分配。

生产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在flexsim环境下 课设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生产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在flexsim环境下 课设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目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 (2)2 平行顺序移动法 (3)3工序内容分析 (6)4 各种方案设计 (7)4.1 传统方案:总时间最短法 (7)4.2 自行设计方案: (8)4.2.1有批量无等待时间方案 (8)4.2.2有批量等待时间最小方案 (12)5 各种方案的分析以及其适用场合 (14)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工业工程0702指导教师:工作单位:机电工程学院题目: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初始条件:现要加工10个相同零件,共8道工序,工序如下:请设计一种你认为好的方案,说明设计方法、过程、理由、结果,并输出该方案的总加工时间、总设备等待时间、总设备闲置时间,flexsim仿真结果,工序图、以及方案分析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2.平行顺序移动法在对工序进行具体的分析之前,首先用最常见的平行顺序移动法进行加工,具体的工序图如下有工序图可得:总加工时间=254总设备等待时间=2×9+9×9+12×9×3=138总设备闲置时间=12+24+34+51+66+74+79+96=436利用flexsim软件对这种移动方式进行仿真,布置图如下:第二个表只给出部分表格,其余的部分都为零。

(下同)从上表可以看出平行顺序所带来的坏处:1.设备等待时间过长;2.加工过程中运输频繁。

优点:1.工件加工按顺序,有规律可循,同时机床的布置和连接较为简单;2.可适应于流水线大批量生产。

3 工序内容分析所需加工的零件个数为10个,总共有8道工序,其中共需要用到12台机床,那么各种设备分析如下表所示:注: 各工序总加工时间=加工时间*工件数量/各工序设备数量由以上信息可得:1各个工序的加工时间从50到170,中间浮动很大,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混合加工方式,使工序间穿插进行。

2 其中第四道工序加工时间为170分钟,时间最长,较容易产生加工瓶颈,因此考虑越早加工该工序越好。

基于flexsim仿真的课程设计

基于flexsim仿真的课程设计

基于flexsim仿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Flexsim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使学生理解仿真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帮助学生掌握仿真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仿真结果进行合理解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Flexsim软件建立简单仿真模型的能力;2. 培养学生通过调整仿真模型参数,优化系统性能的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仿真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作用,共同完成项目任务;3. 引导学生认识到仿真技术在现代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仿真技术的基本原理,运用Flexsim软件解决实际生产、服务等领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Flexsim仿真原理:介绍仿真技术的发展背景、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仿真技术概述- 内容: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离散事件仿真、连续仿真、仿真软件简介。

2. Flexsim软件操作:学习Flexsim软件的界面、基本操作、模型构建与运行。

- 教材章节:第三章 Flexsim软件操作- 内容:软件安装与启动、界面布局、基本操作、模型构建、参数设置、运行与调试。

3. 仿真模型建立: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建立简单仿真模型的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仿真模型的建立- 内容:模型构建步骤、实体及属性定义、关系与逻辑建立、模型验证。

生产与物流仿真软件flexsim讲义

生产与物流仿真软件flexsim讲义

实验目录实验一基础教程一实验二基础教程二实验三基础教程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实验一基础教程一一、实验目的:了解图示与建立简单模型的基本概念。

在本实验中将学习发生器、暂存区、处理器、输送机和吸收器实体。

涉及的概念和术语有:实体、临时实体;端口;模型视图。

二、实验仪器:Flexsim仿真软件三、实验原理及步骤:1.原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三种产品离开一个生产线进行检验的过程。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临时实体将按照正态分布间隔到达。

临时实体的类型在类型1、2、3三个类型之间均匀分布。

当临时实体到达时,它们将进入暂存区并等待检验。

有三个检验台用来检验。

一个用于检验类型1,另一个检验类型2,第三个检验类型3。

检验后的临时实体放到输送机上,在输送机终端再被送到吸收器中,从而退出模型。

图1-1是流程的框图。

图1-1 模型1流程框图模型数据:发生器到达速率:normal(20, 2)秒暂存区最大容量:25个临时实体检验时间:exponential(0, 30)秒输送机速度:1米/秒临时实体路径:类型1到检验台1,类型2 到检验台2,类型3到检验台3。

2.步骤建立第一个模型为了检验Flexsim软件安装是否正确,在计算机桌面上双击Flexsim3.0图标打开应用程序。

软件装载后,将看到Flexsim菜单和工具按钮、库、以及正投影视图的视窗。

步骤1:从库里拖出一个发生器放到正投影视图中,如图1-2所示:图 1-2步骤2:把其余的实体拖到正投影视图视窗中,如图1-3所示:图1-3 完成后,将看到这样的一个模型。

模型中有1个发生器、1个暂存区、3个处理器、3个输送机和1个吸收器。

图1-3步骤3:连接端口下一步是根据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

连接过程是:按住“A” 键,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发生器并拖曳到暂存区,再释放鼠标键。

拖曳时你将看到一条黄线(图1-4),释放时变为黑线。

(图1-5)。

图1-4 拖曳时出现的黄线图1-5 释放后得到的黑线连接每个处理器到暂存区,连接每个处理器到输送机,连接每个输送机到吸收器,这样就完成了连接过程。

flexsim课程设计报告

flexsim课程设计报告

flexsim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flexsim进行简单的系统仿真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flexsim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特点,理解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flexsim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仿真和分析,能够运用flexsim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系统仿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flexsim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1周: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软件的安装和卸载,模型的建立、运行和分析。

第2周: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系统的描述、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

第3周:flexsim在生产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生产线的仿真、调度策略的分析和优化。

第4周:flexsim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交通流量的仿真、交通控制策略的分析和优化。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

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flexsim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使用flexsim进行系统仿真和分析。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flexsim教程》作为主教材,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和案例视频,实验设备包括计算机和flexsim软件。

教学资源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flexsim软件。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和项目报告。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提问,作业评估学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项目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生产计划建模与仿真课设说明书-flexsim

生产计划建模与仿真课设说明书-flexsim

目录一.引言 (2)二. 课程设计内容 (3)三. 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截图 (5)3.1模型建立 (5)3.2 主要参数设置 (5)3.2.1 发生器的参数设置 (5)3.2.2 暂存区的参数设置 (6)3.2.3 操作工人的参数设置 (7)3.2.4 传送员的参数设置 (8)3.2.5 处理器的参数设置 (9)3.2.6 合成器的参数设置 (11)3.3 系统运行 (11)3.4 统计数据 (12)四.系统优化 (13)五.总结 (14)一.引言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多产品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通过对多产品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根据下述系统描述和系统参数,应用Flexsim 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运行,查看仿真结果,分析各种设备的利用情况,发现加工系统中的生产能力不平衡问题,然后改变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配置(改变机器数量或者更换不同生产能力的机器),查看结果的变化情况,确定系统设备的最优配置。

二. 课程设计内容系统描述与系统参数:(1)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空间运输。

(2)有三类工件A,B,C分别以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三角分布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A进入队列Q1,B进入队列Q2,C进入队列Q3等待检验。

(按学号最后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对B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操作工人labor3对C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3.5分钟。

(4)不合格的工件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工件送往后续加工工序,A的合格率为65%,B的合格率为95%,C的合格率为85%,(5)工件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4队列中等待;B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5队列中等待。

C送往机器M3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6队列中等待。

(6)A在机器M1上的加工时间;B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C在机器M3上的加工时间,按照下表对应进行。

(学号首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7)一个A、一个B和一个C在机器M4上装配成产品,需时为正态分布(5,1)分钟,装配完成后离开系统。

基于Flexsim的生产线建模与仿真

基于Flexsim的生产线建模与仿真

制造业信息化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ALIZATION
基于 Flexsim 的生产线建模与仿真
李晓雪 ( 湖北荆门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湖北 荆门 448000)
摘 要: 以一条实际的生产线为例, 详细研究了用 Fle xs im 仿真平台进行生产线建模和仿真 的流 程 和 步骤 , 对 生 产线 的
圆圈是库所, 粗
r1
r2
线是变迁, 五角
t11
t12
t13
型是决策点库
!11
!12
所 [ 3] 。 决 策 点 库
!0
t21
!2 所 中 的 令 牌 比
较特殊, 它是可 图 2 两个机器 ESHLEP- N 关系模型 以 重 复 使 用 但
却不能移到其它库所, 也就是说某一决策点相关的触发 将 令 牌 从 该 决 策 点 移 出 并 重 移 入 该 决 策 点 。图 中 库 所 、变
Flexsim 是新 一 代 的 仿 真 软 件 , 是 基 于 OpenGL 技 术 开发的, 三维效果非常好, 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 个 在 图 形 建 模 环 境 中 集 成 了 C++IDE 和 编 译 器 的 仿 真 软 件 [2]。Flexsim 能应用于建模、仿真以及实现业务流程的 可视化, 它能使决策者很容易在个人计算机中建构及监 控任何工业及企业的分布式流程。Flexsim 应用深层开发 对象, 这些对象代表着一定的活动和排序过程。要想利用 模板里的某个对象, 只需要用鼠标把该对象从库里拖出 来放在模型视窗即可。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坐标( x, y, z) 、 速度( x, y, z) , 旋转以及一个动态行为( 时间) 。对象可以创 建、删 除 , 而 且 可 以 彼 此 嵌 套 移 动 , 它 们 都有 自 己 的 功 能 或继承来自其它对象的功能。这些对象的参数可以把任 何制 造 业 、物 料 处 理 和 业 务 流 程 的 快 速、轻 易 、高 效 建 模 的主要特征描述出来。Flexsim 中的对象参数可以表示几 乎 所 有 存 在 的 实 物 对 象 。 像 机 器 、操 作 员 、传 送 带 、叉 车 、 仓 库 、交 通 灯 、储 罐 、箱 子 、货 盘 、集 装 箱 等 等 都 可 以 用 Flexsim 中 的 模 型 表 示 , 同 时 数 据 信 息 也 可 以 轻 松 地 用 Flexsim 丰富的模型库表示出来。同时 Flexsim 可以让建模 者使模型构造更具有层次结构,在组建客户对象的时候, 每一组件都使用了继承的方法, 在建模中使用继承结构可 以节省开发时间。Flexsim 可以使用户充分利用Microsoft Visual C++的层次体系特性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 3 生产线仿真的基本过程

flexsim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flexsim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flexsim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FlexSim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2. 掌握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模型构建、参数设置、仿真运行和结果分析。

3. 学会运用FlexSim系统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FlexSim软件构建简单的仿真模型,进行系统性能分析和优化。

2. 能够通过FlexSim系统仿真,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3. 能够独立完成FlexSim系统仿真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业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FlexSim系统仿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工业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设计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FlexSim系统仿真基本概念与原理- 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FlexSim软件的简介与特点- 仿真模型的基本组成与构建方法2. FlexSim软件基本操作- 软件界面与工具栏介绍- 建模元素的添加、编辑与删除- 参数设置与模型调试3. FlexSim系统仿真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4. 应用案例分析与讨论- 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FlexSim系统仿真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改进措施与效果评估5. FlexSim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报告结构要求- 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 结论与建议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flexsim仿真模型设计说明书

flexsim仿真模型设计说明书

仿真模型设计说明书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模型名称:/一、课题名称生产制造仿真二、问题描述及数据、要求2.1系统描述有一个制造车间由4组机器组成,第1,2,3,4组机器分别有3,2,4,3台相同的机器。

这个车间需要加工四种原料,四种原料分别要求完成4、3、2、3道工序,而每道工序必须在指定的机器组上处理,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工艺顺序进行。

假定在保持车间逐日连续工作的条件下,对系统进行365天的仿真运行(每天按8 小时计算),计算每组机器队列中的平均产品数以及平均等待时间。

通过仿真运行,找出影响系统的瓶颈因素,并对模型加以改进。

2.2系统数据四种原料到达车间的间隔时间分别服从均值为50,30,75,40分钟的正态分布。

四种原料的工艺路线如表6.1 所示。

第1种原料首先在第3组机器上加工,然后在第1组、再在第2组机器上加工,最后在第4组机器上完成最后工序。

第1种原料在机器组3、1、2、4加工,在机器组3、1、2、4加工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0、36、51、30;第2种原料在机器组4、1、3加工,在机器组4、1、3加工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6、48、45;第3种原料在机器组2、3加工,在机器组2、3加工的平均时间分别为72、60,第四种原料在机器组在1、4、2加工,在机器组1、4、2加工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0,55,42如下表所示。

如果一种原料达到车间时,发现该组机器全部忙着,该原料就在该组机器处的一个一个服从先进先出FIFO(FIRST IN FIRST OUT)规则的队列。

前一天没有完成的任务,第二天继续加工,在某机器上完成一个工序的时间服从Erlang 分布,其平均值取决于原料的类别以及机器的组别。

例如表11.1中的第2类原料,它的第一道工序是在第4组机器上加工,加工时间服从66的Erlang分布。

2.3要求建立模型并输出仿真数据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看系统有无瓶颈,当系统存在瓶颈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对系统进行改进。

fexsim课程设计

fexsim课程设计

fexsim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运用,能够利用flexsim进行简单的系统仿真。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flexsim软件的基本概念和架构。

2.熟悉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模块。

3.掌握flexsim软件的建模方法和步骤。

4.能够独立完成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

5.能够运用flexsim软件进行简单的系统仿真。

6.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搭建flexsim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建模方法和应用实例。

具体内容如下:1.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软件的启动和关闭、界面的熟悉和操作、模型的创建和编辑等。

2.flexsim软件的建模方法:包括模型的构建、参数设置、仿真运行等。

3.flexsim软件的应用实例:包括简单的系统仿真案例、实际问题的解决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flexsim软件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建模步骤,使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知识。

2.操作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flexsim软件,展示建模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运用软件。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flexsim软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flexsim软件教程》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多媒体资料:提供flexsim软件的操作视频、案例演示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第七章Flexsim建模

第七章Flexsim建模

7
“a”连接
按下 “a”键的同时用鼠标从一个对象拖拉 到另一个对象上以连接二者 “a”连接用于除中心端口之外的所有其他 的连接 输出端口 “a”连接用“q”取消
输入端口
8
• • • • • • • •
2.实体属性和参数 (1)属性 常规属性分页包含实体的常用信息 视景属性分页:建模人员可以指定实体的外观 特征 标签属性分页:显示用户定义的标签 统计属性:显示模型运行中实体收集到的统计 信息 (2)实体参数 实体的参数根据所选的实体不同稍有不同
• 5.升降机 • 是一种特殊的运输机,可以上下运输移动 临时实体 • 6.机器人 • 是一种特殊的运输工具,它从起始位置提 升临时实体并将其放到终止位置
Flexsim软件主窗口布局
Flexsim软件主窗口由下面五部分构成
菜单 工具栏 对象库 模型视图 仿真控制栏
31
工具栏
工具栏中常用到的按钮包括
• 在合并模式下,除了从输入端口1接收到的那个临时实体 ,合成器将破坏掉其余所有的临时实体。 • 在分批模式下,合成器仅在收集到本批次的临时实体并完 成了预置和处理时间后释放所有临时实体。 • 合成器的状态: • (1)空闲 • (2)收集 • (3)预置 • (4)处理 • (5)阻塞 • (6)等待操作员 • (7)等待运输机 • (8)停机
• flexsim仿真软件的特点:
• • • • • 1.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建模 2.突出的3D图形显示功能 3、建模和调试简单方便 4. 建模的扩展性强 5.开放性好
二、FLEXSIM术语
• 一.flexsim实体
flexsim实体在仿真中模拟不同类型的资源。 flexsim实体可以在对象库栅格面板中找到。 1.临时实体:可代表零件、托盘、组装部件、纸张、人 、订单或者任何移动通过正在仿真的过程的对象。 • 临时实体可点击工具栏按钮Flowitem定义 2.临时实体类型:置于实体上的一个标签,可以代表条 码、产品类型或工件号。可对每个临时实体定义对象 类别(Itemtype) 3. 端口: 实体通过端口与其他实体进行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引言 (2)
二. 课程设计内容 (3)
三. 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截图 (5)
3.1模型建立 (5)
3.2 主要参数设置 (5)
3.2.1 发生器的参数设置 (5)
3.2.2 暂存区的参数设置 (6)
3.2.3 操作工人的参数设置 (7)
3.2.4 传送员的参数设置 (8)
3.2.5 处理器的参数设置 (9)
3.2.6 合成器的参数设置 (11)
3.3 系统运行 (11)
3.4 统计数据 (12)
四.系统优化 (13)
五.总结 (14)
一.引言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多产品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通过对多产品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根据下述系统描述和系统参数,应用Flexsim 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运行,查看仿真结果,分析各种设备的利用情况,发现加工系统中的生产能力不平衡问题,然后改变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配置(改变机器数量或者更换不同生产能力的机器),查看结果的变化情况,确定系统设备的最优配置。

二. 课程设计内容
系统描述与系统参数:
(1)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空间运输。

(2)有三类工件A,B,C分别以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三角分布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A进入队列Q1,B进入队列Q2,C进入队列Q3等待检验。

(按学号最后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
对B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操作工人labor3对C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3.5分钟。

(4)不合格的工件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工件送往后续加工工序,A的合格率为65%,B的合格率为95%,C的合格率为85%,
(5)工件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4队列中等待;B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5队列中等待。

C送往机器M3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6队列中等待。

(6)A在机器M1上的加工时间;B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C在机器M3上的加工时间,按照下表对应进行。

(学号首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
(7)一个A、一个B和一个C在机器M4上装配成产品,需时为正态分布(5,1)分钟,装配完成后离开系统。

(8)如装配机器忙,则A在队列Q7中等待,B在队列Q8中等待,C在队列Q9中等待。

(9)连续仿真一天的系统运行情况,每个队列最大容量为1000。

三. 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截图
本截图主要包括模型建立、主要参数设置、系统运行、统计数据的截图。

3.1模型建立
根据系统描述,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建正确的模型。

在标准实体栏中选择正确的实体,将其拖拽到正确的位置即可。

根据系统描述,可设置一个发生器,分别表示工件A,B,C。

十一个暂存区用来存放等待的工件。

三个传送员用来把工件分别运往正确的暂存区。

三个操作工人分别对A,B,C进行检验。

处理器一共有三台,分别用来加工A,B,C,三类工件,还有一台合成器用来装配产品。

实体建立完成后,下一步是根据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

连接过程是按住“A”键,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发生器并拖曳到暂存区,再释放鼠标键。

拖曳时你将看到一条黄线,释放时变为黑线。

建立完成后的模型如图3-1所示。

图3-1 初步建立Flexsim模型
3.2 主要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是对模型中的各实体参数按照系统描述所示进行设置。

双击标准实体,就弹出其参数设置窗口,在窗口中根据系统描述选择正确选项后点确定即可。

3.2.1 发生器的参数设置
发生器3的参数设置:到达系统的时间间隔、端口选择、产生产品的颜色设置分别如图3-2至图3-4所示。

图3-2 发生器到达时间间隔设置图3-3 发生器端口选择
图3-4 发生器产生产品的颜色设置
3.2.2暂存区的参数设置
暂存区4(4、5、6、15、16、17、25、26、27、23的参数设置均相同)的参数设置:最大容量、发送至端口设置分别如图3-5至图3-6所示。

图3-5 最大容量设置 图3-6 发送至端口设置
3.2.3操作工人的参数设置
操作工人7(7、8、9的设置类似):加工时间、物料合格率如图3-7至图12所示。

图3-7 操作工人7加工时间设置图3-8 操作工人7合格率设置
图3-9 操作工人8加工时间设置图3-10 操作工人8合格率设置
图3-11操作工人9加工时间设置图3-12 操作工人9合格率设置
3.2.4 传送员的参数设置
传送员4(4、14、67设置相同):如图3-13所示。

图3-13传送员4设置
3.2.5 处理器的参数设置
处理器18(18、20、21的参数设置类似):加工时间、发送至端口设置分别如图3-14至3-19所示。

图3-14处理器18加工时间设置图3-15 处理器18发送至端口设置
图3-16处理器20加工时间设置图3-17 处理器20发送至端口设置
图3-18处理器21加工时间设置图3-19 处理器21发送至端口设置
3.2.6 合成器的参数设置
合成器29:加工时间、合成器、发送至端口如图3-20至3-22所示
图3-20合成器29加工时间设置图3-21 合成器29合成器设置
图3-22 合成器29发送至端口设置
3.3 系统运行
连续仿真一天的系统运行情况,设置运行时间为24*60=1440。

系统运行前、运行时、运行后如图3-23至图3-25所示。

图3-23系统运行前
图3-24系统运行时
图3-25系统运行后
3.4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状态报告数据如图3-26和图3-27所示。

图3-26统计数据图
图3-27状态报告数据图
考虑到处理器18,处理器20,处理器21的Idle time即空闲时间太长,不能有效利用,故对参数做如下调整:
A在处理器18的加工时间调整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8,3);
B在处理器20的加工时间调整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0,2);
C在处理器21的加工时间调整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18,1)。

四.系统优化
经过调整之后,统计数据、状态报告数据图如图3-28和图3-29所示。

图3-28统计数据图
图3-29状态报告数据图
经过调整之后,处理器18,20,21的Idle time即空闲时间明显下降。

而且操作工人的空闲时间也有下降,表明此次改善有效。

五.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到达系统的时间间隔、端口选择、产生产品的颜色设置时,由于不知道该
怎样设置,耽误了很长时间,后经过和同学沟通及参阅上机实验资料找到解决方案。

2.改善时,由于不知道系统效率较高时对应的各工件进入速率,需逐步修改
正态分布中的均值和方差,经过多次试验后,对比修改后的机器利用率和修改前的机器利用率,得到较优参数为(28,3),(20,2),(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