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园3道士塔》47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园3道士塔》49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园3道士塔》49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学设计(结合幻灯片授课)张金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余秋雨。

2.了解有关敦煌文化的一些常识。

能力目标培养准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

教学难点1.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鉴赏法。

在反复朗读某些感情浓厚的语句上,揣摩作者的观点及情感倾向。

2.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敦煌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每节内容。

一导语: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一个很不轻松的话题,是关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一次文物浩劫的。

按我的理解,近代中国遭受了两次文化遗产的大浩劫,一次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再一次是1905-1914年外国探险家们对敦煌莫高窟的多次劫掠。

这两次浩劫对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造成的损失几乎是灾难性的。

当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船船运进国外的博物馆的时候,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心不在流血?第一次浩劫让我们记住了咸丰皇帝的腐朽,第二次浩劫让我们记住的却是一个小人物——王道士的昏聩。

今天学习的课题便与王道士有关。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3页,《道士塔》。

(板书)二解题:1.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2.莫高窟,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包括洞窟550多个,壁画5万多平方米,有10个八中校园大,文献资料四五万册。

目前,北京图书馆藏有一万余册,英国图书馆藏有11297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藏有6000册,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藏有11050册,日本私人藏有592册,此外还有2700余册分散于各地。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道士塔》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1.2 教学内容课文《道士塔》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课文概述介绍课文《道士塔》的背景和作者。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课文细节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特色。

2.3 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和理解。

第三章:作品主题与人生哲理3.1 作品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2 人生哲理启示从作品中提炼出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和分享对这些哲理的理解。

3.3 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生哲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章:课堂活动与拓展4.1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4.2 拓展阅读与推荐推荐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4.3 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拓展阅读进行思考和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阅读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学生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思考讨论中的表现。

5.2 学生作业与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作、讨论等,巩固所学内容。

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余秋雨。

2、了解有关敦煌文化的一些常识。

能力目标准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

2、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敦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是一个富有的地方,那里有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历史上一时的“疏忽”,便铸成了中国历史的一大遗憾。

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队队载入了“异国他乡”。

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不为之怨愤,为之心在流血?今天,我们学习学者余秋雨的《道士塔》,随同作者一起去重温那段伤心的岁月吧!二、介绍作者余秋雨和背景知识:出示投影:1、余秋雨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

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

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

《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

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的中国大陆首都戏剧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2.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处于矛盾心理下悲怆苍凉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宗教方面的小知识。

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

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的不同特色。

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他们羽化后,一般有两种葬法,一个是坐缸,就是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盛殓遗体。

而佛教徒呢,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

但是在七十余年前,在祖国大西北的佛教胜地--甘肃敦煌,却有一个道士在死后被葬在佛徒使用的塔中。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他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这篇《道士塔》。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

作者余秋雨,江苏余姚人。

是我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家,散文家。

作品有文艺理论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于《文化苦旅》的第一篇。

【教学进程】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一至三自然段。

作者在一开篇,就向我们交代了他所要描写的对象是莫高窟门外河对岸的塔群,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塔的呢?(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从几座坍驰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教师依据王道士塔图手绘覆钵式塔简图)。

塔这个词来源于印度。

传说当年有弟子问及释迦牟尼身后之事,佛祖将袈裟叠成四方,铺在下面,又将钵盂倒着扣在袈裟上,又把禅杖立于钵盂之上。

后来的佛徒弟子就依照这种形状建塔来保存佛祖的真身舍利。

这种塔呢,就被称为“覆钵式塔”。

后来这种塔随着佛教的传入也传入了中国,但是由于时间的流逝和我们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覆钵式的塔已经被我们改造成亭台式或楼阁式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形状的塔了。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园3道士塔》50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园3道士塔》50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道士塔》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赏析语言表达技巧。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有效阅读的能力。

3、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护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精神。

教学重点:赏析作品语言,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敦煌文物毁坏与流失这一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引起反思。

教学方法:以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教师讲引结合为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一个短片(《纯音乐月牙泉——敦煌飞天油画版MV》),由短片画面引出莫高窟,进而引出道士塔:刚才的画面美不美?(美)你们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美女,月牙泉)那你们知道月牙泉在哪儿,这些美女来自于哪里吗?(有人说知,有人说不知)对,我告诉大家,美丽的月牙泉在甘肃敦煌鸣沙山下,而在鸣沙山的另一面,就是闻名中外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也是这些美女形象的故乡,她们都来自于莫高窟内的壁画。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

为什么叫千佛洞大家猜一猜?(洞里有千尊佛)是的,莫高窟内的确有很多很多的佛像,不仅有大量彩塑佛像,还有无数的精美壁画及各种珍贵文物。

它是世界现存的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所以每到旅游季节,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云聚于此地。

大概在三十前,有一个叫余秋雨的著名的学者也曾来到这里,他站在莫高窟的大门外,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高低错落的塔群,那些是僧人圆寂塔(就是僧人死后存放舍利子的地方),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塔都破败坍塌了,其中一座因为保存完整而格外醒目,移步看去,它的主人竟是一个道士!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和莫高窟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余秋雨先生一起走进《道士塔》去寻找答案。

二、设疑初探首先请大家带着这样几个问题来快速阅读文章:1、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什么事件来展开叙述?作者对这一事件是如何评价的?(可用原文的语句作答)2、面对这一事件,作者心中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发这种强烈感情的语句——或用一个字来概括)。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场景氛围。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课文背景和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主题的理解。

2. 通过课文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场景氛围。

3. 对传统文化、历史和人物客观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后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背景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感悟和思考。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道士塔》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道士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 图片资料:道士塔的图片或其他相关图片4. 视频资料:关于道士塔的视频或其他相关视频5. 字典、辞典等参考资料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独立解决问题。

2.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主题和问题。

3. 情景教学: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4.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中关于道士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道士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简要介绍道士塔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道士塔有何象征意义?”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5.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写作训练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道士塔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位于我国西北部的道士塔,它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历史。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去感受这段历史的沧桑。

”2.自主学习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道士塔象征着什么?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2022年道士塔教案课件教案

2022年道士塔教案课件教案

2022年道士塔教案课件教案篇一:《道士塔》公开课教案1篇二:道士塔教案篇三:道士塔教案道士塔余秋雨教学目标:1、准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2、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以“苦”为核心的文化探索情感;3、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一、导入1、余秋雨简介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是的,我们要进步,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涵养和品味,就必须读大量的书,尤其是要读大量的好书。

在目前公布的中国大陆近十年来最畅销书籍的前十名中,有一位作家一人独占四本,——这位作家便是余秋雨。

【多媒体展示】: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宁波余姚县人。

文化史学家、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十多年来越野历险万公里,实地考察了包括中华文化在内的人类各大文明的兴衰脉络,沿途写下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著作,开启新的文风,被公认为目前全世界华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____年底,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

2、《文化苦旅》简介【多媒体展示】:《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也是余秋雨的代表作。

他以游记的形式进行文化思考,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文化苦旅》思想核心即一;苦;字,那么这本书到底描写了一些什么样的”苦”呢?有中华文化的历史命运之苦,中国文人的辛酸无奈之苦,进行文化探索的沧桑历程之苦,通过集中表现这些“苦”,深刻地揭示出中国文人及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同时我们也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引出课文,进入教学过程(一)总体感知《道士塔》这篇文章是《文化苦旅》这本散文集的第一篇。

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余秋雨先生之所以把《道士塔》作为其第一部作品集的第一篇文章,请你分析一下有哪些理由呢?读完课文后,请问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有些怎样的“苦”呢?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广泛提问后,明确:1、读完课文后,请问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沉重、气愤、痛惜、窒息、悲哀、震撼、耻辱、无奈、痛心疾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看到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在流血!总之,一言以蔽之:苦!2、揣摩余秋雨把《道士塔》作为文化苦旅开篇的理由:【多媒体展示敦煌图片】(1)敦煌文化的重要性:. 【多媒体展示】:莫高窟,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道士塔》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历史和哲学的兴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道士塔》全文阅读与理解。

2.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3. 文化背景:介绍道教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道士塔》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特色。

3. 掌握道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 道教相关概念和哲学思想的阐述。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写作技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入理解文章。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和相关视频。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资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1. 引发学生对道教和古代文化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2. 简介《道士塔》的作者和背景。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 分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子和段落。

2. 讲解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写作技巧分析:1. 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学特色。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一、课堂参与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反应和回答准确性。

二、作业与测试:1. 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一、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道士塔》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

课文道士塔教学教案

课文道士塔教学教案

课文道士塔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道士塔》的内容和结构2.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主题3.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主题2.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四、教学准备1.教材:《道士塔》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白板和白板笔4.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等介绍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激发学生对于道教文化的兴趣,并与课文《道士塔》主题进行联系。

2. 教学展开 (30分钟)a. 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b.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帮助他们抓住关键词和信息,分析和推断故事背后的道理和价值观。

c.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故事中传递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对主人公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激发思维和创造力。

3. 拓展与应用 (30分钟)a.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故事发展为蓝本,写一篇新的结局或补充故事的细节。

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展示不同的可能性。

b. 朗读和表演选出几位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4. 总结与评价 (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作品,进行全班总结和评价,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六、作业布置1.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2.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和展示素材七、教学反思课文《道士塔》是一篇充满道教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道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写作和表演。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文理解困难,需要更多的导授和引导。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道士塔》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3)掌握生词和熟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生词和熟语的掌握。

(3)课文结构及主题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图片展示:道士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对道士塔有何认识?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词和熟语,查字典理解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结构如何?主题是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熟语的含义及用法。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

5. 课后作业:(1)朗读、背诵课文。

(2)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熟语写一段话。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道士塔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园3道士塔》48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园3道士塔》48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学设计淇县一中梁鹏飞【教学目标】1、了解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流失的背景史实、明确其悲剧性,并思考造成这出悲剧的原因。

2、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内在联系,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

3、理解重要语句所蕴涵的意义,并注意对词语感情色彩的品味。

【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

【教学难点】明确敦煌文化流失的悲剧的原因。

【教学课时】2课时一、导语设计在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沿,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有一个神秘而富有的地方,这就是敦煌。

它是中国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是千年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敦煌的莫高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它里面所保存的壁画佛经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

那它究竟是怎样成了我们永久的痛的?谁应为它的悲剧负责?让我们跟随散文大家余秋雨,走进他的《文化苦旅》,走进他的《道士塔》,去感受那份痛,去触摸那份痛。

二、介绍余秋雨余秋雨简介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

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是目前全球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作家.扫除语音障碍坍(tān)驰王圆箓(lù)歆(xīn)羡(xiàn)叶昌炽(chì)蘸(zhàn)婀(ē)娜(nuó)藩(fān)台愚蠢(chǔn)遗(wèi)赠跋(bá)涉蹊(qī)跷(qiāo)三、研析课文1、整体感知本文共四节,请大家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想想各节之间的联系。

明确:第一部分,通过对莫高窟道士塔的介绍引出了王圆录和莫高窟的关系。

第二部分,叙述了王道士在敦煌的所作所为。

第三部分,写王道士发现敦煌藏经洞的情况和他对藏经洞的处置情况。

第四部分,写中国敦煌研究家们的辛勤工作,表达对敦煌历史的忧思,同时给世人以警醒。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难点:课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写作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道士塔》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4. 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道士塔》的历史背景。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情感态度。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道士塔》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直观理解。

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组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对文中的观点和事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道士塔》。

2. 与《道士塔》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4. 多媒体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道士塔》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

(2)提问:“道士塔”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注生僻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词语和难点问题。

(2)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交流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僻词语和难点问题。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讽刺等。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价值观的树立。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 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吴承恩及其作品《西游记》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及其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参与。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角色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4.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吴承恩及其作品《西游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及其特点。

4. 案例分析:以课文中的角色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6. 朗读练习:选取课文片段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人物关系图。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朗读展示: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把握。

3. 人物分析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道士塔》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及其内在联系2、理解文章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生存状态的深层思考,体会作者悲怆苍凉的情感3、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赏析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散文的经验,但较少接触文化散文和学者散文。

习惯于课本文章经典无可质疑的思路,阅读多以接受灌输的姿态出现,缺乏独立赏析的习惯和能力。

但对学界争议问题和批判性评价有浓厚兴趣,会以此为支点进行一定的探讨。

三、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代表作,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强烈的感情抒发。

对是非功过问题没有简单论断,而是进一步发掘民族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内涵。

运用小说叙事笔法处理枯燥的历史,且多次进行视角切换,有浓厚的主体意识,使文章区别于一般的文化散文,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但也引起了相当的争议。

文字较浅显,但有个别句子需加以体会。

四、教法设计:本课是自读文章,拟把更多的阅读空间和阅读自由还给学生,以几个主要问题作支撑,让学生进行研读和讨论,从中学会自主阅读及对散文进行赏析的方法。

讨论前应充分感知全文内容和结构,了解文章涉及内容的背景,并让学生掌握一定资料,使讨论有支点而非流于形式。

在讨论中落实发展性评价和立体对话的理念。

五、教学时数:1.5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1、质疑导入:塔为佛教徒死后纪念建筑,但敦煌却有一道士塔,为什么?(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2、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全文,为四节各列一标题(参考如下)一、概述罪人塔二、愚昧无知毁文物三、贪图私利卖文物四、牢记耻辱研究文物3、介绍敦煌的艺术文化价值、文物流失情况和王道士生平。

4、给出探讨的主要问题:(1)王道士真是敦煌文物流失的罪魁祸首吗?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余秋雨在《道士塔》中描写的具体事件都是真实的历史吗?(3)作者为何要拦住运输敦煌文物的车队?5、小组自行讨论并记录,教师巡堂。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园3道士塔》48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园3道士塔》48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些“外国文化财富的掠夺者”的态度?
• 突出屈辱和悔恨。这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
历史,这段文字读来都让人心痛,粉刷价 值连城的壁画已经让人觉得荒谬了,更不 用说为了几个银钱大卖宝物。其中对王道 士品位的描写和王道士送客的描写十分精 彩,冷静而客观,沉郁而无奈。作者的情 感也被推向了一个高潮,终于怒吼出了: 我好恨!这种“恨”,不是对劫掠者的恨, 而是对被劫掠者的恨;是民族的悔恨,是 历史的悔恨。作者的心是及其苍凉悲怆的。
作者对王道士的所作所为, 对外国“文化财富的掠夺者” 的欺骗和掠夺,充满了痛恨 和愤慨,而这些情感都源于 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的神圣之情。
四、对于整个历史事件,作者说“这是 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如何理解?
•王道士愚昧无知,文官们尸位
素餐,清政府腐败无能,时代 动荡不安,国家主权尚难以保 全,文化遗产更无暇保护,这 实在是民族的悲剧。
五、第四节写到“中国的专家们 没有太大的激动,而是默默地离 开会场”,如何理解?
• 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历史的屈辱
感,学者的责任感,冲斥着中国专家 们的心胸,使他们不愿意有过多的言 语,而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研究, 并把心里的话付诸于行动,来向世界 证明一切。
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开端------无比痛心 •二、发展------历史沉重感 •三、高潮------苍凉悲怆 •四、尾声------思考警醒
二、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细致、生动地描绘 王道士粉刷敦煌壁画,毁坏塑像的情景?为 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复述王道士与外国人之间 的那一笔笔交换账目?
• 作者特别写出了王道士对敦煌文物的破坏
性行为以及自己心中的历史沉重感,所以 他要突出的是愚昧和痛心。这“愚昧”显 然不只是王道士的愚昧,如果是也不会如 此痛心,我们从作者的叙述中知道是为那 个民族的愚昧,那段历史的愚昧而痛心!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国第3课道士塔教案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语文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国第3课道士塔教案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语文

第3课道士塔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①。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②,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①休:罢休,双方断绝关系。

②参辰:星宿名。

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赏析】这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名作。

内容写的是主人公对爱情的祝愿。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想象表达对爱情的坚贞。

词中的想象多样而新奇。

主人公一连想到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

青山、水面、黄河、参辰、北斗、日头,夸张地强调了爱情永固,诗中的想象广阔大胆,由大地到天空是其想象的空间,由山河到星日是其想象的对象。

以宇宙间最雄伟的景物来烘托爱情,词中主人公正是依据这些自然现象与爱情理想在时间上的相似点,进行想象的。

但未从正面写,却将爱的中止与这些规律的改变联系起来让前者发生在后者之后,由于后者是不会实现的,前者就不会发生。

爱情永存的愿望被表现得十分生动有力,体现了从反面写与从正面写的不同效果。

诗中的奇伟想象正是由这深情所激发,而想象又使感情表达得更真挚、明朗、坚定、感人。

【思考】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自己对爱情的执着的?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坍.弛(tān) 凛冽..(lǐn liè) 箓.(lù) 呆滞.(zhì) 歆羡..(xīn xiàn) 憨.厚(hān) 婀娜..(ē nuó) 蹊跷..(qī qiɑo) 官邸.(dǐ) 肮.脏(ānɡ) 倒溯.(sù) 2.多音字佛⎩⎪⎨⎪⎧佛.教(fó)仿佛.(fú) 冠⎩⎪⎨⎪⎧衣冠.(ɡuān)冠.军(ɡuàn ) 蹊⎩⎪⎨⎪⎧蹊.跷(qī)另辟蹊.径(xī) 卡⎩⎪⎨⎪⎧关卡.(qiǎ)卡.车(kǎ) 溜⎩⎪⎨⎪⎧溜.冰(liū)一溜.空地(liù) 二、字形辨认⎩⎪⎨⎪⎧驰chí(驰骋)弛 chí(一张一弛)池 chí(池塘)⎩⎪⎨⎪⎧辙 zhé(车辙)澈 c hè(清澈)撒 sā(撒网) ⎩⎪⎨⎪⎧滔 tāo(滔滔不绝)稻 dào(水稻)蹈 dǎo(舞蹈) ⎩⎪⎨⎪⎧喧 xuān(喧哗)渲 xuàn(渲染)暄 xuān(寒暄)⎩⎪⎨⎪⎧藩 fān(藩镇)潘 pān(潘姓)番 pān(番禺) ⎩⎪⎨⎪⎧纽 niǔ(纽扣)扭 niǔ(扭打)钮 niǔ(按钮)三、词语辨析1.达观·乐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士塔》教学设计海原县回民中学罗小云选自《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一单元,主题:抨击时弊,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余秋雨及有关敦煌文化的一些常识。

2.引导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2.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莫高窟是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窟群,在甘肃敦煌境内,始建于公元350年前后,荟萃建筑、绘画、雕塑艺术,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在1900年被撬开后的十多年间,惨遭国内外各方“毒手”,4万余件文物,毁之大半,散失国内外,成为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化史上一场浩劫……常识卡片:敦煌散失文物书籍的下落1.英国图书馆11297册2.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6000册3.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1050册4.丹麦皇家图书馆东方部14册5.日本私人592册6.韩国汉城博物馆2000余册印度、瑞典、奥地利…………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今天,就让我们去亲历那段文物流失的伤痛历史,一同走进《道士塔》。

二、速读文本读懂文章需先找突破口。

面对这场巨大的民族悲剧,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强烈感情的一句话是——“我好恨!”快速阅读文本,依次思考并讨论以下同题:(一)恨什么?(对象、行为、原因)(二)恨的实质是什么?(三)怎样写“恨”的?(一)恨什么?(对象、行为、原因)恨的对象之一:王道士行为:1.刷白洞窟壁画2.毁掉洞窟雕像3.随意送官员经卷4.贱卖经卷给外国冒险家原因:糟践贱卖作者的态度:(从原文中找出)“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

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地会觉得无聊。

”恨无知的道士糟践文化的劣行:没有文化、不珍惜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却掌管民族文化灿烂的瑰宝。

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惋惜、无奈)恨的对象之二:西方冒险家行为:1905年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商品换取了一大批经卷;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绘画;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低价换走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那个斯坦因就哄骗他说......这里不用任何外交辞令,只需要几句现编的童话。

原因:掠夺、欺骗,文化上的霸权主义。

作者的态度:(从原文中找出)“我想用这决斗的方式,拦住他们的车队......就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悲愤、伤痛)恨的对象之三:封建官僚和统治者行为:“文物很多,运费不低,官像们又犹了。

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王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们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时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如此忧愤之语,道出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爱以及对文化命运的无奈,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正好也印证了鲁迅的一段话:“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

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

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住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

......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

”一连用五个“没有”,揭示出官僚们何等的昏庸、无能、腐败和腐朽。

而所有的“没有”中对应着的“有”,则全是“当政者”最起码的职责,可是,他们全都“没有”!原因:腐败无能、自私自利。

(身在宝山不知宝,墙内开花墙外香。

)作者的态度:(从原文中找出)“中国是穷。

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像豪华的生活,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运费。

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

”(放任不管,缺乏责任感)恨的对象之四:“我”原因:无法挺身而出,保护文物。

作者的态度:(从原文中找出)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我”可以是自己,是余秋雨,是其他读者,是每一个中华民族的传人……总结:偌大一个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我好恨!(二)恨的实质是什么?是爱!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爱。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分角色朗读感知:(朗读时注意加色字的轻重抑扬)“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于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

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我好恨!”作者链接余秋雨,当代学者、散文作家。

以文化散文引起文坛关注。

他的文化散文,既有感性的体验叙说,又有理性的思辨、拷问,擅长以动人的文笔抒写对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索。

(三)怎样写恨的?文本细读《道士塔》是一篇在平和中显现愤怒,在轻松中融入思考的散文。

从表现形式上看,用轻松的笔调写出来并不轻松的话题:“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

”像是在述说一个普通的见闻,不温不火,娓娓道来,语气轻松平静。

“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

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在这种轻松和平静之中,表现的却是一种愤怒,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思考。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

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地会觉得无聊。

”带着愤怒的语言表面,也仍然是平和、轻松的,语言背后却是不轻松的情绪——愤怒。

这愤怒不仅是冲王道士而来,更是冲着制造这一民族悲剧,让王道士这样的小丑“错步向前的那个看不见但却感受得到社会背景而来。

文章把这一切情绪全包含在了轻松而平静的叙述之中,用轻柔平缓的语调抒发着作者内心的愤怒情绪,同时也用这种笔调把这种情绪向读者渗透。

可贵的是,愤怒之余,作者依然充满理性。

王道士是可恨的,但他充其量只是一个小丑,无法担当毁灭民族文化的罪责。

写作手法1.农民做事讲个认真,再细细刷上第二遍。

2.借个铁锤,让几座雕塑委曲一下。

事情干得不赖。

“认真”、“细细”、“委曲”、“不赖”等词语属于褒词贬用,正反互说。

这种褒词贬用、正反互说,在轻松而闲适的笔调中活脱脱地刻画出道士的无知。

这种讽刺效果,不辛辣,像是在讽刺道士,却又让人恨不起道士来,导致一腔愤怒找不到宣泄处,进而给读者一种沉重的思考。

1.欧美冒险家不远万里,愿意变卖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路费。

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甚至被杀的危险赶来。

2.中国官僚们认为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又犹豫了......送京城的只用席子乱捆,送到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3.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欧美冒险家与中国官僚们形成直观的对比。

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对比,而是在正反互说中,反映出中国官僚们在祖国的文化瑰宝惨遭厄运的时候,还在悠闲自得,凸显出一副麻木与无知。

1.他们不远万里,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甚至被杀的危险,甚至做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

2.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

不仅将封建中国清朝官员的腐败与外国冒险家的贪欲对比,而且还将欧美掠夺者所预想的艰难险阻和他们骗取财物的爽快顺利对比。

西方冒险家为了掠夺、学习、了解中国灿烂古代文化不远万里、克服重重困难、不惜付出代价与封建中国清朝官员昏庸懒散、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毫无文物保护意识与保护措施、不珍惜民族文化瑰宝,不知传承、保护、研究形成强烈鲜明对比。

可以说,这种对比既有宽度,又有深度,是全方位的对比。

外国冒险家清朝封建统治者思想态度文化嗅觉敏锐、古为今用、中为洋用,仰慕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研究中国文化、中国智慧。

身在宝山不知宝,墙内开花墙外香。

毫无保护文物意识,昏庸腐朽。

不珍惜老祖宗文化遗产。

行动做法不远万里、不惜代价、砸锅卖铁、敢于冒险,掠夺、占有、研究中国文物懒散怠惰、守土有责但渎职失责;本应敏锐却麻木不仁。

生活物质挥金如土,文物研究一毛不拨。

结果中国文化瑰宝流落异国他乡。

今天的中国研究者要跑到外国研究中国文化,令人心痛、引人深思。

文化敏锐缺失,珍贵文物丢失,民族尊严丧失,国家利益损失。

三、深化探究1、“道士塔”作为标题,有何寓意?以小见大。

作者站在王圆箓的道士塔前,在想象中重现了这个道士愚昧无知地毁坏、并贱价出卖国家文物,而当时政府对此不闻不问、对老祖宗创造的民族文化灿烂的瑰宝毫不珍惜的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表达了作者对因愚昧的道士和不作为的腐朽昏庸无知的封建统治政权的痛心与憎恨。

作者对于这些宝物的损失深感痛心!从中深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

“道士塔”作为标题,寓意深刻。

这座道士塔既是民族耻辱的象征,又是近代中国文明衰弱的标志。

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文物流失和文物被毁的现象感到痛心,想从民族的情感和认知的角度来呼吁国人,唤起人们对文物的重视。

2、仿写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怀鲁迅》没有创造伟大辉煌灿烂传统文化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而不知珍惜、爱护、继承、创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四、课外拓展巴米扬大佛的悲剧及留下的思考,写篇议论文巴米扬大佛是公元5世纪世界最高的立式大佛,为阿富汗最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在2001年3月8日,塔利班政权不顾全世界的反对,用一个多月时间将其炸毁...... 在千疮百孔的阿富汗略布尔博物馆大门石碑上,刻着这样的铭文——“只有文化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联系实际:1、韩国抢注端午节,将端午节申遗2、日本对“三国”文化的重视五、课后作业下列题目任选其一,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1.今天,我们如何保护优秀传统文化?2.站在道士塔前板书设计道士塔余秋雨恨→爱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正反互说对比衬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