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_5
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
4、理解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本课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古老的文明;3、风土人情。
【本课难点】:了解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风成说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PPT讲授、讨论探究、汇报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
【教后反思】:
利用视频、图片导入新课在一定水准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幻灯片实行补充教学。
通过四环节教学法,在知识“传授”上起到了层层递进的效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概括知识点的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忽略板书的补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汇报积极性,拓展提升的内容也做得很不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改正不足,对于做得比较好的也要继续保持跟发扬。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对黄土高原的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发展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地理基本概念,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但对其形成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人类活动的图片和资料。
3.地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4.视频: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类活动的影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类活动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理解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准备好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吗?”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有哪些?”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积累区——黄土高原教案【课标要求】1.让同学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缘由。
3.让同学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同学生疏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难频繁的自然和人为缘由,并生疏相应的环境爱护与资源开发的方法与阅历。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八班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是本册教材中重点分析的我国的一个地形区,格外具有典型性。
教材主要是让同学生疏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争辩由此导致的严峻后果及解决措施,从而培育同学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育同学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力量。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缘由,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缘由,培育同学探究和综合分析的力量。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同学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加同学的环境爱护意识,树立可持续进展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缘由【教学难点】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缘由。
【教学方法】读图观看、启发式叙述、同学活动、探究。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只能看到零星的几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
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
3.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并能够通过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能够提出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二)德育目标: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4.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美丽的大脚》的一段录像。
教师:从录像的画面中同学们是否能够判断出录像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学生:黄土高原。
教师:从录像中同学们能够认识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看来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土高原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形成了今天这种独特的外貌?现在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全面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一)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教师:我们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学生:指图7-1-1“黄土高原的范围”,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包括: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 6_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时间第14 周第课时课题黄土高原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
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教师纠正、补充、小结指出: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说出证据。
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讲述: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这段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
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
实际上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同时这也说明了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这也同时说明人类在这个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和“加剧”作用。
承转讲述:同学们,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求学生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教师指导: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
第二,让学生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观看,思考、回答。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思考与合作交流
(1)说明黄土是从空中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的。
(2)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
4.说一说,还有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读材料,尝试评价两种黄土的成因学说
5.观察发现:地名中出现了塬、梁、峁、川
6.认识不同的黄土地貌景观,图文结合,说一说它们形成的过程和关系。
2.黄土高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文明。
(1)提问:请说一说为什么黄土高原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
补充说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上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2)展示图文,和学生一起感受黄土高原曾经的辉煌。
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六七千年前,渭河平原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
(4)说一说:信天游、窑洞、剪纸、彩泥雕塑等
通过窑洞和信天游等的分析知道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活动。窑洞与黄土特有的属性及当地的气候有密切关系;信天游与高原环境及地形特点密切相关
通过读图、标画、总结等形式引导学生清晰的梳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图文结合,观看资料与学生联系亲身旅游经历寻找黄土高原的文明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树立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意识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乌鞘岭以东B.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C.主要包括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D.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2.有关黄土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河湖广布B.草场广布,辽阔坦荡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D.黄土广布,千沟万壑
3.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下列活动被烙上黄土高原印记的是( )
2024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有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等。黄土塬、黄土茆、黄土川等地形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类型。这些地貌特征是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和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古村落、古道、古城等,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入了解,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等,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方法。
- 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包括生态农业、绿色能源等,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实践案例。
- 学生可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了解生态农业、绿色能源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原理和效果。
-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黄土高原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了解民间艺术的传统技艺和创作方法。
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请简要描述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答案: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起长城,南抵秦岭。其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东临黄河,西靠祁连山,北依内蒙古高原,南接华北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3.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难点:
1. 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科学解释。
2.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影响的深入理解。
3. 提出解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创新方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也有不少学生没兴趣,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希望能通过各种方法改善这种情况。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5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滚动字幕打出: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黄土高原视频),同时思考图中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去把握她的脉搏,倾听她的心声。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3.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5.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描述主要文化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3.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学会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措施。
4.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读图分析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策略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模拟实验法、生活感悟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24教师: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黄土高原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及其原因。
4.知道黄土高原的由来及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
5.了解黄土高原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文明的摇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所跨省级行政区。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明白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全球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的由来。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前一课我们学习了“黑土地”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土地”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一)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的印象黄土、千沟万壑、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2.黄土高原的范围3.华夏文明的摇篮原因:母亲河----黄河的孕育;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表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在四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吗华夏文明的先河。
影响:悠久的历史,造就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二)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高原概况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2.黄土“风成说”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来的,日积月累沉积成深厚的黄土层。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积累区——黄土高原》教案教学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缘由。
运用图文材料分析黄土成因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和危害;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整治理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2.运用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成因、水土流失的缘由及治理3.生疏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简单关系,从而培育同学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进展观。
教学重难点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缘由。
如何挽救黄土高坡的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图片呈现讲解: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消灭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缘由是什么呢?感性生疏黄土高原的地貌和文化景观一、文明的摇篮读图6.25,在图中找出: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小结: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讲解: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消灭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提问: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小结:2、悠久的历史文化3、众多的名胜古迹师生活动,小组争辩,探究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看图片6.26 6.27体会地理环境对民风民俗的影响。
二、风吹出来的高原过渡:提问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是怎么来的呢讲解: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小结:1、形成图片呈现:各种黄土地貌小结:2、地貌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白什么问题。
2019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黄土高原的地表却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 激发学生的探究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水土 流失)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有哪些呢? 欲望。
2
探究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并分组讨论。 (重点从植被覆盖 率、坡度、夏季降水、人口、工农业活动等方面 来分析。 )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一、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土 壤) 二、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植被) 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降 水) 四、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生产活动) 五、 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生产活动) 总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设
计
4
教
学
反
思
第 成 形 终 最 的 场 市 界 世 和 命 革 业 工 次 两 17讲 练 标 达 下 课 8) 满 钟 45分 : 间 (时 8) 4分 小 每 12, 共 大 (本 题 择 选 、 一 () 了 映 反 这 术 技 新 用 雇 少 耗 消 本 入 投 多 能 可 发 开 来 汁 脑 尽 绞 都 业 行 各 是 于 。 宜 便 为 极 却 格 价 的 炭 煤 而 惊 得 高 平 水 资 人 工 象 现 种 一 成 形 渐 逐 国 英 , 期 8中 到 纪 6世 1. 成 形 始 初 的 断 垄 业 行 A. 赖 依 的 炭 煤 对 动 启 化 代 近 B. 锐 尖 渐 日 的 盾 矛 资 劳 C. 件 条 特 独 的 启 命 革 力 动 D. 误 B错 化 近 映 反 未 并 除 排 体 无 在 AC两 ; 确 正 项 故 件 条 特 独 其 有 启 命 革 力 见 可 生 而 运 应 明 汽 蒸 动 劳 替 代 器 机 源 能 以 后 此 术 技 新 佣 雇 少 耗 消 多 出 发 开 投 法 设 方 想 业 行 各 是 于 , 象 现 的 宜 便 为 极 却 格 价 炭 煤 、 惊 得 高 资 人 工 了 成 形 渐 逐 国 英 8期 到 纪 16世 中 料 材 D。 选 : 析 解 () 期 初 命 革 业 出 映 反 这 。 恩 尼 奥 · 得 彼 头 他 和 特 科 主 厂 法 拌 搅 铁 熟 产 生 兼 个 顿 普 伦 克 骡 , 工 织 是 原 斯 夫 里 格 哈 者 明 发 的 机 纱 纺 妮 珍 2. 合 结 正 真 未 尚 术 技 和 学 科 A. 现 新 的 学 科 于 赖 依 明 发 术 技 B. 术 技 新 了 断 垄 主 场 工 手 C. 衡 平 不 而 慢 缓 程 进 播 传 术 技 新 D. D 关 无 程 进 播 传 新 符 不 原 斯 夫 里 格 哈 机 妮 珍 C与 误 B错 系 联 接 直 太 有 没 并 ; 确 项 故 合 结 正 真 未 尚 学 了 映 反 人 熟 娴 术 技 是 都 大 者 明 发 命 革 业 次 一 第 知 可 , 息 信 等 头 的 他 和 特 科 主 厂 兼 纱 纺 ” 工 织 “ 料 材 据 A。 选 : 析 解 () 这 力 持 保 能 又 时 同 闲 休 何 任 让 不 换 更 流 里 大 卜 萝 麦 小 、 菁 芜 植 种 上 土 块 的 场 在 别 分 即 ” 制 作 轮 四 “ 做 叫 新 项 一 中 其 。 命 革 术 技 业 农 了 生 发 区 地 部 东 国 英 7, 至 代 160年 3. 程 进 市 城 和 化 业 工 国 英 动 推 A. 给 自 食 粮 现 实 国 英 成 促 B. 大 扩 距 差 济 经 部 西 东 国 英 致 导 C. 幕 序 动 运 地 圈 国 英 开 揭 D. D 关 无 产 生 目 题 与 力 劳 由 量 大 供 它 ” 人 吃 羊 “ 动 运 C圈 较 比 展 发 济 经 西 不 行 进 部 东 仅 误 B错 给 自 食 粮 明 说 未 并 ; 确 正 项 故 础 基 定 奠 化 为 率 用 利 地 土 了 高 提 法 做 一 这 , 术 技 农 前 命 革 业 工 国 英 是 的 映 反 中 料 材 A。 选 : 析 解 () 确 准 最 解 理 点 观 者 作 对 ” 。 卒 为 成 则 钟 时 而 , 狱 监 的 新 种 一 是 厂 工 “ : 说 曾 斯 德 兰 · 卫 大 人 国 英 4. 方 地 的 发 频 罪 犯 了 成 厂 工 A. 段 手 理 管 的 狱 监 仿 模 厂 工 B. 削 剥 的 人 个 对 织 组 断 垄 判 批 C. 活 人 工 了 化 异 产 生 器 机 D. 确 正 活 了 化 异 产 生 器 机 下 度 制 知 可 C据 织 组 断 垄 出 已 明 说 能 B还 段 手 理 管 仿 模 迫 压 削 剥 人 对 现 体 要 主 卒 为 成 则 钟 时 而 ; 误 错 故 , 符 不 思 意 ” 狱 监 的 新 种 一 是 厂 工 “ 料 材 与 A项 D。 选 : 析 解 () ” 身 脱 中 其 能 人 无 界 卷 席 已 日 今 纪 世 个 过 广 推 欧 西 由 , 态 形 济 经 代 现 新 全 这 。 面 两 的 体 一 于 当 相 产 生 业 工 与 义 主 本 资 “ 5. 国 各 美 欧 的 期 晚 纪 19世 于 始 开 A. 路 道 义 主 本 资 了 上 走 国 各 界 世 使 B. 体 整 一 统 向 走 展 发 散 分 由 类 人 使 C. 段 阶 明 文 业 工 到 入 进 史 历 类 人 使 D. 确 正 期 时 明 文 入 进 会 社 动 展 发 义 主 本 资 指 ” 身 脱 其 能 无 界 卷 席 已 日 今 个 两 过 广 推 欧 西 态 形 济 经 代 现 全 一 这 “ 中 据 C根 辟 路 航 新 体 整 向 走 散 分 由 类 人 实 史 合 符 不 对 绝 太 法 B说 ; 误 错 A项 故 国 英 纪 19世 于 始 开 , 产 生 化 业 工 是 的 映 反 料 材 D。 选 : 析 解 () 是 式 形 织 组 符 相 这 与 此 据 , ” 变 转 矿 向 物 植 从 了 现 实 先 率 源 来 力 的 中 动 活 产 生 在 家 国 欧 西 “ 期 时 史 历 一 某 6. 坊 作 庭 家 A. 度 制 厂 工 C. D 二 织 组 断 垄 确 正 次 第 于 出 度 制 B厂 一 这 体 有 没 场 手 ; 误 错 A项 故 面 方 是 要 主 坊 作 庭 代 时 汽 蒸 入 进 命 革 业 工 始 开 英 知 可 , ” 变 转 矿 向 物 植 从 了 现 实 先 率 源 来 力 的 中 动 活 产 生 在 家 国 欧 西 “ 住 抓 C。 选 : 析 解 () 是 确 准 解 理 料 材 该 对 列 下 ” 供 提 品 成 制 余 剩 为 场 市 国 然 当 行 银 厂 电 山 矿 、 设 建 以 外 了 向 投 也 样 同 本 资 洲 欧 … 。 界 正 真 种 一 植 培 命 革 通 交 路 铁 和 输 运 洋 海 上 加 再 , 展 发 济 经 的 末 纪 19世 “ : 出 指 中 》 史 简 明 文 方 西 《 在 尔 格 瓦 皮 斯 7. 力 动 本 根 的 展 发 场 市 界
天津市宝坻区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题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了解其地形、地貌及其成因.3分析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导致的后果.4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地形、地貌及其成因.、教学难点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导致的后果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预习热身二、活动探究:1、黄土高原位置、地形、地貌及其成因.1。
结合图片导入文字引入第一版块学习“文明的摇篮"学习1、图片分析,展开讨论。
完成有关地域、位置、地形等内容填空2、看图片 6.28理解黄土风情。
巩固提升2、水土流失的原因,导致的后果。
3、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达标检测2引入。
学习第二、三版块“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内容学习课堂练习检测3、图片分析、识图6。
29 6.30活动参与完成第二、三版块学习。
当堂完成板书设计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教学反思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20200117514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课前预设二、教学过程探究其与“自然因素——植被、降水强度、坡度、土质”和“人为因素”的关系,并结合黄土高原区域环境提出相对应的治理措施。
(教师指导试验进行)画,思考回答:“水把山整个给冲走了、水下来直接冲到地里、把粮食冲走了、再不想办法就没法生存了”学生感受黄土高原的区域经济发展从繁荣走向衰退,体会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
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探究视频传递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从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提高分析、综合素质。
而后进行逻辑总结,有利于学会建立知识结构。
完善情感主线。
【总结】水土流失主要跟两大因素有关——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植被覆盖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采矿修路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会加剧水土流失现象。
治理水土的措施一般分为四类。
植树种草、修林草带等生物措施;建护坡挡土坝、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因地制宜、合理采矿修路等生产措施;控制人口等人口措施。
【过渡】黄土高原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有没有取得成效?【播放视频】“朝闻天下——黄土高原绿色版图不断扩大”【讲解】视频告诉我们黄土高原的一系列治理取得非常大的环境效益,使黄土高原环境变好了,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不仅如此,环境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使得黄土高原的经济从衰退重新走向了发展。
【提问】回顾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历程,从繁荣到衰退,再重新取得发展,同学们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讲解】(引导学生)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就是像习主席讲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遵循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板书】小组汇报学生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并且将实验分步骤进行,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观察中提取信息,注重不同假设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态度;突出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当堂练习(5分钟)貌类型图,图中表示黄土墚地貌的是( )A.①B. ②C. ③D. ①②③2.(河南驻马店平舆期中)下列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中,属于人为原因的是()A.过垦过牧B.土质疏松C.植被稀少D.降水集中在7、8月份【讲解】第一题: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等高线稀疏的地方面积较,大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如图③;黄土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成典型的长条状,如图②;黄土峁是四周低,顶部高而平坦的小土墩,如图①。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1 新人教版(2021学年)
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地理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地理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因。
学案展示(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文明的摇篮读图1。
读图6。
25,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 2 ) 在图中找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 ,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二。
风吹来的黄土1。
黄土地貌景观(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_ 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
其中,黄土堆积厚度一般超过米.(2)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地表破碎,,形成、、、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3)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 ;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 ;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 ,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及其原因。
4、知道黄土高原的由来及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
5、了解黄土高原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文明的摇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所跨省级行政区。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白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的由来。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黑土地”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土地”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一)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印象黄土、千沟万壑、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的范围
3、华夏文明的摇篮
原因:母亲河----黄河的孕育;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表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在四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吗华夏文明的先河。
影响:悠久的历史,造就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2、黄土“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来的,日积月累沉积成深厚的黄土层。
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3、水土流失的危害
(四)水土保持
1、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必要性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经验
(1)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生物措施:种树种草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修挡土坝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与悠久历史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还学习了黄土的由来—“风成说”,明白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