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日本花鸟画鸢尾花图屏风高清大图赏析
“琳派”绘画的始祖:尾形光琳
![“琳派”绘画的始祖:尾形光琳](https://img.taocdn.com/s3/m/e2fe447027284b73f24250e1.png)
“琳派”绘画的始祖:尾形光琳编辑点评:尾形光琳是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家,被誉为“琳派”之祖。
他的作品以大屏风的装饰画最为著名,其作品《红白梅图屏风》是日本的国宝之一。
直到现在,他的风格还带给日本的美术、工艺领域极大的影响。
尾形光琳は、後世「琳派」と呼ばれる、装飾的大画面を得意とした画派の代表的画家だ。
主に京都の富裕な町衆を顧客とし、王朝文化時代の古典を学びつつ、明快で装飾的な作品を残した。
その非凡なデザイン感覚は「光琳模様」という言葉を生み、現代に至るまで日本の絵画、工芸、デザインなどに与えた影響は大きい。
画風は大和絵風を基調にしつつ、晩年には水墨画の作品もある。
大画面の屏風のほか、手描きの小袖、蒔絵などの作品もある。
尾形光琳是以装饰性大画面为拿手戏的画派——“琳派”的代表画家。
他主要以京都富裕的町众为顾客群,一生研习王朝文化时代古典,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明快的装饰作品。
他在构图设计上的非凡才能甚至产生出了“光琳模样”这个词语,一直到现代,日本的绘画、工艺、设计领域都受其深厚的影响。
光琳的画风主要以大和绘风为基调,不过晚年时也创作了一些水墨画作品。
除了大画面的屏风以外,他还留下手绘的小袖、莳绘等作品。
红白梅图屏风尾形光琳は京都の富裕な呉服商「雁金屋」の当主、尾形宗謙の次男として生まれた。
光琳の生没年は1658(万治元年)~1716年(享保元年)。
5年遅れて、陶芸家として名高い弟、乾山が生まれている。
雁金屋は、祖父宗伯の頃には宮中御用を務めるほどで、京でも揺るぎのない富める商人であった。
物心ともに豊かな環境に生まれ育った光琳は、幼いときから父に連れられ、二条関白家をはじめ公家の屋敷にも出入りし、よく能の相手を務めたという。
豊かな情操の世界に遊んだ少年時代、後に花開く光琳の天分は、こうして蓄積されていった。
尾形光琳出生于京都富裕的吴服商“雁金屋”,父亲是“雁金屋”的当主尾形宗谦,光琳是他的次子。
光琳的生卒年为1658年——1716年。
琳派典雅的日本绘画艺术
![琳派典雅的日本绘画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a032e5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43.png)
琳派典雅的⽇本绘画艺术⽆印良品的创始⼈⽥中⼀光说,他对琳派艺术最没有抵抗⼒。
⽥中⼀光的这张【Japan 986】的海报作品发表之后,⽴刻产⽣了极⼤的反应,因为这张作品中的⿅的形象,直接来⾃于琳派祖师爷宗达的《平家纳经》的扉页插图。
在保持琳派特有的优美曲线的同时,对形体做了极度单纯的处理,集中表现了⽥中⼀光的“任何物体都能被圆等分”的设计观点。
这个形象也成为了琳派现代版的经典。
琳派是⽇本17、18世纪的装饰画派,它追求纯⽇本趣味的装饰美,在⽇本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他的影响波及到⽇本绘画和⼯艺美术,特别是在染织、漆器、陶瓷等⽅⾯。
其装饰意匠被采⽤在与⼈民⽣活有关的各个领域,对近现代⽇本名族审美意识产⽣较⼤影响。
琳派的开创者表屋宗达在融汇⼤和绘技法的基础上,确⽴了⼀种反映新兴市民阶层精神的新型绘画样式。
他既保持着狩野永德开始的桃⼭障壁画强有⼒的⽣命感,同时⼜追求⽔墨画柔和微妙的墨⾊变化,创造了⼤和⽔墨画。
宗达的作品《风神雷神图》、《源⽒物语绘卷》、《标图屏风》、《莲池⽔禽图》、《⽜图》等具有相差殊异的技法。
正由于宗达娴熟多种技法,从⽽有可能开创⼀种较为成熟的⽇本趣昧的画派。
当然,作为⼀个画派的形成尚包含着其他因素,⽐如,当时社会上的⽂艺复古运动和新兴市民阶级审美趣味的协调,就是因素之⼀。
与宗达同时代的另⼀位艺术家本阿弥光悦,其丰富的造型感觉对宗达产⽣过极⼤的影响。
宗达接受了光悦的⽂艺修养,宗达的后继者宗雪亦获得了宗达画风的纤美⼀⾯,在草花图⼀类的题材上颇有造诣。
尾形光琳的出现,使这⼀画派在⽇本获得巩固的地位。
光琳曾投狩野派的⼭本素轩学绘画,受到书画艺能等教养的熏陶。
但他接触宗达绘画后,⽴即以全副⾝⼼进⾏研究和学习。
当时,⽇本社会进⼊新兴市民阶级在经济和⽂化⽣活上开始活跃的时代。
光琳在这个时代,艺术上⽇趋成熟,⽽声望也⽇益提⾼。
其代表作《红⽩梅图屏风》、《燕⼦花屏风》,表现了⽇本趣味的明快、洗练的装饰美,成为⽇本美术的优秀代表作。
日本“琳派”美术浅析
![日本“琳派”美术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b65c309b6648d7c1c746bf.png)
日本“琳派”美术浅析作者:管阳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3期摘要:“琳派”活跃于日本17-19世纪上半期,近年来在日本颇受瞩目。
本文选取本阿弥光悦、俵屋宗达、尾形光琳、酒井抱一等代表性画家作以介绍,浅析日本琳派美术的发展传承与艺术特点。
关键词:琳派;美术;日本“琳派”,这一名称来源于江户时期的画家尾形光琳的“琳”字,画面绚丽夺目,追求装饰美,对日本绘画和工艺美术的影响广泛而且深远,特别是在漆器、染织、陶瓷等方面。
“琳派”,在日本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仍然代表日本的被称为“和风”的风格,影响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琳派”的奠基者——本阿弥光悦“本阿弥光悦”出生在日本京都,画面清淡含蓄、典雅隽永,追求富有诗趣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
他的代表作有《四季草花下绘古今集和歌卷》、《鹿下绘和歌卷》等,为“琳派”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琳派”的起始——俵屋宗达俵屋宗达活跃于德川幕府开创期的京都。
在幕府时期,狩野派作品被称为正统,备受统治阶层推崇。
而宗达崇尚用活泼大胆的表现手法去组织画面,力图突破传统的美学意识、思想观念。
他倾向于个人的喜好的艺术虽然未被统治阶层重视,但是却受到了从室町末期开始渐渐积蓄起来的富裕商人以及生活在京都的上层居民这些新兴的富裕阶层的追捧。
庆长年间可以说是宗达画家生涯的前半期,这一时期宗达的代表作有《鹤下绘三十六歌仙和歌卷》。
这幅作品现收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馆,作品全长13米,画面用金银泥一气呵成,描绘了群鹤翱翔天际飞越大海,最后返回海岸边的场景,光悦为画面题上三十六歌仙的和歌更增加了画面典雅的氛围。
整件作品酣畅淋漓,富有强烈的装饰性。
宗达创作后半期作了大量风格成熟的作品。
其中以《风神雷神图屏风》和《源氏物语关屋澪图屏风》这两幅作品最为著名。
《风神雷神图屏风》现收藏于日本建仁寺中。
背景用金箔烘托出风神雷神高大神武的形象,其后继者尾形光琳和酒井抱一都曾模仿过此作品,这幅杰作成为“琳派”的象征。
最经典的八幅条屏《四季花鸟图屏》欣赏
![最经典的八幅条屏《四季花鸟图屏》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154d2ff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e.png)
最经典的八幅条屏《四季花鸟图屏》欣赏清代著名画家陈枚,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
画初学宋人,折衷于唐寅,参以西洋法,能于寸纸尺缣,图群山万壑,以显微镜照之,峰峦林木,屋宇桥梁,往来人物,色色俱备,其用笔之妙,与巨幅同。
雍正四年(1726)以供奉内廷劳,赏内务府掌义司员外郎衔。
他的八幅条屏《四季花鸟图屏》设色艳丽,飞禽花卉精妙生动,是难得一见之精品花鸟力作。
《四季花鸟图屏》欣赏四季花鸟图屏之一此屏绘燕子和牡丹,二只燕子从空中翩翩飞舞,张开的翅膀,矫健的身姿,空中自由自在;湖石上牡丹花数朵,粉红绽放顶端,黄白相间位于中间,大红色藏在石后绿叶中,皆婀娜多姿,雍容典雅。
四季花鸟图屏之二此图亦绘春景,左侧入画的桃枝上花团锦簇,粉白相间,绿叶繁茂;一蓝头鸟儿独自站立枝上,翅膀及尾巴毛深蓝色且色油光发亮,张开嘴似在呼喊枝头的另一只鸟;桃树底下鸢尾花蕴花茎高耸,紫色花瓣,美丽高贵。
四季花鸟图屏之三此幅绘红绶带、玉兰花。
设色艳丽,唯禽鸟造型已具程式化。
四季花鸟图屏之四此幅绘幽鸟鸣于花间,为炎夏带来一丝清凉。
四季花鸟图屏之五此屏绘夏日景色,一片池塘中,荷叶碧绿如盖,荷花盛开,花瓣红尖头,水粉的下半部,惟妙惟肖;荷叶下躲着一对鸳鸯,游水避暑,悠哉悠哉!四季花鸟图屏之六图绘初秋时节一处湖石边,枯草迎风摇曳,雏菊开出黄色的小花,一株芙蓉在秋天里盛开,花瓣粉白相间,绿叶稠密,细细的花杆上站立一只翠鸟,绿色的背,黑色的翅尖,红尖嘴格外耀眼,显得更加娇小可爱。
四季花鸟图屏之七图绘菊花、霜叶,一对红嘴蓝山鹊对鸣,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
四季花鸟图屏之八图绘老梅,山茶花傲立寒风中,一对伯劳鸟儿喁喁相依,寓意盛世太平。
建十聊书画炳烁联华英笔奇气——精巧华丽的尾形光琳
![建十聊书画炳烁联华英笔奇气——精巧华丽的尾形光琳](https://img.taocdn.com/s3/m/f7137840ccbff121dc36831f.png)
“凡落想落笔,为人人意中所能有所能到者,忌,不用。
必出人意表,崛峭破立,不自人间来。
⋯⋯不然,人人胸中所可有,手笔所可到,是为凡近。
”当我们看到日本江户时期的代表画家尾形光琳的《红白梅图》时,不由得想起中国清代文艺评论家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的这段话。
不是吗?我们从图中不难见出,光琳正是以他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想人所未想,千锤百炼,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境地。
《红白梅图》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历来被认为是代表日本绘画美学特征和民族审美心理的顶级作品。
这是一幅由两对屏风组成的对画,表现在溪流两岸桀骜而立的两株梅树,点缀着朵朵白花的枝条犹如掀身探海的虬龙,由画外空中绞转而下,在快要接近水面时翻转而上,几根拱形枝干粗细相间,疏密有致地再次延伸至画幅之外,那一条条紧绷的弧线如同一支支将要刺破青天的利锷,充满视觉张力。
对侧的红梅枝条则又呈现出聚散分明轻盈摇曳的样态,在那斑驳诘屈的主干映衬下,彰显出一派玲珑婀娜的风姿。
而尤其是那荡漾在溪流中的美丽圆转、富于装饰性的弧线,将一股纵贯画面的欢快曲水呈送到视线中来,引发了清新绚丽、充满柔性的优美感受。
前曾见有国人依据法国人丹纳的《艺术哲学》中环境地域决定论的观点论及审美表现之说,将人们对于建十聊书画喻建十,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部美术学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联委员。
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
炳烁联华 英笔奇气——精巧华丽的尾形光琳1美的判断和表现划分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式的壮美与“小桥流水人家”式的优美。
进而言之,就中国而言,前者多产生于荒荒大漠、茫茫长河孕育的“黄天厚土”,后者常见于青山环绕、绿水相伴的锦绣江南。
13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13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897dc1a300a6c30d229fba.png)
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蒋廷锡精品绘画作品。
蒋廷锡(1669—1732),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官员、画家。
清初恽寿平在花鸟画坛起衰之后,蒋廷锡学其没骨画技,变其纤丽之风,开创了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
传世画作有《海棠牵牛图》、《塞外花卉图》、《梅竹图》、《芙蓉鹭鸶图》、《兰石图》、《萱花图》、《梅雀图康熙帝书雪梅诗折扇》、《梅竹图康熙帝临米芾书折扇》、《柳蝉图》、《长春富贵图》、《富贵寿考图》、《大吉图》、《赐莲图》、《兰竹图》、《御园瑞蔬图》、《行书五言》、《长寿富贵图卷》、《蜀葵萱花图》、《花鸟》、《四瑞庆登图》等。
日本传统屏风与墙壁装饰
![日本传统屏风与墙壁装饰](https://img.taocdn.com/s3/m/87bfb2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8.png)
日本传统屏风与墙壁装饰日本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美学和精致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在日本的传统建筑中,屏风和墙壁装饰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不仅起到了实用的作用,还展现了日本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在日本的传统建筑中,屏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如住宅、寺庙和茶室等。
屏风通常由木材制成,表面涂上多层漆料,使其更加耐用和美观。
屏风的主要功能是分隔空间和调节光线,同时也起到了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日本传统屏风的设计和图案多样,常见的有山水、花鸟和人物等题材。
这些图案通常采用线条简洁、色彩鲜明的方式表现,以体现日本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山水图案常常描绘着静谧的自然景观,展示出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和谐的态度。
花鸟图案则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各种花卉和鸟类的形态,传达出对生命和美的赞美。
人物图案则常常描绘着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各种角色和情景,如武士、和服女子和舞蹈表演等,展示了日本人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除了屏风,日本的墙壁装饰也是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日本传统建筑中,墙壁通常由纸和木材构成,纸被用作墙壁的材料,使得室内可以透过光线,营造出柔和而温馨的氛围。
同时,纸的质感和纹理也为墙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在日本的传统建筑中,墙壁装饰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墙壁装饰包括挂画、壁画和装饰纹样等。
挂画通常是以绘画或书法的形式呈现,以表达主人的品味和文化修养。
壁画则是将图案直接绘制在墙壁上,通常以自然景观和传统故事为题材,展示出日本人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和敬畏。
装饰纹样则是通过在墙壁上刻画或织成各种花纹和图案,以增加墙壁的美感和艺术性。
日本传统屏风和墙壁装饰不仅在传统建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设计和装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的屏风设计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工艺和材料,还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功能需求。
墙壁装饰也逐渐从传统的纸质材料转变为更加耐用和多样化的材料,同时也加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和技术手段。
总的来说,日本传统屏风和墙壁装饰是日本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了日本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608ea0f121dd36a32d8266.png)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春江水暖陈之佛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
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
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王师子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
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
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
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
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
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卢振寰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
广东省障罗人。
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有缘收藏日本书画
![有缘收藏日本书画](https://img.taocdn.com/s3/m/730309b502d276a200292e61.png)
有缘收藏日本书画我收藏近30年,有机会收藏到几十幅日本艺术家的绘画和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是宋武装裱,其天杆为半圆形,有菱形铜钉,地杆头有象骨、红木、竹、漆木等不同类型,作品上下有锦压。
有的上边有惊燕(指垂在画面天头处的绶带。
燕子飞近画面,绶带自然飘动,可惊走燕子,故名)。
其装裱材料有仿绫纸,有全绫,质量上乘。
装裱已历时几十年至数百年,但仍线条规矩、平整、美观。
自6~7世纪汉字传入日本,又随着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从隋朝开始日本就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唐朝时中日交往就已十分频繁,一直不断。
日本水墨画全面接受了中国南宋画的影响,正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说:“室町时代(编者注:1336~1573年),日本的水墨画是以中国南宋、元的水墨画为父,以日本的五山文学为母培育出来的。
”日本早期的著名画家雪舟曾专程到中国寻师,遍历各地,受到中国山川风情的感染和中国水墨画技法的启迪。
他的泼墨山水图就是采用宋画泼墨画法创作的优秀作品。
又如他的《秋冬山水图》就是用淡墨和浓墨或浓淡有致的线条,将四季山水的神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又如日本著名的大画家冈仓天心、横山大观、桥本雅邦,他们主张绘画的意境比写实更重要的论点,对日本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还有富冈铁斋,自幼学习儒学、诗文,广泛吸取中国明清画和日本诸派的营养,竭力倡导传统绘画,创作了大量诗、书、画、印,从而成为日本最享盛名的文人画家。
再如福田眉仙,他1909年~1912年旅居中国期间,致力于研习明清画迹,得石涛画风启迪创作了《中国三十景》《洞庭湖真景》《大蛾眉》等名作。
此外又如贯名海屋,他曾研修中国元明画迹,受清画家江稼圃画风影响较深,后自成一家,成为诗、书、画三绝的名家。
日本画竹名家大洼诗佛则是学扬州八怪郑板桥的画风。
日本工笔花鸟画家,例如矢泽晴月的鱼,翠凤的虎,佐藤嘉奘的仙鹤,都是师法清代工笔画大师沈南苹的画风。
总之,日本艺术家的绘画、书法与中国的水墨画、书法如出一辙,所以我就像热爱中国书画一样地十分珍爱这些日本的艺术品,现介绍部分作品于此,供大家欣赏。
浅谈日本“琳派”美术
![浅谈日本“琳派”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b47bbe74fe4733687e21aa9a.png)
浅谈日本“琳派”美术作者:张国修来源:《好日子(下旬)》2017年第12期日本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漫长而复杂,主要有大和绘、狩野派的汉画、琳派、南画、圆山四条派以及风俗画等发展阶段。
其中琳派在日本画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
本论文通过对此画派的了解以及代表画家的代表作品赏析,旨在探明“琳派”美术在日本的发展历史及艺术魅力。
一、关于琳派琳派是光琳派的略语,取自江户时期的画家尾形光琳的“琳”字,“琳”意为美玉,“光琳”便指绚烂闪耀的美玉。
此画派正如其名“琳派”,作品色彩绚丽、美丽夺目。
琳派又叫宗达派或者宗达·光琳派。
实际上,琳派的思想奠基者是桃山时代的天才画家本阿弥光悦,而俵屋宗达为开创者,尾形光琳为集大成者,酒井抱一为继承者。
此画派追求纯日本趣味的装饰美,可以说是体现日本美的最好例证。
此画风基于传统的大和绘,又是比大和绘更有纯日本美。
因此,琳派将古典典雅之风与饱满漂亮的现实之风相融合,感性与理性两者结合得很好。
同时又具有色彩美、构图美。
琳派的独特的装饰画技法为滴渗上彩法(たらしこみ),是日本画的彩色技法之一,涂色后未干时,滴上其他颜色,经过渗洇产生独特的色彩效果。
琳派的代表作有宗达的《舞乐图屏风》、《风神雷神图屏风》、《扇面散屏风》、《源氏物语图屏风》,光琳的模仿宗达所作的《风神雷神》、《红白梅图屏风》、《燕子花图屏风》、抱一的《夏秋草图屏风》等,它们都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但在抱一之后,“琳派”美术的发展慢慢走下坡路,失去了琳派的真髓,直到日本美术院的加入,琳派才得以回归,比如下村观山的《白狐》、菱田春草的《黑猫》等。
还有前田青邨巧妙运用滴渗上彩法(たらしこみ),积极试做琳派风格的新解释。
琳派的影响深远,很多画家都受琳派影响。
比如近代福田平八郎、德冈神泉等著名画家展开装饰画派的新画风,富有机智与情感。
广义上讲,这也算是琳派式绘画的现代化发展。
另外,具有西方风格的日本画家梅原龙三郎也受琳派的影响,将琳派的传统美术融入西洋绘画的创作之中。
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日本花鸟画鸢尾花图屏风高清大图赏析
![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日本花鸟画鸢尾花图屏风高清大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2a9540312b3169a551a419.png)
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日本花鸟画鸢尾花图屏风高清大图赏析《燕子花图屏风》,1701-1702年,日本,尾形光琳,金箔纸面油墨颜料,屏风,右扇纵150.9厘米,横338.8厘米,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藏点击下载:日本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鸢尾花图屏》右扇3904x1636像素高清大图《燕子花图屏风》又名《鸢尾花园》是一个六段屏风图,《燕子花图》是尾形光琳从事绘画事业的初期作品,这一时期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直接取景于大自然,主要是禽鸟和花卉的写生,这显示了他艺术的指导原则,在这幅作品中,艺术家在金色的背景上画出一排盛开的燕子花,用洗练的技法,显示出单纯的构图和色彩。
屏风的色彩鲜明,动人心弦,画题是从《伊势物语》中一段有名的插话吸取的灵感,画表面的色调是以绿色的叶子,配合着一串串深蓝色的花朵,并用奇异的色彩相互交织成许许多多的花样。
本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鸢尾花图屏》局部图尾形光琳(1658-1716年)是日本画家、工艺美术家。
生于京都御用的和服商家庭,1716年6月2日卒于京都。
早年随其父尾形宗谦学习狩野派水墨画和大和绘,之后又受表屋宗达装饰画的影响。
早期作品追求新意,在花草画、故事画、风景画方面形成一种严谨巧妙的风格,并被授予法桥荣誉称号。
1701年以后,广泛涉猎各家艺术之长,特别注重研习中国绘画及雪舟的泼墨山水技法,使画艺更加精深。
作品有《竹梅图》、《杜鹃花图》、《燕子花图屏风》以及工艺美术品《千鹤图》、《八桥嵌金漆盒》等。
他继承和发展表屋宗达的画风,又被后继者吸收和发扬,最终形成了宗达光琳派。
本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鸢尾花图屏》局部图《燕子花图屏风》从局部上看,每朵花都是写实的,但从整体上看都是抽象的,象一些色彩的点和线奇妙地交织着。
为了纪念尾形光琳这位世界文化名人, 日本邮政省1970年3月14日发行的《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邮票中的主图案就是选用尾形光琳的《燕子花图屏风》局部画面,虽然是尾形光琳的早期作品,却被后人誉作他作品中的巅峰之作。
日元
![日元](https://img.taocdn.com/s3/m/dff4890e16fc700abb68fcde.png)
日元【名称】日元【符号】【代码】JPY【发行】日本银行【钞票】1000、2000、5000、10000日圆的印制水平较高,特别在造纸方面,采用日本特有的物产“三亚皮浆”为原料,纸张坚韧有特殊光泽,为浅黄色,面额越大颜色越深。
日本是二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日元也是战后升值最快的货币之一,因此日元在外汇交易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1000】◎正面: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1876~1928年),日本生物学家。
1900年,野口先生单身赴美深造,在此期间,他整理了一份关于蛇毒的研究报告而惊动了美国医学界,以后他的研究血清学、小儿麻痹、狂犬病,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在美国菲勒医学研究所等地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野口英世不顾高龄,亲身到非洲考察“黄热病”,不幸感染此病,于1928年5 月21日去世。
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极高的尊重,许多日本人,特别是青少年,纷纷从日本各地赶来参观英世先生纪念馆,将其作为学习的楷模。
◎背面:富士山和日本国花——樱花。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圣山,跨越静冈、山梨两县县境,属富士火山带系山脉的主峰,呈圆锥形,山麓则为优美的裙摆下垂弧度,正好位于骏河湾至系鱼川之间的大地沟地带上。
海拔三七七六公尺,正如她‘不二的高岭’别称一样,拥有傲视日本第一的高度及完美无瑕、端庄秀丽的姿态。
樱花深受日本人欢迎而在日本广为种植,与象征皇室的菊花一起被指定为日本国花。
奈良县吉野山的樱花最为闻名,故被誉为“吉野千棵樱”。
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同时,樱花也成为日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
樱花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死在最美的一刻。
◎正面:日本小说家夏目漱石(1867-1916)。
夏目漱石,是与森鸥外齐名的明治文豪。
漱石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曾任教师。
又因英语之研究被文部省派往英国,在英国生活了约2年。
屏风的东学西渐
![屏风的东学西渐](https://img.taocdn.com/s3/m/c932970b79563c1ec5da718f.png)
中国屏风对西方的影响-18C
• 齐本德尔式
齐本德尔以制作精美的红木 家具著称,并以洛可可的装 饰风格,中国的装饰内容, 宝塔形和回纹图样的纹饰为 主要特色。
中国屏风对西方的影响-18C
• 壁炉屏风
中国屏风对西方的影响-18C
• 撑屏
中国屏风对西方的影响-19C
赫里福德屏风(hereford screen)是英格兰赫里福德大教堂设计的 大型的唱诗班席的隔屏。它是1862年的国际博览会上 “最壮丽和 最成功的现代建筑艺术成就”。
西传:从中国到西方——壁纸与屏风
第 二 种: 花 树 与 鸟 类 型 从时间上看, 从时间上看, 早期输入欧洲 的花鸟类型的 壁纸, 壁纸,构图较 为疏朗。 为疏朗。花、 树与鸟都刻画 得非常精细。 得非常精细。 而后期输入的 壁纸构图就较 饱满了, 饱满了,并有 更多的点缀物。 更多的点缀物。
花树与鸟类型的壁纸, 花树与鸟类型的壁纸,因其画面上栩栩如生的表现效果而为欧洲 人称道,这种壁纸逼真的写实性来源于中国的工笔绘画传统。 人称道,这种壁纸逼真的写实性来源于中国的工笔绘画传统。
西传:从中国到西方——壁纸与屏风
关于这几种壁纸风格的来源,有西方学者认为, 关于这几种壁纸风格的来源,有西方学者认为, 可能与印度输入欧洲市场的印花棉布有关。 可能与印度输入欧洲市场的印花棉布有关。
生命树” 印度的花布最典型的纹样就是 “生命树”, 多表现为枝条蜿蜒伸展的花树样纹。 多表现为枝条蜿蜒伸展的花树样纹。
中国屏风对西方的影响-19C
19世纪印度科罗曼德尔漆制屏风
19世纪英国镂空鸟型屏风
中国屏风对西方的影响-20C
张大千泼彩朱荷屏风 民国时期“珠山八友”之一王琦 绘粉彩人物插屏,9万元
花鸟风月日本史:四季风物中的日式美学
![花鸟风月日本史:四季风物中的日式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6fb918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2.png)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通过
樱花
风月
文化
生活
作者
传统
四季
风物
日本 介绍
描绘
日式
摘要
内容摘要
《花鸟风月日本史:四季风物中的日式美学》是一本深入探讨日本历史、文化与美学的佳作。全 书以四季为线索,通过描绘日本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风土人情,展现了日本独特的审美观 念和历史文化。 在春之章中,作者引领我们领略了樱花盛开时的绚烂与短暂,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死观、美学理念。 同时,也介绍了与樱花相关的传统节庆、风俗习惯和诗歌艺术。这些内容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春日 樱花在日本书化中的重要地位。 夏日的篇章则带我们走进了日本的乡村与海滨,感受那里的宁静与和谐。通过描绘水稻田、蝉鸣 和烟花大会等元素,作者展现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细腻感悟。还介绍了 与夏日相关的传统手工艺、民间传说和美食文化。 秋天的章节聚焦于红叶与收获的季节。
“日本书化中,四季的变化不仅仅是时间的流转,更是生命哲学的体现。每 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氛围,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思考。春樱、夏蝉、秋 枫、冬雪,这些自然的景象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日本人心灵的写照。”
“茶道是日本书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泡茶的艺术,更是一种 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在茶道中,茶人们通过繁琐的程序和细致的礼仪来感受四 季的变化,体验生活的韵律。一壶茶,几片茶点,几株绿植,简单的摆设却能让 人感受到四季的风情。”
冬之章中的标题,如“雪国之景:冬日的童话”、“炉火温情:冬日的温馨” 等,都充满了静谧与内敛的气息。这些标题不仅描绘了冬天的景色,也体现了日 本书化中对于静谧和内敛的重视。雪国之景是冬天最具代表性的景色,而炉火则 成为了冬天最具代表性的温暖。
日本传统屏风画概况与特点浅析
![日本传统屏风画概况与特点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f84310c281e53a5802ffb2.png)
奈 良时 代 ( 7 1 o 年一 7 9 4 年 )正值 中国唐朝 鼎盛时期 , 唐代
E l 本 传统 屏风 画的形 成和 发展 经历 了一个漫 长而 复杂 的 绘 画进入 日本并受到大力推崇 , E t 本绘 画出现 了以唐 画为模本 , 过 程 。在这个 过程 中 中国绘 画对其影 响尤 为强 烈。 日本 本土 描 绘中 国风情或人物 的 “ 唐 绘” 。 金碧 山水 的唐绘 成为屏风画的 7 9 4年一 1 1 8 5 年 )中期以后 ,日本通过 文 化起 步较晚 ,由于 岛国的地 理特 点 ,使 日本 与外界文 明的 主要内容 。平安 时代 ( 其绘 画也产生 了 接 触较 少 , 加 之 当权者 由于 政治 因素所 实行 的闭关 锁 国政 策 , 对 中国文化的吸收 以及与本民族文化的融合 , 使 日本对 于外 来文 化的 汲取一 度处 于停 滞状态 。这 种情 况对 独 特的气质 ,逐 渐完 成了 由唐绘 向大和绘的转变 ,奠定了 日本
实 习编辑 :郭艳红
建筑装潢 —— 7 9
的重要特 点。
现 来达 到不将人的思考局限起来的 目的 , 因此在一些风俗 画中 ,
从技法上来说 ,1 3本传统屏风画的色彩运 用包括水墨 、金 我们 会发现画师会特意将 人物 面相遮掩住 ( 图5 ) , 达 到让每个 碧重彩和淡彩 三种 。 水墨的应用最初源于对 中国水 墨画的模仿 , 观 画人都按照 自己的方式去理 解这幅画的 目的 。 这 也正是禅宗
镰仓时代 佛教的传人对 1 3 本产 生了 巨大影响 , 这个 时期的绘画 “ 空寂 ”的意味 ,体 现出一种 “ 无 中万般有 ”的思想。
多通过水 墨来表达浓厚的净土 思想。随着历史演进 ,佛教思想 如果说禅宗思想 是对盛极而衰的一种感 叹与反思 , 那么浮
日本平安时代的屏风歌
![日本平安时代的屏风歌](https://img.taocdn.com/s3/m/df339624be1e650e52ea9993.png)
40陈永岐:日本平安时代的屏风歌屏风作为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屏风最早出现时,象征着皇家的权力和地位,后来逐渐成为兼具装饰和屏障、分割功能的重要家具。
例如《西京杂记》卷四,“羊胜为《屏风赋》,其辞曰:屏风革合匝,蔽我君王。
重葩累绣,沓壁连璋。
饰以文锦,映以流黄。
画以古列,颙颙昂昂。
藩后宜之,寿考无疆”。
这篇赋,通过铺叙梁孝王屏风装饰之美,以表现称颂梁孝王(?-公元前144年)的主题。
由于地缘关系,日本的屏风受中国屏风制式和文化的影响较早,所以相关的屏风作品也应运而生。
日本大和绘屏风,早期也只是上流社会才能享受的贵族艺术。
日本皇室贵族为了显示权势在室内装饰屏风。
在模仿隋唐风格的巨大建筑中,屏风成为日本人分割空间的主要手段,装饰屏风的绘画与和歌也应运而生。
或充满禅意的和风审美趣味。
本稿从寝殿式建筑与屏风、屏风画与屏风歌、纪贯之的屏风歌、屏风歌的特色等四个方面探讨日本平安时代的屏风歌。
一、寝殿式建筑与屏风经历了古坟、飞鸟、白凤等几个时代的“竖穴、平地、高床”等住宅建筑,到了平安时代,完成了寝殿式建筑。
所谓寝殿式建筑就是日本式贵族邸宅建筑,一般由水池、寝殿、对屋、渡廊、中门廊、中门、钓殿、杂屋组成。
早期的寝殿式建筑根据中国传统的手法,即布局左右对称,晚期的寝殿式建筑则摆脱中国的影响,左右不对称了。
当时无论宫殿、官府和陵墓,一律为寝殿式建筑。
寝殿式建筑的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较强,待客场所也不固定。
例如《源氏物语》中好秋中宫归省时居住的就是光源氏二条院的寝殿。
日本平安时代的寝殿式建筑,其内部并不像现在用隔扇或墙壁隔开。
人们用屏风或幔帐将整个大房间隔开,创造属于自己的居住空间。
现在提到屏风,人们会联想到结婚典礼上用的金屏风。
而在当时,屏风用于遮风或掩人耳目,是生活的必需品。
也是室内装饰的一种。
屏风作为分割空间用以挡风或他人视线的日常必需品,在平安贵族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居廉《花卉四屏》作品赏析
![居廉《花卉四屏》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f5ed0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6.png)
居廉《花卉四屏》作品赏析居廉(1828-1904),字古泉,自号隔山老人,广东番禺人,居巢之弟。
善画花鸟、草虫及人物,特别以写生为优势。
是清中期的一位赋予创造力、和卓越贡献的花鸟画家。
他的花鸟画艺术,固然不及赵之谦的酣畅浓艳、任渭长的夸张装饰、任伯年的轻快洒脱、吴昌硕的浑厚苍劲,然而,他却在岭南画家中崛起,以一种优美典雅的风格引领着前进的道路。
他的绘画所能体现出当时社会的生活、思想、及审美观念的更新和变化。
他运用人们不满足自然界的花鸟的特点,而艺术地在现花鸟的形象,创作出无数优秀的花鸟作品,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反映现实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思想情操,体现人们的审美理想及审美情趣,为当时的花鸟画坛增添了光彩。
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居廉晚期作品《花卉四屏》中的题材、构图及对“撞水、粉”技法的运用,探讨其风格特点。
标签:岭南画派;居廉《花卉四屏》;撞水;撞粉唐、五代到两宋时期,花鸟画大多以应物象形、工整细致的工笔形式出现,产生大量优秀花鸟作品。
元代开始文人画盛行,加上宣纸的普遍使用,水墨写意画得到了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泼墨大写意的画风,而工笔花鸟由于墨守成规,固守传统,很少创作,因此逐渐冷落,清代后期几乎被写意花鸟所淹没。
在这期间,中国花鸟画坛出现一位画家——恽寿平,他“一洗时习,别开生面”的写生花卉艺术成就高标与清初画坛,他强调借形写神、以形神传情,全身心倾注在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追求上,他有画跋云:“曾见白阳包山写生,以不似为妙,余则不然,惟能极似,与花传神”。
自明代以来,岭南花鸟画一直沿袭传统写意,很少自我创作。
但是,居廉在绘画表现上是取长补短,具有创新精神。
居廉最初时学习宋光宝和孟丽堂两位,后吸收各家之长处,自成一派,其笔法工整美观,笔墨秀润。
居廉也深受恽寿平影响,并得其法从中汲取营养。
在居廉绘画的题款中,常常能见到“法南田用笔”、“仿南田本”之类的题字,在师法传统、师法造化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撞水、撞粉”法抒发情性和对意境的追求,以产生秀润亮丽,明暗参差的效果。
珍品琳琅阵容可观
![珍品琳琅阵容可观](https://img.taocdn.com/s3/m/cb46cda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f.png)
珍品琳琅阵容可观作者:***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05期北京诚轩2021年春季拍卖会将于5月中下旬拉开帷幕,推出中国书画、现当代艺术、瓷器工艺品、钱币4个项目,共计6个专场。
中国书画共530余件拍品,徐悲鸿、齐白石、吴冠中等皆有精品亮相,其余名家亦不乏佳作,阵容颇有可观。
徐悲鸿有数帧力作参拍,《柏阴真龙》绘于1943年,后被韩国政府官员张勃赠予当时的美国驻韩大使埃利斯·奥·布格里斯(EllisO.Briggs),画中古柏参天,良骥低头啃草,意境悠远;《齐头并进》为1941年7月徐氏旅居新马期间所作,黑色、棕色两匹骏马并肩奔驰于坡地,寓意和美,精神非凡。
齐白石亦有多幅佳构,跨越不同艺术时期。
《香卉佳果四屏》为1945年白石85岁时作品,分写白玉兰、紫葡萄、红荷花与黄枇杷,笔墨纵肆,色泽明润;另幅1940年代前期的《水族群乐》,融鱼、虾、蟹于一帧,构图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颇可玩味;93岁创制的《牵牛花》系红花墨叶风格,物象错落井然,色泽对比强烈;《棕榈群鸡》绘于1940年代中期,笔墨活润,雏鸡形象生动有趣。
吴冠中精品数件,题材各自不同。
1980年代中期作品《秋塘荷影》为香港罗桂祥旧藏,用色丰富细腻,笔触精密凝练,表现出荷塘繁茂而又静谧的意趣;另帧《桂林》属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佳制,峰峦耸峙,山谷屋舍层叠绵延,再现了桂林宏大秀丽的胜景;《花港观鱼》绘于1988年画家日本东京展览期间,清丽秀雅,洵为可爱。
陆俨少1981年创作的《岭峭川明》构景深远,气格高标,诚有咫尺千里之感。
李可染《牧韵》系1970年代初期作品,戴红领巾的牧童在李氏同题材画作中少见,富有时代特色。
陈少梅绢本《桐阴静伫》绘制于1944年,仕女形象温婉淑静,背景变化微妙蕴藉。
于非闇1948年之作《菡萏出水香》以北京西郊谐趣园荷花入画,赋色古艳沉厚。
《唐人写经〈佛说太子须大拿经〉卷》现存15纸、5900余字,书风古朴清逸,具有八世纪敦煌写经的典型风格。
日本明治时期画家画的鸟图65幅,看了实在养眼
![日本明治时期画家画的鸟图65幅,看了实在养眼](https://img.taocdn.com/s3/m/7acec7f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7.png)
日本明治时期画家画的鸟图65幅,看了实在养眼
日本江户后期-明治时代的博物画家服部雪斎,是一位以自然主义作品闻名的日本画家,他绘的《华鸟谱》,大致为十九世纪写绘本。书内描绘食用禽类六十一种,并解说其性味、功用。书前序记书名原因:六十一为华字(华拆字成六个十加一组成),书内含插图65幅(有四种各有两图),现全部发于此,以供欣赏借鉴。
隐藏在日本人生活中的神秘隐喻
![隐藏在日本人生活中的神秘隐喻](https://img.taocdn.com/s3/m/51197204a8114431b90dd831.png)
隐藏在日本人生活中的神秘隐喻每日正午十二点,和日美酱说一句:“和果子”三个字,日美酱会为您推送一条生活物语,或文字,或图片,或声音。
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高品质的生活,365天,365句经典,我们相约每日正午时分,不见不散。
日本,这个简素到极致,又带着超复杂符号系统的国度,以四季为审美准则,在春日盛开的樱花树下对饮畅谈;在夏夜绚烂的花火大会上席地而坐。
他们敬畏自然,食材原产地和应季是日本料理强调的观念;他们坚守信仰,会把屋顶的动静说成是家神在跑,会给茶碗茶杓取好听的名字甚至失手打碎了要作揖致歉;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度的空间绝不麻烦他人。
他们又以死亡提醒生者:不惧死亡,才能更好地生活。
也许浩渺的海洋、多震的大地、转瞬即逝的樱花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神之意旨,造就了既保有尊严又践踏尊严,既觉得万物皆神又自杀成风的日本。
说它处处举头三尺有神明有些夸张,不过,千年积淀的敬畏和诚恳,难免成为一种根植于心的态度吧。
但这样的深层影响,又从另一个角度挟裹着每一个独立的人。
我们在诸多历史事件和文学影视中,不难发现日本人的严谨认真、礼貌客气,与残忍、压抑、绝望又过度性解放形成了对立与冲突。
这些皆有来处的缘由,也体现在日本式艺术、餐饮、道路交通,乃至整个社会中。
今天,我们请来五位各领域的旅日行家,从艺术到日常,分享那些隐藏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神秘清单。
1枯山水(摘自《日本,隐逸的日常》中“简素与日常的可能性”一文)毕业于北京大学外文系,旅日音乐人,独立民谣女歌手,用一把古典吉他以诗歌谱曲,这把吉他来自日本手工艺者。
2015年3月,发行专辑《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日式审美的现代设计作品,将日本传统美学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记得业内总结日本设计的7大原则,分别是不均整、简素、不迎合、自然、幽玄、脱俗、静寂。
其中,“简素”几乎是现代日式设计外观的一致风貌——从不使用吸引人注意力的色调或者夸张的装饰,仅仅是黑白灰的不同饱和度与透明度的呈现,以及温和的原木棕或者植物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日本花鸟画鸢尾花图屏风高清
大图赏析
《燕子花图屏风》,1701-1702年,日本,尾形光琳,金箔纸面油墨颜料,屏风,右扇纵150.9厘米,横338.8厘米,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藏点击下载:日本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鸢尾花图屏》右扇3904x1636像素高清大图《燕子花图屏风》又名《鸢尾花园》是一个六段屏风图,《燕子花图》是尾形光琳从事绘画事业的初期作品,这一时期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直接取景于大自然,主要是禽鸟和花卉的写生,这显示了他艺术的指导原则,在这幅作品中,艺术家在金色的背景上画出一排盛开的燕子花,用洗练的技法,显示出单纯的构图和色彩。
屏风的色彩鲜明,动人心弦,画题是从《伊势物语》中一段有名的插话吸取的灵感,画表面的色调是以绿色的叶子,配合着一串串深蓝色的花朵,并用奇异的色彩相互交织成许许多多的花样。
本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鸢尾花图屏》局部图尾形光琳(1658-1716年)是日本画家、工艺美术家。
生于京都御用的和服商家庭,1716年6月2日卒于京都。
早年随其父尾形宗谦学习狩野派水墨画和大和绘,之后又受表屋宗达装饰画的影响。
早期作品追求新意,在花草画、故事画、风景画方面形成一种严谨巧妙的风格,并被授予法桥
荣誉称号。
1701年以后,广泛涉猎各家艺术之长,特别注重研习中国绘画及雪舟的泼墨山水技法,使画艺更加精深。
作品有《竹梅图》、《杜鹃花图》、《燕子花图屏风》以及工艺美术品《千鹤图》、《八桥嵌金漆盒》等。
他继承和发展表屋宗达的画风,又被后继者吸收和发扬,最终形成了宗达光琳派。
本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鸢尾花图屏》局部图《燕子花图屏风》从局部上看,每朵花都是写实的,但从整体上看都是抽象的,象一些色彩的点和线奇妙地交织着。
为了纪念尾形光琳这位世界文化名人, 日本邮政省1970年3月14日发行的《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邮票中的主图案就是选用尾形光琳的《燕子花图屏风》局部画面,虽然是尾形光琳的早期作品,却被后人誉作他作品中的巅峰之作。
在金光燦燦的背景上,用绿青和群青两色,描绘出茁壮生长而洋溢着蓬勃活力的燕子花, 他摒弃了其它一切中间色彩,不勾勒轮廓,大胆地用绿青一气涂成燕子花绿叶,然后用饱蘸群青的画笔,色彩鲜明地绘出花朵。
在金色的背景上,产生了清澄明丽而又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使整幅画面具有一种套色版画的凝练,既富丽堂皇而又高雅圣洁。
本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鸢尾花图屏》局部图本文展示的《燕子花图屏风》右扇,纵150.9厘米,横338.8厘米,纸质金箔背景,以油墨和颜料绘制而成。
被列为日本国宝级油画,藏于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
在我国的
国际友谊博物馆,也有一件《燕子花图屏风》,不过是复制品,是1973年11月,日本讲谈社社长野间省一赠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
那件复制品左右扇共纵168.5厘米,横786厘米,单幅稍大于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