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合集下载

肿瘤动物模型构建实验技术

肿瘤动物模型构建实验技术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1)评价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2)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3)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4)为研发抗肿瘤转移性药物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

实验方法: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实验方法原理: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用化学致癌剂、放射线、致癌病毒诱发动物的肿瘤等。

实验材料:肿瘤细胞小鼠试剂、试剂盒、无血清培养基质、3%中性甲醇石腊仪器、耗材、低温离心机、血球计数器、游标卡尺实验步骤一、肝癌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白鼠肝癌(1)取体重250 g左右的封闭群大白鼠,雌雄不拘;(2)按性别分笼饲养。

除给普通食物外,饲以致癌物,即用0.25%DEN水溶液灌胃,剂量为10 mg/kg,每周一次,其余5天用0.025%DEN水溶液放入水瓶中,任其自由饮用;(3)共约4个月可诱发成肝癌;(4)也可以单用0.005%掺入饮水中口吸服8个月诱发肝癌。

2.4-2甲基氨基氮苯(DBA)诱发大鼠肝癌(1)用含0.06%DBA的饲料喂养大鼠,饲料中维生素B2不应超过1.5~2 mg/kg;(2)4~6月就有大量的肝癌诱发成功。

3.2-乙酰氨基酸(2AAF)诱发小鼠、狗、猫、鸡、兔肝癌(1)给成年大鼠含0.03% 2AAF标准饲料;(2)每日每平均2~3 mg 2AAF(也可将2AAF混于油中灌喂),3~4月后有80~90%动物产生肝肿瘤。

4.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1)用剂量为每日0.3~14 mg/kg体重,混于饲料或饮水中给予;(2)6~9个月后255/300大鼠发生了肝癌。

5.亚胺基偶氮甲苯(OAAT)诱发小鼠肝癌(1)用1%OAAF苯溶液(约0.1 ml含1 mg)涂在动物的两肩胛间皮肤上,隔日一次,每次2~3滴,一般涂100次。

(2)实验后7~8周即而出现第一个肝肿瘤,7个月以上可诱发小鼠肝肿瘤约55%。

(3)或用2.5 mg OAAT溶于葵瓜子油中,给C3H小鼠皮下注射4次,每日间隔10天,也可诱发成肝癌。

人骨肉瘤OS-732、Saos-2和U2OS裸鼠成瘤模型的建立和比较

人骨肉瘤OS-732、Saos-2和U2OS裸鼠成瘤模型的建立和比较

人骨肉瘤OS-732、Saos-2和U2OS裸鼠成瘤模型的建立和比较郭建勋1,王任先1刘巍峰2,黎广平1,万 奔1,张博文1,陈大福1EstablishmentandcomparisonofnudemousemodelofhumanosteosarcomaOS-732,Saos-2andU2OSGUOJianxun1,WANGRenxian1,LIUWeifeng2,LIGuangping1,WANBen1,ZHANGBowen1,CHENDafu11BeijingResearchInstituteofTraumatologyandOrthopaedics;2DepatmentofOrthopaedicOncologySurgery,BeijingJishuitanHospital,Beijing100035,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comparethesubcutaneoustumorigenesisofhumanosteosarcomacellsOS-732,Saos-2andU2OSinnudemicewithcellsuspensionincludingMatrigel,soastoprovideabasisforthestudyofclinicalanti tumordrugsinanimalmodels.Methods:CCK8assaywasusedtocomparetheproliferationofOS-732,Saos-2andU2OS.Scratchhealingassaywasusedtocomparethemigrationofthethreeosteosarcomacells.30nudemiceweredi videdintosixgroupsaccordingtoasimplerandomizationmethod:OS-732cellswererandomlydividedintoA1group(highcellmass),A2group(lowcellmass),Saos-2cellsintoB1group(highcellmass),B2group(lowcellmass),andU2OScellsintoC1group(highcellmass),C2group(lowcellmass).ThecellsofeachgroupweremixedwithMatrigelandinjectedsubcutaneouslyintheaxillaoftheleftforelimbofnudemice,andthetime,rateandsizeoftumorformation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ThetumorformationtimeofgroupA1andgroupA2wasabout7days,andthetumorformationratewas100%.ThetumorvolumeandweightingroupA1weresignificantlylargerthanthatingroupA2,withtumorvolumeof[(2167.96±844.85)vs(975.05±987.33)]mm3,respectively,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tumormasswas[(1.33±0.40)vs(0.55±0.50)]g,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ThetumorformationtimeofgroupB1andB2wasabout14days,andthetumorformationratewas100%and20%respectively.Thetumorvolumewas[(1222.67±1171.80)vs510.86]mm3,respectively.Thetumormasswas[(0.75±0.40)vs0.4]g,respectively.SinceonlyonemouseingroupB2hadtumorformation,nostatisticalcomparisonwasmadebetweengroupB1andgroupB2.TumorformationwasnotobservedingroupC1andgroupC2.Conclusion:MatrigelcanpromotethetumorigenesisofOS-732andSaos-2cellsinnudemice.Thenumberoftransplantedcellsofthesameosteosarcomacelllinehascertaininfluenceonthetumorigenesisofnudemice,butthetumorigenesisrateofnudemiceismorerelatedtothede greeofcellmalignancythanthenumberoftransplantedcells.【Keywords】osteosarcoma,model,animal,transplantation,MatrigelModernOncology2021,29(07):1103-1107【摘要】 目的:比较人骨肉瘤细胞OS-732、Saos-2和U2OS在基质胶(Martrigel)辅助条件下的裸鼠皮下成瘤情况,为研究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动物模型奠定基础。

人骨肉瘤耐阿霉素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精)

人骨肉瘤耐阿霉素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 15卷第 37期 2011– 09– 10出版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September 10, 2011 Vol.15, No.37 ISSN 1673-8225 CN 21-1539/R CODEN: ZLKHAH6913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700,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10, ChinaChen Yu☆ , Doctor,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700, Chinachenyu@ Correspondence to: Deng Zhong-liang, Docto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10, Chinadeng7586@gmail. com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0772211*Received: 2011-06-10 Accepted: 2011-07-30人骨肉瘤耐阿霉素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陈渝 1,王大勇 1,翁政 1,邓忠良 2Establishment of adriamycin-resistant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 and research on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hen Yu1, Wang Da-yong1, Weng Zheng1, Deng Zhong-liang2AbstractBACKGROUND: Multidrug resistance is a major factor leading to the failure of chemotherapy for human osteosarcoma. However,the precise mechanism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OBJECTIVE: To establish adriamycin-resistant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143B/ADM and to analyze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ETHODS: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adriamycin (ADM were applied for 45 days to establish 143B/ADM resistant strain. Thehalf of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s (IC50 and resistance indexs (RI of different antitumor drugs were measured by CCK assay, andthe cell cycle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cellular efflux capacity was estimated by rhodamine test. After the cell lineswere treated by ADM, intracellular ADM concentration was detected by fluorospectrophotometer, and the apoptosis wasobserved by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and flow cytometry. Meanwhile, the express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 (MRP-1 and lung resistance protein (LRP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analysis.RESULTS AND CONCLUSION: After induction for 45 days, the RI of 143B/ADM cells to ADM was 15.7, and the 143B/ADM cellsshowed various resistances to cisplatin, methotrexate, isophosphamide, vincristine and taxinol. Compared with 143B/WT cell line,there were less cells in G2/M phase and more cells in G1 and S phases, markedly decreased intracellular rho123 and ADM in143B/ADM cell line (P < 0.01. Flow cytometry and confocal laser microscopy analysis showed that at 72 hours after treatmentwith ADM (10 mg/L, cell apoptosis in 143B/ADM cells was less than that in143B/WT cells. Furthermore, compared with143B/WT, the MDR-1 expression of 143B/ADM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no difference of MRP-1 and LRP expressionamong both cell lines.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143B/ADM cells is related to MDR-1, and has no relationship with MRP-1 and LRP.Chen Y, Wang DY, Weng Z, Deng ZL.Establishment of adriamycin-resistant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 and research on it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11;15(37: 6913-6918.[ ]摘要背景:多药耐药是骨肉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其耐药机制不明。

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研究

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研究

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研究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骨肿瘤,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由于其生长速度快,转移率高等特点,治疗难度极大,对于病人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本文将从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治疗现状以及新的治疗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骼或软组织的高恶性肿瘤,其生长速度快,可浸润周围组织并引起骨质破坏。

骨肉瘤的恶性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

根据组织学分类,骨肉瘤分为成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其中,成骨肉瘤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骨肉瘤的60%以上。

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化程度低:骨肉瘤细胞分化程度低,无法正常发育成骨、软骨或成纤维细胞等细胞类型。

这也是骨肉瘤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浸润性生长:骨肉瘤细胞能穿透骨质侵入周围组织,形成转移瘤。

这也是骨肉瘤难以彻底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单向分化:骨肉瘤细胞往往仅能向一种细胞类型分化,而无法产生其他细胞类型。

这也是骨肉瘤治疗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4. 高度恶性:骨肉瘤分化程度低,生长速度快,并具有高度浸润性和转移率,因此其预后极不良。

二、骨肉瘤的治疗现状目前,对于骨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其中,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可以切除肿瘤和周围组织,以期获得长期治愈。

但是,对于“边缘不清”的病变、肺部转移或复发等情况,则需结合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传统的化学治疗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大多数化疗药物对于骨肉瘤细胞的作用并不明确,仅能部分抑制其生长。

其次,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损伤,导致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因此,寻求更加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成为了骨肉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新的治疗研究方向1. 免疫治疗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通过激活T细胞等免疫细胞,可使其对骨肉瘤细胞进行攻击。

不同骨癌痛动物模型拟合临床特征的研究

不同骨癌痛动物模型拟合临床特征的研究

不同骨癌痛动物模型拟合临床特征的研究桂琦;陈豫;于世英【摘要】目的旨在明确目前几种骨癌痛动物模型与临床特征的拟合情况.方法查阅从1999年到2012年5月Pubmed数据库中骨癌痛动物研究的相关文献,并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在同济医院肿瘤科住院的骨转移瘤患者81例以及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原发骨肿瘤患者12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原发肿瘤部位、骨转移部位和骨疼痛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析了7种不同骨癌痛动物模型的26项研究.临床回顾性分析显示,绝大部分骨肿瘤患者为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疼痛与原发骨肿瘤疼痛在发病年龄、疼痛是否为首发症状以及疼痛类型上均有显著差异;四肢近端骨转移较远端骨更为常见.结论注射转移性肿瘤细胞造模、股骨为成瘤点、测量方法中包含爆发痛测量的动物模型相对能够较好地模拟骨癌痛临床情况,其研究结果能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较为有效的参考.%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ne cancer pain in several animal models and their similarity to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The relevant studies on animal models of bone cancer pain between 1999 to May 2012 were searched in Pubmed database. Clinical data of 81 bone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ncology from May 2010 to March 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s well as patients with primary bone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between May 2010 and May 2012 in our hospital. Demographic data ,primary tumor site ,bone metastasis site and bone pain-related factor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26 studies on 7 kinds of animal models of bone pain were identified. The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revealed that most bone cancer patients were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cancer metastase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nset year ,whether the pain was the initial symptom ,and pain type between the secondary and primary bone cancer. Bone metastasis occurred commonly in the proximate limbs than distal limbs. Conclusion Animal models which were established by injection of metastatic tumor cells,selecting the femur as bone tumor site and containing the tests of breakthrough pain in measurement methods fi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ne cancer pain well and they will provide effective evidence for clinical research and treatment.【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3(042)003【总页数】5页(P299-303)【关键词】骨癌痛;动物模型;临床特征【作者】桂琦;陈豫;于世英【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大部分癌症患者在疾病晚期会出现骨转移,而骨骼的转移往往会并发疼痛。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肿瘤动物模型是一种在动物体内模拟人类肿瘤发展过程的实验模型,被广泛用于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研究。

通过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可以加深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抑制机制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评估新药物及治疗策略的有效性。

下面将探讨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首先,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分为自发性肿瘤模型和人工诱导肿瘤模型两种类型。

自发性肿瘤模型主要是利用动物自身遗传倾向或环境诱导等因素,在动物体内自发产生肿瘤。

比如在家养动物中,很多小鼠和家兔由于遗传因素或者饮食、环境等长期暴露,会自发产生肿瘤。

这种模型更接近人类肿瘤的发展过程,但是其建立的可控性和可重现性较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人工诱导肿瘤模型则是通过外界的干预手段,比如化学药物、辐射等方式,直接在动物体内诱导肿瘤的产生。

这类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重现性,可以更好地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

常用的人工诱导肿瘤模型包括移植肿瘤模型、化学诱导模型、基因编辑模型等。

其次,肿瘤动物模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一方面,肿瘤动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

比如,利用肿瘤动物模型可以深入探究各种致癌物质或致癌基因对肿瘤发生的影响,分析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转移能力等。

通过模拟肿瘤的生长形态,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细胞的生理活动和分子机制,为探寻肿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肿瘤动物模型还可以用于筛选和评估抗肿瘤药物。

通过向肿瘤动物模型中输入肿瘤细胞或移植肿瘤组织,可以评估新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适应症等。

这种通过体内实验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新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此外,肿瘤动物模型还被广泛用于研究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指标、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

通过模拟肿瘤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验证这些新技术和新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物理因素诱导:放射性核素是强致癌物质,几乎所有 趋骨性的放射性核素在实验中均能引发骨肉瘤。放射性 核素诱导骨肉瘤可将核素的盐溶液注射到动物体内,也 可直接用核素对动物进行照射。用核素盐溶液诱导肿瘤 时,剂量应适宜,过低不易致瘤,过高时核素对肿瘤细 胞有杀伤作用,会导致实验失败。王玉民等[2]以 Wistar 大鼠为研究对象,利用发射性超铀核素钚 238 作为物理 致癌因子在大鼠体内诱发肿瘤。他们将硝酸钚 238 溶液 稀释后,以不同剂量注射于大鼠臀肌内,发现随着盐溶 液浓度的增加,骨肉瘤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但当剂量 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骨肉瘤的发生率反而下降。Tinkey 等[3]以 Sprague-Dawlev 大鼠为研究对象,用 60Co 以致瘤 累积剂量照射其后腿 4~8 个月,观察到大剂量照射的大 鼠发生了骨肉瘤及其他肿瘤,低剂量照射的大鼠则未发 生肿瘤。研究者认为 Sprague-Dawlev 大鼠是一种可以通 过局部照射建立骨肉瘤动物模型的优良品种。
4 文献证据综合提炼
4.1 自发肿瘤模型 骨肉瘤的自发肿瘤模型通常采用犬 科动物,因为骨肉瘤是犬科动物的多发肿瘤之一,其多 发于四肢骨骼的干骺端,这与人类骨肉瘤的好发部位颇 为相似,但其容易发生肺转移,且病程进展迅速。 Pirie-Shepherd 等[1]选用 4 只骨肉瘤位于四肢干骺端的 犬,行手术截肢。术前无肺转移,但在手术后 2.5~14.0 个月期间,4 只犬均死于骨肉瘤肺转移。自发性肿瘤模 型与人类骨肉瘤发生相似,理论上讲是很理想的动物模 型,但因为该模型受影响因素多,成瘤时间长,致瘤率 低,均一性及稳定性较差,不易行对照研究。所以目前 研究应用极少。 4.2 诱发型肿瘤模型 诱发型肿瘤模型是将致癌物质与 动物特定部位直接或间接接触,使靶器官产生肿瘤。其 操作相对简单,靶器官和诱癌剂相对恒定,成瘤率较高, 是一种较好的建立肿瘤模型的方法。但诱发肿瘤形成需 要较长时间,且浸润和转移能力低,恶性行为表达有限, 诱发肿瘤的恶性程度不高,多为高、中分化肿瘤,低分 化、恶性程度高肿瘤较少见。

骨肉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骨肉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骨肉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杨澜波;史占军
【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
【年(卷),期】2009(12)5
【摘要】@@ 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其恶性程度大,发病率高,但其病因及转移发展的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在相关的基础研究中,骨肉瘤动物模型对进一步研究骨肉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因为骨肉瘤细胞起源于间叶组织这一特点,不同于上皮细胞来源,使得骨肉瘤动物模型的构建存在着种种困难.笔者将近年来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进展综述如下.
【总页数】4页(P568-571)
【作者】杨澜波;史占军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广东,广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R322
【相关文献】
1.利用免疫缺陷动物构建骨肉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张龙;葛乔枫;吕智
2.自发性犬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J], 刘洋;赵得志;郗政;邓志会;孙启;于水
3.骨肉瘤动物模型新进展 [J], 符策岗;赵红卫;刘扬;贺露姣;何梦溪;陈海丹
4.自发性犬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J], 刘洋;赵得志;郗政;邓志会;孙启;于水;;;;;;
5.骨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倪明;梅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的主要特征

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的主要特征

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的主要特征1. 引言1.1 概述肿瘤是当今社会中一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地都有无数的人因肿瘤而失去生命。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最合适的动物模型来模拟人体内的肿瘤过程。

然而,现有的肿瘤动物模型往往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缺陷,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及其主要特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所需具备的主要特征,并分别从动物模型的选择准则、生理和解剖特征相似性以及癌症发生与进展的可模拟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现有肿瘤动物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包括免疫系统缺陷性、基因组背景多样性以及肿瘤异质性与转移能力缺失等问题。

然后,我们还将探讨发展理想肿瘤动物模型所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包括技术难题与资源需求、多层面模拟与个体化治疗需求的结合以及人类伦理道德和动物福利考量下的优化方向。

最后,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理想肿瘤动物模型发展方向,并强调其对研究和应用的意义与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理想肿瘤动物模型的主要特征,并探讨现有肿瘤动物模型存在的局限性。

通过深入剖析发展理想肿瘤动物模型所面临的挑战与前景,旨在推动相关领域科学家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和优化肿瘤动物模型,并为人类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这对于提高癌症治愈率、缓解社会负担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2. 主要特征:2.1 动物模型的选择准则:在选择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准则。

首先,动物模型应该基于人类肿瘤生物学的相似性,即对人类癌症发展和治疗反应的预测具有高度可靠性。

其次,模型应该在实验室环境下易于维护且具备较长的寿命,以保证长期观察与研究。

此外,动物模型还应具备足够高的显示率和可重复性,以提供稳定且可靠的数据。

最后,在伦理上不会引起道德困扰并且对动物福利有所保障。

2.2 生理和解剖特征的相似性:一个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应当尽可能地与人类生理和解剖特征保持相似。

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京: 学苑 出版社 , l 9 9 8 . 1 2~l 7 .
温能够 抑制肿瘤 细胞的侵袭及转移 。然 而 , 加 热也能通 过对
细胞调 节因子 、 酶和一些癌基 因的影 响来达到 抑制肿瘤 细胞
[ 6 ] 王安训 , 曾融生 , 丁学强 , 等.全反式 维甲酸诱导 分化舌癌 细胞 株 的实验研究 [ J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 2 0 0 0 , 2 1 ( 1 ) : l 7~ 2 0 .
多; 胞浆 中细胞器增多 : 线立体数 目较加温前 增多 , 还 出现 了 高 尔基复合 体 、 微丝, 核糖体 及 内质 网减少 ; 细胞 胞核 变小 , 开始 变光 滑 , 无切迹 , 多核 巨细胞和核分裂 细胞少见 , 出现单 个 核仁 , 部分细胞核染色质均质化 , 呈细 颗粒状 , 有 的细胞 出 现” 出泡” 现象 。实验 结果表 明经 高温处理 后的舌 癌细胞 出 现 分化迹 象 , 形态趋 向 良性分 化 , 但 未 能完 全成 熟 , 细胞 增 殖、 浸润、 转移 等恶 性表 型发 生 良性逆 转 , 使 其接 近正 常 细 胞, 致 使生 长速 度减 慢 , 恶性 程 度降低 , 从 而达 到治疗 的 目
m i a or f e s o p h a g e a l c nc a e r [ J ] . 1 n t Hy p e r t h e mi a , 1 9 9 9, 1 5 ( 5 ) : 3 9 9

4 0 7.
[ 5 ] 林世寅 , 李瑞英. 现代肿瘤热疗 学一原 理、 方法 与临床 [ M] . 北
的生长 、 浸润 、 转移, 因此 , 我 们还 需要从 不同方 面对 高温治
人 骨 肉瘤鸡 胚 移植 瘤 模 型 的生 物 学 特性 研 究

建立人类骨肉瘤之斑马鱼动物模式

建立人类骨肉瘤之斑马鱼动物模式

致謝首先必須感謝蕭崇德與顏厥全老師給予學生參與專題的機會,由於我在課業上並不是非常傑出,對於一些生物研究上的知識也不是非常了解,但憑藉著老師多年且豐富的專業指導下,使學生對於專題的組織架構不只更充分的了解,也引起了學生對於研究的興趣。

老師經常給予精闢的建言也給學生很多幫助,讓我在實驗方面的想法能更多元、更完善。

此外,老師也不吝嗇分享珍貴的自身經驗,讓學生在實驗上能吸收老師的經驗,做起實驗更有效率。

另外也感謝學長陳吉芳與屈哲宇以及學姐邱群鳳在實驗室長期的指導與幫忙,即使在他們百忙之中也會不吝嗇於抽空指導學生的實驗,並且將他們的專業知識與長期體會的實驗重點鉅細靡遺分享給學生,也感謝其他一起在實驗室奮鬥的專題生同學。

若沒有學長姐們在背後默默的幫助及同學間的互相勉勵,相信我在研究這條路上會更加艱辛,非常感謝每一個在我生命中的貴人。

最後還要感謝蔡敬民老師慷慨借用組織切片機,以及詹文雄老師慷慨借用高解析力光學顯微鏡及照相機,才有辦法呈現出辛苦的實驗結晶。

中文摘要骨肉瘤(osteosarcoma) 為紡錘狀的細胞肉瘤,是一種形成於人類骨頭上的惡性腫瘤,發生骨肉瘤的原因通常是放射治療後或某些疾病會伴隨骨肉瘤的形成,例如Li-Fraumeni症候群(主要是由於抑癌基因p53基因發生突變) 。

在小鼠的研究中,已證明若將p53和pRb此兩種抑癌基因去活化會造成骨肉瘤的形成,但其詳細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了解。

本實驗擬以斑馬魚為實驗動物,利用硬骨細胞專一啟動子,以基因轉殖的技術將人類常見的致癌基因專一表現在斑馬魚的硬骨細胞中,例如HPV-E6可使Ubiquitin與p53結合,使之受Proteasome辨識,造成p53大量降解。

c-Myc為促進細胞增生的因子之一,會促使Rb磷酸化,活化下游生長因子E2F1以活化細胞週期,造成細胞增生,藉此誘發骨肉瘤,以動態觀察腫瘤在不同時期的表現。

目前已建立了Tg (Ola.Sp7:nlsGFP) cy25轉基因斑馬魚,可在全身硬骨細胞中表現綠色螢光蛋白,日後將與帶有致癌基因之斑馬魚交配,可利用綠螢光觀察突變魚硬骨的詳細變化。

骨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骨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一 化学物质诱导大鼠骨癌模型
病理变化:
大鼠胫骨切片显示, 骨髓腔内及骨小梁间见大量肿瘤细胞生长活
跃。
一 化学物质诱导大鼠骨癌模型
模型特点: 化学诱导模型目前应用极少, 这类制作方法所需时间太长
二 应用乳腺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建立大鼠骨癌模型
模型制作方法: 动物麻醉后, 腹部朝上, 左侧后肢剪毛, 皮肤 消毒, 在胫骨上段皮肤切开1cm 小口, 小心暴 露胫骨, 先用10ml 注射器针头穿刺打孔, 然后 换上10Ll 注射器进入骨髓腔, 缓慢注入3Ll 含3 @ 103 个MRMT- 1 大鼠乳腺癌细胞, 注射完毕 后用骨蜡封住针孔。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 洗创口, 皮肤缝合。
二 应用乳腺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建 立大鼠骨癌模型
模型特点:
(1) 病因病变更接近于人。 (2) 采用局部注入法, 方法简便, 注药剂量
准确。 (3) 模型稳定, 制作时间短, 不易出现感染
及不良反应。
三 应用VX2肿瘤细胞异种移植诱发兔子骨癌模型
模型制作方法:手术剥离荷瘤兔肿瘤,用双 面刀片切取肿块边缘生长旺盛的粉红色鱼肉 样组织,制成1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置于 RPMI1640培养液中备用。切开实验动物胫骨 内侧上段的皮肤,在胫骨的干骺端用12号针 头钻洞直至干骺端松质骨内,洞深常为0.4~ 0.5mm,将肿瘤组织置入洞的底部,用骨蜡 封闭洞口,缝合皮肤切口。1周后在移植部位 能扪及直径0.5~10mm大小的肿块,即制成 动物模型。
模组大鼠左侧胫骨X 线片
第8 天模型组大鼠左侧胫骨切片
造模第14 天模型组大鼠左侧胫骨切片 造模第20 天模型组大鼠左侧胫骨切片
二 应用乳腺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建立
大鼠骨癌模型
病理改变:大鼠胫骨切片显示, 骨髓腔内及骨小 梁间见大量肿瘤细胞生长活跃, 骨皮质仍完整 ( 除穿刺小缺口外) , 伴有局部、少量的编织骨 形成造模第14 天, 骨髓腔内充满了肿瘤细胞, 大部分呈活跃状态, 骨小梁破坏, 骨皮质受侵、 变薄, 局部见大量的编织骨形成 。造模第20 天, 骨髓腔完全被肿瘤细胞所填充,中央大部分 肿瘤细胞已退变坏死, 而在骨髓腔的边缘部分, 肿瘤细胞多呈活跃状态。肿瘤向外生长, 骨皮 质完全破坏、范围广泛。同时周围见大量呈 针样排列的新生编织骨。

大鼠原位移植性骨肉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大鼠原位移植性骨肉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 键 词 】 原 位 移 植 ; 肉瘤 ; 鼠 关 骨 大 【 图分 类 号 】R 3 . 中 705 9 【 文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7 —86 20 )1 650 文 6 1 5 (0 6 l- 4 . 7 0 4
M o e u d t n o tO se s r o a Usng O r h t p c I p a t to d lFo n a i n Ra t o a c m i t o o i m l n a i n o
I tc u rpe e r n c ltd i ot erg tt i frt hert e ild i i ee tt n b e v d teg o ho u r na ttmo ic swe eio uae nt h h i a o a ,t asw r k l n df r n i a d o s re h rwt ft mo i b e e f me a d mea tss.Atte sme tme. s rm la ie p s h ts sd tce n tsa i h a i eu ak ln ho p aa e wa ee td.Re ut T e tmo r wt ae wa s l h u rg o h r t s91.7% , fo 6 r m te frtwe k t h e o d we k, te tmo e u o h s e o te s c n e i h u rg w o tf m me ul r a i r r d lay c vt y,te twiey d sry d c ria o e a d iv d d hni d l e to e o c b n n n a e t l s f t s e o hi e u h r sn u mo a tsa i o i u n t r we k b tt ee wa o p l n r mea tss.P l n r tsa i o k pa e o h o rh we k,o he f h t s d y u mo a mea tssto lc n te fu e y t nt f i t we k te c r c lb newa e to e r b iusy ta eo n h u ni fp l n r,mea tssi ce s d,a d te r t e h o ia o sd sr y d mo e o vo l h n b f r a d t e q a ty o u mo a t e t ) tsa i n r ae n h a i l de o e pr tr,al r o hesxh o e e t e f al id f rrs iao) fiu n t it rs v n h we k.Th e e fAL e a ose pfo te f twe kt h e o d n y e elv l P b g n t tp u rm h r e o te s c n o i s we k,ra he e k o h h r e e e c d a p a n te tid we k.I elo rm h o rh we k t h it e tfl f fo te fu e o te sxh we k, a d a p o c e lt r t n p r a h d a paf m o te o n h

骨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骨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骨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骨肉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动物模型有多种不同建立方法。

全文对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目前应用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骨肉瘤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是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

至今对骨肉瘤的病因及其转移发展机制仍了解甚少。

可以通过肿瘤动物模型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常用的动物模型有小鼠、大鼠、兔、犬等。

大鼠器官与人类相似,基因型与人类也相近。

犬类可自发骨肉瘤,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常用作自发性肿瘤模型。

近来流行免疫抑制性或免疫缺陷性动物模型,如裸鼠等,可以接种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从而在同一宿主研究比较。

动物模型有助于探索骨肉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其转移的内在机制和评价治疗疗效,对骨肉瘤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本文主要从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1 动物模型建立方法1.1 诱发型肿瘤模型系将致癌物质与动物特定部位直接或间接接触,使该部位靶器官产生肿瘤。

其操作相对简单,靶器官和诱癌剂恒定,成瘤率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建立肿瘤模型的方法。

但诱发肿瘤形成需要较长时间,且诱发肿瘤的恶性程度不高,低分化肿瘤少见。

物理因素诱导:放射性核素是强致癌物质,将核素与动物接触,可以诱发骨肉瘤。

原子序数大于铀的核素,如238钚、351镅等是强致癌物。

放射性核素诱导骨肉瘤可将核素的盐溶液注射到动物体内,也可直接用核素对动物进行照射。

用核素盐溶液诱导肿瘤时,剂量应适宜,过低不易致瘤,过高时核素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会导致实验失败。

王玉民等[1]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利用发射性超铀核素238钚作为物理致癌因子在大鼠体内诱发肿瘤。

他们将硝酸238钚溶液释后,以不同剂量注射于大鼠臀肌内,发现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骨肉瘤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但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骨肉瘤的发生率反而下降。

Tinkey PT 等[2]以Sprague-Dawlev大鼠为研究对象,用60Co以致瘤累积剂量照射其后腿4~8个月,观察到大剂量照射的大鼠发生了骨肉瘤及其他肿瘤,低剂量照射的大鼠则未发生肿瘤。

改良法制作兔VX2骨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改良法制作兔VX2骨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改良法制作兔VX2骨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法制作兔VX2骨肿瘤模型,明确改良法可明显改善肿瘤细胞经骨孔外渗情况。

方法取传代VX2肿瘤荷瘤兔,将肿瘤制备成肿瘤组织块,分别植入22只成年家兔双侧胫骨内制成兔VX2骨肿瘤模型。

所有家兔左侧胫骨采用改良法植入肿瘤组织块,即通过套管植入肿瘤组织并给予骨蜡封堵;而所有右侧胫骨直接经穿刺骨孔植入肿瘤组织块。

模型制作3w后,给予所有家兔患肢行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无软组织包块形成;同时处死家兔,取骨孔周围软组织行病理检查,明确有无肿瘤细胞转移。

结果造模3w后,双侧胫骨成瘤率100%。

超声显示左侧组发现软组织包块2例,右侧组6例;病理检查示左侧组肿瘤细胞经骨孔外渗率(23%,5/22小于右侧组(55%,12/22)。

将两组穿刺骨孔肿瘤细胞外渗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P<0.05)。

结论改良法制作骨肿瘤模型可改善肿瘤细胞经骨孔外渗情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造模方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improved method in establishment of VX2 bone tumor model in rabbit in order to prove the improved method can improve tumor cells spreading. Methods After separating the VX2 tumor from cancer bearing VX2 rabbit,the tumor tissue blocks were prepared. the tissue blocks were embedded into the right tibias 22 rabbits through the puncture hole ,and all the puncture holes were closed by bone wax.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soft enclosed mass near the puncture hole after 2 weeks. The pathological study also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soft tissue near the holes after 14 days. Results Only 2 cases from the left group showed the soft mass around the puncture holes after 14 days,but there were 6 cases around the puncture holes of all the 22 cases of the right group. The pathological showed there were 5 cases(23%,5/22)that we can find the tumor cells in the soft tissue around the puncture hole in the left group,but 12 cases(55%,12/22)in the right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69,P<0.05). Conclusion The improved method was more convenient in operation and less tumor cells spreading in establishment of bone tumor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Key words:VX2 tumor;Bone tumor;Model;Pathology目前由于我国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的改变,肿瘤特别是骨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骨肉瘤动物模型研究概述

骨肉瘤动物模型研究概述
a i lmo li n ft e mo ti o tn t o sf td ig t e c us nd te a e t s sr tge fh m a se s r o n ma de s o e o h s mp ra tmeh d orsu yn h a e a h r p ui tae is o u n o to ac ma. i c Ths a il e iwst e meh d b u o o e t bih te mo e .te c a a t r t so h d la d i ppiain t r ce r ve h to sa o th w t sa l h d 1 h h r cei i fte mo e n t a l t s. s sc s c o
【 yw rs O t sr m ;A ia / oe Ke od 】 soa o a n l M dl e c m s s
人 骨 肉瘤 是 临 床 上较 常 见 的恶性 程 度 很高 的原
发性 骨 肿瘤 , 发 生 转 移 及 局 部 浸 润 生 长 而 难 以彻 易
放射 性 核 素 的方 法 , 使 用 的剂 量 则 能 影 响肿 瘤 的 而 组 织 形 态 。在 核 素投 放 中最 常 用 的方 法是 将放 射 性 核 素 的盐 溶液 直 接注 射 到动 物 体 内 。王 玉 民等 … 以
1 骨 肉瘤 动 物 模 型 的 制 作 方 法
2N 3 p四 种 锕 系元 素 的硝 酸 盐 溶 液 7
经肺 、 肉 、 脉 3种 途 径 注 入 Wia 大 鼠体 内 , 肌 静 sr t 四 种 核素 的致 瘤 率 为 4 . % ~8 . %。选 择 以 3 k q 17 15 7 B/ K 体 重 肌 注实 验 组 为例 , 潜 伏 期 最 短 为 3 8d 最 g 其 2 , 长 为 9 2d 3 。并 且 还 对诱 导 出的 骨 肉瘤 组 织 分 离 培 养 出 O C . m 3 和 O C .u 4 瘤 细 胞 系 , 们 均 S LA 8 1 S LP 8 1 它

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应具备的特征

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应具备的特征

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应具备的特征
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应具备以下特征:
1. 可控性:能够使用特定方法诱导肿瘤的形成,并控制肿瘤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模拟人类肿瘤的发展。

2. 重复性:能够在多个动物实验中重复制备诱发性肿瘤模型,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3. 可调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诱导方式和剂量,以研究不同类型和阶段的肿瘤发展。

4. 病理学相似性:能够获得与人类肿瘤病理学特征相似的肿瘤组织样本,有助于深入研究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和分子机制。

5. 遗传学相似性:肿瘤模型在遗传学上应与人类肿瘤相似,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方面。

6. 免疫学相似性:肿瘤模型应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免疫反应,以便更好地模拟人类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7. 可观察性:能够方便地观察肿瘤的生长、发展和转移过程,以及治疗反应和耐药性等方面的变化。

8. 可扩展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肿瘤和不同种类的动物模型,以便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9. 经济性:应具备成本效益,以便在研究过程中控制预算。

10. 伦理考虑:应遵循伦理原则,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的合法性。

总之,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应具备多种特征,以便更好地模拟人类肿瘤的发展和病程,为研究肿瘤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ceived: 2008-03-29 Accepted: 2008-04-28
Abstract: Presently, studies of onset, development and tumor drug resistance of osteosarcoma were few. Further studies
2 目的
综述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 及具体应用。
3.1 文献检索 检索人相关内容:第一作者。 检索文献时限年;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 1998~2008 年,
检 索 数 据 库 : Medline 数 据 库 , 网 址 /(英文);万方数据 库,网址 (中 文)。
Zhou GX, Zhao JN.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ng animal models of osteosarcoma.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08;12(37):7374-7377(China)
解放军南京军区 南京总医院骨科,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2
周光新☆,男, 1978 年生,江苏 省建湖县人,汉 族,解放军第二军 医大学在读博士, 主治医师,主要从 事骨肿瘤的研究。
oxis@
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8225 (2008)37-07374-04
on tumor animal models can provide a promising basis for treating osteosarcoma. Commonly used animal models of osteosarcoma include mouse, rat, rabbit and dog. Organs of rats are similar to human, so does genotype. Dogs can spontaneously develop osteosarcoma, which is similar to human, and are frequently used as spontaneous tumor model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biological features,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hist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ing,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new animal models in accordance with human osteosarcoma characteristics. The present study served to review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models, characteristics and detailed application of animal models of osteosarcoma.
周光新,赵建宁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ng animal models of osteosarcoma
Zhou Guang-xin, Zhao Jian-ni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 of Chinese PLA, Nanjing 210002, Jiangsu Province, China
综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第 12 卷 第 37 期 2008–09–09 出版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September 9, 2008 Vol.12, No.37
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物理因素诱导:放射性核素是强致癌物质,几乎所有 趋骨性的放射性核素在实验中均能引发骨肉瘤。放射性 核素诱导骨肉瘤可将核素的盐溶液注射到动物体内,也 可直接用核素对动物进行照射。用核素盐溶液诱导肿瘤 时,剂量应适宜,过低不易致瘤,过高时核素对肿瘤细 胞有杀伤作用,会导致实验失败。王玉民等[2]以 Wistar 大鼠为研究对象,利用发射性超铀核素钚 238 作为物理 致癌因子在大鼠体内诱发肿瘤。他们将硝酸钚 238 溶液 稀释后,以不同剂量注射于大鼠臀肌内,发现随着盐溶 液浓度的增加,骨肉瘤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但当剂量 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骨肉瘤的发生率反而下降。Tinkey 等[3]以 Sprague-Dawlev 大鼠为研究对象,用 60Co 以致瘤 累积剂量照射其后腿 4~8 个月,观察到大剂量照射的大 鼠发生了骨肉瘤及其他肿瘤,低剂量照射的大鼠则未发 生肿瘤。研究者认为 Sprague-Dawlev 大鼠是一种可以通 过局部照射建立骨肉瘤动物模型的优良品种。
周光新,赵建宁.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7)7374-7377 [/zglckf/ejournal/upfiles/08-37/37k-7374(ps).pdf]
0 引言
3 资料和方法
近来免疫抑制性或免疫缺陷性动物模型越 来越多用于科学研究,如裸鼠等,可以接种不同 来源的肿瘤细胞,从而在同一宿主研究比较,使 得研究更具有科学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 展,转基因小鼠也越来越多的用于人类疾病模型 的建立和研究中,尤其是对肿瘤的研究。
病毒诱导:病毒诱导模型较上述两种诱导方式耗时较 短,动物模型可重复性高,所进行的研究也更系统更准 确,目前研究也较为深入和透彻。目前常用于诱导骨肉 瘤的病毒有:FBJ、RFB、猿空泡病毒 40(SV40)、Moloney 肉瘤病毒(Moloney sarcoma virus)、骨肉瘤病毒等。将 MSV 病毒株注射到新生的大鼠体内 14 d 可诱发骨肉 瘤,肺转移通常发生在注射 4 周内。Finkel 等[4]将去除 了肿瘤细胞的提取物(含有病毒)注射到新生小鼠体内可 以诱发骨肉瘤,其诱导肿瘤的效率较高。Czitrom 等[5] 用 Moloney 肉瘤病毒对 F344,Wistar-Lewis 和 ACI 杂和 系 3 种品系的大鼠进行诱导,肿瘤发生率为 93%,从开 始诱导到出现明显症状的平均时间为 10 d,且所有模型 均发生了肺转移。 4.3 移植型肿瘤模型 可移植肿瘤是指能够在同系、同 种或异种动物体内传代生长的肿瘤,是目前国内外研究 最多的肿瘤模型,其可控性强,成瘤稳定,成瘤时间差 异性小,均一性好,发病率高。肿瘤移植分为同种移植 和异种移植,异种移植目前多应用于免疫缺陷动物。 Leader 等[6]认为可移植肿瘤的基本条件是:①能准确重 现所移植的肿瘤。②有足够的体积和荷瘤时间供研究者 使用。③便于推广应用。
同种异体移植:将诱导得到的骨肉瘤在分离出肿瘤细 胞后,移植到同种异体或同系动物体内。新生动物或免 疫缺陷动物移植成功率高,成年动物受到免疫系统的影 响其移植成功率相对要低。Dyer 等[7]将骨肉瘤大鼠肿瘤 细胞移植到 15 只裸小鼠皮下,造成骨肉瘤的生长,在 皮下注射 D 型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毒素(DNT),发现 其能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及代谢作用。研究发现移植所致 肿瘤与原发肿瘤形态上较一致,且移植受组织相容性影 响:在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的品系之间,无论采取多少 剂量和何种注射途径,肿瘤均可生长,而在组织相容性 抗原不同的品系之间移植,肿瘤不生长。于哲等[8]用 UMR-106 骨肉瘤细胞株接种 SPF 级大鼠,研究发现细 胞接种数量和肿瘤形成及肺转移发生密切相关,接种 105 数量级的大鼠,肿瘤及肺转移均未发生;接种 106 级大鼠仅有个别个体有肿瘤形成,但进展缓慢,且未发 生肺转移:接种 107 级大鼠肿瘤发生率达到 100%,且形 体较大,进展迅猛,镜下可见肿瘤内血管丰富,肺转移 率达到 70%。
化学因素诱导:化学因素诱导是将硅酸锌铍、氧化铍、 甲基胆蒽,N-羟基,2-乙酰胺芴的铜螯合物,二乙基亚 硝胺,4-硝基喹啉-1-氧化物等,以一定的浓度定期注 射到动物体内诱发肿瘤。该方法受多种因素影响,耗用 时间长,诱导的肿瘤模型重复性低,且化学物质对实验
人员健康也有危害,所以目前已很少使用。但采用此方 法可以增加诱癌的成瘤率,加快实验进程并缩短动物生 命周期。
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 分析类
7374
P.O. Box 1200, Shenyang 110004 kf23385083@
周光新,等.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文章。 文献选择:计算机初检得到 265 篇文献,其中英文文
献 187 篇,中文文献 78 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 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 173 篇,内容重复的研究 62 篇,共保留其中 30 篇归纳总结。
收稿日期:2008-03-29 修回日期:2008-04-28 (54200803280031/ WL·Q)
1 学术背景
目前常用的骨肉瘤动物模型有小鼠、大鼠、 兔、犬等。动物模型有助于探索骨肉瘤的发病机 制及耐药机制,研究其转移的内在机制和评价治 疗疗效,对骨肉瘤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 从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具体 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检索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为“osteosarcoma, animal model”;中文关键词为“骨肉瘤,动物 模型”。
检索文献类型: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 骨肉瘤及动物实验方面内容的汇总分析,包括 基础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
检索文献量:共检索到 265 篇文献。 3.2 检索方法
纳入标准:有关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 法、模型特点及具体应用的研究。
4 文献证据综合提炼
4.1 自发肿瘤模型 骨肉瘤的自发肿瘤模型通常采用犬 科动物,因为骨肉瘤是犬科动物的多发肿瘤之一,其多 发于四肢骨骼的干骺端,这与人类骨肉瘤的好发部位颇 为相似,但其容易发生肺转移,且病程进展迅速。 Pirie-Shepherd 等[1]选用 4 只骨肉瘤位于四肢干骺端的 犬,行手术截肢。术前无肺转移,但在手术后 2.5~14.0 个月期间,4 只犬均死于骨肉瘤肺转移。自发性肿瘤模 型与人类骨肉瘤发生相似,理论上讲是很理想的动物模 型,但因为该模型受影响因素多,成瘤时间长,致瘤率 低,均一性及稳定性较差,不易行对照研究。所以目前 研究应用极少。 4.2 诱发型肿瘤模型 诱发型肿瘤模型是将致癌物质与 动物特定部位直接或间接接触,使靶器官产生肿瘤。其 操作相对简单,靶器官和诱癌剂相对恒定,成瘤率较高, 是一种较好的建立肿瘤模型的方法。但诱发肿瘤形成需 要较长时间,且浸润和转移能力低,恶性行为表达有限, 诱发肿瘤的恶性程度不高,多为高、中分化肿瘤,低分 化、恶性程度高肿瘤较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