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静脉输血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的要点

静脉输血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的要点

静脉输血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的要点引言静脉输血是治疗血液疾病和失血的常见方法之一。

然而,静脉输血不是完全安全的,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

因此,了解并预防这些并发症,以及处理时出现的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静脉输血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处理的要点。

并发症预防的要点感染- 维持严格的无菌操作:在输血前,操作人员应正确洗手,并佩戴手套、口罩和帽子。

- 检查输血袋和输液管道:确保袋子密封完好,管道无渗漏。

- 注意穿刺点的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遵循规范的消毒方法。

- 注意取整血前的预处理:移除制备血液过程中的细菌和血细胞破碎物。

- 定期更换输血袋和输液管道: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过敏反应- 确认输血前的过敏史: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 选择过敏原筛选测试:在输血前进行适当的测试,减少过敏反应的风险。

- 适当的预防药物给予:根据患者的过敏史,选择适当的抗过敏药物。

血栓形成- 加强液体补充:静脉输血过程中,适当补充液体,维持患者的血液流动性。

- 避免输血时间过长:尽量减少输血时间,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定期改变输血部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防止血管阻塞。

并发症处理的要点感染- 尽早发现感染症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出现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

- 及时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及时与医生沟通,按医嘱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过敏反应- 静脉输血中止:及时停止输血,防止过敏反应加重。

- 给予抗过敏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给予适当的抗过敏药物。

血栓形成- 移除血栓:如出现血栓形成的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 采取预防措施:根据患者情况,做好血栓预防工作,如适当使用抗凝剂和物理治疗。

结论静脉输血是治疗血液疾病和失血的重要手段,但并发症的出现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静脉输血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感染和过敏反应的预防,注意血栓形成的风险,并在出现并发症时及时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发热反应处理流程(1)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注意保暖→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

(2)出现严重发热反应→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挂上生理盐水→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寒战时保暖,高热时物理降温,给予抗过敏、激素治疗如异丙嗪或地塞米松等)→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登记本→将输血反应单、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贮血袋一并送输血科→做好床旁交接班。

(二)过敏反应处理流程(1)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同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或地塞米松→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2)中、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更换输液管,挂上生理盐水→通知医生、护士长、医务科、输血科→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根据医嘱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呼吸困难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填写输血反应登记本→将输血反应单和血样送输血科→做好床旁交接班。

(三)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处理流程: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大量血性泡沫痰等症状→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报告医生、护士长,立即抢救(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根据医嘱给予高流量吸氧6~8升/分,湿化瓶内放20%~30%的酒精;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和镇静剂等药物;必要时在四肢轮扎止血带,以减少回心血量等)→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溶血反应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输液通道→更换输血器,挂上生理盐水,并用注射器抽出留置针或头皮针内残留血液→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长和医务科、输血科(封存输血用品和血制品)→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遵医嘱及时完成各种处理(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静脉使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若发生肾衰竭,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若出现休克症状,应进行抗休克治疗)→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登记本→将输血反应单和血样送输血科→做好床旁交接班→护理差错引起的输血反应应进行科室讨论分析→上报护理部(情况严重时应立即上报护理部)。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静脉输血支配并收症的防止与处理步伐之阳早格格创做【收热反应】防止:1、干佳接叉配血考查.2、庄重管造血液死存战输血东西,灵验防止致热源.3、庄重实止无菌支配.处理:1、出现收热反应,反应沉者减缓输血速度,症状可自止缓解.2、反应宽沉者须坐时停止输血,稀切瞅察死命体征,报告医死并赋予对于症处理.3、周到瞅察死命体征的变更并记录.4、将输血拆置、结余血液连共贮血袋支检.【过敏反应】防止:1、精确管造血液战血造品.2、对于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根据医嘱赋予抗过敏药物.处理:1、沉者减缓输血速度,赋予抗过敏药物,继承瞅察.2、宽沉者坐时停止输血,脆持静脉通路,输进无菌死理盐火.3、根据医嘱赋予抗过敏药物战激素,如同丙嗪、氢化可的紧或者天塞米紧等,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4、监测死命体征.5、呼吸艰易者赋予吸氧,宽沉喉头火肿者协帮医死止气管切启,如出现戚克,举止抗戚克治疗,需要时举止心肺复苏.【溶血反应】防止:1、干佳接叉配血考查.2、正在血液标本支集启初到输血历程中,庄重实止核查于造度战无菌技能.3、血液自血库与出后,应正在30min内输进.4、输注2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果隔断输进少量死理盐火.5、血液内没有成随意加进钙剂、酸性或者碱性药物,下渗或者矮渗药,以防血液凝集或者溶解.处理:1、坐时停止输血,报告医死.2、死存余血,以备查看分解本果.3、保护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赋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者缩小血黑蛋黑结晶阻塞肾小管.4、周到瞅察死命体征战尿色、尿量变更并干佳记录.5、若出现戚克,根据医嘱举止抗戚克治疗.【循环背荷过沉】(慢性左心衰)防止:1、庄重统造输血速度战短时间内输血量,对于心、肺徐病人或者老年、女童尤应注意.2、稀切瞅察病人有无没有适.处理:1、出现肺火肿症状,坐时停止输血,即时与医死通联,协共抢救.2、协帮病人与端坐位,二腿下垂,以缩小回心血量,减少心净包袱.3、加压给氧,共时赋予30%~50%乙醇干化吸氧,赶快缓解缺氧症状.4、遵医嘱给予镇定、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弛剂等药物治疗以减少心净背荷.5、耐性背病人干佳阐明,以减少病人的焦慢战恐惊.6、周到瞅察病情变更并记录.。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发热反应1.原因(1)外来或内生性致热源: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发发热反应。

(2)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I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有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

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和经产妇中。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h,初起发冷或寒颤;继而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并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3.预防和处理(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源技术配置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源。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血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时应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

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4)遵医嘱给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伴有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二)过敏反应1.原因(1)病人是过敏体质,输入血中的异体蛋白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

(2)多次输血的病人,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2.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将结束时。

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

3.预防和处理(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员在采血前4 h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第一篇: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发热反应】预防:1、做好交叉配血试验。

2、严格管理血液保存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处理:1、出现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

2、反应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

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送检。

【过敏反应】预防: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

2、对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处理:1、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

2、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输入无菌生理盐水。

3、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4、监测生命体征。

5、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溶血反应】预防:1、做好交叉配血试验。

2、在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到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min内输入。

4、输注2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因间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5、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药,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处理:1、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

2、保留余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

3、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色、尿量变化并做好记录。

5、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

【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预防: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病人或老年、儿童尤应注意。

2、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不适。

处理:1、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

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药液外渗(1) 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少许,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推(滴)注前确认针头在血管内。

(2)抬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

(3) 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注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有发生药液外渗,应终止,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外渗发生后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尽量回抽药物减少药物存留。

拔出针头后,避免加压于注射处,以防药液扩散。

太高患肢,局部冷敷(部分药液不可冷敷,详见药物说明书),持续24-48小时后,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或遵医嘱应用外用药膏。

(二) 血肿(1)选用合适的型号、无倒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2) 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

(3) 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

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4)要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

拔针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因按压面积大,不会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5)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小时后局部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两次,每次三十分钟,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或切开取血块。

(三)静脉炎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

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好。

2.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

3.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4.根据所用溶液或药液的类型、PH、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疗程,选择适当的输注部位及途径。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出血倾向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出血倾向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出血倾向的预防及处理
(一)原因
长期反复输血或超过病人原血液总量的大量输血,由于库血中的血小板破坏较多,使凝血因子减少而引起出血。

枸橡酸那输入过多,枸橡酸那与钙离子结合,使钙离子下降,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二)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瘀斑,穿刺部位大块淤血,或手术后伤口渗血。

牙龈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静脉穿刺处出血等。

(三)预防和处理
(1)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血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

(2)尽可能的输注保存期较短的血液,情况许可每输库存血3~5单位,应补充新鲜血1单位。

(3)若发现出血表现,首先排除溶血反应,立即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补充各种凝血因子。

第二节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第二节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第二节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反应,发生率为2%-10%,多见于输血开始后15min-2h内。

1.原因:常见的原因有:①致热源:血液、保养液、血袋或输血器被致热源污染;②细菌污染:输血时无菌操作不严,造成污染;③免疫反应: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

2.症状:患者常有畏寒和发热寒战,高热(体温可达到38-41°C),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和肌肉酸痛等。

轻者持续1-2小时即可缓解,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3. 预防及处理:(l)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一次性输血器。

(2)处理: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反应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如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绐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

将输血装置、剩余血连同贮血袋送检。

二、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多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发生率为3%。

1.原因: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有:①患者为过敏体质,输入血中的异体蛋白质,与患者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②输入血中含致敏物质;③患者接受多次输血后,血浆中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发生过敏反应;④供血者的变态反应性抗体输入患者体内,—旦与相应的抗原作用就发生过敏反应。

2. 症状:过敏反应多发生于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反应轻重不一。

(1)轻度反应: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

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水肿,口唇水肿。

(2)中度反应:可发生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痛,肺部听诊哮鸣音。

(3)重度反应:过敏性休克3.预防及处理:(1)预防:①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②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③供血者在采血前4h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禁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④对有过敏史者,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性药物。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药液外渗性损伤(一)发生原因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主要有: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I型变态反应有关。

最新动物实验病例检查现实静脉推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而生理盐水组却无此改变。

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

如休克时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滴入多巴胺后,静脉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致药液渗漏。

感染因素和静脉炎: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以及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都可使血管通透性提高。

最近有报道认为静点药物的化学刺激仅仅是静脉炎的诱因,而主要原因与神经传导因素有关,其机理尚有待探讨。

由于穿刺不当,致穿破血管,而使药液漏出血管外;病人躁动,针头固定不牢,致药液外渗;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针头穿刺很成功,但由于病人长时间休克,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臂、足背、内踝处药液外渗。

血管弹性差、穿刺不顺利、血管过小,或在注射过程中,药物推注过快。

(二)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临床常用的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

此类药物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平滑肌收缩,致药液不能向近心端流入,而逆流至毛细血管,从而引起毛细血管床强烈收缩,局部表现肿胀、苍白、缺血缺氧。

高渗药液外渗,如20%甘露醇、50%葡萄糖高渗溶液进入皮下间隙后,使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透压高将细胞内水分吸出,使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建议背景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了解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确保静脉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常见并发症1. 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喉头水肿等症状。

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严重反应。

2. 血液透明度改变:血液浑浊或出现颗粒,可能是由于血液凝块或沉淀物引起的。

3. 血栓形成:静脉输血过程中,血管内壁及输液系统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导致输液阻断。

4. 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5. 感染:输液时可能引入外源性细菌或病毒,导致感染。

预防和处理建议1. 严格遵守静脉输血操作规范:- 使用无菌器材:确保输液器材的无菌性和完整性。

- 洗手和佩戴手套:在操作过程中,每次都要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 检查标本和输液品质:应注意检查所输注的血液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浑浊、有颗粒等。

- 缓慢输注:必要时,采用缓慢输注的方式,以减少可能的过敏反应和其他并发症。

2. 监测患者状况并提供适时干预:- 密切观察患者:在输液期间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情况,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 对症处理: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迅速处理症状,如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

3. 管理输液系统和仪器设备:- 定期更换输液器材:输液器材的无菌性和完整性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要求定期更换。

- 注意使用血管通路: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避免毛细血管破裂或形成血栓。

- 注意血液贮存条件:血液中的成分应符合贮存条件,避免变质引起的并发症。

4. 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在输液过程中,随时准备急救箱和相关急救药品,以便在发生严重并发症时能够及时应对。

- 培训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熟悉各类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第四章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四章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四章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四章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一)发生原因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

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病人或经产妇中。

(二)临床表现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三)预防及处理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

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一次,共3次;伴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度冷丁50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二、过敏反应(一)发生原因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之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

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所致。

多次输血的病员,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反应。

1。

原因:(1)由于血液、保养液、贮血器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2)输血时无菌操作不严,造成污染。

(3)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了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

2。

症状:发热反应的症状可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的1~2 h 内,初起有畏寒或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持续1~2 h后缓解。

3。

预防:严格管理血液、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去除致热原,输血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4。

处理:(1)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给予生理盐水输入,保持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给予对症处理,有畏寒、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给予相应的生活护理。

(3)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激素和抗过敏药。

(4)将输血器、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一同送往化验室进行检验。

(二)过敏反应1。

原因:(1)患者为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易引起过敏反应,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致敏。

(2)献血员在献血前曾用过可致敏的食物或药物,使输入的血液中含致敏物质。

(3)多次输血者体内产生了某种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结合而发生过敏。

(4)供血者血液中的某种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一旦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2。

症状:多数患者过敏反应症状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中度反应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可有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3。

预防:(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员在采血前 4 h 内不宜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清淡饮食或饮糖水。

(3)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溶血反应
• 【发生原因】 • 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
10~15m1即可产生症状。 • 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 (血库
冰箱应恒温4℃)、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 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 • 3.Rh因子所致溶血:人类红细胞除含有A、B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凝集原, 称Rh因子。我国人口99%为阳性,1%为阴性。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血液后, 其血清中产生抗Rh阳性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可发生溶血反应。一 般在输血后1~2h发生,也可延迟至6~7天后出现症状。 • 4.输入未被发现的抗体所致延迟性的溶血反应。
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 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患者或经产妇中。 • 3.输血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临床表现】 •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h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
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 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h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 出现抽搐、呼• 【发生原因】 • 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 (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h之内曾
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 • 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
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所致。 • 3.多次输血的患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
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二、过敏反应
糖水。 • 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情需要须输血时,应输
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0.5h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 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
触史的供血者。 • 5.患者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搔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
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中医医院内科
2016.02
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 静脉输血 (blood transfusion)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包括输入全 血、成分血和血浆增量剂,是治疗外伤、失血、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血液成分 丢失和血容量降低的重要手段。能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血压, 改善循环;能促进携氧功能,增加血浆蛋白;能供给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 止血;能增加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直接换救患者的生命。
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过敏反应 • 溶血反应 • 循环负荷过重 (急性左心衰) • 出血倾向 •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 低体温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发生原因】 • 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
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 2.免疫反应:患者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预防及处理】 • 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
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
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如病情需
• 【临床表现】 • 多数患者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
始时发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荨麻疹和瘤痒、 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 (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出 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 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
二、过敏反应
• 【预防及处理】 • 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 2.献血者在采血前4h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
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1h一次,
共3次;伴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度冷丁5Omg等对症治疗; 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 5.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 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 录。6.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血袋一并送检.
三、溶血反应
• 【临床表现】 • 1.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
管,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 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 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可出现黄疽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 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迸入肾小 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 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塞。患者出现少尿、 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 2.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 因的发热、贫血、黄疽和血红蛋白尿等。 • 3.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
•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输血虽然有不可替代的治 疗作用,但同时应当注意血液制品也有潜在的危险性,再加之由于医务人员 的操作及患者的体质等原因,仍有3%~10%的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 应及相关疾病,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溶血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等,因此必须严密 观察输血后的并发症,积极地给予预防和处理。
停止输血,口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25mg, 继续观察;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 输血,保持静脉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0.1%盐酸肾 上腺素0.5~1m1皮下注射。 • 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 难或喉头水肿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