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输血操作并发症及应急处理ppt课件

静脉输液输血操作并发症及应急处理ppt课件
两腿下垂。高浓度给氧,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必要时四肢轮流扎止血带。酌情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14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三、静脉炎
(一)发生原因
1、无菌操作不严格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 3、输入高渗液体 4、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 5、输液速度与药液浓度的影响 6、血管通透性增加,弹性差,脆性大
由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严密、加压输液 时护士未在旁守护、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情 况下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子。空气栓子随血流进入 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造成空气栓塞。
20
(二)临床表现
病员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 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有杂音。如 空气量少,到达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损害较小。如空气 量大,则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引起严重缺氧而立 即死亡。
28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七、败血症
(一)发生原因
1、输液系统污染 2、穿刺点细菌繁殖 3、营养液污染
29
(二)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腰 痛、紫绀、呼吸及心率增快,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 改变,而全身组织器官未发现明确感染源。
30
(三)预防及治疗

(二)临床表现
胶布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 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出现表皮撕脱。
43
(三)预防及处理
1、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带 2、对于浮肿及皮肤感敏者,准备输液固定带 3、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一手揭取
22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五、血栓栓塞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的预防及处理
(一)原因
多发生在老年、小儿及心、肺功能不健全的病人,因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而造成循环负荷过重。

(二)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是头部剧烈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大量血性泡沫痰。

之后有周身水肿、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静脉压升高等症状,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表现,严重者可致死。

(三)预防和处理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

2.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3.取半坐位、吸氧和利尿。

4.在四肢轮扎止血带,以减少回心血量。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6.进行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案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案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案引言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血常见的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处理方案。

静脉输血并发症静脉输血可能引发以下并发症:1. 过敏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和输血相关过敏反应。

2. 输血反应:包括输血相关肺损伤、输血相关急性肾损伤等。

3. 感染:输血过程中可能引入病原体,导致感染。

4. 血栓形成: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血栓形成。

预防和处理方案为了预防和处理静脉输血并发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在输血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于静脉输血药物成分的过敏史。

- 选择适合患者的输血药物,在可能过敏的情况下采用预处理措施。

- 监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过敏反应,如皮疹、红肿、呼吸困难等。

若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停止输血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严格遵守输血的血液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输血产品的正确标识和匹配。

-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

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和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相关并发症。

- 出现输血反应时,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氧气、支持性治疗等。

感染的预防- 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手部消毒、穿刺部位消毒等,以防止引入病原体。

- 输血前筛查输血品质,确保输血产品未受感染。

- 监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体温变化和感染征象。

如出现发热、寒战、畏寒、局部红肿等感染征象,及时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血栓形成的预防- 遵循严格的输血速度,避免过快输血引起血液高粘度,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 监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结论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通过采取合适的预防和处理方案,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静脉输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输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输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静脉输血并发症: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二.溶血反应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并发症:
1.肺水肿
2.出血倾向
3.枸缘酸钠中毒反应
三.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输血用具管理,有效预防致热源。

2.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3.输血前认真核对,严格遵守血液保存制度,不可使用变质血液。

4.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患者或老年、儿童尤应注意。

5.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皮肤粘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

四.处理措施:
1.输血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反应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维持静脉通路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血袋一并送至血库检验。

3.轻度过敏反应者,可减慢输血速度,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中重度反应者,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等对症处理;保持静脉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4.将血袋内剩余及抽取的患者血标本和尿标本送化验室进行检验。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建议背景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了解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确保静脉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常见并发症1. 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喉头水肿等症状。

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严重反应。

2. 血液透明度改变:血液浑浊或出现颗粒,可能是由于血液凝块或沉淀物引起的。

3. 血栓形成:静脉输血过程中,血管内壁及输液系统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导致输液阻断。

4. 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5. 感染:输液时可能引入外源性细菌或病毒,导致感染。

预防和处理建议1. 严格遵守静脉输血操作规范:- 使用无菌器材:确保输液器材的无菌性和完整性。

- 洗手和佩戴手套:在操作过程中,每次都要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 检查标本和输液品质:应注意检查所输注的血液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浑浊、有颗粒等。

- 缓慢输注:必要时,采用缓慢输注的方式,以减少可能的过敏反应和其他并发症。

2. 监测患者状况并提供适时干预:- 密切观察患者:在输液期间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情况,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 对症处理: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迅速处理症状,如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

3. 管理输液系统和仪器设备:- 定期更换输液器材:输液器材的无菌性和完整性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要求定期更换。

- 注意使用血管通路: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避免毛细血管破裂或形成血栓。

- 注意血液贮存条件:血液中的成分应符合贮存条件,避免变质引起的并发症。

4. 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在输液过程中,随时准备急救箱和相关急救药品,以便在发生严重并发症时能够及时应对。

- 培训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熟悉各类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反应。

1。

原因:(1)由于血液、保养液、贮血器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2)输血时无菌操作不严,造成污染。

(3)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了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

2。

症状:发热反应的症状可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的1~2 h 内,初起有畏寒或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持续1~2 h后缓解。

3。

预防:严格管理血液、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去除致热原,输血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4。

处理:(1)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给予生理盐水输入,保持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给予对症处理,有畏寒、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给予相应的生活护理。

(3)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激素和抗过敏药。

(4)将输血器、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一同送往化验室进行检验。

(二)过敏反应1。

原因:(1)患者为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易引起过敏反应,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致敏。

(2)献血员在献血前曾用过可致敏的食物或药物,使输入的血液中含致敏物质。

(3)多次输血者体内产生了某种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结合而发生过敏。

(4)供血者血液中的某种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一旦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2。

症状:多数患者过敏反应症状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中度反应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重者可有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3。

预防:(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员在采血前 4 h 内不宜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清淡饮食或饮糖水。

(3)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1.发热反应①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②插入导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③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

适时更换输液管。

④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⑤如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

若使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

⑦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⑧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温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⑨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①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

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

②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③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停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

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④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提高肺泡里的氧气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

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

⑤按医嘱给予镇定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

⑥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静脉炎①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②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输血虽然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应当注意血液制品也有潜在的危险性,再加之由于医务人员的操作及病人的体质等原因,仍有3%-10%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疾病,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等,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后的并发症,积极的给予预防和处理。

本节分述如下。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㈠发生原因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2.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

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病人或经产妇中。

㈡临床表现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㈢预防及处理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

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一次,共3次;伴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度冷丁50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二过敏反应㈠发生原因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

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所致。

3.多次输血的病员,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

㈡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

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脸、口唇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

㈢预防及处理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2.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情需要须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

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者。

5.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口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25mg,继续观察;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 皮下注射。

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护。

三溶血反应㈠发生原因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15ml即可产生症状。

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

3.Rh因子所致溶血:人类红细胞除含有A、B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凝集原,称Rh因子。

我国人口99%为阳性,1%为阴性。

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血液后,其血清中产生抗Rh阳性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可发生溶血反应。

一般在输血后1-2小时发生,也可延迟至6-7天后出现症状。

4.输入未被发现的抗体所致延迟性的溶血反应。

㈡临床表现1.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

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

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可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堵塞;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堵塞。

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2.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

3.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

㈢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袋号和配血报告有无错误,采用同型输血。

3.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严格观察储血冰箱温度,并详细记录,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

4.一旦怀疑发生溶血,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生。

5.溶血反应发生后,立即抽取受血者静脉血加肝素抗凝剂,分类血浆,观察血浆色泽,若呈粉红色,可协助诊断,同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

6.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ABO血型、Rh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做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试验。

7.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以排除细菌污染反应。

8.维持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静脉给药。

9.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和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10.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或双肾超短波透热疗法,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1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并记录。

同时做尿血红蛋白测定。

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如出现休克症状,给予抗休克治疗。

四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㈠发生原因由于输血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血液,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

多见于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病人,如心脏病人、老年人、幼儿或慢性严重贫血病人(红细胞减少而血容量增多者)。

㈡临床表现1.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突发头部剧烈胀痛、胸紧、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体查:病人常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听诊肺部有大量水泡音、中心静脉压升高。

3.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影像。

㈢预防及处理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患者或老年、儿童尤应注意。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

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酒精湿化吸氧,但要注意吸入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乙醇中毒。

4.遵医嘱予以镇静、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给病人拍背,协助排痰,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6.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轮扎,每隔5~10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

7.心理护理,耐心向其简要解释检查和治疗的目的,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五出血倾向㈠发生原因1.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库存血超过3小时后,血小板存活指数仅为正常的60%,24小时及48小时后,分别降为12%和2%,若大量输入无活性血小板的血液,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

2.凝血因子减少:库存血液中,血浆中第Ⅴ、Ⅷ、Ⅺ因子都会减少。

3.枸橼酸钠输入过多:枸橼酸盐与钙离子结合,使钙离子下降,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前使用过右旋糖酐等扩容剂等。

5.长期反复输血。

㈡临床表现患者创面渗血不止或手术野渗血不止,手术后持续出血;非手术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紫癜、瘀斑、鼻衄、牙龈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静脉穿刺处出血等。

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PT、APTT、PIT明显降低。

㈢预防及处理1.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

2.尽可能的输注保存期较短的血液,情况许可时每输库血3~5单位,应补充鲜血1单位。

即每输1500ml库血即给予鲜血500ml,以补充凝血因子。

3.若发现出血表现,首先排除溶血反应,立即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补充各种凝血因子。

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㈠发生原因大量输血的同时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

㈡临床表现手足搐搦、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心电图示QT时间延长,ST段延长,T波低平倒置;血液化验血清钙小于2.2mmol/L。

㈢预防及处理1.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慎用碱性药物,注意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结果,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2.每输注库血100ml,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

七细菌污染反应㈠发生原因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或在有化脓病灶的皮肤处穿刺采血,或献血者有菌血症。

3.采血环境无菌状况不符合要求,采血完后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

㈡临床表现烦躁不安、剧烈寒战,继之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腹痛,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DIC、中毒性休克等。

㈢预防及处理1.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血袋内血制品变色或浑浊、有絮状物、较多气泡等任何可疑迹象均可以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

3.一旦发现,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

4.剩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送化验室,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

5.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休克症状,积极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八低体温㈠发生原因输入的血液温度过低,或输血过快、过量。

㈡临床表现病人出现寒冷或寒颤,皮肤冰冷,心律紊乱,监测体温降至3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