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汉卿杂剧中窦娥的形象
窦娥艺术形象分析
窦娥艺术形象分析窦娥艺术形象分析窦娥原名端云,是一个出身于社会下层,具有强烈反抗性格的青年寡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窦娥艺术形象分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窦娥艺术形象分析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的很多杂剧作品都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命运,表达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关汉卿在剧中塑造了窦娥这一平民妇女的典型形象。
窦娥善良、温硕、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善克制,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皆怜爱赞扬,对世道毫无触犯的女性,却被大千世界所不容,遭受了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恶势所吞唑。
究其原因,当然有社会的原因,封建统治者的草菅人命,地痞无赖的凌逼迫-害,甚至高利贷的高利盘剥都是社会的原因,但这是造成其悲剧的外在因素,造成窦娥悲剧还有内在因素,即窦娥自身的原因,这是最基本的因素,一切恶势力之所以能够得逞,正是利用了窦娥这个“内在因素”。
柯列根说过:“悲剧并非只是描写死亡,死亡是生活中的一件事实,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死亡是我们的伴侣,悲剧表现由于我们不能始终保持浑然一体,因而我们所希望的一切无可避免地要遭到失败,根源并非由于外力,而是在于心中,我们如果要打开悲剧艺术之门,真正的钥匙就是必须承认一切悲剧在于人类的冲突,而是从人性的基本分裂中产生出来的。
悲剧最重要的特征──区别悲剧与其它戏剧形式尤其是闹剧的主要特征,就是一切有意义的‘收场事件’,并非由于外在力量,而由于主人公的内在分裂。
”①柯列根的观点虽然有点偏激,他忽略了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历史必然性,但他看到了悲剧性格对产生悲剧的作用,造成窦娥悲剧的自身原因实际上就是她的性格的二重性。
首先我们来阐释一下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
关于性格的本质,至今仍然有许多种说法,如果较朴素的表述,所谓性格,就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
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
浅析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关汉卿在戏剧天地纵横驰骋。
他创作了大量妇女题材的杂剧。
在这些女性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他的笔下,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试对其剧作中刁蛮泼辣女、柔中带刚女、倍受压迫女和智慧聪颖女等四类女性形象进行浅析。
关键词刁蛮泼辣柔中带刚倍受压迫聪颖智慧关汉卿是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剧家。
他一生写了六十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还有十多种。
在他的杂剧里,旦本远多于末本,妇女的形象多姿多彩。
有侠肝义胆、智勇双全的刁蛮泼辣女,有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柔中带刚女,有饱受凌辱、尽受折磨的倍受压迫女,有呼之欲出、挥不散去的聪颖智慧女。
这些人物形象,出身不同,性格不同,而又各有各的人生遭遇,各有各的命运归宿,每个人物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显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一.刁蛮泼辣女这类女性侠肝义胆、智勇双全。
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鲜明的行为目的,为爱情、婚姻、朋友等,她们的实质精神都注重感情的真与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方法。
可谓是刁蛮辣妹。
《调风月》、《望江亭》中的女主角都是这类典型。
《调风月》中的女主人公燕燕是一个美丽、机灵、朴实而手脚勤快、办事认真、做人正经的姑娘,虽然是婢女却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人格尊严。
当小千户意欲调戏她时,她言辞拒绝了,表现了一个女孩的自尊与自爱。
当她渐渐接受了小千户的爱情,而小千户又食言了莺莺小姐时,她并没有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为自己卑微的身份而甘受别人的侮辱,而是大闹婚礼,说是“吊客临,丧门聚。
”这一女性形象反映了元代妇女遭受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残酷现实,也蕴涵着女性强烈的叛逆精神。
《望江亭》也塑造了一个敢于斗争敢于反抗恶势力,为了自己的美满幸福婚姻而赴汤蹈火的谭记儿形象。
《望江亭》是一部喜剧。
女主人公谭记儿是一个俏丽、聪慧、有文化教养、机智勇敢的艳韵少妇。
她原是官家婿妇,三年的寡居生活,使她感到非常痛苦。
关汉卿笔下寡妇形象探究
关汉卿笔下黑那象探究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者,在一生的杂剧创作中,以妇女为主人公的旦本戏占了十三部,本文就从关汉卿以寡妇为主角的五部:《窦娥冤》《蝴蝶梦》《望江亭》《陈母教子》《五候宴》入手,探讨关杂剧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一、从柔顺到反抗的窦娥《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杰出的代表作,由于剧作极富现实意义,“窦娥冤”成了中国千百年来一切冤假错案的代名词,窦娥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女性的缩影,并深受元代以来千万民众的喜爱。
窦娥是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其性格主要表现为柔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
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贫困之苦,使得窦娥从小就养成了柔顺的性格,她对早年守琪的婆婆孝顺有加,恪守孝道和妇道,一直是个贤惠的好媳妇。
婆婆想要再嫁,原本十分柔顺的她竟当面顶撞,据理力争。
在屈从与抗争的抉择中,她痛苦地选择了后者。
这正是她的独特的韧性表现。
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威逼,她镇定自若、针锋相对、毫不屈从,并以极其蔑视鄙弃的态度对待他们。
当张驴儿借自己老子之死要挟窦娥婆媳时,她“情愿和你见官去来”。
在公堂上,她镇静自若、对答如流,此时她对官衙还抱有希望,以为官吏会为她主持公道,还她清白,然而她万没想到桃机太守竟是个昏官加贪官,将无辜的窦娥打得“一道血,一层皮”,于是她明白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黑暗现实。
可是为了使婆婆免受毒打,她强行吞下屈辱与不公,含冤招认。
在理想彻底破灭之后,冲天的愤怒使窦娥终于突破了世俗的信念,向被奉为神明的天地提出了流传千古的质问和谴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排山倒海一般的气魄是何等惊人!这一则“天问”,喊出了千千万万受压迫者的心声,既是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也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大胆批判与否定。
在刑场上,窦娥的愤怒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将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揭露得淋漓尽致“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这正是广大人民共同的吼声。
在临刑前她立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地区“亢旱三年”。
《窦娥冤》中的人物性格及艺术形象分析
《窦娥冤》中的人物性格及艺术形象分析中文11<1> 陈慧内容提要:《窦娥冤》,元代剧作家关汉卿作。
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全剧四折一楔子,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
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
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在临刑时,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表明冤屈,三桩誓愿的实现,强烈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行动的肯定,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表现了窦娥复仇的愿望和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
本文主要通过:善良而多难的窦娥;具有悲剧性格的女子;刚烈不屈的反抗精神以及关汉卿创作的主旨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窦娥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善良不幸;悲剧性格;反抗精神引言:《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悲剧代表作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代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在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窦娥的悲剧命运是最具有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
关汉卿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生活在金、元两代。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形象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形象
《窦娥冤》是元代文学家关汉卿的一出悲剧剧本,讲述了窦娥因为好心救了痢疾犯而被指控为谋害皇子,遭受杀害和冤死的悲惨故事。
在剧本中,窦娥是一个仁慈善良,才貌双全的女子。
她的悲剧形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次,窦娥性格温柔善良,但却因为一时的好心而受到了惨重的处罚。
她得知了一名囚犯患有痢疾,便自告奋勇前去治疗,但却被赵世杰所发现,被诬陷为谋害皇子的凶手。
她被迫承认了一个她不曾犯下的罪行,并在九泉之下受尽酷刑,最后身亡。
最后,窦娥的悲剧形象还表现在她被极度冤枉后所遭受的痛苦。
她不仅被活埋在黄泉之下,而且在九泉之下还要受到种种的苦痛。
她在地狱中遭受的折磨让人揪心,包括被炙烤、被鞭打、被扒皮,以及在水井中度日等等。
在剧中,窦娥还的确向阎王陈述了自己的冤情,但总是无果而终,而最后她只能怒斥阎王:“阎王,你一定是有眼无珠!”
综上所述,窦娥是一位受害者,她的悲剧形象体现在她的家庭矛盾、她的善良和她的冤死之上。
她的故事也让人想到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公与险恶,呼吁人们不应该对善良的人们忽略不计,也应该不断努力去改善社会在道德、法律、人性等方面的缺憾。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姓名:任雨霖[摘要]:《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
窦娥是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
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她从一个“三从四德”遵从封建社会纲理伦常的封建社会传统妇女的代表,到地痞流氓欺压,庸官酷吏严刑拷打、屈打成招,和元朝这个封建社会却延续奴隶制度的残规陋习压迫其不得不承受不公正的待遇,到最后对“天”控诉: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怜;对“封建庸官酷吏”的控诉:这都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本文主要通过:温顺善良的“孝妇”;刚正不屈的“烈女”;具有悲剧性格的女子以及用现代眼光审视窦娥形象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窦娥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窦娥孝妇烈女关汉卿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生活在金、元两代。
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优秀的作品,以富有抗争性著称,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1]在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地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极高的现实性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1]《窦娥冤》是关汉卿杂剧中最出色的作品。
王国维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2]关于这篇作品的主题,中国文学史说它“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的政治,异常强烈地表现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
[1]剧中关汉卿着力描绘窦娥善良孝顺,具有反抗精神的艺术形象。
窦娥出生在一个贫寒书生家庭,命运多舛。
三岁时母亲去世。
窦娥在高利贷的残酷盘剥下,七岁便被卖给蔡婆作童养媳,这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
接着由赛卢医的阴谋害命引出张驴儿父子的恃强霸占,以及桃杌的严刑逼供,草菅人命,一步步把窦娥推向悲剧的结局,也一步步突出了窦娥善良坚强的性格,窦娥这位弱女子不甘心现实的安排,对周围社会具有很强的抗争性,到关键时刻演变为刚强与贞烈,乃至不惜一死。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形象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形象《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悲剧剧作,该剧讲述了宋朝忠臣窦娥受冤屈被贬黄泉路,为了寻求正义一直忠心耿耿的故事。
窦娥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她的形象充满悲剧性,因此成为人们深受感动的经典形象之一。
窦娥是一位忠臣。
剧中窦娥无辜受冤,却义无反顾地为了忠于国家、守护家庭,坚守自己的立场,一心为国家百姓着想。
她面对冤屈和困苦,始终不离不弃,深情厚义。
在窦太后出逃黄河被流放的时候,窦娥立即毅然决然地赶到黄河岸边,试图阻止窦太后的流放。
窦娥的忠臣形象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触动了观众的心灵,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她的形象因此而倍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窦娥是一位孝女。
窦娥的形象也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精神。
据剧情描述,窦娥在剧中不仅忠于国家,更是一位孝顺的女儿。
窦娥深情孝敬,不顾一切地为母亲纷飞蝴蝶舞声影响团聚母亲,孝心感天动地。
即使在贬谪之时,她带着母亲的遗容,用最后一丝力气寄托母爱,化为一只蝴蝶,飞回家中与母亲团聚。
这一悲壮的场面深深打动了观众,窦娥的形象因此而更加深入人心。
窦娥是一位坚强的女性。
在封建社会,女性是弱势群体,但是在《窦娥冤》中,窦娥展现出了不同凡响的坚强和执着,她不畏艰难困苦,寻求正义坚决不屈。
在遭受冤屈之后,她不向命运低头,而是奋发努力,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即使被囚禁在牢狱之中,她仍然积极寻求正义,并且最终以一种悲壮的方式,为自己和母亲争得了一线生机。
窦娥的表现让人们感受到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这也是她形象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窦娥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形象,她的忠臣、孝女和坚强女性的形象深深感染了观众,成为了中国戏曲中的一个经典形象。
窦娥的形象也体现了作者的崇高理想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对人性的探索。
她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也寄托了人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窦娥的形象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窦娥艺术形象分析
窦娥艺术形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窦娥艺术形象分析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的很多杂剧作品都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命运,表达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关汉卿在剧中塑造了窦娥这一平民妇女的典型形象。
窦娥善良、温硕、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善克制,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皆怜爱赞扬,对世道毫无触犯的女性,却被大千世界所不容,遭受了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恶势所吞噬。
追究其原因的话,也是分为了社会与窦娥本身性格的两个方面吧。
首先是社会。
当然发生这种事情的社会一定是个贪官污吏横行的年代,在这个黑暗的年代里,难免会有很多带有悲剧色彩的人被黑暗所吞噬。
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心已经被大量的黑暗所腐化,所以导致这些在我们现在人看来简直是闹剧的事情发生。
然而,窦娥的性格特点也是造成这悲剧的一大原因。
而窦娥性格的塑造,也正是为了控诉这个黑暗的世界,让人们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
那么就来分析一下窦娥这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首先便是窦娥十分的善良。
在去刑场的途中,窦娥向刽子手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要求从后街走,原因是怕婆婆看见伤心难过,这个小小的细节显示了窦娥的善良细心。
在蔡婆婆将张驴儿父子领回家中,劝说窦娥答应张驴儿父子招亲的要求时,窦娥宁死不从,而且批评了蔡婆婆的软弱和苟且行径。
窦娥被张驴儿陷害,又被贪官不分青红皂白问成死罪,经受残酷拷打,拒不承认,然而当贪官要拷打蔡婆婆时,窦娥顾念到婆婆年迈,经不起酷刑,就含冤承认了贪官要她承认的药死公公的罪行。
在将要赴刑场处斩的路上,窦娥还牵挂着婆婆,怕她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难过,经不起打击。
这个细节虽小,却充分反映了窦娥的善良、孝顺。
也是对造成冤案的贪官的强烈讽刺,像这样一个在临死都记挂着婆婆的孝顺媳妇,怎么可能犯下药死公公的大罪呢而贪官却是非不明,糊里糊涂就用酷刑把善良的百姓判成死罪,如此草菅人命的狗官在后文中竟然得到升迁,可见社会是多么黑暗无道。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探析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特征《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经典作品,也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更是戏曲史、文学史上的着名悲剧之一。
在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它名列第一。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给予这部名剧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窦娥冤》作为一部戏曲名剧,它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艺术形象是具有典型性的,其艺术感染力更是超越时空的,这一作品,体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一些重要特征。
《窦娥冤》剧情简介: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
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
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
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
张驴儿为了威逼窦娥成婚,想用毒药毒死蔡婆,不料把他老子毒死了。
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
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
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关汉卿在这个传统故事里,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一、《窦娥冤》的创作背景(一)《窦娥冤》的故事取材——“东海孝妇”的故事《窦娥冤》最早的题材来源于“东海孝妇”这个故事。
其叙述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
其姑欲嫁之,终不肯。
”婆婆怕耽误她的青春,上吊自杀。
她姑子却以孝妇杀母告官,竟被煅练成词。
于公虽对此有疑义,但“数争不能保”,“太守竟杀孝妇。
郡枯旱三年。
”后来于公在新太守前为孝妇陈述冤情,天降大雨。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形象
文化研究WenHuaYanJiu教师·TEACHER1202019年7月Jul.2019《窦娥冤》的故事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关汉卿在这个传统故事的基础上,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地反映了元朝统治下中国社会悲剧的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元朝在政治上实行等级制度,将百姓分为四个等级进行管理,如此不平衡的人口管理制度致使民族矛盾激化。
而在军事上,统治者并没有放弃继续对外扩张,在战争中却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等。
此外,元朝吸取宋朝重文轻武的教训,废除了科举制,打压知识分子。
直至元中期,政治始终未上正轨,政变频繁。
而据《元史·成宗本纪四》记载,大德七年,“七道奉使宣抚所罢赃污官吏有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人,赃四万五千八百六十五锭,审冤狱五千一百七十六事。
”可见,后期的政治统治极其腐败,权臣干政直接导致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而正如梁启超所说的:“时势造英雄。
”在民不聊生的时代,往往会催生出愿为人民而发声的有志之士。
著名的元代戏曲家关汉卿,正是一位这样的艺术家。
关汉卿通过塑造窦娥这一形象,揭示了元代社会背景的黑暗、官场的腐败,同时也歌颂了受压迫的人民仍然坚信正义、勇于反抗的精神。
一、窦娥忍受命运但并非性格懦弱窦娥作为《窦娥冤》的中心人物,她的性格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随着剧本的发展而逐渐丰富起来,最终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
在剧本开始之初,窦娥展现出的便是对悲剧命运“既来之,则安之”的性格。
窦天章无力偿还拖欠蔡婆婆的四十两银子,被迫把女儿作为童养媳留下来给蔡婆婆,之后独自上京赶考,望日后高中再将女儿寻回。
年幼的窦娥面对父亲的抉择,只能悲叹一句:“爹爹,你直下的撇了我孩儿去也!”年幼的她自知无法动摇父亲的选择,只能忍受这一切,留在蔡婆婆家中侍奉。
虽说,蔡婆婆是将窦娥作为童养媳收入家中,但对窦娥来说,留在蔡婆婆家中生活,尽管衣食无须忧虑,但始终是寄人篱下,命运亦难逃悲苦。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论述题、简答题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论述题、简答题汇编A论述题:一、元明戏曲部分1、试析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
窦娥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再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
(1)悲剧形象:严守社会道德,却被社会以不道德的名义毁灭。
剧本开始时,尽管窦娥命运坎坷,心中有许多烦恼,但她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准备修来世。
可是社会并不允许她这样。
张驴儿介入她的生活,使她不得不反抗,最后为社会所毁灭。
(2)性格变化:由善良柔顺到对社会的极端仇视和强烈报复。
最初的窦娥是善良柔顺的,既照顾婆婆,又屈从命运。
但是,社会一步步的逼迫,先是张驴儿的逼婚,后是张父被毒死的事件和张驴儿的要挟,最后是窦娥寄予最大希望的官府的胡乱判案,使得窦娥对这个社会完全失去了希望。
这才导致她的怨天咒地和三桩誓愿。
(3)关汉卿以窦娥这个年轻的寡妇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由窦娥的遭遇表现自己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和评价,对现实的批判。
他为社会的黑白颠倒、官府的草菅人命所愤怒,不满让好人受难。
信守道德的窦娥却被以不道德的名义处以了极刑,这就是关汉卿对于这个充满倒错的社会的评价。
2、以剧本为例,试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关汉卿虽自称“浪子班头”,但他的作品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和文人色彩。
他以杂剧为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他的《窦娥冤》透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愤怒;《蝴蝶梦》通过公案的形式,表现了继母王氏的贤德,传达出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单刀会》则通过关羽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历史感慨,传达了正统史观。
所以,他以一个儒者的视野在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并从中深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
他评价历史、慨叹人生,并将这种种体会呈现到剧本中,使其剧作流露出儒者的悲思。
3、试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窦娥冤》的窦娥形象和三个誓愿分析
《窦娥冤》是中国元杂剧中的代表作,其作者关汉卿也是我国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窦娥冤》这部作品有力地鞭挞了罪恶的封建制度、黑暗腐败的封建政府以及封建官吏的贪鄙和昏庸,同时也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坚强不屈的光辉女子形象。
窦娥的性格基本上具有如下的特点: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明有心计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
当然,正如每部封建社会的进步作品都有瑕疵一样,窦娥的性格中还是有和封建社会妥协的特点,那就是屈从于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这点可以在她誓死不嫁张驴儿和跟她父亲窦天章的对话中得以体现:“遇时辰我替你忧,拜家堂我替你愁;梳着个霜雪般白髻,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我至死不与你做媳妇,我请愿和你见官去。”
从剧本中还可以看出,窦娥是一个聪明有心计的女子。这点在她死后,她的父亲到楚州视察,她去申冤的时候可以体现。就是她的父亲窦天章翻看案卷的时候,数次想翻过她的案件不看,她却在一旁弄灯,使窦天章不得不去剔灯,而她趁机把案卷又翻到自己的案件上来,如此几次,使父亲窦天章终于注意到自己,而上前申冤,终使沉冤昭雪。
窦娥性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作者关汉卿强调的特点,还应该是她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性格特点。这点在剧本中有突出体现,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是她在刑场时的一系列道白和唱腔,尤其是三桩誓愿,突出地表现了窦娥感天动地的沉冤和她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既是被压迫者负屈含冤的痛苦呼喊,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和抗议。能突出表现她勇于反抗的言语有:“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些言语尤其是“滚绣球”的那一段唱腔,表面上指责天地,实际上表现了窦娥敢于控诉黑暗的封建势力的勇于反抗斗争的精神。还有在窦天章审案的过程中,窦娥勇于当面对质,也表现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
浅析关汉卿作品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浅析关汉卿作品中的三个女性形象摘要:关汉卿,作为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他一生创作了六十余种杂剧,至今仍保存有十八种。
其中,《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等为其代表作。
在男尊女卑这一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下,关汉卿却能以其独特的视角,体现出封建旧传统所不具有的对女性的人文关怀,把一个个女性写的有血有肉,向我们展示了黑暗而腐朽的社会浪潮下,女性所具有的独特性格与人生价值取向。
本文,将侧重分析关汉卿笔下最典型的三个女性形象:窦娥,燕燕,赵盼儿,通过对她们形象的分析,感受关汉卿为中国古代文学所带来的清新之气。
关键字:女性形象窦娥谭记儿赵盼儿人文关怀中国文学史上,元代的关汉卿无疑是一位戏剧大师,纵观他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所创作的戏剧形象多为女性,更为难得的是,他笔下的女性都拥有着对黑暗社会势力的抗争与对人生价值与尊严的追求。
不管是冤屈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窦娥,美丽和智慧并存的赵盼儿,还是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谭记儿,都让我们看到了下层民众面对压迫与凌辱时奋起自救的不屈意志和勇于掌握自己命运的勇气和决心。
在关汉卿的笔下,女性不再是红颜祸水,洪水猛兽等祸国殃民的形象,也不是思妇怨妇,更不是男性眼里把玩的“工具”,而是具有作为人的尊严的活生生的人,有追求美好生活和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和意志。
这样的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鲜见的,也正是基于这些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完美塑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不屈的灵魂,从而在作品中找到了不一样的感动及震撼人心的力量。
1、感天动地的冤屈女——窦娥在关汉卿刻画的女性形象中,最勇于斗争与反抗的当属《窦娥冤》中的窦娥。
窦娥,作为传统的女性,她善良美丽,但命运似乎从来就不曾眷顾她,从小就失去母亲,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当童养媳,长大成亲不久,丈夫悄然离世,勉强的生活从此不再有幸福可言,她还能有什么期盼呢?或许只有黯然伤神,她想要有美好的生活,可是“按不住意中焦”,命运的不公,她试图想要去跨越,可是又得坚守传统道德,她感受命运的摆布,又不完全屈服于命运,面对丧母,离父,亡夫的种种不幸后,她并没有埋怨,相反地,她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或许,这也是“宿命论”教导人的,这样的窦娥是麻木的,也是软弱的,或许,人有时确实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人生总会伴随这种种无力感,可是,我们不能无奈地认命,正是由于窦娥对生活环境的无力改变,造成了她逆来顺受的人物性格。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人物形象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人物形象《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窦娥作为剧中的女主人公,具有深刻的代表性,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
《窦娥冤》剧中人物形象丰富,性格典型,塑造了许多具有特点和立体的人物。
其中以窦娥为代表,通过窦娥的坎坷一生与悲剧性的结局,展现出封建底层人民被压迫的形象。
可以说,窦娥这一形象是当时社会与时代的缩影。
标签:窦娥;形象;社会《窦娥冤》揭示了当时官场黑暗以及社会不平等现象,窦娥作为其中的主人公代表了当时社会女性以及下层人民,因此,分析窦娥的形象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关汉卿想要表达的思想主旨。
对于窦娥的个人形象的评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窦娥的形象与性格特征《窦娥冤》这一杂剧中,窦娥是一个悲剧的形象,是傳统女性、传统孝义、传统道德的形象,但与此同时她也是集善良、坚韧与反抗精神为一体综合形象。
开篇是窦天章进京赶考,将七岁的窦娥卖给了蔡婆家做童养媳,以当时时代对童养媳的看法与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来看,这就已经奠定了窦娥悲剧形象的基础。
在丈夫去世之后,窦娥和自己的婆婆相依为命,要伺候自己的婆婆,除此之外还有本篇的主要情节“张驴儿事件”。
窦娥自己被张驴儿诬陷的时候受尽刑罚绝不招认,但张驴儿用心歹毒,借窦娥的孝顺之心,向窦娥的婆婆用刑。
因看不得婆婆受罪便自己认罪,这就看得出窦娥所代表的传统孝义的形象。
面对张驴儿父子的无赖,蔡婆软弱答应了。
但窦娥在张驴儿的威胁之下依然坚决不嫁,这表现的是她代表的传统女性道德的形象,拥有忠贞的思想觉悟。
窦娥是善良的,在婆婆被用刑之后她为了婆婆被屈打成招,上刑场之前她首先想到的是婆婆看到会不会难过,可以说是善良女性的代表。
窦娥的形象还有一种魅力,在于她善良但不软弱,在柔软之中更是保持了一种韧性。
对张驴儿的逼娶她反抗,对张驴儿的栽赃、官府的屈打成招她坚强的抵抗,在当时的社会这一点很难得,这一多元化的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剧中最成功的的地方之一。
浅谈《窦娥冤》的悲剧形成
[3] 戚志枫 .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道德 教育方法探究 [J]. 教师 ,2014(35):5-6.
[4] 王晓蕾 . 当代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培 育研究 [J]. 人才资源开发 ,2014(20):184-186.
[5] 陈杭烽 .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道德 养成教育研究 [J]. 环球市场 ,2015(1):107-107.
(上接第 283 页)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 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实施性研究” (编号:MKS1528) 参考文献 [1] 齐爱花 .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道德 养成教育研究 [J]. 继续教育研究 ,2015(2):92-93. [2] 李艳秋 , 王晓蕾 . 论生态文明视野下大学 生生态道德素养的提升 [J].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理论 ,2014(29):280281.
浅谈《窦娥冤》的悲剧形成
文 _ 马嫦秀 李肖
学术探讨
读 天 下
INSIGHT
摘要:《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 中悲剧的典范。窦娥并非天生的勇士,她原是听天 由命的弱者,而后却敢于向黑暗势力作斗争,从而 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 的讽刺 , 使得窦娥这一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价 值和意义。社会大背景下的黑暗、窦娥自身的性格 都对悲剧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 让我们能够 对窦娥冤的悲剧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是 个人悲剧、社会悲剧和时代悲剧的深刻反映。 关键词:窦娥冤;悲剧;人物性格
[6] 胡榕 , 陈翔 .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教育理念 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研究——生态型人才培养 的思考 [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33(3):1011.
[7] 易香君 .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及 效果提升对策研究 [D]. 西南大学 ,2015.
浅析关汉卿杂剧中窦娥的形象
目录一、弱女抗暴不为痞辱 (1)二、窦娥是一个善良与坚强的形象 (3)三、窦娥是一个充满贞洁、孝顺等封建道德观念的形象 (4)四、窦娥是一位刚烈的具有反抗精神的旧中国的妇女形象 (6)五、参考文献 (8)浅析关汉卿杂剧中窦娥的形象[内容摘要]《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这出戏剧也可称之为戏剧悲剧史上的千古绝唱。
这部戏作者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在旧中国善良而坚强的妇女形象。
在窦娥这个形象的身上,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她的善良与坚强,另一方我们也可以看到她的愤怒与反抗,我们还可以看到她满脑子的贞洁与孝顺的封建道德观念。
从而揭示旧中国封建统治对劳动妇女的压榨与迫害,反映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丑恶这样一个社会现实,作者正是通过塑造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对当时社会进行鞭挞,对迫害人民的人表示无比的愤慨与藐视,对受迫害的下层人民寄予热烈的希望和深切的同情,以哀其他们深究大不幸,以激起他们的大抗争。
[关键词] 析窦娥形象《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以他无比锋利的笔,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以洋溢奔放的情,热情地歌颂了窦娥这位善良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顽强不屈精神。
全剧是通过写高利贷的盘剥地痞流氓张驴儿父子在社会中的横行霸道,当时社会官吏的贪脏枉法等方面来揭露社会的腐败,统治之黑暗。
说明窦娥无辜死在刀下,是当时社会造成的。
窦娥在斗争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人们对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的清醒认识。
正如鲁迅先生在《枉人日记》中所指出的那样“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一、弱女抗暴不为痞辱剧中写道,窦娥的父亲名叫窦天章,自幼勤攻书,满腹才学,可在那个社会“文才虽满腹,何值一囊钱”,致使他时运不济,灾难降临,妻子不幸死去,丢下父女俩相依为命,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
他们的一位好邻居叫蔡婆婆,年轻时也丧夫守寡,有个独生子,母子俩仅依靠丈夫留下的一点产业,放债取息过日子。
浅谈窦娥的形象意义
浅谈窦娥的形象意义——沉论社会里不屈的时代强音在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家以现实主义笔法代人民立言,为人民请命,这其中就有“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的响当当的铜豌豆”关汉卿,他用笔作投枪,捍卫苦难人民尤其是下层妇女的尊严,替她们向黑暗社会宣战。
《窦娥冤》这出惊天动地的古典悲剧正是关汉卿为民请命,与黑暗现实抗争的最强音。
窦娥,一个封建沉沦社会里卑微的个体,也许她的生命被统治者视为草芥,但她却以一种坚毅和顽强实践着她的人生誓言。
她的生活际遇和生命过程折射出美好的人性光辉,诠释着一个不幸的善良人和不屈的抗争者的精神内涵。
纵观窦娥的生存挣扎,我们可以推究出窦娥的形象意义。
一、窦娥形象的思想意义——反抗性在《窦娥冤》第三折中,我们看到了面临死亡时,柔弱的窦娥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失魂落魄,而是面对无语苍天,发下三桩惊天动地的誓愿,使天地失色,更让观众同悲。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表白了窦娥的冤情,更表现了她性格的重要方面,那就是反抗,不屈的反抗。
这也是关汉卿着力塑造窦娥形象的思想意义所在。
纵观全文,窦娥的反抗性,除了表现在法场受刑的指天发誓外,还表现为绑赴刑场的指天骂地。
文中有[滚绣球]曲子。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富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在中国人心目中,天理本应是公正无私的。
窦娥也曾经这样善良的认为,所以她唱道:“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曹禺先生在《日出》扉页也题道:“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说明了天理本应公道。
现在老百姓受了委屈还会情不自禁地喊:“老天爷,你睁睁眼吧!”也表明了天理的正义性。
但残酷的现实使窦娥认识到靠天主持公道的愿望已成泡影,因此她唱出了反抗之词“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指天骂地,这显然是对千百年来人们深信不疑的天理的大胆否定,其实不难理解,在封建社会里公正的天理是由统治者掌握的,因此可以说对天理的否定实际是对最高统治者的大胆否定,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最猛烈、最尖锐的抨击,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窦娥冤
窦娥人物形象: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
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
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关汉卿塑造了一个善良而富于反抗精神的窦娥形象。
首先,窦娥具有始终如一的善良而美好的品质。
窦娥虽然家境贫寒,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然而正是这种经历,养成了她善良、孝顺的美好品质:她珍惜与蔡婆婆相依为命、相对平稳的家庭生活,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十分孝顺;她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她恪守孝道与妇道,做人贤惠;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她不仅为了使蔡婆免受毒打,忍受着剧痛、屈辱和不公,用生命为代价,含冤招承了药死公公之罪,而且还在被押赴刑场、即将被处斩时,还想到不能让婆婆看到自己的样子以免婆婆伤心难过。
但是,窦娥又充满了反抗斗争的精神。
她一出场,便(1)对“恒定不变”的天理产生怀疑;(2)她反抗没有爱情的婚姻,她不依从婆婆,而且谴责婆婆答应嫁给张驴儿父亲是不守“贞心”,是不知羞的行为;(3)她坚决反抗张驴儿的逼婚,就是在张驴儿嫁“药死公公”之罪于窦娥,以“官休”相威胁而实则强行逼窦娥“私休”的情况下,她仍然坚定沉着地维护自身人格尊严,与其抗争到底;(4)即使她在被押往刑场的途中,双手被刽子捆绑得不能动弹,但她仍满腔的怒火和怨气,骂地“不分好歹”,骂天“错勘贤愚”并且发出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的三桩“表明清白”的誓愿——而窦娥这种对“天理不公”的不满,实际上是对人间的不公与黑暗的反抗与责问;(5)尤其是她已含冤屈死,但其鬼魂仍然“一再”为自己伸冤,这充分表明了窦娥不向黑暗的暴力屈服的坚强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弱女抗暴不为痞辱 (1)二、窦娥是一个善良与坚强的形象 (3)三、窦娥是一个充满贞洁、孝顺等封建道德观念的形象 (4)四、窦娥是一位刚烈的具有反抗精神的旧中国的妇女形象 (6)五、参考文献 (8)浅析关汉卿杂剧中窦娥的形象[内容摘要]《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这出戏剧也可称之为戏剧悲剧史上的千古绝唱。
这部戏作者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在旧中国善良而坚强的妇女形象。
在窦娥这个形象的身上,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她的善良与坚强,另一方我们也可以看到她的愤怒与反抗,我们还可以看到她满脑子的贞洁与孝顺的封建道德观念。
从而揭示旧中国封建统治对劳动妇女的压榨与迫害,反映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丑恶这样一个社会现实,作者正是通过塑造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对当时社会进行鞭挞,对迫害人民的人表示无比的愤慨与藐视,对受迫害的下层人民寄予热烈的希望和深切的同情,以哀其他们深究大不幸,以激起他们的大抗争。
[关键词] 析窦娥形象《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以他无比锋利的笔,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以洋溢奔放的情,热情地歌颂了窦娥这位善良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顽强不屈精神。
全剧是通过写高利贷的盘剥地痞流氓张驴儿父子在社会中的横行霸道,当时社会官吏的贪脏枉法等方面来揭露社会的腐败,统治之黑暗。
说明窦娥无辜死在刀下,是当时社会造成的。
窦娥在斗争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人们对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的清醒认识。
正如鲁迅先生在《枉人日记》中所指出的那样“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一、弱女抗暴不为痞辱剧中写道,窦娥的父亲名叫窦天章,自幼勤攻书,满腹才学,可在那个社会“文才虽满腹,何值一囊钱”,致使他时运不济,灾难降临,妻子不幸死去,丢下父女俩相依为命,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
他们的一位好邻居叫蔡婆婆,年轻时也丧夫守寡,有个独生子,母子俩仅依靠丈夫留下的一点产业,放债取息过日子。
窦天章当时手里很拮据,常向蔡婆婆借贷。
天长日久,无力偿还。
恰又逢春试,窦天章决心进京应试,自己又无力安置女儿,最后不得不将自己心疼的七岁女儿半卖半送给蔡婆婆家做媳妇。
窦娥到蔡家与她的儿子结婚不到两年,她的所谓的丈夫害病而死,此时就只剩下婆媳两人相依为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谁料到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反而被骗到郊外,险些要了她的命。
不料被地痞张驴儿父子所救,谁知张驴儿父子救人是假,而是乘人之危,正如剧中所云“她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她性命,她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她媳妇儿,何等两便”。
强行住进蔡家,并要挟蔡婆婆和窦娥与他们父子成亲,正如剧中所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了你罢”实际上是强行霸占。
加之张驴儿父子又看到蔡家还有一点财产,这样便可以财色双丰收。
蔡婆婆在张驴儿这等流氓地痞面前,软弱怕事,答应了他们父子俩的非理要求,可窦娥却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表示坚决拒绝,正如剧中所唱“我想这妇人每休信那男儿口,婆婆也,怕没有负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领着个半死囚”,表现窦娥坚决反对这桩亲事,不为地痞流氓所辱的强烈反抗精神。
又如窦娥在剧中[黄钟尾]中唱道“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的?…………”,一种誓与社会地痞流氓抗争到底,一种决不向顽固的封建势力妥协投降的抗争精神跃然纸上。
这就是看似柔弱的窦娥这个弱女子显示出来的刚性,这就是这位弱女子表现出来的抗暴中的刚烈。
这种性格的促进形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哪里的压迫越重,哪里的斗争越激烈”。
是残酷的压迫促使窦娥形成摆脱压迫,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意识的形成和斗争行为的产生,唯有斗争才能砸碎套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唯有斗争才能摆脱自己困苦的命运,唯有斗争才能毁灭这吃人的筵席,唯有斗争才能推翻这个黑暗腐朽的旧世界,迎来新世界。
惟有斗争妇女的翻身解放才能真正实现。
这就是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抗暴,不为地痞流氓所辱,与之斗争,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二、窦娥是一个善良与坚强的形象“人之初、性本善”。
凡是人都应该具有善良的本性所在。
这种善良体现在对邪恶势力的憎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上。
窦娥的善良性格也就集中体现在这上面。
一个人若善恶不辨,好坏不分,不能扬善除恶,就无善良可言。
窦娥的善良性格在《窦娥冤》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体现。
如剧中张驴儿下毒,误把他自己的父亲毒死,结果又嫁祸给蔡婆婆。
一方面窦娥为婆婆免遭酷刑,在屈打成招之下,为婆婆承担责任,宁愿自己受刑,也不让自己的婆婆去吃苦,这种善良如明镜般可见,如日月般明朗,如泉水般的清纯。
也许有人要问,明明不是自己做的事,干嘛要去承担责任呢?从今天的法律来讲,叫做冒名顶罪,是不允许的,不是善良。
可是,我们对此应作历史的判断与分析,窦娥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封建统治的黑暗时代,封建时代的所谓法律,完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根本谈不上法律有维护人民利益的人民性和公正性。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就是封建法律的宗旨和核心。
因此象窦娥这样的冤案,有谁来为窦娥公正,有谁来为窦娥澄清。
加上权贵们大多贪官枉法,冤沉大海也是必然。
窦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屈招是可以理解的。
这种情况下为婆婆承担毒死人命的责任,完全是一种善良行为的表现。
这是一种违心之举,其内心是极其不平与愤怒的。
何以见之,有[隔尾]为证“这厮搬调咱老母收留你,自药死亲爷待要吓唬谁?”正如窦娥所云“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
可见内心的不服,不平与愤怒。
也表现了窦娥的坚强与反抗。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斗争得到公正的判决,所以在张驴儿这个地痞流氓面前宁肯在法庭上来个光明正大的对此案的“官了”,也决不在与张驴儿之间来个“私了”。
窦娥的这种想法,充满自信,但也充满幼稚,甚至还有些糊涂,作者在塑造窦娥这方面的性格时,有较多的同情与赞扬,但也不排除对她对当时官场办案公正性的认识上的糊涂观念的嘲讽,可以说是充其不幸,讽其幼稚天真。
在窦娥身上这种幼稚天真的想法不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身上所固有的,是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造成的。
由于生活在旧中国的妇女,长期处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妻的严重压迫之下,她们的思想严重受到约束与摧残,她们的思想严重受到封建思想的桎梏,新的思想要渗透到妇女思想中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窦娥把这桩冤案寄希望于“官了”也就不为奇怪。
值得肯定的是窦娥寄希望于“官了”,但在不断地进行斗争,这种充满必胜的坚定信念。
充分体现了窦娥的坚定性与抗争性。
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可歌可泣的坚定勇敢的艺术形象。
三、窦娥是一个充满贞洁、孝顺等封建道德观念的形象所谓“贞洁”指女子在节操上没有污点。
在封建时代女子的“贞洁”带有不少的封建意识。
但窦娥所表现的贞洁,孝顺带有积极有益的成分。
如她誓不与张驴儿为妻,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封建的“守寡之道,不嫁二夫之礼”,而是与封建社会中地痞流氓势力势不两立的斗争。
争取在社会中占有妇女应有的地位,是一种追求性自由与解放思想的表现。
正如窦娥在剧中对婆婆的一段道白“婆婆,这个怕不中么?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在她看来,地痞流氓不足怕,与地痞流氓成亲,是不守贞洁之举,是万万行不得的。
又如窦娥在[赚煞]中唱道“我想这妇人每休信那男儿口,婆婆也,怕没的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个林老子,领着个半死囚”。
唱词中道出了窦娥“贞心自守”的性格。
窦娥还认为不“贞心自守”是“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
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挣扎的铜斗儿家缘百事有。
想着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张驴儿情受。
在窦娥看来,自己不保持贞洁,就是自我蒙羞。
自己不守贞洁,就是妇女的最大耻辱,因此与张驴儿这样的地痞流氓成亲,简值是大义不道。
因为张驴儿父子欲与窦娥婆媳成婚,不是属于真心地相爱,而是色迷心窍,对妇女的玩弄,以满足他们财色双收的目的。
所以窦娥的这种“贞洁”,表现出来的是妇女道德上的高尚。
伦理上的一种相素的纯洁。
这种纯洁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共有的特征。
这种誓保贞洁之心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正如窦娥在[南吕一枝花]中所唱道貌岸然的“旧恩忘却,新受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
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沙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
唱词中对喜新厌旧,忘恩负义,无仁淫奔的思想和行为极为憎恶,窦娥认为这是可悲可耻之举,是偏离了人的本性之举。
在窦娥看来,作为一个妇女必须守妇道、守贞洁,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
才不会缺少妇女所应具有的志气。
尽管窦娥的守“贞洁”思想就当时的时代来讲的确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就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看,对妇女的自尊、自重、自爱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她身上看到旧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在窦娥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旧中国妇女的缩影。
至于谈到“孝”中国是一个从封建传统的古国过来的。
是礼义之帮,在人们的思想上有着浓厚的、根深蒂固的“孝悌、忠信”思想。
“孝”风成为中国传承下来的民众中的传统民风。
人们认为“以孝为大,不孝为耻”。
窦娥的这种“孝顺”思想,在剧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首先表现在蔡婆婆的丈夫和儿子死后,婆媳两人相依为命,对婆婆孝顺关心,家庭婆媳和睦相处,亲密无间,有福同享,有祸同担。
这种孝顺充分体现在婆媳间的患难与共,肝胆相照人。
正如[天下乐]中所唱“我将此婆侍养,我将此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
应该说是古代孝顺的和谐家庭的一个典范。
窦娥的孝顺,在剧中表现得十分生动而感人,如[倘秀才]中窦娥临刑时唱道“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为什么走前街去刑场,心中充满怨恨呢?因为窦娥从前街奔刑场生怕婆婆看见,给婆婆带来极大的悲痛。
她心里知道:这位老人已经经受了丧失丧子之苦,受尽了生活中的百般煎熬,如今又失去这个相依为命的媳妇。
这生与死的闻别,会使这位老人难以目睹这惨忍的场面,这场面定会使这位老人肺炸心裂,痛不欲生。
作为儿媳的,不应该给婆婆带来这万般痛苦。
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到窦娥那颗孝顺善良之心在跳动。
也表现了窦娥对婆婆的依恋之情。
正如剧中[鲍老儿]所云: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愚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婆婆也”。
深深的依念,悲凉的心情微小的愿望,一位善良、孝顺、惨悲的中国妇女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面前。
一位感人至深的妇女形象令人同感,令人同悲,是她的善良与孝顺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这正是关汉卿关心妇女命运,歌颂妇女洁美的人性,成功塑造人物的妙笔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