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PCI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是指在PCI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在9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PCI时间窗内应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七、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定义: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是指患者从进入急诊抢救室开始72小时内死亡(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总数的比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5.16•【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解读一、质控指标起草的背景和必要性质控指标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质控工作的重要工具。
构建科学、规范的医疗质控指标体系对加强科学化、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委陆续制定印发了部分临床专业质控指标,对促进相关专业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充实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我委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业国家质控中心制定了急诊医学、脑损伤评价、病理、放射影像、门诊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二、主要特点本次发布的质控指标分为制定和修订两个类别,一方面,根据质控组织体系建设情况,指导相关专业质控中心组织制定了脑损伤评价、放射影像、门诊管理等3个专业质控指标,扩大指标体系覆盖面,填补专业空白。
另一方面,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充分汲取既往工作经验,对急诊、病理、医院感染管理3个专业的质控指标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符合当前工作需要。
同时,在指标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指标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适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质控组织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管理工作中应用。
后续,我们将根据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进一步扩充和完善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不断健全和优化质控指标体系。
三、指标的应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质控指标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质控指标的定位和内涵,发挥质控指标的工具性作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质控指标开展自我管理,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PCI的平均时间。
急救中心质控目标
急救中心质控目标一、临床医疗:1、病床使用率≥90%~≤105%2、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5%3、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4、甲级病案率≥95%(无丙级病案)5、无发生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6、三级、四级医疗事故发生率≤0、1/‰7、医疗事故争议协商解决,进行补赔偿(含减免、法院判决),每年不超过业务收入的3‰8、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9、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10、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11、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 分钟二、急诊门诊1、急救物品完好率100%2、器械、仪器完好率90%3、急诊留观时间≤72 小时4、处方合格率≥95%5、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0%6、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7、普通门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三、护理:1、静脉输液、吸氧、无菌技术、吸痰、引流管护理、背部护理、心肺复苏等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 分)≥95%;基础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90 分)2、危重患者(特护、一级护理)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0 分)3、病人对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90%5、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陪护率≤5%6、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 分)≥95%7、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应达到100%8、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9、无护理并发症(烫伤、褥疮、坠床)(难免褥疮例外)9、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零10、新护士上岗前培训率100%;护士、护师规范化培训率70%;主管护师以上继教覆盖率≥80%11、技术操作考核,护师以下职称每年一次、主管护师每3 年一次,参与率≥95%;护理人员理论考试每年一次,参与率≥95%四、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率≤10%2、医院感染漏报率≤10%3、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5、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急救中心质控计划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管理标准的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一、急救中心质控小组组长:王国治副组长:李德勇梅花成员:二、质控工作制度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急救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对急救中心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对急救中心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4.30•【文号】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我委组织制修定了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现印发给你们,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专业质控组织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使用。
2015年印发的《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同时废止。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专业质控中心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推动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附件:1.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2.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3.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4.放射影像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5.门诊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6.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
急诊质控十大指标
急诊质控十大指标《急诊质控十大指标指南》急诊室,那是一个像战场一样的地方,每分每秒都在和死神抢人。
这急诊质控十大指标啊,就像是这个战场上的十把关键钥匙,能把急诊的工作质量好好地把握在手里。
咱先说这个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占比。
这就好比是把急诊的病人按照紧急程度分成不同的小队。
有的病人那是火烧眉毛,马上就有生命危险的,这部分病人的占比得合理。
要是全是这种特别危急的病人,那急诊室可能得乱套,就像一个小池塘里突然涌进了太多的大鱼,空间不够用。
可要是这种危急病人占比太少,又可能是分诊出了问题,把真正急的病人给耽误了。
再看急诊患者平均停留时间。
这就像是客人在饭店里吃饭,停留的时间得合适。
病人在急诊室待太久了不好,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就像菜都凉了才上桌。
可要是停留时间太短,那可能是检查没做全,治疗没到位,就像客人还没吃饱就被赶出去了。
这时间的把控啊,得恰到好处,既不能让病人干等,也不能草草地就把病人打发走。
急诊患者收住院率也是个重要的事儿。
急诊就像是一个中转站,有一部分病人是要转到住院部去进一步治疗的。
如果收住院率太低,可能是医院内部的协调出了问题,就像接力赛的时候,下一棒的人没准备好接棒。
要是收住院率太高,也许是急诊医生太保守,不管什么情况都想把病人往住院部送,这也不合适。
急诊患者的重返率得重视起来。
这就好比是一个修好的东西又坏了,重新拿回来修。
病人从急诊出去了又回来,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可能是之前的治疗没彻底,或者是病人回家后没有得到正确的护理指导。
这就像盖房子,根基没打牢,风一吹就又摇摇欲坠了。
还有急诊患者的死亡率。
这是个沉甸甸的指标。
在急诊,虽然大家都在努力和死神搏斗,但也不可能把所有病人都救活。
不过这个死亡率要是过高,那就得好好反思一下了。
是医疗技术不够,还是设备不够先进,或者是流程上有漏洞。
这就像一场考试,要是不及格的人太多,那肯定是教学方法或者学生学习上出了大问题。
急诊患者的安全转运率也不能忽视。
急诊质量控制十大指标
急诊质量控制十大指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医疗服务作为医院的重要门户之一,其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急诊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急诊质量控制的十大指标,以便医院和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急诊质量控制工作。
一、急诊科门诊等候时间急诊科门诊等候时间是患者就医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长时间的等待会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情绪波动。
因此,急诊科门诊等候时间是急诊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应该加强对急诊科门诊等候时间的监测和控制,优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二、急诊科门诊复诊率急诊科门诊复诊率是指患者在急诊科门诊就医后,因病情复发或治疗效果不佳而再次就医的比例。
急诊科门诊复诊率是衡量急诊科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医院应该加强对急诊科门诊患者的随访和管理,降低复诊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三、急诊科门诊病情评估准确率急诊科门诊病情评估准确率是指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急诊科门诊病情评估准确率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病情评估的准确率,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四、急诊科门诊抢救成功率急诊科门诊抢救成功率是指急诊科门诊对患者进行抢救的成功率。
急诊科门诊抢救成功率是衡量急诊科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抢救技能和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五、急诊科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急诊科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是指在急诊科门诊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比例。
急诊科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影响医院声誉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六、急诊科门诊病历书写质量急诊科门诊病历书写质量是指医护人员书写病历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急诊质控标准
急诊质控标准急诊科的服务质量是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保证急诊科的服务质量,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标准和方法。
以下是基层医院、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科急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1:制度、职责考核标准:急诊科人员必须遵守科室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度和危重病抢救流程必须上墙。
考核方法:实地查看急诊科的布局流程、区域划分和设备设施,并要求主管职能部门了解急诊科建设的基本要求。
分值扣分标准:急诊科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必须符合要求,每一项不合格扣1分。
急诊科的布局要求必须合理,设备设施完善并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要求。
考核项目2:人员培训考核标准:急诊科医护人员必须全部经过急诊专业培训,并有培训考核记录。
急诊科主任必须具备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士长必须具备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有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所有医护技能评价与再培训间隔时间不超过2年,急诊抢救室由专职医护人员负责,单独排班。
考核方法:查看急诊医护人员的相关资质和科室专科培训考核资料,查看排班和现场核实值班医护人员资质,并查看应急预案。
分值扣分标准:急诊医护人员必须每年一次三基培训,并进行考核。
对轮转医师和护士有上岗前质量与安全工作培训与教育的记录。
有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
每一项不合格扣1分,排班不合理扣0.5分。
考核项目3:设备维护考核标准: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必须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基本标准。
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技能,正确使用抢救设备。
考核方法:查看急诊医护人员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情况,急救设备及药品有专人管理,并查看应急预案。
分值扣分标准:设备缺一项扣1分,不熟悉设备使用扣1分。
考核项目4:急救预案考核标准:必须有紧急状态下应急预案及人员调配方案,并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考核方法:追踪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了解院级领导指挥、职能部门协调管理及各科室协作的情况,并查看演练记录。
分值扣分标准:无应急预案扣1分,无紧急状态下人员调配方案扣1分,突发事件处置方案不合理扣1-2分,无演练记录扣1分。
版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版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急诊科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方法。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院评估急诊科的运营效率、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等方面,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1.门诊等候时间急诊科门诊等候时间是一个衡量急诊服务效率的重要指标。
患者等候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患者不满和医疗服务延误。
医院可以通过评估平均等候时间、最长等候时间和提高就诊速度等措施来改善这一指标。
2.急诊入院率急诊入院率是指通过急诊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
较高的入院率可能意味着急诊科未能提供足够的门诊治疗,或者急诊科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不足。
因此,医院可以通过提供更全面的急诊科门诊治疗和改进急诊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技能来控制急诊入院率。
3.平均就诊时间平均就诊时间是指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较短的就诊时间意味着医院能够快速响应患者的需求并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
对于急诊科而言,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4.重返急诊率重返急诊率是指排除计划内复查和住院后再次就诊的急诊患者中新发病情就诊的比例。
较高的重返急诊率可能意味着早期的诊断或治疗有误,或者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
医院可以评估重返急诊率,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提升医生的诊断能力和完善签出制度等,从而减少重返急诊的比例。
5.急诊科医生临床操作规范遵循率急诊科医生临床操作规范遵循率是指急诊科医生在临床操作中遵循的规范比例。
规范化的操作可以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准确性,减少错误操作的发生。
医院可以对医生进行培训和教育,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并进行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医生的规范操作水平。
6.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率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率是指在急诊科就诊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失误或意外的比例。
减少和预防医疗安全事故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
急诊科可以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强化流程管理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提高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率。
急诊质控指标2024
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指标一、急诊科医患比(EM-SI-01)定义:急诊科医师总数与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之比。
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急诊科医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10000‱说明:本指标中急诊科医师是指在本医疗机构注册,全职从事急诊工作的执业医师。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科医师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二、急诊科护患比(EM-SI-02)定义:急诊科护士总数与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之比。
计算公式:急诊科护患比=急诊科护士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 100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科护士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三、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EM-ME-03)定义:将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X(n+1)/2,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Xn/2+Xn/2+1)/2,n 为偶数n 为一定时期进出抢救室患者总数,X 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效率和急危重症救治质量。
指标四、急诊分级分诊执行率(EM-ME-04)定义:急诊(预检分诊)执行分级分诊的患者例次占同期急诊接诊患者总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分级分诊执行率=急诊(预检分诊)执行分级分诊的患者例次/同期急诊接诊患者总例次× 100%说明:急诊预检分诊要依据科学的标准进行准确分级,目前广泛使用的标准按病情危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四级:I 级为急危患者,需要立即得到救治;II 级为急重患者,往往评估与救治同时进行;III 级为急症患者,需要短时间内得到诊治;IV 级为非急症患者或亚急症患者,在普通诊疗区顺序就诊(下同)。
意义:反映急诊分级分诊的规范性。
指标五、急诊IV 级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EM-ME-05)定义: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急诊IV 级患者例数占同期急诊就诊 IV 级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急诊科重点病种服务质控指标及服务时限要求
目标4到院<10分钟完成血液相关检查抽血完成送检验科
目标4到院<10分钟完成血液相关检查抽血完成送检验科
目标4.到院<30分钟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
目标4 达到医院<30分钟完成头颅CT、心电图、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
目标5 获“溶栓”诊疗<60分钟(确诊STEMI或LBBB后)
目标3 到院<7分钟完成GCS评分,简单的骨折固定、包扎和止血。
目标3.立即有效的气管内负压吸引以负压吸引清除堵塞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有时即可立即解除梗阻,改善通气,到院<20分钟给予解痉、平喘药物
目标3达到医院<15分钟进行NIHSS评估或至少有Glasgow评分
目标4 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20分钟(确诊STEMI或LBBB后
急诊科重点病种服务质控指标及服务时限要求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创伤
急性颅脑损伤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脑卒中
目标1接诊时间<5分钟
目标1接诊时间<5分钟
目标1接诊时间<5分钟
目标1接诊时间<5分钟
目标1接诊时间<5分钟
目标1接诊时间<5分钟
目标2到院<10分钟完成首次心电图心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肌钙蛋白等相关化验
目标2到院<10分钟完成首次心电图、心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等相关化验
目标5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目标5到院<30分钟,完成二次伤情评估、相关检查B超、心电图、放射。
目标5到院<30分钟,完成二次伤情评估、相关检查B超、心电图、放射。
目标5.到院<60分钟人工气道建立(必要时)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篇一: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XX版)附件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XX年版)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诊质控指标核算办法
附件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100%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 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100%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诊质量控制十大指标
急诊质量控制十大指标1.急诊等候时间:等候时间是评估急诊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等候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延误治疗等情况发生。
因此,急诊等候时间应尽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规定在30分钟内完成初步诊疗。
2.急诊复诊率:急诊科的复诊率是衡量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反复来急诊,说明初次就诊未能解决问题,可能存在诊疗不当、沟通不畅等质量问题,需进行改进。
3.急诊留院率:急诊留院率是指急诊患者中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
合理的急诊留院率能够体现急诊科对患者的正确分诊和处理能力。
留院率过高可能说明急诊科的分诊不准确或处理不当,需要加强评估和培训。
4.急诊转诊率:急诊转诊率是指急诊科患者中需要转诊到其他科室的比例。
合理的转诊率能够反映急诊科辨别疾病性质和处理能力。
转诊率过高可能说明急诊科在疾病鉴别和处理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培训和协作。
5.急诊患者满意度:急诊患者满意度是反映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患者对急诊服务的评价,为急诊科改进提供参考意见。
6.急诊科医生回访率:急诊科医生回访率是指对急诊出院患者进行随访的比例。
通过回访患者可以了解他们的康复情况、复诊情况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医疗质量。
7.急诊科医生培训和考核:急诊科医生培训和考核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急诊科医生应接受持续的培训,并进行有效的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8.急诊科医疗设备维护和更新:急诊科医疗设备维护和更新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医疗设备的正常运作和及时更换能够保证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9.急诊科医疗纪录质量:急诊科医疗纪录质量是评估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完整、准确、规范的医疗记录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处理和治疗依据,确保患者获得恰当的医疗服务。
10.急诊科医患沟通质量:急诊科医患沟通质量是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医生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顾虑,提供正确的信息,并主动解答他们的疑问。
急诊科质量控制标准
急诊科质量控制标准急诊科作为医院中最关键的科室之一,承担着救治危急病患和急诊症状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证急诊科的工作质量和医疗安全,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一、急诊科人员素质标准急诊科人员是急救病患的第一线医疗人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急救效果。
因此,急诊科医务人员的素质标准应包括以下要求:1. 医学知识和技能:急诊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紧急救治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创伤处理、快速诊断等。
2. 心理素质:急诊医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冷静处理紧急状况,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团队合作能力:急诊科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其他科室、护士等有效沟通和协作。
二、急诊科设备设施标准急诊科所需的设备设施对于快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是急诊科设备设施的标准要求:1. 必备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仪、呼吸机、除颤仪等。
2. 抢救药品和器械:包括急救药品、红细胞及血浆等血液制品、手术抢救所需的器械和材料等。
3. 实时信息传输设备:急诊科需要与其他科室和卫生监测中心进行实时的信息传输,以确保快速反应和科学调度。
三、急诊科工作流程标准为了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急诊科工作流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急救流程:包括病患的初步评估、快速诊断、紧急抢救和有效治疗等环节,在流程中要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2. 信息记录和统计:对每一位急救病患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病历数据、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并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为提供科研支持和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3. 危重病患转运流程:急诊科是危重病患的第一站,对危重病患的转运工作要制定标准的流程,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顺畅。
四、急诊科服务质量评估标准为了评估和提升急诊科的服务质量水平,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评估指标:1. 急诊科工作时间:评估急诊科的工作时间是否满足患者需求,是否有足够的医务人员和设备支持。
急诊科质控情况汇报
急诊科质控情况汇报急诊科质控情况汇报xxxx年xx月xx日尊敬的领导、专家组成员:您好!我是急诊科的质控专员,首先感谢您拨冗参观本科室,并对急诊科的质控工作给予关注和指导。
根据您的要求,我将向您汇报我们科室的质控情况。
一、质控监测指标1. 候诊时间:本月,急诊候诊时间总体平均为X分钟,较上月平均缩短了X分钟。
我们通过优化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增加人员配备,使候诊时间得以明显减少。
2. 病人满意度:通过病人满意度调查,本月急诊科的满意度得分为X分,较上月有所提升。
其中,80%的病人对我们的接待态度和医疗服务表示满意,但有部分病人对候诊时间仍有一定不满。
3. 急危重症救治时效:本月,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时效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平均抢救时间控制在X分钟以内。
我们加强了专业培训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提高了医务人员在急救环节的娴熟度和救治效果。
二、质控改进措施1. 完善医护流程:根据病人就诊环节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急诊科的就诊流程进行了调整。
总结了每个环节的漏洞和不足,完善了信息登记、接待、分诊、检查等流程,优化了病人就诊体验。
2. 提升医护素质:为了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我们加强了医护培训。
定期组织临床技能竞赛和培训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并注重医患沟通以及病人心理关怀培训。
3. 加强设备投入:为了满足不同病患需求,我们适时购置了先进的急救设备,并进行了必要维护和更新。
确保了急诊科的基本医疗设备能够正常运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可靠的医疗保障。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1. 人员不足:当前医务人员总体较紧张,导致急诊科在繁忙的就诊时段有时人员不够。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加强招聘和培训,优化人员配备,提高急诊科服务效率。
2. 信息系统更新:急诊科现有的信息系统已经使用多年,功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提高电子病历记录的质量和便捷性,提高工作效率。
感谢您对急诊科质控工作的关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一、急诊科医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
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
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
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PCI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是指在PCI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在9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PCI时间窗内应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七、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定义: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是指患者从进入急诊抢救室开始72小时内死亡(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八、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
定义: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是指急诊患者接受急诊手术,术后1周内死亡,除外与手术无关的原发疾病引起的死亡。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手术救治成功率
九、ROSC成功率
定义:ROSC(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成功是指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超过24小时。
ROSC成功率是指ROSC成功总例次数占同期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总例次数的比例。
同一患者24小时内行多次心肺复苏术,记为“一例次”。
计算公式:
意义:反映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
十、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定义:因相同或相关疾病,72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急诊抢救室患者总数占同期离开急诊抢救室(出院或转其他区域)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