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合集下载

毛概答案总结(1)

毛概答案总结(1)

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解决。

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和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1.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2.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3.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4.在少数民族问题上,坚持民族团结5.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它同资本主义社会等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虽然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浅谈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

浅谈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

浅谈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内容提要]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雇佣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以自主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逐渐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认识,正确处理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完善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而且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前提。

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全面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才能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进程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根据他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长期研究,揭示了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准确认识、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准确认识、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准确认识、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者:任宗哲来源:《新西部》2017年第11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用“八个明确”创造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九大最大的亮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适应新时代重大的科学论断,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在某一历史阶段客观存在的根本性矛盾。

准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不仅是执政者或执政集团确立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也是凝聚全社会之力化解矛盾、维持社会安定的前提。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做出规范表述,最早出现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并指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 说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 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 的矛盾。 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 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 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 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不是 对抗性的矛盾。 •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 地得到解决。
就是进行教育和说服工 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 评。这种方法可以具体 化为一个公式,即“团 结——批评——团结”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经济工作 经济工作
党派关系 党派关系
思想领域 思想领域 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
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
◇ 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 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 而且非常有害。”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 ,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 方法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 方法去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 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正确的东西是在同错误的东西 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在斗争中 才能发展。
• 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 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 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 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 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若何准确熟悉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抵触纵不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发明,我们成长至今,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抵触依旧是临盆力与临盆关系之间的抵触,那么准确懂得个中抵触,本质上是准确懂得社会主义的根本抵触.然而,我们皆知,人类进行物资生涯材料的临盆既要同天然界产生关系,人们之间也要产生必定的社会关系,这就组成了临盆力和临盆关系,二者辩证同一于临盆方法.应该说,临盆力与临盆关系的抵触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前提和主要力气.在这对抵触活动中,临盆力的性质.状态和成长请求,决议着临盆关系的性质.方法和变动.成长.也就是说,临盆关系的性质.方法和变动.成长,必须顺应临盆力的性质.状态和成长请求.但是,临盆关系也不是自动的顺应,它也能自动地施展感化,自发地促进临盆力成长;尤其在新生的.革命进步的社会形态里,临盆关系往往能施展其能动性,对临盆力成长起到伟大的能动感化,有力地促进临盆力进步和成长.当然,在落伍反动的社会形态里,临盆关系倒是轻微扭曲的.滞后的,这种扭曲.滞后的临盆关系,必定误导和阻碍着临盆力成长;如许的成长错位和抵触对峙,也确定引产临盆关系.经济基本,甚至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的重大变迁.在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里,社会经济成长是相当迟缓的,临盆力的成长也是极为迟缓的,这时代的临盆力与临盆关系的抵触是比较趋缓的,因而其调剂周期也是较长的.但近代以来,尤其是在现代科技革命推进下,社会经济成长的速过活趋加速,临盆力的成长也呈快速缓慢之势,在这种态势下,临盆关系不成能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本钱主义社会前期那样,上千年或数百年的作一次调剂,就能知足之后相当一段时代的临盆力成长需求,而是时时刻刻临盆力都对临盆关系提出新的变动请求,临盆关系必须不竭作出调剂而顺应之,不然,临盆关系就会滞后,二者的抵触就会加大,从而影响和制约着临盆力成长.在当代,科技经济快速成长,即社会临盆力的敏捷成长,与本钱主义临盆关系落伍的抵触日益凸显,特殊是临盆材料.运营本钱私有制与临盆社会化.分派公正化的抵触加倍激化,落伍的所有制形态和临盆关系,已经成了临盆力健康成长的枷锁,已经成为临盆力畸形异变的根源.尽管资产阶层们死力辩白和设法缓解抵触.化解冲突,但终因不克不及自我解决社会轨制和所有制性质这一根本问题,而只能任由抵触持续恶化,或牵萝补屋的将错就错下去.显然,这种抵触日益加剧且不克不及解决,是违反解决抵触和调剂临盆关系请求的,如斯下去的物极必反,必定是社会主义代替本钱主义,而从根本上解决实际之抵触,使临盆力与临盆关系抵触的调剂周期大为缩短,并走上不竭能动调节之路径.一般来说,临盆力是人们熟悉天然.改革天然的一种才能;但从本质上讲,临盆力不但有其天然属性,并且还有光鲜的社会属性.临盆力有其天然属性,就是说组成临盆力的诸要素是天然客不雅的;而临盆力具有社会属性,则是因为居于决议意义的劳动者是有社会属性的,临盆材料.劳动对象.组织治理和科学技巧等要素,是消失于特定的社会形态,并受不合的好处主体和所有制情势安排的.我国经济体系体例改革是临盆力与临盆关系抵触活动的必定成果.我国的社会主义临盆关系是根本合适我国临盆力的状态的,因而推进了临盆力的成长.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临盆关系还消失着不合适临盆力成长状态的某些身分和环节.是以,跟着临盆力的不竭成长,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临盆关系,特殊是经济体系体例中不合适临盆力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刻的改革,以充分施展社会主义临盆关系的优胜性,解放和成长临盆力.临盆关系必定要合适临盆力成长状态的纪律是我国经济体系体例改革和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系体例的理论根据.从总体上看我国临盆力水温和临盆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经济成长很不服衡,临盆力成长水温和社会化程度整洁不齐.我国社会临盆力的这种低程度.多层次和不服衡的特色将长期消失.这种多层次的临盆力,不合的临盆社会化程度就决议了我国的临盆关系具有多种层次和多种情势.在临盆材料公有制基本上树立起来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现存的“经营层”的临盆关系的根本特点.商品经济的运行有它特有的目标性,这个目标就是:每个商品临盆者或经营者,都要在本身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多创造出为社会所须要的产品,并从中获得较多的盈利或利润.盈利或利润作为社会主义商品临盆者的目标,必定要转化为动力,恰是这种动力才推进着每个社会主义商品临盆者或经营者不竭改良对象,增强治理,下降成本,从而大大地进步劳动临盆率;更主要的,也恰是这种动力,才在商品临盆者之间引起剧烈的竞争;而竞争又作为一种压力,迫使每个商品临盆者马不断蹄地进步.同时,内涵的动力可以转化为外在压力,外在的压力又不断地向内涵的动力转化,商品临盆者就是在表里两种力气交相感化和冲击下努利巴社会临盆力平庸般地成长起来.必须看到,企业的临盆目标和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临盆目标是慎密接洽着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成长的现阶段,企业,不管是全平易近所有制企业照样集体所有制企业,它们的临盆目标,从必定的意义上讲,都不过是社会主义社会临盆目标具体表现,社会主义社会临盆目标恰是要经由过程千百万个大大小小的企业具体的临盆目标来贯彻和实现的.社会主义这个宏大的公平易近经济机体,恰是由成千上万个作为个体企业而消失的经济“细胞”有机联合起来的.还要看到直接从事物资材料临盆的每一个社会主义企业,不管是工业照样农业,当它们在为各自的好处而斗争时,必定会在它们所创造的全体财宝中,以相当大的部分,作为残剩劳动或残剩产品的实体而消失,并经由过程税收.房钱.利润.利钱和价钱等情势,源源不竭地分散到国度手中.上面评论辩论了如斯之多对国度层面,社会主义根本抵触的评论辩论,那么我们是否也能在小我层面睁开一番熟悉呢?在小我的临盆生涯中 ,“一小我的成长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来往的其他一切人的成长; 彼此产生关系的小我的生生世世是互相接洽的,子女的肉体的消失是由他们的前代决议的,子女持续着前代积聚起来的临盆力和来往情势,这就决议了他们这一代的互相关系.总之,我们可以看到,成长不竭地进行着,单小我的汗青决不克不及离开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小我的汗青,而是由这种汗青决议的.”可见,尽管“临盆力是人们运用才能的成果,但是这种才能本身决议于人们所处的前提,决议于先前已经获得的临盆力,决议于在他们以前已经消失.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情势. ”是以,要辩证地对待人的成长与临盆力成长之间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 决议着人的成长的“社会情势”本身又是人们交互感化的产品.最后,经由一层层严谨的剖析,我们可以发明,社会主义根本抵触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影响的.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我们现阶段的义务照样进修,认清晰临盆力与临盆关系的抵触,可以使我们的认知不竭的完美,最终,我们可以凭借着尽力勤恳,来影响小我甚至是国度的临盆力与临盆关系的抵触.。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Thank you!
为何提出该报告?
• 1.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苏联领导人没有专门 作过论述。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长 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后果。 毛泽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 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 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 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政 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年10月23 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 罗辞职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 突。
经济工作 经济工作
党派关系 党派关系
思想领域 思想领域 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
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
◇ 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 的方针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 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 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 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 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正确的东西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
◇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浅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浅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浅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摘要】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矛盾?它和其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有何区别?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予以正确解答的重大问题,也是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的矛盾是肯定存在的,其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才能将其化消极为积极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前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而且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前提。

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全面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才能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进程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根据他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长期研究,揭示了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毛概课后答案

毛概课后答案

第七章思考习题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简述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简述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简述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认识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客观性,把握新旧力量矛盾
的本质特征,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以及新旧力量矛盾的和谐发展。

二是加强理论研究,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规律性,加强对社
会主义社会矛盾发展趋势的预判,形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理论体系。

三是正确处理,要坚持社会主义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方针,因势利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和社
会发展。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 思想
• 当中国跨入社会主义大门的时候,历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
课题: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且发展极不平 衡的东方大国,中国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如何正确认 识和解决这些矛盾?
• 1957年2月,毛泽东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在领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 有一个实际的榜样作为参照对象——苏联 (苏联在1936年宣布建立起了马克思所说 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 社会)。 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 写道:苏联“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 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 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

经济工作 经济工作
党派关系 党派关系
思想领域 思想领域 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
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
◇ 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 的方针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 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 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 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 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正确的东西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
◇在少数民族问题上,坚持民族团结 毛泽东同志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 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 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 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 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 矛盾。”

浅谈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浅谈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浅谈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内容提要]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雇佣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以自主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逐渐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认识,正确处理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完善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而且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前提。

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全面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才能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进程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根据他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长期研究,揭示了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要点: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性质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解决的方式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但完善加以解决;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2、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

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答案要点:(1)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4、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答案要点:(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2)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谢谢观看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
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 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 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
优点:
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 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 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 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 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社会主义 1992年初,邓小平在 “南方谈话”中提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 建设,消灭剥削,消除 两级分化,所倡导的 “改革开放”、“一国 两制”、 “土地改革” 政策理念,改变了21世 纪的中国,为实现社会 主义可持续发展提供保 障,实现人民共同致富。
………………………………………………………………………
………………………………………………………………………
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 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的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更高阶段的推 进,以至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 发展。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 下,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 问题的出发点,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

浅谈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

浅谈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

我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雇佣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以自主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也逐渐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如何认识和解决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摆在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和劳动人民面前的历史课题。

一、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进程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基础。

对于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作过某些原则性的分析和预见,但限于历史条件,他们没有作出具体的解答。

他们强调: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它同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探索首先,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属性和重要作用。

他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这就把经典作家揭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规定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将其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之中,将其视为“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特点。

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但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此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第三,毛泽东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则和方法。

毛概 1#2#3#5#6#7章 部分简答

毛概    1#2#3#5#6#7章 部分简答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

“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请简述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请简述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请简述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认识,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制度特点的体现。

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既有计划经济又有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它既保障了人民的基本需求,又鼓励创新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而产生的。

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群众的需求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实现。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必须依靠发展生产力。

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为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的生产。

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要坚持公平正义,落实好“共同富裕”理念,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需要依法治国。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准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准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准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为进一步把握和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涵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

如果说过去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发展“量”的不足问题,新时代则向我们提出了发展“质”的提高问题。

1.如何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科学判断有利于更加全面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人民需要,对于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分析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发展的规律,以及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已经解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已进入世界前列,过去出现的产品数量、质量、种类与人们需要的不一致,生产与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已经得到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准确表达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实际状况。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从不高到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大幅增强。

要继续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当前人民需要的全面性。

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修长昆(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山东济南250014)[中图分类号]犇26 [文献标识码]犃[文章编号]1006-8279(2018)01-0012-03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主导、支配和决定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要矛 盾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战略充分证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和判 断,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艰辛探索社会主要矛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 畴,能否准确把握对全面认知整个社会的基本面 貌和社会变化发展的基本线索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和判断,经历了 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不成熟到不断成熟的过程。

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 确认知,她才能够较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取得了革命、建设的伟大 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以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经 过长期探索,逐步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 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之间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个长期 发展的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又呈现不同的特点。

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 盾表现为人民大众同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土地 •12 •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大众同国民党 新军阀之间的矛盾;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要矛 盾则是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解放 战争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 动派之间的矛盾。

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 产党对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 教训,但整体上是正确的。

正是对中国社会主要 矛盾的把握,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 生了变化:已不再是人民群众同“三座大山”之间 的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纵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发展至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那么正确理解其中矛盾,实质上是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然而,我们皆知,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们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于生产方式。

应当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力量。

在这对矛盾运动中,生产力的性质、状况和发展要求,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方式和变革、发展。

也就是说,生产关系的性质、方式和变革、发展,必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状况和发展要求。

但是,生产关系也不是被动的适应,它也能主动地发挥作用,自觉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尤其在新生的、革命进步的社会形态里,生产关系往往能发挥其能动性,对生产力发展起到巨大的能动作用,有力地促进生产力进步和发展。

当然,在落后反动的社会形态里,生产关系却是严重扭曲的、滞后的,这种扭曲、滞后的生产关系,必然误导和阻碍着生产力发展;这样的发展错位和矛盾对立,也必定引发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乃至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的重大变迁。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里,社会经济发展是相当缓慢的,生产力的发展也是极为迟缓的,这期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比较趋缓的,因而其调整周期也是较长的。

但近代以来,尤其是在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日趋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也呈快速迅猛之势,在这种态势下,生产关系不可能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前期那样,上千年或数百年的作一次调整,就能满足之后相当一段时期的生产力发展需求,而是每时每刻生产力都对生产关系提出新的变革要求,生产关系必须不断作出调整而适应之,否则,生产关系就会滞后,二者的矛盾就会加大,从而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发展。

在当代,科技经济快速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落后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生产资料、运营资本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分配公平化的矛盾更加激化,落后的所有制形态和生产关系,已经成了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桎梏,已经成为生产力畸形异变的根源。

尽管资产阶级们极力辩解和设法缓解矛盾、化解冲突,但终因不能自我解决社会制度和所有制性质这一根本问题,而只能任由矛盾继续恶化,或饮鸩止渴的将错就错下去。

显然,这种矛盾日益加剧且不能解决,是违背解决矛盾和调整生产关系要求的,如此下去的物极必反,必然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而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之矛盾,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调整周期大为缩短,并走上不断能动调节之路径。

一般来说,生产力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但从本质上讲,生产力不仅有其自然属性,而且还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生产力有其自然属性,就是说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是自然客观的;而生产力具有社会属性,则是因为居于决定意义的劳动者是有社会属性的,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组织管理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并受不同的利益主体和所有制形式支配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的,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某些因素和环节。

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

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这种低水平、多层
次和不平衡的特点将长期存在。

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不同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就决定了我国的生产关系具有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现存的“经营层”的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的运行有它特有的目的性,这个目的就是:每个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都要在自己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多创造出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并从中获得较多的盈利或利润。

盈利或利润作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的目的,必然要转化为动力,正是这种动力才推动着每个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不断改进工具,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从而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也正是这种动力,才在商品生产者之间引起激烈的竞争;而竞争又作为一种压力,迫使每个商品生产者马不停蹄地前进。

同时,内在的动力可以转化为外在压力,外在的压力又不停地向内在的动力转化,商品生产者就是在内外两种力量交相作用和冲击下努力把社会生产力神奇般地发展起来。

必须看到,企业的生产目的和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紧密联系着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企业,不论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还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它们的生产目的,从一定的意义上讲,都不过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正是要通过千百万个大大小小的企业具体的生产目的来贯彻和实现的。

社会主义这个庞大的国民经济机体,正是由成千上万个作为个别企业而存在的经济“细胞”有机结合起来的。

还要看到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每一个社会主义企业,不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当它们在为各自的利益而奋斗时,必然会在它们所创造的全部财富中,以相当大的部分,作为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的实体而存在,并通过税收、租金、利润、利息和价格等形式,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国家手中。

上面讨论了如此之多对国家层面,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讨论,那么我们是否也能在个人层面展开一番认识呢?
在个人的生产生活中,“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

”可见,尽管“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

”因此,要辩证地看待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正如马克思所说: 决定着人的发展的“社会形式”本身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最后,经过一层层严谨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影响的。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我们现阶段的任务还是学习,认清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可以使我们的认知不断的完善,最终,我们可以凭借着努力勤奋,来影响个人甚至是国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