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终审稿)

合集下载

本安防爆等级划分标准

本安防爆等级划分标准

本安防爆等级划分标准
Exd是指防爆型“d”设备,适用于Zone 1和Zone 2等危险环境,能有效防止可燃气体或蒸气的进入,并在设备内部产生的火花或温度升高时将其隔离,防止引发爆炸。

Exe是指防爆型“e”设备,适用于Zone 1和Zone 2等危险环境,主要用于防止设备内部的火花或温度升高引发爆炸,通过外壳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来防止火花的产生和扩散。

Exi是指防爆型“i”设备,适用于Zone 0、Zone 1和Zone 2等危险环境,主要通过限制电路中的能量,降低温度和电压来防止火花的产生,以确保设备在危险环境中的安全使用。

在工业生产和化工领域,防爆等级的划分标准对于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只有符合相应防爆等级标准的设备才能在危险环境中使用,从而有效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和人员安全。

因此,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来说,了解和遵守防爆等级划分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15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要点

15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要点

15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一)、本安防爆技术;本安防爆技术是目前唯一被标准化适合于0区的技术;1、本安防爆技术的基本原理;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点燃;2、本安防爆技术的特点;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1)、不需要设计制造工艺复杂、体积庞大且又笨重的;2)、可在带电工况下进行维护、标定和更换仪表的部;3)、安全可靠性高;4---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一)、本安防爆技术本安防爆技术是目前唯一被标准化适合于0区的技术。

对于自动化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依次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

然而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使本安防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特别是由于本质安全型(也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本安防爆已为仪表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1、本安防爆技术的基本原理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点燃源。

本安就是通过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两个可能的点燃源的能量来实现的。

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当仪表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这个能量时,低度表不可能点燃爆炸性危险气体而产生爆炸。

原理是从限制能量入手,可靠地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仪表在正常工作或发生短接和元器件损坏等故障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不致于引起其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气体的爆炸。

2、本安防爆技术的特点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

通常对于氢气(ⅡC)环境,必须将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

由此可见,本安技术能很好的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

与其他任何防爆型式相比,采用本安防爆技术可给工业自动化仪表带来以下技术和商务上的特点。

1)、不需要设计制造工艺复杂、体积庞大且又笨重的隔爆外壳,因此,本安仪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和造价的特点。

防爆增安与本安区别

防爆增安与本安区别

按照国家规范:增安型只允许使用在2区或非危险区域,除用来安装正常情况下无火花产生的电器元件的增安箱和增安接线箱允许使用在1区外;本安型则可以按照在0、1、2区或非危险区域,它是唯一允许安装在0区的防爆型式,其必须与关联设备(例如安全栅)构成合理本安系统才允许应用。

增安型的防爆原理:其实就是密封的原理,把内部与外部的危险气体隔开;本安型的防爆原理:本安型是个复杂的系统,其安装在危险区域的电路都是本质安全的,即该部分电路的能量、电流和电压受到限制和保护,不会点燃危险区域的气体!(2) 增安型“e”增安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型式。

它不包括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参见GB 3836.3标准)。

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结构上,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工作温度、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增加绝缘效果以及提高外壳防护等级,以减少由于污垢引起污染的可能性和潮气进入等措施,减少出现可能引起点燃故障的可能性,提高设备正常运行和规定故障(例如:电动机转子堵转)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

该类型设备主要用于2区危险场所,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区,例如具有合适保护装置的增安型低压异步电动机、接线盒等。

如有需要可联系江苏欧瑞防爆电气有限公司,是新加坡独立外资企业,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一级供应网络成员单位。

3回答者:ourui2009 - 一级隔爆和防爆有什么区别前者没有解决爆炸本身的问题,而是单纯起到保护隔离作用后者是为了解决爆炸本身而采取的一些方法隔爆: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形式,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科任何结合面或者结构间隙渗透到外科内部的课然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有一种、多种气体或者蒸汽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增安: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或者火花的电气设备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电气身背产生危险温度、电弧、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形式;本安型: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即在规定的环境下不产生任何电火花或者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跪地昂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路。

什么是防爆压力变送器、本安压力变送器和卫生型压力变送器?

什么是防爆压力变送器、本安压力变送器和卫生型压力变送器?

什么是防爆压力变送器、本安压力变送器和卫生型压力变送器?防爆压力变送器、本安压力变送器和卫生型压力变送器是满足特定工况的压力变送器,本文对这三种特殊用途的压力变送器概念做详细介绍。

1、什么是防爆压力变送器?昌晖仪表制造有限公司把防爆(隔爆)安全单晶硅压力变送器简称防爆压力变送器,准确的说是指隔爆型单晶硅压力变送器,隔爆型单晶硅压力变送器遵从GB3836.1-2010和GB3836.2-2010标准设计,并由国家级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检查站(NEPSI)审核通过获得防爆合格证的单晶硅压力变送器。

防爆单晶硅压力变送器,其防爆标志为Ex dII C T6 Gb,根据GB3836-2010新增概念设备保护级别(equipment protection level-EPL),防爆单晶硅压力变送器设备防护等级与危险场合及保护等级之间的关系:设备保护级别(EPL)-Gb、危险场合-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保护等级-高。

防爆(隔爆)压力变送器的技术原理,允许危险气体进入隔爆外壳,外壳内可能产生爆炸。

但要求外壳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且各外壳结合面必须具有足够长的啮合长度和足够小的间隙,以确保内部爆炸不会穿过隔爆结合面而导致外部环境爆炸。

防爆安全单晶硅压力变送器拥有压力变送器厚重的隔爆外壳,其设计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超过2MPa,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部周围爆炸性性混合物传播,从而实现防爆性能。

2、什么是本安压力变送器?昌晖仪表制造有限公司把本质安全单晶硅压力变送器简称本安压力变送器,遵从GB3836.1-2010和GB3836.4-2010标准设计,并由国家级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检查站(NEPSI)审核通过获得防爆合格证的单晶硅压力变送器。

本质安全单晶硅压力变送器,其防爆标志为Ex dII C T4 Ga,根据GB3836-2010 新增概念设备保护级别(equipment protection level-EPL),防爆单晶硅压力变送器设备防护等级与危险场合及保护等级之间的关系:设备保护级别(EPL)-Ga、危险场合-爆炸性气体环境0区、保护等级-很高。

“本安”与“隔爆”的防爆等级比较

“本安”与“隔爆”的防爆等级比较

“本安”与“隔爆”的防爆等级比较从设计理念上区别1、隔爆型定义:(1)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能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的电气设备外壳(I区防爆技术)。

(2)允许危险气体进入隔爆外壳,外壳内可能产生爆炸,但要求外壳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且各外壳接合面必须具有足够长的啮合长度和足够小的间隙,以确保内部爆炸不会穿过隔爆接合面而导致外部环境爆炸。

(3)间隙防爆技术,依靠间隙、啮合长度来达到降温、熄火的效果。

本安型定义:(1)在标准规定的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路(0/I区防爆技术)。

(2)是一种以抑止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安全”技术。

要求设备在正常工作或故障状态下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分别小于爆炸性危险气体的最小点燃能量和自燃温度。

(3)本安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

因此它能很好地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

2、本安型和隔爆型是不同类型的防爆型式。

由于本安型分为ia、ib、ic三个保护等级,且对应的EPL级别不一。

比如本安型ic比隔爆型d的保护级别低,而本安型ia比隔爆型d的保护级别高。

《防爆型式与EPL的对应关系》因此本安型和隔爆型防爆技术它们各具特点和优势,适用于不同的产品和场合。

3、本安仪表和隔爆仪表特点本安防爆技术是一种以抑制点燃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安全设计”技术。

从根本上限制点燃源能量,即使出现规定故障也不会引爆爆炸性环境中的爆炸性物质。

要求设备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可能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分别小于爆炸性危险气体的最小点燃能量和自燃温度。

本安技术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

因此它能很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在带电情况下进行维护和更换、安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隔爆防爆技术主要是隔离点燃源,允许危险气体进入隔爆外壳,外壳内可能产生爆炸。

要求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各外壳结合面具有足够长的啮合长度和足够小的间隙,以确保内部爆炸不会穿过隔爆接合面而导致外部环境爆炸。

隔爆型、本安型和正压型防爆电气优缺点,该如何选择?

隔爆型、本安型和正压型防爆电气优缺点,该如何选择?

隔爆型、本安型和正压型防爆电气优缺点,该如何选择?隔爆型原理隔爆式防爆原理是利用隔爆外壳,在其内部混合气体爆炸时承受爆炸压力,防止其内部混合气体向周围混合气体扩散。

装置内所有隔爆间隙小于相应可燃气体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在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一个壳体内最容易点燃的浓度的爆炸性混合物点燃后产生的火焰穿过壳体外25mm长的接合面,接合面两部分之间的最大间隙无法点燃壳体外部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

如可燃性气体进入壳体内因被火花点燃而发生爆炸,则爆炸火焰仅限于壳体内,无法点燃壳体外部环境中的爆炸性混合物,从而确保使用环境的安全。

优点防爆型应用最广,结构设计也比较简单。

缺点封装体积大,对电缆、接头、导管、内衬、套管等都有特殊要求(套管套管内的橡胶密封圈内径应与套管外径配合,并用压紧螺母压紧;如果是钢管套管,则应按规定进行填料密封;如果是未装电缆的套管,套管入口应按标准规定的塞堵量封)。

在危险环境下不允许带电开盖操作,开盖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如果不正确的安装和维护,可能造成危险情况发生。

隔爆型0区不允许使用。

一般应用于马达,灯具等。

本安型原理本安型即本质安全型,其防爆原则是:将设备内部和暴露于潜在爆炸性环境中的连接导线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能量限制在无法点燃的水平,在(设备的电路)正常工作或(设备的电路)在指定的故障状态下,任何一种指定的爆炸性混合物都无法点燃。

防爆措施主要是限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使火花产生的能量小于相应的最低点燃能量。

主保护措施:限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限制电路的电容和电感,分为ia型(允许两个故障点)和ib型(允许一个故障点)。

优点设备不需要特殊的电缆,操作者在维修和保养时比较安全,而且允许带上开机盖。

缺点不适合大功率设备,一般用于弱电设备的测量、控制和通信。

ia 类型可以在0区工作,ib类型可以在1区和2区工作。

正压型原理正压型防爆原理是将新鲜空气或有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通入设备壳体内,使周围的可燃气体无法进入壳体内,从而阻止引燃源与爆炸性气体接触,从而防止爆炸。

本安防爆

本安防爆

一、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1.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爆炸的条件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产生的光和热或机械功。

在此仅谈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即所有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这类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可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由于爆炸性混合物普遍存在于煤炭、石油、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加工、储运等场所,如发生爆炸则危害极大。

于是,人们采取了多种防爆技术方法,防止爆炸危险性环境形成及其爆炸。

2.基本防爆型式(1) 隔爆型“d”隔爆型防爆型式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参见GB 3836 2标准)。

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

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

隔爆型“d”按其允许使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种类分为I类和IIA、IIB、IIC类。

该防爆型式设备适用于1、2区场所。

(2) 增安型“e”增安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型式。

防爆、本安安全栅讲稿

防爆、本安安全栅讲稿

2.本安技术实现(Intrinsic Safety technical realisation)
R
Uinput Uoutput
PROCESS AUTOMATION
Uinput
Uoutput
2.
什么是本安设备
(Intrinsic Safety apparatus)
电流和电压被限制
=> 回路允许在危险区 电阻和齐纳二极管不允许在危险区
充砂型“q” 隔爆型“d” 增安型“e”
EN50017、IEC60079-5 EN50018、IEC60079-1 EN50019、IEC60079-7
本质安全型“i” 浇封型“m”
EN50020、IEC60079-11 EN50028、IEC60079-18
无火花型“n”
EN50021、IEC60079-15
PROCESS AUTOMATION
1. Terms and Definitions Flameproof enclosure (EN 50018) 隔爆
mark: d Enclosure withstands explosion Heavy - Housings application: Transmitter, Motor no service during operation simple installation S
0 1 2 3 4 5 6
PROCESS AUTOMATION
9k
2. Intrinsic Safety (什么是本质安全?) 如果电流和电压在临界值之下,那麽 就不会产生火花。=> 电流和电压必须 被限制 通过电阻限制电流
PROCESS AUTOMATION

本安与防爆

本安与防爆

本安型是限制功率即电压和电流,常用于检测仪表隔爆型是把设备放到一个防爆壳内,限制爆炸后火焰的传输,强电系统隔爆型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组织其向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

本安型在正常运行或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所产生的火花或者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器设备。

隔爆型 d GB3836.2 隔离存在的点火源Zone1,Zone2本安型ia GB3836.4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Zone0-2 在正常情况下, 爆炸性气对于zone的介绍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0 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1 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 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 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 区对于限制能量的介绍气体分类代表性气体最小引爆火花能量Ⅰ甲烷0.280mJⅡA 丙烷0.180mJⅡB 乙烯0.060mJⅡC 氢气0.019mJ哈哈希望能帮助到你注意只有本安型能适用在zone0本安型:从电路能量上加以限制,使电路无论在正常工作中或发生短路、断路等故障状态下,所产生的火花都不足以引燃易燃易爆气体,它所产生的温度也不足以使易燃易爆物自燃。

隔爆型:严格密封,结构上用隔离措施,把电路和周围环境隔绝。

楼主说的是本安型和防爆型,还是本安型和隔爆型?本安防爆是防爆的一种形式,有关本安型和隔爆型的不同楼上已经谈了。

本安是从电路上去限流、限压,产生的热能不足以点然可燃气体!隔爆型仪表室有一个密封性好的、坚硬的外壳,即使壳内发生爆炸也不会传给外界!隔爆:把本身不安全的电路用防爆壳体密封起来,以实现与外界隔离实现防爆本安:器件电路本身就是安全的(通过限制电压,电流,能量及分布电容灯参数),理论上可以不需要壳体的。

本安和隔爆型仪表选型及电缆选型

本安和隔爆型仪表选型及电缆选型

2.比如双氧水装置,根据电气专业防爆区域划分图,最高为1区,从理论上说用隔爆仪表应该也没问题,但是设计考虑会用本安仪表,形成本安仪表回路,不知道除了上面的附件中文件,是否还有其他依据?3.再给一篇网上论文,如下:仪表本安防爆技术以及在化工现场的应用1 引言在许多化工工业过程中,需要处理一些易燃易爆的工艺介质。

为确保人员生命和生产装置的财产安全,防爆技术已经应用于各个行业及相关专业,形成一系列的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并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

对于自动化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本安防爆技术的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推广和应用。

特别是由于本质安全型(简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通过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本安型防爆仪表已被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2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2.1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

例如对于氢气(ⅡC)环境,必须将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

由此可见,本安技术能很好的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

针对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引爆源,本质安全技术通过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这两个可能的引爆源来实现防爆。

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当仪表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一定程度时,低度表不可能点燃爆炸性危险气体而产生爆炸。

它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

原理是从限制能量入手,可靠地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仪表在正常工作或发生短接和元器件损坏等故障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不致于引起其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气体的爆炸。

通常对于氢气环境,也就是危险程度最高、最易爆的环境,必须将功率限制在1.3W以下。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在危险程度最高的危险场所0区,只能采用Ex ia等级的本安防爆技术。

隔爆型与本安型区别

隔爆型与本安型区别

隔爆型与本安型区别
在平时仪器的选购过程中,有不少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可燃气体报警器中,气体探测器有的是隔爆型,有的是本安型,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是隔爆型?什么样的又是本安型?就这一问题,为大家做一下详细介绍:可燃气体检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粉尘、易燃易爆气体、蒸汽或雾状的可燃物质(如:CH4,C2H2,C2H4,NH3,CO,C2H5OH等)所占比例较高的工业环境中。

这是如果使用无防爆认证的仪器仪表,极易因为水或粉尘进入其内部而产生短路或爆炸事故,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此时就需要使用防爆型的产品。

 防爆型产品的外壳上一般有以下标志,具体含义如下:
 ①Ex----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CQST)认证标记
 ②d----隔爆型:是指仪表壳体能承受已进入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内部爆炸而不受损坏,并且通过外壳上的任何结合面和孔不会引燃由一种或多种气体或蒸汽所形成的外部爆炸性环境的电气设备外壳。

 ia----本安型:是指电路系统,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仪器设备。

 ③在规定条件下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分为两类:
 Ⅰ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
 Ⅱ工厂用电气设备
 ④Ⅱ类按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最大实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分为ABC三级,标志IIB的设备可适用于IIA设备的使用条件;标记IIC的设备可适用于IIA、IIB的使用条件。

 ⑤表面温度T6:85℃。

按设备表面温度分为T1至T6六个组,是指仪表设备在规定范围内的最不利运行条件下工作时,可能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

防爆电气设备中的隔爆与本安

防爆电气设备中的隔爆与本安

防爆电气设备中的隔爆与本安爆炸条件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

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 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

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激发能源,将会发生爆炸。

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防爆设备防爆设备:在规定条件下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

防爆设备分类: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Ⅲ类: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

ⅢA类:可燃性飞絮;ⅢB类:非导电性粉尘;ⅢC类: 导电性粉尘。

最高表面温度:电气设备在规定范围内的最不利运行条件下工作时,可能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任何部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

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可燃温度。

例如:防爆传感器环境的爆炸性气体的点燃温度为100℃,那么传感器在最恶劣的工作状态下,其任何部件的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100℃。

温度组别:防爆形式1.本安型 'i'(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关联设备) 本质安全电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的电路。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全部电路为本质安全的电气设备。

本安型设备和关联设备的本质安全部分分为ia和ib:ia:正常工作 + 一个故障 + 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均不能引起点燃的电气设备。

防爆伺服电机和本质安全有什么区别

防爆伺服电机和本质安全有什么区别

据近日消防通报,江苏某橡胶公司发生了一起装置爆炸起火案件,虽无人员伤亡,但这一事件的出现却引起了大家对于企业安全的关注。

在生产与工作中,大家有意无意都会接触到一些电气设备,例如伺服电机等,这些产品必须遵循严格的材料和设计准则,才能确保安全性能。

我们的电机产品用于危险场所,既可以是气体防爆,也可以是粉尘防爆。

防爆设备,具有防爆功能分类并不意味着设备能够在爆炸中应用。

相反,它意味着设备被容纳或具有防止内部火花引起更大爆炸的外壳。

在这种情况下,外壳必须设计成包含任何火花或爆炸。

此类设备上的外壳通常由特殊材料制成,并且如果气体或蒸汽渗入外壳并且内部电子装置点燃,则其强度足以容纳爆炸。

设备必须设计成如果发生内部爆炸,外表面温度不会达到或超过设备所评定的组中气体的着火温度。

本质安全本质安全等级意味着设备中包含的电子设备或电线不能产生火花或不能积聚足够的能量来点燃该位置的气体或蒸汽。

此外,设备的表面温度不能高到足以点燃该位置的气体或蒸汽。

危险气氛的分类NEC也是危险条件的分类工具。

我们许多产品通常与危险的位置分类相关联。

例如Ⅰ级1等、2等(Class I Division1 Division1)和Ⅱ级1等、2等(Class 2,ClassII Division1 Division2).以下解释了分类表示的内容。

有三种类型的危险条件或类别:I类- 气体和蒸气II类- 可燃粉尘III类- 纤维和飞行物一类中有两种危险条件。

与I类有关的气体和蒸气的危害,这两个种是:第1部分:气体或蒸汽总是以足够的浓度存在,具有爆炸危险。

第2部分:可能存在气体或蒸气,如果存在,它们的浓度可能足以引发爆炸危险。

在I类中有四组(A,B,C,D):它们是通过挥发程度对大气进行分类,其中“A”是最危险的,“D”是最不易挥发的组。

A组:乙炔B组:氢气和含氢气体C组:石化产品D组:石化产品(包括甲烷)有关II类和III类的信息II类II类电气设备用于除煤矿甲烷气体之外的其它爆炸性气体环境。

本安防爆

本安防爆

第一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基本知识一引言随着石油、化工、煤矿等工业的发展,防止爆炸性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又难免会产生爆炸性物质的泄漏,形成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

据资料介绍,煤矿井下约有2/3场所,石油开采和精炼厂约有60%-80%场所为爆炸性危险场所,所以使用在这些场所的电气设备都必须采取防爆措施,才能避免成为危险点燃源。

二爆炸的基本观念要了解爆炸就要熟悉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的出现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要有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点燃源,三者缺一不可。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

它是可燃物质在点燃源能量的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进行化学反应,引起温度的升高,释放出热辐射及光辐射的现象。

如果燃烧速度急剧加快,温度猛烈上升,导致燃烧生成物和周围空气激烈膨胀,形成巨大的爆破力和冲击波并发出强光和声响,这就是爆炸。

爆炸分凝聚相爆炸和分散相爆炸两类。

凝聚相爆炸指炸药类的爆炸,分散相爆炸指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形成的爆炸。

三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几个主要参数1. 闪点闪点是指在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空气混合物的最低液体温度。

液体的闪点越低,引燃的危险程度越大。

如环氧丙烷的闪点为-37.2℃,不仅在冬天户外场所蒸发蒸气,而且在常温时会快速蒸发蒸气。

液体周围环境温度是影响液体蒸发的主要依据。

我国规定了最高环境温度为45℃作为分界线,闪点高于45℃的称可燃性液体;闪点低于45℃的称易燃性液体。

可燃性液体在常温储存没有爆炸危险性。

但当可燃性液体呈雾状颗粒状态及操作温度高于液体闪点时同样有爆炸危险性。

2.爆炸极限与范围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爆炸下限)或最高浓度(爆炸上限),介与爆炸下限和上限中间的浓度范围称爆炸范围。

爆炸范围越大,则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机会越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形成爆炸的条件越易。

3.相对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

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

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

本安型防爆系统与防爆认证(一)、本安防爆技术本安防爆技术是目前唯一被标准化适合于0区的技术。

对于自动化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依次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

然而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使本安防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特别是由于本质安全型(也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本安防爆已为仪表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1、本安防爆技术的基本原理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点燃源。

本安就是通过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两个可能的点燃源的能量来实现的。

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当仪表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这个能量时,低度表不可能点燃爆炸性危险气体而产生爆炸。

原理是从限制能量入手,可靠地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仪表在正常工作或发生短接和元器件损坏等故障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不致于引起其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气体的爆炸。

2、本安防爆技术的特点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

通常对于氢气(ⅡC)环境,必须将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

由此可见,本安技术能很好的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

与其他任何防爆型式相比,采用本安防爆技术可给工业自动化仪表带来以下技术和商务上的特点。

1)、不需要设计制造工艺复杂、体积庞大且又笨重的隔爆外壳,因此,本安仪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和造价的特点。

据资料,建立一个本安型和隔爆型开关传输回路的费用之比约为1:4.2)、可在带电工况下进行维护、标定和更换仪表的部分零件等。

3)、安全可靠性高。

本安仪表不会因为紧固螺栓的丢失或外壳结合面锈蚀、划伤等人为原因而降低仪表的安全可靠性。

4)、由于本安防爆技术是一种“弱电”技术,因此,本安仪表的使用可以避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5)、适用范围广。

本安技术是唯一可适用于0区危险场所的防爆系统。

本质安全型和本质安全兼隔爆型防爆相机产品技术解析

本质安全型和本质安全兼隔爆型防爆相机产品技术解析

Ex ib ⅡC T6 Gb
Ex是防爆电气产品的标志,
ib是可以应用于一区二区的本质安全型电气产品,
ⅡC是可以应用于ⅡC类气体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环境中
T是温度组别,T6是指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85℃,T6安全级别最高
综合来说就是本防爆产品为可用于ⅡC类气体的一区二区,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85度的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产品。

综合来说就是本防爆产品为可用于ⅡC类气体的一区二区,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85度的本质安全型防爆相机电气产品。

Exd ib ⅡC T6 Gb
Ex是防爆电气产品的标志,
d是隔爆
ib是可以应用于一区二区的本质安全型电气产品,
ⅡC是可以应用于ⅡC类气体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环境中C
T是温度组别,T6是指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85℃,T6安全级别最高。

综合来说就是本防爆产品为可用于ⅡC类气体的一区二区,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85度的本质安全兼隔爆型防爆相机产品。

本质安全型和本质安全兼隔爆型防爆相机产品的区别:
1.本质安全型是纯本安的,仪器整体是本安,关键部件也是本安的,防爆性能更可靠。

2.本质安全兼隔爆型,仪器整体是本安,关键部件也是隔爆的,隔爆件发生变化会影响整体的防爆性能。

本质安全还是防爆?

本质安全还是防爆?

本质安全还是防爆?来自无线电话的特定铃声告知掌握室里的操作人员,电话的另一端应当是储罐液位技术员。

他还知道假如有电话拨入,说明远程贮油站有东西出故障了。

电话另一端说道:我无法登上最终一个储罐,台阶上有一只猫。

好吧,那就把它轰走,掌握室里的操作人员或许会说,但是假如储罐液位技术员说:那是一只美洲狮,我无法靠近,我回来了。

那么,就有一个储罐的液位无法测量。

这个例子是个特例,在当今的自动测量系统时代的确极为少见,但是这是个真实的例子。

在远程储罐液位自动测量技术消失之前,这个公司的确要处理美洲狮在储罐台阶上这种状况。

自动储罐液位测量系统的使用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危急,例如攀爬储罐、暴露于危急介质中和恶劣天气,但是会对其他问题提出额外要求选择何种防爆型式就是其一。

燃料生产和加工过程会导致爆炸性环境的产生,某些场合要求使用本质平安型(IS)仪表,其他的场合要求使用隔爆型仪表。

对于你的应用,哪种防爆型式是最好的?何时应当使用无线产品?两种技术的优劣对比如何?打算总是很难做出。

无线温度变送器是本质平安型仪表,适用于化工厂内,用以降低爆炸性环境的危急性。

此类设备安装和维护简便Enraf雷达液位计用于测定大型贮罐内的物料液位和其他参数,使用了隔爆和本质平安复合防爆措施,供应了高性价比、高平安性的系统,适用于危急介质的储罐,例如汽油、原油和液态化学品。

在安装此仪表时,技术服务人员使用带有诊断功能的本质平安型手持设备,不影响储罐的正常使用。

它属于何种危急?打算使用哪种防爆型式可不是件简单事,这有多种缘由,从设备和危急区域到企业方针和偏好。

本质平安型和隔爆型设备和方案在某些工业领域内有更多的应用。

这里主要聚焦于石油和自然气、精炼和化学工业,但是同样的平安风险也存在于其他工业领域:例如在水和废水处理厂中,会释放出危急的甲烷气;农业和矿业面临着潜在爆炸粉尘的威逼。

但是在石油和自然气生产、精炼和化工厂中,危急环境是类似并且是给定的,而其他状况下,危急可能意味着有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现场设备的防爆技术包括隔爆型(如增安、气密、浇封等)和本质安全型两类。

隔爆型防爆是防爆中的一种形式,隔爆型为隔爆外壳型,主要考虑外壳强度,以及间隙大小,保证内部所发生的火花不会引起外部爆炸。

与隔爆型技术相比,本质安全技术采取抑制点火源能量作为防爆手段,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在带电情况下进行维护和更换、安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

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技术为低功耗技术和本安防爆技术。

但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

本安与隔爆型控制柜通常都安装在安全区。

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通常采用PLC控制系统,柜内配备安全栅,将危险区返回的信号线经过安全栅处理后再接入PLC输入/输出模块。

目前国内通常对PLC输入信号采用本安型防爆技术,可将危险区的输入电流限制在2mA以下,因为电流很小,从本质上讲是安全的。

而PLC输出信号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输出信号线通常采用铠装电缆,穿入水煤气管,接入隔爆型防爆电器,例如防爆电机等,安装中要求从控制柜到最终设备之间都要进行密封处理,将电缆与危险区进行隔离。

隔爆型与本安型是两种不同的防爆电器,前者内部可能有燃爆源(如灯泡)但采取隔爆措施达到安全目的,后者不会达到爆燃能量(电压不高于 12 V,电流不大于 100mA,比如热电阻,属于本质安全型)。

虽然如此,防爆电器通常在安全场合和非安全场合分界处都安装有安全栅。

压力变送器基于不同工作原理也可以有以上两种区别。

防爆的等级根据使用场合选择。

仪表知识: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本安型安全栅应用在本安防爆系统的设计中,它是安装于安全场所并含有本安电路和非本安电路的装置,电路中通过限流和限压电路限制了送往现场本安回路的能量,从而防止非本安电路的危险能量串入本安电路,它在本安防爆系统中称为关联设备[见术语解释],是本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安全栅被设计为介于现场设备与控制室设备之间的一个限制能量的接口,因此无论控制室设备处于正常或故障状态,安全栅都能确保通过它传送给现场设备的能量是本质安全的。

中国国家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区监督生产安全防爆产品的权威机构,对本安型安全栅产品有着严格、科学、详细的规定,只有通过该监督站认证的企业及其所开发生产的产品才具备符合标准的安全性能,否则可能会给使用方的设备、人员和生产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害。

术语解释:关联设备一种安装在安全场所,本安电气设备与非本安电气设备之间的相连的电气设备。

安装位置安全栅安装于安全场所,接收来自危险区的信号,输出安全信号到安全区或危险区.安全栅的结构形式常见的安全栅结构形式分为齐纳式和隔离式.齐纳式安全栅结构原理:电路中采用快速熔断器、限流电阻或限压二极管以对输入的电能量进行限制,从而保证输出到危险区的能量。

它的原理简单、电路实现容易,价格低廉,但因由于其自身原理的缺陷使其应用中的可靠性受到很大影响,并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其原因如下:1、安装位置必须有非常可靠的接地系统,并且该齐纳式安全栅的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Ω,否则便失去防爆安全保护性能,显然这样的要求是十分苛刻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难以保证。

2、要求来自危险区的现场仪表必须是隔离型,否则通过齐纳式安全栅的接地端子与大地相接后信号无法正确传送,并且由于信号接地,直接降低信号抗干扰能力,影响系统稳定性。

3、齐纳式安全栅对电源影响较大,同时也易因电源的波动而造成齐纳式安全栅的损坏。

隔离式安全栅采用了将输入、输出以及电源三方之间相互电气隔离的电路结构,同时符合本安型限制能量的要求。

与齐纳式安全相比,虽然价格略高,但它其它方面的突出优点却为用户应用带来了更大的受益:1.由于采用了三方隔离方式,因此无需系统接地线路,给设计及现场施工带来极大方便。

2.对危险区的仪表要求大幅度降低,现场无需采用隔离式的仪表。

3.由于信号线路无需共地,使得检测和控制回路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4.隔离式安全栅具备更强的输入信号处理能力,能够接受并处理热电偶、热电阻、频率等信号,这是齐纳式安全栅所无法做到的。

5.隔离式安全栅可输出两路相互隔离的信号,以提供给使用同一信号源的两台设备使用,并保证两设备信号不互相干扰,同时提高所连接设备相互之间的电气安全绝缘性能。

因此,对比齐纳式和隔离式安全栅的特点和性能后可以看出,隔离式安全栅有着突出的优点和更为广泛用途,虽然其价格略高于齐纳式安全栅,但从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维护成本来考虑,其综合成本可能反而低于齐纳式安全栅。

在要求较高的工程现场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隔离式安全栅作为主要本安防爆仪表,隔离式安全栅已逐渐取代了齐纳式安全栅,在安全防爆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安设备标志定义其中:Ex —防爆标志(ia)—防爆等级ⅡC—气体组别本公司产品防爆级别:Ex (ia)ⅡC防爆等级ia:在正常工作状态下,1个故障或2个故障状态下都不会点燃危险气体,回路必须保证在两个故障同时出现时仍然保证安全特性。

“ia ”类电气设备对易受干扰的元器件必须采用“三重化”设计。

“ib”类电气设备只能保证在1个故障状态下不会点燃危险气体。

气体组别Ⅰ组电气设备:用于易受甲烷影响的煤矿环境中。

Ⅱ组电气设备:可用于除煤矿以外的爆炸危险环境中。

Ⅱ组电气设备根据易燃性物质的不同点燃能量进一步细分。

各子组用大写英文子母区分,从下表中可以看出,C子组所需要的点燃能量最少,即在该组电气设备中,C组设备具备通用性。

防爆常识一、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1.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爆炸的条件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产生的光和热或机械功。

在此仅谈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即所有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这类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可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由于爆炸性混合物普遍存在于煤炭、石油、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加工、储运等场所,如发生爆炸则危害极大。

于是,人们采取了多种防爆技术方法,防止爆炸危险性环境形成及其爆炸。

2.基本防爆型式(1) 隔爆型“d”隔爆型防爆型式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参见GB 3836 2标准)。

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

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

隔爆型“d”按其允许使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种类分为I类和IIA、IIB、IIC类。

该防爆型式设备适用于1、2区场所。

(2) 增安型“e”增安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型式。

它不包括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参见GB 38363标准)。

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结构上,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工作温度、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增加绝缘效果以及提高外壳防护等级,以减少由于污垢引起污染的可能性和潮气进入等措施,减少出现可能引起点燃故障的可能性,提高设备正常运行和规定故障(例如:电动机转子堵转)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

〖JP〗该类型设备主要用于2区危险场所,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区,例如具有合适保护装置的增安型低压异步电动机、接线盒等。

(3) 本质安全型“i”本质安全型防爆型式是在设备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由在标准规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本质安全电路。

〖HTH〗“iɑ”等级电气设备〖HT〗是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和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条件下,均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HTH〗“ib”等级电气设备〖HT〗是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条件下,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参见GB 38 364标准)。

本质安全型是从限制电路中的能量入手,通过可靠的控制电路参数将潜在的火花能量降低到可点燃规定的气体混合物能量以下,导线及元件表面发热温度限制在规定的气体混合物的点燃温度之下。

该防爆型式只能应用于弱电设备中,该类型设备适用于0、1、2区(Exiɑ)或1、2区(Exib)。

(4) 正压型“p”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

它是一种通过保持设备外壳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压力的措施来达到安全的电气设备(参见GB 38365标准)。

正压设备保护型式可利用不同方法。

一种方法是在系统内部保护静态正压,而另一种方法是保持持续的空气或惰性气体流动,以限制可燃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部。

两种方法都需要在设备起动前用保护气体对外壳进行冲洗,带走设备内部非正压状态时进入外壳内的可燃性气体,防止在外壳内形成可燃性混合物。

这些方法的要点是监测系统,并且进行定时换气,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该类设备按照保护方法可以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

(5) 油浸型“o”油浸型防爆型式是将整个设备或设备的部件浸在油内(保护液),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外壳外面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参见GB 38366标准)。

这是一个主要用于开关设备的老的防爆技术方法。

形成的电弧、火花浸在油下。

该类型设备适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

(6) 充砂型“q”充砂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在外壳内充填砂粒或其他规定特性的粉末材料,使之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壳内产生的电弧或高温均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设备保护型式(参见G B 38367标准)。

该防爆型式将可点燃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导电部件固定并且完全埋入充砂材料中,从而阻止了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传播,使之不能点燃外部爆炸性气体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