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1)-生理学
福建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本文摘自:/html/yiliaoweisheng/ 1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1)-生理学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感觉器官的功能。
正常人眼视近物时发生哪些调节活动,简述其反射途径。
正常人眼视近物时可发生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和双眼球会聚三方面的调节。
其中以晶状体调节最重要,其意义在于形成清晰的视网膜像。
当眼视近物时,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呈不同程度的辐散,通过眼的折光系统将成像于视网膜之后,产生模糊的视觉图像。
由此而反射性地引起睫状肌收缩,导致连接于晶状体囊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其弹性而向前向后凸出,尤以前凸更为明显,使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于是物像前移,使像清晰地成于视网膜上。
其反射过程是:当模糊视觉图像的冲动传人视皮层时,引起下行冲动经锥体束中的皮层-中脑束到达中脑的正中核,再到达动眼神经缩瞳核,然后经动眼神经中副交感节前纤维传到睫状神经节,最后再经睫状短神经到达眼的睫状肌,使其环行肌收缩,引起悬韧带松弛,使晶状体变凸。
瞳孔缩小的意义在于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清晰。
其反射过程是:光照视网膜产生的冲动经视神经传到中脑顶盖前区并在此交换神经元,然后到达双侧动眼神经缩瞳核,再沿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传出,使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双眼球会聚的意义在于两眼同视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因此不会发生复视。
其反射途径是:在上述晶状体调节中传出冲动到达正中核后,再经动眼神经核与动眼神经传至双眼内直肌,引起该肌收缩,从而使双眼球发生会聚。
例题: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B 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C 近点距离越近,眼的调节能力越差D 人眼的调节主要靠双眼球会聚来实现E 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正确答案:E。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生色基团)
视紫红
2.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9 产生
光感光细胞视黄醛、视蛋白变构超极化感受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产生机制
无光照 (-30~-40mV)
静息电位
光 照
Na 内流(Na 通道开放)(暗电流) Na 外运(Na 泵主动转运)
光照 感受器电位
部分Na 通道关闭,Na 外运Na 内
产生原因: 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等
(4)老视:用凸透镜纠正
产生原因:晶状体弹性减退(弱)
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一)视网膜的结构 1、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
(1)色素细胞层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1)色素细胞层
不属于神经组织,含 黑色素颗粒和VitA, 对感光细胞有保护和 营养作用。
1.快适应感受器:触觉、嗅觉
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2.慢适应感受器:牵张、压力 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进行持久的监测和调节.
机制复杂,适应并非疲劳
第二节 躯体感觉
躯体感觉
深感觉 浅感觉
本体感觉 深部压觉
触-压觉 温度觉 痛觉
一、本体感觉(深部感觉)
感受器— 肌梭、 腱器官
肌 梭: 内有二种 感受器
螺旋形末梢: 缠绕核袋和核链纤维 牵张反射的感受装置, 兴奋由Ia类N纤维传入。
内脏感受器:内脏和内部器官
(2)性质分类:
光、机械、温度、伤害性、化学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2. 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3. 编码作用(coding) 4. 适应现象(adaptation)
《正常人体学》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
(2)远视:由于眼 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 系统的曲率过小,所形成 的物像位于视网膜之后, 致使近视物模糊,即远视。 矫正远视可用凸透镜。
(3)散光:一般指 角膜不呈正球面,即角膜 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不相 等,造成视物不清或物像 变形。矫正散光可用柱面 镜。
第一节 视 器
二、眼球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第一节 视 器
二、眼球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16
2.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感光细胞之所以能够感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是由于它们含有
感光色素。
感光色素在光的作用下分解,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使感光细胞 发生电变化,进而使视神经兴奋,产生神经冲动。
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
视锥细胞与色觉
视杆细胞内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是由视蛋白和 视黄醛构成的结合蛋白质,在光照时分解为视蛋白 和视黄醛。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在光 照下迅速分解,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在视紫红质 分解和合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被消耗,需要 依靠食物中的维生素A来补充。如长期维生素A摄入 不足,会影响人的暗视觉,引起夜盲症。
晶状体的凸度可随睫状肌的舒缩m以内的物体时物像后秱视网膜感光细胞感叐到模糊的物像反射性地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此时睫状肌的环状纤维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由于自身的弹性而发凸折光力增大从而使物像前秱成像在视网膜上
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视器
第二节
位置觉、听觉器官
第三节
皮肤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视器又称眼,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组成。
第一节 视 器
二、眼球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17
视力
视力指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即分辨物体上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通 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视角是指物体上两点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球经节点交叉所 形成的夹角。眼能辨别的视角越小,表示视力越好。一般正常眼能分辨的视角约为1分。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感觉器官的功能(二)
第四节听觉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内耳、耳蜗组成。
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疏密波(20~20000Hz),最敏感频率在1000~3000Hz之间。
听阈:每种频率的声波的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一)中耳的功能(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在经过听骨链和卵圆窗膜(前庭窗)传入耳蜗,此途径称为气传导。
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此外鼓膜的振动也可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在经圆窗膜(蜗窗)传入耳蜗,这一途径也属于气传导。
骨传导:声波直接作用于颅骨,经颅骨和耳蜗骨壁传入耳蜗,此途径称之为骨传导。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迷路在功能上分为耳蜗和前庭器官两部分。
(一)耳蜗的功能结构要点耳蜗的结构要点:内耳耳蜗形似蜗牛壳,其骨性管道约2.5~2.75转,蜗管腔被前庭膜和基底膜分隔为三个腔: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2 1/2~2 3/4)①前庭阶和鼓阶:在蜗底部:前庭阶与卵圆窗膜相接,鼓阶与圆窗膜相接。
蜗顶部以蜗孔使二阶相互沟通,其内充满外淋巴。
②蜗管:是个盲管,管内充满内淋巴基底膜上有声音感受装置:螺旋器(科蒂器)由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振动从基底膜的底部(靠近卵圆窗膜)开始,沿基底膜向蜗顶方向传播,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是从基底膜底部开始,但频率不同,传播距离和最大振幅不同:频率高,传播越近,最大振幅出现位置越靠近蜗底,相反,频率越低,传播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位置越靠近蜗顶。
蜗底受损影响高频听力,蜗顶受损影响低频听力。
(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血管纹作用产生与维持内淋巴中的正电位,将K+转入内淋巴机制①Na+-K+-2Cl-同向转运体②钾通道③钠泵临床血管纹对缺氧和钠泵抑制剂哇巴因非常敏感,缺氧可使ATP生成与钠泵活动受阻;常用的依他尼酸和呋塞米利尿药可抑制Na+-K+-2Cl-同向转运体导致听力障碍。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
中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结构
包括鼓膜、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和鼓室,鼓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 ,听小骨连接鼓膜和内耳。
中耳功能
通过鼓膜和听小骨的振动将声音放大并传导至内耳,同时保持鼓室内外压力平 衡。
内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
包括前庭窗、蜗窗、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和耳蜗,其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螺旋器(Corti器)。
味觉对嗅觉的影响
同样地,味觉也能够影响嗅觉的感受,例如某些食物的味道会改变 人们对气味的感知。
嗅觉与味觉的协同作用
在食物品尝过程中,嗅觉和味觉共同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感 受食物的美味。
05
触觉与压觉系统
触觉感受器及分子机制
触觉感受器
位于皮肤表层的特化细胞,对机械刺激敏感,能够将机械刺 激转化为神经信号。
眼内腔和内容物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内容物包括房水、晶 状体和玻璃体,具有维持眼压、支撑眼球和折光成像等作 用。
视觉传导通路
视交叉
位于蝶鞍上方,是视神经的交 汇点,实现双眼视野的交叉。
外侧膝状体
位于大脑脚外侧,是视觉传导 通路的重要中继站。
视神经
起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经视 神经孔入颅中窝,连于视交叉 。
内耳功能
将中耳传来的机械振动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听觉识别。同时,内耳 还负责平衡觉的感受。
听觉传导通路及原理
听觉传导通路
声音经外耳、中耳传导至内耳,引起耳蜗内淋巴液振动,刺激螺旋器产生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入大脑皮层听觉 中枢。
听觉原理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经过外耳和中耳的放大和传导,到达内耳后引起淋巴液和基底膜的振动,使螺旋器上的毛细 胞产生电位变化,进而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经过听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被加工处理成听觉信 息。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Physiology
第8版
主讲人:
感觉器官的功能
考查内容
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
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 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 系。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 3、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 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 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
外感受器 按部位分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
内感受器:本体、内脏感受器等
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 学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
6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
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一定的反应,但刺激强度要比适宜刺
X(mm) = 15(mm)
X = 300× 15 = 0.45 ㎜
300(mm) 10005(mm)
10005
15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眼的调节: 视远物时不需调节,视近物调节:晶状体变凸、瞳孔
缩小、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图) 视近物→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视皮层→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曲率↑)→屈光力↑→物 像前移→物像落到视网膜上 视远物→视网膜上模糊的物像→视皮层→睫状肌松弛 →悬韧带紧张→晶状体变扁(曲率)→屈光力 →物 像后移→物像落到视网膜上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即不仅光照侧瞳孔 缩小,而且对侧瞳孔也缩小。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6)-生理学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6)-生理学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感觉器官的功能。
1.何谓双眼视觉,双眼视觉和单眼视觉有何不同?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双眼都在头部的前方,两眼的鼻侧视野相互重叠,因此凡落在此范围内的任何物体都能同时被两眼所见,两跟同时视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称为双眼视觉。
有些动物的两眼分布在头的两侧,两眼视野完全不重叠,左眼和右眼各自感受不同侧面的光刺激,称单眼视觉。
用单眼视物时,有时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立体感觉,这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单眼运动而获得的。
用双眼视物时,两眼视网膜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物像,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物体时对它的左侧面要多看到一些,右服对它的右侧面要多看到一些,这样,来自两眼的图像信息经过视觉中枢处理后,便可产生一个有立体感的物体的形象。
故双眼视觉可以弥补单眼视野中的盲区缺损,扩大视野,并可产生立体视觉。
2.简述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发生原因。
两者看物时在调节上有何区别?如何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都属于非正视眼,近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使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图像。
近视眼看近物时,由于近物发出的是辐散光线,故不需调节或只作较小的调节就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使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不经调节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
视近物时,近物发出的辐散光线也聚焦在视网膜后方,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才能看清物体。
所以两者的区别在于近视眼视远物时需要调节而视近物时不需调节,而远视眼无论视近物或远物都需调节。
因此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使平行光线经辐散后进入眼内,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与近视眼相反,远视眼则需戴凸透镜矫正。
生理学实验指导第十二章感觉器官实验
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实验实验三十二 视敏度测定与色盲检查一、目的和原理视敏度又称视力。
即识别两个光点的最小距离,表现为辨别注视目标的能力。
要感觉到注视目标的两点是否分开存在,视网膜上被两点刺激的锥体细胞之间至少要夹一个不受刺激的视锥体细胞。
人们能辨别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时的视角(即两点发出的光线在眼球内节点处相交叉所构成的夹角)称为一分角。
当视角为一分角时的视力为正常视力。
视力表就是根据视角的原理制成的。
国内常用的国际标准视力表由12行“E ”字构成。
当受试者距视力表5米处观看第十行时,“E ”字的第一缺口发出一光线恰在眼球内形成一分角。
因此,凡在距5米处能辨认第10行“E ”字缺口方向者,即为正常视力1.0。
根据公式:视力表每行“E ”字左侧数字即按上述公式推算求得。
如在5米处只能辨认第一行最大“E ”字,则视力为0.1。
本实验目的旨在学习视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对象 人。
三、实验器材视力表(远视力表)、遮眼板、指示杆、米尺、色觉检查图谱。
四、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1.视力表悬挂处应光线充足,必要时可用人工照明。
受试者距视力表5米,视力表第10行应与眼同高。
2.用遮眼板遮住一眼,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辨认表上的“E ”,直到不能辨认的一行为止。
其前一行代表受试者视力。
如第一行也不能辨认者,则嘱受试者向视力表方向逐渐移近,直至能辨认为止,记录此时受试者距视力表的距离,按上述公式推算出视力。
3.如上法测得另一眼视力。
4.给受试者戴一凸透镜,用同样方法分别测定两眼的视力。
观察其视力是否较前差。
令受试者向前走,看走到何处才能看清戴镜前所能看清的最小“E ”。
为什么?5.色盲检查:检查时,色盲检查图谱放在光线充足处。
令被试者遮闭一眼,先查一眼的色觉。
6.检查者依次打开色盲检查图谱,让被试者读出图上的数字,形状或线条,注意受试者回管是否正确。
如发生错误,则按说明查阅色盲检查图谱中的说明,查出被试者属哪一类色盲。
第十二章 感官
• 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 眼的结构与视觉功能 • 耳的结构与听觉、平衡觉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 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 门感受刺激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器官:由感受器与相应的附属结构一起 构成的高度特化的器官,又称特殊 感觉器官。
在视神经乳头的外侧3mm处稍偏下方,有一黄 色小区叫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叫中央凹,是 感光最敏锐的部位,只有视锥细胞。
2.眼球内容物 透明无血管,和角膜一起构成眼内的折光系 统,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映出清晰的物象。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①房水 房水由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和血管渗出而生 成,有折光作用,此外还有营养角膜和晶体 以及维持眼压的作用。
(二)眼的附属装置
• 眼球的附属装置是指保护、运动和支持 眼球的一些结构,包括眼睑、结膜、泪 器和眼肌等。 • 眼睑和结膜起保护眼球的作用。 • 泪器分泌泪液起着湿润角膜、清除灰尘 和杀菌作用。 • 六条眼肌可使眼球随意运动。
二、眼的折光系统
• 物体通过反射或自发的光线经过眼睛内 的 折光系统 到达视网膜,感光细胞将 光刺激转变成神经信息传入大脑视觉中 枢就产生了视觉。
壶腹
外 半 规 管
椭圆囊
球囊
蜗窗(圆窗) 前庭窗(卵圆窗)
后半规管
2.前庭
• 前庭是位于骨迷路中部略呈椭圆形的空腔,内 有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前庭的后部有五个 小孔与三个半规管相通,前庭的前部有一孔道 与耳蜗相连。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总称为前 庭器官,都是膜性管道,其中充满内淋巴并互 相连通。椭圆囊和球囊内有囊斑,三个半规管 均有一对膨大的壶腹,内有壶腹嵴。囊斑和壶 股嵴上有感受性毛细胞,是位置觉感受器。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名词解释)
1.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感觉器官是由一些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每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剌激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这种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每种感受器都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其功能是把作用于它们的那种特定形式的剌激能量转换为神经信号,再进一步转换成以电能形式表现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在引起传入神经发生动作电位之前,首先在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出现一过渡性的局部电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经换能作用转变为动作电位后,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剌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种作用称为编码作用。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8.视敏度(visual acuity)视敏度又称视力,是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是判断视网膜中央凹视锥细胞功能的指标。
以能够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9.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使眼作充分的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或限度称为近点。
10.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眼处于静息(即非调节)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2024年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05
味觉和嗅觉器官功能
2024/2/2
20
味觉器官解剖结构及味觉机制
01
02
03
舌头的味蕾分布
舌头上分布着大量的味蕾 ,它们对不同的味道分子 敏感,能够将味道分子转 化为神经信号。
2024/2/2
味觉机制
当食物或液体中的化学分 子与舌头上的味蕾接触时 ,会引起味蕾内感受器的 兴奋,进而产生味觉。
分类
根据接收刺激的性质,感觉器官可分为光感受器、声感 受器、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
2024/2/2
4
解剖结构特点
01 细胞特化
感觉器官中的细胞通常具有高度的特化,以适应 特定类型的刺激。
02 辅助结构
许多感觉器官还配备有辅助结构,如角膜、晶状 体等,以优化刺激的接收和传递。
03 神经连接
感觉器官通过神经末梢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确 保信号的快速准确传递。
。
嗅觉的灵敏度
人类的嗅觉灵敏度非常高,可以 感知到极低浓度的气味分子。
2024/2/2
22
味觉和嗅觉相互影响关系
2024/2/2
味觉和嗅觉的互补性
味觉和嗅觉在感知食物的过程中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我 们对食物味道的全面感知。
味觉和嗅觉的相互影响
当我们在品尝食物时,嗅觉会对味觉产生影响。例如,当 我们闻到某种食物的气味时,会激发我们对该食物味道的 期待和感知。
味觉的种类
人类可以感知到五种基本 味道,即甜、酸、苦、咸 和鲜味(或称味精味)。
21
嗅觉细胞对气味识别过程
嗅觉受体细胞
嗅觉受体细胞是嗅觉器官的基本 单位,它们对特定的气味分子敏
感。
气味识别过程
当气味分子进入鼻腔后,会与嗅 觉受体细胞结合,引发一系列化 学反应,最终将气味分子转化为 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识别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 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感觉器官的功能我们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总结生理学重点知识, 今天我们先学习生理学之感觉器官的功能, 具体内容如下:1.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解答: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①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②换能作用, 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③编码功能, 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 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 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中;④适应现象, 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 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逐渐下降。
2.试述视近物时(6m以内), 眼的调节过程。
解答:①晶状体变凸:视近物时, 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呈辐射状, 通过折光系统后, 成像于视网膜之后, 物像模糊, 反射性引起睫状体环形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由于自身的弹性向前方和后方凸出, 折光能力增大, 使近物的辐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②瞳孔缩小:视近物时, 反射性引起瞳孔缩小, 以减少入眼的光线量以及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③双眼会聚:视近物时, 反射性引起两眼内直肌收缩, 两眼球内收及视轴向鼻侧集拢, 可使物体成像于两侧视网膜的对称点上, 避免复视。
3.中耳具有增压减幅效应, 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解答:中耳增压减幅效应主要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①由于鼓膜面积和卵圆窗膜的面积的差别造成的。
鼓膜实际振动面积约55mm2, 而卵圆窗膜的面积只有3.2mm2, 二者之比是17.2:1。
如果听骨链传递时总压力不变, 则作用于卵圆窗膜上的压强将增大17.2倍;②由于听骨链杠杆原理造成的。
听骨链杠杆长臂和短臂之比约为1.3:1, 于是短臂一侧的压力将增大为原来的1.3倍。
这样, 整个中耳传递过程的增压效应为17.2 1.3=22.4倍。
第十二章感觉器官(DOC)
第十二章感觉器官一、是非题1.Vision是由眼和视神经完成的。
()2.老光眼(老视眼)主要是由于晶状体透光性降低造成的。
()3.眼睫状肌的环形肌受副交感传出纤维控制。
()4.多数近视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
()5.Sensory receptor的adaptation是由于刺激时间过长而表现的疲劳现象。
()6.视杆细胞对暗光敏感,visual acuity高。
()7.散光大多数是由于角膜表面各经纬线曲率不同所致。
()8.视锥细胞在中央凹处分布密集。
()9.矫正近视眼可用凹透镜,使焦点后移。
()10.外环境声波经骨传导进入内耳,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
()11.夜盲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视蛋白缺乏。
()12.Pupillary light reflex的正常反应是双侧性的。
()13.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种颜色。
()14.按照travelling wave学说的观点,声波频率越低,最大行波振幅越接近基底膜底部。
()15.耳蜗microphonic potential容易产生adaptation现象。
()16.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
()17.听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的振幅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18.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的adequate stimulus是角加速度运动。
()19.壶腹嵴的adequate stimulus是正、负直线加速度运动。
()20.一种味感受器只是对一种味质起反应。
()21.嗅感受器对某种气味适应之后,对其它气味仍然很敏感。
()22.人的外耳道最佳共振频率约为3 800Hz。
()23.正常鼓膜的特征之一是易发生残余振动。
()24.人耳最敏感声频在20~20 000Hz。
()25.在神经性耳聋或听神经退化后,microphonic potential仍然存在。
()二、填空题1.视近物时眼的accommodation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
2.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须通过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即_____,_____和_____。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 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我们对医学基础知识里生理学各章节涉及到的重要名词解释进行整理, 今天我们总结感觉器官的功能这一章节的名词解释, 具体内容如下: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由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复杂器官。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动作电位时, 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 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变成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 这种作用称为换能作用。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 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近点: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称为近点。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 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 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 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 视远物不清, 其近点比正常人近。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 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 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
患者看远物时就需使用自己的调节能力, 其近点比正常人远, 视近物能力下降, 称为远视。
暗适应:人长时间处于光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 最初看不见任何物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 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 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明适应:人长时间处于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 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 也不能看清物体, 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 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听阈: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中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称为听阈。
生理学课件:感觉器官的功能
三與視覺有關的若干生理現象
(一)視敏度/視銳度
❖ 視敏度/視力:眼對物體細小結構的分辨能力。 ❖ 視角:是指從物體的兩端點各引直線到眼節點的夾角。 ❖ 視力通常用視角的倒數來表示,受試者能分辨的視角
越小,其視ellen視力 表
lgIMAR視力表
Landolt環
視杆細胞感受器電位的產生機制:
❖ 由視杆細胞外段細胞膜對鈉的通透性減小 引起。
❖ 無光照時:cGMP控制的鈉通道與鈉泵平 衡維持RP,-30mV。
❖ 光照時:cGMP分解,鈉通道關閉,導致 超級化,-60mV。
❖ 超級化的大小隨光照的強度改變。
無光照
光照 視紫紅質分解變構
cGMP含量高
啟動膜盤上的轉導蛋白(Gt蛋白)
覺所需的最小刺激強度。適宜刺激感覺閾低。
❖感覺閾值:強度閾值、時間閾值、面積閾值。
❖感覺辨別閾:剛能分辨的同一性質刺激的兩個
強度的最小差異。
❖生理意義:有利機體對內外環境中有意義的變
化進行靈敏的感受和精確的分析。
❖(二)感受器的換能作用
感受器的換能作用: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最終 轉換為傳入神經的動作電位的能量轉換過程。
❖視錐系統:含三種視錐色素、中央部 (中央 凹)、分辨力高、色覺、光敏度低、晝光 覺、單線聯繫—晝光覺or明視覺系統
兩種獨立的感光換能系統存在的依據:
(1)在視網膜分佈不同 (2)與雙極C及神經節C的聯繫方式不同 (3)動物證明 (4)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兩套感光換能系統
項 目 視錐系統
視杆系統
分佈(人) 愈近中心部愈多 愈近周邊部愈多
(1)對刺激的質(性質)的編碼 不同性質的感覺引起,是由某一專用線路
將衝動傳到腦的特定部位所形成的。 (2)對刺激的量(強度)的編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义】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精品课程——生理学
【讲义】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
感觉器官:
分类:分布的部位
刺激的性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眼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前表面
该系统最主要的折射发生在角膜。
正常人眼处于静息状态而不进行调节时,眼的折光系统的后主焦距的位置,恰好是视网膜所在的位置。
对于人眼和一般光学系统,来自6米以外物体的各发光点的光线,都是平行光,可以成像在视网膜上。
(二)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简化眼(reduced eye) 是一个假想的模型。
其光学参数和其他特征与正常眼等值。
简化眼和正常安静时的眼一样,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
AB(物体的大小)/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ab(物像的大小)/nb(节点至视网膜距离)
nb固定不变,根据AB和Bn,可以算出物体成像的大小。
利用简化眼,可以算出正常人眼能看清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的限度:视网膜上的像小于5 μm,一般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正常人眼的视力或视敏度有限度,该限度用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表示。
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
膜像的大小,大致相当于一个视锥细胞的直径。
视敏度:
5米远处, .5mm缺口的方向, 视网膜像距为5μm, 眼视力正常定为1.0
(三)眼的调节
当眼看远物时(6米以外),正常眼不需任何调节物体就可成像在视网膜上。
看近物时,入眼内光线不是平行的,需进行调节:
1.晶状体前凸
2.瞳孔缩小
3.两眼轴向鼻中线会聚
(四)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
1.近视近点前移
轴性近视
屈光近视
2.远视视近物或远物都需调节;近点远移。
3.散光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相等。
4.老视近点远移;
(五)瞳孔和瞳孔对光反射
1.瞳孔
2.瞳孔对光反射
特点:
互感性对光反射
二、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一)视网膜的结构
色素细胞层
光感受细胞层: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双节细胞层
无长突细胞神
经节细胞层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觉的二元理论)
1.视杆系统或晚光觉系统:
组成:
特点:
光敏感度高, 司暗光, 无色觉, 分辨率差
2.视锥系统或昼光觉系统:
组成:
特点: 光敏感性差, 司昼光, 有色觉, 分辨率高
二元理论的依据:
1.两种感光细胞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同
2.两种感光细胞与双节细胞,节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系统不同
3.白天和黑夜活动的动物其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不同
4.两种细胞中存在的光化学物质不同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一)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
所有的视杆细胞中都发现有视紫红质,它对蓝光有最大的吸收能力。
与人眼在弱光条件下对光谱上的蓝绿光感觉最明亮一致:人的暗觉与所含的视紫红质有关。
(二)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视杆细胞静息膜电位-30~-40mV: 在没有光照情况下,相当数量的Na+通道处于开放状态,有持续的Na+内流。
五. 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觉
(一)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二) 三原色学说的实验依据
1.视锥细胞的光吸收谱相当于蓝.绿.红三色光的波长
2.不同单色引导的LRP在不同的视锥细胞上不同
3.色盲也符合三原色学说
七. 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
(一) 明适应与暗适应
第二节耳的听觉功能
耳的适宜刺激:一定频率范围的声波振动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听阈:
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16 - 22,000 Hz
对其中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能引起
听觉的最小振动幅度,此为听阈。
最大和听阈:
增强振动幅度达某一限度时,在引起听觉的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的疼痛感,此限度即为最大听阈。
听域:听阈曲线和最大听阈曲线所包围的面积
它显示人耳对声波频率和强度的感受范围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一)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和共鸣腔效应
共鸣腔效应:
充气的管道可与波长四倍于管长的声波产生最大的共振作用。
外耳道长2.5cm,其最佳共振频率约3,500Hz,声音强度可增加十倍。
(二)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
中耳增压效应的原因:
1.鼓膜与卵园窗面积大小的差别:55mm2 :3.2 mm2,增加17倍压强
2.听骨链中杠杆长臂与短臂之比为1.3:1,,短臂侧增大1.3倍
总的增压效应为17*1.3 = 22倍
咽鼓管功能:
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
鼓膜的形状鼓
膜的振动性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
骨传导:
正常时,骨传导小于气传导
三. 内耳(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一)耳蜗的结构
(二)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1. 基底膜振动的形成:
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的方式进行的
a。
内淋巴的振动先在卵园窗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再以行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耳蜗顶部传播。
b。
声波频率不同,行波传播的远近不同,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也不同。
振动频率愈低,行波传得愈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得部位愈近蜗顶。
c。
基底膜的物理特性决定,近卵园窗处共振频率高,近蜗顶共振频率低。
低频振动行波向蜗顶传播时阻力较小。
d。
耳蜗能分辨不同声音频率的基础是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不同形式的基底膜振动。
基底膜的振动如何使毛细胞受到刺激?
毛细胞的听毛纤维的弯曲是机械能转换成电变化的第一步换能。
四. 听神经动作电位
是耳蜗对声音刺激的一系列反应中最后出现的电变化, 并由它将声音传向中枢.
第四节内耳的平衡感觉功能
正常姿势的维持依赖于前庭器官、视觉器官和本体感受器协同作用,而以前庭器官最为重要。
前庭器官:内耳迷路中的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一)感受装置:毛细胞
(二)适宜刺激:
水平半规管:
能感受人体以身体长轴为轴心所作的旋转变速运动。
其它两对半规管:起所处平面相一致的旋转变速运动
毛细胞存在于囊斑中
椭圆囊:囊斑所处平面呈水平,感受囊斑所处平面各种方向的直线变速运动。
球囊:囊斑平面于地面垂直,
感受头部空间位置与重力作用方向的之间的差异。
二. 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眼震颤:
旋转运动引起的眼球特殊运动。
快动相:
慢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