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教学案(二)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复习课(共37张PPT)
3、物体的长度那个对?
3.2cm
0cm 1
2
3
4
0cm 1
2
3
4
3.15cm
(四)理解误差
定义
_测__量__值___与_真_实__值____之间的差异
减小方法
采用_精_密__仪__器__、改进_测__量_方__法__、 多次测量求_平_均__值____
区别
误差是_不_可____避免的; 错误是_可_以____避免的
59
0 31
28 57
14 0 1
13
2
2
26
12
3
55 24
11
4
10
5
9 8 76
53
33 4 35
6
3722 ຫໍສະໝຸດ 12049 18 47 16
8 39
10 41 12 45 14 43
(七) 控制变量法
每一个影响探究结果的因 素,都可以叫做一个变量。
在有多个变量影响探究结果 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时,每次只让某 一个变量改变数值,保持其它的变量 值不变,以便确定这个变量对探究结 果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8时18 分53秒下午8时18分20:18:5321.11.9
(三)正确使用刻度尺
• 尺要平行贴紧被测长度 • 读数时视线要与 尺面垂直 •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平均值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五)长度的特殊测量
•
15根
0c 1 2 3 4 5 m
间接测量的方法:
累积法、化曲为直法、替代法、 滚轮法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 科学探究实例:通过具体的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学习。
2. 掌握实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和实际操作方法。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模板、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以及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实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5.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7. 成果展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尝试完成更多的物理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一、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操作规范性是实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包括:1.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仪器的安装、调试和拆卸等。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教学设计1.1 走进实验室
第1节走进实验室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认识各种测量工具,对测量工具有基本的了解。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讲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探究的工具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学习本节,认识生活中存在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第一小节,走进实验室,从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开始,慢慢熟悉,知道物理学科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了解实验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观察物理现象,初步了解、掌握观察的科学方法;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测量工具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了解各类测量工具的用途,掌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括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学案教科版
《走进实验室》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为了方便国际间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
教师引导,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
射出距离
L/m
2.9
9.6
10.7
11.1
,应选用序号为
②为验证猜想的实验数据;
,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设计人:审核人: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装
订
零刻度线
这个学期起开设了物下列说法和做法中,
用分度值为
320.6cm B32.06cm C
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
射出距离
L/m
2.9
9.6
10.7
11.1
,应选用序号为
②为验证猜想的实验数据;
,。
2018年初二物理上(教科版)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教案
2018年初二物理上(教科版)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使用显微镜、测量工具等,同时让学生通过实验,对物理现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显微镜、测量工具等,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理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与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显微镜、测量工具等,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理现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准备了显微镜、测量工具、实验器材等教具和学具。
第一步:引入新课。
我通过讲解实验室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第二步:基本操作学习。
我先向学生讲解显微镜、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工具的使用。
第三步:实验观察。
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实验现象,如观察物体在显微镜下的像,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原理。
第五步:实践活动。
我设计了几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显微镜、测量工具等,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理现象。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反应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显微镜、测量工具等,但在实验观察方面,部分学生还缺乏细致的观察能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物理实验探究,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还建议学生阅读一些物理实验方面的书籍,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是实验室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但很多学生对它的使用并不熟练。
因此,我特别强调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我向学生演示了如何正确操作显微镜,包括如何放置样本、如何调整焦距等。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课导学案
测量力的仪器
测量体积的仪器
3、科学测量的要点:合理选择测量仪器、正确操作与读数、科学处理数据。
四、长度及其测量
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长度的基本单位:______,符号______。
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规则面积的的测量:方格法(大于半格算作一个,小于半格舍去)
读教材:P6查找
读教材:P7查找
观察识记
理解识记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科学计数法
定义: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如:300000可计做3×105368000可计做3.68×105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720m=_____km换算过程:720m=720÷103km=0.72km=720×10-3km=0.72km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①“选”:根据测量需要和要求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换算过程:24km=24×1km=24×103m=2.4×104m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学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学案教科版《走进实验室》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学(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2.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学会“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一切巧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和,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四、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1. 测量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基准进行的过程。
这个公认的基准量就叫,2.为了方便国际间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称为制。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符号。
4.长度的常用单位:二、实验:测量长度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十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103 103 103 103101010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m dm cm mm μm nm降落伞比赛达标检测1.这个学期起开设了物理课程,小刚很喜欢,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相信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C.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2.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了B.生活中的易拉罐、气球等都可以成为家庭实验中的材料C.家庭实验室可以配置简单的测量器材和装置D.家庭实验室必须配置专业的实验仪器和装置,不然无法完成实验探究3. 1.60×106μm可能是()A. 一个人的高度B. 一本书的长度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 一座山的高度4.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78cm=78cm×10mm=780mm B.78cm=78cm×10=780mmC.78cm=78×10=780mm D.78cm=78×10mm=780mm5.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一块玻璃的长度是320.6mm,如果换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玻璃的长,测量结果应该是()A.320.6cm B.32.06cm C.32cmD.32.1cm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是尽量减小,而不能消灭B.测量时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可以避免7.如图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 ml,量程为 ml,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ml,读要求:独立完成。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教学教案(教科版)
教课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教学教案1.走进实验窒学习目标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
自学导航1.物理学是研究。
2.科学探究的工具(1)长度的测量工具:;(2)质量测量工具:;(3)时间的测量工具:;(4)温度测量工具:;(5)电的测量工具:;(6)力的测量工具:;(7)体积的测量工具:。
3.科学探究的步骤(1)(2)(3)(4)(5)(6)(7)。
成在课堂1.走进科学探究的基地(1)观察奇异的物理现像①光的色散②音叉振动将小球弹起③“魔镜”④干冰升华(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
(3)像科学家一样探究一提二猜三设计;四是实验与收集;五是分析与论证;六是评估七交流。
遵守操作规则,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设施,做实验的主人。
成在课堂A组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A.量筒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B.体积的测量用托盘天平C.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质量D.时间的测量用秒表2.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测量工具的是()A.温度计B.米尺C.剪刀D.天平3、议一议: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
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结论B .评估C .猜想与假设D .进行实验B 组4. 小明测量了一些数据,但是忘了写单位,请你为其补上合适的单位 (1)小红的身高为164.0_________; (2)硬币的厚度为2.5_________; (3)你的手指甲的宽度约9__________; (4)地球半径约为6400____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章 走进实验室 第2节 第1课时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第一课时测量长度【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4.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3.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3.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2,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 km=103m;1 dm=10-1m;1 cm=10-2m;1 mm=10-3m;1 μm=10-6m;1 nm=10-9m.知识点二长度测量与刻度尺的使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13,完成以下问题: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74.9 mm,其中74 mm是准确值,0.9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长度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长(cm)宽(cm)厚(cm)答:(1)(2)测量课本的长时应放正刻度尺,使零刻度线对齐课本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课本并保持平行.(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按以上步骤测量课本的宽和厚.【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4.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的长度.【跟进训练】图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3.80cm.知识点二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活动:测量身高和腰围和同学用三角板、盒尺相互测量身高、腰围.按所给的表格记录测量结果.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身高/m腰围/m,有时偏小,为减小因读数产生的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测量,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这样会更接近真实值.【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下列情况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B)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不均匀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尺面垂直D.读数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误差与错误(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第1章 走进实验室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2.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3.学会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4.知道长度、时间、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5.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其他单位的换算。
(二) 核心素养要求
物理观念: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科学思维: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常用的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
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备课参考(PDF版) 教科版 教案
第一章摇走进实验室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一㊁走进科学探究的基地 1.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生活中存在形形色色的光现象㊁热现象㊁声现象㊁电磁现象等物理现象,科学先辈通过对这些现象认真观察㊁仔细分析㊁透过现象看本质㊁发现其特点㊁掌握其规律并逐步形成了物理学体系,因此可以说观察就是科学发现的眼睛㊂而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㊁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学物理就要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和现象㊂在观察事物和现象时应注意观察的有序性和安全性㊂有序性就是观察时要由表及里㊁由远及近㊁由整体到局部;安全性主要是指防止光㊁电㊁药品㊁ 辐射等对人体的危害㊂ 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的结果都要通过测量才能得到㊂一些常见的测量仪器有:(1)长度测量仪器㊂常用的长度测量仪器有刻度尺㊁游标卡尺和千分尺㊂不同的测量工具用途一般不同㊂刻度尺常用于常规测量;游标卡尺常用来准确测量圆桶的内外径及深度等;千分尺又叫螺旋测微器,常用来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或薄金属片的厚度等㊂(2)时间测量仪器㊂测量时间常用的仪器是停表,另外还有手表㊁钟等㊂(3)质量测量仪器㊂实验室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是托盘天平㊂另外,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还有学生天平及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秤㊂(4)温度测量仪器㊂实验室中测量物体温度的常用仪器是实验室温度计㊂另外,医疗上常用体温计,家庭中常用寒暑表㊂(5)体积测量仪器㊂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体积的仪器是量筒和量杯㊂用量筒和量杯可以方便地测出液体的体积,还可以通过液体间接地测出固体的体积㊂(6)力的测量仪器㊂实验室常用来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圆盘测力计㊂(7)电的测量仪器㊂电流表常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常用来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㊂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 可能有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㊂ 3.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科学探究通常有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生产㊁自然现象㊁实验实践和文献资料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㊂(2)猜想与假设:针对提出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㊁合理的猜想与假设㊂(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想想如何检验自己的猜想,这个思考过程就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㊂在此过程中,要设计好探究计划或方案,包括器材㊁资料㊁步骤以及如何归纳结论和反思㊂(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这一过程就是运用观察㊁阅读㊁实验操作等方法完成探究计划或方案的过程㊂这一过程包括实验操作,收集证据,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和信息㊂(5)分析论证: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㊁实验现象及数据㊁文献资料等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找出规律,得出结论㊂这一环节又叫归纳或得出结论㊂(6)评估:对探究过程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包括比较探究结果与预测情况是否一致,反思设计的方案与操作过程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㊂(7)交流与合作:探究结束后,要向同学表述自己的探究成果,要编写相关的探究报告,也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探究报告,通过倾听其他人的意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探究活动过程㊂这一环节又叫讨论交流,它有时贯穿整个探究过程㊂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并不是在每个探究实验中都要涉及,有时只涉及其中某几个环节,这就要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2.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 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科学探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仪器,如显微镜、试管等;教学课件。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环境和各种实验仪器的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 示范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示范如何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科学探究基本环节:1. 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3.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4. 进行实验5. 收集证据6. 解释与结论7. 反思与评价8. 表达与交流七、作业设计:1. 实验操作练习: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 实验数据处理练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 科学探究方法应用: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八年级物理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新版)教科版
展示常用的实验工具并介绍各个实验工具的用途。了解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探究工具。
2.建立家庭实验室
组织学生动手用气球做有趣的实验,体验自制实验的乐趣,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建立家庭实验室。
四反思总结
组织学生讨论提问:你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1.跟着老师的提示分组回忆小学自然课中用到过的实验仪器,说出各个实验仪器的构造、作用。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课标要求
通过参观实验室、观察有趣的实验现象、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室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场所,做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观察常用的实验仪器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型
探究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初步探究意识及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认识到“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2.加强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团队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实验结果中提炼出科学规律。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3.教师总结学生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目标:“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和结论等。
2.结合实验室常用仪器,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讲解仪器的用途和基本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实验技能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合作交流、数据分析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b.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
c.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d.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图片,如冰融化、热水沸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原理呢?”
新版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走进实验室 教案 (2)精选汇总
2.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5)分析和论证 (6)评价
对刻度值之差。本题中物体左端所对刻度值是 8.00cm,右端所对刻度值为 10.94cm,所以
物体的长度为 10.94cm-8.00cm=2.94cm。所以应选 D 项。
答案:正确选项为 D
启示:(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弄清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非常关键的;(2)
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不一定非要让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只要认清物体
4. 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由此说明实验室的作用是( )
A. 科学探究的基础
B. 重大发明的基地
C. 科学发现的起源地
D. 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
5. 用一把刻度均匀但不标准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 0.987m,用标准尺量得米尺的长
度为 1.020m,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 )
A. 1.000m B. 1.007m C. 0.985m D. 0.987m
例 6. 找出下图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的错误之处。
解析:正确放置刻度尺的方法是贴、平、齐,即(1)刻度尺有刻度线的边跟被测物 体紧贴。(2)刻度尺跟被测物体的边平行。(3)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跟 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本题要求指出错误之处,即只需指出错误的地方就可以了。如解答时写成“①应该 对齐零刻度线;②尺应该与被测物体平行;③刻度尺的刻度线应该紧贴被测物体”,则变 成“改正错误之处”反而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的错误之处:①被测长度起始端没有 对好零刻度线;②尺面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③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教案
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线。
·观察量程是多少,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观察分度值是多大,据不同情况和要达到的精确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三会”·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放倾斜。
·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眼睛不可倾斜,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无单位的记录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典型例题】例1. 小宇在家中建立了家庭物理实验室,他先用一个瓶口水杯,一张厚纸片,一支筷子和一些水,请你帮助他用现有知识设计几个有趣的实验。
解析:1. 杯里倒上水,把筷子斜放在水杯里,筷子看上去从水面处弯折了。
2. 杯里倒满水,把纸片剪成杯口大小(比杯口稍大)放到杯上,用手按住纸片,迅速使杯子倒过来,松手。
看到水并没有溢出来。
评注:在家里建立家庭实验室是个非常好的培养我们对物理的兴趣和锻炼观察、思维能力的手段,在家里现有一些废旧的生活用品都可以直接或经过改装变成我们的实验仪器,快去动手做一做吧!例2. 如下图所示,该物体长度是()A. 10.94cmB. 10.9cmC. 2.9cmD. 2.94cm解析:选A、B项是误把物体右端示数当做物体长度,选C项是没有估计值。
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时,被测长度数值上就等于其两端所对刻度值之差。
本题中物体左端所对刻度值是8.00cm,右端所对刻度值为10.94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0.94cm-8.00cm=2.94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二)重点、难点:1.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的方法。
3.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4.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5. 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分析(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 化曲为直:用无伸缩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如测地图上长江的长。
2. 化直为曲法(滚轮法):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长度为圈数×滚轮周长。
如测一个椭圆形花坛的周长。
3.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化零为整):测出多个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或总厚度,再除以个数或张数即可。
如测一本书纸张厚度。
4. 侧少算多法(化整为零):被测物体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长度。
5. 平移法(等量代替法):将被测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上相应的长度替代。
如测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直径。
(二)误差1.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 产生误差的原因:(1)与测量工具有关;(2)与测量的人有关。
3. 减少误差的方法:(1)改进测量方法,选用先进而又精密的测量工具;(2)测量的人要细致、认真地进行测量;(3)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4. 误差和错误不同:测量误差只能减少但不能避免,而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三)关于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1. 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这把刻度尺的精确度或准确度、最小刻度值。
2. 实际估读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对于一个测量结果,其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4. 一个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读值还有单位组成的。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五)学会正确选择、使用仪器测量长度、时间与面积规则物体的面积:正方形:S=2a长方形:S=ab圆形:S=πr2三角形:S ah =12梯形:Sa b h =+()2平行四边形:S=ah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测量方法(方格法):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描下它的轮廓,数一下图形中包含的方格数,对不满一格而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
用总的格数乘以一个格的面积,就是物体的面积。
【典型例题】例1. 我们进行降落伞比赛的过程中,需要测量一些长度,比如降落伞的绳长和降落伞离地面的高度,东东同学的手中有刻度尺、米尺、皮卷尺等测量工具,它应该选择什么尺来测量这些长度呢?解析:在测量之前,应该先估计出被测物体大概的长度,以便选择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测量仪器,测降落伞的绳长用刻度尺就可以,而测降落伞离地面的高度,则要用皮卷尺,因为皮卷尺的量程较大。
评注:不同的测量仪器一般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都不相同,根据被测长度的大小选择有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的测量仪器,是在测量中最关键的一步,如果选择的量程太大,其相应的分度值也会较大,测量误差也就大了。
例2. 在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亮亮和田田同学提出了许多个猜想,他们想通过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你觉得他们该怎么做?解析:在多个因素都能影响一个问题的时候,要想知道一个因素是怎样影响的时候,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先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的大小来看其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影响。
例如要研究降落伞的滞空时间与悬挂物重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要显示降落伞面积,绳长等其它因素不变,改变悬挂重物来研究与滞空时间的关系。
评注:这个问题所用到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在物理学研究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同学们要准确的领悟其含义。
例3. 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其中A 图的示数是 s ,B 图的示数是 N ,C 图的示数是 ml ,D 图的示数是 ℃.答案:A 、23 B 、2 C 、60 D 、20例4. 小旭用手压紧20张纸,量得总厚度为1.9mm ,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 A. 0.1mm B. 0.10mm C. 0.095mm D. 0.0950mm解析:小旭用的方法是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中的“测多算少”的“累积法”,其每张纸的厚度=mm mm mm 1.0095.0209.1≈=÷,根据刻度尺的估读原则可知0.1mm 小数点后的位数跟1.9mm 的小数点后的位数相同,保留的原则是大家熟悉的“四舍五入”法。
正确答案:选A评注:解答本题很容易错选C ,其思维障碍是:1.9mm ÷20=0.095mm ;解决的办法是:计算测量的平均值时,在单位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值小数点后的位数跟原测量值小数点后的位数相同。
例5. 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50.1毫米、50.3毫米、50.2毫米、50.3毫米。
则他的测量结果写为( )解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测量中出现的偶然误差。
平均值取几位数应根据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来决定,即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来决定。
该同学的测量准确到了毫米,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也就是毫米(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平均值也应准确到毫米。
根据该同学的四次测量数据,平均值应为由于平均值应准确到毫米,故该同学最后的测量结果应取50.2毫米。
例6. 实验室有两卷金属丝,其中一卷上的标签显示φ0.3mm ,而另一卷金属丝的直径略微细一点,但不知道φ值,如果不用任何长度测量工具,你能测出它的直径吗?解析:能测,其方法是:拿两支同样的铅笔,将已知φ值的金属丝在一支铅笔紧密排绕1n 圈。
在另一支铅笔上紧密排绕未知φ值的金属丝,使两支铅笔上的金属丝排列长度相等,数出另一支铅笔上所绕的圈数2n ,其表达式为mm n n 3.021⨯=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填空题1. 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有许多,猜想可能与伞的 、 和伞绳的 有关。
2. 在设计实验来检验时,先考察其中的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
3.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m 3104.2 dm= mm= μm(2)45mm= m= dm= μm (3)3105.2⨯μm= m= km= nm(4)km 6104.8-⨯= mm= m= nm4. 给以下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是16.5 ;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75 ; (3)一支圆珠笔长约为14 ; (4)乒乓球的直径是3.11 ; (5)物理课本的厚度为9.5 ; (6)一只火柴盒的厚度约0.0135. 某同学实验室记录的四个数据:2.93cm ,2.92cm ,2.49cm ,2.94cm ,若他测得是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测量出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
6. 某人用力拉伸一皮尺来测某物体长度,则测得的长度比真实值 。
(填偏大或偏小)。
7. 测量结果是由 、 和 组成的。
只写了数字不标明 的记录是无用的。
8. 亮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的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材料有关。
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于是在实验室中实验,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如果他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的关系,则他应选用表中编号的琴弦。
(2)如果他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材料的关系,则他应选用表中编号的琴弦。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
则亮亮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二、选择题1. 在每次活动中,首先要确定()A. 活动地点B. 活动内容C. 活动的课题D. 活动的结果2. 面积的测量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离不开的一种测量,它属于一种()A. 直接测量B. 间接测量C. 控制变量法D. 方格法3. 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几句话中正确的是()A. 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B.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D. 错误是应该而且是可以避免的4. 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A. 刻度尺的刻度没贴近被测长度B. 刻度尺放得不正C. 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D. 刻度尺热胀冷缩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课桌的高度大约0.75mB. 我们每步行2步的距离大约是1.5mC. 同学们的身高在1.5-2.0之间D. 每层楼房的高度在3米左右6. 用某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25.76dm,则此尺的分度值为()A. 1dmB.1cmC.1mmD.1m7. 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1. 面积、形状、长度2. 控制变量法3.(1)2.4×410 2.4×610 2.4×910 (2)4.5×210- 4.5×110- 4.5×410 (3)2.5×310- 2.5×610- 2.5× 610(4)8.4 8.4×310- 8.4×1064.(1)dm (2)μm(3)cm(4)cm(5)mm(6)m5. 2.49cm 2.93cm6. 偏小7. 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 单位 8. (1)AB (2)DE (3)③②①④二、1. C 2. B 3. D 4. D 5. C 6. B 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