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导论--(一)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导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导论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是指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 教育学所研究的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稳定、 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样式并 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据,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科建设限 定主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的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思想与行为 灌输与疏导 内化与外化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现象、问题与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思想政治教 育专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 同时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创立与初步建设阶段
创办之初(1984—1987) 主干理论与分支学科逐步建立(1987—1995)
内化与外化的实质: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下所进
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
内化与外化是过程性与成效性范畴 受教育者能自觉进行内化与外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与相关学科
一、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理论同党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 (二)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一、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认识 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主要方法
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学习运用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问题 继承和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 工作
思想政治 教育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概述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概述
你所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
4、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或社会群体对人们有 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之形成符合一定 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社会成员的身心发展 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在学校 机构内,按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根据个体的身心发 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们尤其是 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与体 力的社会活动。
不是所有的政治工作都是思想工作。如组织工作、纪检工 作等只是政治工作,而不是思想工作。
政治工作
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思 想性的政治工作+ 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3、思想政治工作:而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 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和融合。
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
思想工作
政治工作+思想工作
导入讨论题
政治教育的规律。
• 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客观 环境
思想 政治 品德
行为
知、情、意、信、行
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 动转化的结果。
在社会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下,主体内在的 知、情、意、信、行诸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上 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 由相互不适应到相互适应的矛盾运动。
主体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原有思想政治品德 之间的矛盾斗争和转化运动,最后生成新的思想 政治品德。
4、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 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
• 一门理论形态,以思想政治 • 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人

目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目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目录
点击章节名直接 打开相关课件
导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目录
点击章节名直接 打开相关课件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九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评估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和建设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1、宣传工作2、政治工作3、政治教育工作4、思想工作5、政治思想工作6、思想政治工作7、思想政治教育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开展规律〔2〕对人们进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规律3、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1〕二者联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前提、根底和源泉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2〕二者区别:第一、从研究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第二、从时间上分析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畴1、个人与社会2、思想与行为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4、化与外化5、教育与管理6、疏通与引导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与科学性2、理论性与实践性3、独立性与综合性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史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开展一、学科建立进程1、全面探索时期〔1978—1984〕2、系统建立时期〔1984—1999〕3、全面建立时期〔1999至今〕一〕全面探索阶段〔1978-1984〕1978年,叶剑英指出“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重大开展〞。

1980年,“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并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学这一学科名称1983.7.1,?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二、学科建立经历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采众长相结合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的原那么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根底理论研究4、严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展理论研究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立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2、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立的顺利进展。

【优秀文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章绪论PPT资料

【优秀文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章绪论PPT资料

▪ 1996年,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设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同年,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博士点也更名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
▪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 该学科点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这标志着马 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开始进入 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工人们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
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硕士点。 它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 20世纪90年代初,上述学科逐步走向整 合,正式设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 政治教育硕士点,是隶属于政治学一级 学科内的一个二级学科。
▪ 这个二级学科的正式设立,标志着马克 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开始步 入正规化建设的阶段。
▪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工作重心的转 移,在新的 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发生 了许多重大变化,在概念的使用上就是以“思 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取代了“政 治思想工作”,而成为新时期比较统一的标准 提法。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
(一)在西方无产阶级运动中萌芽与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宣传工作”、“知识 武装” 2、列宁时代:“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工作” 3、斯大林时代:“政治工作”、“思想工作”、 “政治思想工作”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 探讨
▪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提出 和演变的 过程
▪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 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 一一共产 主义同盟章程中提出“宣传工作” 这一概念。
1902年前后,当列宁创立布 尔什维克 ,领导十月革命以
及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时,提出了“政治工 作”和“政治教育工作”这 两个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

7、思想政治教育 8、德育 面向青少年(学生) 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 治教育 9、思想政治教育学 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 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 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 的特殊性 (一)研究领域 人的思想观念、 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 道德品质的形成、 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 和发展。 和发展。
2、政治 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 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3、政治工作 组织工作、干部工作、 组织工作、干部工作、党的思想 工作(意识形态) 工作(意识形态) 4、思想工作 生产、技术、兴趣、爱好、 生产、技术、兴趣、爱好、政治 等方面
5、政治思想工作 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工作 6、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工作和思 想工作中的政治性工作的融合。 想工作中的政治性工作的融合。 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又包括 思想政治管理(实践) 思想政治管理(实践)活动
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张耀灿、陈万柏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 1.张耀灿、陈万柏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 湖北科技出版社, 1995年版 年版。 第1章,湖北科技出版社, 1995年版。 陆庆圭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2.陆庆圭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1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戴耀荣编著: 3.戴耀荣编著: 《思想政治工作学比较研究讲授 提纲》 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年版。 提纲》第1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4.张耀灿主编 张耀灿主编: 4.张耀灿主编: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范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畴》, 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年版。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件

第一篇本质论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的联系与区别政治工作:政治工作就是指一定的阶级、团体、政党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纲领的活动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包括政治性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思想工作;政治性思想工作指一定的的阶级、政党、团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工作中思想教育,和思想工作中政治性思想工作注意:1)不要把纪检、保卫、组织等非思想性政治工作当作思想政治工作2)也不要把非政治性思想工作当作思想政治工作,比如个人的习惯、爱好、自然科学思想等等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认为,二者是重合的、可以通用区别:1)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内容,侧重理论教育2)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等同于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或性质1、阶级性,阶级不同,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方式、方法也肯定不同,因此,这就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

2、普世性,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于各个阶级的活动之中,是一个世界性的、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与政治学的关系政治学是研究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联系a、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思想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B、政治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确定的意识形态C、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政治学提供专门人才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政治学提供学术后备人才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学不专门研究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关系政治学不专门研究政治教育(二)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他是整个教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联系:教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基本理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第一章 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概念(16.03.01)1、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源 (发生论的视角)2、几个名词概念I 、思想: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动机、理想、心理品质等,即包含理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两方面)。

II 、政治: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等)III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引导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

(可分为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IV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又包括思想政治管理(实践)活动)。

V 、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的政治教育)VI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解决“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VII 、思想政治教育学:a 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b.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VIII 、前两者的关系: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政教育学是思政教育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关于思政教育的知识体系。

IX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与反映。

思政教育学范畴:对本学科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

(它在思政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反过来又对实践起主导作用。

)3、教育>思政教育>德育教育:按照一定需要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张耀灿新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张耀灿新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框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1、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四个概念的辨析。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区别:含义不同,可得不是所有的思想工作都是政治工作,同样,不是所有的政治工作都是思想工作。

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密切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性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区别:前者的含义要宽一些,后者的含义要窄一些,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

联系:前者包含后者,后者体现前者。

2、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01年简述题1、99年简述题1 简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活动,剥削阶级社会也有思想政治教育,任何阶级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成员,从而巩固其统治;第二,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上其他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的区别。

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服务的,是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有泛指和特指,泛指人类所有阶级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我们用特指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的研究领域:人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完成、变化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1.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推动其不断发展。

3.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2.实践性3.综合性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史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2.思想与行为3.内化与外化4.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5.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程1.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2.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其建设成就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体系逐渐形成,教学和研究队伍逐步壮大。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成果丰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论题不断深化。

3.全面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验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语博采众长相结合。

第二、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

第四、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第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建设。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一、研究方法1.文献法:指从各种文献如报刊,图书,文件,档案、报表、以及音像材料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

2.观察法:指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系统地、直接地了解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的专业核心课之一。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论认知上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为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2: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整个理论体系,使其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3:使学生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去解释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能够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对其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培养学生专业意识最重要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第二至第八章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地位、功能、过程、规律、目标、内容和任务,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关系和外部条件,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可供选择的方法,从而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对本专业形成全面的、深刻的理性认知;特别是本课程的一些核心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目标、内容和任务等)有力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使命,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导论一、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如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保卫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阶级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都属于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包括政治工作的全部,只包括其中的一部分,即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

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包括思想工作的全部,只包括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或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和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的叠加和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矛盾?有哪些主要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概括来说: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主要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主要特点:(1)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都是为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服务的,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这一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建立在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反映社会发展要求。

无产阶级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狭隘私利和特权要维护。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三) 综合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综合性与应用 性的统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显著特点之一。
综合性集中体现在: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综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比其他社会科学具 有更强的实用性,也更讲求可操作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走向
(一)理论体系走向成熟。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 思想 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思想 政治教育学将有突飞猛进地发展, 进而构建起成熟 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
(二)研究活动百花齐放。研究队伍专业化程度提高, 实践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其结果必然是思想政治教 育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释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能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较高的要求,而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是 一门 科学”的提法不确切,没有分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实 践活动和理论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正确的说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一开始就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 上, 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走向
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一定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不断上水平、上台阶。
可以预料,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英文名称:The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第一导论、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知识点归纳

第一导论、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导论一、关键词1.思想政治教育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工作答: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主要运用于工厂、农村、党政机关等领域。

3.思想政治教育学答: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客体,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4.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它以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为特殊研究领域,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根据。

5.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答: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一个由起点范畴、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结果范畴和终点范畴所构成的范畴体系,是对本学科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反过来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指导下,借鉴相关学科建设经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和日趋完善,加强学科建设,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深化理论成果。

二、复习思考题1.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并加以辨析。

答:(1)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①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引导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导论 ppt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导论 ppt课件
教育。
7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演变过程
宣传 工作
政治工作
思想工作
政治教育工作 政治思想工作
政治工作







大 林
放 前
思想政治 工作

200少 奇 2
政治思想工作

革200 4
思想政治 教育
文 革 后
1847 1902
1934
1949
50年代
60-70 8
1978 后
政治工作与思想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与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 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的动机、理想、心理品质等) 2.政治
10
法语politique 德语Politik 英语politics 都来自希腊语πολις
11
“政治”一词在西方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公 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 的总和。
21
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概念常常 通用,但严格地讲二者有区别,思想政治工作 的概念宽广一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则狭 窄一些。
实际生活中,工厂、农村、机关等多用“思想 政治工作”;而学校主要用“思想政治教育” 这一术语。
22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更宽泛的实际部门的实践活动 侧重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
15
3.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
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组织工作、
干部工作、党的思想工作<意识形态> 、统战工作、
纪检工作)
4.思想工作
思想工作则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这本书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 果,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作者还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很 多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著作,对于思想政治 教育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深刻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也学到了很多有关思想政治 教育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 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录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一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教材,其目录主要 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该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基本原理以及历史演 变。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组织通过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 传播、影响和评价,促使人们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和道德 品质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该章还介绍了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程和经验,以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 战和机遇。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应用,包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军队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团体思想政治教育等,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和考核,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 核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考核来衡量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综合 性、应用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用思想政治工 作或思想政治教育取代了其他提法,成为统 一的标准提法。
讨论:
政治工作与思想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2、概念的区别
政治 工作
思想 工作
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统战工作、 纪检工作等
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 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 问题并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
现象-----切入点 问题-----重点 规律-----目的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全面探索阶段(1978-1984) 2、创立和初步建设阶段(1984-1995) 3、综合建设阶段。(1996-2005) 4、纵深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施加论的这些界定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教育需要和在 教育中的主体性。
培养、转化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塑造一定社会新人思 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
强调教育结果,忽略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
内化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 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 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 品质的过程。
2、意识形态性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 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页。
“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 也不能有非阶级的意识形态。”——《列宁 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 326-327页。
3、内容的规定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演变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在共 产主义者同盟的章程中提出 了盟员“具有革命毅力和宣 传热情”。
“宣传”是思想政治教育 概念的最初形态。
马克思与恩格斯
列宁1902年在创立布 尔什维克党时提出了“政 治教育”和“政治教育工 作”。
在1934年在联共(布) 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 “思想工作”和“政治思 想工作”。
三、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者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帮助人们形成 正确思想与行为的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是 怎样的?
联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 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 和源泉。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 括和总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 识体系。
(一)内涵: 1、坚持以人为本 2、意识形态性 3、内容的规定性 4、目的性
1、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 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 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 关心人、帮助人。”——胡锦涛:《在全国 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03年12月8日。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 提出“政治工作”。
在1945年《论联合 政府》中提出“思想 教育,是团结全党进 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 心环节”。
刘少奇1951年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 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毛泽东 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此后一直沿 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
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以 人为对象,帮助人们解决“做 什么”、“怎么做”。
•思想政治教育学:一门科学, 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 为研究客体,解决思想政治教 育“是什么”、“为什么”。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 究,就构成了某一科学的研究对象——《毛泽 东选集》第1卷。
研究领域:人的思想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
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 准之间的矛盾。
思考:为什么说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 领域的特殊矛盾?
学界观点介绍
研究对象的 不同观点
一个规律论 思想现象说
两个规律说
思想政治教育 规律论
思想现象 反映思想
本质
人的思想 政治品德 形成和发展 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是共产党独创或发明的;
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是我党我国独有的。
(1)本质:因社会和自身需要而产生的。
(2)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
实践活动,是社会分工的重要分支,具有 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广泛参 与社会财富的创造以及对人自身的塑造来 实现其价值。
(3)元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开发潜能、发展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2017年9月
导论
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为什么学习这门课? 怎么样学习这门课程?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你所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要随时代、社会发展,但内容思想性、 政治性、道德性规定不会变。
4、目的性 推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外延: 1、覆盖全员性 2、过程具有全程行 3、受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内容和目的的制约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不是我国特有现 象?
从时间的纵向和地域的横向上说明思 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存在,反对两种错 误认识 :
政治性思想和非政治性思想
思想工作
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更宽泛的实际部门的实践活动 侧重思想理论的政治教育
3、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
施加论 转化轮或培养论 内化论
施加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于 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 加的一种确定的、有 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 化作用,以便在受教 育者的心身上,养成 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 宁 , 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 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教育家。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 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 质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
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 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 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早期 教材)
更强调了受教育者的内在认可,肯定了受教 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
学术界影响比较大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 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 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的 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 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