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物流系统化管理概念
什么是现代物流管理
什么是现代物流管理物流是指在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的支持下,将物流资源的配置、运输、储存、流通、包装等环节有机协调地组合起来,以最佳的成本和效益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协同与合作的产品生产、配送与销售体系。
现代物流管理则是基于物流概念的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的体现,是与企业生产、运营、销售等各项业务密切相关的。
一、现代物流管理的起源20世纪初期,美国提出了“货物运输管理”的概念,随着工业与经济的发展,货物的物流系统不断完善和提高,物流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1970年代,美国的物流管理理念逐渐涌入欧洲,后来逐渐普及到全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物流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升级,物流管理的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
二、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特征1. 信息技术的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物流系统更加智能化。
2. 客户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是物流管理的核心,以“快、准、稳、净”的服务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3. 多元化的业务:现代物流管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仓储、运输等物流业务,逐渐发展成为涉及到供应链、贸易、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复合性产业。
4. 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物流业的主流方向,通过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式达到经济、环保、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1. 贴近市场,适应客户需求:现代物流管理的灵活性和快速性,可以快速响应客户最新的需求,保证客户的满意度。
2.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现代物流管理通过协调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运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3. 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改善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带来更高的回报。
4. 促进经济发展: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不仅是企业发展,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促进了贸易往来,加快了商品流通,提高了国家的经济效益。
物流系统化
物流-系统化物流系统物流贯穿于社会物质的生产、分配、交换、流通一直到消费、废弃的全过程,具有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环节,也称为物流的各个子系统。
物流是由这些子系统构成的物流大系统。
物流系统完全具备一般系统的条件,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发展阶段。
因此,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其所从事的物流事务和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处理,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益。
物流系统化物流系统化是指把物流的诸构成环节或各子系统联系起来视为一个物流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诸功能的效率,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或整体的物流合理化。
物流系统化是伴随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特别是物流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因而是物流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些物流学者把物流系统化作为物流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其真正意义在于:物流是由诸多功能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它们之间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就系统整体而言,不只是要求某一功能要素(或子系统)最优化,而是要求系统整体最优化。
因此,各子系统之间要紧密衔接,互相适应,协调发展,都要为物流大系统整体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作出贡献。
而物流系统化则是物流合理化的前提条件。
物流系统化目标物流系统化目标是指在进行物流系统整体设计、规划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要求达到达的目标。
一般说来,在进行一个生产企业或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时,应对以下主要问题作出决策:(1)规模适当化。
即进行物流系统硬件和软件投资时,要进行科学地调查和预测,正确地确定其规模大小,在保证满足需要、系统先进合理、适应发展的同时,提高投资效益;(2)运送及时性。
指要根据物流特征和规律,全面、合理地安排物流的各子系统,确保系统运行顺畅快捷;(3)库存合理化。
是指要根据系统的类别、特征,保证合理库存;(4)服务水平高。
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
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成为了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为目标,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将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转变为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
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实现物流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流转。
企业可以借助物流信息系统,实时了解物流环节的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物流流程,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物流信息系统还能实现与供应商、分销商等相关方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协同效率。
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还需要注重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升级和改造。
传统的物流管理往往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易出错。
而现代化物流管理则借助先进的物流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物流操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例如,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存储和取出,提高仓储效率;自动化分拣设备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分拣,提高配送效率。
通过引入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物流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还需要注重物流网络的优化和升级。
物流网络的优化包括物流节点的布局、物流路径的选择和物流配送的规划等。
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可以减少物流路径的长度和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多式联运体系,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协同,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还需要注重物流人员的培训和提升。
物流人员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物流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适应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激发物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物流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优化物流设施和设备、优化物流网络以及提升物流人员的素质,企业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现代物流管理的八大核心思想
现代物流管理的八大核心思想当今社会,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领域中,现代物流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八大核心思想也成为了众多企业在物流领域中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理念。
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现代物流管理的八大核心思想。
一、集成化思想集成化思想是指企业在物流管理中需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客户协同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
这种集成化思想带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及优化物流服务等方面。
例如,一家大型的电商企业,可以与物流服务商合作,将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协同,从而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和顺畅度。
二、客户导向思想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客户导向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需要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物流服务中,企业可以通过客户调研和反馈来了解客户的需求,针对性地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
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优化思想优化思想是指企业在物流管理中需要不断地寻求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
这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不断优化。
例如,在仓储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仓库运营效率,减少存储成本,并提高库存周转率。
四、信息化思想信息化思想是指企业在物流管理中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分析,进而提高物流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例如,在物流配送中,企业可以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管理,从而大幅提高物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五、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指企业在物流管理中需要注重环保、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需要在尽量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同时,为员工、客户、社会等各方面创造最大价值。
例如,在物流配送中,企业可以寻求使用更多环保材料,降低包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鼓励员工、客户等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物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无论是企业的生产运营,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购物,都离不开高效的物流管理。
那么,什么是现代物流管理?它又包含哪些基础要素和关键环节呢?现代物流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物流的高效运作和成本的优化。
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到最终销售的整个供应链流程。
首先,物流规划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起点。
在进行物流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品特点、运输条件等因素。
比如,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如果预计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就需要提前规划更大的仓储空间和更高效的运输方式,以确保产品能够及时送达客户手中。
仓储管理在物流中也占据着关键地位。
一个合理的仓储布局可以大大提高货物的存储和出入库效率。
仓库的选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周边配套设施等因素。
同时,对于仓库内的货物,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存放和盘点,以避免货物丢失或损坏。
运输方式的选择是物流管理中的一个核心决策。
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
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公路运输灵活便捷,适合短途和小批量货物的运输;铁路运输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中长途和大批量货物的运输;水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较慢,适合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合高价值、时效性强的货物运输。
在实际物流运作中,往往需要根据货物的性质、运输距离、时间要求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甚至采用多式联运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运输效果。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中枢神经”。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时跟踪货物的位置、状态和运输进度,实现物流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企业可以利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优化物流流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客户也可以通过系统及时了解自己货物的情况,提高满意度。
包装在物流中也不容忽视。
合适的包装不仅可以保护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还可以便于装卸和搬运。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概论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概论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第壹章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物流管理概论物流管理基本概念物流科学就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之间存于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于联系,认定这些物流活动均是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活动物流和流通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流通活动包括商流和物流商流:对象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物流: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存储保管来调节双方于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
商物分离的概念:1.于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流通的最佳路线的必经之处。
2.如果商品的交易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壹致,往往会造成实物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
3.商品壹般要经过壹定的运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物流则不需要受运营环节的影响,能够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尽量通过最少的环节、以最短得物流路线,按时保质的送到用户手上,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
物流和生产物流费用于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物流系统的改善能带来能以预料的效益。
物流情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次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物流分类1.按照作用分类a.供应物流;b.生产物流c.销售物流d.回收物流e.废弃物物流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a.地区物流b.国内物流c.国际物流3.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a.社会物流b.行业物流c.企业物流企业物流结构及其合理化途径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管理层、控制层、作业层企业物流的意义:1.降低物流费用、减少物流成本2.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3.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1.各种设施再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2.合理控制库存3.均衡生产4.合理的配置和利用物流机械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的后进性物流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产技术,物流科学的产生也比加工科学历史短暂,称之为物流的后进性。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的定义物流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指导与控制,以实现物流系统内各环节的高效运作和优化,从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周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附加值和竞争优势的一种管理方式。
一、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部分,它是以物流系统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计划、组织、运作和控制,对物流活动进行优化的管理过程。
物流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物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协同作业,通过有效的物流组织和技术手段,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物流服务,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物流管理的内容物流管理包括物流规划、物流组织、物流运作和物流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1. 物流规划物流规划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物流活动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的过程。
物流规划需要考虑到供应链的整体需求,确定物流网络的布局,包括仓库、运输通道、配送中心等。
通过物流规划,可以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物流成本的最优化。
2. 物流组织物流组织是指根据物流规划的要求,对物流系统中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协调安排的过程。
物流组织需要考虑人力资源、设备设施、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合理安排和协调,确保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3. 物流运作物流运作是指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过程。
包括物流接收、存储、包装、装载、运输、配送等环节。
物流运作需要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确保物流活动的准时完成和服务质量的达标。
4. 物流控制物流控制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物流活动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物流控制需要实时获取物流活动的数据和信息,对物流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物流系统的稳定运作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物流管理的意义物流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高物流效率物流管理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组织,优化物流活动的流程和运作方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现代物流管理的名词解释
现代物流管理的名词解释一、物流管理的概念物流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提高物流系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
物流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物流计划、物流组织、物流协调和物流控制。
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指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分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展开的综合性协作与管理活动。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降低库存和成本,实现生产与销售的高效衔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三、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包括仓库的设计、布局和管理。
仓库的设计和布局需要考虑货物的存储容量、货物的存储方式以及货物的流通路径等因素。
仓库的管理涉及到货物的码放、货物的出入库管理、货物的盘点和仓库设备的维护等工作。
通过科学的仓储管理,可以提高货物存储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库存的占用成本。
四、运输管理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包括货物的运输方式选择、线路规划和运输组织等工作。
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货物的性质、运输距离、时效要求以及运输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线路规划涉及到运输线路的选择和运输节点的设置。
运输组织包括运输车辆的调度、运输路线的安排以及运输中的货物追踪和信息传递等工作。
通过合理的运输管理,可以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准时性,减少运输成本和运输事故的发生。
五、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包括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等环节。
信息化系统可以通过采集物流环节中的各种信息,如订单信息、货物跟踪信息和库存信息等,进行数据分析,为物流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传递,提高物流系统的可视化和透明度。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优化物流流程,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物流管理讲义第九章企业物流现代化
企业物流现代化具有高效性、协同性、可视性、智能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能 够提高企业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竞争力
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物流现代化能够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降低成本,缩短交货周期,提高客户满意 度,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物流现代化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 和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决策略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 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部 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同 时确保信息安全和隐私 保护。
应对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变化的策略
01
市场变化
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可能随时发生变化,企业需要灵活应对。
02
客户需求变化
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变化。
03
应对策略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的信息,调整
智能监控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 的远程监控和维护,提高 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数据共享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 共享和交换,提高信息传 递效率和准确性。
绿色物流
环保包装
采用环保材料和可回收包装,减 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节能运输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运输 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
废弃物处理
建立废弃物处理和回收机制,实 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实时监 控等功能。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确保信息化管理 的有效实施。
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安全、数据保密等方面,确保 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化和安全性。
物流信息化的体系和框架
物流信息化的体系和框架随着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化物流运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物流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更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此,建立合理的物流信息化体系和框架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物流信息化的体系物流信息化体系是指由多个子系统和模块组成的集成化系统,支撑着物流业务的核心运作。
它涵盖了物流管理、物流执行、物流调度、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1.物流管理系统:涵盖了物流企业的管理运作,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财务、人力资源、销售、采购等方面,帮助物流企业管理和控制各项业务。
2.物流执行系统:通过物流执行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货物的跟踪、监控、配送、分拣等功能,提高物流执行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3.物流调度系统:物流调度系统通过对运输车辆和货物进行调度,实现物流运输的最优化,节省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4.仓储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可以管理仓库的入库、出库、库存、盘点等操作,提高仓库管理效率,降低仓储成本。
5.运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可以对运输车队进行管理和调度,提高运输效率,缩短物流运输周期。
6.客户服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可以整合客户服务流程,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品牌形象。
以上各个子系统之间是密切关联和互相配合的。
这些子系统协调运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流信息化体系。
二、物流信息化的框架物流信息化的框架是指整个物流信息化体系的总体架构,包括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构成部分、数据流程、技术体系等方面。
1.物流信息化的目标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优化物流运输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
2.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系统主要有四个构成部分:物流信息收集系统、物流信息处理系统、物流信息共享系统和物流决策分析系统。
3.数据流程物流信息化框架的数据流程应该是实时采集数据,整合处理数据,快速传递数据,安全存储数据,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
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引言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是在物流行业中应用现代科技与管理理念,对仓储和物流进行高效、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方式。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已成为提高仓库运营效率和物流效益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介绍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的概念、目标、关键技术和挑战,并探讨其在提升物流行业发展的意义。
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的概念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旨在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仓库和物流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它不仅关注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还注重仓库内部的作业、存储和管理。
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库存管理的最优化、货物流通的快速化和运作成本的降低,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该管理模式下,仓库成为一个高度灵活、高效率的操作中心,能够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的关键技术1.软件系统: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依赖于先进的软件系统,例如仓库管理系统(W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物流运作,提供自动化的库存管理、订单处理、货物追踪等功能,大大提高仓库和物流的管理效率。
2.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是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自动化分拣机、堆垛机、搬运机器人等,能够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拣、搬运和储存,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物流效率。
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仓储物流管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的连接,仓库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货物的位置、温度、湿度等信息,提供精确的货物追踪和管理。
4.大数据分析: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依靠大数据分析来进行规划和决策。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优化仓库的布局规划、货物的运输路径选择等,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的挑战尽管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带来了很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1.技术投入与更新: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包括软件系统、自动化设备和物联网技术等。
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现在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参考)现代物流管理概念的四个方面: 1) 物流管理是一个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的过程,突出过程意识。
物流管理是一个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的过程,突出过程意识。
2) 物流管理的客体包括有形产品(商品),无形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
3) 物流管理系统需要进行管理的两项主要活动是流动和信息。
物流管理系统需要进行管理的两项主要活动是流动和信息。
4) 客户向供货商进行的反向流动也是物流管理的一部分。
客户向供货商进行的反向流动也是物流管理的一部分。
物流系统化、标准化、合理化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重要性: 传统物流之所以发展成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系统化”;用系统思想所重新认识的物流总功能并不是原有那些功能的简单加和,而是系统化后产生的新的总功能,而正是这种新的总功能使物流合理化得以实现。
后产生的新的总功能,而正是这种新的总功能使物流合理化得以实现。
物流的系统化是其物流合理化的基础,而物流的合理化则是整个物流管理所追求的总目标;因为降低人工和材料作为第一利润源泉。
但当人工和材料成本降低到一定幅度以后,这时候可能空间就不大了。
这时候发现我要扩大市场销售,通过扩大市场销售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所以把这种途径就称为第二利润源泉。
同样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这个市场能够占有的市场份额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限度的,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不能再扩大利润的时候,不能再扩大利润的时候,不能再扩大利润的时候,人们发现说我怎么样再人们发现说我怎么样再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时候发现在我成本中占据相当高的比例的物流费用如果能有效的把它降低,就等于说提高了我的利润。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把服务物流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称为第三利润源泉通过达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获得“第三利润”是企业所有的物流活动的最终目标。
目标。
标准化就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着重大决定作用;它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06物流-系统化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是指为使物流系统标准化而制定的标准规格尺寸。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央秘书处和欧洲各国确定的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600×400(mm)。确定这样的基础模数尺寸,主要考虑了现有物流系统中影响最大而又最难改变的输送设备,采用“逆推法”,由现有输送设备的尺寸推算的。也考虑了已通行的包装模数和已使用的集装设备,并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人和社会的影响,使基础模数尺寸适合于人体操作。基础模数尺寸一经确定,物流系统的设施建设、设备制造、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都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择其倍数为规定的标准尺寸。
国际物流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模数尺寸已作出规定:(1)物流基础模数寸尺:600×400(mm);(2)物流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1200×1000(mm)为主,也允许1200×800(mm)及1100×1100(mm);(3)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与集装模数尺寸的配合关系,如图所示。世界各国均应以国际标准为依据修改本国物流的有关标准。日本等国家在采用1200×1000(mm)的模数尺寸系列的同时,还发展了1100×1100(mm)正方形集装模数,以形成本国的物流模数系列。我国参加了ISO组织,且已制定了一些分系统标准。
物流建筑基础模数
物流建筑基础模数是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尺寸。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也可以选择共同的模数尺寸。该尺寸是设计物流建筑物长、宽、高尺寸、门窗尺寸、建筑物立柱间距、跨度及进深等尺寸的依据。
集装模数尺寸
集装模数尺寸也称物流模数尺寸,是指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上,推导出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作为设计集装设备三项(长、宽、高)尺寸的依据。在物流系统中,集装起贯穿作用,集装尺寸必须与各环节物流设施、设备、机具相配合。因此,整个物流系统设计时往往以集装模数尺寸为依据,决定各设计尺寸。集装模数尺寸是影响和决定物流系统标准化的关键。
现代物流管理
1 7
二、物流系统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 2.整体性 3.要坚持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4.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坚持量化原则
1 8
三、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一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1.物流生产率 2.物流质量
二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建立物流系统的目标体系 第二根据目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考虑各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修改评价指标体系
1 1
第四节 物流合理化目标
一、距离短 二、时间少 三、整合好 四、质量高 五、费用省 六、安全、准确、环保
1 2
第二章 物流系统
第一节 系统的概念
一、系统的定义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 能的有机整体为系统
二、系统的一般模式
1 3
三、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 2.相关性 3.目的性 4.动态性 5.环境适应性
9
三、国外物流管理的差别与借鉴
1、日本:成本物流独树一帜
l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期1956一1964年 物的流通
2物流近代化时期1965一1973年 大量物流设施建设/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
3物流合理化时期1974一1983年 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运动/输省流通对策部公 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
4 8
二、装卸搬运的方法
按装卸作业对象分类的方法
单件、集装、散装
按装卸作业手段和组织水平分类的方法
人工与机械
按装卸作业特点分类的方法
间歇与连续
按装卸作业方式分类的方法
水平与垂直
4 9
第四节 装卸搬运的原则和合理化
一、装卸搬运的原则
装卸搬运是物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在生产领域及各个物流环节中起 着支持和衔接的重要作用因此装卸搬运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物 流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点归纳
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点归纳一、物流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1. 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 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
其中,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载体包括基础设施和设备等,流向表示物品的流动方向,流量是物品的数量,流程是物品的移动距离,流速则反映物品的流动速度。
2. 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现代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 特点:- 信息化: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物流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物流决策的准确性。
- 自动化:借助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化仓库中的自动货架、自动分拣系统等,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 网络化:包括物流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
物流设施网络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布局形成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则实现企业内外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
-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库存优化算法、智能运输调度系统等,提高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 柔性化: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物流服务内容和方式,满足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需求。
-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包括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降低库存水平、整合物流功能等。
二、物流系统及其构成1. 物流系统的概念与模式-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物流系统的模式一般包括输入、处理(转换)、输出、限制和反馈等功能。
现代企业管理教案项目九 现代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教案
项目九现代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项目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物流概念› 了解物流管理的概念> 了解物流的分类› 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能力目标>能够熟悉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能够理清供应链的结构要素>能够理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步骤重点:了解物流管理的概念难点:理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步骤学习任务:任务一认知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任务二供应链管理的原理及应用【讲授新课】任务一认知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一、物流管理概述(一)物流的概念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现代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料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出成品和销售,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的完整循环过程。
【情境辨析9-1】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 )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A.运输B.装卸C.包装D.流通加工【情境解析】应选ABCD。
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 中对物流的解释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二)物流的分类物流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1.企业物流按涉及的领域和实用价值分类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
宏观物流又称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具体包括部门物流、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
微观物流是局部范围的物流,又叫做企业物流。
微观物流是企业生产过程各个阶段物资资料的流转。
具体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2.按物流的范畴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3.按物流作用领域的不同,物流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和流通领域的物流。
物流系统化的名词解释
物流系统化的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加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行业也蓬勃发展。
为了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对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的需求,物流系统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物流系统化进行详细解释和讨论,包括定义、目标、关键要素以及实施的意义等。
一、定义物流系统化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体系,将物流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和控制,以实现物流运作的高效运转和优化。
物流系统化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各个物流环节相互衔接、协同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种综合性的物流管理方式,是为了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顺利运行,满足顾客需求和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不断探索和创新的。
二、目标物流系统化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提高物流过程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力。
具体来说,物流系统化的目标包括:1.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建立有效的物流资源配置体系,使得物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降低运输成本。
2.提高供应链协同能力: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精确衔接和高度协同,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优化运输管理:合理规划和组织物流运输过程,提高配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订单交期。
4.强化仓储管理:建立科学的仓库管理模式,提高仓储效率,减少库存损耗,提升订单处理速度。
5.改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三、关键要素实现物流系统化需要以下关键要素的支持和有效整合:1.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化的基础,通过对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处理和分析,实现物流过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
2.物流设备与技术:物流设备和技术是实现物流系统化的工具,包括物流设备的先进性和自动化程度、物流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等。
3.物流人员与组织:物流系统化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物流人员,同时要建立高效的物流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物流系统化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流概述 (2)第一节物流的含义与性质 (2)第二节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3)第三节物流的职能与作用 (6)第二章物流系统化 (8)第一节物流系统化的概念和意义 (8)第二节物流系统化治理 (9)第三节物流系统合理化的模式 (12)第三章商品运输 (13)第一节商品运输原则与方法 (14)第二节运输方式 (17)第三节联合运输 (19)第四节集装箱运输 (21)第四章商品储存 (23)第一节储存在物流中的功能 (23)第二节仓库 (24)第三节仓库的动态治理 (30)第五章商品配送 (31)第一节配送概述 (31)第二节配送中心 (34)第六章商品装卸 (40)第一节装卸作业功能分析 (40)第二节改善装卸作业的途径 (42)第七章商品包装 (44)第一节商品包装的含义与功能 (44)第二节商品包装容器 (46)第三节包装标志 (48)第四节商品运输包装技法 (52)第五节商品包装的合理化 (55)第八章物流信息 (57)第一节物流信息 (57)第二节商业物流信息系统 (60)第九章商业物流系统 (63)第一节我国的商品流 (63)第二节商业物流组织机构 (66)第三节商业物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69)第十章商业物流现代化 (72)第一节物流现代化的概念 (72)第二节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现代化 (74)第三节商业物流治理方法现代化 (76)第四节物流标准化 (77)第五节国外物流的现代化 (78)第一章物流概述商品流通是由商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两部分组成。
它们之间既有互相制约而构成整个商品流通有机体的统一性,又具有各自处于不同流通环节的相对独立性。
因此,从它们的业务性质上加以考察,表现为两种类型:商品收购和商品销售是以货币为媒介,在不同部门或企业之间实现商品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商流"类型,商品运输和商品储存是实现商品实体在空间位至上移动和为衔接下一个"商流"业务而收贮商尽,以及进行必要的包装、加工和整理为特征的"物流"类型。
商流对物流有决定性的作用;物流也反作用于商流。
物流搞好了,就能促进商流的进展;反之,就会使商流处于中断或瘫痪状态。
因此,物流在整个商品流通中乃至社会再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理论上认识物流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会再生产和商品流通中的地位,认识商流与物流的辩证流一关系,进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商业物流治理体系是整个商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物流的含义与性质一、物流的含义物流有广义物流与狭义物流(商业物流)两层含义。
广义物流是指社会物质在一定的劳动组织条件下,凭借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过程。
任何物流的形成,离不开四个要素:(一)物质的物质资料。
具体讲包括物质产品、用作生产和生活排泄物的废弃物质、生产领域中的生产储备、进入生产过程的材料和半成品以及处在流通时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等,因而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尚未进入个人消费领域的物质资料,它不应被理解为一般的"物质".事实上,客观世界所存在的物质有许多并不是物流学中的"物",如个人手中的生活资料,不能发生空间位移的土地等。
但也不能仅把它理解为生产资料。
物流学所研究的"物"还包括作为物质产品但未进入消费领域的生活资料,因而也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物质",那是治理体制中有特定含义的名词,即专指工业所生产的生产资料中由国家进行统一分配的那一部分。
因此它也不包括劳务、信息、技术等产品和资金、劳动力等。
(二)劳动组织。
任何物质只有人们通过一定的劳动组织去发挥作用,才能形成物流。
它是物流朗IJ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标志,也是物流运动的真正动力。
离开了人的劳动组织,"物"可不能自行运动。
地球的自然景物的定向移动,不是人组织的,因而不是物流。
那个地点的劳动组织包括工农业生产单位、商业、外贸、物资等部门中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物流活动的要紧组织者。
(三)载体。
物质发生移动必须借助于载体。
载体是物流发生的客观条件。
物流的载体指物流的设施。
载体差不多上可分为两部分:盛载物的机械设备如运输车辆、船只、飞机等;供这些设备运行的公路、铁路、航空路线等。
载体的效率决定物流的效率。
(四)定向移动。
即"物流"的"流",是指物质资料运动过程。
因而它不可能被理解为空间转移的流淌。
事实上这种物质运动除了运输以外,还有装卸、保管、养护、修理、打包、包装、分装、组合、编配、发送、接收、流通加工等。
可见物流的"流",是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质定向移动过程的总和。
狭义的物流是指商业物流,即发生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在一定劳动组织条件下凭借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实体定向移动。
也确实是在流通两个时期(o-w、w-G)上发生的所有商品实体的实际流淌。
商业物流作为一种狭义的物流具有明显的"中介性",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物流活动;具有较大的变动性,直同意商品交换活动变化的阻碍和制约;具有一定的时刻性,即只存在商品交换时才会有,可不能永恒存在,是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而广义的物流具有永恒性。
由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商业物流与物流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物流包含在物流之中,同时构成物流的重要内容。
由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流发生在直接生产过程内部,属于生产过程中的企业物流,故不属于流通过程,本教材不予重点研究。
但再生产过程是生产与流通的统一,生产物流必定对商业物流产生阻碍,因此,要适当考虑流通物流对生产物流的要求。
可见在商品实体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以及流通过程中的再加工等活动构成商业物流的差不多内容。
二、物流的性质(一)物流的生产性物流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个缘故是没有正确地把物流作为生产力问题中应有之义来看待,大概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外,再没有其他领域体现生产力的内容了。
这种对生产力的狭隘理解是自然经济观念的突出表现。
另一个缘故是商品流通理论研究中长期忽视生产力的内容,只是片面孤立地考察所谓生产关系,对本应研究解决的物流能力、效率问题视而不见。
'我们讲物流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要紧依照是:I、物流是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内在规定,是由现代生产内在矛盾及其时空表现所决定的';因而物流属于物质生产行为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物流能力是社会生"产力在流通领域的具体体现。
在现代社会,物流手段、物流能力与生产手段、生产能力同等重要。
从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角度看,二着具有互相适应、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由于我国物流能力严峻低于生产能力纳要求,国民经济差不多受到极大损害,巨额物质财宝不能发挥效用,甚至被大量白费掉。
3、物流效率是整个经济效率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索之一,为提高效率;广义的资源配置也包括物流领域的合理投入和分布。
4、尽管学术界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上长期存在广义、狭义等多种意见的争论,但都一致认为物流领域投入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物流业是与工业、农业、建筑、通讯同样的生产性产业,财物流的投资是生产性投资。
确认物流的生产力属性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7确实是要改变人们重生产、轻流通。
;重商流;轻物流的错误观念,在今后的国民经济进展战略中';使物流业能够迎头赶上,在我国的现代化建没中,物流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物流的社会性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差不多上由众多的产业、部门、企业组成的,这些企业又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都市和乡村,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们之间相互供应其产品用于对方的生产性消费和人们的生活消费,它们互相依靠而又互相竞争,形成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
物流确实是维系这些复杂关系的纽带和血管。
马克思对此曾有过如下一段论述:"交换没有造成生产领域之间的差不,而是使不同的生产领域发生关系;并把它们变成社会总生产的多少互相依靠的部门"."商流"和"物流"一起,把各个生产部门变成社会总生产中互相依靠的部门。
第二节商流与物流的关系一、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广义商品流通具有二重性内容。
一方面是包括商流,即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不断转卖的价值形态转化过程,即由若干次买卖所组成的序列而言,这是商品所有权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转移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指物流,即由商流所带动的商品实体从生产者手中向消费者手中的转移过程即流通领域的物质运动,也确实是流通领域的物流。
投入物流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因为它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连续的劳动。
尽管商品以转卖带动着商品体的转移,但商品体的物质运动有其独立运动过程。
商品二因素的对立统一是商流与物流分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商流是指价值运动,物流是指使用价值的物质运动。
反过来正像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样,物流又是商流运动的物质内容。
它对商流也有能动的反作用。
研究商品价值运动,就要从节约社会劳动、减少流通费用开支、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动身,以顺利达到加速商品价值形态更替的目的;研究使用价值过程,则要从缩短商品运输路线、减少商品在流通领域的停留时刻动身,降低储运成本,使商品实体顺利移位。
因此二者并非也没有必要永久同时发生。
商流中的劳动和物流中的劳动性质不同,从广义商品流通的角度比从单纯的所有权转手(狭义商流)的角度来研究流通过程更为重要。
如何减少物流中的劳动量,正是讨论商流与物流分离的目的所在。
物流与商流的分离是商品流通进展的产物,随着产销矛盾的进展,商流与物流必定会在时刻上、空间上、规模上发生各种分离。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由于商品流通的深化,两者分离程度更高了。
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结构的复杂化,像往常那样孤立地研究储、运、装、卸等物流的各部分和分不加以组织、治理就不够了,必须整体地和系统地研究物流,以便做出规划、对策、采取措施,建立基础设施,否则各方面不能配套,物侃搞不行,商品流通过程就难以顺畅。
只重商流,不抓物'流是不行的……商业的进展既包括经营规模扩大,也包括经营的专业化、社会化,结构的复杂化和多层次化。
专业化协作的结果使得商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这些联系都要通过物流来实现。
另外,地区分布,横向联系的进展也要求物流的适应和完善。
在高度集中统一的单一经济成分、单一流通形式、单一流通渠道、多环节的流通体制下,物流问题不突出,因为各种经济运行要紧靠强制性指标和行政方法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