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2011届高考历史知识点总复习18
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
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解析: 由题中引文可知:工人的一些权益受到保护,如不得随意 解雇工人、保障最低工资收入,有利于提高工人的收入,进而刺 激消费,B符合题意。其余各项反映不出来。 答案:B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1)原因
①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放弃 自由放任 的传统经济政策。 _________
凯恩斯主义 扩大政府开支 的政策。 ②接受_________ ,采取_____________
(2)方式 国有化 ,建立_________ 国营企业 。 ①实行_________ 经济计划 ,指导经济发展。 ②制定_________ 国家干预经济 、____________ 政府直接采购 政府直接采购以及 ③_____________ 利用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_________
分组成。 医疗保险 、_________ 失业保险 、_________ (3)种类:包括_________ 工伤保险 和
_________ 养老保险 等。
单纯的救济 (4)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从_________ 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_____________。
国民收入再分配 的一种形式,反 (5)实质:由国家进行______________
特别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美国政府为应付危机而 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 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
2011届高考历史知识点总复习39
2.经济
(1)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
有,允许土地买卖。 (2)“殖产兴业”: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
“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
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
础。
(4)币值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士为核心、代表资产阶级与地主联合专政的新政权,并通过
一系列官制、机构的改革,使这个政权得到巩固和健全。然 后,由这个强有力的新政权来发布命令,逐步进行除旧布新
的各项重大改革。
4.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 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所承受的外部压力,使它的
国内改革能够在较少的外部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实现。
高分跨栏
一、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
壮大。日本是封建的幕藩体制国家,一方面存在着作为中央 政权机构的幕府,因而具有集权政治体制的某些特征;另一 方面,它的全部领土又被分割为二百多个藩国,保留了由领 主在自已藩国内实行统治的政治格局,每个藩的领主都拥有
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 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 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 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 义”。
独立的而且是世袭的军政实权,因而潜伏着很大的离心力。
由于一些藩国和幕府长期对立,甚至发生公开对抗。这就为
革新势力进行反对幕府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倒幕派
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要点总结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要点总结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①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②神权色彩。
3、西周:①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2、范围: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内容:周王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诸侯继续分封4、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②宗法制1、定义:是与分封制紧紧结合在一起,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小宗体系)3、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4、维护的工具:礼乐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的政治主体。
三代特点:三代的政治制度是由松散的内外服联盟制,逐渐向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邦建国、天下共主制发展的。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权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基本内容:A皇帝制;B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C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封国制、行省制度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三大基础:经济:封建小农经济;政治:地主阶级统治确立;理论:法家思想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刘邦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封地;吴王联合六国诸侯,发动“七国之乱”。
2011年高考历史考纲新课标对应知识点
2011年高考历史考纲新课标对应知识点1.专供尖子班内部使用,不用外泄。
2.国家级示范高中教导处历史科组集体整理古代中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1、含义(概念):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渊源,商王朝内服与外服制度演变而来的。
2、背景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人物,周公;基础,井田制;3、内容:(1)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权力和义务关系的纽带)等;物资、武装;(2)最高统治者:周王;以都城为中心的附近区域被称为王畿(jī),是周王直接驻地;(3)、对象:王族(同性亲族是主体、姻亲类似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殷商降族)、古老的附属国(恢复被商灭掉的古国)等 (课本P2-3的小字和形势图)(4)诸侯的权利:册命、授土、授民、授职;封地内再分封,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觐;交纳贡赋。
4、作用:积极:(1)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3)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消极:后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5、分封制的特点?为什么说分封制并不能真正巩固周朝的统治?(1)特点:①对象多样化,但一王室贵族为主;②周王是“天下共主”;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土地)义务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④层层分封,构成金字塔形等级秩序;(2)原因:①权力大,独立性强;②王室衰微;③血源疏远;④生产力发展等;6、发展过程:夏朝出现,西周鼎盛,春秋瓦解,战国无法维系下去(废除)。
瓦解原因: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②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二、宗法制1、含义: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011届高考历史知识点总复习26
高分跨栏
一、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 都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 2.不同点 (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 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 道德,主张知德合一。 (2) 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
画圣 ①特点:以擅长画圣母像而著称,被称为“_________” 。
西斯廷圣母 ②杰作: 《_________》。
4.莎士比亚的戏剧 人文主义 (1) 特点: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
哈姆雷特 的_________思想。
(2)杰作: 《_________》
(3)影响: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 现实主义 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洲_________
答案:A
人文主义与新时代思想观念的联系 时事背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考向定位
该专题主要阐释了自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兴起和发
展的三个阶段,是一个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单元。
1. 从内容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
蒙运动等都是新课程高考的主要内容。 2.从命题角度看,往往以时代背景为依托,引入人文思想。 3.还要注意启蒙运动对中国及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化的作用,中国
特别说明:
中国古代孔子“仁” 基本 内容 评价 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的“人”
主张爱人;强调人的伦理道 强调人,反对神;主张 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 注重人的社会性 注重人的个性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 想;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 定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禁 锢了个性的发展、积极性和 创造性的发展 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个性得到解放,创造性 和积极性得到发挥,促 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 个人欲望也膨胀
2011年高考历史考点指南
2011年高考历史考点指南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57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助耕;②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土地的现象,私田大量开垦;②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③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3)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经济形态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②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实行精耕细作。
③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④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考点58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
(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略(见课本)(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③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④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⑤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手工工场;⑥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⑦长期领先于世界。
考点59商业(1)“市”的形成发展市的发展特点由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注意汉至唐前期、唐后期、北宋。
(2)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①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②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广州③宋代:开封、杭州④元代:大都(北京)、杭州、泉州⑤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①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②宋元时期空前繁荣;③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④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发展;⑤在发展中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纸币也较早出现。
2011年高考冲刺历史复习要点
【答案要点】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 略反封建斗争。 (2) 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 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 封建陋习; 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 局限性。
解题指导:选C。这道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题目 材料引自李宗仁将军的言论,材料的关键词是“引敌深入"、“予敌主力 以打击”,反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特征。题中A项虽然也是正面战 场上的重大事件,但当时国民党军队作战是以防御为主,不符合题目“引 敌深入”的特点。C项台儿庄战役抗击的是日军主力,题中材料与之完全 相符。B、D两项是中共指挥的战役,与题中“予敌主力以打击”的特征 描述不相符合。
透过文明的生态史观看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孕育着深刻的危 机: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酸雨现象、森林资源大量毁 灭、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垃圾成灾和环境污 染等。这迫使人类必须创造新的文化来挽救支撑人类文明的环 境,这种新文化就是生态文化。 6、革命史观: 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注重从革命的视角审视来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思想、社会变迁等。 不同阶级、不同派别探索与抗争是革命史观的基本内容。 7、唯物史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 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2、解题方法: 历史阶段特征主要是指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区别于其他历史 阶段的某些特殊方面的历史特点。 历史阶段特征常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 生产关系等方面归纳。 学会从纵向和横向历史发展的趋向去分析、概括、综合、归 纳和比较相关问题。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9
• 3.中共成立后组织和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 转入低潮,使中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 线的重要性。 • 4.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正 确方针,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问题。 • 5.1924年1月,以国民党“一大”为标志, 实现了国共合作。 • 6.1924~1927年,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及国 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分裂,国民革命运动由兴 起、到发展,最后失败。国民革命运动的失 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革命领导权和 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新三民主义提出了一 般平民享有民主权利, 把自由和权利的享有 与反帝联系起来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 制资本的主张
民生 主义
• •
1.从把握单元特征入手 首先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的阶段特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 强和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
(1)从列强侵略看,主要争夺国家有所变化。一战后,日美在华展开新一 轮争夺,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对华政策:依然是以华治华, 扶植代理人,争夺对华控制权。随着大革命兴起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列强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并扶植蒋介石,这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 •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 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
• •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 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 高潮。前期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 动相结合。
2011届高考历史必修一考点汇总复习
高考历史考点汇总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2011年高考历史 古代部分考点全解析复习
2011年高考历史考点全解析古代部分(一)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1)背景: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②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2)分封目的: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内容:①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②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③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④权利和义务: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贡、派服劳役、朝觐述职等义务;受封诸侯在自己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⑤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4)瓦解:①事件: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周郑交质、射中王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②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
(5)影响:①积极影响: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疆域;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定。
②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造成了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2.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等政治权力)(1)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巩固王权。
(2)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为小宗);②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3)作用:①巩固了分封制,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
②家、国结合,使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影响后世。
(4)维护工具: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其实质是:维护西周等级差别的工具。
2011届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重要知识点
2011 届高考历史文史知识重要知识点文综备考文史知识历史修养类练习题及重要知识点(二)二、文史知识(一)先人称呼1、姓氏根源姓氏的发源能够追忆到人类社会的母系氏族期间,所以中国的很多古姓多数是女字旁或底。
如:姬、姜、姒、姚等。
有的则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习的春秋战国期间的诸侯国:齐、鲁、宋、吴、越、秦、楚、韩、赵、魏等,皆成为今日常有姓。
其余根源方法略。
2、谥号、庙号、尊号(1)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此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朱棣称成祖。
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2)谥号谥号是后代依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呼,有褒贬之意。
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怜悯的哀、愍、怀等。
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敬褒美之词构成的特别称呼。
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3、年纪称呼不满周岁:襁褓。
孩提:2~3 岁。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弱冠:20 岁。
而立: 30 岁。
不惑: 40 岁。
知天数: 50 岁。
花甲: 60 岁。
古稀: 70 岁。
耄耋: 80 岁、 90 岁。
期颐: 100 岁4、兄弟排行古代以伯 ( 孟) 、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次序,伯( 孟 ) 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先人字前常加排行序次,字的后边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向父”等。
此外,父之兄称“伯父” ,父之次弟称“仲父” ,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5、先人的名,字,号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2011届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重要知识点
2011届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重要知识点综备考史常识历史素养类练习题及重要知识点(二)二、史知识(一)古人称谓1、姓氏姓氏的起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大都是女字旁或底。
如:姬、姜、姒、姚等。
有的则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宋、吴、越、秦、楚、韩、赵、魏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其它方法略。
2、谥号、庙号、尊号(1)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朱棣称成祖。
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克定祸乱曰武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3、年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
孩提:2~3岁。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4、兄弟排行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向父”等。
另外,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古人的名,字,号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7
• • • • • •
如何认识不同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不同 特征 【示例】 (2008·南京师大附中统考题)右 图所示的纪念碑纪念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D.辛亥革命
•解析:本题为图文情境题,考查考生的识图 和读图能力。图中“遇难者300000”字样反馈 的历史信息就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答案:C
夺取抗日 战争的完 全胜利
解放 反对美、蒋的一切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人 战争 力量和各民主党派、民民主运动。召开“中国人民政治 时期 无党派人士 协商会议” 人 民 民 主 统 一 战 线 ①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中共、民主党派、 协商的制度,定期召开各级政治协 无党派人士、各民 商会议,发扬人民民主;②1956年 族、华侨、宗教界、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各人民团体。此统 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 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到一个新阶段;③“文革”中统一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 战线政策遭严重破坏;④十一届三 商会议 中全会后,落实政策,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反蒋反 美,解 放全国 完成向 社会主 义过渡 的总路 线总任 务 建设社 会主义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的社 会主义 和统一 祖国
过渡 时期
1957 ~ 1978 年
爱 国 统 一 战 线
①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 社会主义劳动者、 1978 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②实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 年至 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 国者、拥护祖国统 今 制度;③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统一 一的爱国者 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
•(6)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 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整风运动为抗战 的最后胜利做了思想准备。 •(7)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 家的援助,也得到了海外华侨的支持;苏联 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中国 抗日战争的胜利。
2011年高考历史重点
2011年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一、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
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④、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⑤、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
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2、明末清初(17~18世纪)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具体而言:①.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
②.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③.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④.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⑤.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
2011年高中历史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必修三册)
2011年高中历史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必修三册)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并复述或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把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有关问题。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的基本内容(a b)(1)分封制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候国。
②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评价: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社会动荡。
(2)宗法制内容:继承和分配制度,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
(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 c)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a b)时间:前230—前221年过程:①灭六国②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③修灵渠,平定岭南——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④开辟“五尺道”,设官“西南夷”——进入中原政权版图的开始。
2011届高考历史知识点总复习37
材料三
穆罕默德· 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
的头巾(指奥斯曼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 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马克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动机。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对埃
及的影响。 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关键词“工业国”“富强起来”, 改革的目的比较明显。回答第(2)问时不要漏掉“消极影 响”。
答案:(1)经济上包税制盛行,政治上马木路克控制政权。 (2)措施:废除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按照法国模式组 织和训练新式军队;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 成效:军队数量迅速增加,成为地中海东部海军力量最强
大的国家;使埃及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3)为了壮大军事力量和进行对外战争,穆罕默德· 阿里向
2 年经典
1.(2009年珠海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保税人)在夜晚催促农民第二天早早起来干活。谁 稍晚一点,哪怕家里有紧要事情也不行,乡丁们会来揪着他 的胡须又打又骂。 ——埃及史学家迦白鲁谛 材料二 马木路克在训练
材料三 阿里与法国顾问在一起
材料四 在我第二次(1833年~l835年)访问埃及时,农村中 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 住子弹)或短一截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 就可以不被征召入伍了。 ——英国旅行家兰恩
立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它使西方殖民者不敢轻举妄动,使它
的宗主国土耳其望而生畏,接连败退,所有这些都是顺应历 史发展的趋势,在客观上是符合埃及人民利益的,因而是进
步的。
2.局限性 :穆罕默德· 阿里为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不断对 外扩张,几十年的战争耗尽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封建政权 的专制和残暴性连同数年的对外战争,把广大人民推向苦难 的深渊。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5
1.从知识角度看 .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社会经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济迅速发展 、 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 奴隶制 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2)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期政治、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期政治 、 经济的 反映。 反映。
3.从题型角度看 . (1)就非选择题而言,百家争鸣中各派思想的 就非选择题而言, 许多合理部分,如儒家思想中的“诚信” 许多合理部分 , 如儒家思想中的 “ 诚信 ” 、 “ 民本”思想等,要注意对这一块内容与社 民本” 思想等, 会时事的联系。 会时事的联系。 (2)就选择题而言,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对各 就选择题而言, 就选择题而言 运用新材料、 派思想的考查,题目会大量出现。 派思想的考查,题目会大量出现。
2.从能力角度看 . (1)比 较问题的能力 。 如 2009年海南单科 比 较问题的能力。 年海南单科 题比较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性。 第1题比较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性。 (2)研究 、 探究问题的能力 。 如 2009年广 研究、 研究 探究问题的能力。 年广 东单科第26题 通过三组材料,分析、 东单科第 题,通过三组材料,分析、探 究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的演变情况。 究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的演变情况。广 东高考连续几年考查类似的题目。 东高考连续几年考查类似的题目。希望引 起注意。 起注意。
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 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 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 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春秋战国 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此同时, 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此同时,促进统一 的因素不断增长,国家的统一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的因素不断增长,国家的统一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①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地 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 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这就为统一创 造了经济基础。 春秋战国 造了经济基础。 从形式上说,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 时期的统 ②从形式上说,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的数量逐 一趋势 渐减少,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主要的七个国家,逐步实现了局 渐减少,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主要的七个国家, 部统一,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部统一,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从人民的要求看,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③从人民的要求看,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民渴望结束分裂战乱状态, 人民渴望结束分裂战乱状态,统一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 望和人心所向。 望和人心所向。 从民族关系来讲,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④从民族关系来讲,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 族逐步融合,为后来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族逐步融合,为后来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饿鹰热得没法熬夜)和《辛丑条约》(钱进宾馆)
(1)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2)经过:①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
②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
③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④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国共产党"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⑤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⑥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一厂二两三岛四口岸)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军长可以公开陪)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考点7、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天天陪酒)
(1)背景: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原因: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3)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②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考点11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主要战役: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考点12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洛川会议: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
④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影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考点1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考点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1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53年,
★考点1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实际,《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6、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2)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虎门销烟。
(2)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
(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政权的结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 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历史: 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重点知识
必修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考点1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①三个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②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③建立者:孙中山。
④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考点17武昌起义
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
②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2)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意义: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考点2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5、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
(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22中共的"一大"和"二大"
(1)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A主要内容:①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考点1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1)1945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考点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建立的过程:①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