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人教(部编版)

己亥杂诗【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题课前活动:现在还没有上课,我们先来做做小游戏,放松放松!(猜古诗、背古诗、猜诗人)1、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

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己字可千万不要出头。

杂字的最后两笔是点,而不是撇和捺。

(板书:己亥杂诗)2、齐读课题。

二、释诗题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师小结: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三、读诗韵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下面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 师指导范读2、方法要学以致用,请你们自己练习。

3、男女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5、全班读。

四、释诗意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1)九州生气恃风雷:1、你读懂了哪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下面的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下来说说。

(风雷:①师解:唉,普通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机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

)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机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②你真厉害,课处的知识真丰富。

12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2)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3)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2)领悟诗中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2. 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背诵三首古诗;(2)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3)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4)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5)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2)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2)诗中意象、表现手法的深入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多媒体设备;(2)课件;(3)古诗文本。

2. 学具:(1)课本;(2)文具;(3)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2)简介诗人及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大意;(3)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4. 课堂展示(1)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5. 课堂小结(2)强调古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三首《山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小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悯农》作者: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能力;2.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3.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学习历史和人文知识。

2.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2.难点: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意境。

3.教学内容及过程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三首古诗作品,并且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共同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感受到季节和光阴变换中,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性。

带领学生寻找《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心情和情感。

–共同朗读《登幽州台歌》:激发学生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思考,指引学生过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自信。

–共同朗读《悯农》:树立感恩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劳动者的生活、困境和辛苦。

2.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理解古诗的含义,并且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可以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登幽州台歌》、《悯农》中一篇或者多篇古诗,通过阅读古文,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并且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和人文思想,多维度感受诗的美。

4.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分析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以及对于诗的欣赏能力;2.采用问答、笔试等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考核;3.对于学生进行思考题,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之间关系和联系的理解。

三、结语本节课围绕三首古诗展开了文学素养的教育,通过学习大自然的变化和人生历程中的变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和意义,深入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文化思想,丰富我们的生活和知识储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陆游(20XX-20XX),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20XX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包括《长相思》、《山行》、《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还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层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多,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对古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写作活动,如写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7.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背诵课文、完成练习题等。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体现了诗人们对国家、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欣赏古诗的美感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大意,掌握诗文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解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国家、社会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大意。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欣赏古诗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

同时,简要介绍三位诗人的生平背景,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标题、作者、诗句节奏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跟读、朗读、背诵古诗,确保学生熟练掌握诗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背景介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之美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增进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理解和感悟三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法;4.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古诗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片段或词语开门见山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和猜测。

2. 学习古诗教师逐句解读《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可以利用诗歌中的比喻、修辞等手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重点把握韵脚、语气和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4. 情感表达让学生围绕古诗的情感主题进行情感表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连线或情感解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之美。

5. 小结回顾对整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回顾,强调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感表达和课堂互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提供指导。

五、延伸拓展可以邀请学生自选或背诵其他古诗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欣赏。

六、总结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本次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之美。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也能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历史文化背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鉴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练习题: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呈现《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古诗三首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古诗三首 说课稿

12 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要求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准确领会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体会诗歌主旨。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

(重点)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难点)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发现教学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句大意。

3.收集作者资料和诗歌写作背景。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课题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

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牺牲一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板书:古诗三首环节二、学习生字1.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任务一:新旧联结,揭示题目【设计意图:《示儿》和《题临安邸》都是南宋诗人所作,时代背景相同且有先后的联系,所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之时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1.学生齐背《示儿》。

引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陆游临终之际仍苦苦期盼“王师北定中原日”,他盼来了吗?朝廷的权贵们都在干什么?宋代林升的一首墙头诗《题临安邸》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板书诗题,学生齐读)2.理解诗题。

引导:谁能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预设:题,题写。

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邸,旅店。

题目的意思是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这是一首题壁诗。

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

3.介绍作者。

林升,生卒年不详。

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任务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2)指导识字和书写。

重点指导读准“熏”,“熏”上半部分横画较多,其中第二笔横最长,与下半部分的四点底宽度相当,整个字中间只有一笔竖,不要写成“千、黑”两部分。

2.理解诗意,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2)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无尽的青山,连绵的楼阁,望也望不到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歇?暖洋洋的风吹得人如痴如醉,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任务三:聚焦词句,体悟诗情【设计意图:全诗围绕一个“醉”字,写出了南宋的权贵们沉迷歌舞、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诗人因此倍感愤慨。

所以,在这个环节采用想象,引导学生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感受画面,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与诗人在情感上的共鸣。

】1.展开想象,品读第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

引导:读这句诗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点拨:可以借助课文插图,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想象当时杭州的优美景色,理解“山外青山楼外楼”。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

《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古诗三首 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古诗三首 教案

《古诗三首》创新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揭示诗:《示儿》《题临安邸》)2.师配乐范读《示儿》、《题临安邸》3.同学们,你知道这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吗?板书:陆游林升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诗。

现在,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首诗《示儿》4.简介作者及背景:(课件展示)陆游是宋代大诗人。

他的诗大多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来读一读吗?林升:南宋爱国诗人。

他看到南宋朝廷沉迷声色,不发愤图强,非常气愤,写下了这首诗。

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二、学习《示儿》(一)自由读这首诗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二)学习这首古诗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4.赏析。

这首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三、我们用学习第一首古诗时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题临安邸》。

(一)自由读这首诗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诗歌鉴赏:分析三首古诗的艺术特色,如用词、句式、意象等,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文化背景:了解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举例解释:
-《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水的变化多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激发。通过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古诗的朗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描绘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眷恋。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象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题西林壁》中的“岭”、“峰”等,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朗读节奏: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节奏掌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诗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示儿》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活动,如古诗创作、角色扮创新能力。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任务一:引出诗题,介绍背景1.引导语:我们学习了两首宋代的诗歌,感受了宋代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下面我们走进清代,看一看诗人龚自珍又对国家有着怎样的期盼,我们继续学习《己亥杂诗》。

2.板书题目,引导思考:从古诗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教师点拨:本诗中的己亥年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48岁的诗人龚自珍,对清朝统治者已经大失所望,愤然辞官南下,并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315首七言绝句,题为《己亥杂诗》。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

任务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方法,借助注释和搜集到的资料,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诗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任务三:聚焦诗句,体会诗情【设计意图:从字、词到文的理解,感受第二句“哀”既是第一句的原因,又是第三句“劝”的基础。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对当时的人们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从“劝”中感受诗人对社会变革强烈而殷切的期盼之情。

】一、品读: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 指名朗读,教师提问: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千军万马)——那是何等热闹、壮观的场面!而这“万马齐喑”呢?(万马都沉寂无声)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3.教师引导: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当时的大街上看看吧!(出示图片:卖唱的歌女,大清朝的达官贵人们,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官府施粥场景……)3.现在你能不能结合图片来说说,什么是万马齐喑?举国上下死气沉沉,人们不敢讲话,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教案(含赏析答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教案(含赏析答案与教学反思)

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人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

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

复习古诗节奏。

(2 2 3)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师小结: 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2.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

)3.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

)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

)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过渡语)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看一二句诗。

【一】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任务一:歌曲导入,带入诗境【设计意图:歌曲导入,并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古诗的情境之中。

简单介绍诗人之后,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之上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读懂古诗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读出古诗题目中隐含的信息。

】1.播放歌曲《精忠报国》。

引导语: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想起了哪些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呢?(屈原、文天祥、岳飞、林则徐、郑成功等)。

老师想到了一个人,他的一生诠释了“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他就是——爱国诗人陆游。

今天,我们将穿越到南宋去,看一看他在临终之际写给儿子的一首古诗,去感受爱国诗人陆游炽热的爱国之情!2.板书诗题,引导解题。

引导: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看注释,理解古诗题意:“示儿”指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3.介绍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

一生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陆游的诗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4.创设情境:(课件出示陆游肖像图)800多年前,一位85岁的老人僵卧病榻,老泪纵横,他颤颤巍巍地挣扎着起来,给儿子写下了一首绝笔诗。

他写的内容会是什么呢?任务二:初读识字,理解诗意【设计意图:初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整体把握古诗内容,为后面的“感悟诗情”这一环节作铺垫。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出示《示儿》,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指名读诗句,着重提示“祭(jì)、乃(nǎi)翁(wēnɡ)”的读音。

(注意“翁”的韵母不要读成onɡ)(3)区分形近字:祭——察,乃——及。

重点指导“祭、乃”的书写。

①祭:左上部分的横撇要舒展,右上部分的捺也要舒展,下部“示”字的两横要适当收缩,避让上边的横撇和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三首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这三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对家国、社会的关怀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同时也能体会到古诗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节课的三首古诗,学生可能对诗人的背景、创作背景等方面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国、社会的关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感悟诗歌的意境。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通过图片、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景,感受诗歌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背景、意境图片等。

2.资料: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查阅。

3.课堂练习: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同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朗读、背诵。

在此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韵律等方面,确保朗读、背诵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学习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2. 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发现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诗歌朗读或音乐烘托氛围,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内容。

2. 学习《古诗三首》
1.讲解《登鹳雀楼》:介绍作者、背景,并解释古诗中的描写手法。

2.学习《将进酒》:解读诗中的情感和修辞手法。

3.分析《静夜思》:帮助学生体会古人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感受。

3. 学习扩展
1.带领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演练古诗朗读,注重语音语调的处理。

4. 提高应用能力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仿写或背诵其中一首古诗,体会古诗之美。

2.指导学生写下对《古诗三首》的感想和评价,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种体裁,⼜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名今体诗)相对的⼀种诗歌体裁。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第12课《古诗三⾸》课⽂原⽂ ⽰⼉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 家祭⽆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外青⼭楼外楼, 西湖歌舞⼏时休? 暖风熏得游⼈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 [清]龚⾃珍 九州⽣⽓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格降⼈材。

【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第12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会写“祭、乃”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诗中诗⼈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揭⽰诗题 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

他写过很多⾸爱国诗篇,其中《⽰⼉》就是最的⼀篇。

板书:陆游 ⽰⼉ 2.作者简介及背景 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爱国诗⼈。

乾道⼆年,因主张抗⾦⽽免职。

四⼗六岁⼊蜀,六⼗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阴达⼆⼗年。

②了解背景,宋⾼宗赵构建⽴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到被元朝所灭,⼤好河⼭落于⾦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的遗嘱,也是诗⼈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五岁的陆游⼀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表达了诗⼈的⽆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诗题 ①“⽰⼉”是什么意思:“⽰”告诉,告之,“⽰⼉”是写给⼉⼦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提出哪些问题?诗⼈想告诉⼉⼦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说诗的⼤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1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体会诗歌主旨。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

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牺牲一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板书: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1.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让学生朗读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示儿》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体会朗读时的感情。

(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介绍
(3)讲解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为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师:万事空这里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

这句诗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却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诗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

师:诗人在这里为什么感到悲伤?(诗人为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而感到无比悲痛。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将来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的父亲。

师:后两句意思是当祖国统一后,在祭祀祖先时,一定要记得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下的父亲。

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4)归纳主旨。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愿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对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4.板书设计:
心事死去元知万事空
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收复失地
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统一祖国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课时
一、学习《题临安邸》
1.让学生跟着课文范读录音朗读古诗,把古诗朗读得流利。

2.讲解古诗。

(1)让学生说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绘了什么画面。

诗句大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

那些达官贵人,在西湖边吃喝玩乐,听歌看舞,这样悠闲的享乐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师:这句诗从杭州的美好景致写起: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这一切是多么繁华美好啊!
“西湖歌舞”在诗中指哪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他们在西湖边过着听歌看舞的荒淫生活。

几时休这里用了反问,即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对贵族统治者的谴责。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句大意: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

这些人竟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做汴州了。

师:诗中的“游人”与我们所说的“游人”意思是不同的,它指那些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顾国家的达官贵人。

这一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生、不思国政的丑态。

3.归纳主旨。

《题临安邸》全诗刻画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腐朽昏庸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4.板书设计
美景:山外青山楼外楼
题临安邸西湖歌舞几时休忧国忧民
抒情议论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学习《己亥杂诗》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朗读时的情感。

2.讲解古诗。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师:“生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答案)
诗句大意: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课件出示答案)
诗句大意: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3.归纳主旨。

《己亥杂诗》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朝野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指出必须依靠巨大力量才能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第三层,说明这力量的来源是人才,朝廷应该破格录用人才。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
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4.板书设计。

主张:九州生气恃风雷
已亥杂诗不拘一格降人才
现状:万马齐喑究可哀
【教学反思】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在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这三首诗中《题临安邸》比较难理解,诗歌主旨比较隐晦,所以讲解的内容比较多。

另外讲解古诗时要补充背景介绍,这样能让学生较快地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