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看图写话_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放飞蜻蜓》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了蜻蜓的图片。

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情不自禁地朝前围拢过来。

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

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他们看着都忍不住想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

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以往五颜六色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的美丽情景。

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感受人物内心的体验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是本文的'主线,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特点和作用,然后结合自己在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

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

课上,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说着蜻蜓的知识。

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是一个娓娓道来清爽的小故事。

若何让师长教师体会陶师长教师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导,又能激起师长教师对蜻蜓常识的了解,对小植物的寻找兴味,是教授教化的重点。

在教授教化时,我体会了以下几点:1、捉住关键语句,走近陶行知。

上课伊始,应用舒缓的音乐,精细的图片,激起孩子对蜻蜓的爱好,再引出陶师长教师,出示读书请求:用自己爱好的方法读课文,划出描述陶师长教师神志、举措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遭到甚么?让师长教师带着后果去读、划、悟。

文中的“慈爱的抚摩,商量的口气、当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合营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浏览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师长教师的循循善诱的教导,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了解,并能在读准确、迟滞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了解与体会。

品味课文的细节,停止言语文字的练习,感触感染陶师长教师的人格魅力。

2、应用文本常识延长,激起寻找的兴味。

师长教师默读课文,经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

师长教师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常识,并整合书本资本与课前汇集到的资料。

来引见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应用蜻蜓常识大年夜比拼的环节,目标在于激起孩子寻找植物世界的兴味,有的师长教师展现了出色的手抄报,有的引见了蜻蜓的毕生,有的说清晰明了甚么叫走马不美观花……孩子们眼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用钢笔做出的有关蜻蜓常识的记号,让我明确了,他们关于蜻蜓常识的了解其实不比教员少。

回忆教室教授教化,也留下了很多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授教化时间控制不准。

在上课时,因为主要,总想使教室的每个环节都展现的十分完美,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有掉偏颇,以致于在教授教化第一环节浏览课文,指导情绪朗诵,感悟人物笼统的教授教化时间太长,而招致让师长教师交换课前汇集的蜻蜓常识环节的第二教授教化时间显得有些主要。

2、疏忽教室生成性资本的发生。

因为我急切欲望教室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换了师长教师的思维,都认为这是教授教化的需求,疏忽了师长教师的生成性资本的发生,让出色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仔细聆听师长教师的回答,和当教室出现意外花絮时我缺少教室机灵。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5篇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5篇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5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5篇《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讲述了陶行知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下面我们来看看《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借鉴。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前通过五彩缤纷、姿态万千的蜻蜓的图片呈现,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学文时,我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的品格,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面对手中的蜻蜓你会怎么做呢?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

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也有话可讲,有情可抒。

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

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精选《放飞蜻蜓》教后反思

精选《放飞蜻蜓》教后反思

精选《放飞蜻蜓》教后反思《放飞蜻蜓》教后反思一《放飞蜻蜓》讲述了中国闻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小孩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表达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小孩们的关怀爱护。

一、抓住灵动的语句,走近陶行知。

在本课中,有如此几个词语在文中跳跃:慈爱、小心、商量我抓住这几个词语,给小孩们设计了几个问题:哪些地点体会到陶先生的慈爱?他的慈爱带给小孩们什么?为何要小心地拿着蜻蜓?如何样才是商量的口吻?让小孩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表演,在反复品读中将自己的感受与大伙儿共享:在诵读中,小孩们了解到陶先生的循循善诱,询问小孩们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用?眼睛的结构专门复杂……没有丝毫的说教,却是环环相扣,教给小孩们认识蜻蜓的知识,不着痕迹,却水到渠成。

同时,我在课上更进一步引导小孩们去体会“商量”,确实是态度不居高临下,学生们在朗读中欣喜地发觉:自己也变成了翠贞,看起来在倾听陶先生的教诲,将人类的好朋友蜻蜓心悦诚服地放飞。

二、品位课文细节,感受人格魅力文中有个词: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我让学生辨析什么缘故作者不用“拿”而用“取”?学生在讨论中七嘴八舌地说:“拿”只是一般的要过来,没有表达一种尊重,而“取”却更表达先生与小孩们的平等相待,“取”的动作专门轻微,也专门小心,因为先生同样小心翼翼地对待他手里的蜻蜓。

确实,小孩们说得多好啊!在探究与辨析中,那个细小的情节描写也让小孩们领会到了教育家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教者也深有启发:不仅教知识,更是教学做人。

《放飞蜻蜓》教后反思二这篇课文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一篇有启发意义的好教材。

在第二课时精读训练时,我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读课文的2-10自然段,读后讨论交流“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实际上是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孩们什么缘故捉到蜻蜓后又迫不及待地把蜻蜓放掉”。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放飞蜻蜓》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前通过五彩缤纷、姿态万千的蜻蜓的图片呈现,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学文时,我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的品格,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面对手中的蜻蜓你会怎么做呢?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

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也有话可讲,有情可抒。

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

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放飞蜻蜓看图写话_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

放飞蜻蜓看图写话_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

放飞蜻蜓看图写话_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

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放飞蜻蜓看图写话_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缺乏课堂机智。

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先生不顾形象。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的目的,体会陶先生的平易近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

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

纵观全文,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

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精选《放飞蜻蜓》教后反思-精选学习文档

精选《放飞蜻蜓》教后反思-精选学习文档

精选《放飞蜻蜓》教后反思《放飞蜻蜓》教后反思一《放飞蜻蜓》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一、抓住灵动的语句,走近陶行知。

在本课中,有这样几个词语在文中跳跃:慈爱、小心、商量我抓住这几个词语,给孩子们设计了几个问题:哪些地方体会到陶先生的慈爱?他的慈爱带给孩子们什么?为何要小心地拿着蜻蜓?怎样才是商量的口吻?让孩子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表演,在反复品读中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在诵读中,孩子们了解到陶先生的循循善诱,询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用?眼睛的结构很复杂……没有丝毫的说教,却是环环相扣,教给孩子们认识蜻蜓的知识,不着痕迹,却水到渠成。

同时,我在课上更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去体会“商量”,就是态度不居高临下,学生们在朗读中欣喜地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翠贞,似乎在聆听陶先生的教导,将人类的好朋友蜻蜓心悦诚服地放飞。

二、品位课文细节,感受人格魅力文中有个词: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我让学生辨析为什么作者不用“拿”而用“取”?学生在讨论中七嘴八舌地说:“拿”只是普通的要过来,没有体现一种尊重,而“取”却更体现先生与孩子们的平等相待,“取”的动作很轻微,也很小心,因为先生同样小心翼翼地对待他手里的蜻蜓。

确实,孩子们说得多好啊!在探究与辨析中,这个细小的情节描写也让孩子们领略到了教育家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教者也深有启发:不仅教知识,更是教学做人。

《放飞蜻蜓》教后反思二这篇课文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一篇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在第二课时精读训练时,我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读课文的2-10自然段,读后讨论交流“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实际上是解决第一个问题“孩子们为什么捉到蜻蜓后又迫不及待地把蜻蜓放掉”。

《放飞蜻蜓》课后反思

《放飞蜻蜓》课后反思

《放飞蜻蜓》课后反思《放飞蜻蜓》课后反思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放飞蜻蜓》课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飞蜻蜓》课后反思1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

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放飞蜻蜓》课后反思2x月6日,观看了李老师的《放飞蜻蜓》,有收获,有反思。

这节课的课前交流得非常好。

教师在课前交流的时候把《四块糖果》没讲完的部分讲给孩子们听,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本课的学习,而且使学生对陶行知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对本课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有的课前交流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熟悉老师,消除紧张;有的课前交流为本节课做铺垫,本节课的课前交流就属于后者,我认为后者效果更好。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一、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放飞蜻蜓》,齐读课题。

这是关于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个故事,故事虽小,意义却很大。

二、精读2—6师:请一位同学先读一下第1自然段。

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听,当陶行知从村子里走出来时,看到了一群孩子在那儿捉蜻蜓,他停下了脚步。

诶?他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2—6自然段,想一想。

生自由读。

师:(出示填空)好,陶先生在想什么呢?谁来说?指名说。

师:我最爱听陶先生劝孩子们的这段话了,你们先练练,看看该怎么读?生自由练。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一读就要让我们好象看到陶先生和孩子们。

指名分角色读。

师:哦!我知道了,陶先生是这样教孩子们的。

(师拿着书模仿学生读)陶先生是这样说的吗?(他可没有拿书)师:对,他是读书,不是说话,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师:你对着他说话,再来一遍。

学生读。

师:哎呀!这才像说话,那么我们加上提示语再读一读,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自由读。

师:你有什么发现?(耐心、慈爱、亲切)师:那好,我们就把陶先生的慈爱和耐心读出来。

好!谁来读陶先生的话?指名读。

师:还不够慈爱,你要把自己当成陶先生,旁边就是翠贞,你伸手摸摸她的头,再来读一读!(师拉生的手摸头,练读。

)师:好,谁来读翠贞?指名读。

师:翠贞是这么说的吗?赶紧看看!(想了一下)师:那你也想一下。

师:别的孩子怎么说的?生:七嘴八舌师:哦,知道了,就是七张嘴八个舌头。

生大笑:不是,是抢着说,争着说。

师:那你们七嘴八舌地对我说。

你们坐下!师:你坐哪儿?生:坐凳子上。

师:恩?你呢?生:田埂上。

师:对。

陶先生继续对孩子们说——生读。

师:好,我们把这段完整地演一演,推荐好的同学。

生分角色朗读。

师:读得真好。

陶先生多么慈爱,多么耐心。

同学们似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们再回到前面,陶先生除了想一定要孩子们把蜻蜓放了,还会想什么?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似乎也听懂了,他们点了点头。

这时,陶先生有没有让孩子们马上把蜻蜓放了?他又想______________。

2022课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2022课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 素浅显,通俗易懂,《放飞蜻蜓》教学反思。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 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 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 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一课叙述 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 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 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 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了蜻蜓的图片。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 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 师的介绍内容,一边情不自禁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 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 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 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想亲手摸一摸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 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 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负担,而是享受, 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10页 共10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7页 共10页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 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 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 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 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2023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_2

2023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_2

2023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023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放飞蜻蜓》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我主要从认识蜻蜓和走近陶行知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认识蜻蜓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是__的主线,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

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蜻蜓知识大比拼,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二、走近陶行知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同时补充陶行知的故事,从而体会陶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2023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细读文本,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再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

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

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

精讲结束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我将《放飞蜻蜓》一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

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

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

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

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

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

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

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放飞蜻蜓》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编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正文内容篇一:《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

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小学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9篇

小学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9篇

小学教学反思放飞蜻蜓教学反思9篇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1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这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若是活的我还肯定没这个机会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近、*近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

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

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

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

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

纵观全文,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

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2《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双语小学马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2023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2023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2023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023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放飞蜻蜓》一课,娓娓道来这样一个清新的小故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没有横加训斥捉住蜻蜓的孩子们,而是因势利导,将蜻蜓的作用向孩子们一一传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最成功的“教育”。

掩卷沉思,不由得钦佩教育家动人的人格魅力。

在本课中,有这样几个词语在文中跳跃:慈爱、小心、商量我抓住这几个词语,给孩子们设计了几个问题:哪些地方体会到陶先生的慈爱?他的慈爱带给孩子们什么?为何要小心地拿着蜻蜓?怎样才是商量的`口吻?让孩子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表演,在反复品读中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在诵读中,孩子们了解到陶先生的循循善诱,询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用?眼睛的结构很复杂……没有丝毫的说教,却是环环相扣,教给孩子们认识蜻蜓的知识,不着痕迹,却水到渠成。

同时,我在课上更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去体会“商量”,就是态度不居高临下,学生们在朗读中欣喜地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翠贞,似乎在聆听陶先生的教导,将人类的好朋友蜻蜓心悦诚服地放飞。

2023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上我出示了自主阅读提纲:A:认真读课文,思考: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找一找,画一画B:仔细读文,陶行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知道的?C:学习了这上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学一起来分享。

我认真聆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展示,与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

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陶先生,我也在努力地学习着陶先生,在学生中倾听着、启发着……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蜻蜓看图写话_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
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
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

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

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缺乏课堂机智。

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先生
不顾形象。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的目的,体会陶先生的平易近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
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这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若是活的我还肯定没这个机会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近、*近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

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

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

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

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

纵观全文,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

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
对于陶行知先生我并不陌生,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扬中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陶活动,晓庄师范的汤翠英老师曾应邀赴扬作巡回报告,作为学陶的一名积极分子,我也曾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去。

那时候,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大多能出口成诵。

什么《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那时候如果有学生打架,往往老师还没去处理,早就有三五学生围上前去,背起”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借别人的手打自己;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借别人的嘴来骂自己。

”也曾到晓庄去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在先生的手记前驻足良久。

先生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

这次教《放飞蜻蜓》一课,我以为应该很好地让学生了解陶先生其人其事。

因为,陶先生的塑像就矗立在我校附近的尊师广场上,每天,他都深情地眺望学生走进校园。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意见并不统一,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

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

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

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

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

大量的篇幅描写了
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

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

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

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

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
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

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曾讲过的大意。

)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