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监测
环境监测 第4章 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监测题目
第四章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监测练习与辅导一、填空题1、危险废物腐蚀性鉴别,当pH大于或等于________,或者小于或等于________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
答案:12.5, 2.02、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过其标准中所列的浓度值,则该废物是________。
答案: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3、渗沥液的特性决定于它的和。
其具有的特点为、、。
答案:组成,浓度;成分的不稳定性,浓度的可变性,组成的特殊性4、土壤污染主要原因为、、。
答案:施肥不当、污灌或受污水体的灌溉、施用农药5、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中测定重金属时常用或。
对可溶性组分、有机物、农药等样品可用。
答案:各种酸混合酸熔融法或溶剂提取法6、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经营、消费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在《国家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名录》内的所有 _ 、和高浓度(污染物浓度 1%)的液态废物。
答案:固体半固态体(泥状)7、垃圾中存在的物质,渗沥液中________;一般废水中有的物质,渗沥液中________。
答案:不一定存在;也不一定会有8、固体废物按化学性质分类分为: ______、。
按形态分类分为: _、_________。
按危害状况分类分为:______ _。
按来源分类分为: 、、 _______。
答案: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固态,泥状;一般污染物,险污染物;工业,农业,城市垃圾。
9、土壤的组成相当复杂,总体说来,是由 ______、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 __、________和 __ 等固、液、气三相组成。
答案: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10、有害固体废弃物的特性包括、、、、。
答案:易燃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11、固体废弃物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是、。
答案:工业有害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二、解答题1、什么是圆锥四分法?圆锥四分法:将样品于清洁平整不吸水的板面上堆成圆锥型,每铲物料自圆锥顶端落下,使均匀地沿圆锥尖端散落,后将圆锥顶端轻轻压下,摊开物料后,用十字板自上而下压下,分成四分,取任一对角线的两等份,重复操作数次,直至不少于1公斤的试样。
土壤和固体废物监测技术
监测数据共享与应用拓展
大数据分析技术
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挖 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 的信息,为环境管理提 供决策支持。
数据共享平台
建立土壤和固体废物监 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 数据的互通互联和共享 利用,提高数据利用效 率。
多领域应用拓展
将土壤和固体废物监测 技术应用于农业、环保、 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 进步。
采样工具 选用合适的采样工具,如铁锹、 土钻、管式采样器等,避免交叉 污染。
前处理方法
01
02
03
样品干燥
将土壤样品在室温下自然 风干或低温烘干,避免高 温引起样品性质变化。
样品研磨
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研磨 至规定粒度,以满足分析 测试的要求。
样品消解
采用酸溶、碱熔等方法将 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物 转化为可溶性盐类,便于 后续分析。
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1 2 3
固体废物分类与鉴别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分 类和鉴别,确定其性质、来源和危害程度。
固体废物污染监测
建立固体废物污染监测网络,定期监测固体废物 的产生、贮存、运输和处置等环节,及时发现并 控制污染。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 利用,如回收、再利用、能源化等,减少其对环 境的污染。
质量控制
通过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 收率等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测定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定期 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仪器的 正常运行。
03
固体废物监测技术
采样与制样
采样原则
代表性、典型性、一致性、可行性。
采样方法
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与治理
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与治理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是目前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治理措施。
首先,土壤污染主要源自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城市发展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排放、有毒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泄露,都可能导致土壤污染。
农业活动中,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的使用会造成农田和土壤的污染。
而城市发展中的生活垃圾的处理和排放,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除了以上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污染源,还有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和自然地质成分也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
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人类来说,食物链的污染是一大威胁,农作物和水源的污染会导致食物中毒和健康问题。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破坏土壤的肥力和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固体废物的堆积和处理不当还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因此,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治理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需要综合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监管和控制工业污染的排放。
国家应制定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和惩罚机制,以确保企业合规排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同时,要鼓励企业提高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使用。
其次是加强农业生产方式的管理。
农田循环利用,选择无毒无害的化肥和农药,控制农业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采取合理的灌溉和水土保持措施,以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
此外,要加强城市废物管理和处理。
鼓励人们实行垃圾分类,建立健全的垃圾处理系统,积极推行可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确保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最后,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科技手段开发新型的土壤修复技术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提高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效率。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数据收集,及时了解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的情况,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固体废物监测PPT课件
(1)在无爆震时就很容易发生剧烈变化;
(2)和水剧烈反应;
(3)能和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和水混合会产生毒性气体、蒸气或烟雾;
(5)在有引发源或加热时能爆震或爆炸;
(6) 在常温常压下易发生爆炸和爆炸性反应;
(7)根据其他法规所定义的爆炸品。
5.放射性——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比放射性大于 1x10-7 Ci/kg者;含有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或者比放射性 (Ci/kg)大于露天水源限制浓度的10—100倍(半衰期<60天) 者。
最大粒度/mm 最小份样重量/kg 采样铲容/mL
> 150
30
100—150
15
16000
50—100
5
7000
40—50
3
1700
20—40
2
800
10—20
1
300
2. 采样方法 (1)现场采样
在生产现场采样,首先应确定样品的批量,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采样间隔,进行流动间隔采样。
图4 – 1是用传送带传送废物的现场采样示意图。
6.浸出毒性——按规定的浸出方法进行浸取,当浸出液中有 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有害成分的浓度超过表4—1所示鉴别标准 的物质。
表4—1 中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GB5085.3—1996)
序号
项目
浸出液的最高允许浓(mg/L)
1 有机汞
不得检出
2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0.05(按Hg计)
------------
搅拌浸取时间为18h,静置时间为30min。
(3)通过0.45µ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按各分析项目要求进 行保护,于合适条件下储存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正)-全国人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正)-全国人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正)-全国人大法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处置与监测,以及各方的职责和义务。
第三条固体废物的防治原则是“谁产生、谁负责”。
第四条固体废物的防治应当综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科技进步。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管理第五条固体废物按照危险程度、来源、特性等因素分类管理,设立不同的收集、运输、处置和监测系统。
第六条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应当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
第七条生活垃圾的分类和管理,应当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城乡规模和资源情况,制定相应的分类方案。
第八条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应当严格控制其产生总量,优先实施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方法。
第九条危险废物的管理,应当依法进行特殊处理和监管,确保不对环境和人民群众造成危害。
第十条固体废物的管理应当强化监测控制,建立相应的信息追溯和公开制度,提高管理效能。
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处置第十一条固体废物的处置应当按照“环境优先、资源回收、最终处置”原则进行。
第十二条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应当采取环境友好的方式,确保不对水、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
第十三条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焚烧、填埋、堆肥、卫生填埋等,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第十四条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应当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第十五条危险废物和特殊固体废物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特殊处理和处置。
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监测第十六条固体废物的监测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从源头、运输、处置全程进行监测。
第十七条监测的内容包括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处理方式、处置效果等。
第十八条监测结果应当及时报送相关政府部门,并向公众进行公开。
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9年修正)
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9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07.31•【字号】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3届〕第23号•【施行日期】2019.07.3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固体废弃物与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正文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5年11月19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7月31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二十七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一般规定第三章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第四章农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第五章城乡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第六章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第一节危险废物的特殊规定第二节医疗废物第三节其他危险废物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放射性废物污染防治,依照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承担防治责任,对造成的环境损害承担法律责任。
《环境监测》课程笔记
《环境监测》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1. 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监视、检测、分析和评估,以掌握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排放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公共健康提供信息的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监测对象:空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
- 监测方法:采样、分析、测试等技术手段。
- 监测目的:了解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
2. 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保护:通过监测,了解环境质量现状,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 污染源控制:监测污染源排放情况,评估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为污染源治理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 公众健康:监测环境中有害物质,评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障公众健康。
- 环境管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环境规划、环境评价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 科学研究:积累环境数据,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3. 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内容分类:- 污染物监测:监测环境中特定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 生态监测:监测生态环境状况,如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 按监测范围分类:- 点源监测:针对特定污染源进行的监测。
- 面源监测: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 按监测时间分类:- 定期监测: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的监测。
- 不定期监测:针对特定事件或需求进行的监测。
二、环境监测特点和优先监测1. 环境监测特点- 复杂性:环境监测涉及多种污染物,需要多学科知识和技术。
- 连续性:环境质量变化是连续的,监测需要长期坚持。
- 实时性:对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需要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
- 精确性:监测数据需要高精度,以确保环境管理的有效性。
- 经济性: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监测成本。
2. 优先监测- 优先监测的原则:根据污染物的危害性、环境中的浓度、排放量、影响范围等因素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正)-全国人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正)-全国人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正)-全国人大法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公众健康,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本国境内的固体废物的排放、转移、处置和利用,以及在本国境内和出口、进口之间转移的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形成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社会共同参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格局。
第四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应当强调源头减量,控制固体废物总量,推广减量化、资源化和类别化的废物处理方式。
第五条固体废物的污染环境防治,应当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依法保护检举人和证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固体废物的治理应当坚持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措施综合施工,充分利用治理过程中产生的资源。
第二章目标任务和责任义务第七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目标是:控制固体废物的总量,优化固体废物的结构,提高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固体废物的对环境的危害。
第八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任务是:确保固体废物的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九条国家保护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推动固体废物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制定固体废物排放标准和处置方法。
第十条当地政府应当制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规划,组织实施固体废物的治理工作。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固体废物的污染环境防治义务,加强固体废物的管理和处置。
第十二条社会组织、公众和个人应当依法参与固体废物的污染环境防治工作。
第三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措施第十三条制定差别化的固体废物排放标准和处置方式,在不同地区和行业确定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要求。
第十四条制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类别化处理技术和方法,推广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能量回收利用。
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一般规定第三章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第四章农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第五章城乡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第六章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第一节危险废物的特殊规定第二节医疗废物第三节其他危险废物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放射性废物污染防治,依照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承担防治责任,对造成的环境损害承担法律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生活垃圾产生,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实施宣传引导,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本辖区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与治理
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与治理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与治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区域及城市面临着严峻的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给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土壤及固体废物的治理。
本篇文章将从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治理方法等方面对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的来源和危害1.土壤污染的来源土壤污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1)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工业企业、矿山等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会直接或间接地向土壤中排放大量有害物质。
(2)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工品的使用:长期以来,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工品积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逐渐被污染。
(3)城市建设的废弃物: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大量垃圾堆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土壤产生不可逆的污染。
2.土壤污染的危害(1)影响人体健康:土壤污染的物质会破坏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引起慢性病甚至癌症等疾病。
(2)影响环境生态: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生长,并且影响土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美观度。
(3)对农业和地方经济的影响:如果土壤长期受到污染,那么农业生产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为大量的污染物质会直接进入农作物,最终会对地方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
3.固体废物污染的来源和危害1.固体废物污染的来源(1)生活垃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成为最主要的固体废物之一。
(2)工业废弃物: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会对土壤、空气、水体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3)建筑废弃物:建筑行业中的废弃物也是固体废物的重要来源。
2.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1)对人类的健康有害:一些固体废物中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在环境中会不断散发,给人类带来慢性威胁。
(2)影响环境的质量:固体废物长期累积,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造成水源、土壤、大气等多种污染形式,进而影响环境的质量。
《环境监测》课程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二、填空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三、思考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4、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5、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6、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6、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7、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15、简述环境监测的过程。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一、名词解释1、水质污染2、水体自净3、水质监测4、瞬时水样5、混合水样6、流速仪法7、湿式消解法8、干灰化法9、富集或浓缩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13、化学需氧量14、高锰酸盐指数15、生化需氧量16、总需氧量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18、酸度19、PH值20、酚酞酸度21、碱度22、臭阈值23、总残渣24、总可滤残渣25、悬浮物(SS)26、地下水27、离子交换法28、共沉淀29、细菌总数30、污泥体积指数31、溶解氧32、真色33、表色二、思考题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工厂废水采样点应如何设置?4、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优质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土壤污染监测。
具体包括土壤污染类型、特点、监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等,重点讲解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操作流程及数据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解土壤污染类型、特点和危害;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基本原理和方法;3. 能够独立进行土壤污染监测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4.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操作流程及数据分析;重点:土壤污染类型、特点及其监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土壤样品、试剂、仪器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土壤污染图片,让学生解土壤污染现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行土壤污染监测。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土壤污染类型、特点、危害及监测方法,让学生对土壤污染监测有一个整体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例题,让学生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演示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操作流程,包括采样、预处理、检测等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流程,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单填写。
6. 学生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7. 结果分析及讨论(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类型及特点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3. 实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土壤污染监测方案,包括采样、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锻炼,但在实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方面新闻和资讯,解土壤污染治理最新技术动态,提高他们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重点探讨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分析实际环境问题,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重点: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实验器材(土壤样品、试剂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2)学习并掌握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土壤污染监测的经典案例,分析监测方法的选择依据。
5. 随堂练习:针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 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并提出治理措施。
2. 答案:(1)土壤污染案例:某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2)监测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重金属含量分析;(3)治理措施: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土壤污染监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探讨新型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与治理
演讲人
目录
01. 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02. 污染治理技术 03. 污染治理政策与法规 04. 污染治理案例
土壤及固体废物污染 现状
污染类型
01
工业污染:工业 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废气、废水、
废渣等
02
农业污染:农药、 化肥、畜禽粪便 等农业废弃物造
成的污染
03
生活污染:生活 垃圾、生活污水
政策实施:国家政策要 求各级政府、企事业单 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共 同参与污染治理工作, 确保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地方法规
地方法规的制定:根据地区的实际情 0 1 况,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政策与法规
地方法规的实施:地方法规的实施需 0 2 要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执行
地方法规的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对 0 3 地方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
物理分离技术: 通过物理手段将 污染物与土壤分 离,如筛分、重
力沉降等。
02
热处理技术:利 用高温将污染物 分解或转化为无 害物质,如热解、
焚烧等。
03
固化/稳定化技 术:通过添加固 化剂或稳定剂, 使污染物与土壤 结合,降低其迁
移性和毒性。
04
土壤气相抽提技 术:通过抽真空 或注入气体,将 污染物从土壤中 提取出来,如真 空抽提、气体注
案例一:某地土壤污染治 理项目,采用生物修复技 术,成功修复了受污染的 土壤。
案例三:某地土壤和固体废 物污染治理项目,采用综合 处理技术,成功治理了受污 染的土壤和固体废物。
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某地固体废物处 理项目,采用焚烧和填埋 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处理 了大量固体废物。
案例四:某地土壤和固体 废物污染治理项目,采用 生态修复技术,成功恢复 了受污染地区的生态环境。
环境监测-第四章-土壤环境监测PPT课件
河流雾
图5.2
农雪田灌溉
雨
浅层地下水
土壤溶液的来源
(五) 土壤空气
▪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来源 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如甲 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
▪ 积水的土壤通气不良,导致对植物的危害,茶树最 忌积水,积水的土壤不应用于种茶树。气温、雨量、 生态、日照、土壤(钙、pH)、海拔(565-1640m) 等。
土壤
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
矿物质(质量占固相 总质量的95%~98%)
有机质和生物(质量 占固相总质量的2%~ 5%)
空隙
土壤溶液 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 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
(一)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一般占 土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98%。矿物质直接影 响土壤性质,又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故 同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
表5.1 我国土粒分级标准
颗粒名称
石块
石砾
粗砾 细砾
沙砾
பைடு நூலகம்
粗沙砾 细沙砾
粉粒
粗粉粒 细粉粒
黏粒
粗黏粒 细黏粒
粒径/mm
>10 10~3 3~1 1~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表5.2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分类
质地名称
非腐殖物质:包括糖类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 等)、含氮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
腐殖物质:是植物残体中稳定性较大的木质素及 其类似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被氧化形成的一 类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芳环结构,苯环周 围连有多种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甲氧基及氨 基等,使之具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缓 冲、氧化还原作用及生理活性等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采样人姓名等,一张放入样品袋内,一张扎 在样品口袋上。
(2)土壤背景值样品采集
➢ 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 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 的含量。
➢ 样点选择必须包括主要类型土壤,并远离污 染源,而且同一类型土壤应有3~5个重复样点。
⑤ 采样量
测定所需的土样是多点混合而成的,取 样量往往较大,而实际供分析的土样不需太 多,一般只需1~2Kg。
对所得混合样可反复按四分法弃取,最 后留下所需的土量,装入塑料袋或布袋内, 贴上标签备用。
⑥ 采样注意事项
1)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 2)将现场采样点的具体情况,如土壤剖面形态特
作用
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矿物质是植物 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按其成因可分为 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
它是各种岩石经受不同的物理风化, 原生矿物质 仍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其原来的
化学组成没有改变。
次生矿物质
它大多是由原生矿物质经风化 后形成的新矿物。
土
具有肥力
壤
的
特 性
具有缓冲和净化作用
4.1.3 土壤污染源
土壤污染源
污
其
施
水
他
肥
灌
引
溉
起
引
的
起
污
的
重 金 属 污 染
农 药 污 染
原 因 造 成 的
染
污
污
染
染
4.1.4 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和潜伏性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4.2 土壤监测项目
汞、铅、镉,DDT及其代谢产物与
第
土 壤
一 类
(2)土壤有机质ຫໍສະໝຸດ 土壤有机质含量 来源 作用
土壤有机质绝大部分集中于土壤表层(0—15或 0—20cm),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之间
植物的根茬、茎秆、落叶、土壤中的动物残骸 以及施入土壤的有机肥料等
土壤有机质主要以腐殖质为主,它作为土壤有机 胶体来说,具有吸收性能、土壤缓冲性能以及 与土壤重金属的络合性能等,这些性能对土壤的 结构、性质、质量都有重大影响
化肥、农药引起:特点是分布 比较均匀广泛
总之,采样点的布设既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又要视污 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
布点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布点法
对角线布点 法
梅花形布点 法
棋盘式布点 法
蛇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小,地 势平坦的污水灌溉 或受废水污染的地 形端正的田块
适用于面积较小, 地势平坦,土壤较 均匀的田块
采样点布设
布设原则
不同土壤类型都要布点
污染较重的地区布点要密 些。常根据土壤污染发生
原因来考虑布点多少
要在非污染区的同类土壤 中布设一个或几个对照采
样点
大气污染物引起:布点以污染 源为中心,据当地风向、风速
及污染强度等因素来确定
城市污水或被污染的河水灌溉 农田引起:采样点应根据水流
的路径和距离来考虑
土壤机械组成
➢ 土壤是由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粒径的 大小影响着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能力。土 壤机械组成的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 百分比作为标准。国际制采用三级分类法,即根 据沙粒(0.02~2mm)、粉沙粒(0.002~0.02mm)和 粘粒(<0.002mm)在土壤中的相对含量,将土壤分 成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四大类和十二级。
了解土壤污染对植物或 农作物的影响
了解污染物质在土壤中 的垂直分布
采样深度通常在耕层地表以下 15~30cm 处 , 对 于 根 深 的 作 物 ,也可取50cm深度处的土壤样 品
沿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采样的深度
④ 采样时间
为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可随时采集样品进 行测定。
如需同时掌握在土壤上生长的作物受污染 状况,可依季节变化或作物收获期采集。一 年中在同一地点采样两次进行对照。
非金属无机 化合物
规
监
测
项
目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镉(Cd)、铬(Cd)、铜(Cu) 、汞(Hg)、铅(Pb)、锌(Zn
)
砷(As)、氰化物、氟化物、硫化 物等
苯并(a)芘、三氯乙醛、油类、 挥发酚、DDT、六六六等
我国土壤常规监测项目
4.3 土壤样品采集
(1)污染土壤样品采集 ① 污染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①自然条件。②农业生产 情况。③土壤性状。④污染历史与现状。 ② 采样点布设 由于土壤本身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不 均匀性,所以应多点采样并均匀混合成为 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3)土壤水和空气
土壤水和空气
水
土壤中各种形态水分,对土壤中物质的转化 过程和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土
壤水是含有复杂溶质的稀溶液,因此常将土
壤水及其所含溶质称为土壤溶液。土壤溶液
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的主要供给
源
空气
土壤空气是存在于土壤中的气体的总称。是 土壤的重要组成之一
4.1.2 土壤的特性
分解产物,多氯联苯(PCB)
优
先 监 测 物
第 二 类
石 油 产 品 , DDT 以 外 的 长 效 性 有 机 氯、四氯化碳醋酸衍生物、氯化脂肪 族,砷、锌、硒、铬、镍、锰、钒, 有机磷化合物及其它活性物质(抗菌
素、激素、致畸性物质、催畸性物质
和诱变物质)等
土壤优先监测物
金属化合物
我
国
土 壤 常
布设采样点数目较多。为全面客观评 价土壤污染情况,在布点的同时要做 到与土壤生长作物监测同步进行布点、 采样、监测,以利于对比和分析
(a)对角线布点法
(b)梅花形布点发
(c)棋盘式布点法
(d)蛇形布点法
土壤采样点布设图
③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视监测目的而定
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
只 需 取 0~15cm 或 0~20cm 表 层 ( 或耕层)土壤
适用于中等面积, 地势平坦,地形完 整开阔但土壤较不 均匀的田块
适用于面积较大, 地形不平坦,土壤 不均匀的田块
由田块的进水口向对角引一直线,将 对角线划分为若干等分(一般3-5等 分),在每等分的中点处采样
中心点设在两对角线相交处,一般设 5-10个采样点
一般采样点在10个以上。也适用于受 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设20个以上的 采样点
第四章 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监测
土壤剖面图层示意图
4.1 土壤污染监测概述
4.1.1 土壤的组成
土壤组成很复杂,总体来说是由矿物质、动 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固、液、气三相组成的。
(1)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
定义
组成土壤的基本物质,约占土壤固体部分 总重量的90%以上,有土壤骨骼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