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疾病的超声诊断分析

合集下载

脂膜炎超声诊断标准

脂膜炎超声诊断标准

脂膜炎超声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脂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脂膜炎。

本文将介绍脂膜炎超声诊断的标准,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脂膜炎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疾病,通常由于细菌感染引起。

脂膜炎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皮肤下组织的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超声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脂膜炎超声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 皮肤下组织的增厚:在超声图像中,脂肪层通常显示为黑色,而皮肤下组织的增厚会导致黑色区域变宽。

医生可以通过测量皮肤下组织的厚度来判断是否存在脂膜炎。

2. 血流灌注情况: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血流灌注情况,判断组织是否发炎。

脂膜炎患者常常会出现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这些都与血流灌注情况有关。

3. 结节或囊肿的形态特征:有些脂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结节或囊肿,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这些结节或囊肿的形态特征,确定病变的性质。

4.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脂膜炎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脂膜炎超声诊断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这种常见的皮肤疾病。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皮肤下组织的情况、血流灌注情况、病变的形态特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有所帮助,促进脂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字数不足,暂不支持继续生成文章】。

第二篇示例:一、超声影像的特点1. 脂膜炎的超声表现主要包括皮肤增厚、血流信号增强以及囊肿形成。

在超声图像上,脂膜炎的发病部位皮肤多呈现为厚度增加,纹络明显,这是由于皮下组织水肿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所致。

还可见到皮肤表面的囊肿或肿块,有时甚至可见血流信号增强,这些都是脂膜炎的典型表现。

皮肤纤维瘤患者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特征分析

皮肤纤维瘤患者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特征分析
皮肤纤维瘤可以是反应性炎症,也可以是肿瘤性病
变,上述两个观点大部分都倾向于认可后者,但从目前 情况来看,观点争议仍未明确 [7]。组成皮肤纤维瘤组织 包括有胶原纤维、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血管等, 纤维型皮肤纤维瘤在临床较为常见,在超声下为均匀低 回声结节,当肿物伴出血或是存在含铁血黄素沉积情况, 在超声下则会回声不均,少数还会存在裂隙样低至无回 声的情况。另外,若是病灶存在多种组织变异类型沉溺, 超声会还会呈现多元化表现。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均匀 低回声表现病灶有 35 个,所占比率 79.55%,内部回声 不均匀有 9 个,所占比率 20.45%,低回声裂隙 1 例,内 部能够观察到点状强回声 1 例。在组织学中,瘤体四周 会有淋巴细胞炎性浸润的情况,该研究中,10 例累积皮 下软组织病灶,6 例存在周围脂肪组织回声提高,表明 这和病变邻近组织的反应性纤维化以及慢性炎症刺激有 一定关联。
综上所述,通过超声观察,发现皮肤纤维瘤两侧缘、 真皮分界不清,为均匀的低回声结节,当病灶局仅在真 皮层为缺乏血供,较大则累及皮下组织,和深方组织分 界不清,少数可见锯齿样结构,丰富血供。
【参考文献】
[1] 林玲 . 超声联合 X 线检查对皮肤癌诊断及临床治疗的价值分析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3):197-199.
[4] 刘志兴,陈莉 . 超声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应用价值 [J]. 南昌 大学学报 ( 医学版 ),2017,57(6):48-50,61.
[5] 车东东,朱家安,张万蕾,等 . 以体表肿物就诊的皮肤科常见疾病的 超声误诊分析及诊断 [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4):345-349.
中量血流,能观察主要血管为 1 条,长度大于肿块半径 或是同时观察到小血管为 2 ~ 3 条;3 级属于丰富血流, 能观察到超过 4 条血管,亦或是存在血管交织网状的情况。

猫抓病所致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

猫抓病所致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

猫抓病所致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一种被猫、狗或兔子等动物抓咬伤或与其密切接触后,因汉塞巴尔通体感染而引起的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立克次体人畜共患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属亚急性的良性自限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家庭饲养宠物数量的增加,猫抓病(CSD)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据报道[1]全球每年猫抓病的发病患者总数超过4万例,由于缺乏对该疾病的了解和认识,临床误诊相对普遍。

本文将在我院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猫抓病患者的超声检查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频超声下猫抓病所致淋巴结炎的声像图表现及,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该疾病的超声误诊。

一、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表浅淋巴结检查,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猫抓病的患者,共19例,其中男性12 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8~62岁。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 prosound α5超声诊断仪、Siemens Acuson S2000超声诊断仪,浅表高频探头频率5.0~12.0MHz,行患处常规扫查,记录肿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分布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查找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记录。

二、结果2.1 肿大淋巴结的分布19例猫抓病所致肿大淋巴结共25枚,14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

肿大淋巴结位于上肢肘部的有10例共14枚,位于腋窝的有4例共6枚,腋窝和上肢淋巴结同时有肿大淋巴结者1例共2枚,位于颈部的有2例共3枚。

2.2 肿大淋巴结的2D超声表现25枚肿大淋巴结中,呈椭圆形的有18 枚,类圆形7枚,淋巴结的纵横比L/S:1.15~2.03;最大的淋巴结二维超声测值约43.2×21.7×29.3mm(纵径×横径×厚径,下同), 最小9.7×5.1×5.9mm,25枚肿大淋巴结包膜完整,边界清晰,8枚彼此紧挨,呈现融合趋势,1枚可见浅分叶,3枚较大淋巴结周围可见1-2枚相对较小的淋巴结呈“卫星样”散布。

皮肤疾病的超声诊断

皮肤疾病的超声诊断

皮肤疾病的超声诊断在医学领域中,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无创、便捷且有效的检查手段,已经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对于皮肤疾病的诊断,超声技术也逐渐崭露头角,为皮肤科医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不仅起到了保护身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作用,还参与了体温调节、感觉感知等重要生理功能。

当皮肤出现疾病时,准确的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传统的皮肤疾病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观察、病史询问以及病理活检等。

然而,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局限性。

例如,临床观察对于一些深部病变或早期病变可能难以发现;病理活检虽然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它是有创的,且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并发症风险。

超声诊断技术则为皮肤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补充和辅助的手段。

超声可以通过发射高频声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生成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实时图像,从而帮助医生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在皮肤疾病中,超声诊断对于炎症性疾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比如,在湿疹、银屑病等疾病中,超声可以检测到皮肤增厚、真皮层水肿、血管扩张等改变。

通过测量皮肤的厚度和回声强度,医生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监测治疗效果。

对于感染性皮肤病,超声也能发挥作用。

像疖、痈等化脓性感染,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脓肿的形成、范围以及内部的脓液情况,有助于指导医生进行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排脓。

在皮肤肿瘤的诊断中,超声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良性肿瘤如脂肪瘤、血管瘤等,通常具有较为典型的超声表现,如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等。

而对于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等,超声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是否受累等,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超声还可以用于评估皮肤创伤的愈合情况。

它可以观察伤口的深度、肉芽组织的生长以及是否存在积液等,有助于及时发现愈合不良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然而,皮肤疾病的超声诊断也并非完美无缺。

皮脂腺瘤的高频彩色超声诊断

皮脂腺瘤的高频彩色超声诊断

皮脂腺瘤的高频彩色超声诊断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皮脂腺瘤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皮脂腺瘤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4例皮脂腺瘤声像图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肿物,质软,探头加压可变形,边界清晰光滑,有完整的包膜回声,肿物后方回声有增强,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密集点状或粗颗粒状,2例内部回声有钙化.大体病理呈豆腐渣样。

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显示:肿物周边及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

结论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有助于提高皮脂腺瘤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皮脂腺瘤豆腐渣皮脂腺瘤又称为粉瘤和皮脂腺囊肿。

是皮脂腺管口闭塞或者狭窄引起的皮脂淤积而成,而非真正的肿瘤。

文献报道可发生恶变[1]。

皮脂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时期多见,好发于头、面、臀部、背部,也有发生在阴囊内的报道[2]。

现回顾性分析2009-03~2011-12经病理证实的36例皮脂腺瘤的超声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为我院2009~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皮脂腺瘤病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16~68岁,平均(34.3±10.5)岁。

均以发现肿物来诊,发病部位头面部21例,臀部11例,背部2例,会阴部2例。

患者中有9例有疼痛感,27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1.2仪器和方法使用 SIEMENSX300、GE- Logiq5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线阵探头,频率7.5~12.0 MHz。

首先超声常规检查肿物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情况,然后采用放大或局部放大、聚焦及组织谐波等仪器功能,对图像进行仔细观察,并采用探头加压及抖动法,观察肿物内部有无流动情况。

然后重点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

2 结果36例皮脂腺瘤中27例未合并感染,高频超声见皮下组织内肿物呈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晰,囊壁较厚,囊内呈密集点状或粗颗粒状低回声,回声不均匀,似豆腐渣样,超声表现符合病理改变。

皮肤疾病超声诊断学

皮肤疾病超声诊断学

本书还对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对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其他影像学 检查方法的对比研究,分析了超声诊断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书还探讨了超声诊断在皮肤科未 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读者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
《皮肤疾病超声诊断学》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超声技术在皮肤疾病诊断中应用的著作。本书不 仅适合皮肤科医生和超声技师阅读,也适合医学院校的学生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通过本书的学 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超声诊断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提高皮肤疾病的诊断水平。
书中还介绍了如何通过超声进行难以进行良恶性判断的皮肤肿瘤的鉴别,以 及皮肤超声在整形美容术中的应用,这使我认识到超声在皮肤病诊断和治疗中的 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在书中,大量的超声图像和与之相对应的病理图片,使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 各种皮肤病的超声表现和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这无疑增加了我的学习效果。
《皮肤疾病超声诊断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皮肤病超声诊断的知识, 使我对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所有对皮肤 疾病超声诊断感兴趣的人来说,都将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籍。
书中还介绍了超声在皮肤外伤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例如,在描述超声对 软组织感染的评估时,书中指出:“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感染灶的位置、大小和 深度,对于指导穿刺引流和抗生素的使用具有重要价值。”
《皮肤疾病超声诊断学》不仅详细介绍了超声技术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原理 和方法,还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的 精彩摘录只是其冰山一角,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超声在皮肤疾病诊断中的巨大潜 力和价值。对于从事皮肤科工作的医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贵 财富。
书中对各种皮肤疾病的病理及超声表现的阐述,使我对各种皮肤病的诊断有 了更全面的认识。先天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皮肤肿瘤、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淋巴瘤、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红 斑狼疮、银屑病等疾病,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超声表现。通过对这些疾病的超声 表现的学习,我对如何准确诊断这些疾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常见皮肤病高频皮肤超声诊断专家共识

常见皮肤病高频皮肤超声诊断专家共识

常见皮肤病高频皮肤超声诊断专家共识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外科亚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皮肤影像学组,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影像亚学组,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影像学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皮肤影像学组,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皮肤影像学组通讯作者:李航 E-mail :drlihang@ ;卢漫 E-mail :graceof@高频皮肤超声技术是传统超声技术的延伸,20~75 MHz 的高频超声拥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适合皮肤组织的穿透深度,在皮肤科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对于各种良/恶性皮肤肿瘤,高频超声可以提供丰富的无创诊断依据,并且可以提供肿瘤累及范围、浸润深度等信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高频超声可以对其累及范围进行检测,并提供治疗前后疾病发展转归的客观信息。

随着高频超声设备的进一步普及,其在皮肤科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高频超声的定义、基本特点和应用现状超声是一种传统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官、系统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一般将高于7 MHz 的超声称为高频超声,高于20 MHz 的超声称为甚高频超声。

提高超声频率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但同时会导致其穿透深度下降。

一定范围内(20~75 MHz )的高频超声既可获得足够的分辨率,又可保持足以观察皮肤组织的穿透深度(2~10 mm ),近年来在皮肤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高频超声设备通常备有20~22 MHz 和50~75 MHz 的探头各一,以便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皮损的检测需求。

各种良/恶性皮肤肿物(色素细胞相关肿瘤、鳞状细胞相关肿瘤、基底细胞癌、纤维瘤、囊肿、瘢痕、血管瘤、血管淋巴管畸形等)可以通过高频超声作出一定的鉴别,并可以观察其受累程度;一些皮肤炎症性疾病(银屑病、硬斑病等)也可以借助高频超声,通过与周边正常组织的对比观察判断其受累范围,甚至通过不同时期皮损回声强度的变化判断其发展/恢复情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 鄄tuberans ,DFSP )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却是最常见的皮肤肉瘤[1],一般生长缓慢,有向深部组织侵袭及局部复发的倾向,远处转移少见。

以往由于超声探头分辨力的限制及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术前常不能准确诊断,若仅单纯切除肿块,反而易导致局部复发。

随着超声线阵探头频率的增加,超声对细微结构的分辨力也越来越高,皮肤肿物的术前高频超声检查可准确判断病灶的起源层次、浸润深度及性质等。

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 )是近年超声研究的热点,其不仅能通过对超声图像进行彩色编码,间接反映病变的硬度,还可以通过定量测量感兴趣区的组织杨氏模量,直接反映该区域的硬度。

该技术具有客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甲状腺、乳腺肿物的良恶性鉴别中。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DFSP 患者的高频超声与SWE 表现,探讨高频超声与SWE 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2~80岁,平均(42.8±11.5)岁。

患者均因触及肿物就诊。

1.2仪器与方法21例均行高频超声检查,使用Canon Aplio 500及日立HI Vision Avius 超声诊断仪,选取线阵浅表探头,探头频率5~18MHz ,受检者体位以肿物部位暴露充分为宜。

在病变表面填充足够厚的耦合剂,探头置于耦合剂层表面进行探查(不直接接触病变),以获取肿物浅面表皮层及肿物近场部分的清晰图像[2]。

对肿物进行横断面、纵断面等多方位观察,并与邻近正常软组织比较,记录病灶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1.06.020[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山市第一批社会公益与基础研究项目(医疗卫生)(2020B1078)。

皮肤疾病超声检查指南(2022版)

皮肤疾病超声检查指南(2022版)

皮肤超声检查操作规范
▪ 皮肤超声检查的禁忌证 ▪ 皮肤超声无绝对禁忌证。对于表面破溃或怀疑传染性疾病的皮肤
病灶,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仍可进行超声检查。
皮肤超声检查操作规范
▪ 皮肤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 耦合剂或者导声垫的使用 ▪ 建议检查时添加较多耦合剂或者使用医用超声导声垫将皮肤与探
头隔离开,可避免探头加压致病灶发生变形,也可以使用超声导 声垫来提高成像质量。但需注意导声垫本身的重力可能会改变质 软、外突病灶的形态。
毛囊表现为真皮层内长短不一斜行的低回声结构[11] (图2)。 ▪ 图2 毛发及毛囊的高频超声表现(探头频率34 MHz)人体毛发分为
体外的毛干和皮肤内的毛根。毛干硬直,呈高回声(三角所指处)。 毛根纤细,难以显示,隐匿于低回声的毛囊内(箭头所指处)
皮肤超声检查操作规范
皮肤超声检查操作规范
▪ 正常指甲的高频超声表现 ▪ 指甲的背侧和腹侧甲板在超声上表现为等号样线状强回声,其间
(Dermatologic Ultrasound, DERMUS)[2]。 ▪ 2019年,我国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出版了皮肤超
声专家共识,该共识由来自国内十家单位的12位皮肤科和超声科专家联合编写 [4]。 ▪ 2021年,欧洲超声生物医学联合会(European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for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EFSUMB)皮肤超声指导委员会发表了关于皮 肤超声的立场声明[1]。
▪ 手掌及足底由于存在低回声的透明层,表皮表现为特殊的“双线 征”,即两条平行的高回声细线(图1)。真皮内血管丰富,但无毛囊、 毛发等结构。
皮肤超声检查操作规范

皮肤超声

皮肤超声
皮肤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前皮肤科低声肉眼观察、触摸以及皮肤组织的病理诊断,皮肤超声检查时一种十分有价值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措施,因此不应单纯依赖超声对皮肤疾病进行诊断。应发挥超声检测的特点,促进皮肤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
正常皮肤超声声像图: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超声表现为两条较强回声细带,中间为较宽的中等回升带。第一层强回声细带为由表皮层与耦合剂界面声阻抗差异所致;第二层真皮层的回声比第一层低,呈密集的中等叠状回声即短细状回声,与真皮内紧密排列的纤维组织有关。第三层皮下层的回声从无回声到低回声不一,略含分割脂肪小叶纤维组织所形成的强回声条索。
应用脉冲超声检测人类皮肤厚度以来,逐渐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人体正常皮肤厚度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大致范围在0.5~4mm。要在如此浅表的部位发现病变,超声探头频率一般要求在10M以上。50MHz的超声波最大穿透力约为5mm,已基本覆盖了诊断有意义区域,如表皮、真皮,可清晰显示皮肤各层及皮下组织结构,适用于皮肤病的检测。
UBM的换能器频率50MHz,穿透力不强,仅能穿透组织表层5mm,能显示出穿透组织的详细结构,仅能穿透组织表层5mm,能显示出穿透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详细结构。它具有纵向0.05mm、横向0.1mm的分辨力,检查时需局部水浴。
作用:皮肤超声检查有利于皮肤疾病的形态、大小、范围及深度观察;有利于诊治方案的选择;决定手术方式,减小创伤程度;可以于放疗期间肿瘤厚度及侵润深度的变化;可以评估慢性皮肤疾病药物的治疗效果。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Me t h o d s Th e c l i n i c o p a t h 1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o n o g r a p h i c f i n d i n g s o f 1 7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e r ma t o f i b r o s a r c o ma p r o t u — b e r a n s c o n f i r me d b y s u r g e r y a n d p a t h o l o g y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Re s u l t s Th e t u mo r s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t h e t r u c k
薛 勤 汪娟 陈 昱 徐 亚 超 张 洁 邹 大 中
■ 耍
目的 探 讨 隆 突 性 皮 肤 纤 维 肉 瘤 的 超 声 表 现 及 诊 断价 值 。
方 法 回顾 分 析 经 手 术 及 病 理 证 实 的 1 7 例 隆 突 性 皮 肤 纤 维 肉瘤 的超 声 表 现 及 临 床 病 理 资 料 。 结果 1 7例 中 ,发 生 于 躯 干 1 4例 ( 8 2 . 4 ) 、四 肢 3例 ( 1 7 . 6 ) 。1 3例 为 原 发 ,2例 复 发 ,2例 因 局 部 病 灶 切 除 病 理 证 实
( 8 2 . 4 , 1 4 / 1 7 )a n d p r o x i ma l l i mp s ( 1 7 . 6 , 3 / 1 7 ) . Of 1 7 p a t i e n t s , 1 5 we r e o r i g i n a l l e s i o n s ,t h e o t h e r 2 wo u l d b e a c —

皮肤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

皮肤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

皮肤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皮肤疾病是指影响人类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包括感染性、免疫性、过敏性、代谢性和遗传性等多种类型。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影像学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皮肤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皮肤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 高频超声成像(HFUS)高频超声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对皮肤进行扫描,能够显示出其三维结构和血液供应情况。

在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如湿疹、鳞屑性皮肤炎等,HFUS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损伤范围及程度,并提供有关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2. 磁共振成像(MRI)MRI技术适用于诊断一些深部组织及器官受累引起的皮损。

比如,在丹紫班留斯-佩特病(DIP)中,MRI可以显示皮肤的血管扩张及其表达的红斑、紫癜等病变。

此外,MRI也可用于观察皮肤肿瘤术前定位和分析。

3. 红外线热像法红外线热像法是通过记录人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来评估皮肤疾病的一个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一些与皮肤温度异常相关的疾病,如灼伤、骨髓坏死等。

该技术非常适合用于展示从正常到异常背景之间的温差。

二、皮肤疾病的影像学治疗:1. 冷冻治疗冷冻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治疗良性皮肤损伤和恶性黑色素细胞增殖性混合物等皮肤问题的方法。

它利用液氮将组织迅速冷冻,导致组织坏死并促进新生细胞再生。

冷冻治疗通常被认为是安全且有效的。

2.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靶向光学疗法,适用于一些功能性和美容性皮肤疾病的治疗。

利用激光发射的能量可选择性地作用于皮肤组织,达到精确切割、杀死异常细胞或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目的。

各种类型的激光器不断问世,使得这种治疗方法在诊所和医院中越来越常见。

3.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通过使用高能辐射来消除皮肤病变细胞并阻止其复苏和扩散的方法。

它通常应用于一些恶性皮肤肿瘤(如黑色素瘤)和特定类型的良性皮肤问题(如基底细胞癌)。

放射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辐射剂量。

皮肤科病例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估

皮肤科病例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估

皮肤科病例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估一、引言皮肤科疾病是指发生于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各种疾病。

对于准确诊断和评估皮肤科疾病,影像学技术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皮肤科病例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估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二、影像学技术在皮肤科病例中的应用1. 皮肤超声检查皮肤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用于评估皮肤病变的深度、大小和结构。

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荡,可以形成高分辨率的皮肤图像,对皮肤科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2. 皮肤病理学检查皮肤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对皮损组织进行镜下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病变类型和程度。

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皮肤科病例的病因、发展过程和预后,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3. 皮肤磁共振成像皮肤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无损耗的无线电波对皮肤进行成像。

它可以提供皮肤的横断面和纵断面图像,帮助医生观察皮肤组织结构的细微变化,诊断皮肤科病例。

4. 皮肤电阻成像皮肤电阻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皮肤电阻值来评估皮肤状态和病理变化的方法。

它可以快速、无创地检测皮肤的湿度、pH值和炎症程度,对皮肤科病例的早期筛查和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三、影像学诊断与评估的注意事项1. 综合影像学与临床表现在进行影像学诊断和评估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只有综合两者,才能准确判断皮肤科病例的病因和发展过程。

2. 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和评估。

不同的皮肤科疾病可能需要不同的影像学技术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3. 注意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影像学技术在皮肤科病例的诊断和评估中有其局限性。

医生需要了解各种技术的优缺点,避免过度依赖影像学结果,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四、结论影像学技术在皮肤科病例的诊断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皮肤超声检查、皮肤病理学检查、皮肤磁共振成像和皮肤电阻成像等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皮肤科病例的病因和发展过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表浅软组织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

表浅软组织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

表浅软组织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常用于诊断和评估表浅软组织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超声诊断方法:
1. 二维超声:使用超声探头在患者皮肤表面产生横截面图像,可以观察到软组织的形态和结构,评估是否存在肿块或异常阳性表现。

2. 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信号的显示,可以帮助评估血流情况,如血管扩张、狭窄或堵塞等。

3. 脉冲多普勒超声:可测量和分析血流速度,用于评估血流动力学。

4. 线性探头和凸面探头:不同类型的超声探头适用于不同部位和深度的软组织疾病。

线性探头适用于表浅组织,凸面探头适用于深部组织。

5. 高频超声:增加探头发射频率可以提高对表浅软组织的分辨率,使检查结果更加清晰。

6. 实时超声引导:将超声与穿刺等操作相结合,可以在实时监测下引导医生进行组织采样或治疗。

以上是常用的超声诊断方法,可根据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诊断和评估。

皮肤疾病的超声诊断模板

皮肤疾病的超声诊断模板

淋巴管瘤
•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过度增生和畸形或发育障碍形成的一种 良性肿瘤。淋巴管瘤内积有淋巴液,间隔较薄。组织学上 可分为毛细管状、海绵状、囊状三种。 • 超声表现:呈边缘清晰的无回声区或葡萄串状暗区,内有 强回声分隔。
鲍温病(Bowen’s disaese)
• 鲍温病是皮肤原位癌,表皮内的鳞状细胞癌。 • 临床特点:初为淡红色、暗红色或斑丘疹,形成 境界清楚的钱币状斑块。病程缓慢,5%发展为侵 袭性鳞癌。
皮肤瘢痕
皮肤瘢痕是人类真皮内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 • 病理特点:真皮层内纤维细胞增生。 • 超声表现:表皮变薄,不平整,真皮层增厚,回 声减低。见左图。
神经纤维瘤
• 神经纤维瘤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发源于神经鞘细胞及 间叶组织的神经内外衣的支持结缔组织,神经干和神经末端的任何部 位。 • 临床特点:牛奶咖啡色的皮肤色素斑和周围神经或颅神经的多发神经 纤维瘤。 • 超声表现: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增厚,回声减低,区域内血流丰富, 为低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可见较多圆形、结节状或呈梭形不等低 回声团块,两端呈“鼠尾征”,呈念珠状或蚯蚓块状排列,多普勒可 探及低回声团块内星点状血流信号。
皮肤解剖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全身。皮肤不仅是 人体重要的防线,还是免疫器官,具有免疫监视 作用。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构成, 见右图。此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肌肉和皮肤附属器。
皮肤解剖
• 表皮在皮肤的最外层,外侧是角质层,里面是基 底细胞层。基底层的基底细胞具有较强的分生能 力。
恶性黑色素瘤
• (6)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一旦成立,应及时行切除 术。 MM手术指南:肿瘤厚度4 mm者切除边距为3~5 cm。 位于肢端的常需行截指(趾)术 。 • (7)预后:预后很差,和下列因素有关:①临床分期 (主要因素)(与转移灶的数目有关);②病变厚度;③ 病变部位转移内脏器官;④Clark 层次;⑤溃疡;⑥年龄; ⑦性别。 • (8)超声价值: 1)对原发性黑色素瘤的厚度的测量 2)局部淋巴结的监测。 3)恶性黑素瘤转移的早期发现。 • 目前超声检查在恶性黑素瘤诊治价值尚未得到广泛接受。

皮肤镜和高频超声下儿童瘢痕图像特征分析

皮肤镜和高频超声下儿童瘢痕图像特征分析

每例皮损先28例,皮肤镜下可见28例)、回声不均(22例),可(7例)、真皮、分支状血管(8例);高频超(5例);高频超声供帮助。

【关键词】 瘢痕;皮肤镜检查;高频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R445;R619+.6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20.06.003High-frequency skin ultrasonographic and dermoscopic features of several children scarsZHOU Nian,YAO Zhi -gang,PU Yun -jing,ZHANG Zhao,YU Li,JIANG Hong -jing,ZHAO Yang,LI Yan,XING Lu,SHU Hong ※(Dermatology Department of Kunming Children's Hospital,Kunming,Yunnan 650228,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escribe high -frequency skin ultrasonographic and demoscopic features of children scars. Methods Children with several types of scar that are clinically untreated. One typical skin lesion was chosen from each patient and subjected to dermoscopy and high -frequency skin ultra -sonographic,and imaging feature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otally, 56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scar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28 hypertrophic scars, dermoscopy revealed a light red background in 21 cases, a light yellow background in 7 cases, branching vessels in 25 cases.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inning of the skin in 24 cases, the thickening of the dermis in 28 cases, uneven echo in 22 cases, linear strong echo in 23 cases; 10 keloids. Dermoscopy revealed a light red background in 9 cases, reticular vessels in 8 cases,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inning of the skin in 7 cases, the thickening of the dermis in 10 cases, linear hyperechoic disorder in 8 cases; 11 superficial type of scars, dermoscopy revealed brown pigmentation in 10 cases, branching vessels in 8 cases;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inning of the skin in 9 cases, the dermis was normal in 10 cases; 7 pitting scars, dermoscopy revealed skin color back -ground in 6 cases ,central unstructured area in 5 cases;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e epidermis is normal in 6 cases, atrophy of dermis in 7 cases. Conclusion In combination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image features of dermoscopy and 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may be helpful for the treatment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scars.【Key words 】 Scar ;Dermoscopy ;Ultrasonography【收稿日期】2020-09-01 ※通信作者E -mail :*************** ★基金项目:昆科计(2017-1-S -16248)瘢痕是皮肤损伤后伤口愈合的必然产物。

超声对早期皮下蜂窝组织炎的诊断价值

超声对早期皮下蜂窝组织炎的诊断价值

超声对早期皮下蜂窝组织炎的诊断价值姚晓松;张颖;陈菲;陈秀峰;许晓辉【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皮下蜂窝组织炎的声像学特征及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早期蜂窝组织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21例早期皮下蜂窝组织炎患者均经手术或随访证实,大致把早期皮下蜂窝组织炎的声像图特征分为以下4型:8例声像图表现为皮下高回声增多,3例表现为皮下团块状混合回声,4例表现为皮下异常增多的高回声区伴内部暗区,6例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内的高回声并其间匐行的低回声区.结论:超声在诊断皮下早期蜂窝组织炎中能较早期地提示临床病变的性质、位置及范围,有利于临床及时明确诊断控制病情.【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0(021)011【总页数】2页(P819-820)【关键词】蜂窝织炎;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作者】姚晓松;张颖;陈菲;陈秀峰;许晓辉【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超声科,河南,焦作,454002;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超声科,河南,焦作,454002;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超声科,河南,焦作,454002;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超声科,河南,焦作,454002;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超声科,河南,焦作,45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2.4;R445.1皮下蜂窝组织炎是一种临床外科较常见的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有时炎症早期或无明显皮肤破损及病变较深时,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本文对我院近3年临床或病理诊断为皮下蜂窝组织炎的患者声像图做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本组21例患者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9~69岁,其中9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拔牙史,4例有肝炎病史,余7例无明确基础疾病。

病变发生部位:腰背部6例,外阴部4例,肛周3例,腹股沟部3例,两侧下腹部2例,颈背部、手臂部及面部各1例。

使用ALOKA-a10及ALOKA-a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2MHz,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病变部位,纵断加横断扫查,逐层显示皮肤、皮下组织及相邻结构,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情况,必要时可做双侧对比扫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解剖
• 真皮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丰富的血 管、淋巴管、毛发、皮脂腺、汗腺及肌肉。
皮肤解剖
• 皮下组织由真皮下部延续而来,有疏松的结缔组织及脂肪小 叶构成。
• 过程测试题: 神经纤维瘤超声检查“鼠尾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血流 B. 肿瘤性质 你知道了吗?
你答对了吗?
• 正确答案:B
银屑病
•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的红斑、丘 疹、银雪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 病理:表皮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或下方有微脓肿或海绵状 脓疱。 • 超声表现:皮肤增厚,表皮层增厚,回声增强,真皮回声 减低,可见到无回声或极低回声条状暗带,静止期消退。

• 皮肤黑痣来源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为良 性增生病变,包括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 • 超声表现:超声声像图表现:皮肤内圆形低回声 团,向皮肤外突出,内部回声不均,边界清晰。
• 解析“鼠尾征”的发生与肿块本身的结构特征有 关。神经纤维瘤是起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肿瘤 发生部位与神经走行有关,沿神经干生长,所谓 的“鼠尾”实际上是与肿瘤相连的神经干组织。
皮肤超声检查
• 1. 检查方法
患者一般采用仰卧位,或根据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检查方 法。医生需带上手套,高频探头外套上无菌套或避孕套。 检查时在病变处均匀、平整地涂较厚的耦合剂,避免病变 部位的不平整、气泡的干扰。或用水囊来消除近场伪差; 或将病变部位放于水杯、水盆里,探头通过透明的水杯壁 或水面观察;
血管瘤
• 下图为一例小儿深部的草莓状血管瘤,皮肤的表 皮和真皮层可见一个低回声团向外突出,形态不 规则,可探及星点状的血流信号,用探头挤压血 管瘤,血流消失,挤压后血流稍增多。
血管瘤
• 下图为一小儿肩背部草莓状血管瘤,同时合并有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可以探及一个内源性的低回 声团块向皮肤外突出,里面血流信号丰富。同时 在皮肤及皮下组织层探到形态规则的回声增强区, 呈蜂窝状。
皮肤超声检查
• • • • 2. 检查探头 (1)7.5-18MHz高频超声探头。 (2)10-20HMz的皮肤超声仪器探头。 (3)50MHz以上的频率的超声生物显微镜。
皮肤超声检查
• 3. 正常皮肤超声声像图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超声表现为两 条较强回声细带,中间为较宽的中等回声带。第一层强回 声细带为由表皮层与耦合剂界面声阻抗差异所致;第二层 真皮层的回声比第一层低,呈密集的中等叠状回声即短细 状回声,与真皮内紧密排列的纤维组织有关。第三层皮下 层的回声从无回声到低回声不一,略含分割脂肪小叶纤维 组织所形成的强回声条索。
皮肤疾病的超声检查
• 皮肤疾病的超声检查需要做纵横切面的扫查,观 察病变部位、形态、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及 与脏器的关系,测量其范围,基底部距离皮肤表 面的深度,观察其血流分布状况,测量血流速度、 阻力指数,并对区域淋巴结进行扫查。 • 下面叙述常见皮肤疾病的超声表现。
蜂窝组织炎
• 蜂窝组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 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 超声表现:早期声像图表现为真皮层增厚,回声 减低,软组织肿胀,肌肉纹理不清或模糊。
皮肤疾பைடு நூலகம்的超声诊断
写在课前的话
• 本课件系统介绍了皮肤的解剖结构、皮肤超声的 检查方法,正常皮肤的超声表现,最后介绍了各 种皮肤疾病的超声检查,图例中将大体形态与超 声图像放在一起,有利于学员很好地理解皮肤疾 病的超声表现。
• 皮肤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前皮肤科医生的肉眼 观察、触摸以及皮肤组织的病理诊断。近年来随 着超声的不断发展,超声高频探头能精确测量皮 肤各层厚度和病变的范围及深度,对皮肤疾病的 术前诊断、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的评价起到一定 的作用。
皮肤瘢痕
皮肤瘢痕是人类真皮内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 • 病理特点:真皮层内纤维细胞增生。 • 超声表现:表皮变薄,不平整,真皮层增厚,回 声减低。见左图。
神经纤维瘤
• 神经纤维瘤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发源于神经鞘细胞及 间叶组织的神经内外衣的支持结缔组织,神经干和神经末端的任何部 位。 • 临床特点:牛奶咖啡色的皮肤色素斑和周围神经或颅神经的多发神经 纤维瘤。 • 超声表现: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增厚,回声减低,区域内血流丰富, 为低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可见较多圆形、结节状或呈梭形不等低 回声团块,两端呈“鼠尾征”,呈念珠状或蚯蚓块状排列,多普勒可 探及低回声团块内星点状血流信号。
血管瘤
• 血管瘤是先天性毛细血管增生扩张的良性肿瘤,多在出生 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随年龄而增大,有的可逐渐自行消 退。血管瘤可分为: • (1)毛细血管扩张痣:真皮毛细血管扩张。 • (2)草莓状血管瘤:一个或数个鲜红色半球形柔软而分 叶状肿瘤,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3-5周出现。 • (3)海绵状血管瘤:常发生在皮下和粘膜下,可深达肌 层,瘤体内可见大而壁薄的不规则的血窦。 • (4)混合型:由两种类型的血管瘤同时存在,而以一型 为主。
软纤维瘤
• 软纤维瘤又称皮赘,系有蒂的良性肿瘤,纤维组织增生的 赘生物。分为多发型和孤立型。 • 病理特点:多发型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瘤样增生, 胶原纤维疏松。 • 超声表现:皮肤表皮及真皮层的局限性隆起,边界清晰, 表面光滑,内回声较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表皮囊肿
• 表皮囊肿又名角质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其壁由表皮 构成。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大多由胚胎异位,或外伤等引起。 此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隆起结节。 • 病理: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内充满板层样角质物, 偶有钙化。 • 超声表现:囊壁回声较明显,内部回声呈液性暗区,可伴散在性强弱 不一的光点。
皮肤解剖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全身。皮肤不仅是 人体重要的防线,还是免疫器官,具有免疫监视 作用。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构成, 见右图。此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肌肉和皮肤附属器。
皮肤解剖
• 表皮在皮肤的最外层,外侧是角质层,里面是基 底细胞层。基底层的基底细胞具有较强的分生能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