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上_0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修订)修改后
中危
低危
注:mSMART:Mayo骨髓瘤分层及风险调适治疗;FISH:荧光原位杂交;GEP:基因表达谱
Palumbo 等研究者通过总结11 项临床试验结果,分析了4445 例新诊断的MM 患 者数据,最后纳入3060 例年轻和老年患者,提出ISS、CA 和LDH 水平对新诊断 的MM具有较大预后价值。 修订的ISS分期(R-ISS) R-ISS的标准 5年总生存率 5年无进展生存率 ISS I期和细胞遗传学标危 82% 55% 患者同时LDH正常水平 不符合ISS I期和III期的所有患者 62% 36% ISS III期同时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 40% 24% 或LDH高于正常水平
诊断更新解读
• 活动性(有症状)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需满足第1条及第2条,加上第3条中任何一项) 1.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和/或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 2.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a 3.骨髓瘤引起的相关表现 (1)靶器官损害表现(CRAB)b C 校正血清钙>2.75mmol/Lc R 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肌酐>177umol/L) A 贫血(Hb低于正常下限20g/L或小于100g/L) B 溶骨性破坏,通过影像学检查(X线片、CT或PET-CT)显示 1处或多处溶骨性病变
总结 • 预后分层体系终究还是为了改善MM 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助于构建MM 细胞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预后分层和治疗策略的完整框架,对不同亚组 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 • FISH、GEP、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多参数流式等技术的运用, 能识别出更多和MM 诊断、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使MM 预后分层系统 越来越完善 • 新药的不断应用也使得评估各种新药对MM 高危遗传学因素的影响成为 可能 • 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尚未明确识别预后良好患者的遗传学指标, 尚不明确新药对高危遗传学因素的确切作用
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
5
BiPN一般在患者接受硼替佐米累积剂量为16.3~ 26.0 mg/m2时出现,剂量累积到42~45 mg/m2时,BiPN的发生将达到平台期,但个别患 者例外。硼替佐米再治疗的PN发生率为16%~40 %,其中3级PN为5%~9%。多数BiPN在停药后具 有可逆性,VISTA研究结果显示,79%BiPN在降 低剂量或停药后中位时间1.9个月时至少改善1个等 级,60%BiPN在降低剂量或停药后中位时间5.7个 月时症状完全消失或缓解至基线水平。
27
除此之外,患者可着宽松衣服和鞋袜、 温水足浴, 采用针灸等辅助治疗。MM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麻痹 性肠梗阻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给予胃肠减压、 保 留灌肠等对症处理;如出现尿潴留也应立即停用相 关药物,给予局部热敷、 针灸、 按摩、 导尿等对 症处理。
28
MMPN的管理是患者、 血液肿瘤科医生、 神经科 医生及护士等多方均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目前尚 无统一的PN诊疗标准,本次撰写的共识是对该领域 的阶段性认识,希望本共识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和指导,使患者更多获益。
12
13
3.2.1 感觉神经病变: MM疾病相关PN主要为远端对称性感觉神经病变, 表现为四肢末端感觉异常、 麻木、 烧灼感等,症 状通常较温和,但少数情况下可致残。神经根受压 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根性疼痛。
14
药物治疗相关PN中,病变多在四肢远端,脚部症状 最早出现,从远端向近端扩散,呈手套和长袜样分 布。长春新碱、 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治疗期间,脚 趾和手指的感觉减退(包括浅感觉的痛觉、 温度觉 及触觉和/或深感觉的振动觉、 运动觉及位置觉)、 感觉异常(麻木、 冷热感、 针刺感、 蚁走感)和 痛觉过敏是最常见的症状,其中神经源性疼痛可能 是锐痛,也可能是烧灼样疼痛,多位于脚趾和脚跟, 但也会累及指尖和手掌。
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
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日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主任郭卫教授回顾了国内恶性骨肿瘤化疗的情况。
近20年来,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化疗的开展及完善,特别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的应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谢璐、郭卫——我们已经了解到,85%的尤文肉瘤患者存在着t(11;22)(q24;q12)染色体异位,进而产生最多见的EWS/FLI-1融合基因,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 Cancer Center)在2001年美国科学杂志《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PLOSOne)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采用2个尤文肉瘤细胞系阻抑试验发现,针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的抗体,小干扰RNA 与EWS/FLI-1的小干扰RNA都是通过AKT的磷酸化来阻抑IGF/IGF-lR通路的,因此提出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拮抗来治疗尤文肉瘤。
在2010年《临床癌症研究》(Clineial cancer research)杂志的I期实体瘤爬坡试验中显示,R-1507(robatumumab,Roche,Basel,Switzerland,US20100158919)应用于两名尤文肉瘤的患者,部分缓解率(PR)分别达到11.5个月和大于26个月。
2011年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CO)杂志上发表的Ⅱ期临床试验显示,R-1507对部分进展期尤文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观,因此建议对患者寻找可靠的检测靶点,让可能受益的进展期患者接受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果提示,治疗有效的患者(10%)是非常有效,甚至有1例达到完全缓解(CR),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疾病还是出现进展。
该试验也因有效率太低而被关闭,但R-1507不再使用,另一个类似的单抗又开始用于临床试验,即我们熟知的西妥木单抗。
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上
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上作者:费菲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第11期第八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CAOS2015)于2015年5月7日至10日在京召开。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在会上介绍,为便于工作沟通和国际交流,该专业委员会下设两个亚组:四肢骨肿瘤工作组(66人)、脊柱骨盆骨肿瘤工作组(45人)。
工作组成员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的数据、循证医学的证据对指南进行编写。
中国医师协会骨肿瘤的指南,目前还不是最终版本,希望大家多提意见,使最终确定的指南能对基层医师起到指导性作用。
外科治疗的指南分别由张伟滨教授(四肢)、邵增务教授(脊柱)、郭卫教授(骨盆)负责编写。
指南共计12076字,参考文献125篇,证据点11个,分别从概述、诊断、辅助检查、放疗、药物治疗、随访6个方面进行介绍。
软骨肉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解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郭卫、张伟滨、邵增务、杨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杨毅在会上解读指南时说,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是原发恶性骨肿瘤第二位( MAYO 9.2%),年发病率为1/20 0000,发病平均年龄为51岁( 1~102岁),男性发病率为55%,女性发病率为45%,肢体部位发生率为44.5%,中轴骨部位发生率为31.1%,软组织部位发生率为9.9%,其他部位发生率为14.5%。
根据2009年发表的J Bone Joint Surg Am的一篇分析文章数据显示,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牵头的一项大型研究,针对1973年至2003年来自SEER数据库的2890例软骨肉瘤的分析结果,将软骨肉瘤进行病理分型及分级:病理亚型种类较多,其中经典型占82.6%、粘液型9.8%、间叶型4.4%、去分化型1.4%、皮质旁型0.7%、透明细胞型0.4%、软骨母细胞瘤恶变0.7%。
NCCN多发性骨髓瘤中文版2015.02
某些情况下有用 MRI CT 扫描(避免增强) PET-CT 扫描 组织活检以诊断孤立骨性或骨外
浆细胞瘤 骨密度测定 浆细胞标记指数 骨髓和脂肪垫染色用于淀粉样变 血清粘滞度 HLA 配型
孤立性浆细胞瘤 A 冒烟型(无症状性)A、B,C 活动性(症状性)A,D
MULTIPLE MYELOMA - Version 2.2015
MYEL-1
见孤立骨性:初始治疗 (MYEL-2)
见孤立骨外性:初始治疗 (MYEL-2)
见初始治疗(MYEL-3)
A.见多发性骨髓瘤分期系统(MYEL-A)。 B.见冒烟型(无症状性)骨髓瘤(MYEL-B)。 C.包括 Durie-Salmon I 期骨髓瘤。 D.见活动性(症状性)骨髓瘤(MYEL-B)。
† Medical oncology ‡ Hematology ξ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 Surgery/Surgical oncology
§ Radiotherapy/Radiation oncology
€ Pediatric oncology
临床试验:NCCN 认为,任何癌症病人都可以在临床试验中得到最好的治疗,因此特别鼓励参与临床试验。 网络查询 NCCN 成员机构的临床试验,请点击:/clinical trials/phsician.html。
* William Bensinger, MD/Vice-Chair †ξ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Seattle Cancer Care Alliance
Melissa Alsina, MD ‡ Moffitt Cancer Center
Djordje Atanackovic, MD 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Utah
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
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郭卫;牛晓辉;肖建如;蔡郑东【期刊名称】《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年(卷),期】2018(011)004【摘要】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通过规范的化疗和手术,很多患者可达到痊愈,但不当的诊疗过程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就诊断流程、化疗、不同部位的手术方式和挽救性治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依据文献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等级.旨在为骨肿瘤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医疗情况而定.【总页数】14页(P288-301)【作者】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郭卫;牛晓辉;肖建如;蔡郑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北京100044;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北京100035;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08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尤文肉瘤肿瘤家族(ESFT)临床循证诊疗指南 [J],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郭卫;王臻;郭征;董扬2.软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 [J],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郭卫;邵增务;张伟滨;叶招明3.牛晓辉:肢体经典型骨肉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编委会成员权威解读 [J], 费菲;曲莉莉4.软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 [J], 郭卫;邵增务;张伟滨;叶招明;;;;5.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 [J], 郭卫;牛晓辉;肖建如;蔡郑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治疗部分江苏解读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治疗部分江苏解读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6(029)010【总页数】6页(P1014-1019)【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作者】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DOI] 10.16571/ki.1008-8199.2016.10.00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推动了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诊断和治疗的发展。
由于地区发展水平和医疗条件不同,指南的应用程度也不同。
我们对新版指南进行解读,旨在结合江苏省实际,进一步细化部分指南内容,以便更好地规范应用指南。
经济收入差距以及医疗报销政策等因素影响着患者医疗承受能力,对疾病诊断检查项目选择以及治疗药物选择会有不同。
参照亚洲骨髓瘤网(Asian Myeloma Network,AMN)经验[1],按经济分层,推荐将初始诱导治疗方案分为基本方案和增强方案,以适合不同经济条件患者的治疗需要。
基本方案包括沙利度胺和传统化疗等药物;增强方案包括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等药物。
尽管来那度胺国内尚未批准一线应用,国外和中国指南已推荐。
具体方案详见表一,主要依据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指南(2015年修订)的推荐方案[2],参考了部分国际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和国内及省内研究结果。
指南推荐适合移植的患者应进行4~6个疗程诱导治疗,以获得较深的缓解。
移植前疾病状态与预后相关[25];移植前至少应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Farhan等[26]报道移植前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以上,预后优于PR,因此移植前应争取达到VGPR以上疗效,如4疗程未达VGPR,有继续缓解趋势者,可继续1~2个疗程治疗。
为获得理想的诱导治疗疗效,诱导方案应选择含沙利度胺、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新药。
2015版NCCN指南-晚期NSCLC药物治疗解读.
SUBSEQUENT THERAPY
后续治疗
• 在一线治疗中或治疗后经历疾病进展的患者,二线治 疗可以使用单药多西他赛,培美曲塞,或厄洛替尼。
• 多西他赛优于长春瑞滨或异环磷酰胺。 • 对于腺癌及大细胞癌的患者,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效
果相似,且毒性更小。
后续治疗
• 与多西他赛单药相比,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可以 提高生存期。
一线治疗(关键字:药物联合)
• 推荐两药联合方案,加入第三种细胞毒药物会增加缓解率,但总 生存没有提高。单药治疗可能适用于特定患者。
• 研究证实,顺铂或卡铂联用以下任何一种药物均有效:紫杉醇, 多西他赛,吉西他滨,依托泊苷,长春花碱,长春瑞滨,培美曲 塞或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 如果有可用的数据表明新药物/非顺铂联合方案(如,吉西他滨/多 西他赛,吉西他滨/长春瑞滨)有活性及可耐受的毒性,则这些方案 也可以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注:较2014版增加“单药治疗可能适用于特 定患者。”
一线治疗(2015版删除条目)
• 西妥昔单抗+长春瑞滨/顺铂是PS评分0-1患者的治疗选 择。
• PS评分为2或老年患者使用单药治疗或者以含铂联合治 疗是合理的。
MAINTENANCE THERAPY
维持治疗
• 持续维持:使用至少一种一线治疗药物超过4-6个周期, 没有疾病进展。
• 转换维持:开始使用一种不包括在一线治疗方案中的 不同的药物,在4-6周的首次治疗后没有出现疾病进展。
维持治疗(持续维持)
• 使用4-6周的铂-双药化疗联用贝伐单抗之后,继续使用 贝伐单抗。
• 对于除鳞状细胞癌之外的患者,使用4-6周的顺铂联合 培美曲塞化疗后,继续使用培美曲塞。
• 对于除鳞状细胞癌之外的患者,使用4-6周的贝伐单抗 ,培美曲塞,顺铂/卡铂后,继续使用贝伐单抗加培美 曲塞。
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下)
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下)费菲【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5(000)016【总页数】2页(P5-6)【作者】费菲【作者单位】《中国医药科学》【正文语种】中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主任李建民——从国外指南的情况来看,1999年,英国肿瘤外科协会乳腺癌组﹑部分骨肿瘤及脊柱科专家提出了一个指南,2006年英国骨科协会﹑英国骨肿瘤协会提出了一个骨转移瘤的实践指南。
2014年,意大利骨科协会(SIOT)骨转移瘤研究组提出了对椎管转移瘤的患者管理建议。
根据英国的骨转移瘤的实践指南,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恢复肢体功能,保持或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维持或恢复脊髓和神经根的功能,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的运动阶段。
9大手术指征:神经受压,尤为骨性压迫,神经功能进行性减退;脊柱不稳定,病理骨折或进行性畸形;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严重顽固性疼痛;肿瘤经放射治疗后仍进行性增大;脊髓不能再耐受放疗;即将发生脊柱不稳定;需要明确病理诊断;原发瘤不明的单发转移瘤;预期寿命大于12周。
不考虑手术者:脊柱转移性肿瘤合并全身多处转移;肺癌合并胸椎转移,肺功能差;患者预期寿命少于3个月者。
术前评估推荐应用Tomita评分系统。
6种手术方式:单纯后路手术:孤立性硬膜外肿瘤或附件转移且无不稳定时;后路减压配合植骨内固定:累及椎体或引起脊柱失稳时;骨水泥重建椎体:累及椎体适合减压内固定﹑预期寿命>1年;前方植骨重建椎体:存活期>1年且可耐受较长时间手术;整块切除术:仅适合于极少情况,如明确的孤立性肾癌和甲状腺癌。
手术方法要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全身评估情况﹑以及手术者的经验来选择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姑息﹑微创或是更彻底的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
以上根据英国2008年11月英国国家优化卫生与保健研究所(NICE)关于转移性脊髓压迫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推荐。
椎体成形术减少放射暴露解决方案:在传统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引进遥控操作注射系统(RCIM)系统,术者在实时X线监测下,通过操作遥控器由机器臂辅助完成椎体内骨水泥推注,减少骨科医生射线损伤。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每两年一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MM常见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病,具体指标详见诊断标准),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相关表现。
二、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一)检测项目(表1)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针对MM疾病要完成必需项目的检测[1],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综合参考WHO、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诊断有症状骨髓瘤(活动性骨髓瘤)和无症状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的标准见表2和表3。
(三)分型依照异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
每一种又可以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型和λ型。
(四)分期按照传统的Durie-Salmon(DS)分期体系和国际分期体系(ISS)进行分期(表4,表5)三、鉴别诊断MM需与可出现M蛋白的下列疾病鉴别: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冒烟型WM及IgM型MGUS、AL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骨外)、POMES综合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等。
四、MM的预后判断MM在生物学及临床上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这使得其疗效及预后方面差异极大。
预后因素主要可以归为宿主因素和肿瘤特征两个大类,单一因素通常并不足以决定预后,需要多因素联合应用对患者进行分期和危险分层,尚有许多在探索中的其他预后因素。
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
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作者:费菲赵海曲莉莉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第24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主任郭卫教授率课题组历经十余年,建立了全身各不同部位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方法,取得了系列成果,为6000余例患者成功保留了肢体功能。
他开创性地解决了骨盆肿瘤整块切除及骨盆环重建、儿童保肢、骶骨肿瘤整块切除等世界性难题;在提高肿瘤治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术后功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郭卫团队承担的研究项目“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系列研究”论文被美国《NCCN骨肿瘤治疗指南》引用。
国际首创一期后路全骶骨切除术式,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
论文发表于国际知名的脊柱外科杂志《脊柱》(Spine)。
课题组应用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技术辅助完成骶骨肿瘤切除,该技术的应用使手术出血由原先的平均1万毫升降至1500毫升,大大降低了术中输血量,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并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日前,郭卫教授回顾了国内恶性骨肿瘤化疗的情况。
近 20 年来,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化疗的开展及逐渐完善,特别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的应用。
以骨肉瘤、尤文肉瘤为代表的恶性骨肿瘤,在开展化疗之前其主要治疗是截肢或局部广泛切除和足量的放疗,这些治疗常导致患者的终身残疾,生存率不足 20%,且局部复发率高。
直到在治疗中增加了辅助化疗,其预后才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肿瘤化疗的原则和方法来自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它们经历了如下阶段:最初的单药辅助化疗→多种药物的联合化疗及最大耐受剂量(剂量-强度)的化疗应用→临床出现转移性病变时的化疗(辅助化疗)应用→先于其他治疗的化疗(新辅助化疗)应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谢璐郭卫——在前面的报道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肿瘤的细胞信号通路,下面我们来谈谈药物,首先从骨肉瘤研究最多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sorafenib)说起。
2015中国MM指南更新
影响MM的预后因素
肿瘤特性
• 核型异常 • 倍体 • 17p- (p53缺失) • t(14;16) • t(14;20) • t(4;14) • 传统细胞遗传学13号染色 体缺失 • 1号染色体异常 • t(11;14) • t(6;14) • LDH • 浆细胞增殖指数 • 浆细胞白血病 • GEP高危
• 联合应用ISS 和荧光原位 杂交(FISH)结 果对患者进 行分层
小结
对于血液系统发病率上升到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多发性骨
髓瘤,诊断标准、预后分期的不断更新是患者更好进行个体
化治疗的前提.
相对于传统的预后ISS评估体系,R-ISS体系更好的提高了 MM患者预后评估,风险指数更高。该系统更具有临床预测 性及治疗指导价值。
修改的ISS分期(R-ISS)
IST-CAR-506 EMN 01 RV-MM-EMN-441
ISS stage, CA by FISH (CD138+) serum LDH
4,445 patients with NDMM
11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s, from 2005 to 2012
检测项目
有条件的建议做CT、MRI、PET-CT
中华内科杂志. 2015; 54(12): 1066-50.
诊断标准的前移
Not CRAB but now SLiM CRAB
•S (60% 浆细胞增多) •Li (轻链 I/U >100) •M (MRI 1处或多处局灶性损害) •C (血钙升高) •R (肾功能不全) •A (贫血) •B (骨病)
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下)
多地保 留正常 的运 动阶段 。
换 术后 6年 , 腰 3转 移 , T o m i t a评分 为 5分 , S I N S 评 分为 1 5分 。术 后 1 4 个 月 局部 复发 并肺 转移 , 2个 月
后 死 亡 。生存 期 为 一年 半 。积水 潭 医 院有 一例 患 者
情 况类 似 , 术 后生存期 为 2年 。
病例 2 : 一例 6 2岁患者 , 乳腺 癌术后 2年腰 5转 移, T o m i t a评 分 为 2分 , S I N S评 分 为 1 4分 , 适 合 做
一
9大 手术指 征 : 神经受 压 , 尤 为骨 性压迫 , 神经 功 能进行 性减 退 ; 脊柱 不稳 定 , 病 理骨折 或进 行性 畸形 ; 经 非手术 治疗无 效 的严 重顽 固性疼痛 ; 肿 瘤经放射 治
中 目 医 药 斜 学 2 0 1 5 年8 月第5 卷第1 6 期
・
业界关注 ・
我 国骨肿 瘤循 证 临床诊 疗 指南2 0 1 5 最新解 读 ( 下)
文 图/《中国医药科 学 》记 者 费 菲
骨转移瘤诊疗指南解读
山东大学齐鲁 医院骨科主任 李建 民—— 从 国外 指 南 的情 况来 看 , 1 9 9 9 年, 英 国肿 瘤外 科
时甚至切 除一部分椎体后缘 ) , 来分 离前硬膜 和后纵 韧
累及 椎体 适 合减 压 内 固定 、 预期 寿命 > 1 年; 前方 植 骨 重 建 椎体 : 存 活期 > 1 年且 可 耐受 较 长 时 间手 术 ; 整 块 切除术 : 仅适 合 于极 少情 况 , 如 明确 的孤立 性 。 肾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治疗部分解读
ma dr ug s .At p r e s e nt , p a t i e nt s wi t h s m ol de r i n g m ye l o ma s h ou l d n ot r e c e i ve d t r e a t me nt . T he a u t o s t e m c e l 1 t r a ns —
me n de d .A p pr op r i a t e r e gi me s ma y b e s e l e c t e d i n p a t i e nt s i n e l i gi b l e f or t r a ns pl a nt at i o n, i n or de r t o p r o l o ng o v er a l l s u r v i va l a nd i m pr o ve q ua l i t y of l i f e of pa t i e nt s .I ndi v i dua l e va l ua t i o n s ho ul d be e x e c u t e d f o r r e l a ps e d M M pa t i e nt s
The t r e a t me n t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Chi n e s e g u i d e l i n e f o r t h e d i a g no s i s
多发性骨髓瘤2015年NCCN指南更新及解读_孙颖
多发性骨髓瘤( M ultiple myeloma,M M ) 是一 种浆细胞 克 隆 性 疾 病,可 导 致 高 钙 血 症、贫 血、肾 功能损伤、骨破坏等症状。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 M M 占所有癌症的 1% ,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 10%[1]。近年来,随着治疗 M M 新药的不断问世, M M 的治疗有了飞速的进展,各种治疗方案不断 更新。2015 年 3 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 ork,NCCN) 发布 了多发性骨髓瘤的最新诊疗指南,对于 M M 的检 测项目、疗效标准、进展和复发 M M 的治疗均有所 更新,特别是对于复发难治性 M M 的治疗更新成 为本版指南的亮点。本文就此版指南的相关内容 进行详细解读。
血清 M 蛋白降低≥25% 但≤49% 及 24 h 尿 M 蛋白降低达 50% ~ 89% ; 此外,如果在基线出现,还需软组织浆细 胞瘤大小降低达 25% ~ 49% 。溶骨性病变的大小或数量没有增加( 压缩性骨折的发展并不排除缓解)
疾病稳定( SD)
不符合 CR、VGPR、PR 或疾病进展的标准; 若已行放射学检查,无任何已知的进展证据或新发的骨受累
符合 CR 标准,外加 FLC 比值正常以及免疫组化或 2 ~ 4 色流式细胞术检查不存在克隆浆细胞; 需要进行连续 2 次实验室参数评估
符合 sCR 标准,外加经过流式细胞术( 4 色) 分析至少 106 × 全骨髓细胞,显示在骨髓中不存在表型异常浆细胞 ( 克隆) 符合 CR 标准,外加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 灵敏度 10 - 5 ) 阴性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髓瘤骨病及髓外病变的 重要手段,本指南推荐应用 M RI、CT 以及 PET / CT 扫描。活动性骨髓瘤 PET 检查呈阳性,PET / CT、 M RI 检查的敏感性高于 X 线平片。当有症状区行 常规影像学检查未显示异常时推荐进行 PET / CT、 MRI 检查。持 续 PET / CT 检 查 呈 阳 性 是 症 状 性 MM 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1. 3 分期系统 2015 年的 NCCN 对于 M M 的分 期仍 然 采 用 Durie-Salmon 分 期 和 国 际 分 期 系 统 ( ISS) 。Durie-Salmon 分期系统反映患者的肿瘤负 荷,ISS 分期系统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1. 4 预后评价 目前的分期系统并没有体现细 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特征。而不同的细胞遗 传学改变提示 MM 不同的预后。NCCN 的 MM 专 家组成员提出用于预后评估的 FISH 抗原谱应包 括 t( 4; 14) 、t ( 14; 16) 、17p13 缺失、t ( 11; 14 ) 、13 号染色体缺失以及 1 号染色体扩增。根据这些信 息可确定 生 物 学 亚 型 及 给 出 预 后 建 议。 另 外,本 指南对于 GEP 在提示预后的新的研究进展方面也 进行了阐述。多个研究组已经根据 MM 细胞的 GEP 分子特征识别、开发了 15-基因、70-基因、92基因模型,提示不良预后。尽管 GEP 目前并未常
中国CLL/SLL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年版)
中國CLL/SLL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年版)一、定義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診斷、分期、預后及鑒別診斷1.診斷:達到以下3項標準可以診斷:①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细胞)计数≥5×109/L;B淋巴細胞<5×109/L時,如存在CLL細胞骨髓浸潤所致的血細胞減少,也可診斷CLL。
②外周血涂片中特征性的表現為小的、形態成熟的淋巴細胞顯著增多,其細胞質少、核致密、核仁不明顯、染色質部分聚集,并易見涂抹細胞。
外周血淋巴細胞中不典型淋巴細胞及幼稚淋巴細胞≤55%。
③典型的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10-、FMC7-、CD43+/-、CCND1-;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 弱表达(dim)。
流式细胞学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
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GAGGAGAGGAFFFFAFAF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
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临床特征:①淋巴结和(或)脾、肝肿大;②无血细胞减少;③外周血B 淋巴细胞<5×109/L。
CLL与SLL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累及外周血和骨髓,而后者则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骨髓。
Ann Arbor Ⅰ期SLL可局部放疗,其他SLL的治疗指征和治疗选择同CLL,以下均称为CLL。
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MBL是指健康个体外周血存在低水平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
诊断标准:①B细胞克隆性异常;②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③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所有淋巴结长径均<1.5 cm);④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⑤无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的其他临床症状。
2015年新版GOLD指南要点解读
目前临床不主张对COPD患者采用单独吸人糖皮 质激素(ICS)治疗,多与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如B受体激 动剂联合使用。依照GOLD报告,在FEV。<60%预计值 的COPD患者中,ICS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
告中的ACOS部分相比,并未做任何修订和更新。
急性加重频率(A类证据),目前推荐C级和D级患者
鉴于2014年发表的两项随机对照研究在健康状 况和生存率方面得出不一致的结果,2015年新版 GOLD报告指出,目前的证据尚不足以对此项治疗制定 推荐意见。 4.5 COPD急性加重(AEc0PD) AECOPD是COPD病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新版GOLD报告中新增加 了对AECOPD的危害以及影响因素的描述:因AE— COPD导致住院的患者长期预后不佳,5年内死亡率约 50%。导致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低体质指 数(BMI)、有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或肺癌)、既往因 AECOPD住院史、AECOPD严重程度以及出院后仍需长 期氧疗等。呼吸道症状重、生活质量差、肺功能差、活动 耐量低、CT显示肺组织密度低和支气管管壁厚也是影 响AECOPD后远期OPD的症状特点。当患者所具有的哮喘和cOPD的 症状特点数量相似时,就应考虑ACOS的诊断。此外,如
果其吸人支气管扩张剂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佣
力肺活量(FVC)<0.7,同时伴有可逆性或显著可逆性 气流受限,即符合Ac0S诊断。
ACOS的提出具有临床实际意义.当患者同时具有 哮喘和COPD特点时,至少专家共识能提供一个可被临 床医生接受的疾病名称。而且此类患者病情重、肺功能 下降快、预后差、医疗资源消耗更多,在临床上应引起高
2014年,GOLD和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科学 委员会共同商定并正式提出“哮喘一COPD重叠综合征 (ACOS)”的名称,在2014年版GOLD报告中仅有简要 的背景摘要,在2014年版GINA报告中正式全文发表。
中文版NCCN指南(2015_v 2版)
未做 低复发评 分(<18) 中复发评 分(18-30)
辅助内分泌治疗 ±辅助化疗(1类) 辅助内分泌治疗 辅助内分泌治疗 ±辅助化疗 辅助内分泌治疗 +辅助化疗 见随访 (BINV-16)
原发肿瘤>0.5 cm
考虑2 1 基因 RT-PCR复发 风险检测
高复发评 分( ≥ 31)
淋巴结阳性(指1个或多个同侧腋窝 淋巴结有1个或多个>2 mm的转移灶)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或皮肤(溃疡或 皮肤结节)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表现为固定或相互融 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 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pN2: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 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转移病灶>2.0 mm pN2b: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 转移 任何T 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 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原发肿瘤≤0.5 cm 或 原发肿瘤微浸润
pN0
PN1mi
组织学类型: 导管癌 小叶癌 混合型癌 化生性癌
pT1y,pT2或pT3;和pN0 或 pN1mi(腋窝淋巴结 转移灶≤2 mm)
原发肿瘤0.6~1.0 cm
原发肿瘤>1 cm
淋巴结阳性(指1个或多个同侧腋窝 淋巴结有1个或多个>2 mm的转移灶)
I期 T1,N0,M0 或 IIA期 T0,N1,M0 T1,N1,M0 T2,N0,M0 或 IIB期 T2,N1,M0 T3,N0,M0 或 IIIA期 T3,N1,M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上第八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CAOS2015)于2015年5月7日至10日在京召开。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在会上介绍,为便于工作沟通和国际交流,该专业委员会下设两个亚组:四肢骨肿瘤工作组(66人)、脊柱骨盆骨肿瘤工作组(45人)。
工作组成员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的数据、循证医学的证据对指南进行编写。
中国医师协会骨肿瘤的指南,目前还不是最终版本,希望大家多提意见,使最终确定的指南能对基层医师起到指导性作用。
外科治疗的指南分别由张伟滨教授(四肢)、邵增务教授(脊柱)、郭卫教授(骨盆)负责编写。
指南共计12076字,参考文献125篇,证据点11个,分别从概述、诊断、辅助检查、放疗、药物治疗、随访6个方面进行介绍。
软骨肉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解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郭卫、张伟滨、邵增务、杨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杨毅在会上解读指南时说,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是原发恶性骨肿瘤第二位(MAYO 9.2%),年发病率为1/20 0000,发病平均年龄为51岁(1~102岁),男性发病率为55%,女性发病率为45%,肢体部位发生率为44.5%,中轴骨部位发生率为31.1%,软组织部位发生率为9.9%,其他部位发生率为14.5%。
根据2009年发表的J Bone Joint Surg Am的一篇分析文章数据显示,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牵头的一项大型研究,针对1973年至2003年来自SEER 数据库的2890例软骨肉瘤的分析结果,将软骨肉瘤进行病理分型及分级:病理亚型种类较多,其中经典型占82.6%、粘液型9.8%、间叶型4.4%、去分化型1.4%、皮质旁型0.7%、透明细胞型0.4%、软骨母细胞瘤恶变0.7%。
病理学Broder分级:1级31.5%,2级32%,3级7.2%,4级5.7%,其他23.6%。
根据的数据来源,原发软骨肉瘤在国内有两个中心的资料。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资料显示,从1997年至2014年共计收治软骨肉瘤585例,其中经典软骨肉瘤438例,粘液型22,间叶型46例,去分化型61例,皮质旁型6例,透明细胞型10例,软骨母细胞瘤恶变2例。
北京积水潭医院自1977年至今共收治软骨肉瘤667例,包括经典型561例,间叶型22例,去分化型52例,皮质旁型11例,透明细胞型21例,粘液型和软骨母细胞瘤恶变均为0例。
在比较SEER、人民医院和积水潭医院三组数据的基础上,从不同亚型所占百分比来看,经典型软骨肉瘤在三组数据中分别占比为82.6%、74.9%和84.1%;粘液型为9.8%、3.8%和0%;间叶型为4.4%、7.9%和3.3%;去分化型为1.4%、10.4%和7.8%;皮质旁型为0.7%、1%和1.6%;透明细胞型为0.4%、1.7%和3.1%。
软骨母细胞瘤恶变为0.7%、0.3%和0%。
在继发性软骨肉瘤中,常见软骨肿瘤的恶变率分别为骨软骨瘤中心型,继发性>原发性,四肢>骨盆,女性>男性。
从组织学级别来看,远处转移预后差。
SEER 数据随访情况如下,对原发部位行影像学检查和胸部CT。
10年和30年软骨肉瘤级别生存率均为72.8%,女性为78.6%,男性为68.7%,30年总生存率为33.3%,大多数患者10年后死亡都不是由于软骨肉瘤因素。
对低度恶性肿瘤,推荐2年内每6~12个月检查一次,2年后每年随访一次,持续10年后中止;对高度恶性肿瘤,5年内每3~6个月检查一次,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持续10年后中止。
外科治疗——四肢对于低级别(I级)间室内病变,采取单纯广泛切除,或通过囊内切除±局部辅助措施(液氮),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局部控制率。
奥地利维也纳的一组病例显示,患者长期总体生存率达到95%以上,局部控制率达到85%以上。
201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采取病灶刮除结合冷冻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预后,复发率仅为2/46(4.3%),平均MSTS评分为27.2(中位评分为29)。
2009年Clinical Orthopaedics Related Research的一篇文献显示,两组软骨肉瘤病例,一组是广泛或边缘切除,一组是囊内切除,两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和6%,(无明显差异),而两组MSTS评分分别为25.1和29.5(p=0.0001),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来看,囊内切除组明显低于广泛切除组。
对于高级别(Ⅱ、Ⅲ级透明细胞)四肢软骨肉瘤,建议切缘阴性的广泛切除(保肢或截肢)。
去分化软骨肉瘤治疗等同于骨肉瘤,间叶型软骨肉瘤治疗等同于尤文肉瘤。
外科治疗——脊柱外科治疗在脊柱,无论颈椎、胸椎或腰椎,首选手术方案均为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只有手术入路的差异。
颈椎首选en bloc切除,只有前方或后方受累,重要解剖结构未受累。
全病灶切除配合辅助治疗,也能获得较长的无复发生存期和较好的神经功能。
胸椎最好发病,首选en bloc切除(主动脉置换术),一期后路、前路、前后路,冰冻治疗。
腰椎首选手术方案仍是en bloc切除,前路、前后路、侧卧位前后路。
一组哈佛大学的脊柱软骨肉瘤病例,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40%,en bloc切除和囊内切除对整体生存率有显著差异。
一项发表于2009年《脊柱》(SPINE)杂志的荟萃分析(Boriani等)《低级别的脊柱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和治疗》(Local recurrence and cure in low grade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spine)对63篇文献总结了94例脊柱低度恶性肿瘤,主要是软骨肉瘤,囊内切除(分块切除)的局部控制率约为50%,en bloc切除和边缘切除的局部控制率达到92%,整体生存率也有很大影响。
外科治疗——骨盆文献显示,无论病理分级如何,都必须选择切缘阴性的广泛切除,骨盆Ⅰ区(单纯髂骨翼)的软骨肉瘤预后最好,累及髋臼(Ⅱ区)和骶髂关节(Ⅳ区)的软骨肉瘤预后差。
截肢适应证是体积巨大、累及主要血管神经,复发、放疗后。
在累及Ⅳ区的肿瘤,截肢和保肢获得满意外科边界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仅1972年Marcove和2005年Donati两篇报道半骨盆离断术可获得更好预后,但这两篇文献病例较早,且切除范围都是根据X线片判断,有一定局限性。
对于低级别骨盆软骨肉瘤,手术切除后应进行恢复肢体功能的骨盆重建。
2013年发表在JSO 的一篇文献显示,真正影响骨盆软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因子包括肿瘤分级、周围型或中心型、是否累及髋臼。
还有一篇判断骨盆软骨肉瘤预后的文章指出,外科边界和组织学分级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骨盆Ⅰ级软骨肉瘤能否行刮除术?国外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2007年Clinical Orthopaedics Related Research发表的一篇文献中,一项对活检结果为Ⅰ级的软骨肉瘤进行了刮除手术的研究显示,预后不太理想,8例患者有3例死于复发。
作者认为这是因为骨盆软骨肉瘤体积大,术前活检为Ⅰ级的软骨肉瘤,整块切除后发现标本里混杂有Ⅱ级,甚至Ⅲ级软骨肉瘤的成分。
建议对骨盆Ⅰ级软骨肉瘤广泛切除,预防穿刺活检假阴性的结果。
2010年,郭卫教授等发表在《肿瘤外科杂志》(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髋臼周围骨盆软骨肉瘤外科治疗》一文中显示,髋臼周围软骨肉瘤45例,5年总体生存率为62.6%,局部复发率为22.2%,MSTS为68.3%,伤口并发症为13.3%。
一个44岁的回族患者,体积巨大的骨盆软骨肉瘤,挤压膀胱和股动脉,骨盆Ⅰ区(单纯髂骨翼)且是外生型,未累及髋臼的软骨肉瘤,进行广泛切除和功能重建,预后很好。
外科治疗——骶骨骶骨软骨肉瘤发病率较低,国内外多为个案报道。
研究者一致认为,实施广泛切除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有效办法。
累及髋臼(Ⅱ区)和骶髂关节(Ⅳ区)的软骨肉瘤预后差。
对于低位骶骨(骶2、3间盘以下)的恶性肿瘤来说,切除后无需重建;高位骶骨(骶2、3间盘以上)恶性肿瘤切除后需重建骶髂关节。
Hsieh等于2009年在SPINE杂志发表个案报道,共有38例骶骨软骨肉瘤。
尉然、郭卫与杨荣利2014年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报道了《整块切除与分块切除治疗骶骨软骨肉瘤的预后分析》。
间叶性软骨肉瘤较为罕见,仅有个案报道。
一般有两种成分:小圆细胞肿瘤和经典软骨肉瘤,移行过渡,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菊心团结构,ESMO和NCCN 指南均推荐依照Ewing肉瘤的治疗策略。
2015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发表了对18篇文献的回顾性荟萃分析。
经对过去20年的107例患者分析显示,原发部位有上臂(n=14),前臂(n=3),大腿(n=32),小腿(n=14),肋骨和胸壁(n=13),脊柱(n=13),骨盆(n=17)。
生存情况:平均随访时间为48个月(范围从4个月至288个月),5年、10年、20年生存率分别为55.0%、43.5%、15.7%。
累及中轴骨、大于30岁是预后不良的因素。
手术、外科边界、切缘阳性的患者进行放疗可明显改善预后,Clinical Orthopaedics Related Research的文献也支持,间叶型软骨肉瘤术后应进行放疗。
病例:一名36岁男性汉族四川籍患者,软组织窗、骨窗、矢状位、轴位、三维重建。
T2平扫、T1平扫和骶1神经根孔水平,穿刺活检诊断为间叶型软骨肉瘤。
手术方式:保留左侧骶骨神经孔的半侧骶骨切除,术前栓塞+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塞。
手术标本:骶髂关节截骨面、骶骨中线截骨面、骶1上缘截骨面。
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后路:后正中切口,椎弓根钉固定+分离左侧骶神经及硬膜囊;前路:沿髂棘弧形大麦氏切口,髂骨矢状位+骶髂关节+骶1上缘截骨。
2013年4月复查(术后18个月),右侧骨盆轻度内移,髂骨钉松动行走无需扶拐杖,二便功能基本正常,残余尿70ml,偶有尿频,无需尿管排尿,大便干燥。
2013年4月(术后18个月),骨扫描显示局部无核素摄取,CT检查未见复发,髂骨钉松动,无需扶拐行走。
2015年3月(术后42个月),PET-CT显示局部无复发,偶有腰部不适,未予进一步处理。
软骨肉瘤——挽救性系统治疗目前一致认为软骨肉瘤对化疗不敏感。
间叶性软骨肉瘤:参见尤文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参见软骨肉瘤。
其他进展期的软骨肉瘤治疗可采用基因检测、临床药物试验、环磷酰胺(CTX)+西罗莫司(SIR)。
2012年《癌症化疗药物》(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的一篇文章报告了2007年至2012年的10例患者,其中1例(10%)部分缓解(PR),6例(60%)稳定(SD)超过6个月,3例(30%)进展(P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3.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