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圆筒形零件拉深讲解

合集下载

圆筒形件的拉深

圆筒形件的拉深

1.1 拉深系数
1) 材料的力学性能
3) 材料的表面质量
5) 润滑条件
圆筒形件的拉深
2) 材料的相对厚度 t/D
及压边圈的使用 4)
拉深次数
6) 拉深速度
1.2 拉深次数的确定
圆筒形件的拉深
拉深件一般经过几次拉深才能达到最终 尺寸形状。如果拉深件总的拉深系数 m总 大 于第一次允许的极限拉深系数 m1,即: m总> m1。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1.1 拉深系数
圆筒形件的拉深
拉深系数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 径 d 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径 D 之比。拉深系数表示拉深时板料的变 形程度,用符号 m 表示。M 是小于1的 系数,m 值越小,说明拉深时变形程度
越大。
1.1 拉深系数
圆筒形件的拉深工件总的Fra bibliotek形系数:圆 筒 形 件 的 多 次 拉 深
说明拉深该工件的实际变形程度比第一
次容许的极限变形程度要小,工件可以一次
拉成。否则需要多次拉深才能成形。
圆筒形件的拉深
1.3 各次拉深工序尺寸的确定
圆筒形件的拉深
1.3 各次拉深工序尺寸的确定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圆筒形件拉深模的设计

圆筒形件拉深模的设计

向: 伸长
凸缘部分 切 向: 压缩
厚度方向: 一定范围内变薄,一定范围外增厚
(2)凹模圆角部分
(3)筒壁部分
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第一节 拉深基本原理
(4)凸模圆角部分 (5)筒底部分
2.应力
拉深成形后制件壁厚和硬度分布
三、拉深时凸缘区的应力分布与起皱
1.拉深过程中某一瞬间,凸缘区的应力分布 (1)径向拉应力边缘最小为0,凹模口处最大。 (2)切向压应力边缘最大,凹模口处最小,但不为0。
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内容简介: 拉深是基本冲压工序之一
本学习情境在分析拉深变形过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 的基础上,介绍了拉深工艺计算、工艺方案制定和拉深模设 计。涉及到拉深变形过程分析、拉深件质量分析、拉深系数 及最小拉深系数的影响因素、圆筒形件的工艺计算、其它形 状零件的拉深变形特点、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确定、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拉深模的工作零件设计、辅助工序等。
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第一节 拉深基本原理
(3)在R′=0.61 Rt处,径向拉应力等于切向压应力,往内,拉 应力占优、厚度变薄,往外,压应力占优、厚度增厚。 2.整个拉深过程中σ1max、σ3max的变化规律 (1)σ1max的变化规律
由小逐渐增大,当Rt=(0.8~0.9)R时,σ1max最大,即拉深 刚开始不久拉应力即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小,结束时为零。 (2)σ3max的变化规律
编辑本段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通常分为三类。
1.单件生产 单个地生产某个零件,很少重复地生 产。
2.成批生产 成批地制造相同的零件的生产。
3.大量生产 当产品的制造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 地点经 常是重 复进行 一种零 件的某 一工序 的生产 。

圆筒件首次拉深模设计说明书

圆筒件首次拉深模设计说明书

机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圆筒件首次拉深模设计学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发展方向 (1)1.2 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1)第2章分析零件的工艺性 (4)2.1 工艺分析 (4)2.2 材料分析 (5)2.3 毛坯计算 (5)第3章确定工艺方案和模具总体设计 (7)3.1 确定工艺方案 (7)3.2 模具类型的选择 (7)3.3 送料方式的选择 (7)3.4 定位方式的选择 (7)3.5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7)3.6 导向方式的选择 (8)第4章拉深模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9)4.1 拉深工艺 (9)4.2 初选压力机 (9)4.3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 (9)第5章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11)5.1主要工作零件的设计 (11)5.1.1 凸模的结构设计 (11)5.1.2 凹模的结构设计 (11)5.1.3 定位机构的设计 (12)5.2 模柄及固定零件 (12)5.3 压力机技术参数的校核 (14)参考文献 (16)第一章绪论1.1 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发展方向成形工艺与理论的研究近年来,冲压成形工艺有很多新的进展,特别是精密冲裁、精密成形、精密剪切、复合材料成形、超塑性成形、软模成形以及电磁成形等新工艺日新月异,冲压件的精度日趋精确,生产率也有极大提高,正在把冲压加工提高到高品质的、新的发展水平。

前几年的精密冲压主要市是指对平板零件进行精密冲裁,而现在,除了精密冲裁外还可兼有精密弯曲、拉深、压印等,可以进行复杂零件的立体精密成形。

过去的精密冲裁只能对厚度为5~8mm以下的中板或薄板进行加工,而现在可以对厚度达25mm 的厚板实现精密冲裁,并可对σb >900MPa的高强度合金材料进行精冲。

由于引入了CAE,冲压成形已从原来的对应力应变进行有限元等分析而逐步发展到采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分析,以实现冲压过程的优化设计。

[机械电子]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机械电子]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按功能分类
(1)经济型数控车床 采用步进电动机和单片机对普通车床 的进给 系统进 行改造 后形成 的简易 型数控 车床, 成本较 低,但 自动化 程度和 功能都 比较差 ,车削 加工精 度也不 高,适 用于要 求不高 的回转 类零件 的车削 加工。
(2)普通数控车床 根据车削加工要求在结构上进行专门 设计并 配备通 用数控 系统而 形成的 数控车 床,数 控系统 功能强 ,自动 化程度 和加工 精度也 比较高 ,适用 于一般 回转类 零件的 车削加 工。这 种数控 车床可 同时控 制两个 坐标轴 ,即X轴 和Z轴 。
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 2.掌握拉深工艺计算方法。 3.掌握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设计方法; 4.认识拉深模典型结构及特点,掌握拉深模工作零件设计方 法; 5.掌握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本学习情境重点:
1.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 2.拉深工艺计算方法; 3.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制定; 4.拉深模典型结构与结构设计; 5.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热处理的高速钢,又叫作白钢。
硬质合金 硬质合金由难熔材料的碳化钨、碳 化钛和 钴的粉 末,在 高压下 成形, 经1350-1560摄氏度 高温烧
结而成的。具有极高的硬度,常温下 可达HR A92, 仅次于 金刚石 ;红硬 性很好 ,在1000摄氏 度左右 仍能保 持良好 的切削 机能; 具有较 高使用 强度, 抗弯
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第一节 拉深基本原理
(2)网格变化
① 筒底 无变化
② 筒壁 无变化
③ 凸缘区 径向伸长,切向压缩。
(2)拉深变形特点

2019年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ppt

2019年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ppt
防止拉裂:
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
另一方面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降低筒壁所 受拉应力。
学习情境3.1: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拉 深 件 类 型
a)轴对称旋转体拉深件 b)盒形件 c)不对称拉深件
学习情境3.1: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1-模柄 2

-上模座 3-深Biblioteka 凸模固定板 4-模
弹簧 5-压

边圈 6-定位 板 7-凹模 8-下模座 9
构 图
-卸料螺钉 10-
凸模
学习情境3.1: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拉 深 变 形 过 程
学习情境3.1: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拉 深 的 网 格 试 验
学习情境3.1: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下标1、2、3分

别代表坯料径向、

厚度方向、切向 的应力和应变
(2)凹模圆角部分
(3)筒壁部分
学习情境3.1: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第一节 拉深基本原理
(4)凸模圆角部分 (5)筒底部分
2.应力
拉深成形后制件壁厚和硬度分布
三、拉深时凸缘区的应力分布与起皱
1.拉深过程中某一瞬间,凸缘区的应力分布 (1)径向拉应力边缘最小为0,凹模口处最大。 (2)切向压应力边缘最大,凹模口处最小,但不为0。
学习情境3.1: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本次课的重点:
1.什么是起皱? 2.起皱的原因? 3.在什么情况下会起皱? 4.凸缘区抗起皱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5.什么时刻最易起皱? 6.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拉裂? 7.在筒壁的什么部位可能拉裂?

圆筒件的拉深系数

圆筒件的拉深系数

若某相邻两阶梯直径比值dn/dn-1小于相应圆筒 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时,则由直径dn-1到dn按 凸缘件的拉深办法,其拉深顺序由小阶梯到大 阶梯依次拉深。
若mΣ>m(极限拉深系数),则该零件只 需拉深一次,否则必须多次拉深。
多次拉深时,拉深次数的确定:
取首次拉深系数为m1,则m1=d1/D,故d1=m1D 取第二次拉深系数为m2,则m2=d2/d1
故d2=m2d1=m1m2D … 第n次拉深时,工作直径则为:dn=m1m2m3……mnD 因而mΣ=m1m2m3…mn
工序图:
二、有凸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将毛坯拉深至某一时刻 达到零件所要求的凸缘直径dt时不再拉深。
毛坯直径为 :D d2t1 4d1h1 3.44d1r
当圆角半径rd=rp=r时,第一次拉深 系数为 :
m1
d1 D
1
d t1 d1
2
h1 4
d1
3.44 r d1
对于中小型零件(d t<200mm), 采用减小圆筒形部分直径、增加 高度来达到,而圆角半径rp和rd 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
用此方法制成的零件,表面质量较差, 容易在筒壁部分和凸缘上残留有中间工 序中形成的圆角部分弯曲和厚度的局部 变化的痕迹,所以最后要加一道整形工 序。
2.改变圆角半径并减小圆筒形直径
当工件的相对拉深高度h/d>h1/d1时,则该 工件就不能用一道工序拉深出来,而需 要两次或多次才能拉出。
以后各次拉深的拉深系数为mn=dn/dn-1。
(二)窄凸缘圆筒形件拉深
对 dt / d 1.11.4 之间的凸缘件称为窄凸缘件。
这类零件因凸缘很小,可以当作一般圆筒形件 进行拉深,只在倒数第二道工序时才拉出凸缘 或拉成具有锥形的凸缘,而最后通过校正工序 压成水平凸缘。

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

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

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一、工艺分析1,冲压工艺方案的设定:考虑到零件的生产批量,经过分析得采用反拉深复合膜生产。

2,先剪切条料→落料→第一次拉深→……第四次拉深→修边。

二、工艺参数的计算 。

如上右图所示的拉深件。

(1) 查表4-6选取修边余量Δd 由d 凸d=7529=2.6 、 d 凸=75mm 得出Δd=2.2实际d 凸=75+2×2.2=79.4≈79 (2),初算毛坯直径。

根据公式(4-9a )得出:D =√d 12+4d 2h +2πr (d 1+d 2)+4πr 2+d 42−d 32,将d 1=20 d 2=29 d 3=38d 4=79 h=40 r=4 代入上式得出D=√202+4×29×40+2×3.14×4(20+29)+4×3.14×42+792−382 =√6472+4797≈106,其中6472为工件不包含凸缘部分的表面积,即零件实际需要拉深部分的面积。

(3),判断能否一次拉出。

由h d =4929=1.69 、d 凸d=7929=2.72 、 t D ×100=1106x100=0.94查表4-14得出h1d 1=0.17﹣0.21、而零件实际需要的为1.69、因此不能一次拉深完成。

(4),计算拉深次数及各工序的拉深直径。

,因此需要用试凑法计算利用表4-14来进行计算,但由于有两个未知数m和d td1拉深直径。

下面用逼近法来确定第一的拉深直径。

的值为由于实际拉深系数应该比极限拉伸系数稍大,才符合要求,所以上表中d td11.5、1.6、1.7的不合适。

因为当d t的值取1.4的时候,实际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接近。

故初定第一次d1拉深直径d1=56.因以后各次拉深,按表4-8选取。

故查表4-8选取以后各次的拉深系数为当m2=0.77时d2=d1×m2=56×0.77=43mm当m2=0.79时d3=d2×m3=43×0.79=34mm当m3=0.81时d4=d3×m4=34×0.81=27mm<29mm因此以上各次拉程度分配不合理,需要进行如下调整。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三、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
2.拉深力与压力机公称压力 (2)压力机公称压力
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大于工艺总压力Fz。 工艺总压力为 Fz F FY
注意: 当拉深工作行程较大,尤其落料拉深复合时,应使工艺
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压力曲线之下。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按下式来确定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Fg : 浅拉深 Fg (1.6 ~ 1.8)Fz 深拉深 Fg (1.8 ~ 2.0)Fz
(1)工序件直径的确定
确定拉深次数以后,由表查得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
数,适当放大,并加以调整,其原则是:
1)保证m1m2…mn= 2)使m1<m2<…mn
d D
最后按调整后的拉深系数计算各次工序件直径:
d1=m1D d2=m2d1

dn=mndn-1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二、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极限拉深系数[m]
从工艺的角度来看,[m]越小越有利于减少工序数。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一、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
2.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1)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2)板料的相对厚度t / D
t/D
[m]
(3)拉深工作条件
1)模具的几何参数 2)摩擦润滑 3)压料圈的压料力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二、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1.拉深次数的确定 (2)推算方法
1)由表4.4.1或表4.4.2中查得各次的极限拉深系数; 2)依次计算出各次拉深直径,即
d1=m1D;d2=m2d1;…;dn=mndn-1; 3)当dn≤d时,计算的次数即为拉深次数。

锻压工艺学-拉深ppt课件

锻压工艺学-拉深ppt课件

起皱首先在凸缘的最外缘
出现。它不仅与 3的大
小有关,也与凸缘部分资

t
D d
的相对厚度
有关。
;
压边力对拉深任务的影响
拉深力与压边力的关系
;
;
在拉深过程中所需最小压边力的实验曲 线
;
1〕弹性压边安装 这种安装多用于普通冲床。通常有三种: 橡皮压边安装〔见图5.16(a)〕 弹簧压边安装〔见图5.16(b)〕 气垫式压边安装〔见图5.16(c)〕
;
有压边安装的拉深模
图 有压边安装; 的拉深模 (a)单动压机用拉深模; (b)双动压机用拉深模
4.2 圆筒件拉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防止措施 4.2.1 起皱及其防止措施 影响起皱的要素: 〔1〕毛坯的相对厚度 t 越小,拉深变形区抗失
D0
稳的才干越差,也越容易起皱。 (2)拉深系数越小,拉深变形区的宽度越大,抗失 稳的才干变小。
;
4.1.5 拉深凸、凹模任务部分设计 1.凸、凹模圆角半径 (1)凹模圆角半径rd影响变形力、能否起皱、资料 壁部的变薄程度、拉深因数和次数以及模具的寿 命。
图 凹模圆角半径rd对拉深力 图 相对凹模圆角半径rd/t对极限
曲线的影响
;
拉深要素的影响
(2) 凸模圆角半径rp
过小,严重影响资料的变薄,使“危险断面〞处 的
;
;
不变形部分:圆筒底部;
已终了塑性变形部分:圆筒直壁;
发生变形部分:法兰〔凸缘〕。
拉深后的毛坯在圆周方向上〔即切向〕产生紧缩
变形,其外缘由初始长度
R0
减少为
d 2
;而在
径向那么产生伸长变形,由毛坯的初始尺寸R 0
d0 2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带凸缘圆筒形件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1.1 窄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窄凸缘圆筒形件第一种拉深方法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1.1 窄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窄凸缘圆筒形件第二种拉深方法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1.2 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当 r凸 = r凹 = r 时,宽凸缘圆筒形件毛坯直径 D 为:
根据拉深系数的定义,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为: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1.2 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宽凸缘圆筒形件的尺寸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1.2 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毛坯尺寸的 计算
判断工件是 否一次拉深
成形
凸缘件多次 拉深成形
原则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1.2 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这种工件通常采用 减小筒部直径、增加筒部 高度来达到最终尺寸。圆 角半径在整个拉深过程中 基本不变。
8)根据表4-5选取以后各次拉深系数 m2、m3、…、mn,并预算出 各工序的拉深直径 d2=m2d1、d3=m3d2、…、dn=mndn-1。 若 dn<d,按式(4-2)放大 K 值,于是各次拉深直径为:
d2 = m2d1K、d3 = m3d2 K、…、dn = mndn-1 K。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时,可一次拉成。否则需要多次拉成。 4)根据表4-8选取 m1,计算 d1=m1D。初选第1次拉深的相对凸 缘直径为 dt/d1=1.1,若 m1 选的不合理,选 dt/d1=1.2、1.3…,直 到 m1 选择合理为止。 5)按照式(4-3)、式(4-4)计算第1次拉深模的凹、凸模圆角 半径。 6)根据宽凸缘圆筒件的拉深原则来修正毛坯直径D,并计算首次 拉深半成品高度 h1 为:

圆筒件拉深变形的力学分析介绍

圆筒件拉深变形的力学分析介绍

R02
R2
r02
r0
1
ln
R0
R02
R2
r02
2
Rr0
采用指数硬化曲线的变形区平均真实应力:
n
S
B
n
B
1
ln
R0
R02
R2
r02
2
Rr0
四、拉深力计算
拉深力的几个部分:
➢凸缘变形区的变形阻力;
➢压边力产生的摩擦力;
➢坯料沿凹模圆角弯曲和反弯曲的阻力;
➢凹模圆角的摩擦阻力。
r max
变形,板厚不变;
当r > Rt 时,| | >| r |,t >0、 <0、 r>0,为压缩
类变形, 板厚增加;
当r < Rt 时,| | <| r | ,t <0、 <0、r>0,为伸长
类变形,板厚变薄;
拉深当r0/R0 <0.61(m<0.61)时,凸缘内同时存在压缩类 变形区和伸长类变形区;随着变形过程,R 减小,伸 长类变形区缩小直到(r0/R =0.61)消失;故拉深凸缘
§5.5 圆筒件拉深变形的力学分析
拉深利用模具将平板坯料变形成薄壁空心零件的冲 压工艺,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器、 轻工、仪表等多各加工行业。
一、拉深变形过程和变形特点
圆筒件拉深将圆形平板坯料变形 成空心圆筒型零件的过程,其实 质是将环形凸缘部分金属通过周 向受压、径向受拉变形逐渐收缩 转化为筒壁的过程,其主要塑性 变形区在凸缘部分。
1.1S
ln
R r0
;

2Q 2 r0t
Q r0t
;

b

12.2 圆筒形零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12.2 圆筒形零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rd 0.8
D Dd t
rdn 0.6 ~ 0.8 rd ( n 1)
rp 0.7 ~ 1rd
各次工序件底部圆角半径取以下数值: r1=8mm,r2=5mm,r3=4mm,r4=3mm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例(续) (5)计算各次拉深高度 根据拉深前后表面积不变原则
Φ55.0
36.80 53.0 68.6
三、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
1、确定依据: 体积不变原则:若拉深前后料厚不变,拉深 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冲件表面积近似相 等,计算坯料尺寸。 相似原则:拉深前坯料形状与冲件断面形状相 似。但坯料的周边必须是光滑的曲线连接。
形状复杂的拉深件:
需多次试验,反复修改,最终确定坯料形状。
hn 0.25 Dk1k 2 ...k n d n 0.43 rn dn
d n 0.32 rn
各次工序拉深工件高度为: h1=35.8mm,h2=52.0mm, h3=67.6mm,h4=81mm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例(续) (6)工序件草图
82 Φ30.0 Φ34.6 Φ42.3
拉深件的模具设计顺序:
先设计拉深模,坯料形状尺寸确定后再设计冲裁模。
切边工序 :拉深件口部不整齐,需留切边余量。
2、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
1)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 个简单的几何体; 2 )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 体的表面积; 3 )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 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 4 )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 求出坯料直径。
例4-1 图4-14所示圆筒形拉深件,材料08钢, 求毛坯尺寸 零件相对高度h/d=68/20=3.4,高度h>50mm, 查表4-3知,修边余量δ=6mm

圆筒件拉深课程设计

圆筒件拉深课程设计

圆筒件拉深课程设计一、引言圆筒件拉深是金属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工艺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电子等行业中。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圆筒件拉深工艺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金属加工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圆筒件拉深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掌握拉深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3.能够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圆筒件拉深操作;4.能够分析并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内容1. 圆筒件拉深原理及工艺流程(1)圆筒件拉深原理:通过将平面材料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凸壳形零件。

(2)圆筒件拉深工艺流程:材料准备→模具选择→模具调整→设备调整→试制品制作→调整模具→批量生产。

2. 材料准备(1)材料选择:常用材料有铝合金、钢板、铜板等。

(2)材料处理:材料表面必须清洁干净,无油污、锈蚀等。

3. 模具选择与调整(1)模具选择: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

(2)模具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确保模具与设备的适配性。

4. 设备调整(1)设备检查: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各部件是否完好。

(2)设备调整:根据图纸要求进行设备调整,确保拉深精度和速度。

5. 试制品制作(1)试制品制作前应先进行样品设计和制作。

(2)试制品制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材料的平稳和稳定。

6. 调整模具(1)试制品完成后需对模具进行微调整。

(2)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具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7. 批量生产完成试制后可以进行批量生产,注意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效率提升。

四、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在理论授课中,通过讲解圆筒件拉深原理、工艺流程、材料选择、模具调整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在实践操作中,以试制品制作和批量生产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亲身参与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设计评价评价标准:本课程设计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1. 学生对圆筒件拉深原理和工艺流程的掌握情况;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3. 试制品和批量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过程分析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过程分析
1.凸耳
2.回弹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过程分析
四、拉深过程中零件的变形特点
3.厚度与硬度的变化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过程分析
四、拉深过程中零件的变形特点
4.起皱 (1)起皱机理与类型 起皱的主要原因是压缩失稳,周向压缩应力并不是引起皱折的唯一原因。 皱折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拉深系数、板料相对厚度、模具结构类型与 几何参数、润滑状态和材料硬化指数等。 起皱的条件和皱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变形程度和板料抗压失稳刚度。变 形程度用拉深系数表示,板料的抗压失稳刚度可用板料的相对厚度(to/Do) 来表示。 根据皱折出现的部位不同,起皱有外皱和内皱之分。外皱指出现拉深件 凸缘外区的皱折。内皱指出现在凸模与凹模之间悬空部分材料上的皱折。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过程分析
四、拉深过程中零件的变形特点
起皱
(a)外皱 (b)内皱 外皱和内皱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过程分析
四、拉升过程中零件的变形特点
(2)防皱措施 1)固定压边圈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过程分析
四、拉升过程中零件的变形特点
2)弹性压边圈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过程分析
二、拉深成形的过程
1.局部变形阶段 2.主要变形阶段 3.推件阶段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过程分析
三、筒形件拉深成形时材料的变形分析
1.凸缘区——主变形区 2.凹模圆角区——过渡区 3.筒壁区——传力区 4.凸模圆角区——过渡区 5.筒底区——不变形区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过程分析
四、拉深过程中零件的变形特点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 形过程分析
1
拉深成形的基本原理
2
拉深成形的过程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
筒壁传力区拉裂: 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4、圆筒形零件拉深成形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1)凸缘变形区的起皱 主要决定于:
切向压应力σ3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 凸缘区板料本身的抵抗失稳的能力。
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材料弹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越小, 抵抗失稳能力越差。
第n次拉深系数: mn=dn/dn-1
6、拉深系数的确定 1)拉深系数的概念
拉深系数m 表示拉深前后坯料(工序件)直径的变化率.
m 愈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愈大,相反变形程度愈小. 拉深件的总拉深系数等于各次拉深系数的乘积,即
若m 取得过小,会使拉深件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超差。 极限拉深系数: 工件在危险断面不至拉破时,所能达到的最小拉深系数mmin。
压料装置产生的压料力Fy大小应适当;
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的压料力。 理想的压料力是随起皱可能性变化而变。
9、圆筒形零件拉深的压料力和拉深力
2)拉深力与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①拉深力F
按经验公式可计算出圆筒形件带压料装置和不带压料装置的 首次拉深和以后各次拉深的拉深力。 ②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②金属的流动过程 工艺网格实验 材料转移:高度、厚度发生变化。
③拉深变形过程
外力
凸缘产生内应力: 径向拉应力σ1;切向压应力σ3
凸缘塑性变形: 径向伸长,切向压缩,形成筒壁
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筒形件(H>(D-d)/2)
拉深单元变形动画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2、圆筒形零件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拉深过程中某一瞬间坯料所处的状态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 底部圆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防止拉裂: 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
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降低筒壁所受拉应力。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5、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1)坯料形状和尺寸确定的依据
(1)体积不变原则 若拉深前后料厚不变,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工件表面
积近似相等。
(2)相似原理 毛坯的形状一般与工件截面形状相似,但坯料的周边必须是
光滑的曲线连接。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需多次试压,反复修改, 才能最终确定坯料形状。 拉深件的模具设计顺序:
先设计拉深模,坯料形状尺寸确定后再设计冲裁模。 切边工序:拉深件口部不整齐,需留切边余量。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5、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从工艺的角度来看,mmin越小越有利于减少工序数。
6、拉深系数的确定
2)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主要是材料方面(材料性能、材料的相对厚度)、模具的几 何参数、拉深工件条件(摩擦润滑、压料力、拉深次数)等的 影响。
3)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 表5-4和表5-5是圆筒形件在不同条件下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
系数。 为了提高工艺稳定性和零件质量,适宜采用稍大于极限拉深
第一节 圆筒形零件拉深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1、圆筒形零件拉深变形过程 1)拉深成形时板料的受力分析
2)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 ①变形现象 平板圆形坯料的凸缘——弯曲绕过凹模圆角, 然后拉直——形成竖直筒壁。 变形区——凸缘;已变形区——筒壁;不变形区——底部。 底部和筒壁为传力区。
1、圆筒形零件拉深变形过程 2)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
任何形状的母线绕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旋转体面积,等于该 母线的长度与其重心绕该轴线旋转所得周长的乘积。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6、拉深系数的确定
1)拉深系数的概念
拉深系数m :指圆筒形件拉深后的直径dn与拉深前的坯料(或
半成品)的直径D之比。即 m =dn /D
第一次拉深系数: m1=d1/D
第二次拉深系数: m2=d2/d1
二、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变形特点:拉深过程,其变形区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特点与无凸缘 圆筒形件是相同的。但坯料凸缘部分不是全部拉入凹模。
1、窄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相对凸缘直径df/d=1.1~1.4之间的凸缘件。其拉深时工
艺计算按一般圆筒形件的计算方法。
二、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2、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d f/d≥1.4的凸缘件,其拉深系数取决于有关尺寸的三个相
对比值:相对凸缘直径d f /d、相对拉深高度h/d、相对圆角半 径r/d。首次拉深系数可查表5-10。
可根据拉深系数或零件相对高度, 判断拉深次数。
宽凸缘件的拉深原则值,或相对拉深高度h/d小于
极限拉深相对高度,可一次拉成。反 之,则需要多次拉深。
二、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2、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式中 d——冲件直径; D——坯料直径; m1——第一次拉深系数; m均——第一次拉深以后各次的平均拉深系数
拉 深 过 程 的 应 力 与 应 变 状 态
下标1、2、3分别代表坯料径向、 厚度方向、切向的应力和应变
圆 筒 形 件 拉 深 时 凸 缘 变 形 区 的 应 力 分 布
最易起皱的位置: 凸缘边缘区域 防止起皱: 压边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4、圆筒形零件拉深成形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2)筒壁传力区的拉裂
筒壁受力的复杂性导致拉深后工件的侧壁壁厚和硬度分布 并不均匀。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4、圆筒形零件拉深成形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2)筒壁传力区的拉裂
主要取决于: 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 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
(1)工序件直径的确定
确定拉深次数以后,由表查得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适 当放大,并加以调整,其原则是:
①保证m1m2…mn=d/D ②使m1<m2<…<mn 最后按调整后的拉深系数计算各次工序件直径:
d1=m1D;d2=m2d1;…;dn=mndn-1; (2)工序件高度的计算
根据拉深后工序件表面积与坯料表面积相等原则,可得工 序件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前先定出各工序件的底部圆角半径。
Hi

0.25
D2 di
di
0.43
ri di
(di
0.32ri )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8、后续各次拉深的特点 后续各次拉深所用的毛坯不是平板而是筒形件,因此,它与
首次拉深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
9、圆筒形零件拉深的压料力和拉深力 1)压料装置与压料力
在模具结构上采用压料装置防止拉深过程中的起皱,可按 表5-7判断。
宽凸缘件多次拉深工艺方法:
(1)中小型零件(df<200mm) 如图a)
(2)大型零件(df>200 mm) 如图b)
第一节 圆筒形零件拉深
三、阶梯形圆筒零件的拉深
变形特点:
阶梯形件的拉深与圆筒形件的拉深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每一 阶梯相当于相应圆筒形件的拉深。 1、拉深次数确定
根据零件高度h与最小筒部直径dn之比判断能否一次拉
成。第一次拉深允许的相对高度可表5-11.
三、阶梯形圆筒零件的拉深
2、拉深方法的确定 1)当任意两相邻阶梯直径之比(dn/dn-1)都不小于相应的圆
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拉深方法如图a)。
2)若相邻两阶梯直径之比(dn/dn-1)小于相应圆筒形件的 极限拉深系数,拉深方法如图b)。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7、拉深次数与工序尺寸 1)拉深次数的确定
1)凸缘部分——主要变形区 应力分布图
2)凹模圆角部分——过渡区 3)筒壁部分——传力区 4)凸模圆角部分——过渡区 5)筒底部分——小变形区(可忽略不计)
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不均匀的。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4、圆筒形零件拉深成形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拉深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 凸缘变形区起皱:
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大于工艺总压力Fz 工艺总压力为:Fz=F+Fy
当拉深工作行程较大,尤其落料拉深复合时,应使工艺力曲 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压力曲线之下。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按下式来确定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浅拉深:Fg≥(1.6-1.8)Fz 深拉深:Fg≥(1.8-2.0)Fz
第一节 圆筒形零件拉深
第五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拉深: 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
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 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盒
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
不变薄拉深
拉深 变薄拉深
拉深模 : 拉深所使用的模具。
拉深模特点:
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圆角, 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
系数的值。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7、拉深次数与工序尺寸
1)拉深次数的确定
若m总>mmin,拉深件可一次拉深,否则须多次拉深。其拉深
次数确定: ①查表法:
根据零件的相对高度H/d 和毛坯的相对厚度(t/D×100)由表5-6 查得。 ②推算方法 ③计算方法
7、拉深次数与工序尺寸
2)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
2)简单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定 ①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 ②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 ③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 ④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求出坯料直径。
常用旋转体拉深件坯料直径计算公式见表5-3 3)复杂形状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定 久里金法则(重心法)求其表面积:
②推算方法
A.由表5-4或表5-5中查得各次的极限拉深系数; B.依次计算出各次拉深直径,即 d1=m1D;d2=m2d1;…;dn=mndn-1 C.当dn≤d时,计算的次数即为拉深次数。
一、无凸缘圆筒形零件拉深 7、拉深次数与工序尺寸 1)拉深次数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