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利用文化资源打造“西山文化”品牌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利用我区文化资源打造

“西山文化”品牌的调研报告

进入新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文化和经济加快融合乃至一体化的趋势。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已经成为城市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借助北京市新规划和首钢搬迁以及奥运会的机遇,区委、区政府确定了“以休闲、娱乐为发展主旋律,以营造京西花园式的生态环境和时尚高雅的文化氛围为基础,打造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建设现代绿色文明石景山”的发展战略。如何发挥石景山区文化特色优势,促进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打造首都“CRD”,值得思索与探讨。为此,九三学社石景山区工委经过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实地走访,进行了相关调研,提出“利用我区文化资源打造西山文化品牌”的调研报告。

一、打造石景山区“西山文化”品牌的背景分析

石景山区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但是长期以来,除了八大处和石景山游乐园为外人所知外,石景山区一直被视为文化贫瘠地区。当今中国的众多城市,乃至北京的许多区县,为了发展经济都纷纷打起“文化牌”,就是基于这种认识的具体体现,如通州区的“运河文化”、宣武区的“宣南文化”,门头沟区的“永定河文化”,丰台区的“卢沟文化”等,这些文化品牌一方面确立了地区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像一面大旗吸引着各方面的资源投入,给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促进。纵观我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再分析北京市其他区县的文化建设,我们发现打造文化品牌对于我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打造石景山文化品牌的任务迫在眉睫。未来的石景山区要“打造北京CRD,建设首都新城区”,应积极实施文化品牌战略。

(一)石景山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观念滞后,缺乏创新。

文化资源的利用有三种境界:守株待兔,靠山吃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优化整合,提炼创意。“守株待兔”,只能收点门票,推动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开动脑筋,整合资源,不断创意才是出路。石景山区许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很不充分,没有挖掘文化资源

及其经济潜质,文化资源优势未能转换为产业优势或旅游优势。如:田义墓的石刻浮雕上的几十幅古典故事构成了一部石头的人文教科书,俨然是一个石刻装饰艺术博物馆,但人们仅仅把它看作个宦官博物馆。我区的旅游除了靠八大处和石景山游乐园的休闲娱乐基础外,并未在资源的深度进行开发和整合,致使长期以来除著名景点以外的其它资源的管理与服务处于一种长期不配套的状态,不能满足京城居民日益提高的休闲娱乐需求。

2.对外宣传上缺乏有力度的措施。

石景山区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一个工业为主的行政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很少。如只知道石景山是区名,而不知石景山是一个宗教名山;只知道八大处是个佛教旅游地,不知道它还贡奉着释迦牟尼佛牙舍利,从而导致其闻名程度远不如雍和宫;法海寺以其精美绝伦的明代宫廷壁画而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壁画的艺术价值只为少数人欣赏,目前游人不多,真可谓“宝在深山人未知”,而法海寺的集贸市场反到是远近有名,高峰时人满为患。

3.文化资源权属分散,行政壁垒和单位保护主义存在。

石景山区有不少的驻区单位,驻军单位又恰好在八大处一带,因此区里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就受到了很大限制。同时,我区的文化旅游资源除石景山游乐园外均为国营事业单位,经营目的以公益为基本导向,无法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主体,体制对经营活动的制约较大,活力不足。也就是说虽然我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在运营上各自为战,缺少一个大的文化品牌平台把这些资源内联和整合起来,形不成体系和规模,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综合效益不高。

4.虽然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但均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群。

以八大处公园和石景山游乐园为例,虽然其营业额在京城旅游景点中排名位于中上游,但是仔细研究游客的滞留状况会发现有两大特点,其活动区域仅限于园内,其滞留时间仅为3-4小时。这就说明,我区景点建设缺少完整系统的发展规划,满足不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要求,景点周边的服务性经营项目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形成不了规模经营,更无法形成旅游产业链来全面带动我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5.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近年的发展,在老山、苹果园、金顶街、晋元庄、西下庄等地区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生活区,而应该与之配套的公共设施建设还未启动,石景山区的银行、商厦、体育、休闲、娱乐设施还是集中在发展前的古城地区,给上述地区居民的生活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明显地不适应CRD和首都新城区建设的发展要求。

(二)“西山文化”品牌创建的可行性

结合我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CRD的定位,我们提出打造“西山文化”品牌,的概念,以促进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我区拥有较好的文化资源优势。石景山区的人文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各种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其中重要文物古迹有73项,其中区文物保护单位1项,市文物保护单位7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项。其中法海寺明代宫廷壁画精美绝伦,宦官田义墓精美石刻闻名遐迩。八大处的“三山八刹十二景”,引人入胜,灵光寺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更是闻名海内外。还有冯玉祥将军曾三度隐居的慈善寺,老舍笔下的模式口古镇的驼铃古道等,不胜枚举。

2.西山地区的文化底蕴极具影响力。京西之山统称西山,人称“神京右臂”,西山层峦叠嶂,古人说它是太行山脉之首。西山文化涵括名山大川、古镇名刹,独具神韵。西山文化不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而且还保存比较完整的遗址遗存,如八大处供奉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是世界佛教界至高无上的佛宝;建于隋唐时期的证果寺、香界寺、灵光寺,在京师有较高的知名度;法海寺的明代壁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西部的模式口,有作家老舍笔下描述的京西“驼铃古道”风貌;几十万年前的冰川擦痕在科学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开发利用西山文化的一个有力的基础条件。

3.山水文化与CRD内涵贴切。休闲从字义上看,是人倚木而“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休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对自然的表现,中国人谓之山水,西方人谓之风景,其中奥妙在于人和自然关系之审美理念。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为精神境界。石景山倚山伴水,自然风光旖旎,CRD休闲娱乐的特征与山静水动之特征相对应。而且我区具有一半青山一半城的特色,城市绿化率达到41.9%,山林资源不仅是我区的最大优势,更是宜居城区必备的首要特征。

4.我区文化建设初具规模。我区拥有全国著名的八大处公园、石景山游乐场和北京市唯一的国际雕塑公园。新建的数码娱乐基地的发展方兴未艾。我区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有84处,其中五星旅游资源4处,四星旅游资源14处,全区旅游新建、扩建项目达到16个,相关项目投资近8亿元。

全区现有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和少年儿童图书馆3家,街道图书分馆9个,社区文化室125个。街乡文化站9个,总面积达到28770平方米。这些文化设施成为广大群众获取知识和开展文化活动的阵地,为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