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暑假班讲义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社会比较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标准。在教育 环境中,社会比较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在班级中的地位,从而激发他 们的学习动力。
归因理论
该理论解释了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在教育环境中,归因理论可以帮助学 生理解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元认知策略
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等。计划策略是指在学习前制定计划 和目标;监控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对自身的学习进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调节策略是指根据监控结果对学习进 程进行调整和修正。
资源管理策略
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 环境管理策略等。时间管理策略是指 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时间表并严格执 行;努力管理策略是指通过自我激励 和调整心态来保持学习的动力;环境 管理策略是指选择安静、舒适的学习 环境,避免干扰和分心。
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风格
根据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反应速度的不同,认知风格可以分为冲动型和沉 思型。教育心理学需要研究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特点、优缺点和发展建 议。
04
情感教育与教育
情感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功能
情感在人类认知、行为和社交 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 影响人们对信息的加工、判断 和决策,同时也激发人们产生
习成绩。
03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在教育环境中,成就
动机可以帮助学生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克服困难和挑战。
社会认知偏差与教育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个群体或个体的过度简化和歪曲的认知。在教育环境中,刻板印象可能 导致教师和学生做出不公正的判断,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概念)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一门交叉学科。

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

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

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

(填空或选择)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填空或选择)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

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

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主要包括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大方面。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主体因素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思维水平2、教师关键作用目标、组织教学3、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要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大纲、教材、课程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及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及知识、技能、态度、实现学习的过程——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等。

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并获得相应态度的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定和反思。

以促使其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对教学的检验和反思。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瑞士)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2、(俄)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最早专著(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50年代)1924年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材(三)走向成熟(20世纪60-80年代)奥苏伯尔--认知心理学加涅 --学习的系统分类(四)、完善(20世纪80年代)皮业杰维果茨基布普纳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死)。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讲义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讲义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一部分: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意义1.1 定义幼儿园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园教育中心理过程的学科,包括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1.2 意义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2.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得以迅速发展。

从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到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

2.2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幼儿在情感发展方面的特点。

幼儿在情感认知、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发展,对于幼儿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2.3 幼儿社交发展幼儿园是幼儿社交发展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关注幼儿的社交行为、同伴关系以及社会技能的培养,旨在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2.4 幼儿行为发展幼儿的行为发展涉及自我控制、规范意识、时间观念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行为发展特点,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惯和行为规范。

第三部分: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与启示3.1 应用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制定适合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案。

3.2 启示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启示。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造力。

结语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改进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幼儿园教育中的挑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一编心理学基础知识 2第一章心理学总论 2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2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的常识知识 4 第二章心理过程与教学 5 第一节注意与教学 5第二节感觉、知觉与教学 8 第三节记忆与教学第四节思维与教学第五节想象与教学10 12 15第二编教育心理学 16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16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1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6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学生和教师心理 18 第一节学生心理 18 第二节教师心理 23 第三章一般心理学 24 第一节学习心理导论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四节建构学习理论第五节人本学习理论第六节学习动机理论26 27 32 36 37 3817第四章分类学习心理 43 第一节知识的学习 43第二节技能的学习 45第三节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47 第四节学习策略 48 第五节品德的形成49 第五章教学心理 53 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三节学习评定第一编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心理学总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53 53 53二、心理学研究对象划分标准之一--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一)心理过程1、概念: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2、分类: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2)情绪情感过程(情)--对外(客观事物) 或对内(自身的)产生的态度体验(3)意志过程(意)-- 从内到外 3、解析:(1)认识过程。

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2)情绪过程就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举例: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等(3)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第十三讲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以及根据学习心理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教学系统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

狭义的说,教学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师生以特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的互动过程,教师利用一定的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图1-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2、学习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1)学生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中学和小学生就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其教学过程也应相应采取不同的方式。

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五年级也许效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效果好,在一年级可能行不通。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它们是任何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知识、策略、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认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 有自我完善的潜能,应该尊重和信任人的自我能力和选择。
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包括Maslow、Carl Rogers等。
核心概念
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认为应该尊重和信任人的自我能力和 选择。
建构主义理论
1 2
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人们在经验的基础上 主动构建的,不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个体对 同一事物的理解可能不同。
代表人物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包括Vygotsky、 Gardner等。
3
核心概念
强调个体在知识构建中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 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其他重要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因素在学习中 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互动 中进行的,社会因素对学习结果有重 要影响。代表人物包括Bandura等。
3
探讨教育心理学研究在解决现实教育问题中的 作用,如学业压力、网络成瘾、心理韧性等方 面。
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梳理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 沿问题,如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理论 、心理健康与积极学习等。
分析未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如跨文化研究、神经认知科学结合 、全球教育心理学的拓展等。
教育心理学家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他们研究不同背景和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 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改善教育公平的政策建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结论与未来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贡献
1
总结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贡献,包括 提高教育质量、优化学习过程、推动教育创新 等方面。
2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大家好:今天我带领大家学习的是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这节课我们主要有三个任务,第一是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产生。

第二,是对教师成长与培养的方法途径进行深入地分析。

第三,是提高大家对教师教学和学习的理解,并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这也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拓展。

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的,90年代便成为了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至今这一概念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重视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成长和培养过程的核心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另外,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三种取向:理性取向、实践—反思取向以及生态取向。

理性取向主要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是教师对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实践—反思取向则是教师通过实践—反思这一系列过程,来加深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这两点都主要是与教师自身的诸多因素相关联,而生态取向主要是教师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下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大家了解一下。

分别是弗勒的生涯关注理论,费斯勒的生涯发展理论以及沃尔夫的生涯发展阶段。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目标,教师的成长也有其最基本的目标,从新手—熟手—专家。

其中关于教学专长构成的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斯滕伯格的专家型教师教学专长的原型观。

另外我们的教材上还有一个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阶段,并附有表格说明,大家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部分,教师成长与培养的途径。

首先是观摩与学习。

观摩大体分为两种方式:组织化的观摩和非组织化的观摩。

这是教师成长与培养过程中最初的学习模式。

而提高教学水平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则是通过自己实际进行教学而获得丰富的经验的微格教学,亦被称之为微型教学。

它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另外一个就是有关教学决策的训练:通过让教师或实习生进行教学决策的训练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事先向接受训练的教师或实习生提供有关所教班级的各种信息的方式,让教师对班级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而决定出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1)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和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学习与教学的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管理、调节教学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实验法,个案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 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意义: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2.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概括为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从西方引进。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讲义 (I)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讲义 (I)
因变量的影响。
调查法
要点一
总结词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试对某一问题的看 法、态度和行为表现的研究方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调查法通常用于了解被试对某一主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等方面的信息。调查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问卷 调查、访谈和集体讨论等。
个案研究法
总结词
个案研究法是一种深入探究特定个体或群体心理和行为 的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重视人际关系和师生互动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通过互 动和交流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成长。
总结词
提倡自由学习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详细描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鼓励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 方法,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意义学习和内在动机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追求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和价值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和建构性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的、 建构的和动态的,学习者通过自己的 经验和活动来建构知识体系,强调学 习的主动性和社会性。
在成熟期,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领域不断扩大,开始涉及中学 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 展等方面。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 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繁荣期 四个阶段。
在繁荣期,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教育教学提 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 依据。
02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该教材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着眼于提高学员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员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二,通过学习,提高学员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要求: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获得的新观点、概念、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技能的形成、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学心理、课堂学习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心理等内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本课程为教育管理专业必修课,共计4学分;72学时,其中面授37学时,辅导课15学时,上网学习7课时,小组活动6学时,媒体应用7学时。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研究对象:是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性质:从科学性质看兼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双重性质;从学科性质看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包括七个方面(P5-7)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的理论;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及理论;17-19世纪欧洲教育家,如夸美纽斯的理论等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产生的标示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从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前苏联及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12-14)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三个基本原则)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方法量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质的研究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深入访谈法、教育经验法、文件分析法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教学要求第一节学生的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概述(1)学生的认知发展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的发展(2)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包括情绪和高级情感(3)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包括社会性认知及社会性交往的发展2、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P42-52)高尔顿和霍尔的先天遗传论、华生与斯金纳的后天环境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朱智贤的儿童整体发展理论第二节学生的个别差异1、个性差异2、人格差异3、认知方式的差异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的概述1、学习的一般概念及学生学习的特点2、学习的类型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第四节学习理论的新发展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与知识的表征1、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2、知识的表征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概述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一般过程2、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第三节概念与原理学习1、概念学习2、原理学习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获得第一节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概述1、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2、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1、动作技能概述2、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3、动作技能的培养第三节智力技能的形成1、智力技能概述2、智力技能形成的理3、智力技能的培养第六章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学习策略的概念2、学习策略的分类3、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4、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第二节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1、认知策略2、元认知策略第三节学习策略的教学1、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2、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第七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1、学习迁移的概念2、学习迁移的类型3、学习迁移的测量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说4、关系说5、认知结构说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7、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教学原则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第一节问题解决1、问题的心理学描述与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2、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二节创造力1、什么是创造力2、创造力的有关研究3、创造力培养第九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的概念2、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3、学习动机的分类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1、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2、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4、自我效能理论与习得性无力感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来动机的激发2、内在动机的激发4、成就动机的培养与归因训练5、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第十章品德的形成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1、品德及其心理结构2、品德的形成过程分析3、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第二节西方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1、皮亚杰的早期研究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品德的发展与培养1、道德认识的形成2、道德情感的丰富3、道德意志的锻炼4、道德行为的训练第十一章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的一般过程与教学设计1、教学的一般过程2、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教学目标及其陈述1、教学目标及其分类2、教学目标的明确化3、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第三节了解学习准备1、学习准备及其主要内容2、学习的最佳时期3、最近发展区与教学4、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第四节选择教学策略1、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2、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第十二章教学评价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1、什么是教学评价2、教学评价的作用3、教学评价的类型第二节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1、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2、测验的准备与实施3、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4、质的评价方法第十三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1、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形象2、教师的主要角色第二节教师的威信1、教师威信的概念与作用2、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3、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第三节教师的教育能力1、教师的一般能力2、教师的教学能力思想教育与组织管理能力第四节教师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1、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2、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第十四章课堂教学管理与监控第一节课堂教学管理1、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管理2、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心理学3、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第二节课堂教学监控1、课堂教学监控系统2、课堂教学监控的心理要求3、满足心理要求的课堂教学监控策略。

《教育心理学讲义》word版

《教育心理学讲义》word版

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桑代克于1903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二章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1.教师与教育心理学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最明显的区别:〔1〕学科知识专长:所教学科的内容;组织良好、易于提取;〔2〕课堂管理专长:创设、维持良好课堂环境的知识;〔3〕教授专长:善教的知识;〔4〕诊断专长:有关学生群体和个体信息的知识.2.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3. 教育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实验、观察法、调查法第三章教育心理学与相关其他学科的关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区别:各自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任务的不同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__〔1〕都涉及教育领域,共同关注教学的要素、教育与认知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问题.〔2〕教育学经常需要运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因此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区别: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一般问题;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这些研究所得到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3. 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关系:互相交叉、相互补充第四章教育与心理发展影响身心发展的三大因素:〔1〕遗传和生理成熟〔营养〕: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2〕社会环境:决定相应的心理内容,而且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和个别差异;<3> 教育: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第二编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1. 学习的概念〔!〕〔广义〕:学习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现象;是个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表现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比较稳定的变化.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人的学习比动物的学习更广阔;②方式:动物的学习主要是自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③性质: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2〕〔狭义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3〕人类的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①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因此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所不同;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2.学习的分类〔1〕按学习的内容划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X的学习.〔2〕按学习活动的性质或机制划分:①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反应间联系的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②认知的学习:感性的学习,理性的学习〔概念的学习、思维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是人所特有的.〔3〕奥苏伯尔的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4〕按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机械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两个维度:机械的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发现学习.第二节学习理论的基本派别1. 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⑴理论意义:个体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其心理形成、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对学习实质的研究,即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能够充实心理学的基本理论.⑵实践意义:对学习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掌握学习的实质及其规律,改进自身的学习,更有效地通过学习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还有助于学校教育工作者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2.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立足点:要把握好各种学习理论的基本倾向;要把握好各种学习理论的讨论X围.第二章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第一节经典条件作用1. 无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任何时候,一旦被个体感知到,必然引发特定反应的刺激.〔而这种反应通常是无意的、情绪的、生理的,或者说是很难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的.〔2〕条件刺激:也称为"中性刺激".即最初不能引发特定反应,必须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以至于能够暂时代替无条件刺激的刺激.2. 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①前提:S→R ②过程:〔 + S1〕 S→R ③结果:S1→R ④维持条件:需要适时保持S’和S之间的结合.个体获得经验的过程〔即学习〕,就是建立起条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的过程.〔即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3. 泛化、辨别和消退第二节操作条件作用1.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个体在某一情境中可以自发地做出多种行为,如果其中某个行为得到了强化,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提高,不断强化的结果会形成在该情境中采用该行为的一种趋势,即个体在该情境中会倾向于只做出这种行为,这就形成了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个体的学习过程.2.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比较3.强化和惩罚的形式4.不同强化程序对学生的影响第三节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在课堂中的应用普雷马克原理: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时,应如何调查幼儿在课堂上最喜欢的事物或事情?对幼儿应慎用惩罚.第四节学习的行为主义在课堂中的新近应用自我管理与自我教学〔纯粹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学适合高年级的学习者〕代币管制:⑴确定靶行为:要改正或增强的行为;⑵基线评估:〔观察〕自然状态某单位时间内,靶行为出现的频率;⑶确定代币的种类及价值:以什么作为代币、靶行为增加〔减少〕到何种程度可以换取一枚代币、多少代币可以换取儿童喜欢的特定物品.〔4〕诊断评估,完善方案:一段时间之后,诊断代币管制运行的效果,听取各方意见,重新调整代币的种类、获取代币的难以程度及其价值.第三章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第一节认知心理学概述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的X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是阐述智力的本质和过程的,是关于智力的理论.2.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3.与行为主义的比较4.信息加工系统信息的贮存、认知过程、元认知第二节格式塔的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习理论——顿悟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⑴学习并非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⑵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是学习者通过对情境中的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的一种完行;⑶无论是运动的学习、感觉的学习和观念的学习,都在于形成一种完形顿悟:学习者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它是学习者重新组织或者重新建构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2.顿悟产生的原因:学习情境的结构性与整体性;脑本身具有组织的功能,能够弥补缺陷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启示:⑴个体的学习直接源于其对问题的知觉,如果个体不能辨别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他就不能学习;⑵学习通常是一种混沌状态转变为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的重组过程;⑶知觉重组是学习的核心,学习并不是把以往所有的无意义的事情任意地联结在一起,而是要强调要认清事物的内在联系、结构和性质.4.发现学习: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过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答案的一种方式.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是为了改进中、小学学校教育而建构的学习理论.因此,在一般教学原理上,也称发现学习理论为发现教学法,或者启发式教学法.第三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1.核心观点:⑴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⑵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⑶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样具有反馈价值.2.在教育上的应用与限制<1>在教育上的应用——教学设计的四大原那么:①教师应该首先非常清楚地解释学习情境及教材的性质,以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过主动发现原那么而获取知识.②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必先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以便使每位学生都学到知识.③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必须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式,做适当的安排,以便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衔接,从而产生学习的正向迁移.④在教材难度的安排方面,应注意适度,避免太难或者太容易,以维持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优点:①学生自己发现和组织的知识,有助于学后长期保持;②学生主动思维式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智力的发展与提升;③学生从主动发现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的满足,不需外力维持学习动机;④学生养成自动自发的学习习惯以后,有助于以后的独立求知与研究.<2>限制⑴发现教学法的运用,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知识基础与技能.因此,对于普遍缺乏知识经验的小学中低年级及其之前的学生,不适用.⑵在发现教学法中,学生在自行探索问题答案时,往往会因为遭遇疑难求助教师又不得要领时感到气馁,以至于降低了学习动机.〔3〕团体中的个体差异,率先发现原那么的智优者的表现,往往对思维较为缓慢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因而对后者将来的学习,形成不利的影响;〔4〕发现教学法常采用团体讨论的方式.团体讨论时间常常被能言善道者所占据,其他儿童或因无机会发言,或因无能力发言,均无法获得学习的效益.但是如果教师建议轮流发言,又难免对不善言谈的学生构成压力.〔5〕发现法耗时多,不经济,不宜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的集体教学活动.〔6〕发现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能、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可能弄巧成拙.第四节奥苏伯尔的同化学习理论——意义学习论〔意义接受学习理论〕1. 核心观点⑴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已有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⑵意义学习过程的条件:①客观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能够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②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必须主动地同化新知识,从而使认知结构得到改造,而新知识也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观念〕,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2. 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同化同化: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认知结构得到改造或者重新组织,而新知识也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3. 意义学习的基本种类:〔1〕代表性学习〔表征学习〕:符号和他们所代表的事物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相应的等值关系〔学习单个符号或者一组符号的意义〕〔2〕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⑶命题学习:对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念的新意义进行学习.4. 意义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区别:〔1〕意义学习绝非被动式的学习,然而其中也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2〕意义学习尽管也称为接受学习,但是在接受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求知心理活动,依然是主动的.〔3〕不过,学生由接受而产生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也并非全是主动的,需要教师以教学技巧来促成.5. 在教育上的应用与限制〔1〕在教育上的应用:①在教学中应用时,意义学习理论对应的是讲解式教学.②讲解式教学的步骤: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材料、逐渐分化.优点:①意义学习的理念,为完善传统的讲授法提供了重要支持.②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③正确使用先行组织者,可以较好地提高知识教学的效果.〔2〕局限:①教师需要足够的训练,否那么很难改变教学习惯以实现真正的意义学习.②学生的已有经验差异较大,故难以呈现适当的先行组织者.第五节学习的建构主义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解释人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理论1. 概念: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特点:〔1〕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2〕并不依赖直接强化;〔3〕具有认知性.2.过程:〔1〕注意过程是受制于诸多因素,如观察者的特征、榜样的特征、人际关系的结构特征等;〔2〕保持过程是可以以视觉表象、也可以以言语进行编码.〔3〕运动复现过程是在视觉表象和言语编码的作用下,复现榜样示X的行为.〔4〕动机过程是新行为的习得与实际操作出来是有区别的,受制于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3.功能:形成替代反应、替代消退、反应抑制、解除反应抑制4. 〔1〕相互作用理论;〔2〕自我调节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由三个过程组成: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3〕自我效能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第三篇认知与个性方面的学习第一章知识、学习策略、动作技能的学习一、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概念狭义——能够贮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广义——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2. 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3. 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二、学习策略及其培养1. 学习策略的定义: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2. 学习策略:〔1〕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2〕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其他人的支持.〔4〕代币管制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三、学习策略的培养:1.有关的教学方式:发现法、观察法、教师专门外显教学式、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同伴介入法、日常教学渗透.2.策略教学的普遍规那么:①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②选择有效的策略;③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④以较多的恰当事例说明特定学习策略应用的多种可能性;⑤使学习者明确策略使用的前提条件;⑥要求学习者评价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四、动作技能的学习1. 动作技能的定义: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2. 动作技能的分类:〔1〕据动作序列的长短:连续性动作技能、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据动作幅度的大小:精细动作技能、粗大动作技能;〔3〕据是否需要借助工具:工具性动作技能、非工具性动作技能.3.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4.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能利用细微线索;动作反馈加强;动作技能一旦形成就不易遗忘,比言语知识能够保持更长的时间.5. 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动作技能一旦形成就不易遗忘,比言语知识能够保持更长的时间.6. 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是①相应的生理成熟水平;②智力正常;③丰富的知识经验;④相应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人格特征.外部条件是①恰当的讲解②示X③练习7. 解决途径:分解难点,改善教法、学法;提供具体的反馈,突破制约点;引发记忆恢复现象和"酝酿效应".第二章学习与迁移一、概念的学习:1.〔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掌握: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掌握概念的途径①日常生活的途径;②学校教学的途径;〔3〕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感性经验、变式、下定义的关键词、在实践中运用.2.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问题解决四阶段论:准备、孕育、明朗、验证;〔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定势、感性材料的组织形式、原型启发、情感与动机状态、个体差异二、迁移概述1. 学习的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定义:观点1——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学习的影响.观点2——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观点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 迁移的分类:〔1〕据类型或领域——知识的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态度的迁移、情感的迁移等;〔2〕据方向——顺向迁移、逆向迁移;<3>据影响效果——积极迁移、消极迁移;〔4〕据方式——特殊迁移、非特殊迁移.3. 迁移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1〕迁移与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2〕认清迁移的实质和规律对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三、迁移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智力、年龄、认知结构、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学习的心向和定势2. 客观因素:学习内容的特性、教师的指导、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两类学习的中介物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那么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1〕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此状况之下,个体能够良好地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无心理疾病.〔2〕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少年、成人〕①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②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和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和行为;③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一致,符合常规;④正常健康的交往;⑤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⑥对挫折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那么与策略;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技术.〔3〕自我的防御机制:投射、否认、退行、固着、升华、置换、抵消、反向形成〔矫枉过正〕、合理化、补偿〔1〕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心理咨询与辅导技术、心理治疗方法与手段等,培养教育对象良好的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患,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2>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从内容来看——心理素质培养、心理健康维护;从性质来看——发展性教育、补救性教育.3.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时代发展、社会变动的要求;有助于教育对象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助于家庭的幸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4.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儿童个体的器质性障碍、突发事件、家庭病理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那么与策略1.心理健康教育的原那么: 教育性的原那么让儿童"学会做人";整体性的原那么: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心理,系统考虑其心理的各种影响因素.2. 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发展优先,预防重于治疗;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按照性质分: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按照形式分:团体发展性教育、团体补救性教育;个体发展性教育、个体补救性教育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1. 行为主义学派的治疗理论:人的行为,不管是适应性的〔正常的〕行为,还是非适应性的〔病态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的.行为学习受强化原理的支配.不适应的行为是心理症状的表现.心理治疗的目标便是消除不适应的行为、培养适应性的行为.2. 认知主义学派的治疗理论:不良的情绪、行为,易导致心理异常.积极的情绪、行为,能够维护心理健康.情绪、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人对环境所作的评价,而评价又受其信念、假设观念等的影响.故认知过程是心理与行为的决定因素.不良情绪、行为的产生与错误认知有关.积极的情绪与行为源于积极的观念.认知疗法的目标是通过改变来访者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矫正其适应不良的情绪与行为.3. 森田疗法:〔1〕顺其自然——"停止一切无用的抗争",以思想的不抗争来实现症状的自然消失;不把躯体和心理症状当作自己内心的异物,对它不加排斥和压抑,采取"有,就让它有吧"的态度.〔2〕为所当为:承认症状、忍受症状所带来的痛苦,去做应该做的事.〔3〕森田疗法的目标不仅是消除神经症,而且要改变神经质的性格,使来访者在摆脱神经症之后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原那么生活.4.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理论:〔1〕潜意识的心理冲突是产生神经症的根本原因.〔2〕分析来访者的经历〔主要是遗忘了的和早期经历〕及口误、笔误和梦,将其潜意识中的动机、情感和内容意识化,向其揭示冲突产生的潜在原因和过程.〔3〕一旦来访者领悟、明白自己得病的原因和过程,症状便有了合理的解释,其症状就会自然消失.〔4〕治疗目标不仅是消除症状、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且要使来访者自我实现、人格走向成熟.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序:确定心理问题、设立辅导目标制定、实施辅导方案、评估、结束辅导六、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1. 行为疗法的技术〔1〕放松训练:特别适用于不能表达自己愤怒、苦闷,很难对他人说"不",很难表达自己积极情感的来访者.〔2〕系统脱敏:适用于来访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X的焦虑或恐怖状态.〔3〕决断性训练:特别适用于不能表达自己愤怒、苦闷,很难对他人说"不",很难表达自己积极情感的来访者.〔4〕效率优化管理尤适合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模糊而导致的生活秩序紊乱、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的来访者.2. 认知疗法的技术〔1〕艾利斯治疗技术:第一步:诊断非理性观点的技术:ABC模型,第二步:与非理性观点进行辩论的技术,第三步:提供替代性的选择.〔2〕贝克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识别自动化的思想和认知错误,从而建立理性的观念与认知方式.〔3〕借用行为疗法的多种技术.3.森田疗法的技术〔1〕住院治疗技术:〔2〕门诊治疗技术4.精神分析治疗的技术:自由联想、梦的解析、澄清、催眠、暗示、对峙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暑假班讲义

《教育心理学》暑假班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教育心理学讲义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定义:2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3教育心理学研究任务:4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5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策略:二.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健康概念: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面:学校心理辅导主要形式:挫折与挫折能力:2心理发展差异:认知风格类型人格发展:基本特征①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定向性和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三.学习的基本理论问题广义学习:1.学习定义:狭义学习:2.学习的类型(分类)按学习内容划分:按学习水平划分:按学习性质划分:按学习结果划分:3.学习的一般过程:赫尔巴特五步学习法: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4.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5.学习结果测评:良好测验的指标:常见测验:常见评定:测验分数等级:6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行为强化说:观察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四. 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含义:2.学习动机种类:学习动力来源:学校情境的成就动机: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3.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5.学习动机与学习的辩证关系:6.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7.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一般原则:的培养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五. 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概念:2学习迁移分类:按性质划分:按顺序划分:按范围划分:按水平划分:按意识程度划分:3学习迁移作用:4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化理论:现代认知结构理论:5学习迁移理论的教学应用:六.学习策略及教学1学习策略定义:复述策略:2学习策略分类: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七.问题解决与创造力1 问题概念:结构:2问题解决概念:特点:类型划分:奥苏伯尔和鲁滨逊的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明确、提出、检验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创造力(创造性)创造力概念:创造力分类:创造力核心要素:创造力的培养:4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关系:八.技能的形成知识 1概念:2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技能 1概念:2分类动作技能:概念:分类:是否连贯: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动作精细程度和肌肉运动强度: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培养与训练:智力技能:概念:智力技能学习过程:九.品德的形成与培养1品德概念:品德与道德的比较:品德的基本心理成分:2品德形成概念:品德形成的基本理论皮亚杰:科尔伯格:品德形成过程:遵从认同内化3品的不良概念:学生品德不良原因:不良品德的矫正:十.教师心理1教师人格特征:热心,同情心,激励和想象2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3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4教师成长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试题精练1.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问题是A.学生的智力发展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学生的学习活动 D.学生的心理健康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学习 B.学习方法 C.学习过程 D.学习目标3.公认的教学心理学创始人是谁A.孔子 B.赫尔巴特 C.冯特 D.桑代克4.皮亚杰主要采用来研究道德的发展A.临床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5.有一位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他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去偷的,假如不去偷药,家人会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所以偷了药也会得到原谅,我们可以认为这位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什么阶段A.惩罚与服从 B.朴素的利己主义 C.好孩子 D.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6.问一名四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

《教育心理学讲稿》课件

《教育心理学讲稿》课件

提供创造性的学习资源
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激 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 书籍、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 以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鼓励尝试和冒险
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新思路, 不怕失败和挫折,勇于冒险和探 索。
营造创新氛围
鼓励自由思考、开放交流和多元 化的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和 传统束缚。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指导教学实践
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学实 践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教师更好地理 解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 理发展,有助于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 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促进教育改革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 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 要意义。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 心态和乐观情绪,提高其幸福感
和满足感。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情绪稳定 、自我认知、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适应能力等。
维护心理健康需要保持积极的 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如规律 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
心理健康的维护还需要寻求专 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及时解决 心理问题。
运用激励机制
运用奖励、表扬等正强化手段,以及适当 的惩罚等负强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
引导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学习 目标
帮助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 监督其实现,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 体验到学习的自主性和胜任感,从而 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材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材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材讲义教育心理学讲义―--教材讲义教育心理学的第一章选择填补空白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场景和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

具体来说,有学习的本质、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条件,以及如何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②教育心理学是对学习者、学习、教育者及教学的系统研究③ 学习和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④ 学校教育起着关键作用⑤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⑥ 教学内容可分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或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⑦ 教学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⑧对中学生情感和社会化有重要意义教学环境⑨ 学习和教学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①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重要领域的学习过程③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须遵循自然的思想捷克夸美纽斯④ 这是瑞士佩斯特罗赫在《教学方法论》中首次提出“教育应心理化”。

它提倡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本质⑤ 提出“四阶段教学法”开创教学心理学研究,致力于建立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学德育心理学家赫尔巴特⑥出版第一步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1877俄教育家卡普捷列夫⑦ 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被公认为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

Maysandyk关于动物学习的研究列出了七个领域:人性、学习心理学、个性差异和测量⑧ 实验教学法导论讲义⑨我国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日小原又一撰⑨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① 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忽视了人类学习和课堂学习的特殊性②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成果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②学生课堂捣乱:训斥=强化=恶性循环(某行为后跟随评价则强化)满足其被关注需要。

应:提醒全班同学关注学习及大家制定的常规中的行为规范(群体约定:学生参与规则制定)◆②学生学习新课程过几周学习态度变: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无法跟上教师教学进度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旗开得胜《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定义: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3教育心理学研究任务:
4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5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策略: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健康概念:
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面:
学校心理辅导主要形式:
挫折与挫折能力:
2心理发展差异:认知风格类型
人格发展:
基本特征①连续性和阶段性:
②定向性和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
三.学习的基本理论问题
广义学习:
1.学习定义:狭义学习:
2.学习的类型(分类)按学习内容划分:
1
旗开得胜按学习水平划分:
按学习性质划分:
按学习结果划分:
3.学习的一般过程:赫尔巴特五步学习法: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
4.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
5.学习结果测评:良好测验的指标:
常见测验:
常见评定:
测验分数等级:
6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行为强化说:
观察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
罗杰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
四. 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含义:
2.学习动机种类:学习动力来源:
学校情境的成就动机:
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
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
3.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