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教育心理学》第3版名师张大均讲义和习题解
《教育心理学》第3版名师张大均讲义和习题解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的学科。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三层意思:①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
②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都是心理与行为的承担者和组织者,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③教育心理学不仅要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和规律,而且要重点揭示有效促进主体健全发展的策略。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二重性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a.研究主体(师生)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规律;b.研究指导教与学、促进主体(主要指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或层面a.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体系;b.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c.研究教与学情境中可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d.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e.新兴研究课题,如美育心理问题、教育社会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等。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与体系(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①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兼具有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特点和规范。
②从学科任务看,它既是理论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学科,承载着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等方面的理论任务,又肩负着指导教与学并促进学习者健康发展的实践任务。
③从学科属性来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科学的分支学科,又带有明显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色彩,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点。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2.怎样理解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3.怎样科学研究教育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5.当代教育心理学面临哪些主要研究领域?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识记】P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 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这种观点最早见于潘寂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
第二,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这里的“学”,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即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学习。
这种观点最早见于邵瑞珍1982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一书中。
目前,这一定义影响较大,许多教科书都采用这种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特点鲜明的学科,其交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1)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2)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和它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密切联系的。
教育心理学的交叉性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多维性决定了其研究任务的两重性,具体分为理论探索任务和实践指导任务。
1.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任务。
首先,教育心理学从学科属性看,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其理论任务应兼顾这两个学科。
其次,教育心理学从价值特性看,既有理论学科的特点又有应用学科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绪论与 基 本 理 论
(2)全程发展观
A. 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 B. 个体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
2 全面发展观
(1)心理发展的多维性 (2)心理发展是多侧面的 (3)心理发展存在不同的层次水平
3 动态发展观 4 潜能发展观 (1)潜能发展的神经生理基础 (2)潜能发展的心理学观点 (3)潜能发展的关键期在早期 5 主动发展观 (1)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是心理发展 必要的外部条件 (3)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4)教育
1 研究取向日趋全面,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 关注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3 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 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测量以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到重视
三、当代教育课程改革
(一)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 1 知识经济的到来 2 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3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
(三)学习动机 1.动机理论 2.中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学分析(主要从学习动机角度分析) 3.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心理学策略 (四)知识学习心理与教学 1.信息加工理论的新知识分类观 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3.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五)智力与创造力教育 1.智力与创造力的概述 2.智力开发 3.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心理健康概述 2.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3.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二)当前的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三)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科学的心理发展观 1 什么叫发展?
指随时间的延续,有机体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 、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持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第三版教师心理章节总结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第三版教师心理章节总结张大均第三版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章节总结教师心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师的心理特征、心理素养和心理健康。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1. 教师的心理特征教师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如素质教育观念、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等。
(2) 教育技能教育技能是教师实施教育行为的必备能力,包括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谈话技能、评价技能等。
(3) 教师气质教师的气质是指教师在性格、情感、言行举止等方面的表现。
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气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2. 教师的心理素养教师的心理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良好的情感特征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情感特征,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等。
(2) 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诚实守信、正直无私、坚强勇敢、宽容大度等。
(3) 良好的智能特征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智能特征,如优秀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4) 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能够积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
二、教师的心理素养1. 教师的心理素养教师的心理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良好的情感特征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情感特征,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等。
(2) 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诚实守信、正直无私、坚强勇敢、宽容大度等。
(3) 良好的智能特征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智能特征,如优秀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4) 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能够积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
2.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第三章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二)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2)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知识学习的结果总是以某种方式储存于大脑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及其网络或图示等方式在头脑里进行表征的。
(一)命题表征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它由系词将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
命题在心理学中是指由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元。
它一般由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二)命题网络表征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它表现为较为复杂的句子或由多个句子围绕一定的意义组成的段落。
(三)图示表征心理学家把有关许多属性组合的知识储存方式称为图式。
图式分两种:一种为事件图式;另一种为做事图式。
图式是一种组织化的认知结构。
图式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大量的图式构成,因此,图式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种类(一)表征学习这种学习又称词汇学习,它是指学习单个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单个符号代表什么。
奥苏泊尔认为,对于个人来说,他开始是不知道某个词代表什么,它的意义如何。
他必须学会这些符号代表什么。
(二)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同一类事物或现象以一名词来加以概括。
学习概念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
(三)命题学习命题是由若干概念、词汇等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
学习者必须先了解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才能获得命题的意义。
三、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一)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获得的最终表现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二、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
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观点认为,认识过程是人脑接收、储存、加工个提却信息的过程。
2、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某种态度体验。
这种体验具有主观性。
3、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调节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4、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意识倾向。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内容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基本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是个性的核心部分。
(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由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交叉科学四、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19世纪7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五、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第二章人的心理实质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1、大脑皮层的顶叶、额页、颞业、枕页。
2、反射:是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映。
3、无条件反射:是不需要后天学习和训练的本能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建立暂时的联系(接通)。
4、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PPT教学课件
知识(广义)
智慧技能(狭义的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
动作技能(略)
2020/12/10
返回 8
二、陈述性知识学习
(一)习得过程:
1、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 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 义的建构;
2、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 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 的延长而出现遗忘;
3、分类: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
(1)概念学习:辨别反映事物的差异,概念反映事物的 共同点。概念学习就是能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①具体概念的习得:通过概念形成方式(上位学习)。提 供正例——概括,提供反例——辨别。
②定义性概念的习得:一是通过概念形成的方式,二是通 过概念同化的方式(下位学习)。
(3)经过练习,许多产生式组合成复杂的产生
式系统。只要这个系统中的第一个成分被激活,其
他成分就能自动激活,技能达到自动化。
2020/12/10
下一页 13
2、表征:以产生式表征。产生式是指人经过学习而在头 脑中贮存的一系列以“如果/则”形式表示的规则,即只要某 种条件满足,则产生某种相应的反应。(condition—action, 简称C—A)
③通过变式练习,促进概念从陈述性知识学习阶段转化为 能对外办事,能应用于不同情境中解决不同问题的智慧技能, 即程序性知识。
(2)规则学习:两种形式,即从例子到规则(上位学习、 发现学习)和从规则到例子学习(下位学习、接受学习)。
3、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二)表征:主要是命题表征
2020/12/10
下一页 9
(三)分类:
1、符号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 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其主 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其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 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 相应的等值关系。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学习辅导-心理发展与教育【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随物质工具的使用而产生和发展; b.其本身的使用又促进了物质工具的发展。 ③两种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必须区分靠生物进化获得的低级心理机能,以及以精神工具为中介的高 级心理机能。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同周围人的交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类文化历史 的制约。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心理机能是融合的。 (2)心理发展的本质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其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 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转化的标志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是随意的、主动的、由主体按预定目的自觉引起的。 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心理活动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 ③高级心理结构的形成。高级心理结构是在儿童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各种心理 机能间的关系,不断增强认知结构的转换性和自调性形成的。 ④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随年龄增长,儿童不断社会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人。 ⑤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儿童心理发展最主要的是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形成是高 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个体机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认知发展与教学 ①教学的含义 维果茨基提出教学有广狭义之分,包括: a.广义的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它带有自发的性质。 b.狭义的教学,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它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 ②强调活动
练习与习得经验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经验包括以下两类:
a.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出物体的特性;
b.逻辑—数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目的在于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③社会经验
社会经验,是指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信息相互交换的过程,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育心理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1002(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三)开课对象:师范心理专业(四)课程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学校教育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它的前导课程是教育学、心理学。
(五)教学目的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为其学好学习心理学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德育心理、学习心理、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教学设计、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教师心理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德育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主要的德育心理理论,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等概念,形成纠正学生过错行为的能力。
1、掌握外国主要德育心理的研究成果。
2、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的概念。
3、理解品德与品德态度之间的关系。
4、掌握学生过错行为的原因和纠正。
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德育心理概述一、国传统的德育心理思想二、国外德育心理研究三、国内的研究第二节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二、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三、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考核要求:1、德育心理概述1.1 皮亚洲杰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识记)1.2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识记)2、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2.1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识记)2.2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关系(领会)2.3 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领会)2.4 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应用)第二章学习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有关学习思想,掌握学习动机、知识掌握、技能的形成的基本理论,形成运用这些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问题的能力。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谢谢观看
13.2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 解
14.1复习笔记
14.2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 解
15.1复习笔记
15.2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 解
16.1复习笔记
16.2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 解
作者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精彩内容摘录。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 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第版
心理学
心理学
笔记
教学
真题
心理
笔记
教材
教育 真题
第章
心理学
习题
教育
笔记
知识
复习
学习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张大均所著的《教育心理学》(第2版)的考生,也 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师生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 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 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但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 内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 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 作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推荐教材,张大均著《教育心理学》(第2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 教材。作为这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 习笔记以《教育心理学》这一经典教材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读者对重要知 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全国统考真题及部分名校近年的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这些学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 考教材。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3.补充典型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教育心理 学相关辅导资料,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理了典型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本书的笔记整理了部分高 校老师讲授教育心理学的讲义和上课笔记,而习题解答则参考了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和相关参考书,如有不妥, 敬请指正,在此表示感谢。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
第三章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得培养与激发(一)学习动机得培养1、了解与满足学生得需要,促进学习动机得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得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二)学习动机得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得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就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得核心,就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得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与掌握行为。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得学习动机(1)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得学习目标(2)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第四章陈述性知识得学习一、陈述性知识得表征知识学习得结果总就是以某种方式储存于大脑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就是以命题及其网络或图示等方式在头脑里进行表征得。
(一)命题表征命题指表达判断得语言形式,它由系词将主词与宾词联系而成。
命题在心理学中就是指由语词表达得意义得最小单元。
它一般由一个简单得句子来表达。
(二)命题网络表征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它表现为较为复杂得句子或由多个句子围绕一定得意义组成得段落。
(三)图示表征心理学家把有关许多属性组合得知识储存方式称为图式。
图式分两种:一种为事件图式;另一种为做事图式。
图式就是一种组织化得认知结构。
图式理论认为,记忆系统就是由大量得图式构成,因此,图式就是陈述性知识表征得一种重要形式。
二、陈述性知识学习得种类(一)表征学习这种学习又称词汇学习,它就是指学习单个符号得意义,或者说学习单个符号代表什么。
奥苏泊尔认为,对于个人来说,她开始就是不知道某个词代表什么,它得意义如何。
她必须学会这些符号代表什么。
(二)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就是将具有共同特征得同一类事物或现象以一名词来加以概括。
学习概念就就是获得概念得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得共同关键属性。
(三)命题学习命题就是由若干概念、词汇等组成得句子得复合意义。
学习者必须先了解组成命题得有关概念得意义,才能获得命题得意义。
教育心理学教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起源于19世纪初,是在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趋势的直接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较早对教育心理学作出贡献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和俄国心理学家乌申斯基,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提出的。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 )。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与学的技能的理解和发展。
(斯腾伯格2002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2005)。
在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邵瑞珍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中说:“教育心理学是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说: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李伯黍、燕国材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第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建造的。
他在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中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研究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美国安德森(R.C.Anderson)和福斯特(G.W.Faust)1973年合著的《教育心理学》的副标题就是《教与学的科学》。
苏联彼得罗夫斯基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中说:“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教育心理学》第3版名师张大均讲义和习题解
《教育心理学》第3版名师张大均讲义和习题解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的学科。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三层意思:①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
②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都是心理与行为的承担者和组织者,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③教育心理学不仅要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和规律,而且要重点揭示有效促进主体健全发展的策略。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二重性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a.研究主体(师生)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规律;b.研究指导教与学、促进主体(主要指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或层面a.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体系;b.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c.研究教与学情境中可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d.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e.新兴研究课题,如美育心理问题、教育社会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等。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与体系(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①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兼具有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特点和规范。
②从学科任务看,它既是理论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学科,承载着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等方面的理论任务,又肩负着指导教与学并促进学习者健康发展的实践任务。
③从学科属性来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科学的分支学科,又带有明显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色彩,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点。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1.0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判断改错题:每题2分,共5题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5题(注:其中有1-2题题面概念用英语呈现,要求学生用汉字书写回答即可)简答题:每题5分,共5题论述题:每题10分,共1题材料分析与应用题(每题10分,共1题)(注:本题主要考核知识应用,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即可)第一章绪论(仅应用心理学专业第二节不作考核要求)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的学科。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2)学校教与学情境中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活动的主题,都是心理与行为的承担者,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3)教育心理学不但应解释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和规律,而且应重点揭示有效促进主体健全发展的促进策略。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教育心理学可以分为不同的研究领域或层面: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体系;研究主题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与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研究在教与学情境中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与学的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包括: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内容体系三个部分。
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价值: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完善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加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认识教与学的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育效益。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辩证观、人性观和系统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实证研究方法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可分为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实验性研究方法。
西南大学大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张大均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重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式(3)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了解识记】P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这种观点最早见于潘寂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
第二、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这里的“学”,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即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学习,这种观点最早见于邵瑞珍1982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一书中。
目前,这一定义影响较大,许多教科书都采用这种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景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心理科学的特点,和规范,又是教育与心理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所以教育心理学又具有教育科学的某些特点。
从学科任务看,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从学科属性看,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特点。
综上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特点鲜明的学科,其交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1)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2)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特性规定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二重性特点,如教育心理学研究既应符合心理科学发规范和要求,又会带有教育科学的某些特点。
《教育心理学》(本科)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本科)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导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与教师
第二部分学生发展与多元性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二节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第三节个体差异
第三部分学习心理
第三章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论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章不用领域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智力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四节态度的学习
第五章学习方式
第一节自主学习
第二节研究性学习
第三节合作学习
第四节体验式学习
第五节创新学习
第六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应用
第四部分教学心理
第七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教学中的动机设计
第八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节教师中心式教学
第二节学生中心式教学
第九章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
第一节组织课堂讨论的策略
第二节提问、创建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的策略
第十章学习困难的诊断与对策
第一节学习困难概述
第二节学习困难的诊断与对策
第十一章多媒体学习与教材设计
第一节多媒体学习理论
第二节多媒体学习原理与教材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2.怎样理解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3.怎样科学研究教育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5.当代教育心理学面临哪些主要研究领域?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识记】P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 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这种观点最早见于潘寂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
第二,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这里的“学”,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即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学习。
这种观点最早见于邵瑞珍1982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一书中。
目前,这一定义影响较大,许多教科书都采用这种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特点鲜明的学科,其交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1)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2)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和它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密切联系的。
教育心理学的交叉性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多维性决定了其研究任务的两重性,具体分为理论探索任务和实践指导任务。
1.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任务。
首先,教育心理学从学科属性看,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其理论任务应兼顾这两个学科。
其次,教育心理学从价值特性看,既有理论学科的特点又有应用学科的特点。
作为理论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教与学情境中主体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机制和规律,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服务,推动整个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指导任务。
教育心理学以研究教与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规律为已任,主体的心理反映和变化总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
总之,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即首要任务) 是揭示教育过程中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从而为教育服务。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要为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价值1.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2.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完善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加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学习或研究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认识教与学的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育效益。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了解】P9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框架。
学科体系又可分为学科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内容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是教育心理学学科构架的筋骨,没有或不完整的理论体系,根本无法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
因此,探讨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必须首先探讨其理论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大致可归纳为基础理论、学科理论和相关理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1.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点。
2.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前提。
3.关于学生发展特点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理论构建的依据。
“学生发展”涉及面广泛,教育心理学一般将学生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理论1.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理论。
2.教育心理学的领域理论。
3.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问题理论。
(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指与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构建密切相关的其它心理科学理论,如智力发展理论、人格培养理论、态度转变理论、环境心理理论、人际交往理论等等。
二、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是其学科理论体系的构成部分。
学科方法论一般包括哲学基础、科学背景、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自诞生伊始就是在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发展的。
联结派教育心理学是受机械唯物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而建立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是受经验实证论和逻辑实证论等哲学思想影响而形成的;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是受人道主义与人性论、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等哲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
教育心理学的百年发展已表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走向总是自觉不自觉受同时代的哲学思潮的影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往往也成为该时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背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一是科学思想对教育心理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思想。
二是科学技术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被引入有机体心理活动的研究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策略或方法。
(三)研究原则和具体方法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体现客观、科学、有效和人道等方面的规范和原则。
(研究原则和方法本章第三节将专门讨论。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一)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变化的历史回顾教育心理学虽然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但由于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和方法的限制,迄今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范式”,但教育心理学家一直都在致力于学科内容体系的构建。
从国内外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来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以下嬗变过程:1.传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初步确立。
20世纪初叶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以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为代表,标志着传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确立。
2.教育心理学内容的扩充。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扩充最为迅速的时期。
3.认知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确立。
20世纪60年代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在美国引起了震动,一些科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感受到了美国公共教育的失败,开始致力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这从客观上促成了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开展。
进入80年代后,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心理学得到很快发展,尤其是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Robert Glaser)主编的《教学心理学的进展》第一卷的出版,更促使它成为教育心理学中极富活力的新领域。
同时国际上认知心理学的盛行,许多心理学家将关注人类认知发生(知识获得)与课堂学习结合研究,深化和丰富了知识的学与教的理论。
奥苏伯尔(D.P.Ausubel)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意义的获得与保持过程,加涅(R.M.Gagne)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阐明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内外部条件,这两个学习理论为建立系统的认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综合化趋向。
最近十余年中,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了早期的狭隘性,而朝向一种更加开放、包容性广泛的方向发展。
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呈现出开放性、渐进性和包容性等特点。
因此,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既不应用自然科学的“范式”去分折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也不应用心理科学中基础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的内容框架去看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教育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许多分支中吸取了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又由于其研究内容的复杂广泛性,它与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都是服务教育实践的学科 ,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而教育学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
教育学主要是研究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②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着眼点也有一定的差异。
教育学研究的着眼点是探讨教育措施与它的效果之间的关系;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则是找出学生在这种教育措施下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而且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 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能够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 : ①研究对象不同。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 它偏重研究和概括心理现象的共同规律;而教育心理学则是以普通心理学所揭示出来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基础,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
②普通心理学尽管也联系人的社会实践,但并不直接为特定的社会实践服务;而教育心理学则是依据其所揭示的规律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
③普通心理学一般是将人的心理分解为某一方面进行分析,而教育心理学就要考虑多方面的作用而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3.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更为密切。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的,而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儿童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
因此,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既相互补充,又有所交叉。
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儿童心理学偏重于儿童心理发展一般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就要从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概括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这样,其研究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育范围内;而教育心理学尽管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但只限于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
②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教育心理学虽然与儿童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相互交叉,但当接触到某个共同心理学问题时,它与儿童心理学的出发点就不同了。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揭示的是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则要以儿童的这些特点及规律为依据,结合自己的任务,研究儿童在不同教育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以及在教育条件下怎样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其发展。
③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纵向研究;而教育心理学则是处于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学习心理规律的横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