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看戏
初一语文上册《看戏》课件鲁教版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 •拓展阅读
•gěng
pín
què
•忠心耿耿 一笑一颦 鸦雀无声
•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段落的划分 。 •2、本文表达了什么中心意思? •3、课文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 是什么?
•
•结构分析
•第一段:交代了演出的时间地点和 演出前的全场盛况。
•第二段:描写梅大师的精彩表演和 观众的热烈反应。
•第三段:点明中心,提示艺术家身 份。
初一语文上册《看戏》课件 鲁教版
•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 •2、赏析语句。 •3.学习写法。 •4、感受戏曲的魅力。
•
•给红色字注音
•liǎn
yìLeabharlann yíng shènchán
•收敛 屹立 轻盈 蜃楼 奸谗
•jiǎo kēng qiāng ē nuó yǎ
•h矫uán健g 铿锵 婀娜 优雅 金碧辉煌
•
•合作探究
•4、课文对声音的描写采取 了什么手法? •5、怎样理解“我们的女主角 ……不让他消逝”这句话?
•
6、作者是如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 写得栩栩如生的呢?
•有形态 -圆润 珠子
•歌声 •有层次 -辽远又逼近 柔和又铿锵 •细致描摹
•(无形) •有动态 -滚 滴 溅 落
•以形喻声
琵琶行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优秀例文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优秀例文6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话题围绕传统戏曲展开,中国传统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个剧种,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韵味以及内涵。
下面一起随小编来欣赏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优秀作文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优秀例文1:我爱吕剧大家可能想不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各种戏剧中,惟一吸引我的竟是吕剧,这让人感到很惊讶。
不过,这实在没有什么稀奇的。
我喜欢吕剧,是因为我们村里的吕剧迷特别多,而且每年都要唱戏。
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五到正月十六之间,地点就在我们村的旧学校里。
戏台后面原是教室,此时成了化妆室。
上小学时,我总爱跑去看,一场同样的戏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当时,虽然看不懂演的是什么,但那豪华的场景、鲜艳的服装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好像每次去主要是为了看那些衣服、头饰,去看热闹,而不是去听戏。
现在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去看戏不再只是为了看场景看服装,主要是听戏。
你看,帷幕一拉开,只见一个个姑娘莲步轻移,环佩丁当。
这时,我会目不转睛地看个够。
常演的吕剧有《李二嫂改嫁》、《王二小赶脚》、《墙头记》、《龙凤面》、《双蝴蝶》等。
印象中,剧里的人物个个清秀美丽,形象动人。
记得一位戏剧家曾说过,民间艺术是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
我感觉,吕剧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是它与我们农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差不多每一出吕剧都是根据人们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事情编写成的,因而具有朴素真实的特点。
人们歌唱它,演奏它,总是有感而发的,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
应当说,这便是吕剧的魅力所在。
吕剧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特点而吸引了我。
我喜欢吕剧的另一个原因是,爷爷是演了几十年吕剧的老演员,我从小耳濡目染。
我很敬佩爷爷,他不但能唱出男女不同的声音,还能够唱出感情。
有时,唱着唱着,他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
现在,爷爷虽然已年迈,但唱上几段还蛮有滋味。
平时走路,他还不自觉地显露出演戏时的姿势。
因为经常听爷爷讲述,并常跟他去看戏,所以,我对吕剧更加喜爱了。
《看戏》语文阅读题和答案优秀三篇
《看戏》语文阅读题和答案优秀三篇《看戏》语文阅读题和答案篇一时间是晚上八点。
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
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
树叶子也是静静的。
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
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
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
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
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
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
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
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
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她开始唱了。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 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这回音听不见,但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
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
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
潮在涨。
没有谁能控制住它。
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
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
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5看戏》word教案 (4)
《看戏》教学目标:《看戏》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文章是关于文化艺术方面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看戏》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首都公园的露天剧场为群众演出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民对艺术家无比热爱的激动场面,以及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面。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布置预习:1. 了解京剧艺术常识。
2. 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及主要艺术成就。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3.学习精彩场面的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重点: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
2.对声音的描写。
3.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声音的描写。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京剧脸谱》。
问:喜欢这首歌曲吗?师: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四大国粹之一的京剧。
能观看京剧表演,更有幸观赏到京剧名家的现场表演,是莫大的幸运和享受。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叶君健的散文,去追忆50年前的那一场盛况空前的京剧演出吧!板书课题、作者二、学生初读课文问:期待已久的演出就要开始了,大家什么心情呢?有哪些举动呢?快速阅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问老师或查字典。
明确:激动兴奋翘首以待三、范读前2自然段读前让学生思考:前2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板书明确:开幕前的氛围:天热人多人静问:这场京剧演出是什么内容呢?四、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要求:1.画出两个比喻句。
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解决:教学重点1)明确:写得简略。
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看戏》教案设计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看戏》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通过观察表现总体印象的记叙方法。
掌握屹、露、耿、穆、谗等5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艺术家热爱人民和人民爱戴艺术家的动人情景。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记叙要围绕中心,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同学们往往不懂得记的中心一定要通过文章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才能得到落实,体现。
忽视了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记叙的中心就有可能被芜杂的内容,繁冗的语句所掩役或冲淡。
恰当地根据记叙的中心处理好详略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
教学难点: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一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共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l.明确本单元教学重点。
2.检查预习字词掌握情况释词正音3 据预习题切入课文,理解内容,掌握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启发提问:(1)已学过的二个记叙文单元,这两个单元的侧重点是什么?(记叙的中心;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如何?(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就是记叙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现的,因此,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记叙的中心明确、集中。
)(3)记叙的顺序一般有哪些?(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上述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时各举~例。
2 指导学生学习单元说明并思考。
(1)处理记叙的材料详与略的依据是什么?3.检查课前字词掌握情观.释词正音(l)检查(2)出示小黑板,释词正音:屹凝蜃谗耿穆沛屏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好谗:好险的,挑拨离间的人。
圆润:饱满而润泽。
铿锵:这里形容声音有节奏而响亮。
《看戏》的主要内容
《看戏》的主要内容
《看戏》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通过描写观众观看梅兰芳表演京剧的场景,表现了梅兰芳的高超演技和观众对他的热情支持。
文章首先描述了演出的时间和地点,晚上八点的露天劳动剧场人山人海。
随后,舞台上的幕布拉开,音乐奏起,演员们粉墨登场。
他们的表演精彩纷呈,穆桂英的角色尤其引人入胜,她的歌喉圆润动听,歌词如珠子般滚落,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逐渐高涨,最终舞台失去界限,整个剧场变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
文章赞扬了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在66岁高龄仍能保持青春活力的奇迹,也表达了对热情的观众和艺术家的敬意。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看戏》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看戏》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看戏》,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京剧的魅力。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默读水平。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汇。
4.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兴趣。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京剧元素,感受京剧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京剧视频片段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京剧吗?谁知道京剧是什么?2.那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京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京剧的课文——《看戏》。
(二)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阅读课文《看戏》,注意阅读速度和prehension。
a.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b.你对课文中的哪个场景印象最深刻?(三)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生字词有哪些?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吗?b.课文中的哪个场景让你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c.你觉得课文中小朋友看戏的心情是怎样的?(四)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看戏》,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那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二)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三)观看京剧视频片段1.教师播放京剧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
2.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讨论京剧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五、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六、课后拓展1.请同学们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初中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看戏》京剧简介
京剧简介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表演手段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唱”,指的是唱功。
“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
“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
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角色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戏》精品教案 鲁教版
5看戏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看戏》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
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领略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学习本课,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重点朗读描写梅兰芳先生唱腔的句、段,鉴赏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衬托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侧面描写,对修辞方法也有所知晓,因而对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难度不大,而对文章的详略安排不易把握,是本课要分析的重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多角度多方面描写渲染、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3、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戏曲素养。
教学重点: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教学难点: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和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法与学法:运用以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进行活泼、活跃的学习思路,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出示四大名旦的照片)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
京剧,是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已有二百年的历史,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
京剧行当划分细致,在其中有一类最为引人注目,那就是男扮女装的旦角,我国有四大名旦,知道他们是谁吗?请大家看图片,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地点出由左往右依次为: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这几位京剧名角的表演各成一派,独具风味,他们当年的表演真可谓是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看戏》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正是梅兰芳先生当年演出时的动人场面。
让我们也来看看这场精彩的戏吧!(3分钟)(二)整体感知课文:1、由2-3个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叶君健,湖北红安县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初中语文:看戏
看戏课型:新授叶君健教材分析叶君健的《看戏》通过描写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的盛况,赞美了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
文中对于声音的描写非常精彩,人海的比喻非常新颖,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同样值得学习。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的对演员以及观众的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在描写事物时善于发挥想象、巧用比喻、用词丰富的特点。
3、学习详略得当、正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4、培养热爱京剧和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1、学习描写事物时善于发挥想象、巧用比喻的特点。
2、学习详略得当、正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京剧视频,感受京剧之美。
京剧知多少?学生介绍,之后由老师补充。
京剧,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
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传统有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四大流派。
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君健去看一出戏,一出精彩的京戏。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读读写写收敛.li..ǎ.n.屹.立yì奸谗.chán矫.健jiǎo铿锵..ēnuó忠心耿耿..g..kēngqiāng婀娜ěng一笑一颦.p.í.n.海市蜃.楼shèn膨胀..péngzhàng2、概括文章主要事件,把握主题。
明确:本文通过描写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盛况,赞美了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
七年级语文看戏
看戏
首都劳动人民观看梅兰芳演《穆桂英挂帅》
梅兰芳
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 演青衣,兼演刀马旦。我国京剧“梅派”艺 术创始人,在国际上很有影响,代表剧目如 《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介绍剧情内容
•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 有悲欢,也有离合。 有忠诚,也有奸谗; 有决心,也有疑惧; 有大公的牺牲精神, 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
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
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步:轻盈而又矫健
1、用哪些词描写精彩的表演? 唱腔:圆润、辽远而又
2、从哪些方面来描绘?
逼近、柔和而有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婀娜
思考
• 歌词是从嘴里唱出来的,为什么文中说是从演员 的表情、服饰和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 而且还能“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 进观众的心里?
• (略写)
(最后一段)
• 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 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 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 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 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点出中心:艺术家热情地为人民服务,人民热爱自己 的艺术家
(第四节)
•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 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 位女英雄报以雷轰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 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 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
看 戏
戏曲剧种
• 戏剧艺术的种类,根据音乐曲调、语言、起源地 点、流行地区等的区别,划分为京剧、秦腔、川 剧、越剧、粤剧、河北梆子、沪剧等许多不同戏 曲剧种。
《看戏》优秀教案(通用5篇)
《看戏》优秀教案《看戏》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看戏》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戏》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材料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
2、揣摩描写声音的技巧。
3、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培养热爱京剧和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对声音的描写。
3、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难点:对“歌词像珠子似的,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句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片段,看时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片段属于什么剧种?这里面的主人公是谁?片段中讲述了什么故事?(观看视频并思考)(生答)这个片段属于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本片段就讲述了穆桂英惦念国家安危,受印出征的故事。
(屏幕出现课题及作者)二、检查预习1、屏幕出示生字、词(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铿锵颦婀娜蜃楼收敛屹立金碧辉煌忠心耿耿鸦雀无声2、针对大家课前预习,老师对课文“看戏”提几个问题。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什么戏?谁演?演的什么戏?(用一句话概括)生答:首都劳动人民在劳动剧场观看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那大家熟悉文章及戏里的主人公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师总结)3、简介梅兰芳和《穆桂英挂帅》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
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
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霸王别姬》等,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看戏》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看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如何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写作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戏吗?看过哪些戏?谈谈你们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语气。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课文讲述了哪次看戏的经历?(2)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悬念、对比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看戏”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构思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改、点评。
四、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
2.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情感。
3.收集有关戏曲艺术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看戏》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写作训练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鲁教版初一年级语文上册看戏知识点
鲁教版初一年级语文上册看戏知识点《看戏》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艺术家热爱人民,人民热爱艺术家,下面是初中频道整理的看戏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字词屹立收敛蜃楼屏住气奸谗忠心耿耿膨胀婀娜一笑一p n二、作者简介叶君健(1914年-1999年1月5日),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人。
民盟成员。
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
1938年在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政治部第三厅从事国际宣传工作,同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香港主编英文刊物《中国作家》,任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教师,1944年应聘赴英任中国抗战情况宣讲员,剑桥大学英王学院欧洲文学研究员,1949年归国,历任辅仁大学教授,文化部外联局编译处处长,《中国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主任。
中国民盟中央委员,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
三、课文背景梅兰芳(1894 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
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穆桂英挂帅》根据《杨家将》改变。
故事发生在北宋时代,西夏入侵中原,边关告急,宋王下旨比武选帅。
穆桂英的女儿杨金花、儿子杨文广参加比武,夺得帅印,宋王见他俩年幼,就命令穆桂英挂帅。
为了保卫祖国,穆桂英捐弃私嫌,挂帅出征,充分表现了杨家满门的爱国精神。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的晚年杰作。
三、中心思想主要写了人们冒着强烈的署气在剧院观看由梅兰芳同志创造的戏剧,赞扬了梅兰芳精湛的演技,表达了我对戏剧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梅兰芳同志的深深敬意。
四、课后练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其中的字注音。
颦收敛屹立屏住蜃楼奸谗矫健铿锵婀娜忠心耿耿2、根据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为什么没有详写《穆桂英挂帅》剧情,却把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表现上面?2.课文写天气的闷热和现场的静寂,有什么作用?3. 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到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七年级上册语文《看戏》教案、教学设计
(2)理解戏剧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兴趣。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但对于戏剧这一文学体裁,可能还较为陌生。因此,在进行《看戏》一文的教学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看戏》,使学生感受到戏剧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戏剧的热爱和尊重。
2.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
(1)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问题;
(2)尊重同学,乐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关注社会现象,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戏剧知识。
教师引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戏剧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分析了课文《看戏》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2.学生参与: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学生总结:“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戏剧知识,也深刻体会到了戏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方法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提升文学素养。
初中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看戏》叶君健简介
叶君健简介叶君健(1914~ 1999),中国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笔名马耳。
湖北红安人。
经历1933年到武汉大学攻读外国文学,课余开始创作。
1937年出版用世界语写作的短篇小说集《被遗忘的人》。
大学毕业后赴日本,教授英语、世界语。
抗战开始后在武汉从事抗战文艺活动。
后到香港,任英文版刊物《中国作家》主编,还将当时中国抗战文学的优秀作品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任教。
1944年去英国宣传中国人民抗日事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欧洲文学,用英文写成长篇小说《山村》,描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山村中的农民带着陌生和惶惑心理卷入革命浪潮,还写了《它们飞向远方》和短篇小说集《无知的和被遗忘的》。
1949年秋回国。
在对外文委工作。
50年代起,任《中国文学》(英文版)副主编。
70年代后完成长篇《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描写自辛亥革命前夕到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展示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阶级斗争的场景。
他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不少作品以外国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为中国少儿读者扩展了眼界。
他还翻译出版了《安徒生童话全集》。
《安徒生童话》现有80多种文字的译本,丹麦报纸有评论认为中文译本是最好的。
文中认为“只有中国的译本把他当做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
”为此,丹麦女王曾隆重授给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话》众多译者中唯一获此殊荣的。
也是安徒生与叶君健作为作者与译者,因一部作品先后获得同样勋章的唯一先例。
叶君健一生共为世人留下500多万字的创作作品和300多万字的文学翻译作品,其中由他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已成为中国几代读者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还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对外文学刊物《中国文学》。
[1]人物小说著有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寂静的群山三部曲》(《山村》、《旷野》、《远程》),散文集《两京散记》,文集《西楼集》,短篇小说集《叶君健小说选》、《叶君健童话故事集》等。
2018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看戏
2018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看戏看戏菡子故乡的人们,不问男女老幼,自古至今都是喜欢看戏的。
正月里倾巢而出,看各种各样的戏,进城和各村之间的路上,看戏的行人,谈着戏的内容。
至于各个季节中这方那方演出草台戏,有的敬菩萨,有的庆丰收,有的消灾避难,却都成了活人生活中一点难得的享受,一年大约有四五次。
每逢唱戏的那个大村,有个沾亲带故的人家,访亲会友又成了看戏的缘由。
娘家人到村上来看戏,即使做了婆婆的闺女,也觉得脸上有光。
穿了新衣裳外出看戏的姑娘,又常常成为相亲的对象,自然,如果眼尖心巧,在姑娘低垂的眼梢里也能把对方瞄上一眼。
像故乡所有的孩子一样,我自幼也是一个小戏迷,其实是热闹迷。
戏台下的另一个场面,使人眼花缭乱,豆腐花、豆浆、剪刀豆腐、兰花豆腐、臭豆腐,虽说属一个类型,一盏灯下,热腾腾、忙碌碌,却各人有各人的手艺;挎着篮子卖野荸荠、老菱、瓜子、毛栗的,大都走来走去,凑着观众。
也许这样的场合比戏台上的更与人接近的缘故,很多人被吸引到这面来了。
我从五六岁起开始看戏,家里人却认为我绝无看戏的理由,不予理睬,我在地下赖了半天,唔唔了一阵,终于被好心的邻人拖了起来。
匆促上阵,身上并无额外的穿戴,袋里也没增添零花的铜板,我每在凄凉和激愤中,侧身于热闹的人群,自负地庆幸自己挣得来的自由。
当时大多演的是京戏。
乡下人不能理会,只知道白脸是奸臣,红脸是忠义之士,其他则茫茫然。
遇到唱多做少的戏,如鲁迅先生在《社戏》里所描写的坐下来唱个不停的老旦,哪怕扮的是皇帝娘娘,大家都要不耐烦的。
记得我看过《逍遥津》,有很长的唱段,以十三个欺寡人开句,他唱到五六个欺寡人,我已趴在别人的背上睡着了。
看戏也犹如经历人生。
许多的故事都在戏场里形成,有的亲人在戏场里走失,有的亲人又在戏场里重见,我自己就有过这么回事。
夏天的晒场上和冬天的茶馆里,经常上演江南的小戏滩簧(锡剧),妇幼都很欢迎。
看戏也仿佛家常便饭,清唱、表演唱,甚至化装登台的,一律为人们所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