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懂得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知道什么叫“特征",懂得说明事物的特征不仅要对事物表象进行说明,还必须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说明文。

4.文化传承与理解: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锤炼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

三、教学设想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教学,主要围绕说明文展开练笔。

说明文的写作,在整个初中学段呈现出“鸡肋”之势,因为中考不考,但整个初中学段,只有本单元会单独聚焦说明文的写作,所以面对尴尬的鸡肋,也应该有滋有味地去品味,因为从着眼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实用文写作的意义也不容小视。

让我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的典范,桥梁专家茅以升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朴素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文中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将中国石拱桥悠久的历史、优美的形式、精巧的结构,清楚明白地介绍给读者。

其总分总的结构,和由一般到特殊、由独拱石桥到联拱石桥的说明顺序,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更有文化底蕴和审美高度,叶老从苏州一百多处园林中提炼出其共有的特点,并围绕这一特点娓娓而谈,用质朴而简洁的文字,逐点一一解说,让读者禁不住感叹,说明文也如此妙曼和多汁。

所以本单元的练笔,将以教材为基点,链接师生的生活,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学会写说明文。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进一步观察大家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十根手指,每根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五单元:《作文》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和比较事物特征。

2.恰当引用资料,说清事物的特征。

3.运用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写作指导写作说明文,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将其独特之处介绍明白,给读者以准确无误的认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首先,欲看究竟,留心观察,发现特征。

只有留心观察,才能把握事物的特征。

在观察时,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概貌,又要观察局部细节。

要做到观察细致,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角度,抓住要说明的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味道和质地等;二要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进行——或从早到晚,或从春夏到秋冬,或由近及远,或由低到高,或由外而内等。

其次,善于比较,明察秋毫,明确特征。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通过比较鉴别,把握所要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增强说明效果。

比较,可以同类相比或异类相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

如法布尔的《蝉》,写蝉的地穴表面,拿它与金蜣的巢相比较:“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

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说明了蝉的洞口“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的原因,可谓明察秋毫。

再次,恰当引用,使文章丰富翔实,说清特征。

事物有颜色、形状、大小等外在特征,也有发展历史、原理功能和文化意义等内在特征。

内在特征有时候需要通过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的引用分析才能被发现。

恰当引用资料,既能使文章丰富翔实,也有利于准确、具体地说清楚事物的特征。

最后,巧用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突出特征。

修辞好比文章的华衣锦衫。

在说明文中,巧妙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既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又能避免说明文的枯燥乏味,让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文采,平添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大安区初中语文集体研备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上学期年级八年级单元第五单元课题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时数 2 主备人执教人教学目标1、懂得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性。

2、知道什么叫“特征”,懂得说明事物的特征不仅要对事物表象进行说明,还必须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

3、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说明文。

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时2课时(教学1课时,作文讲评1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学)课时目标1.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预习单1.学生预习课文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掌握相关要求。

2.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自己印象深刻、感触最多的事物,看看打算如何抓住特征进行说明?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这就告诉我们在描述一件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联系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研习一.明确特征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可供识别事物的特殊象征或标志,也就是这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

比如咱班里的2位双胞胎男同学,相貌、举止、声音都很相似,但是时间一长大家都能区分开他们,就是因为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征。

二.抓特征的一般方法(一).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

例如:作者简介,人物传记。

(二).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和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

(三).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

(四).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课文学习,归纳抓住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二)技能与方法目标:利用写作实践,修改习作等方式,学习抓事物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利用写作实践,修改习作等方式,学习抓事物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和理解抓住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学生介绍动物的视频,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归纳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八年级上册第116页)
2.引导学生抓关键信息。

3.归纳文中的写作方法。

明确:善于观察和比较。

查阅和引用资料。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

(四)当堂练笔,学抓特征
1.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例文
2.当堂练笔:学生描写一种动物,让其他同学猜。

3.学生展示小作,学生互评,教师点拨。

①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查找资料等方式,准确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
②指导学生围绕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③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锤炼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五)回顾要点,布置作业
1.回顾所学的写作方法。

2.布置作业: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去描写四中一景或一栋建筑物(六)板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说明方法
观察比较
查阅资料
说明顺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正确使用各种说明方法,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特征。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一个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那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写作指导】【思维导图】【文题展示】【一】利用下面的材料(材料见教材),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思维导图】【片段展示】沙漠中的“血脉”(片段)吐鲁番气候极为干旱,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大片绿洲。

原来,吐鲁番盆地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般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

盆地虽然酷热少雨,但临近雪山,每到春夏时节,大量冰雪融水便会渗到戈壁滩下,形成地下积水,可以为生产、生活所用。

吐鲁番人民勤劳聪明,他们利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坡度大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坎儿井,把雪山融水从地下引到村庄和农田。

坎儿井的主要渠道都修建在地下,水分不会因为炎热、狂风而大量蒸发,所以坎儿井能一直保持流量稳定。

可以说,遍布盆地的坎儿井群就是沙漠中的“血脉”。

点评这一段重点讲了坎儿井水源的来源和吐鲁番人民的勤劳聪明,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说明了坎儿井水源丰富和流量稳定的特征。

片段选点少,笔力集中,条理清晰地为读者介绍了坎儿井,让读者对坎儿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吐鲁番的宝井——“坎儿井”(片段)坎儿井,《史记》中称其为“井渠”,遍布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新疆维吾尔语称之为“坎儿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2.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抓住事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1.一些物体或图片,例如水杯、苹果、铅笔等。

2.一些形容词卡片,例如大、小、长、短、重、轻等。

3.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物体或图片,例如水杯、苹果、铅笔等。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事物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可以用来描述物体?讲解(20分钟):1.教师给出事物的特征的定义:事物的特征是指能够用来描写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性质或特点。

2.教师从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重量等方面给出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特征。

3.教师给出一些形容词卡片,并示范如何用形容词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例如,“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圆形的,重量适中的。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通过抓住事物的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区分事物。

实践(30分钟):1.学生自由选择一个物体或图片,并观察该事物的特征。

2.学生用形容词卡片来描述所观察的物体的特征,并将描述写在纸上或板书上。

3.学生可以互相观察并交流彼此观察到的特征,并进行讨论。

总结(1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抓住事物的特征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事物特征的经验和感受。

3.教师提问,有没有遇到难以用形容词来描述的事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拓展(15分钟):1.学生可以将所观察的事物的特征进行比较,并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

2.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些其他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描述,练习抓住事物的特征。

展示(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观察的事物和对其特征的描述。

2.学生可以一起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对事物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抓住事物的特征,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特征的练习,学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

2.结合课文、赏析例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3.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猜一猜:(1)“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腿,有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2)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尾巴很短。

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3)仔细观察兔子还有哪些标志?请大家归纳整理一下,还“兔子”一个原来的模样。

生动的描述: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

眼睛像一对红色的宝石,见到阳光就微微颤动。

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二、事物特征的概念回顾《蝉》这篇课文,作者写“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呢?事物特征: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

三、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一)类文阅读,把握特征表现三组例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和说明事物的?第一组:《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第二组:《蝉》第三组:《清明上河图》明确:第一组:说明对象为建筑《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而巧妙形式优美《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二组:说明对象为动物《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第三组:艺术作品《梦回繁华》:画面内容的繁华;《清明上河图》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总结:建筑物: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动物、植物:生物学的特征艺术作品:画面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地位(二)观察,比较,寻找物品特征携带便于观察的生活小物品,当堂观察、比较,寻找物品特征。

实战演练: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剧、手机、自行车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含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含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1.结合课文学习,启发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利用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3.联系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仔细观察,大家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十根手指,每根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由此我们知道,即使是看起来一样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所以我们写说明文介绍某个事物时,要让人清晰明白,印象深刻,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回顾教材,知特征。

◎本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说明文,作者都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并以此为核心展开说明。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五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各有怎样的特征?师小结: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介绍事物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特征。

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

因此,要通过自己的介绍说明让别人准确了解事物,必须把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介绍清楚。

2.探究活动二:作比较,明特征。

◎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说明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材料,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则材料抓住了小白兔的特征,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小白兔呢?材料一:小白兔全身覆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材料二:小白兔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两只耳朵很长,一双眼睛又红又亮,嘴巴是三瓣的。

材料三: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

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

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微微眯起。

《写作(五)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附教案)

《写作(五)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附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写作(五)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重点和难点】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例如《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以“兔子”为例,让同学们先描绘自己见过的兔子的模样(如: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进而告诉学生,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

三、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1.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恰当地选用。

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里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建筑进行比较,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蝉》中为了突出蝉脱壳的特征,作者对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脱壳的特点,而且也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

四、写作文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许地处独特的位置,或许有标志性的外观,或许还有传奇的历史。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方法;3、学会抓住事物特征,正确表达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材《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3、课堂教具:示例文章、练习题。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说明文该怎样写才能让读者清楚明白?”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步: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15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

2、介绍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包括抓住事物特征、精确选择论据、逻辑清晰连贯等写作技巧。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例如动物、植物、建筑物等),讨论这个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特点,并确定好写作的主题。

第四步:范例分析(15分钟)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讨论的事物和确定的主题,老师进行点评并给出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写作思路。

第五步:写作练习(20分钟)让学生按照讨论和范例的内容,开始进行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用简练明了的语言进行写作。

第六步:互评交流(15分钟)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阅,提出改进建议,互相学习进步。

第七步:总结提高(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提高,强调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

四、课后作业:1、用自己选择的事物写一篇说明文,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2、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复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抓住事物特征的技巧进行写作。

同时,教师应该继续引导学生多练习,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教学难点】对“特征”的理解【教学设想】接着出示两段说明同一种动物的文字,并且结合例文赏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再指导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的方法,并进行片段训练;然后对整篇习作进行构思指导;最后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写说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情趣对话:柏拉图对“人”下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动物。

”于是,他的一个学生把一只鸡拔光了毛,开玩笑说:“这就是柏拉图的‘人’!”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把人比作会思考的芦苇,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比喻。

人当然不仅仅是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的动物,他会思考,有自己的思想。

这就告诉我们说明要抓住特征。

比如霍金......三、猜一猜谜:1、出示投影片1:“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生猜一阵后)教师小结:上述文字正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

(板书:独有标志)现在我们把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

(板书:事物的特征)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说明事物的特征。

(板书课题:说明事物的特征)过渡语: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

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指导学生理解“特征”。

2、出示投影片2:“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问: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比较投影片2,问:为什么投影片2能更清楚的看出是写兔?小结:兔。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说明。

2.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清晰、准确地表达事物的特点。

3. 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征2. 抓住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3. 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5. 实践练习:编写说明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特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特征及其作用。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定义与特征,阐述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重要性。

3. 示范:以实例分析,展示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事物,尝试抓住其特征进行说明。

5.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改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总结说明文的特征及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2. 编写一篇说明文,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了解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

六、教学过程(续)6. 拓展:介绍说明文的种类及其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说明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说明文,选取一个熟悉的事物,抓住其特征进行详细说明。

七、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1. 引言:介绍说明文结构的基本组成,如引言、和结尾。

2. 阐述说明文的部分如何围绕事物特征进行组织,如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等。

3. 结尾:强调说明文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使读者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析一篇优秀的说明文,了解其结构特点。

八、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 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语。

2. 简洁性: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避免冗长和啰嗦。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特点;2.学会分析事物的特征并运用于写作;3.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特点;2.学会分析事物的特征并运用于写作。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写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材、笔记、纸张、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将一只猫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问学生这张图片是什么,并引导学生描述一下这只猫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写一篇说明这只猫的文章,我们应该怎么写呢?Step 2:讲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特点(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特点,并解释其含义,同时给出几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分析事物特征并运用于写作(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不同的事物,如鲜花、汽车、电脑等,让学生分析这些事物的特征,并写出一段说明文的开头。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4:整合讨论(10分钟)教师请几组学生将他们分析的事物特征和写好的开头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不同组的写作,看看他们的特征分析是否全面,语言表达是否准确。

Step 5: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图片或物品,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选择一个事物进行特征分析和写作练习。

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和展示,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的说明文,并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准确描述事物的特征。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分析事物的特征对于写作说明文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图片和物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特点,并通过实际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培养了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特征分析和写作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课《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课《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同中求异法多面展示法表里合一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第一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方法品析
1.同中求异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事物的形似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例如,同样是笔,硬笔(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和软笔(毛笔)是不同的;即使同是硬笔,钢笔和圆珠笔的构造、特点、使用方法也有不同。如果能抓住这些进行说明,事物的特征就能表现得比较清楚了。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是这样来说明赵州桥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的——
事物的整体特征,有时就是各个局部特征的总和。对事物的微观特点进行的说明,其实也就是对整体特征进行的说明。围绕某一点,多方面地展现事物的特征,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多面展示,是我们在写作说明文时可以尝试的方法。
3.表里合一法——有些事物,其内在的特征是能通过外在的形式充分地表露出来的。因此通过说明其外在的特征,同样可以说明其内在的特征。请看这样几段。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螯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螯,直至雌螯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这五个点和指针组成了钟面的上半部,在上半部的其它地方,染青莲色,一条向上弯的弧线把它和下半部分开。下半部没有染色,但在中间画了一个金黄色的天安门。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画在这儿是说明这里的十二点是指北京时间,而不是其它时间。
通看一遍整个钟面,你会发现很像夜空。那钟边由弧边和弧线组成的下半部不就是月亮吗?上半部多么像天空,那五颗绿色的小星星还在发光呢。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说明事物的技巧,特别是抓住事物的特征。

这可不是普通的教学,而是要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清清楚楚。

你知道的,教学有时候就像做饭,得把调料搭配好,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2. 事物特征的重要性2.1 理解事物的本质首先,我们得明白,抓住特征就像是找到了事物的“身份证”。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介绍一只猫,那你得告诉大家它是什么颜色、体型多大、性格怎样。

否则,大家就只能迷迷糊糊地想象,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不同的猫。

特征就像是事物的标签,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它。

2.2 吸引注意力而且,抓住特征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你想想,如果你用夸张的比喻来描述,比如说:“这只猫的毛发就像阳光下的金丝一样闪闪发光!”是不是一下就能让人产生画面感,立刻想要了解更多呢?所以,抓住特征不仅是说明事物的关键,更是吸引人的法宝。

3. 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3.1 选择事物好了,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教学设计的步骤。

第一步,选择你要说明的事物。

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比如水果、动物,甚至是天气变化。

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各自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事物,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3.2 列出特征接着,让学生们列出这个事物的特征。

比如,假如选择了西瓜,那就得想想西瓜的外皮是绿的,里面是红的,还有黑色的籽,味道鲜甜可口。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鼓励大家用生动形象的词汇来描述,让特征更加鲜明。

比如,“西瓜的皮就像战士的铠甲,保护着里面的美味!”3.3 组织语言然后,就到组织语言的环节。

这个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们把这些特征串起来,形成一段连贯的描述。

可以让他们尝试用故事的形式,把特征融入其中,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发现了一颗巨大的西瓜,就像在沙漠中发现了一片绿洲!”这样,描述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听的人也会忍不住想要继续听下去。

4. 互动与反馈4.1 课堂互动当然,教学不能是单向的,互动才是王道!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比如小组讨论,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描述,互相给出意见。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是一篇说明文阅读课。

该课主要以例子为主,旨在教导学生如何通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

该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包括:1.通过例子感知说明文的特点2.通过观察特征,熟练掌握说明方法3.通过练习提高说明文写作技能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2.熟练掌握说明方法3.提高说明文写作技能2.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世界著名建筑物——埃菲尔铁塔,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步骤二:整体阅读带领学生进行整体阅读,感知说明文的特点。

步骤三:分析文本通过分析文中的几个例子,引导学生找出每个例子的特点,从而学会通过观察特征进行说明。

步骤四:练习写作让学生尝试根据所给例子进行说明,提高说明文写作技能。

步骤五:课堂互动通过让同学评价彼此写出来的说明文,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技能提高。

3. 总结反思在课堂结束前,通过小结让学生梳理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以便日后更好地应用这些技能。

三、教学重点学生需要掌握以下重要的技能和方法: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2.能够通过观察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3.熟练掌握说明方法4.能够进行说明文的写作四、教学难点学生需要克服以下难点:1.熟练掌握通过观察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2.能够灵活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进行写作五、教学评估1.能够通过观察特征进行事物的说明2.能够熟练掌握说明方法3.能够写出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六、教学建议建议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给学生更多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技能。

同时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提高这方面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难点:对“特征”的理解。

教学设想:接着出示两段说明同一种动物的文字,并且结合例文赏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再指导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的方法,并进行片段训练;然后对整篇习作进行构思指导;最后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一个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猜一猜谜:1、出示投影片1:“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生猜一阵后)师小结:上述文字正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

(板书:独有标志)现在我们把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

(板书:事物的特征)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说明事物的特征。

(板书课题:说明事物的特征)过渡语: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

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指导学生理解“特征”。

2、出示投影片2:“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问: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比较投影片2,问:为什么投影片2能更清楚的看出是写兔?小结:兔。

写出了兔的毛、耳朵、眼睛处的独有标志。

3、出示投影片3:(小白兔)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问:它还有哪些标志?“嘴巴尖尖的,耳朵有时直竖,前腿短,后腿长。

”小结:比较投影片3写出了兔的形态特点,当然事物的特点不仅仅只限于形态,特征还可以包括哪些方面?4、请大家归纳整理一下,还“兔子”一个原来的模样。

出示投影片4:“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

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就微微颤动。

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师归纳小结:写特征不仅要写出它的独有标志,而且还必须写得细致具体。

(板书:细致具体)解释事物的特征:可供识别事物的特殊象征或标志。

或者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

过渡语:我们理解了“特征”,即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并且必须细致具体,那么如何抓住事物特征呢?(二)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

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

1、事物的特征●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

例如:作者简介,人物传记。

●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和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

●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

●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

●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2、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1)同中求异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事物的形似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是这样来说明赵州桥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的——(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大弓,因而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桥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同是对桥拱的说明: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同是对桥面的说明:前者是没有陡坡,后者是几乎与河面平行;同样是拱,前者是“像一张大弓”,后者则是“半圆形”。

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这些同中之异、具有特征性的东西,两座桥的特点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多面展示法——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点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

这个特征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因此作者从苏州园林的布局、假山堆叠的艺术性和池沼与其它景物配合的灵活性、园林中栽种和修剪树木、花墙和廊子的巧妙设置及每个角落的布置等四个方面进行逐一展现使读者通过对各个局部的了解,整体认识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事物的整体特征,有时就是各个局部特征的总和。

对事物的微观特点进行的说明,其实也就是对整体特征进行的说明。

围绕某一点,多方面地展现事物的特征,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

多面展示,是我们在写作说明文时可以尝试的方法。

●(3)表里合一法——有些事物,其内在的特征是能通过外在的形式充分地表露出来的。

因此通过说明其外在的特征,同样可以说明其内在的特征。

请看这样几段文字——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

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螯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螯,直至雌蟹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肖柯《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这两段文字,说明了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语言的。

说明时,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两种动物的外显的现象的描绘来表现这一内在的特征的。

当然,以上三种方法只是在作文时供选择运用的操作方法,要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还需要我们平时付出努力。

一要认真观察。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二要深入思考。

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在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

三要重视积累,扩大生活视野、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知识:一是什么是事物特征,即一事物区别于另一种事物的独有标志;二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展开说明,即平时要认真观察、深入思考、重视积累,查阅资料,写作时,可选择采用同中求异法,或多面展示法,或表里合一法等方法,分析事物自身区别与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并且要细致具体。

只有抓住了事物特征,才能把纷繁的事物区别开来,给我们留下准确的印象。

(七)写作实践: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很多的事物。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以《XX的自白》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不少于600字2、你所在地方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或者,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围绕家乡的建筑特色或者某个特色建筑,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

不少于600字。

3、中国是个美食的国度,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

不少于600字。

【习作例文】香烟的自白朋友,你一定认识我,不信?你亲眼瞧一瞧——瘦长而圆滑的身材,雪白的皮肤,戴一顶海绵帽子。

你说我是香烟?对极了,在下正是。

说真的,这些年我真算是红透了,上至国家元首,下到黎民百姓,几乎人人都认识我。

我的确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没想到自己这么小小的个子能走遍全球。

不过,我的“作用”确实不小。

人们参加社交活动少不了我,我成了男子汉“气派”的体现;平常办事少不了我,据说不管多难办的事,只要我出面准能成;提神醒脑开通思路也少不了我。

人只要一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我的身影。

屏幕上的那位作家,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苦思索着,桌角的那只烟灰缸里满满堆积着我的残骸——一顶顶海绵帽子。

虽然我深受人们的喜爱,可遭遇还是太“惨”了。

其实,我是由烟草加工而成的,因而我的体内含有一种叫尼古丁的有毒物质。

可别小看它,我们兄弟20个所含的尼古丁量,足可以毒死一头强壮的大公牛!人体一旦吸进它50至70毫克,就会死亡。

虽然平时我身体里尼古丁的含量并不会达到使人死亡的地步,但长期吸我,便好像长期服毒、慢性自杀一样。

不但如此,我的体内还含有多种致癌物质。

据现代科学家分析,这些物质会促使人患肺癌、喉癌、食道癌等绝症。

有调查数据表明,近年来我的主人们得肺癌的死亡率比普通人高10倍,喉癌高5.4倍,食道癌高3.4倍。

这些数字,也不禁常常使我胆颤心惊。

但是为了使我们香烟家族逐步壮大起来,我可管不了那么多啦。

现在,我的外衣已经越来越精美,身价也越来越高了。

我的足迹踏遍了五洲四海的每一个角落。

我也时常为自己能够风靡世界,在人类市场上长盛不衰而感到骄傲。

但是有时我也想,我们明明是在破坏人类的健康,却又受到他们如此这般的青睐。

亲爱的朋友,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点评】文章先说明外形特征,再说明香烟的“作用”和内部成分,最后说明“发展的现状”。

全文抓住香烟的特征,说得清清楚楚,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活泼。

枣阳风味名吃——酸浆面酸浆面是枣阳的传统小吃,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用面条煮熟后冲凉烫热,加配料及酸浆汤拌和而成。

汤面内绿、白、红各色搭配,显得十分雅致,面条韧劲强,酸辣适口。

酸浆面的制作比较复杂。

首先是制浆。

选用适量的小青菜、芹菜淘洗干净,沥尽水,倒入沸水锅中适度焯水后捞起,放在一只预先用开水洗净并消过毒的大口瓦坛中;再把焯菜的水烧开,倒入适量事先调好的生面糊烧沸,舀入瓦坛中用净塑料布盖住坛口密封,二至三天后即酸香扑鼻,成了老浆。

以后每次把坛中的老浆舀出,把坛洗净后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把焯好水的菜及焯菜的水舀置坛中再倒入老浆,盖好密封,就可得到源源不断的酸浆水。

然后是和面和擀面。

取上白面粉加入适量的精盐和食用碱拌匀,用温水和匀面团(要求冬天稍软、夏天略硬)揉好,每隔十几分钟揉搓一次,直至面团光亮无裂口。

用适量的面粉入锅中用文火炒熟摊凉,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以炒面为面扑,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折叠成5厘米宽的条,用刀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抖散到面板上,撒一些面扑,以防沾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