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第六讲第二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

第六讲宋明理学的理欲之辨

(二)陆王心学

Chinese Philosophy

陆王心学简介

.陆王心学直接继承先秦儒家(子)思孟(子)学派,强调人的本心或良知在道德实践和伦理交往中的主体性作用,心灵通过.自作主宰.或.良知准则.,能够决定道德法则和伦理规范的至善价值。

.宋明理学的心学派系发端于北宋程颢(明道心学),奠基于南宋陆九渊(象山心学),集大成于明代王守仁(阳明心学)。

.陆王心学的核心命题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宋明理学三大派别比较表

儒家哲学的“合外内之道”

.传统儒家始终存在两种互补的逻辑思路:

一是以孔孟之道代表的外化思路,尊崇德性,强调诚意,重视仁心发挥和道德自律;

二是以孔荀之道为代表的内化思路,讲究学问,追求明理,重视礼乐教化和伦理制约。

.程朱理学彰显天理,采取内化思路,接近先秦孔荀之道;陆王心学突出良知,采取外化思路,接近先秦孔孟之道。

陆九渊心学思想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江西金溪陆坊青田村人,因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舍讲学,山形如象,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与朱熹齐名,史称朱陆。心学奠基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对近代中国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

先立大者剥落心病

.吾之学问与诸处异者,只是在我全无杜撰,虽千言万语,只是觉得他底在我不曾添一些。近有议吾者云:.除了‘先立乎其大者’一句,全无伎俩。.吾闻之曰:诚然。

.此只有两路:利欲,道义。不之此,则之彼。

.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

.学者疲精神于此,是以担子越重。到某这里,只是与他减担,只此便是格物。

本心是人之所以为人者

.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为也。

.人生天地之间,禀阴阳之和,抱五行之秀,其为贵孰得而加焉。

.仁,人心也,心之在人,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与禽兽草木异焉者也,可放而不求哉?

.义理之在人心,实天之所与,而不可泯灭焉者也。

.故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孟子就四端上指示人,岂是人心只有这四端而已?又就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一端指示人,又得此心昭然,但能充此心足矣。

.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此心此理实上容有二

.仁即此心也,此理也。求则得之,得此理也;先知者,知此理也;先觉者,觉此理也;爱其亲者,此理也;敬其兄者此理也;见孺子将入井而有怵惕恻隐之心者,此理也;可羞之事则羞之,可恶之事恶之者,此理也;是知其为是,非知基为非,此理也;宜辞而辞,宜逊而逊者,此理也;敬此理也,义亦此理也;内此理也,外亦此理也。故曰:.直方大,为习无不利。

.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此天之所与我者,我固有之,非由外铄我也。.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此吾之本心,所谓安宅、正路者,此也;所谓广居、正位、大道者,此也。古人自得之,故有其实。言理则是实理,言事则是实事,德则实德,行则实行。

心正无上是福

.实论五福,但当论人一心。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

.为善为公,则有和协辑睦之风,是之谓福。为恶为私,则有乖争陵犯之风,是之谓祸。

.大人之事,至公至正,至广大,至平直。剖蠡管之见,荡其私曲,则天自大,地自广,日月自昭明,人之生也本直,岂不快哉!岂不乐哉!

王守仁心学思想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佛道三教,举办学校,统军征战,文武双全,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心即理”立言宗旨

.诸君要识得我立言宗旨。我如今说个心即理是如何,只为世人分心与理为二故,便有许多病痛。如五伯攘夷狄,尊周室,都是一个私心,便不当理,人却说他做得当理。只心有未纯,往往悦慕其所为,要来外面做得好看,却与心全不相干。分心与理为二,其流至于伯道之伪而不自知。故我说个心即理,要使知心理是一个,便来心上做工夫,不去袭义于义,便是王道之真。此我立言宗旨。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

.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

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知行合一”立言宗旨

.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发明圣门合一之教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著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

良知是心之所以为心者

.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

.区区所论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于此见得真的,直是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考诸三王而不谬,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致良知:是非准则内置于心

.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凡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其善欤,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不善欤,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是皆无所与于他人者也。

.至善之发见,是而是焉,非而非焉,固吾心天然自有之则,而不容有所拟议加损于其间也。

惟精惟一之学

.讲习讨论,未尝非内也;反观内省,未尝遗外也。夫谓学必资于外求,是以己性为有外也,是义外也,用智者也;谓反观内省为求之于内,是以己性为有内也,是有我也,自私者也:是皆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故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

良知即是乐之本体

.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君子之戒慎恐惧,惟恐其昭明灵觉者或有所昏昧放逸,流于非僻邪妄而失其本体之正耳。戒慎恐惧之功无时或间,则天理常

存,而其昭明灵觉之本体,无所亏蔽,无所牵扰,无所恐惧忧患,无所好乐忿 ,无所意必

固我,无所歉馁愧怍,和融莹彻,充塞流行,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斯乃所谓真洒落矣。是洒落生于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于戒慎恐惧之无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