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___赵水平

合集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发展, 对其发生机制已有较新的认识,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 他汀类调脂药及ACEI的确切作用得到充分证实。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治疗,药物Th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ABSTRACT】Atherosclerosis is the m ajor diseases threaten ing the human healt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newunderstanding of itspathogenesis has been reached. The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 of Statinsand ACEI has been fully confirmed. Great advancement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has been m ade。

【KEYWORDS】atherosclerosis; mechanism; treatment; drugs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 lerosis, AS)是指在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壁内膜及内膜下有脂质沉着(主要是胆固醇及胆固醇脂), 同时伴有中层平滑肌细胞移行至内膜下增生, 使内膜增厚, 形成黄色或灰黄色状如粥样物质的斑块。

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发性血管内膜疾病,主要侵犯大、中型动脉, 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 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研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也刻不容缓。

动脉粥样硬化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课本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病理p1142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随着人们对AS了解的深入,抗AS药物也不断发展。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作者:张晓蕾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33期【摘要】脂蛋白(a)(Lp(a))是Kare Berg 从血浆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蛋白质,发现于1963年。

目前已经证实,血浆Lp(a)浓度的升高与早期冠心病,脑卒中、心脏手术后血管狭窄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文就Lp(a)的分子结构及其致动脉粥样硬化、促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脂蛋白(a);载脂蛋白(a);动脉粥样硬化Advances in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oprotein(a) and AtherosclerosisZHANG Xiao-lei(Huaiyin Advanced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of Health, Huaian Jiangsu 223300,China)【Abstract】Lipoprotein(a) [Lp(a)] was isolated from plasma by Kare Berg in 1963.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 elevated levels of Lp(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atherosclerosis, such as the ea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vascular stenosis after the cardiac surgery. The article mainly sums up the structure of Lp(a), the probably mechanisms of its cause the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Key words】Lipoprotein(a);Apolipoprotein(a);Atherosclerosis1 Lp(a)的结构特点1.1 Lp(a)的分子结构Lp(a)是由一分子类似于LDL的脂质核心以及一分子的apo(a)所构成。

临床血脂学与动脉粥样硬化课件

临床血脂学与动脉粥样硬化课件

TG
CE
FC
Apo
PL
临床血脂学与动脉粥样硬化
*
Murphy HC et al. Biochemistry 2000;39:9763-970.
ApoB
【 LDL的结构】
单层PL和FC 亲水性外壳
TG和CE 疏水性内核
临床血脂学与动脉粥样硬化
*
Rye KA et al. Atherosclerosis 1999;145:227-238.
2~6%
12~16%
~1%
4~7%
1~2%
6~10%
80~1000nm
30~80nm
【富含TG的脂蛋白】
CM
VLDL
PL
临床血脂学与动脉粥样硬化
*
LDL
HDL
5~6%
22~26%
35~45%
6~15%
22~25%
~7%
10~20%
25%
~5%
~45%
20~25nm
8~13nm
【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HDL
LDL
CM,VLDL, IDL
> 30 nm
20–22 nm
Potentially proinflammatory
9–15 nm
Potentially anti- inflammatory
【脂蛋白的大小】
临床血脂学与动脉粥样硬化
*
TG
CE
FC
Apo
90~95%
50~65%
2~4%
8~14%
*
【脂蛋白外源性代谢】
CM残粒在肝脏的分解
1
STEP
2
STEP
3

内科学指导:高血脂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内科学指导:高血脂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高脂血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而造成的死亡超过了恶性肿瘤。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高脂血症中4/5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而不是以高胆固醇为主,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为深入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通过基因打靶结合体细胞有益突变体基因转移技术,该研究组成功繁育了国际缺乏的脂蛋白脂酶缺陷的极度高甘油三酯小鼠模型,其血浆甘油三酯含量超过正常小鼠的上百倍。

后继研究发现,是国际上继发现ApoE基因敲除和LDL受体基因敲除两种小鼠可发生自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三种小鼠。

此结果一经公开,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

研究组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了该小鼠血浆中蓄积的乳糜微粒氧化所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机理。

而此前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长期集中在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损伤上。

他们还发现,这种小鼠尽管血浆中甘油三酯蓄积,但造成的血管病变仍然是通过巨噬细胞蓄积胆固醇后形成的泡沫细胞。

另外,这种小鼠还表现出对于胰腺炎的易感性增高、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血液凝固异常。

研究组和有关不同专业的专家合作,已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有的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目的分析和研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血脂水平方法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判定方法进行临床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01月被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确诊冠心病的观察组60例,和确诊非冠心病的对照组40例。

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粥样斑块检出率为78.3%(47/60),对照组粥样斑块检出率为47.5%(19/4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甘油三酯平均水平为(2.47±0.91)mmol/L,对照组甘油三酯平均水平为(2.01±0.61)mmol/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使用血脂水平方法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判定等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的确诊率显著并且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标签:冠心病;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确诊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容易造成患者体内各大主要动脉发生疾病。

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脂水平对于该病的发展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选取当地某医院被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01月被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确诊冠心病的观察组60例,和确诊非冠心病的对照组40例。

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1±2)岁;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1~71岁,平均年龄(63±1)岁。

两组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首先,采用颈动脉检测法。

使用上海中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Philips HDI SSI-2000),对上述100例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系统进行探查,查看患者颈动脉内是否存在斑块和回声情况,对于存在斑块者,应详细记录有关斑块的数目、质地、位置,并对血管的长轴进行观察,在颈动脉分支部位的1cm处对颈动脉内膜的厚度进行测量,取最大值后进行分析。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日期:2013-03-22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elerosis,AS)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防治中,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研究已经证实,CHD的发生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呈正相关。

但也有研究发现,2/3的CHD患者LDL—C 虽已降至血脂防治指南标准以下,但仍有CHD或冠心病意外发生。

因此,近年来人们在关注降低LDL—C的同时,也认识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可能是抗AS和减少CHD意外的重要途径,认为HDL—C的不足是导致心血管意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HLD—C与心血管意外风险呈负相关,对CHD的发生有保护作用,已经得到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证实。

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HDL—C每升高0.03mmol/L(1mg/dL),患CHD的危险性降低2%—3%,HDL代谢与AS的关系已经成为治疗AS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

但是,在2007年ACC会议上公布的升高HDL—C药物Torcetrapid的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1 HDL的组成HDL颗粒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有多种亚类,亚类之问的区别在于其所含的脂质、载脂蛋白、酶以及脂质转运蛋白的数量与质量不同,因此这些亚类在形状、密度、大小、作用及功能性等方面均有不同。

有研究表明,HDL的蛋白成分极为复杂,其中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 I 含量最为丰富,此外还含有ApoA II、ApoA IV、ApoA V、ApoC I、ApoC II、ApoC III和ApoE,其中ApoA I 还可以分成6个亚类。

1赵水平-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与展望(台湾522)PPT课件

1赵水平-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与展望(台湾522)PPT课件

80
D+R+L
46 0.7 (0.02)
70
D+R+N
40

43
D + R + N ±L
39 1.5 (0.04)

D+(R+N+L+F)+E, BP 21

50
D+P+N+C+F
41 2.1
33
D+L+C
37-40 0.054
29
降脂临床益处显著而管腔改善不明显?
• 治疗时间偏短(2年左右), AS消退需要时间 • 降脂产生益处的机制是稳定了AS斑块 • 降脂药(特别是他汀)非降脂作用所产生的
Post-CABG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1997;336:153-162.
33 89 -27* — — 77 33 —
采用冠脉造影完成的临床试验
Study CLAS I POSCH (5y) Lifestyle FATS (N+C) FATS (L+C) CLAS II USCF-SCOR SCRIP HARP Post-CABG
Tex Heart Inst J. 2006; 33(4): 417–423
LDL-C沉积于动脉内膜下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始动环节
AS发生必备因素:LDL和单核/巨噬细胞(Nature 2008)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2008
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启始、进展、 并发症等阶段均起重要作用
• 应用盲法分析QCA,在基线时对10个节段冠状动脉和基 线时管腔直径狭窄>25%的主要分支血管行管腔狭窄直径 百分比(%DS)和最小管腔直径(MLD)分析。

血脂、LP(a)及TNF-α水平变化及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

血脂、LP(a)及TNF-α水平变化及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

血脂、LP(a)及TNF-α水平变化及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郑昌柱;任雨笙;李兰蓀;贾国良【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vascular tissue after pecutaneous tranluminal angioplasty (PTA) ,and evaluate the role of serum lipid ,lipoprotein (a) [Lp(a)]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in this progress .Methods Thirty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ith high fate diets were establish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10 rabbits with normal feed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 .Blood biochemistry tes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serum TC ,TG ,HDL‐C ,LDL‐C ,Lp(a) and TNF‐αbefore the experiment ,after 2 weeks feeding and 1 month ,2 months ,3months after PTA .The correlation among atherosclerosis andLp(a) ,TNF‐a were measured by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analysis .Opposite reference value was calculated with receiving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 analysis .Results The levels of TC ,TG and LDL‐C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baseline with the feeding time(P<0 .05) .The level of HDL‐C after 2 weeks high cholesterol diet feedin g was lower than baseline (P<0 .05) .The content of TNF‐αat 2nd month after PTA was remarkable higher than baseline(P<0 .01) .ROC analysis showed that RR of TNF‐a was 1 .84(P<0 .01) and an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0 .871 for TNF‐α (95%CI:0 .811 -0 .956) compared to 0 .523 for Lp(a) (95% CI:0 .409-0 .720)regarding atherosclerosis .Conclusion The turbulence of lipid could be an important factor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e high level of TNF‐αmaytake part in the process of repairing of arteriosclerotic vessel .%目的:探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成形术(PTA)后血管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血脂、脂蛋白(a)[LP(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这一过程变化的意义。

血脂五项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监测的临床意义及进展

血脂五项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监测的临床意义及进展

血脂五项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监测的临床意义及进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我院常规采用的血脂五项指标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监测的意义,及国内外正常指标和治疗参考值范围,并简述其研究进展.血脂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外源性的,就是我们每天进食中脂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而成;另一条是内源性的,就是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由肝脏、脂肪细胞及其它组织合成释放入血液。

人体除脑组织及成熟的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都可合成胆固醇。

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体内胆固醇70~80%由肝脏合成,10%小肠合成。

老年人不像年轻人,肝脏分解代谢减慢,分解脂肪的脂酶活性减弱,易造成脂肪堆积,再加上自由基的作用,使血脂在动脉壁上沉着,从而造成动脉硬化,这是老年人血管衰老的表现,也是老年人病理性衰老的病理基础。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疾病都与高血脂有关,因此血脂增高是困扰中老年人健康的祸根。

【关键词】血脂五项;参考范围;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五项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此外,尚有载脂蛋白(APOAI、(APOB)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几年发展趋势尤为迅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冠状动脉与脑动脉管腔较细,是AS最常累及的血管。

这些粥样硬化的血管由于激发条件而引起粥样斑块表面溃疡、血小板凝集、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目前公认引发AS的五种因素有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内分泌紊乱和遗传因素。

根据调查,高脂血症等脂类代谢紊乱是AS的主要病因之一。

现就临床应用的血脂五项检测对AS的诊断意义作一简要介绍。

1 总胆固醇(TC)据报导,血清TC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性;缺血性冠心病的发病率以血清TC值在6.7 mmol/L开始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美国NIH与1988 年将血清TC值5.2~6.2mmol/L定为危险临界值,近几年,由于人口年龄老化,修改的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将血清TC的危险临界值改为5.2~5.7 mmol/L。

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一、内容综述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这是一篇关于心血管健康的重要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脂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预防这种疾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脂蛋白,脂蛋白是一种携带脂肪的蛋白质,它们在血液中循环,并影响我们的健康。

有些脂蛋白可以帮助我们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

但是如果这些脂蛋白过多,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它会导致血管壁变厚、变硬,并形成斑块。

这些斑块可以堵塞血管,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脂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低密度脂蛋白(LDL)被认为是最危险的一种脂蛋白,因为它可以在血管内形成斑块。

高密度脂蛋白(HDL)则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脂蛋白因为它可以帮助清除血管内的LDL。

除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例如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并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胆固醇症。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和流行病学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它是指血管壁上形成的一种黄色的斑块,主要由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肪物质堆积而成。

这种斑块会逐渐增大,阻塞血管影响血液流动,从而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疾病。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的人口受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其中以发达国家最为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之多。

因此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脂蛋白,简单来说脂蛋白就是指一类含有脂肪和胆固醇的血浆蛋白质。

它们在体内起到运输脂质和胆固醇的作用,但过多的脂蛋白会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临床血脂2011_赵水平

临床血脂2011_赵水平

15
横纹肌溶解症 脑出血
16
极低LDL-C浓度患者应用他汀可 改善生存率.
Statin Use in Patients With Extremely Low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s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Circulation. 2007;116:613-618.)
第6年后 21
30
52
0.026
10
《WHO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 他汀治疗需长期坚持,如有可能,终身服用
11
临床血脂2011
➢LDL-C降低目标值探索 ➢他汀用于冠心病一级预防是
否有益?
➢降脂可有效防治中风 ➢老老年人是否需要进行降脂
治疗 12
LDL-C低目标值的探索
• LDL-C更低是否仍获益? • 极低LDL-C水平可能带来的危
1.6 1.9 2.2
36
LDL-C治疗后水平与卒中风险
所有卒中
HR (95% CI)
≥ 100 mg/dL 70 - < 100 mg/dL < 70 mg/dL
1.00 1.01 (0.81, 1.27) 0.72 (0.59, 0.89)
P值
0.9076 0.0016
0.4
0.7
1.0 1.3 1.6 1.9 2.2
理论上,所有人都应该将LDL-C维 持在50mg/dL的“新生儿”水平, 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CVD患者也 应该控制在类似低的水平。
23
他汀与冠心病一级预防
24
他汀与冠心病一级预防
The benefits of statins in people without establish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t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meta-analysis of

赵教授的报告

赵教授的报告

大幅度降低胆固醇能更好的防治冠心病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心内科赵水平经历100余年的探索,人类已经充分认识到,血浆胆固醇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基础、临床研究的一致性证明,血浆胆固醇特别是LDL-C水平的升高是冠心病至病的危险因素,积极降低LDL-C能显著降低冠心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全世界范围进行了许多有关降低胆固醇防止冠心病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血浆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可降低2%。

但是,由于缺乏强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依据那时的临床试验结果,尚无法作出决定性结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临床采用新一代的强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即他汀类药物,在许多人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肯定了降低胆固醇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

虽然多数降胆固醇指南和冠心病防治指南上,都主张将冠心病患者的LDL-C降至2.6mmol/l作为目标值,但仍有不少学者认为,将LDL-C降的更低,冠心病患者获益会更大。

已有数项临床研究结果支持这种观点。

2004年发表的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二次指南(ATPIII)补充说明中,提出对极高危险得人群,将LDL-C降低至1.8mmol/l,也是一种合理的临床选择。

1.防治急性冠脉综合症。

临床观察研究的结果支持,ACS患者尽早服用强效降低胆固醇药如他汀类药是非常有益的,可明显的降低死亡的危险。

瑞典心血管重症监护中心分析了1995-1998年中,58个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非选择性急性心梗(AMI)患者一年后死亡率和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住院期间)的关系,共计19599例患者,5258例服用他汀类药物,(主要是辛伐他汀),14071例未服用此类降脂剂,一年内前者死亡率教后者降低25%,提示AMI早期使用他汀类能明显改善预后。

新近发表的急性冠脉事件全球注册(GRACE)研究结果(2)也支持,在ACS时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益处。

赵水平-血脂治疗新进展 (天津7-9MSD)

赵水平-血脂治疗新进展 (天津7-9MSD)

2009年他汀荟萃分析明确 年他汀荟萃分析明确 降LDL-C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每降低1.0 mmol/L LDL-C,则心血管风险降低: 每降低 ,则心血管风险降低: • 主要血管事件风险降低 主要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0% • 主要冠脉事件风险降低 主要冠脉事件风险降低23%
4S终点结果: 终点结果:
死亡原因及例数总结 对照组 辛伐他汀组 (n=2223 (n=2221 2223) 2221) 死亡原因 (n=2223) (n=2221) 所有CHD CHD死亡 所有CHD死亡 189 111 所有心血管病死亡 207 136 癌症 35 33 自杀 4 5 创伤 3 1 其他 7 7 所有非心血管病死亡49 所有非心血管病死亡49 46 所有死亡 256 182
早期降脂临床试验结果: 早期降脂临床试验结果:
•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可降低冠心
病的死亡率; 病的死亡率;
•但增加了非心血管疾病(自杀、 但增加了非心血管疾病(自杀、
车祸、癌症等)的死亡率. 车祸、癌症等)的死亡率.
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
第一次在人类证实: 第一次在人类证实: 积极降低胆固醇, 积极降低胆固醇,能使冠心病患者 获得巨大益处。 获得痛与 对象:4444例35-70岁心绞痛与 心肌梗死者,TC5 mmol/L 心肌梗死者,TC5.5-8.0mmol/L •治疗:辛伐他汀20mg/d(63%) 治疗: 20mg/d 治疗 辛伐他汀20mg/d(63% 40mg/d(37%),要求使TC降 mg/d(37 要求使TC 或40mg/d(37%),要求使TC降 至5.2-3.0mmol/L •随访:5.4年。 随访: 随访
他汀治疗循证医学证据
1994 1995 1996 1998 2001 2002

动脉粥样硬化赵维江

动脉粥样硬化赵维江
6
2 职业: 紧张脑力劳动,精神压力大,紧迫感和快节 奏工作教,如司机、电报员发病率高。
3 饮食习惯: 喜肥腻甜食,高盐,高胆固醇,嗜酒多食, 高热量饮食,不爱吃新鲜水果蔬菜,少运 动者易患。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
表现
为三高一低,即胆固醇(TC) 高,甘油三脂(TG)高,低密度脂蛋白(LDL
4
二 病因与危险因素
AS属多病因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有九种:高龄、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高同 型半胱氨酸血症、感染、遗传家族史。
5
1 年龄与性别:
发病率30岁以下为14.3%,40岁以上82.6% ,70岁以上 100%。其特点为35岁以后发病 ,49岁以上进展迅速。每增加10岁,发病 率增加1倍,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1.5〜 4:1。女性比男性发病晚10年,由于绝经期 后雌激素水平下降,HDL降低,发病率上升 ,死亡率高于男性。
以后发现平滑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数种胶原弹力纤
维蛋白、葡聚蛋白,平滑肌细胞(SMC)分收缩型 和
合成型,收缩型平滑肌细胞对许多血管活性物质有
反应,如肾上腺素、ET、血管紧张素使血管收缩。
而PGI2和EDRF、NO、神经多肽等都可引起SMC舒张 。
SMC在AS表型发生改变由收缩型变成合成型类似纤 维
母细胞,含少量肌丝,有大量粗面物质网和高尔基
SML内面增殖与血小板释放生长刺激因子(PDGF) 有关,高脂血症LDL,巨噬细胞衍生的生长因子,干 扰素对SML有促进有丝分裂作用。AS时平滑肌细胞
摄 取脂质成为泡沫样细胞。平滑肌细胞含有许多受体 ,对LDL-C、胰岛素,生长刺激因子(PDGF)和生长 抑制因子均有亲合性,促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迁, 使内膜增厚。动脉中平滑肌细胞层应<29层,若过度 增殖则影响血管壁自身营养供应。平滑肌细胞也参 与AS病变过程中修复和纤维增生过程。

内脂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内脂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出的 。
近 年 来 研 究 发 现 脂 肪 组 织 不 仅 仅 具 有 能 量 储 备 功 能 , 具 还
有 旺 盛 的 内 分 泌 功 能 , 够 产 生 和 分 泌 多 种 生 物 活 性 物 质 , 括 能 包
瘦素 、 脂联 素 、 抗 索 、 瘤 坏 死 因 子 n T 抵 肿 ( NF—n 、 膜 素 等 , )网 它 们 统 称 为 脂 肪 细 胞 冈 子 , 与 机 体 许 多 生 理 与 病 理 过 程 。 内 脂 参
l5 . 2 0
和红, 李立 明 . 卫 华 , . 曹 等 长期 服 用 苯 那 普 利 的 高 血 压 患 者 左 室
肥 厚 逆 转 与 Ⅱ 管 紧 张 素转 换 酶 基 因 和 C y s 『 L h ma e基 因 多 态 性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 ] 中华 流 行 病 学 杂 志 。0 4 2 ( ) 7 6—7 0 J. 2 0 ,5 9 :5 6. 周永 , 卣丽 娟 , 娜 , 小 剂 量 氢 氯 噻 嗪 降 压 疗 效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尹 等.
( 稿 日期 :, 益 强 , 发清 , . 金 唐 等 自发 性 高 血 压 大 鼠 肝 阳上 亢 证 模 型 肾 上腺 组 织 的 酪 氨 酸羟 化 酶 基 因表 达 研 究 [ ] 中 国现 代 医 学 杂 J.
( 本文 编 辑 郭 怀 印 )
20 8, 6( ): 1 — 5 3 0 3 6 5 0 1.




志 , 0 0, 0( : 4—2 . 2 0 1 8) 2 6
[ 3 徐 树 楠 , 渡 华 , 仙 明 , . 阳 通 络 方 对 肝 阳 上 亢 型 高 血 压 大 2] 李 侯 等 潜 鼠血 压 及 E C P的影 响 E ] 中 国 老 年 学 杂 志 , 0 8 2 : 2 9一 T、 GR J. 20 ,8 1 4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翟振丽;马维红;申炜【摘要】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动脉粥样硬化(AS)关系密切,功能性HDL通过胆固醇逆转运(RCT)、抗氧化、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等发挥抗AS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HDL的抗AS功能会丧失,甚至发挥促AS的作用.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不足以反映HDL的功能,而HDL的功能检测更有意义.本文就正常功能的HDL和失功能HDL与AS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3(016)036【总页数】4页(P4242-4245)【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类,HDL;胆固醇,HDL【作者】翟振丽;马维红;申炜【作者单位】541001,广西桂林市,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541001,广西桂林市,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高密度脂蛋白 (HDL)是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主要保护因子,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临床上治疗冠心病 (CHD)也以升高HDL为重要靶标。

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此认识提出质疑,在全身性炎症或代谢性疾病中,HDL的抗AS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表现出促AS的作用[1],这主要与HDL的功能改变有关。

因此,临床上常用的检测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不能完全反映HDL的功能,而HDL的功能检测对预测AS发病风险更有意义。

本文就HDL的功能改变与AS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HDL的概述HDL是由多种成分聚集形成的脂蛋白颗粒,密度为 1.063 ~1.210 g/ml,主要包含 HDL2(密度为 1.063 ~1.125 g/ml)和 HDL3(密度为 1.125 ~ 1.210 g/ml)。

与其他脂蛋白颗粒相比,HDL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胆固醇含量最低。

载脂蛋白AⅠ (apoAⅠ)是HDL的主要成分,约占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影响脂蛋白滞留的因素(二)
2. 含apoB脂蛋白水平及其持续作用时间
➢ 血浆 LDL的浓度越高脂质滞留速度越快 ➢ 脂蛋白浓度升高的持续时间:Bogalusa心脏
研究
三、影响脂蛋白滞留的因素(三)
3. 内皮下基质分子
种类:蛋白聚糖、胶原、弹性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各 种骨骼相关基质分子
分布: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易感区域(弥漫性内膜增厚区域) 作用机制:
CDP: 烟酸 (n=1,119) N=8,341, P=ns
Stockholm: 安妥明 + 烟

-29
N=555, P=ns
POSCH:
-35 回肠部分切除术
N=838, P<0.001
N=入选人数; ns=无显著性差异. *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变化净差 (P 值指事件).
Levine GN et al. N Engl J Med. 1995;332:512-521.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___赵水平
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 致病性危险因素
➢动物试验 ➢流行病学调查 ➢高胆固醇血症相关基因研究 ➢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氧化 感染
炎症 脂蛋白
一、脂蛋白滞留-反应学说的理论依据(一)
降胆固醇防治冠心病近代历程
1994 4S
1995 1996 1998
WOSCOPS CARE AFCAPS/TexCAPS LIPID
早期研究与安慰剂相比,证实他汀可 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002 HPS
为高危患者强化降脂治疗提供了理论
2004 PROVE IT
基础
2004 NCEP ATPIII补充报告 正式提出强化治疗概念,将LDLC<70mg/dL作为极高危患者降脂治
HHS: 吉非罗齐 N=4,081, P<0.02
早期降脂二级预防试
(1960-1990)
0 -5 -10 -15
% -20 -25 -30 -35 -40 -45 -50
TC *
-6 -10 -13
-23
CHD 事件 *
-9 -13
CDP: 安妥明 (n=1,103) N=8,341, P=ns
血脂异常
单核细?胞 M单CP-核1↓细胞
MCP-巨1 噬↓细胞
OXLDL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细胞因子
OXLDL↙ 金↘细属胞蛋因白酶子
泡沫细胞 金属蛋白酶
调脂药物
调脂药物
四、滞留-反应学说与干预靶点(一)
1.阻止含apoB的脂蛋白进入及滞留于内皮下
➢他汀类药物 ➢依折麦布 ➢鲨烯合酶抑制剂 ➢抑制apoB-100的合成的反义核苷类 ➢MTP抑制剂 ➢PCSK9抑制剂 ➢apoB转录和含apoB脂蛋白分泌抑制剂
小结
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复杂 含apoB脂蛋白(主要是LDL)是发病 的始动和关键环节
血管壁的诸多因素影响AS的发生和 发展
现阶段仅证实大幅度降低LDL-C是 AS防治的有效手段。
-3
-4
-5
-6
-7
-8
-9
-10
- 9.1%
*
- 6.8% *
*p<0.001,与基线值相比的差异,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Ref: Nissen S et al. JAMA 2006;295 (13):1556-
斑块体积百分比改变与LDL-C百分比改变的关系
强化降低LDL-C可以使冠脉管腔扩大
三、影响脂蛋白滞留的因素(四) 4.辅助分子
➢脂蛋白酯酶 ➢分泌型鞘磷脂酶 ➢分泌型磷脂酶A2
特异病因-有效治疗
结核
病病因

结核 结结核核杆杆菌感菌染感染
T细胞
巨T噬细细胞胞
过过
巨↓噬细胞
程程
炎症因↓ 子
C炎反应症蛋因白子↑
内C皮反细应胞蛋改变白↑
内皮细胞改变
治治疗

抗生素
抗生素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30
-35
-34
-40
-45
-50
-47
N=入选病例数. *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变化净差 (P 值指事件).
Levine GN et al. N Engl J Med. 1995;332:512-521.
Oslo: 饮食/戒烟 N=1,232, P=0.02 WHO: 安妥明 N=15,745, P<0.05 Upjohn: 降胆宁 N=2,278, P0.02 LRC-CPPT: 消胆胺 N=3,806, P<0.05
3.促进动脉内皮下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清 除
➢升高HDL-C ➢CETP抑制剂torcetrabit ➢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 ➢改善HDL功能促进胆固醇逆转运
早期降脂一级预防试验
(1960-1990)
TC *
0
CHD 事件 *
-5
-10 -15
-9
-9
-8.5 -11
-14
-20
% -25
-20 -19 -23
滞留前期
滞留期
滞留后反应早期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人右冠状动脉尸体解剖)
From: Nakashima Y.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7;27:986 –989.
一、脂蛋白滞留-反应学说的临床意义(三)
➢ 迄今为止,对于动脉粥样化性心血管疾病而言, 降低血浆LDL-C是最为成功及关键的治疗,抗炎 治疗、抗氧化治疗、改善内皮功能等治疗均未能 在不应用调脂药物降脂的情况下取得明显疗效。
疗的可选目标
2005 TNT IDEAL
进一步证实 强化治疗可以使高危患者获益
TNT: N Engl J Med 2005;352.
自基线变化的百分比 (%)
终点分析:关键 IVUS 参数的变化
病变最严重的 10mm 节段中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体积变化
标化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位数
总体积中位
0

-1
-2
四、滞留-反应学说与干预靶点(二)
2.特异性抑制脂蛋白与内皮下基质分子 (蛋白聚糖等)的相互作用
➢采用抑制S-SMase和sPLA2分子(限定于病变区) ➢阻断或逆转滞留的脂蛋白引起的非适应性反应 ➢AS的炎症过程中生物活性脂类和催化其合成的关
键酶
➢涉及白细胞募集和粘附的细胞因子
四、滞留-反应学说与干预靶点(三)
➢ 该学说不仅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预防为主的原 则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更是为强化降脂治疗、 “越低越好”的理念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依据。
内皮下脂蛋白滞留-反应的过程
三、影响脂蛋白滞留的因素(一) 1、脂蛋白特性及内皮通透性
➢ 脂蛋白的特性:脂蛋白颗粒的直径、 电荷、胆固醇含量
➢ 内皮通透性 :内皮细胞更新和凋亡
动物实验
Wyler von BM.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6;26:359 –364.
Nievelstein PFEM.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1;11:1795 -1805.
一、脂蛋白滞留-反应学说的理论依据(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