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
七大营养素之脂类
结构特点
反式脂肪酸的化学结构使得其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
对健康的危害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影响生长发育,尤其是对婴幼儿和青少 年的神经系统发育有不良影响;降低精子质量,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因此,应尽量减少反 式脂肪酸的摄入。
03 胆固醇认识误区及正确摄 入方法
ABCD
限制高脂肪肉类摄入
如肥肉、五花肉等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应适量减少摄 入。
控制糕点、糖果等甜食摄入
这类食品中往往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和糖分,应适量控 制摄入。
06 脂类与相关疾病关系及预 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与脂类关系
高脂血症
血浆中脂质浓度过高,易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 病等心血管疾病。
脂肪酸不平衡
对未来健康生活方式期许
保持合理饮食
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搭配各种食物,确保脂类、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增加运动量
通过增加运动量,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 对脂类的利用能力。
关注健康科普知识
不断学习健康科普知识,了解最新的营养学研究 成果,为自己的健康生活提供科学指导。
THANKS FOR WATCHING
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和反 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 病风险。
胆固醇水平异常
胆固醇过高或过低均对心 血管健康不利,需保持适 当水平。
肥胖问题与脂类摄入过多关联
能量过剩
摄入过多高脂食物,导致能量摄 入超过消耗,进而引发肥胖。
脂肪堆积
体内脂肪过多堆积在皮下和内脏周 围,影响身体健康和外观。
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缺 乏运动,易导致肥胖问题。
脂类01
1-2 脂类(Lipids)一、脂类的定义脂类是生物体内的一大类物质,包括脂肪、蜡、磷脂、糖脂、固醇等,脂类的种类繁多,结构各异,但都具有下列共同特征。
1、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2、都具有酯的结构或可能成为酯的物质(醇、酸)。
3、能被生物体利用的物质。
根据脂类的化学组成,可作如下分类:在食品化学中,脂类中最重要的是作为能源的油脂和易引起食品腐败的复合脂类。
二、甘油酯和脂肪酸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的甘油酯,若甘油结合的三个脂肪酸相同,则称之为单纯甘油酯,否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天然油脂中的甘油酯大部分是混合甘油酯。
甘油酯中的脂肪酸一般是直链的,分为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两类,脂肪酸的命名一般多保持其俗名。
与食品化学关系较大的脂肪酸见表1,其中以C16及C18的脂肪酸在自然界中最广为存在。
如棕榈酸(十六酸)、硬脂酸(十八酸)、油酸(9—十八烯酸)、亚油酸(9,12—十八二烯酸)。
天然存在的不饱和酸大部分为顺式,如油酸。
三、脂肪酸及脂肪的性质1、物理性质纯净的脂肪酸及其油脂都是无色的,脂肪是混合物,所以没有确切的熔点和沸点,几种脂肪及脂肪酸的沸点都比较高,在常压下蒸馏时要发生分解,故只能在减压下蒸馏。
表1、作为脂类成份的主要天然脂肪酸2、直链不饱和脂肪酸b3、羟基酸ab脂肪酸的比重一般都比水轻,它们的折光率随分子量和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象奶油等含低饱和度酸多的油,折光率就低,而亚麻油等不饱和酸含量多的油,折光率就高,在制造硬化油(人造奶油)加氢时,可以根据折光率的下降情况来判断加氢的程度。
脂肪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固体脂肪指数在某一温度时,塑性脂肪(软化脂肪)的固体和液体比例称为固体脂肪指数(SFI),它与脂肪在食品中的功能性有重要关系。
可采用超声技术来测定SFI,因为固脂中的超声速率大于液体脂。
脂肪的加工产品,如人造奶油、可可脂、起酥油等,对脂肪中固体含量有不同要求,固体含量的多少影响脂肪的熔化温度和可塑性,当固体含量少,脂肪容易熔化,如果固体脂含量很高,脂肪变脆。
酯类
C.磷脂酰肌醇
D.缩醛磷脂
X:胆碱,胆碱缩醛磷脂
乙醇胺,乙醇胺缩醛磷脂
丝氨酸,丝氨酸缩醛磷脂
E.心磷脂;双磷脂酰甘油
1分子甘油+2分子磷脂酸
(3)甘油醇磷脂的性质
①容易氧化
②溶解度
③可解离成两性离子型或带电荷的分子
pH7时,几种常见的甘油醇磷脂的净电荷
④磷脂分子中有极性头和非极性尾
不溶于水
熔点比脂肪高
不能被水解
不能被氧化
不会酸败
保护作用
防水作用
防止水分蒸发
防止寄生虫侵害
蜂蜡、虫蜡、羊毛蜡
五.复脂
磷脂(phospholipids):
醇磷脂----脂肪酸、甘油、磷酸、含酸、含氮碱基
(一)磷脂(phospholipid)
1.甘油醇磷脂(glycerophosphatide)
不溶于丙酮,但溶于乙醚和乙醇;
胆碱的生物功能
(1)乙酰胆碱是重要的神经递质,传导神经冲动。
(2)防止脂肪肝。
(3)生物体内的甲基供体。
B.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
X =氨基乙醇or丝氨酸
1889年从脑组织和神经组织中提取,常与卵磷脂共存。
性质:
不稳定,容易吸水,在空气中氧化为棕黑色物质;
酸值(价)(acid number or value):中和1g油脂中的自由脂酸所需KOH的mg数。
③由羟基脂酸产生的性质---乙酰化
KOH乙酰值(价):中和1g乙酰酯经皂化释放出的乙酸所需的mg数。
3.甘油三酯的功能:
供能、贮能
隔热、保温
缓冲、保护
脂溶剂
脂类
脂 类
脂 类
脂类也称脂质,是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
于水的一类化合物,由碳、氢、氧元素 组成。脂类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产 生能量的三大营养素。
一、脂类的分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1甘油
甘 油
脂肪酸
脂 类
脂肪(甘油三酯)
3脂肪酸
脂肪酸
脂肪酸
磷脂 类脂
-----可变脂
1
磷脂: 甘油三酯中一个或两个脂肪酸被磷酸或含磷酸 基团取代。 磷脂酸 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 肌醇磷脂
磷酸甘油酯 组成结构
神经鞘脂——神经鞘磷脂
磷脂生理功能
① 是组织细胞膜的重要构成成分,缺乏时会造成细胞 膜结构受损,出现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产生皮疹等。 ② 帮助脂类或脂溶性物质等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脂 溶性维生素、激素等; ③ 卵磷脂能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形成脂肪肝,促使胆 固醇的溶解和排泄;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积,降 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心脑血管病。 ④ 脑磷脂则与血液凝固有关。 ⑤ 可促进改善大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⑥ 磷脂能和脂肪酸一样为人体供能;
罐头类食品: 不论是水果类罐头,还是肉类罐头,其
中的营养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坏,特别是各类维生素几乎 被破坏殆尽。另外,罐头制品中的蛋白质常常出现变性 ,使其消化吸收率大为降低,营养价值大幅度“缩水” 。还有,很多水果类罐头含有较高的糖分,并以液体为 载体被摄入人体,使糖分的吸收率因之大为增高牞可在 进食后短时间内导致血糖大幅攀升,胰腺负荷加重。同 时,由于能量较高,有导致肥胖之嫌。
2、胆固醇还是人体内许多重要活性物质如性激
素、胆汁酸、维生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脂类
1.脂类:脂肪酸(4C以上)和醇(甘油醇、神经醇、高级一元醇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2.脂:室温时为固态的脂肪;3.油:室温时为液态的脂肪;4.蜡:高级脂酸与高级一元醇所成的酯;5.磷脂:含磷酸的单脂衍生物,分甘油醇磷酯、鞘氨醇磷脂;6.糖脂:含糖分子的单脂衍生物,分鞘氨醇糖脂和甘油醇糖脂。
7.脂肪酸(fatty acid):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成分。
8.必需脂肪酸:维持生长所需的、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如亚油酸、 DHA等。
9.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
10.酸败:油脂自动氧化生成挥发性醛、酮、酸的过程称为酸败。
11.糖脂(glycolipids):糖通过半缩醛羟基与脂质以糖苷键连接的化合物,是构成双层脂膜的结构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的单分子层中。
12.甘油糖脂:甘油二酯与己糖(半乳糖、甘露糖和脱氧葡萄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植物的叶绿体和微生物的质膜富含甘油糖脂。
13.萜类:又称为萜烯类化合物,分子中含10C以上,且组成为5的倍数的烃类化合物。
14.固醇类:含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一类醇、酸及其衍生物,包括固醇和固醇衍生物。
15.胆汁酸:与脂肪酸或其他脂类结合成盐,乳化肠内油脂,增加脂肪酶作用位点,便于油脂消化吸收。
16.脂蛋白(lipoprotein,LP):脂质与蛋白质(载脂蛋白)结合所组成的一类大分子复合物,能溶于水。
17.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
18.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镶嵌有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的膜系统。
原核生物只有质膜,而真核生物除了质膜外,还有细胞器的膜,如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等。
19.外周蛋白:分布于双层脂膜的外表层,与膜的结合比较疏松,容易从膜上分离出来;外周蛋白比较亲水,能溶解于水。
20.内在蛋白:蛋白部分或全部嵌在双层脂膜的疏水层中,不容易从膜中分离出来;主要以 -螺旋形式存在。
第五章 脂类
影响油脂发生酸败的因素有: 影响油脂发生酸败的因素有: • • • • • • 温度; 温度; 光和射线:紫外线和β 射线、 射线; 光和射线:紫外线和β-射线、γ-射线; 氧气; 氧气; 催化剂:如金属元素; 催化剂:如金属元素; 脂肪酸的类型; 脂肪酸的类型;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
防止油脂酸败的措施
(三)脂肪的酸败
油脂暴露在空气中,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日光、 油脂暴露在空气中,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日光、微生 酶的作用而发出难闻的气味和口味变苦, 物、酶的作用而发出难闻的气味和口味变苦,甚至有 毒性等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 油脂的酸败。 毒性等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 酸败影响食品质量、风味变坏或使其营养价值降低、 酸败影响食品质量、风味变坏或使其营养价值降低、甚 至对人体健康有害。 至对人体健康有害。 酸价:中和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KOH的毫克 酸价: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 的毫克 称为酸值。酸败程度一般用酸值来表示。 数,称为酸值。酸败程度一般用酸值来表示。
• • • • • • 低温贮存; 低温贮存;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避光保存; 避光保存; 降低杂质和水分含量; 降低杂质和水分含量; 包装容器干净清洁,且不用金属容器; 包装容器干净清洁,且不用金属容器; 加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 丁基羟基茴香醚、 加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丁基羟基茴香醚、 丁基羟基甲苯等。 丁基羟基甲苯等。
油脂的酸败可分为3种类型: 油脂的酸败可分为3种类型:
①水解型酸败:在酶作用下水解产生脂肪酸,如产生 水解型酸败:在酶作用下水解产生脂肪酸, 的是低级脂肪酸,则具有难闻的气味, 的是低级脂肪酸,则具有难闻的气味,若产生的是 高级脂肪酸,则不产生难闻气味。如奶油、 高级脂肪酸,则不产生难闻气味。如奶油、椰子油 产生这种水解型酸败。 产生这种水解型酸败。 酮型酸败( 型氧化酸败): ):水解产生的游离饱和 ②酮型酸败(β-型氧化酸败):水解产生的游离饱和 脂肪酸, 脂肪酸,在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有特殊刺激性臭味 的酮酸和甲基酮。 的酮酸和甲基酮。 氧化型酸败(自动氧化):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在 ③氧化型酸败(自动氧化):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在 空气中易发生自动氧化,生成过氧化物, 空气中易发生自动氧化,生成过氧化物,进一步分 解为低级脂肪酸、 产生臭味。 解为低级脂肪酸、醛、酮,产生臭味。是油脂及含 油脂食品主要的变质现象。 油脂食品主要的变质现象。 含水和含蛋白质较多的含油食品或油脂易受微生物污 引起水解型酸败和酮型酸败。 染,引起水解型酸败和酮型酸败。
有机化学:脂类
O
O
CH2—O—C—R3
CH2OH
R3-C-O- Na+
甘油
肥皂
1g油脂完全皂化所需氢氧化钾的mg数叫皂化值 (saponification number)。皂化值越大,油脂的平均 分子量越小。
皂化值是衡量油脂质量的指标之一,并可反映油 脂皂化时碱的用量。
油脂是一种混合物,除能皂化者外,还有约 1%~3%的部分不能皂化(即不与碱作用,也不溶于水) ,这些物质包括维生素A、D、E、K、蜡及甾醇等。
O
19-去甲基黄体酮生 物活性更强
黄体酮:一种孕激素。白色或淡黄色结晶。能抑制排卵, 并使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临床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子宫功 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等。
共轭烯酮结构是其生物活性所必需的结构。
b-雌二醇
OH
睾丸酮
OH
HO
b-雌二醇:一种雌激 素(18C) 。白色结晶粉末。 C-17处-OH有a 和b 两种 构型。 b-型比a-型生理活 性强得多。临床用于治疗 卵巢机能不全引起的病症。
190~200 30~48 195~208 46~70 185~195 83~105 189~194 127~138 191~196 103~115
Question 2 皂化值与油脂平均分子量有何关系? 碘值与油脂的不饱和度有何关系?油酸和亚油酸
的碘值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皂化值越大、油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碘值与
OH C≡C-H
Norethindrone 炔诺酮
(一种孕激素)
HO
(2) 加碘
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g数叫做碘值。碘值越大 ,油脂的不饱和程度也越大,利用油脂与碘的加成可 检查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实际使用ICl或IBr的冰醋酸 溶液做分析试剂(Why?),最后折算成碘值。
营养学基础(脂类)
三、脂肪生理功用
1)贮存和供能:机体对脂肪的吸收没有上 限,生理卡价最高(9 kcal/g),全身组 织,除脑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外,约4050%的热量是由脂肪转化的,若禁食1~ 3天,能量的85%来自脂肪。
3)维持体温、防震荡
(1)提供能量
(2)皮下脂肪隔热保温
(3)存于脏器间的脂肪可以保护机体的重要脏器 正常人:脂肪占体重14%-19%;胖人:脂肪占体 重32%;过胖:60%;女性:皮下的脂肪高于男性 .
营养学基础(脂类)
第一节 脂类的分类和功能
一、脂类 的分类
脂肪
脂类 类脂
脂(Fat):常温下固态, 动物性为主
油(Oil):常温下液态, 植物性为主
磷脂、神经鞘脂、糖脂等
固醇、类固醇 、脂蛋白
二、人体脂肪的分布
动脂: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
,分布于腹腔、皮下以及肌纤维间。受营 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影响而增减,故又称 之为可变脂。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食用油中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C18 :1)
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其每日摄入的脂肪含量 很高,供能比达40%,但其冠心病发病率和血 胆固醇水平远低于欧 家,究其原因,主要是该 地区居民以橄榄油为主要食用油脂,而橄榄油富 含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MUFA无PUFA的潜在不良作用:促进机体脂质过氧 化、促进化学致癌作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脂肪酸(按碳链长短分类)
1、短链脂肪酸(2-4 C) 2、中链脂肪酸(6-10 C) 3、长链脂肪酸(12 C)
脂肪酸(按空间结构分类) 1、顺式脂肪酸 2、反式脂肪酸
顺式 H- C - CH2H- C - CH2-
脂类
脂类开放分类: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科学、脂脂类英语名词:Lipid脂类的概念]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
不溶于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抽提出的化合物,统称脂类。
脂类包括油脂(甘油三脂)和类脂(磷脂、蜡、萜类、甾类)。
脂类是机体内的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它包括范围很广,其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共同理化性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内部疏水的聚集体(如右图)。
脂类的分类]粗分脂类分为两大类,即脂肪(fat)和类脂(lipids)1. 脂肪:即甘油三脂或称之为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它是由1分子甘油与3个分子脂肪酸通过酯键相结合而成。
人体内脂肪酸种类很多,生成甘油三脂时可有不同的排列组合,因此,甘油三脂具有多种形式。
贮存能量和供给能量是脂肪最重要的生理功能。
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出38kJ(9.3kcal),比1克糖原或蛋白质所放出的能量多两倍以上。
脂肪组织是体内专门用于贮存脂肪的组织,当机体需要时,脂肪组织中贮存在脂肪可动员出来分解供给机体能量。
此外,脂肪组织还可起到保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2. 类脂:包括磷脂(phospholipids),糖脂(glycolipid)和胆固醇及其酯(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ester)三大类。
磷脂是含有磷酸的脂类,包括由甘油构成的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s)和由鞘氨醇构成的鞘磷脂(sphingomyelin)。
糖脂是含有糖基的脂类。
这三大类类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构成疏水性的“屏障”(barrier),分隔细胞水溶性成分和细胞器,维持细胞正常结构与功能。
此外,胆固醇还是脂肪酸盐和维生素D3以及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原料,对于调节机体脂类物质的吸收,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以及钙磷代谢等均起着重要作用。
脂类
二.脂肪的生理功能:
1. 提供能量: 2. 构成机体组织:如 磷脂、糖脂 等; 3. 提供人体必需脂肪酸(EFA); 4. 维持体温; 5. 保护各种器官和关节; 6. 增进饱腹感及摄入食物的口感。
2013-8-4 第三章 脂类 4
一个人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
年龄 19-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 优秀 18.9% 18.9% 19.7% 21.0% 22.6% 24.3% 26.6% 27.4% 27.6%
第三章 脂类
42
13.蜜橘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吃可以提高肝脏解毒能力,加速 胆固醇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
2013-8-4
第三章 脂类
43
14.红薯
2013-8-4
第三章 脂类
44
15.南瓜
2013-8-4
第三章 脂类
45
思考题:
1. 有人说胆固醇是一种有害的物质,这 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 如何评价脂肪的营养价值? 3. 什么是必需脂肪酸?对人体有哪些作 用?
2013-8-4
第三章 脂类
16
天然脑黄金 1、鱼:
2013-8-4
第三章 脂类
17
2、核桃:
2013-8-4
第三章 脂类
18
3、牛奶:
2013-8-4
第三章 脂类
19
4、鸡蛋:
2013-8-4
第三章 脂类
20
5、南瓜:
2013-8-4
第三章 脂类
21
6、葵花子:
2013-8-4
第三章 脂类
脂类名词解释
脂类名词解释脂类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通过酯键结合而成。
它是一种高热量的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和某些植物油中。
脂类在人体内发挥多种重要功能,并且是构成细胞膜、提供能量、合成激素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脂类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人造脂肪。
饱和脂肪酸是指碳链上的碳原子通过单键连接,没有双键,使得所有碳原子都饱和。
常见的食物来源包括肉类、奶制品、椰子油和棕榈油等。
饱和脂肪酸容易形成固体脂肪,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健康不利。
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使得碳链上的碳原子不完全饱和。
这些脂肪酸通常为液体状体。
不饱和脂肪酸可进一步细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橄榄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则主要存在于鱼油、亚麻籽油、核桃油等食物中。
不饱和脂肪酸是“好脂肪”,有益于心脏健康,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人造脂肪是通过氢化过程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或半饱和脂肪酸,以增加食品的稳定性和口感。
含有人造脂肪的食物包括部分植物油、植物奶粉、烘焙产品、速冻食品等。
过量的摄入人造脂肪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脂类在人体内发挥多种重要功能。
首先,它们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每克脂肪可以释放9千卡的能量。
其次,脂类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
此外,脂类还参与合成激素、维生素和消化液,并且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维持体温和提供脂溶性维生素等功能。
然而,脂肪的摄入也需要适量,过量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肥胖、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合理平衡脂类的摄入量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中应该选择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类、植物油、坚果和种子等,并减少摄入不健康的脂肪,如动物脂肪、糕点和加工食品中的人造脂肪。
在膳食中平衡脂肪的摄入量可以帮助人们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脂类的概念
一、脂类的定义
a.定义:脂类(lipid)亦称脂质,是一大类性质上不溶或微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b.化学本质: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c.脂肪酸:含有1个脂肪烃基和1个末端羧基的有机酸。
d.醇:甘油、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和固醇。
二、脂类的分类
1、依据分子的组成与结构
a.单纯脂类: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
如:甘油三酯、蜡(高级一元醇和脂肪酸形成的)。
b.复合脂类:除了含有脂肪酸和醇外,还含有非脂成分。
如:磷脂、糖脂等。
c.衍生脂类:由前两者衍生而来或与之关系密切具有脂类一般性质的物质,以及由多个异戊二烯碳架构成的化合物。
如高级一元醇、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萜类、类固醇类、脂溶性维生素等。
2、依据生物功能
a.储存脂类:甘油三酯、蜡。
b.结构脂类:磷脂、糖脂等。
c.活性脂类:脂溶性维生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三磷酸肌醇(IP3)等。
三、脂类的生理功能
1、作为供能和储能物质。
2、作为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磷脂、糖脂等)。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协助脂溶性物质的消化吸收。
5、识别、免疫、保护和保温作用。
6、转变为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7、可产生信号分子,参与信号转导。
第16章 脂类
续上表:油脂中常见的脂肪酸
名 称
mp /℃ 碳数:双键数 亚油酸 CH3(CH2)4(CH=CHCH2)2(CH2)6CO2H -5 18:2
9,12-十八碳二烯酸 α-亚麻酸 CH3(CH2CH=CH)3(CH2)7CO2H -11 9,12,15-十八碳三烯酸 γ-亚麻酸 CH3(CH2)4(CH=CHCH2)3(CH2)3COOH 6,9,12-十八碳三烯酸 花 生 CH3(CH2)4(CH=CHCH2)4(CH2)2CO2H 四烯酸 5,8,11,14-二十碳四烯酸 EPA CH3CH2(CH=CHCH2)5(CH2)2COOH 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 DHA CH3CH2(CH=CHCH2)6CH2COOH 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
结构式
18:3 18:3 20:4 20:5 22:6
(二) 脂肪酸的命名
脂肪酸的名称常用俗名,如软脂酸、油酸、 花生四烯酸等。 脂肪酸的系统命名法与一元羧酸的系统命名 法相似,不同之处是脂肪酸的碳原子有三种编 码体系,分别为△编码体系、ω编码体系和希 腊字母编号体系;命名时可用各种不同编码体 系表示。系统名称还可用简写符号表示。
O R2 C O C H
O CH2 O C R1
脑磷脂(cephelin)
O + CH2 O P OCH2CH2NH3 O
脑磷脂完全水解可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乙醇胺 脑磷脂易溶于乙醚,不溶于丙酮,与卵磷脂不同的是 难溶于冷乙醇中,由此可分离卵磷脂和脑磷脂。
甘油磷脂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内盐):
常见油脂中脂肪酸的含量(%)和皂化值、碘值
油脂名称 棕榈酸 牛油 猪油 花生油 大豆油 棉子油
24~32 28~30 6~9 6~10 19~24
脂类是什么
第二节脂类脂类是一类能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具有疏水基团的化合物,包括脂肪和类脂。
脂肪由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以酯键相连而成的甘油三酯。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产热营养素,也是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类脂则是一类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类似的物质,包括磷脂、胆固醇、脂蛋白等,它们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一、脂类的分类(一)脂肪脂肪根据来源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油。
动物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皮下和脏器周围,为动物提供能量储备和保护动物内脏;植物油则主要存在于油料作物的种子,为这些作物的萌芽提供能量。
脂肪的主要构成与功能成分为脂肪酸,其烃链不含双键的为饱和脂肪酸,含一个双键的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两个及以上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一般天然脂肪中不可能全部由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构成,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成为不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越高,其熔点越低,因此在常温下,不饱和程度高的植物油呈液态,而不饱和程度低的动物脂肪呈固态。
表1-2-1 常见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油脂脂肪酸组成(总脂肪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奶油(牛) 23~26 10~13 30~40 4~5 2牛油 24~32 14~32 35~48 2~4羊油 25 31 36 4.3猪油 25~28 12~18 43~52 7~9大豆油 7~10 2~ 5 22~30 50~60 5~9花生油 6~10 3~6 40~64 18~38芝麻油 8~9 4~6 35~49 38~48菜籽油 3~10 14~29 12~24 40~541葵花籽油 10~13 21~39 51~68注:1指芥子酸(二)类脂1.磷脂: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类,主要是参与生物膜的组成,磷脂具有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从而利于形成脂质双层结构,疏水端向内,亲水端向外形成生物膜的表面。
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占总量的70%以上,胆固醇不超过30%;此外还有少量的鞘脂它们以脂质双层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
第四章-食品中的脂类
❖ 4.皂化价
皂化价是指1g油脂完全皂化所需的KOH的毫克数。 皂化价一般都在200左右;皂化价与油脂的平均分子 量成反比,即皂化价越大,油脂的平均分子量越小。
❖ 5.二烯值
二烯值也可称为共轭二烯值,即具有共轭二烯结构的不饱和 脂肪酸与丁烯二酸酐反应时需要丁烯二酸酐的量换算成所需 碘的量。 二烯值反映了不饱和脂肪酸中是否存在有共轭二烯结构及此
❖ (3)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
大多数的脂肪酸人体能够自身合成,而有几种不饱和脂 肪酸是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必需,而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 酸,这些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有亚油 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必需脂肪酸的最好来源是植物油。
大多数脂肪酸是人体能够自身合成的,可以不从食物中 直接吸收,这类脂肪酸称为非必需脂肪酸。非必需脂肪酸主 要是饱和脂肪酸。
CH2OCOR 2 CHOCOR
CH2OCOR
2H2O 2RCOOH CH2OH 2 CHOCOR
CH2OCOR
H2O CH2 O CH2 CHOCOR CHOCOR CH2OCOR CH2OCOR
4、 油脂的分解
油脂在高温下,除聚合、缩合外,还生成各 种分解产物如酮、醛、酸等。金属离子(如 Fe2+)的存在可催化热解反应。
H3C (CH2)n C O CH
O
H2C O P O X OH
X = 胆碱、乙醇胺、 丝氨酸、甘油
X= H 磷脂酸 (PA)
硬脂酸 (脂)
软脂酸 (油)
二者的区别
2.脂肪酸
❖ (1)饱和脂肪酸
含有4到2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常常存在于油脂中,最常见的饱和脂肪酸有 丁、己、辛、癸酸和软脂酸与硬脂酸;而24个碳原子以上的脂肪酸则存 在于蜡中。
脂 类
• • • •
•
• • • • • •
(三)铁的吸收率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1、成人食物中的铁吸收率 2、男性与女性的差别 3、促进铁吸收的因素,Vc:Fe5-10:1 可增加铁吸 收3-6倍,肉类、鱼类、海产品有机酸 4、不利于铁吸收的因素,草酸、植酸、多酚类, 抗酸药等。 (四)铁的缺乏及影响 1、缺乏的三个阶段,最终形成缺铁性贫血。 2、铁缺乏的影响 (1)贫血 (2)行为和智力的变化 (3)早产儿、 低体重儿及死胎 3、过量的危害 (1)肝硬化 (2)机体抗氧化失衡诱发突变
• (一)糖 • 1、单糖是结构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分为醛糖和酮糖,在 食品中常见的六碳糖,又称已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 糖、甘露糖等。 • 2、糖醇:一些单糖衍生物 • 3、双糖:(1)蔗糖 (2)麦芽糖(3)乳糖 (4)海藻糖 • (二)低聚糖 • 1、蜜三糖 • 2、水苏糖 • (三)淀粉多糖:由数千个单糖构成的大分子,常见有淀粉、 糖原。 • 1、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存在于植物中。 • 2、糖原: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动物性淀粉。 • (四)不可利用的淀粉 • 1、膳食纤维 • 2、抗性淀粉
• • • •
• • • • •
(二)锌缺乏和锌过量对人体的影响 1、锌缺乏对人的影响 1、锌缺乏对人的影响 味觉减退,食欲不振,甚至异食癖,儿童生长迟 缓,性成熟缓慢,伤口愈合缓慢,暗适应能力低 下皮肤干燥,头发色素减少,指甲白斑症,妊娠 期胎儿生长缓慢,甚至出现胎儿畸形 2、锌过量对人的影响 成人一天2g以上发生中毒,上腹疼痛,腹泻,恶 心呕吐等。 (三)锌的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男15mg/d ,女11.5mg/d,孕妇中晚期加 5mg/d,乳母加10mg/d 2、食物的主要来源:牡蛎,鲱鱼等海产品
七大营养素之脂类
茶籽油含有植物角鲨烯与黄酮类物质对身体的修复,减少炎症的发生都有 帮助。
油茶树天生抗病能力强,因此它的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的农药和杀
虫剂,另外由于山茶籽在成长过程中被果壳和果皮所包裹,而且榨取过程 更采用了物理压榨的方式,因此品质纯正,没有任何人为的化学污染;
山茶籽油抗氧化能力强,能耐受高温、适度烹调煎炸类菜肴,同时中国是
-
0.2-0.6
ND-0.1
-
山嵛酸
芥酸 二十二碳二烯酸 木焦油酸 二十四碳一烯酸
ND-0.7
ND-0.3 ND-0.5 -
ND-2.0
3.0-60.0 ND-2.0 ND-2.0 ND-3.0
1.5-4.5
ND-0.3 -.5-2.5 ND-0.3
ND-0.6
ND-0.3 ND-0.1 ND-0.1 -
谢谢!
0.8-3.0
51.0-70.0 15.0-30.0 5.0-14.0
0.2-1.2
0.1-4.3 ND-0.1 ND-0.6 ND-3.0 ND-0.1 ND-0.3 ND-0.4
花生一烯酸
花生二烯酸
ND-0.5
ND-0.1
3.0-15.0
ND-1.0
0.7-1.7
-
ND-0.1
ND-0.1
ND-0.3
0.3-1.5
ND-0.3 ND-0.3 - ND-0.5 ND -
ND-0.5
ND-0.3 ND-0.3 - ND-0.5 -
-
植物油的分类(来源)
植物油料
草本油料 木本油料
大 豆 玉米胚 米 糠 葵花籽 棉籽 葡萄 红花 籽 籽 棕榈果
芝麻
油菜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性质:
1、不溶于水 2、熔点:饱和脂肪酸中,碳链愈短,熔点愈低, 双键愈多,熔点愈低。熔点愈低,消化率愈 高。 3、n-3,n-6高不饱和脂肪酸为鱼虾必需脂肪酸。
性质:
极 性 头 部
非 极 尾 部
糖脂
磷脂酰胆碱(PC)
O
二 、脂类的生理作用
R1 R2
C C O
O O
H2 C CH C O H2 O P O O C C H2 H2 + N (CH 3)3
脂肪酸
胆汁酸盐 水溶性微粒
脂肪酸 肠道前部吸收 细胞膜 乳化 粘性上皮细胞合成甘油三脂
甘油三脂+磷脂+胆固醇+蛋白
质
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
淋巴系统
血液循环 鱼类能有效利用脂肪并获得能量。对熔点较低的脂肪消化吸收率大 于熔点较高的脂肪的消化吸收率。
脂肪的合成位置
水产动物中性脂肪的重新 合成可能在小肠壁。
(二)脂肪分解产物中可能只有脂肪酸提供能量, 而甘油不能提供能量。
到目前为止,关于鱼类甘油的利用研究非常 少。据零星报道,在饵料中添加1-12%的甘油对虹
鳟的生长、饵料利用、大小、肝糖原含量、蛋白利 用没有显著影响。
三 、鱼虾类对脂类的代谢和应用
脂肪消化吸收部分----肠道前部(胆管开口附近) 肠粘膜,肝胰脏 甘油二脂 饲料中性脂肪 甘油 一脂 ,吸收 脂肪酶 未水解但乳化的甘油三脂
②主要储存在肠系膜中。如鲱鱼和竹荚鱼等。 ③主要在肝脏中储存。如狭鳕、鳕鱼,牙鲆,魨 (Takifugu rubripes)等。 ④主要在肌肉中储存。如鲑鳟鱼类。 ⑤在肝脏和肌肉中同时储存。如真鲷,高体鰤鱼和 鲹鱼(Caranx delicatissimus)。 淡水鱼肝脏中脂类的储存比海水鱼少的多。其脂 类的含量一般都低于10%肝脏湿重。而海水鱼肝 脏脂类的含量一般都大于10%。
₤ EPA (Eicosapentaenoic) ₤ CH3 (CH2 CH=CH)5(CH2)3COOH ₤ C20:5ω3 ₤ DHA (Docosahexaenoic) ₤ CH3 (CH2 CH=CH)6(CH2)2COOH ₤ C22:6ω3
€ 自然界中已发现了40多种脂肪酸,所有脂肪酸可 用下列画式表示: € CH3(CH2)nCOOH。有的脂肪酸除了—COOH 外,全有 C原子由单健形成的脂肪酸为饱和脂肪 酸, € 只含有一个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为单不饱和脂肪 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简称MFA), € 含有二个双键以上的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简称PUFA), € 大于等于20碳的PUFA,常称为长链多不饱和脂 肪酸,又称为高不饱和脂肪酸(简称HUFA)。
二、必需脂肪酸缺乏的影响
1、成活率下降、死亡率增加,对鱼苗的危害尤其大; 2、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 3、降低繁殖性能; 4、糜烂
14:0 16:0 18:0 16:1 18:1
豆油 — 80 78
— 88
鳕鱼肝油 91 81 77
91 88
在同样数目不饱和键的情况下,随碳链的增长影响变小。
四、饵料纤维组成
1、粗纤维含量 鲤鱼对饲料脂肪消化率的影响 原料 消化率(%) 小麦 92 麦麸 52
在天然饲料中,随饲料CF含量增加,鲤鱼对脂肪消 化率显著下降。 原因:主要是它们粗纤维含量高,则排空速度加快, 酶作用于脂肪的时间缩短。
海水鱼与淡水鱼鱼肌肉脂肪含量和 脂肪酸组成比较
€ 淡水鱼肌肉ω3系列的PUFA远低于海水鱼,ω3/ω6 的比值为一般都低于3(热带淡水鱼类更低); € 而海水鱼一般为4~10,有的甚至高达34.1,如青背 竹荚鱼。淡水鱼PUFA的主要由ω3和ω6系列组成, 包括:C18:2ω6、 C18:3ω3 、C20:4ω6 、EPA、 DHA。 € 而海水鱼中PUFA主要有ω3系列的EPA和DHA组成, 而且DHA的含量一般大大高于EPA的含量。
测 定 谱 图
32.040
水产动物必需脂肪酸种类
水产动物种类 斑点叉尾鮰 鲑 鱼 必需脂肪酸种类 亚油酸、EPA、DHA 亚油酸、亚麻油酸
鲤 鱼
日本鳗鱼 虹 鳟
亚油酸、亚麻油酸
亚油酸、亚麻油酸 亚油酸、EPA、DHA
罗非鱼
鲷 鲈 大鲮鲆 黄颡鱼
亚麻油酸
EPA、DHA EPA、DHA EPA、DHA EPA、DHA
14.967
26.944
27.406
pA 1800
1600
31.705
1400
1200
1000
4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859
200
0 10 15 20 25 30 min
32.823 33.152 33.394
28.898 29.404
34.871 34.999 35.213
600
22.298
800
26.698
2、纤维类型
在饵料中添加纤维素不超过15%,鲤鱼对脂肪 消化率没有影响。若以细胞壁的形式添加纤维素,同 等量的纤维素可能对脂肪的消化率有很大的影响。
四 、 鱼虾类对脂肪的需求
脂肪是鱼虾类生长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
不足,缺乏-----代谢紊乱,蛋白质利用率低,脂溶性 维生素 和必需脂肪酸缺乏。 过 高-----体脂多,抗病力下降,脂肪肝,饲料不易 加工成型,并易氧化。
适宜脂肪的供应量 一、决定适宜脂肪供应量的主要依据
1、主要以提供最大蛋白能的节约作用;
2、脂肪提供的种类;
3、水产动物生活的水温环境和消化能力,低温
环境添加过多的脂肪无用。
水产动物适宜饵料脂肪量
种 类 虹 鳟 适宜量(%) 资料来源
10-15
9-18
鲤 鱼
叉尾鮰 日本鳗
5-10
5-10 12
Steffens,1973 Beamish,1986 Eckhardt,1981 Garling,1977 Arai,1971
三大营养素的代谢关联
Ω一般来讲,淡水鱼较海水鱼对饲料脂肪的 需要量低,但在淡水鱼中其脂肪需要量又 因鱼种类而异。 Ω虹鳟利用糖类的能力较差,但可有效地利 用脂肪并从中获取其生长所需的绝大部分 能量。
€ 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转换,鱼类 对吸收的必需脂肪酸有一定的修饰能力。 如在饲料中投喂虹鳟C18:2ω6作为唯一的 PUFA的来源,鱼体组织脂类,尤其是在磷 脂中,C20:4ω6、C20:3ω6和 C22:5ω6的含 量也比较多。 € 若仅把C18:3ω3作为饲料的PUFA的唯一来 源,组织脂类中C18:4ω3 、C20:5ω3 、 C22:5ω3和C22:6ω3的比例也比较多。
€ 对于不饱和脂肪酸,按脂肪酸第一双键开 始的位置,也常将不饱和脂肪酸分为3类。 € 即ω9系列、ω6系列和ω3系列的脂肪酸, 其中ω6,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鱼类体内不 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这几种不饱和 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简称EFA)。
气 相 色 谱 仪
FID1 A, (CZZST AND.D) pA 900
800
23.308 23.465
28.013
700
400
23.926
28.372
300
19.373
500
18.919
600
标 准 谱 图
30.986
30
200
100
0 10 15 20 25 min
FID1 A, (NIEGX\N2004038.D)
(2)类脂(磷脂,固醇等)
€ 与鱼类营养作用有关的脂类主要是磷脂、胆固醇、 甘油三酯、脂肪酸和蜡脂。 € 除了胆固醇和蜡脂以外,其它脂类均由甘油和脂 肪酸组成。 € 磷脂的主要脂类有卵磷脂(磷脂酰胆碱)和脑磷 脂(磷脂酰乙醇胺),它和胆固醇组成鱼体组织 的主要结构脂类即膜成分,甘油三酯是鱼体内的 主要贮存脂,常存在于肝肠系膜、肝脏和皮下组 织中,其含量和组成显著受饲料组成的影响。
脂肪的供能作用 (一)提供一定的能量,有一定的蛋白节约作用。 不同含量的脂肪和蛋白对虹鳟饲料利用的影响 脂 肪(%) 10 12.5 15 蛋 45 1.23 1.15 1.18 40 1.31 1.28 1.22 白(%) 35 1.42 1.44 1.31 30 1.69 1.62 1.42
(资料来源:Gropp等,1982)
第三节 脂类营养
一 脂类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脂类---动植物组织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脂溶性化合物 的总称。 粗脂肪(乙醚浸提物、EE)--饲料中脂类物质 脂类--- (组成结构分) 中性脂肪(甘油三酯、油脂) 类脂
(分布,作用分)
组织脂类---磷脂,固醇 贮备脂类---甘油三脂
(1)中性脂肪(油脂,甘油三脂) 脂肪性质取决于含有的脂肪酸种类。 饱和脂肪酸-----软脂酸(C16:0), 硬脂酸(C18:0) 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C20:5), 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鱼虾类对脂肪的需要量: 一般地,草食性种类脂肪需求较低;肉食性 种类较高。温水性种类相对较低、冷水性 种类较高。 1 、淡水鱼小于海水鱼 2 、鱼苗大于成鱼
虹鳟 6-10% 青鱼 鱼种 6% 成鱼 4-5% 草鱼 3-8% 鲤鱼 5-8%
异育银鲫 5% 罗非鱼 6-10% 鲮鱼 4-5% 长吻鱼危 5-10% 对虾 4-6%
1 、细胞的组成成分。1-2%,磷脂、糖脂和蛋白质---细胞膜 2 、 提供能量。1g---37.656kJ 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和运输(A、D、E、K等) 4 、 提供必需脂肪酸 5 、 合成某些激素和维生素原料(胆固醇---性激素,麦角固 醇----维生素D) 6 、 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
3%氢化鱼油+7%鱼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