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
语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
![语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b177b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5.png)
八上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一、解题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作者作品简介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dao 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2.我们还学过同时期的刘义庆的文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3.本文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言语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有滋有味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三、重点字词解释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季。
4.晓雾将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6.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7.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地,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自康乐以来: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为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参与。
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
四、文言词汇累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今义:和5.念无与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二〕一词多义1.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相与步于中庭〔和,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五〕重要实词1.四时俱备(季节)2.沉鳞竞跃(鱼)3.月色入户(门)4.欣然起行(愉快,愉快的样子)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五、问题归纳1.〔答谢中书书〕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顶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及文言文背诵方法
![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及文言文背诵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5989917375a417876f8f2e.png)
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及文言文背诵方法作品梗概《答谢中书书》:本文是陶弘景回复谢征的一封回信。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绘山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正是如此。
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陶弘景(456一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主题概述本文以清新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欣赏” “领悟”的意思;今义:和。
(二)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四)重要虚词1.实是欲界之仙都(助词,的)2.未复有能与其者(代词,这种)四、鉴赏品读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中考文言文复习基础与拔高精品 《答谢中书书》
![6.中考文言文复习基础与拔高精品 《答谢中书书》](https://img.taocdn.com/s3/m/1b1133714a7302768f993967.png)
★第6篇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消沉,萎靡。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五色交辉.原意为:光辉,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F】者原意为:奇丽,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重点实词(1)山川之美.【F】美: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F 】歇 将:______________ (3)猿鸟乱.【F 】鸣乱:______________ (4)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_ (5)实.【F 】是欲界之仙都 实:______________ (6)自.【F 】康乐以来自:______________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5.文言虚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文意理解1.《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统编课后题)2.文中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第6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1.(1)消散(2)坠落 2.(1)辉映(2)奇丽的景色 3.将要;欲望;想要,打算 4.(1)美丽(2)将要(3)此起彼伏(4)指水中潜游的鱼(5)确实,实在(6)自从(7)参与。
《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
![《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81c3dd0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3.png)
《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一、重要字词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二、重点译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实是欲界之仙都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课文理解1、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6、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
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及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1a62c2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9.png)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及翻译答谢中书书朝代:南北朝作者: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 注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fcc1f46c85ec3a86c2c5c2.png)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人物介绍】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重点注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常考点】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ddf1a6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1.png)
《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点字词注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对于谢中书为谁,迄今为止共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是谢微(一作谢徵)。
见《六朝文絜》眉间批注,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沿其说。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谢朓。
王家葵《陶弘景丛考》说:“《陶隐居集》中有《答谢中书书》一篇,谢中书应即谢朓,据《南齐书》本传,朓建武初曾‘掌中书诏告’,故得称‘谢中书’,至建武二年(495)夏谢朓出守宣城,友朋唱和乃呼为‘谢宣城’不称‘谢中书’矣,如沈约有《和谢宣城》。
第三种说法认为是谢览。
王京州据明代贾嵩《华阳陶隐居内传》中关于陶弘景与谢览交往的记载及谢览曾任中书郎的经历,认为谢中书为谢览。
第四种说法认为是谢朏。
高步瀛《南北朝文举要》解题称:“谢中书,疑是谢朏。
《梁书·(谢)朏传》:朏,天监五年,授中书监。
007《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笔记
![007《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6b3176708a1284ac9504300.png)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注释:答:回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注释:①山川:山河。
之:的。
②共谈:共同谈赏的。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注释: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注释: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翻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注释:①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②四时:四季。
俱:都。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注释:①歇:消。
②乱:此起彼伏。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注释:①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②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翻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7.实是欲界之仙都。
注释:①实:确实,的确。
②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8.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①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②复:又。
③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④奇:指山水之奇异。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一、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就答谢中书书(动作名,书信)二、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三、一词多义:夕: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 )乱:猿鸟乱鸣. (没有秩序.)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头.)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一起)四、重点句子的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五、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笔记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afbdd2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c.png)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笔记《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是一篇美不胜收的写景小品文,也是中国古典山水散文的精品。
文章以感慨开头,以四字句式道出了作者与古人的共鸣,流露出作者自身的归隐思想。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脱俗,意境空灵又富有情趣,令人叹服。
一、整体感知文章先写山水景色之美,再写作者内心的感受,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从古人的慨叹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景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的高雅情怀和美学追求。
二、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共色、交横、清流、急湍、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2.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消散;今:休息)(2)夕日欲颓(古:坠落;今:颓废)(3)实是欲界之仙都(古:确实;今:想要)三、翻译课文清晨的薄雾弥漫着山林,猿啼鸟鸣一派生机;夕阳将要落下,猿啼鸟鸣声更显杂乱。
青翠的树木交相辉映,清澈见底的溪流中飞溅的水花。
苍青的苔藓布满台阶,树木葱茏繁茂得遮蔽了石径。
山峰各异,峭壁陡峭;泉水丁冬,像在演奏一曲优美的乐曲;风声飒飒,仿佛在呼唤远方的仙客。
这是一处多么令人向往的仙境!它处在人间,却有仙界山峦的情趣。
四、内容探究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章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也表达了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文章中的“山川之美”有什么特点?山川景物的秀丽多姿。
有色彩的配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有音乐的烘托:猿鸟乱鸣,水声回荡;有动静的对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作者为何不把谢中书引为知己?从作者的情怀中可见他具有怎样的品质?知音难求,贤愚难辨。
“康乐”或许早已为名利所累,与世俗同流合污,或许早已不赏识真知己的清高和洁身自好。
作者不汲汲于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可见一斑。
五、写作特点1.骈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流利畅达。
文章兼顾四字句、六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铿锵有力。
同时四字句使得语言更具有散文的特点;不骈则散,不散则板。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3708e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9.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存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坠落时,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确实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重点注释1. 答谢中书书,答:回复。
第一个书:中书,官名;第二个书:即书信。
2. 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季节,3. 晓雾将歇,歇:消散。
晓:早晨4. 猿鸟乱.鸣,乱:此起彼伏。
不是杂乱。
5. 夕日欲颓,颓,坠落。
6. 沉鳞.竞跃,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鳞:鱼,借代手法7.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 自康乐.以来,康乐:指诗人谢灵运。
9.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欣赏的意思。
复:再,奇:奇丽的景色。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重点理解1.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鄙弃名利之情。
2.全文的主旨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山川,描写了:山川之美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美”字4.文中的论点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中的结论(议论句)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多用骈句,但也有对偶、散句(后两句)。
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
6. 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7.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8.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课内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课内文言文 第6篇 答谢中书书](https://img.taocdn.com/s3/m/3481251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e.png)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1.课外实词迁移练 课外实词
(1)或谓君不善学 (2)王生不说 (3)王生益愠 (4)而君变色以去 (5)以昭炯戒
加点词释义
课内同义迁移
知识 原文呈现 实词释义 虚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拓展 虚词通关 课外迁移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1.课外实词迁移练
课外实词
句子翻译
(5)必先苦其心志
其: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
问题探究
(7)锺子期辄穷其趣
其:
拓展
虚词通关 课外迁移
知识 原文呈现 实词释义 虚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拓展 虚词通关 课外迁移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1)乐亦在其中矣 (2)不知其旨也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必先苦其心志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7)锺子期辄穷其趣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二、重点实词 1.答谢中书书 2.五色交辉: 3.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
5.夕日欲颓 6.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书: 辉: 四时: 俱: 备: 晓: 歇: 颓: 沉鳞: 竞: 欲界: 仙都: 与: 奇:
知识 原文呈现 实词释义 虚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拓展 虚词通关 课外迁移
其: 其: 其: 其: 其: 其:
代词,指他自己的
表感叹语气 代词,指大鹏 代词,指马生 代词,指它的 代词,指他的 代词,指他
知识
第6篇 答谢中书书
原文呈现
实词释义 虚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拓展
(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其喜洋洋者矣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颓然乎其间者 (5)以其境过清 (6)人不堪其忧 (7)其真无马邪
谢答中书的重点字词和全部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谢答中书的重点字词和全部虚词的意义及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d1745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a.png)
谢答中书的重点字词和全部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重要字词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二、重点翻译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课文理解1、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6、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
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
![《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daf57eb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d.png)
《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山川景色的奇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高雅情怀的人才会品味出山川之美,陶弘景便是这样的人。
《答谢中书书》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词类活用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答谢中书书》赏析中学八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版)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的第一篇《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梁陶弘景晚年写给谢中书的一纸短札,可见诸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全梁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歇,停止,消散。
颓,落下。
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
仙都,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康乐,即南朝宋山水诗派创始人谢灵运,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全文意思的是:山河的绮美壮丽,自古以来都为人们热切地交谈和议论。
高高的山峰插入云霄,清彻的流水一望见底。
两岸峙立的.陡峭石壁,在阳光的照耀下相交辉映五彩缤纷。
青葱的树林和翠绿的竹篁,一年四季全都齐备。
每当清晨岚雾即将消失,可以听到猿猴的长啸声和鸟雀的高鸣声混杂在一起;而每当傍晚夕阳西下将要沉没时,则可以看见潜藏在深水中的鱼类竞相追逐而跃出水面。
这里其实就是人间的仙境,那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自从有了南朝宋康乐公谢灵运所经营的《始宁墅》以来,就再也没有能与之争奇媲美之处了。
答谢中书书文言虚词
![答谢中书书文言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f7ceb52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5.png)
答谢中书书文言虚词《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文言虚词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作品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赏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和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和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c24cd0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a.png)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和注释【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字词注释】1、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
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
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无。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3、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作品鉴赏】《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04a1b661711cc7931b7167e.png)
《答谢中书书》文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2018-9-26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被称为“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一、语文常识1.语音文字颓( tuí) 与(yù)2.重点实词沉鳞.(借代鱼)竞.(争相,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实是欲界..(指仙境)..(指人间)之仙都未复.(再)有能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其奇.(指奇山异水,奇丽景色)者3.古今异义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晓.雾将歇.(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4.一词多义书谢答中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书(书信)5.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二、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重要字词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五、重点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77a1a4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d.png)
《答谢中书书》重点字词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点字词注释】
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重点句子译】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1课《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1课《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918c4d5f78a6529657d53c7.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1 课《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一.作者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二、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三、翻译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回答下列问题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的?美。
这个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这个字所在的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统领全文。
3.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写了什么时候的景物?四季,晨昏。
4.写了哪些景物?(在文中圈点出来)峰、流、石壁、林、竹、鱼、雾.、猿鸟、夕日、鳞.5.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不是。
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
由早到晚。
6.向我们展现了这么美的世界之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概呢?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豪,得意之情。
7.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写其实承载着作者自己的心情和情感,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这么美好的世界,他又是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0fe7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9.png)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一、中书书文言文知识点简介中书书文言文是指《中书令奏议》,是唐代官僚机构中书省的一种文书形式,用于上报皇帝、内阁的事务和意见。
中书书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重要篇目,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丰富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
中书书文言文的内容主要涉及国家政务、军事外交、法律制度、教育文化、农田水利等方面,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层面。
这些文言文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华,是研究古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二、中书书文言文的基本特点1.文言文语言风格庄重严谨,表达语气正式稳重。
2.使用较多的是文言文的虚词、古文句式和书面语。
3.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夸张、对比、排比、比喻等。
4.表达内容明确,句子结构简练,逻辑清晰。
三、中书书文言文的常用句型和表达方式1.比喻: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扩大、突出表达的效果。
例句:夫人远涉江湖,捐躯赴义,以清塞乱,以平保境,义矣哉!2.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差异,强调自身的优越性或者弊端。
例句:盖人主之道,若望沒者,以显忠类;若凶蹶者,用矫激之光。
3.描写: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的外观、气质和特点。
例句:瞻彼大儒,烹官居之,则违宪;爪牙邀以为帮,则杂采。
4.赞美:通过夸张和敷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事物的赞美。
例句:自诩了然于理,内视群工有迁然于自出之明矣。
5.比兴: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突出特点或者抒发情感。
例句:辐辏之声,杳杳离皇城之外,作工立事惇情匡牧,甚欣识也。
6.感恩:表达对恩人的感激之情。
例句:投荒黎庶,贻力狱之音,则憾气已舒。
四、中书书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1.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注意观察文中的逻辑关系。
2.阅读时要注意理解语境,理解词语和词句的意义。
3.注意记住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句型和修辞手法。
4.多读经典文言文的名篇和典籍,加深对中书书文言文的理解。
五、中书书文言文的重要作用1.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中的虚词 山川景色的奇美,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有高雅情怀的人才会品味出山川之美,陶弘景便是这样的人。
《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赏析 中学八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版)上册第 27 课《短文两篇》的第一篇《答 谢中书书》,是南朝梁陶弘景晚年写给谢中书的一纸短札,可见诸清严可均《全 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全梁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 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歇,停止,消散。
颓,落下。
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
仙都,神话中 仙人居住的地方。
康乐,即南朝宋山水诗派创始人谢灵运,因世袭康乐公,世称 康乐。
全文意思的是: 山河的绮美壮丽, 自古以来都为人们热切地交谈和议论。
高高的山峰插入云 霄,清彻的流水一望见底。
两岸峙立的陡峭石壁,在阳光的照耀下相交辉映五彩 缤纷。
青葱的树林和翠绿的竹篁,一年四季全都齐备。
每当清晨岚雾即将消失, 可以听到猿猴的长啸声和鸟雀的高鸣声混杂在一起;而每当傍晚夕阳西下将要沉
1/6
没时, 则可以看见潜藏在深水中的鱼类竞相追逐而跃出水面。
这里其实就是人间 的仙境,那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自从有了南朝宋康乐公谢灵运所经营的《始 宁墅》以来,就再也没有能与之争奇媲美之处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 答谢中书书的朗读
2. 《答谢中书书》注释与翻译
3. 《答谢中书书》佳句赏评
4. 《答谢中书书》赏析及表达的情感
5. 改写答谢中书书 1000 字
6. 《答谢中书书》的教学实录
7. 答谢中书书课文 原文
8.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
2/6
9.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大全
10.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答案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