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17张PPTPPT优秀课件

谢谢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课件 17张PPTPPT优秀课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课件 17张PPTPPT优秀课件
1.
善良、淳朴、真诚。三婶买了老宅并 把钥匙 交给了 我们, 体现了 她的善 良;三婶 一直保 存着自 己老宅 家的钥 匙,写 出了她 的淳朴 。三婶 对母亲 一直真 诚相待 ,体现 了她的 真诚。
•
2.文章详细描写了林海音对台湾本土 作家钟 理和的 着意栽 培和慷 慨相助 ,不仅 能够表 现传主 的精神 品质, 而且有 力证明 了传主 是台湾 文学的 一道阳 光。
•
3.文章中引用了传主自己的一些语言 ,为作 者的观 点和看 法提供 有力的 论据, 增强了 说服力 ,具有 画龙点 睛之效 ,能够 升华主 题,增 强作品 语言感 染力。
8、将锌粒加入试管 9、取18克NaCl固体
镊子天。平。
10、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漏斗。
11、盛硫磺在集气瓶中燃烧
燃烧。匙
12、拿到热的蒸发皿 坩埚钳。
13、使烧杯、烧瓶均匀受热
石棉网。
14、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便于往装置中添加液
长体颈漏斗 。
15、给较大量加热烧,杯较大量物质反应容器,过滤中用
于承接滤液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课件 17张PPTPPT优秀课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课件 17张PPTPPT优秀课件
2、气体的检验
气体 O2 CO2 H2 H2O NH3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课件 17张PPTPPT优秀课件
检验方法(验满) 现象
用带火星的木炭 检验
•
4.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所谓“抽 象”,是 与“具 体”相 对而言 ,抽象 的也就 是概括 的。所 谓“阐 发”就 是化抽 象、概 括为具 体。阐 发常见 的有两 种形式 :一是 举出实 例,一 是分析 因果。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课件 17张PPTPPT优秀课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课件 17张PPTPPT优秀课件
1.
善良、淳朴、真诚。三婶买了老宅并 把钥匙 交给了 我们, 体现了 她的善 良;三婶 一直保 存着自 己老宅 家的钥 匙,写 出了她 的淳朴 。三婶 对母亲 一直真 诚相待 ,体现 了她的 真诚。
•
2.文章详细描写了林海音对台湾本土 作家钟 理和的 着意栽 培和慷 慨相助 ,不仅 能够表 现传主 的精神 品质, 而且有 力证明 了传主 是台湾 文学的 一道阳 光。
•
3.文章中引用了传主自己的一些语言 ,为作 者的观 点和看 法提供 有力的 论据, 增强了 说服力 ,具有 画龙点 睛之效 ,能够 升华主 题,增 强作品 语言感 染力。
8、将锌粒加入试管 9、取18克NaCl固体
镊子天。平。
10、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漏斗。
11、盛硫磺在集气瓶中燃烧
燃烧。匙
12、拿到热的蒸发皿 坩埚钳。
13、使烧杯、烧瓶均匀受热
石棉网。
14、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便于往装置中添加液
长体颈漏斗 。
15、给较大量加热烧,杯较大量物质反应容器,过滤中用
于承接滤液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课件 17张PPTPPT优秀课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课件 17张PPTPPT优秀课件
2、气体的检验
气体 O2 CO2 H2 H2O NH3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课件 17张PPTPPT优秀课件
检验方法(验满) 现象
用带火星的木炭 检验
•
4.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所谓“抽 象”,是 与“具 体”相 对而言 ,抽象 的也就 是概括 的。所 谓“阐 发”就 是化抽 象、概 括为具 体。阐 发常见 的有两 种形式 :一是 举出实 例,一 是分析 因果。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碱、盐重点实验再探 24张PPTPPT优秀课件

的加入,溶液的碱性减弱,当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
原理溶:液HC呈l中+N性a,O在H中=性N溶aC液l+中H,2酚O酞中溶和液呈反无应色。复分解反应 步骤:酚终酞点溶指液示的剂作用: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作为反应
石蕊? 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中性溶液中 显示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
现象: 烧杯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12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碱、盐重点实 验再探 24张PPTPPT优秀课件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 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
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
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
【知识卡片】: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 酸性中性溶液均不变色
【实验探究】
HCl+NaOH=NaCl+H₂O
10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碱、盐重点实 验再探 24张PPTPPT优秀课件
2、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
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
图。下列说法错误的B是( )
A. 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 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0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碱、盐重点实 验再探 24张PPTPPT优秀课件
量泥沙海精的洋盐粗是的盐丰产,富率经的= 提化mm((纯精 粗学盐 盐后资)) 可源10得宝0%到库纯.净通的过N晾a晒C偏l海.小水如,图可mm是((以精 粗粗盐盐得盐))偏偏到提小大含纯少的 实验操作:
m(精盐)减少
m(精盐)减少 m(精盐)减少
原理溶:液HC呈l中+N性a,O在H中=性N溶aC液l+中H,2酚O酞中溶和液呈反无应色。复分解反应 步骤:酚终酞点溶指液示的剂作用: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作为反应
石蕊? 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中性溶液中 显示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
现象: 烧杯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12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碱、盐重点实 验再探 24张PPTPPT优秀课件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 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
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
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
【知识卡片】: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 酸性中性溶液均不变色
【实验探究】
HCl+NaOH=NaCl+H₂O
10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碱、盐重点实 验再探 24张PPTPPT优秀课件
2、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
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
图。下列说法错误的B是( )
A. 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 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0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碱、盐重点实 验再探 24张PPTPPT优秀课件
量泥沙海精的洋盐粗是的盐丰产,富率经的= 提化mm((纯精 粗学盐 盐后资)) 可源10得宝0%到库纯.净通的过N晾a晒C偏l海.小水如,图可mm是((以精 粗粗盐盐得盐))偏偏到提小大含纯少的 实验操作:
m(精盐)减少
m(精盐)减少 m(精盐)减少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酸碱盐复习实验探究(共40张PPT)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
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Na2CO3和Na2SO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 产生白色沉淀。
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完全消
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失。
Na2CO3+BaCl2=BaCO3↓+2NaCl
【方法指导】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存在两种情况:①只有生成物; ②生成物和一种过量的反应物
A+B→ C+D 反应后物质的成分
恰好完全反应
C、D
A过量
C、D、A
B过量
C、D、B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中 考化学 专题复 习:酸 碱盐复 习实验 探究(共 40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中 考化学 专题复 习:酸 碱盐复 习实验 探究(共 40张PPT)
二、定量探究
例3.某化学小组用熟石灰配制石灰水时,发现装满熟石灰的塑料 试剂瓶已经破损。 【提出问题1】试剂是否变质? 【猜想】①没有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
AgNO3+HCl=AgCl ↓ +HNO3 AgNO3+NaCl=AgCl ↓ +NaNO3 若用AgNO3溶液检验盐酸,NaCl会有干扰 氢氧化钙溶液是碱溶液,能与盐酸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可以选择现象明显的碱来检验盐酸,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中 考化学 专题复 习:酸 碱盐复 习实验 探究(共 40张PPT)
丁同学猜想:溶质有 NaCl、NaOH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与科学探究—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 (共52张PPT)

)
A.NaCl
B.CuSO4 C.KCl
HCl
NaOH HCl
H2SO4
BaCl2 NaOH
AgNO3
HCl BaCl2
D.NaOH
KOH
MgCl2
H2SO4
【例10】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错误的一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通过浓硫酸 在空气中加热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常见离子检验 离子 H+ 选择试剂 实验现象
OH-
注: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在中学阶段只有AgCl和BaSO4
常见离子检验 Cl
-
SO42CO32NH4+ Fe3+ Cu2+
【例2】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 液中( ) B.可能有SO42-或Ag+ D.还可能有CO32A.一定有SO42C.一定无Ag+
D.用酚酞试液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氯化钠溶液
除杂三原则: “不增”
“减”
“易分”
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1) 简单易行、除杂彻底 (2)既可以除去杂质,又可增加被提纯物的方法 (3)先考虑物理方法,再考虑化学方法。
【例11】下列各选项中,括号内物质是除出杂质所用的试剂(适量),其中错误的是( A.CuSO4中混有NaCl(AgNO3溶液)
)
B.铜粉中混有铁粉(盐酸)
C.H2中混有CO2(NaOH溶液)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铁粉)
【例12】欲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选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专题五化学实验探究(课件58张)

5.近几年,课本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分析也是常考的点,需要 我们关注实验并对实验特殊现象进行总结分析; 6.高频考点有物质的成分、实验特殊现象分析、化学反应速 率等。
题型一 物质的成分
【例1】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 属为主,其他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 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3)小敏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锌与盐酸反应快慢与盐酸浓度 有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 们的根据是:_没__有__换__用__不__同__浓__度__盐__酸__多__次__实__验__等____。
(4)实验中小敏发现锌与盐酸反应时,一开始产生氢气速度并没 有随盐酸浓度的减少而减慢,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中往往伴 随着能量变化。由此作出猜想: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_温__度___ 有关。
2 02 2
202X年中考科学 复习
浙教版
专题五 化学实验探究
1.化学探究题往往会出现新情景,考查的却是基础知识,因 此要根据材料联想到对应的化学知识; 2.要从化学的视角解决问题,实验猜想、实验设计、实验结 论等要有科学根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 3.实验的评价往往从反应原理是否合理、实验方案是否完善、 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 面进行思考; 4.当有新情景出现时,往往会给出一些新资料、新信息,通 过仔细阅读、提取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3.小敏研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甲
(1)图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利用该装 置时A中的__b__管接c。 (2)他选用2克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和同体积5%、15%的稀盐酸 进行实验。获得表格数据。由此推断实验是通过__相__同__时__间___ 内__产__生__气__体__多__少_____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课件

①拉瓦锡实验是否支持燃素说,并说明理由 氧气 。
②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受强热释放出的气体是
。
③拉瓦锡在实验中质,量均守对恒反应前后的容器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
体现了他对
规律的重要认识。
PPT学习交流
5
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化 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 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① 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②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PPT学习交流
2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 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
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试纸由紫色变,红色 不同变化
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
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
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是柔:为完在外成管自(或己大试的管两)内个、加验入澄证清实石灰验水,对、 小将。燃媚烧的的木实条验放进在支行管的口简。 单改进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
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
PPT学习交流
6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A (填选 项序号)的比例。
②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受强热释放出的气体是
。
③拉瓦锡在实验中质,量均守对恒反应前后的容器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
体现了他对
规律的重要认识。
PPT学习交流
5
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化 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 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① 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②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PPT学习交流
2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 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
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试纸由紫色变,红色 不同变化
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
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
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是柔:为完在外成管自(或己大试的管两)内个、加验入澄证清实石灰验水,对、 小将。燃媚烧的的木实条验放进在支行管的口简。 单改进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
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
PPT学习交流
6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A (填选 项序号)的比例。
九年级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的复习及备考策略人教版PPT课件

3.3评价型实验题
此类实验题的实验方案评价应从科学性、 简约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2007年河北试题)
3.4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类探究题
此类试题根据提出的问题或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 验证提出的问题与假设是否正确。此类试题是中考的 重点题型之一,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解答此类试题要 求熟悉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针对试题具体分析、 设计出合理的方案进行验证。(2008年大连)
2.3怎样上好探究实验复习课
2.3.1问题质量是探究型实验复习课的关键 探究型实验复习课的选题是设计的核心, 一般角度有: 一、异常实验问题; 二、物质组成的分析研究; 三、物质的制备; 四、反应原理的研究; 五、物质性质的实验研究。(2009徐州)
原创问题是设计探究型复习课的中心环 节,问题的角度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综合考虑:
三、实验精确 性进行分析解答,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 精确性常通过产物吸收,无杂质干扰, 测量装置或仪器的精度,操作及读数正 确等来保证。(2008年江西题)
3.2探究型实验题
此类实验题的解题思路是首先根据实验 目的进行假设,然后全面分析实验现象并加 以验证。(2008年广东省试题)
2.3.1.3创新和改进的角度设计问题 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简约,即实验装置、流程、操作等是否 简单,可操作;
二是绿色,即是否环保?是否符合原子经济 性(原子利用率)?是否节约能源?
三是经济,即是否利用低附加值原料制备高 附加值产品?
四是科学,即设计的方案或原理是否科学合 理?是否代表了最新的发展趋势或潮流等。
3.5性质型实验题
此类实验题的考查目的多为验证物质的典型性质, 选用的原理较为明显,实验结果通常通过反应后现象 或产物的验证来实现。此类问题的解答应从产物验证 前要除去产生干扰的杂质气体分析入手,不要时还要 检验杂质气体是否要除净。(2009孝感试题)
此类实验题的实验方案评价应从科学性、 简约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2007年河北试题)
3.4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类探究题
此类试题根据提出的问题或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 验证提出的问题与假设是否正确。此类试题是中考的 重点题型之一,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解答此类试题要 求熟悉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针对试题具体分析、 设计出合理的方案进行验证。(2008年大连)
2.3怎样上好探究实验复习课
2.3.1问题质量是探究型实验复习课的关键 探究型实验复习课的选题是设计的核心, 一般角度有: 一、异常实验问题; 二、物质组成的分析研究; 三、物质的制备; 四、反应原理的研究; 五、物质性质的实验研究。(2009徐州)
原创问题是设计探究型复习课的中心环 节,问题的角度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综合考虑:
三、实验精确 性进行分析解答,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 精确性常通过产物吸收,无杂质干扰, 测量装置或仪器的精度,操作及读数正 确等来保证。(2008年江西题)
3.2探究型实验题
此类实验题的解题思路是首先根据实验 目的进行假设,然后全面分析实验现象并加 以验证。(2008年广东省试题)
2.3.1.3创新和改进的角度设计问题 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简约,即实验装置、流程、操作等是否 简单,可操作;
二是绿色,即是否环保?是否符合原子经济 性(原子利用率)?是否节约能源?
三是经济,即是否利用低附加值原料制备高 附加值产品?
四是科学,即设计的方案或原理是否科学合 理?是否代表了最新的发展趋势或潮流等。
3.5性质型实验题
此类实验题的考查目的多为验证物质的典型性质, 选用的原理较为明显,实验结果通常通过反应后现象 或产物的验证来实现。此类问题的解答应从产物验证 前要除去产生干扰的杂质气体分析入手,不要时还要 检验杂质气体是否要除净。(2009孝感试题)
初三中考化学科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ppt

• 类型1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含变质类) (省卷:5年3考;昆明卷:7年3考;曲靖卷:7年5考) • 类型2 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省卷:5年2考;曲靖卷:2012.29) • 类型3 物质成分的探究(含标签类) (昆明卷:2018.27) • 类型4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曲靖卷:2011.25) • 类型5 影响化学反应因素的探究 (昆明卷:2013.28) • 类型6 课内实验拓展 (昆明卷:2011.29;曲靖卷:7年2考)
Na2CO3 + BaCl2 BaCO3 +2Na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最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
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Na2CO3 猜想Ⅱ:NaOH 猜想Ⅲ:Na2CO3和NaOH
反应吗?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已知Na2SO4的水溶液呈中性。
生成物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2SO4 一定有
NaOH剩余 谁都不剩余
Na2SO4 、NaOH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Na2SO4、CuSO4
猜想四 其中猜想不合理的是________
(2015云南)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
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
BaCl2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 验:
无Cu2+ 碱性
可能
无BaSO4沉淀 沉淀是BaCO3
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Na2SO4、CuSO4 ;可能 (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 含有____________ 。 NaOH (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题复习(课堂PPT)

④量气:要测量气体体积,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
是__量__筒____,测量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B ________端通入,该法适用于测量__H_2 _、__O_2 _气体
(填化学式)的体积。
17
例2.将上述装置再作变换。增加一个装置,如图2 [(1)或(2)也可换为U型管)]。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纯试净验的气H为2,含(H1C)l中和应H盛2_ON_a_(O__H气_溶_)_液的,H(22),中要应得盛到干燥 _浓__硫_酸____
①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
②B装置作用 ;C装置作用
。
③D装置中铜和氧化铜总质量为10克,充分反应后,E装
置的质量增加1.8克,则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
。
④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如果没有F装置,会
使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
22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装置正确连接顺序 E-F-H-G-D-C-A-B。
③装置丙中NaOH的作用是 ④尾气应如何处理 点燃
除去CO2气体。
。
20
▪ 例2、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HCl三种气体 组成,请从下图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设计一实验,并回 答问题(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
▪ ①装置连接的顺序是 C-B-A-E-D 。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三、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四、综合实验(探究实验)
1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和使用及注
意事项)
石棉网
坩埚钳
长颈漏斗
蒸发皿 药匙
锥形瓶
铁架台 试管 酒精灯
胶头滴管 漏斗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PPT课件

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第5页/共10页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A)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
同 学 们 决 定 按 改 进 后 的 方 案 进 行 实 验 ,消他 耗们 ,在 检故验稍了过乙量装的置炭的粉有利于反后应,的往进试行管
第9页/共10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10页/共10页
第8页/共10页
答案: (1)2NaN2=2Na+3N2↑ (2)红色石蕊试纸 (3)除去空气中的CO2 缓缓放入空气 3 生成NaN2的同时有NaOH生成,
NaOH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2CO3 (4)不变 (5)倾斜锥形瓶,使样品与M溶液接触 (6)降低气体温度(防止量气管中水喷出) 调节两边液面相平 (7)A (8)92.9%
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气密性
( 填 “ 可 以 ” 或 “ 不 能 ” )不确 能定 氧 化 铜 和 炭 粉 已 经 开 始 反 应 。 不 久 , 即 可 看 到 试
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
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
对这一结果的解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反通应容过器上密述闭探,生究成实物验全,部留你在得瓶到内的,也启没示有是空:气进入,因而反应后质量相等(即质量守恒)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在
初中化学_中考实验探究题常见题型及求解策略PPT课件

___________;
丙方案______________;
丁方案______________;
三、评价设计方案型
题型三
题型特点:
已知实验目的,提供几套设计方案,要求 评价优劣或挑选方案或设计方案
解题策略
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①原理上的可行性; ②操作简单方便; ③环保(尽量不使用、不 产生有毒物); ④安全(防止爆炸等);⑤ 经济合算(少用甚至不用贵重物质)
结论: 取残留固 现象: 体加水溶 (1)可 解,过滤, 固体部分 能有氧 向滤液中 溶解,酚 有氧化钙生成 化钙 滴加几滴 酞试液变 无色酚酞 红色 试液 结论: 有碳酸钙 另取残留 ① (2)还 有气泡产生 方程式: 固体滴加 可能有 足量盐酸 ② 结论: 无碳酸钙 碳酸钙 无气泡产生
一、完成实验报告型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中考实验探究题 常见题型及求解策略(一)
1、取一片晾干的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
钙,不考虑其他杂质),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
灼烧一段时间后,放置冷却。某同学设计了下
列实验方案探究灼烧后残留固体的组成,现将
有关内容记录在下表中。
残留固 体的成 分
探究的步 骤
可能观察 到的现象
结论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所选药品
有关化学方程式
总结提升
1、完成实验报告型
解题策略 弄清实验目的和所用药品及操作
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知识情境,按图索骥。 2、限定条件型
解题策略 以限制条件为依托,利用已有知识
资源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资源解决问题。
3、评价设计方案型
解题策略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原理
的可行性;②环保(尽量不使用、不产生有 毒物);③安全(防止爆炸等)④经济合算 (少用甚至不用贵重物质) 4、设计方案开放型
丙方案______________;
丁方案______________;
三、评价设计方案型
题型三
题型特点:
已知实验目的,提供几套设计方案,要求 评价优劣或挑选方案或设计方案
解题策略
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①原理上的可行性; ②操作简单方便; ③环保(尽量不使用、不 产生有毒物); ④安全(防止爆炸等);⑤ 经济合算(少用甚至不用贵重物质)
结论: 取残留固 现象: 体加水溶 (1)可 解,过滤, 固体部分 能有氧 向滤液中 溶解,酚 有氧化钙生成 化钙 滴加几滴 酞试液变 无色酚酞 红色 试液 结论: 有碳酸钙 另取残留 ① (2)还 有气泡产生 方程式: 固体滴加 可能有 足量盐酸 ② 结论: 无碳酸钙 碳酸钙 无气泡产生
一、完成实验报告型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中考实验探究题 常见题型及求解策略(一)
1、取一片晾干的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
钙,不考虑其他杂质),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
灼烧一段时间后,放置冷却。某同学设计了下
列实验方案探究灼烧后残留固体的组成,现将
有关内容记录在下表中。
残留固 体的成 分
探究的步 骤
可能观察 到的现象
结论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所选药品
有关化学方程式
总结提升
1、完成实验报告型
解题策略 弄清实验目的和所用药品及操作
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知识情境,按图索骥。 2、限定条件型
解题策略 以限制条件为依托,利用已有知识
资源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资源解决问题。
3、评价设计方案型
解题策略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原理
的可行性;②环保(尽量不使用、不产生有 毒物);③安全(防止爆炸等)④经济合算 (少用甚至不用贵重物质) 4、设计方案开放型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复习课(共17张PPT)

• (3)实验方案如下:
• I.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 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 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 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 II.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 左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 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右下图的锥形瓶 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 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 回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 ③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序 号
温度环 境(℃
)
未加入氯化钠所用 时间(s)
加入氯化钠所用 时间(s)
1
27
63
32
2 37
59
21
3 47
36
18
4 57
22
11
5 67
15
10
6 77
t
8
④表中数据可得出:温度升高,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填“变大”
或“变小”)。
⑤表中t的数值范围是
。
⑥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锌与稀硫酸反应的氯离子效应减弱,可
• 2.内容:紧扣课本基本实验;从学生熟悉的实验入手,由简到 难,由收敛到发散,由具体到开放,逐步实现对学生能力考查。 在其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探究 实验条件、装置、产物、异常现象、评价实验方案等。
• 3.启示:突出化学学科特点,重视实践能力,注重基础,考查 创新精神;考查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考查了应用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视化学实验 的设计、评价和开放性。
• I.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 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 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 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 II.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 左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 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右下图的锥形瓶 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 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 回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 ③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序 号
温度环 境(℃
)
未加入氯化钠所用 时间(s)
加入氯化钠所用 时间(s)
1
27
63
32
2 37
59
21
3 47
36
18
4 57
22
11
5 67
15
10
6 77
t
8
④表中数据可得出:温度升高,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填“变大”
或“变小”)。
⑤表中t的数值范围是
。
⑥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锌与稀硫酸反应的氯离子效应减弱,可
• 2.内容:紧扣课本基本实验;从学生熟悉的实验入手,由简到 难,由收敛到发散,由具体到开放,逐步实现对学生能力考查。 在其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探究 实验条件、装置、产物、异常现象、评价实验方案等。
• 3.启示:突出化学学科特点,重视实践能力,注重基础,考查 创新精神;考查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考查了应用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视化学实验 的设计、评价和开放性。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基本实验探究汇总(共59张PPT)

,②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制取装置是将
组合(填装置
的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装置B、D组合,可制取的气体是 (填一种),选择发生装置B的原因是
.
(4)实验室通常用固体CaC2与水反应制取气体乙炔(C2H2),该反应非常剧烈,乙炔难溶于水,
要制取纯净的乙炔气体,且安全、节约药品,可选用装置
有:
,还需要的仪器是
.
练4.把下列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1)把容器放在桌面上使劲塞塞子 _________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_________________. (3)被加热的试管外壁有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___________. (5)用焰心给试管内固体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 (6)向竖直的试管直接加入块状药品 _____________. (7)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_________________.
相应实验
A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
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用水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
C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用固体碳酸钠配制5%的溶液
D
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
玻璃片
测定雨水的酸度
9.规范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 题:
现有下列仪器:a.试管、b.集气瓶、c.锥形瓶、d.长颈漏斗、e.酒精灯、
f.量筒、g.水槽、h.烧杯、i.药匙、j.导管(带胶塞),根据下列实验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物质。请以上述燃素说的主要观点来解释质量增加的原 因 火焰中的燃素在加热过程能透过容器与汞结。合形成红色物质,导致质量增加了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也做了加热汞的实验(装置如图),他在实验前后 称量了容器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结果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且 汞变成红色物质(后知是氧化汞)增加的质量等于容器中空气减少的质 量。之后,拉瓦锡还将反应形成的氧化汞加强热,使之重新释放出气体, 并将该气体与原来容器中剩余的气体混合,发现混合气体的性质与最初 的空气相同。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不支持,因为从实骏知汞增加的质量并 ①拉瓦锡实验是否支持燃素说,并说明理非由来自于燃素而是来。自于空气 ②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受强热释放出的气体是 氧气 。 ③拉瓦锡在实验中,均对反应前后的容器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 体现了他对 质量守恒 规律的重要认识。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
式为 Cu2O(。Cu4C、Cu2C等)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
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1.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
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
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
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
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
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试纸由紫色变红色,
不同变
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
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
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
是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中碱的或化浓学氨知水(识NH分3·H析2O),易分固解体氢氧化钠的作用
是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 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②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
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 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 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 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 碳的化合价为+4或-4。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
是 滤纸条变红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
的结论是 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浓氨水(氨;或从NH浓3或氨N水H3化·H2学O)性易质挥发的角度分
析浓,氨此水(现NH象3·H可2O说)显明碱性的或结浓论氨是水(NH3·H2O)是碱性物质 或 氨气。与水(反2应)生成用了初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
【实验与结论】
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气密性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 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不能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
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
是: 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 、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
2.将C质OC量2O与守2通N恒a入定ON律Ha溶,O液设H溶反计液应了中的下无明列明显实显外验现观。象现请。象根某,据学并实习同验小时过组利程的用及同这内学一容为反,了应思观来考察验并到证回 答相关问题。
原理是 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 (2)小周行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
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A (填
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1在)天实平验上装称置量如,图测甲得所质示量。为将7整8.套2g装。置(包括CO2及NaOH溶液)放 (2)用力推压注射器活塞向密闭的软塑料瓶中注入10mLNaOH溶液
(装置如图乙所示),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有 __塑_料__瓶_被_压__瘪_,__注_射__器_中_剩__余_溶__液_“自__动_”_进_入__塑_料。瓶中 (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 78.2g,你对这一结果的解析是 _反_应_容_器_密_闭_,__生_成_物_全_部_留_在_瓶_内_,__也_没_有_空_气_进_入_,_因_而__反_应_后_质_量_相_等。(即质量守恒)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 在_密__闭_容_器____中进行。 ②为方进法一是步_向_证_反_明应_C_后O_溶_2与液__N中_a加_O_入H。稀溶盐液酸确,已有发气生泡了产化生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
3. 18世纪中期,为了解释燃烧现象,有人提出了“燃素说”,其主要观点 有:
①燃素是一种构成火的元素,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能透过一切物体。 ②一般条件下燃素被禁锢在可燃物中,是物体的一个成分。 ③燃烧是可燃物中物体同燃素分解的过程。 (1)将汞装入密封容器中,置于火炉上加热,容器内形成丁质量增加的红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
式为 Cu2O(。Cu4C、Cu2C等)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
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1.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
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
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
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
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
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试纸由紫色变红色,
不同变
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
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
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
是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中碱的或化浓学氨知水(识NH分3·H析2O),易分固解体氢氧化钠的作用
是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 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②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
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 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 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 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 碳的化合价为+4或-4。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
是 滤纸条变红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
的结论是 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浓氨水(氨;或从NH浓3或氨N水H3化·H2学O)性易质挥发的角度分
析浓,氨此水(现NH象3·H可2O说)显明碱性的或结浓论氨是水(NH3·H2O)是碱性物质 或 氨气。与水(反2应)生成用了初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
【实验与结论】
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气密性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 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不能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
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
是: 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 、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
2.将C质OC量2O与守2通N恒a入定ON律Ha溶,O液设H溶反计液应了中的下无明列明显实显外验现观。象现请。象根某,据学并实习同验小时过组利程的用及同这内学一容为反,了应思观来考察验并到证回 答相关问题。
原理是 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 (2)小周行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
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A (填
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1在)天实平验上装称置量如,图测甲得所质示量。为将7整8.套2g装。置(包括CO2及NaOH溶液)放 (2)用力推压注射器活塞向密闭的软塑料瓶中注入10mLNaOH溶液
(装置如图乙所示),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有 __塑_料__瓶_被_压__瘪_,__注_射__器_中_剩__余_溶__液_“自__动_”_进_入__塑_料。瓶中 (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 78.2g,你对这一结果的解析是 _反_应_容_器_密_闭_,__生_成_物_全_部_留_在_瓶_内_,__也_没_有_空_气_进_入_,_因_而__反_应_后_质_量_相_等。(即质量守恒)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 在_密__闭_容_器____中进行。 ②为方进法一是步_向_证_反_明应_C_后O_溶_2与液__N中_a加_O_入H。稀溶盐液酸确,已有发气生泡了产化生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
3. 18世纪中期,为了解释燃烧现象,有人提出了“燃素说”,其主要观点 有:
①燃素是一种构成火的元素,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能透过一切物体。 ②一般条件下燃素被禁锢在可燃物中,是物体的一个成分。 ③燃烧是可燃物中物体同燃素分解的过程。 (1)将汞装入密封容器中,置于火炉上加热,容器内形成丁质量增加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