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广角-对策论(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数学广角-对策论(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aabd7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5.png)
教案标题:数学广角-对策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策论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对策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对策论的基本概念。
2. 对策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对策论的理解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策的选择和策略的制定。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引出对策论的概念。
2. 向学生介绍对策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二、讲解(15分钟)1. 详细讲解对策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对策、策略、收益等。
2. 通过实例讲解对策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对策论进行分析和解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制定对策和策略。
四、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运用对策论的方法解决练习题。
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策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对策论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对策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对策论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案例分析详细补充和说明:案例分析是对策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对策论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对策论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下是关于案例分析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选择合适的案例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分析的关键。
案例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 实际性:案例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社会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针对性:案例应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策论的概念和方法。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的研究案例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的研究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9e7392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3.png)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的研究案例一、案例背景1.课程改革的需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由过去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我们一线老师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增设的单元,是教材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教材在编排“数学广角”时,主要是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活动的过程,逐步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其特点是呈隐蔽形式,它比数学知识更抽象。
而“数学广角”的内容都是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直观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所以“数学广角”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的教学已成为对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挑战。
它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1.课题研究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数学教师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所以大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基于学校校情,2019年底数学组申报的《小学数学配套教材读与教的能力研究》课题长沙市规划课题并成功立项。
这几年我们一直围绕课题进行提升教师教材研读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教研活动,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分成了若干个专题进行研究,已经研究过“计算教学”“概念教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数学广角”等,都是通过教材研读——教学研讨——评课反思——形成策略这样的路径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具体实施(一)研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进行了详细、明确的阐述,老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才能了解课本所要教学的课程目标以及文本性质,才能更好地备课、实施教学。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121b0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c.png)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现阶段,“数学广角”是属于人教版本小学年级数学科目教学内容中的专有板块,同时其也是一款崭新性的尝试内容。
为贯彻现今时期的新课标思维,编印于本世纪初的人教版本(实验型)课本中第一次推出了属于“数学广角”类的课程单元,二零一二年这种人教版本的(修订型)课本又持续应用了“数学广角”课程单元,而且做出了部分的内容调整,在材料选择上编入了一部分经典性的数学课题,促使学生们在知识的探求、发掘以及验证数学手段的进程中,把握住挖掘事物内在规律的有效思维路径,给处置繁杂的数学专题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
标签:小学数学; “数学广角”;教学策略引言我们所言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广角”部分,其在具体內容的组织编列上,是全面顾及到各个相异化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年岁特点,借用普通的生活化课题来融合难于理解的数学概念。
因为这种“数学广角”中所编入的课程内容是趋向于孤岛化而且偏重于学科思维过程,所以其本身的教学方案设计极大的区别于普通化的课程知识,其教学中的课程难点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在相关的问题意境中,去感悟、效仿、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数学思维手段,打造创新理念。
此为一款亟待去做出研讨的课题。
一、“数学广角”中的课程内容辩析1.课程取材源自于生活内容在小学教学中的首个学段,针对于“数学广角”中的课程素材重点展示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当中,同时还关联到现实的“校园内在生活”“生产劳动经验”。
着眼于学生表观思维及躯体行动思维的专有属性,在初级学段数学广角板块的课程教学活动中,须依照具体的内容属性、学生们的社会阅历及认知水平与能力来实施教学过程,促使他们深切感悟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内容之间的紧密关联性。
比如在游戏活动中寻找搭伴的“排列组合”概率思维,平时针对所看到几何图形的数学分类思维。
在后继学段中,有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所占比率开始下滑,而其相关于“社会实践经验”方面的内容所占的比率却在逐步的提升。
数学广角优化教研活动(3篇)
![数学广角优化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6dd05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4.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数学广角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提高数学广角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数学广角优化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活动,使教师深入理解数学广角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数学广角教材的把握能力。
2. 通过观摩优秀课例,提升教师对数学广角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数学广角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4. 提高数学广角教学的整体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由教研组长主持,邀请我校资深数学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1)数学广角教学的意义与价值(2)数学广角教材的解读与把握(3)数学广角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应用2. 观摩优秀课例组织教师观摩我校优秀教师的数学广角课例,分析课例中的亮点与不足,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
3. 小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以下主题进行讨论:(1)数学广角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广角的兴趣(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 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分享,总结讨论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过程1. 专题讲座教研组长首先介绍了数学广角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强调了数学广角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后,资深教师结合教材,详细解读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为教师们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2. 观摩优秀课例教师们观摩了优秀教师的数学广角课例,课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分析课例中的亮点与不足。
3. 小组讨论各小组围绕讨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进行了交流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ff340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3.png)
一、数学广角的内容分析
1、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是数学广角中的基础内容,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掌 握排列组合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一、数学广角的内容分析
2、数字编码:数字编码是数学广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字 编码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
一、数学广角的内容分析
三、如何进行“数学广角”的教 学
三、如何进行“数学广角”的教学
1、注重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 解问题的本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三、如何进行“数学广角”的教学
2、强调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逐渐领悟到数学思维的魅力。
五、结论与建议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具备足够 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实施“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应该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和 发展趋势。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和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变化和发 展趋势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水平。
二、问题提出
二、问题提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广角”是为了加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 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可能由于缺乏 对“数学广角”的深入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研究“数学广角” 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方法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 策略研究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问题提出
03 三、研究方法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9924a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8.png)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知道数学广角是一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2. 通过数学广角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广角的定义与作用2. 数学广角的观察方法3. 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广角的应用。
二、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学广角的观察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提供丰富的实践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广角的理解。
3. 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数学广角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广角。
2. 提问:什么是数学广角?它有什么作用?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广角的定义与作用。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数学广角的观察方法。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数学广角的观察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数学广角解决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章:教学评价一、评价目标1. 了解学生对数学广角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广角的能力。
3. 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扮演和沟通能力。
提高数学广角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数学广角教学有效性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0ccfe0716fc700abb68fcf9.png)
提高“数学广角”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设的一个内容,以单元为呈现形式,独具特色。
它主要是通过借助学生观察猜想、实验操作、探究推理等手段,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这一内容虽然不多,但其内容新颖,与生活联系密切,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
但随着实验的深入,各种困惑也随之而来,如教学目标定位失当、数学思考落实不足、数学活动徒具形式、过度追求生活化与趣味性等。
这说明有不少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
我通过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及对“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摸索出如下点滴体会:一、数学广角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近几年,我们经常看到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成为各种教研活动的“常客”,可能是因为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来处理,不需要考虑进度;还有的是跟随“潮流”,觉得比较时髦,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
然而我通过多次听课发现,在数学广角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失当。
1.教学目标定位失当。
由于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目标定位发生偏差,以至于有些教师将数学广角纳入“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当做“综合实践课”来上。
2.刻意拔高教学要求。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时为体现创新和与众不同,在教学中出现的例题和习题大部分却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但实际上如笔者前面教材分析中所说:二年级与三年级的“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虽然属同一块内容,但两者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虽可以适当调整一点,但却不能拔苗助长。
3.教材处理过于简单。
我们知道,数学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以精炼、浓缩的编排方式来呈现丰富的数学内容。
如果教师套搬教材简单化的编排模式,将教材内容作简单化的教学处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看数学、听数学、说数学等间接性经验的基础上,而忽略为学生提供亲自探索实践的机会,未能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猜数学、找数学并积累丰富的直接性活动经验,就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触摸得不深、不透,难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数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89d1f6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4.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教案针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教材编写,主要围绕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展开教学。
2. 教材特点
•深入浅出的数学概念解释
•多样化的数学题型
•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
•理解和运用教材中的数学概念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数学广角》
•教学课件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2. 师生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大纲和教案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学习
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结合例题讲解并让学生跟随做题。
4. 练习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 总结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困惑,需要加强相关练习和讲解。
下节课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六、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习题册 - 数学奥赛学习指南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浅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b88b16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9.png)
浅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数学广角”形式简单,内容有趣,与生活联系密切,但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抽象,难以理解。
本文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总结,从把握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三方面谈一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的策略。
标签: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一个特色非常明显的板块,名为“数学广角”,内容新颖,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以较为浅显的形式和生动的事例来讲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地学生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
本文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从把握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三方面谈一谈有关“数学广角”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把握教学目标如果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工作的开展会更加顺利,教学效率也能显著提升。
在内容编排上,“数学广角”选择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简单事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因此,“数学广角”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悟这些数学思想,锻炼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全体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交流、猜想、验证、探索,形成自己的活动体验,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
同时,在定位教学目标时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
“数学广角”安排了多个学段,不同的学段有着相应的要求。
如果是低学段的学生,考虑到他们知识积累较少,所以教师要多为他们安排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多进行体验,这样他们就能掌握很多课本上的数学知识。
第二学段的学生因为已经打下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可适当或逐步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思考习惯,这样久而久之,数学思维也能随之形成。
总体来说,教学目标的把握要紧扣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不能因为“数学广角”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的抽象性,而让教学活动成为部分优秀学生的“表演秀”。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排列》教学设计及评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排列》教学设计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9c479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2.png)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排列》教学设计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排列》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排列的概念、排列的顺序和排列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排列的意义,学会用排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排列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排列的概念,学会用排列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排列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排列的概念,学会用排列的方法解决问题。
2.难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排列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卡片和实物,用于教学活动和练习。
3.教学场地:安排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出排列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拼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排列顺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排列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道题目:“有3个苹果,2个香蕉,1个橘子,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9afd4ca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7.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数学广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知道数学广角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2. 通过对数学广角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广角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广角的定义和特点2. 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和定理3. 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广角的定义、特点、基本性质和定理。
2. 教学难点: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数学广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数学广角的定义和特点,使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数学广角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基本性质和定理。
4. 实践应用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广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广角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数学广角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广角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数学广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数学广角的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数学广角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开展数学广角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特点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能否有效学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ab519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7.png)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提高“数学广角”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数学广角”教学有效性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f544d6758fafab069dc0256.png)
浅谈提高“数学广角”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数学广角”是新人教版教材中新增内容,在每一册以一个单元的形式较为集中安排了以训练学生思维为目标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较易理解的、生动有趣的实例呈现出来,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系统而有步骤地为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逐步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通过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一些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一、教学情境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广角”的课堂设计,应该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生动有趣的素材,如教学《搭配问题》时,可以创设“快乐的六一”的生活情境:从早上起床穿衣服的搭配——吃早点的搭配——去游玩时线路选择——照相时的人物搭配,借助这一系列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演示、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获取不同的搭配方法。
不仅学生乐意学,主动学,学得快,学得好,还在一次次搭配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着、体验着全面有序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奠定了基础。
这样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建构知识、加深理解。
同时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
二、课堂导入应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数学广角来说,最有效、最适合的方式则是激趣导入。
只有选取源于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或故事做素材,才能在课伊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如教学四年级的《数学广角四》,以“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做了这样的教学尝试: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顾田忌赛马的过程。
(描述故事)为什么马还是那几匹马,比赛结果却不一样呢?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860429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2.png)
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研究“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的一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它既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理解,又是对其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也是对数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种体现。
创新教学法就是要按照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主动、逐个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广角课,主要讲述的是如何解决有趣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一、小学数学教学概述1.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小学数学的教学特征与学生的思维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反映了他们的思维特征。
小学教育是以6-12岁儿童为主要目标。
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考、行为、好奇心,但在逻辑思维方面,缺乏系统性,缺乏逻辑性。
这就决定了在实施数学教育时,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数学成绩,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对数学的理解。
同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征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数学具有严谨客观的特点。
数学中的相关定理,在现实世界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6-12岁,是身体的两个快速发育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和教育,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产生终身的影响。
通过学习数学,既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考,又可以使他们学有所用、知行合一。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其中许多与现实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转变对数学的看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解题能力。
二、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1.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与应用,都取决于教学目的,而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https://img.taocdn.com/s3/m/8cc6bc8f0242a8956aece467.png)
1引言“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特有的单元。
是教材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它的呈现是为了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浸透数学思维方法。
那么如何掌握“数学广角”这一事物所出现的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对每一个数学老师的应战,事实上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也的确产生了不少的困惑:目标如何定位,如何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教材的编排特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本论文通过对“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试图结合一些教学实践对这一内容的编排体系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2“数学广角”知识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学内容的特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应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
”基于这样的指导意义,人教版教材对于“数学广角”单元的编排思绪,主要是经过一些比较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活动的过程,逐步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是面向全体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图是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数学思维训练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数学广角的教学定位于通过猜想、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
因此,使每位学生能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更是学生思维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
要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教学的研究
![数学广角教学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a59035fd0a79563c1e72f1.png)
“数学广角”教学的研究桐乡市屠甸镇完全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在新课程教材中,“数学广角”是新出现的一个小单元,其内容与编排的新颖性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兴趣。
“数学广角”成了各种教研活动的“常客”、公开课的“宠儿”。
在近几年的“数学广角”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摸索创造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也存在诸多困惑与问题。
1、如何理解教学内容。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编排了11个单元的内容。
这些内容有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生动的事例来呈现数学思想方法;也有通过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去理解这些内容、把握这些内容,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值得研究的。
2、如何定位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因此,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但在具体的课堂中如何定位教学目标,如何适度把握教学要求,也是值得研究的。
3、如何选择教学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求“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追求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就会失去“数学味”。
究竟该如何选择教学素材呢?4、如何设计教学活动。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知识又高于数学知识的隐性数学知识,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展开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从而训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更多地关注了活动本身,而忽略了活动的实质。
基于以上的认识与困惑,我们提出了对“数学广角”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相信通过对“数学广角”教学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把握教材,选择教学素材;更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更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广角问题的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广角问题的教学策略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34a26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c.png)
小学数学广角问题的教学策略探析1. 引言1.1 小学数学广角问题的教学重要性小学数学广角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广角问题,学生可以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广角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解决广角问题,学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感,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广角问题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教师和学生重视和关注。
1.2 小学数学广角问题的定义和特点小学数学广角问题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其解决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广角问题往往涉及多个数学概念和技巧,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与传统的计算题相比,广角问题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其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小学数学广角问题的特点包括:1. 多样性:广角问题涵盖了小学数学各个领域,涉及的问题类型多样,题目形式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综合性:广角问题往往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技巧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3. 挑战性:广角问题通常较为复杂,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挑战学生的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广角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更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小学数学广角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引导学生解决小学数学广角问题。
以下是一些教师应该采取的方法: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入广角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问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的内容解读与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的内容解读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ad9f3a7ba0d4a7302763a83.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的内容解读与思考篇一:数学广角的教材解读与教学探索数学广角的教材解读与教学探索“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特有的单元。
是新增设的内容, 是传统教学所不曾涉猎的,所以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指导方法比较少, 其目的是发展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由于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编排意图,目标不明,有的把“数学广角”上成了简单的游戏活动课或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课;由于思维含量比较高,有的上完课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作业不会……这说明有不少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
如:目标如何定位?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教材的编排特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来驾驭“数学广角”内容来落实数学思考呢???带着这些问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标、解读教材,以准确领会教材中“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看清现阶段“数学广角”教学的误区和盲区,深入感悟探究“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真切地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广角教材编排困惑和误区教学策略一、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数学广角较为集中的安排了训练思维的教学内容,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以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进行渗透,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数学广角的内容体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教材在“数学广角”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体现了这一要求,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二、数学广角教学目前存在的误区和困惑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李亮亮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0期
摘要: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特色板块,旨在通过广角知识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其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总结出数学学习规律,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切实解决知行脱节这一传统教学问题,保证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稳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数学广角来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便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本文将从准确把握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灵活处理课程资源;积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优化数学广角的启思作用;组织数学广角探究活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数学广角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广角、组织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数学学科越来越看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与学科能力变化,从学识、关键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优化了数学学科目标。
然而,由于数学广角出现的时间较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导致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数学广角教学时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教师依然会习惯性地传授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数学教师并不会根据数学广角的问题情境去开发与整合生活资源,且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等等。
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对症下药,反思现实,及时调整与优化数学广角的教学组织策略。
一、准确把握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灵活处理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一般是指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分析学情特点、教学任务等预设行为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反映着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能取得的学习进步。
在数学广角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者增设数学广角板块的根本目的,分析数学广角内容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由此设立教学目标,进而根据目标要求去开发、整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以便全面调动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如在“数学广角——搭配(一)”一课教学中,笔者便认真分析了这一教材内容的教育目的,认为本轮数学广角活动旨在让小学生通过简单的排列组合去把握概率知识,由此发挥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便于学生积极展开数学推理,形成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
因此,笔者便由此确定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与推理活动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学会用排列组合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掌握如何排列组合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为此,笔者还设计了一个“密码锁”的问题情境,即“有三个学生到老师家做客,发现老师并没有在家,但是却在密码锁上贴上了解锁提示:锁的密码是用4、5、6所排列成的所有两位数中的一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相关数字,第五个数字便是门锁密码。
”然后,学生就要在草稿纸上列出相应的数字组合,探究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由此完善知识迁移经验,体会排列、组合知识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