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及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合集下载

皮肤软组织感染课件

皮肤软组织感染课件
表浅淋巴管炎:沿淋巴管走行有红线征,局 部触痛。
深部淋巴管炎:沿淋巴管走行有条形触痛区。
临床表现
(三)诊 断
本病诊断一般不难。 深部淋巴管炎需与急性静脉炎相鉴别,后
者也有皮肤下索条状触痛,沿静脉走行分 布,常与血管内留置导管处理不当或输注 刺激性药物有关。
(四)治疗
1、局部理疗、热敷 2、处理原发病灶 3、淋巴结化脓形成脓肿时切开引流 4、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28
(三)治 疗-经验治疗
感染 急性蜂窝
织炎
病原体 A群链球菌
宜选 青霉素 阿莫西林
备选 头孢唑啉等第一代头孢菌素, 红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曲松
四、丹毒(erysipelas)
(一)概念: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A
组)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与面部。
苯 唑 西 林 耐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托霉素

局部可以使用莫匹罗星
软膏
中重症:糖肽类等
三、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一)概念: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 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 组织。 (二)病因: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 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以为厌氧性细菌。 (三)病理: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 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特点是: 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 限。
23
(三)临床表现
局部:
一般皮下蜂窝织炎: 红肿、剧痛明显, 向四周迅速扩散,病变部位与正常 组织界限不清,中央部分常坏死。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由厌氧菌(肠球菌、兼性大肠杆 菌、拟杆菌、兼性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引起。 新生儿皮下坏疽: 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 蜂窝织炎,皮下空虚、漂浮感、积脓多时有波动感。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是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一、致病病原体社区皮肤软组织感染较多由B-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引起,医院皮肤软组织感染则多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且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比例较高。

二、分级分类诊断分级分类诊断是控制SST1的基础。

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SST1分为4级:1级-患者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已排除蜂窝织炎。

2级-患者有发热,一般情况稍差,但无并发症。

3级-患者有严重中毒症状或至少1个并发症。

4级-脓毒症或危及生命的感染。

当怀疑患者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时,应尽快采集分泌物送微生物培养。

三、各类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控制(一)用、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感染预防与控制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及早治疗糖尿病等。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抓破损伤。

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对住院的危重症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勤翻身,防止压疮产生。

2、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

(-)新生儿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

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

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

做好产房和新生儿病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

(三)压疮感染控制预防方法:1、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勤翻身,保护骨隆起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2、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3、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4、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质。

(四)烧伤感染控制做好床旁隔离,减少或防止细菌的入侵;静脉输液时,避免或尽量远离创面做静脉切开;妥善保护创口,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五)各种穿刺严格皮肤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制度。

(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耐药的发生。

8.皮肤及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8.皮肤及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只有局部症状体征,无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有局部和全身症状体征,但病情稳定 有中毒症状,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低等 脓毒症或威胁生命的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
I类患者无需住院,可在门诊口服用药 II类患者可在门诊口服或静脉用抗菌药 物治疗,但症状较重或合并有糖尿病、 肥胖等疾病时应住院观察治疗 III类患者需住院治疗 IV类患者需入住ICU,且多需手术治疗
多种细菌:厌氧 链球菌,其他厌 氧菌,金葡菌, G-杆菌等 龟分支杆菌,脓 肿分支杆菌,偶 然分支杆菌等
广谱抗生素 反复作坏死组织细菌培养, 指导针对性用药 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左 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妥 布霉素,利福布汀 主张联合用药,疗程常需 12年
抗菌药物目标治疗
必须尽早、尽可能地收集临床标本(脓 液、穿刺液、渗出液、水疱液、坏死组 织)作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和抗菌药物 敏感试验,以便进行目标性抗菌治疗。 这对那些诊断不明确或病原菌谱复杂的 混合感染尤为重要,因为对这些复杂感 染几乎提不出行之有效的经验治疗方案
主要引起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有时还可 引起坏死性肺炎甚至脓胸 、中毒性休克 综合征、小肠结肠炎
-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可用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 复方新诺明等,疗效不好再改用万古霉 素或利奈唑胺
论多么彻底都无济于事,药物治疗是关键
非结核分支杆菌大多对抗结核药物耐药 可用的抗菌药物有:大环内酯类(克拉, 阿奇),喹诺酮类(氧氟,左氧),氨基 糖苷类(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多西环 素,米诺环素,碳青霉烯类等 非结核分支杆菌很难清除,主张联合用药, 疗程往往长达12年。经用药数月局部病 情完全平稳后,有时还须进行1次彻底清 创,术后再用药数月

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三章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软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主要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以后逐渐扩大,呈圆锥形隆起,随后结节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头;红、肿、痛范围扩大;之后脓栓脱落,脓液排出而愈合。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

2.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为金黄葡萄球菌。

感染从毛囊底部开始,沿深筋膜向外周扩展,上传入毛囊群而形成多个脓头的痈,破溃后呈蜂窝状,随后中央部坏死、溶解、塌陷呈“火山口”状。

病人多有明显全身症状。

3.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其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可有明显的毒血症。

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性细菌。

4.丹毒: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特点是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和化脓,全身反应剧烈和易复发。

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与面部。

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界清楚、略隆起。

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致病菌常为金黄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管状淋巴管炎分深、浅两种。

浅层淋巴管受累,常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

深层淋巴管受累,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有压痛。

诊断1.局部红、肿、热、痛及各种病变的特征性表现;2.全身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表现。

鉴别诊断1.各种软组织感染相互间的鉴别。

2.根据不同病变而与皮脂腺囊肿、气性坏疽、急性静脉炎、淋巴结核等鉴别。

进一步检查1.血、尿常规有无白细胞计数上升、核左移;尿糖是否阳性等。

2.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测定等。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

首页药品基本信息药品说明书药物专论药物相互作用注射剂配伍临床指南FDA药品说明书FDA妊娠分级国家基本药物更多...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文章段落:正在初始化...临床指南分类:皮肤科 > 皮肤及软组织系统疾病发布时间:2009-12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TI)临床上常见而复杂,涉及众多学科,治疗策略和方法尚待规范。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于2008年6月8日在北京针对SSTI诊断及治疗进行专题研讨,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

1 定义和范畴SSTI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1]。

SSTI临床十分常见,涉及范围广泛,从浅表的局限性感染,到深部组织坏死性感染,甚至肢残、危及生命。

除化脓性细菌外,其他病原微生物如分枝杆菌、真菌等也可引起SSTI,但不属于本共识讨论的范畴。

2 发病诱因及病原菌2.1 发病诱因2.1.1 生理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小儿皮肤薄嫩,防御功能尚不健全,致病菌可直接侵入外观正常皮肤引起感染。

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局部皮肤干燥,加之皮肤合成抗菌物质能力下降,也是易发生SSTI的原因。

2.1.2 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大疱性皮肤病、足癣等,均因皮肤炎症或疾病本身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继发细菌感染。

2.1.3 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擦伤、刀割伤、手术切口、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部位细微的创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

某些物理疗法如冷冻、激光、电离子治疗、放射治疗等,或外科疗法包括化学剥脱术、封包疗法、皮肤磨削术、刮除术、切割术、皮肤移植、毛发移植等均可诱发SSTI。

动物或人咬伤也可以发生SSTI。

2.1.4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SSTI。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皮肤和软组 织感染
1.定义、分级
2
➢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STI)——化脓性致病菌侵犯表皮、 真皮和皮下组织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包括毛囊炎、疖、痈、淋巴管炎、脓疱病、急性蜂窝织 炎、烧伤创面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及褥疮感染等。
➢ 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SSTI分为4级 • 1级: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 • 2级:有发热,一般情况稍差,但无不稳定并发症 • 3级:中毒症状重,或至少有一个并发症,或有肢残危险 • 4级:脓毒症或感染危机生命
15
➢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acute necrotizing fascilitis)
• 治疗 ✓ 一旦诊断成立,必须立即进行外科清创。对高度怀疑患
者,亦需直接外科干预。应彻底清除坏死皮肤、皮下组 织及筋膜,直到出现正常筋膜,敞开伤口 ✓ 24小时后通常需要再次检查,以确保初次清创充分 ✓ 初始抗菌治疗需覆盖厌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及 链球菌属 ✓ 经验性治疗包括3个联合方案: ①万古霉素+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甲硝唑 ②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 ③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或者美罗培南,不能耐受万古霉 素者可使用利奈唑胺或达托霉素
8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 金葡菌 • 广泛的大疱和表皮剥脱 • 皮疹→清亮大疱→破裂→大片表皮松解 • MRSA流行社区:万古霉素 • MSSA:苯唑西林或萘夫西林
4. 常见SSTI——急性淋巴管炎
9
➢ 急性淋巴管炎 (acute lymphangitis) • 又称为丹毒或流火
• 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所致的急性炎症
2. 分类诊断
4
➢ 根据SSTI病因、发病部位及病情轻重可大致分为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及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病人的护理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及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病人的护理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疖为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引起。

疗常与皮肤不洁、局部擦伤、皮下毛囊与皮脂腺分泌物排泄不畅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被称为疖病。

常见于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缺陷等全身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一)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病初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小结节。

数日后中央因组织坏死、软化,在顶端出现黄白色脓栓,继而脓栓脱落、破溃,脓液排出后炎症消退。

2.全身表现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面部特别是上唇、鼻部及周围所谓“危险三角区”的疖,若被挤压,致病菌可沿内毗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可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头痛、呕吐、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可危及生命。

二、痈痈是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早期为皮肤小片暗红硬肿、热痛,其中可有多个脓点。

随着病情进展,皮肤硬肿范围扩大,局部疼痛加剧;脓点增大增多,中心处破溃流脓,组织坏死脱落,疮口呈蜂窝状如同“火山口”。

2.全身表现病人多伴有寒战、高热、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

严重者可致全身化脓性感染而危及生命。

唇痈容易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常可危及生命。

三、急性蜂窝织炎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隔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临床表现表浅者初起时,局部红、肿、热、痛,并向四周迅速蔓延。

红肿边缘界限不清,中央部位颜色较周围深,中央因缺血而常有组织坏死。

因致病菌的种类、毒力和发病的原因、部位不同,可有几种特殊类型。

1.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局部可触及皮下捻发感,蜂窝组织和筋膜出现坏死,且伴进行性皮肤坏死,脓液恶臭,全身症状严重。

2.领下急性蜂窝织炎多见于小儿,感染起自口腔或面部。

除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和高热、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外,还可发生喉头水肿和气管受压,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讲义

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讲义

皮肤皮下组 织化脓疾病
网状淋巴管炎即为丹毒。起病急、进展快,先有畏寒、发热、头痛、 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继之局部出现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央较淡 、边界清楚并略隆起。红肿向周围蔓延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 色转为棕黄;有时可发生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痛。常伴有周围淋巴结 肿大和疼痛。感染加重可导致全身脓毒血症。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可使 淋巴管受阻而发生象皮肿。
表浅的(皮下)急性蜂窝织炎,局部有红、肿、热和剧痛,中央区呈 暗红色,边缘稍淡,与周围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压痛明显。
深部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皮肤红肿虽不明显,但有局部组织肿胀和深压 痛,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寒战、高热、乏力、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
皮肤皮下组 织化脓疾病
皮肤皮下组 织化脓疾病
临床表现
2.急性淋巴结炎 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略有压痛,重 者局部有红、肿、热、痛,甚至形成脓肿并伴有全身症状。
皮肤皮下组 织化脓疾病

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 由多个疖融合而成。多见于成年人,常发生在皮肤较厚 的颈部和背部(对口疮或搭背)。痈的发生与皮肤不洁 、擦伤、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 菌为主。
皮肤皮下组 织化脓疾病
临床表现
初起为小片皮肤硬肿,色暗红,表面可有数个凸出点或脓点 ,疼痛较轻。继之皮肤肿硬范围增大,周围出现浸润性水肿 ,局部疼痛加重,伴引流区淋巴结肿痛,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随着感染区脓点增大、增多,中央部位破溃出脓,坏死脱 落,疮口呈蜂窝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 例明显增加。严重者可致全身性化脓性感染而危及生命。
皮肤皮下组 织化脓疾病
临床表现
1.急性淋巴管炎 分为网状淋巴管炎和管状淋巴管炎。
网状淋巴管炎即为丹毒。起病急、进展快,先有畏寒、发 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继之局部出现片状红疹, 颜色鲜红,中央较淡、边界清楚并略隆起。红肿向周围蔓延 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有时可发生水疱 ,局部有烧灼样痛。常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和疼痛。感染加 重可导致全身脓毒血症。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可使淋巴管受阻 而发生象皮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及软组织 化脓性感染
整理ppt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SSTI)是指全身(躯 干及四肢)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筋膜 的化脓性感染。感染的起因常是机体自 身防御能力遭破坏,病原菌由破损的皮 肤、粘膜侵入所致。少数无明显原因, 如血行感染,则往往有患者免疫功能障 碍的背景
咬伤感染,几乎都是多种菌的混合感染,常有 厌氧菌参与
“快速坏疽病”,是由一种恶性链球菌-甲型 链球菌引起的皮肤、皮下脂肪和肌肉坏死,进 展迅速,每小时可蔓延2.5cm,如不采取断然 措施(大块切除甚至截肢),病人将迅速死亡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种类繁多, 轻者可能无需特殊治疗,重症 则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 并确定治疗方针十分重要。
首选抗菌药物
备选抗菌药物
毛囊炎
疖,痈,化脓性 指头炎
金葡菌,念珠菌, 无需全身用药;局 蠕形螨属,无需 部治疗,加强卫生 全身用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苯唑西林,氯唑西 表皮葡萄球菌 林,头孢一代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重 症感染(伴脓 毒症)可用万 古霉素
复发性疖病 蜂窝织炎
金黄色葡萄球 菌
金黄色葡萄球 菌, A族链球 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苯唑西林,氯唑西 头孢一代 林
犬咬伤 猫咬伤
出血败血性巴斯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德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类杆菌, 梭状芽胞杆菌
克林霉素+氟 喹诺酮(成人)
克林霉素+复 方新诺明 (小 儿)
出血败血性巴斯 德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呋辛酯或 多西环素
人咬伤
草绿色链球菌, 类杆菌,表皮葡 萄球菌,棒状杆 菌,金葡菌,消 化链球菌,腐蚀 埃肯菌
Hale Waihona Puke 急性蜂窝织炎是由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 球菌侵入皮下、筋膜下或深部疏松结缔 组织引起,呈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向周围扩散,界限不清,中央部份坏死 液化后即形成脓肿
新生儿皮下坏疽多发生在易受压的腰骶部、背 部,局部发红,略肿,界限不清,迅速扩展, 继而出现漂浮感。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坏死性筋膜炎,感染(常为混合感染)沿皮下 脂肪及筋膜快速蔓延,引起广泛坏死,但不侵 及肌肉,病人很快陷入脓毒状态,病死率颇高
IV 脓毒症或威胁生命的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
I类患者无需住院,可在门诊口服用药 II类患者可在门诊口服或静脉用抗菌药 物治疗,但症状较重或合并有糖尿病、 肥胖等疾病时应住院观察治疗 III类患者需住院治疗 IV类患者需入住ICU,且多需手术治疗
SSTI常见病原菌及经验用药方案
感染种类
常见病原菌
链球菌
素,
急性淋巴结炎
A、B族链球 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
青霉素,大环内 怀疑金葡菌
酯类
感染可用氯
唑西林或头
孢一代
急性淋巴管炎 A族链球菌 青霉素
化脓性汗腺炎
金黄色葡萄球 菌,肠道杆菌 科细菌,假单 胞菌,厌氧菌 (类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道杆菌科细菌, 假单胞菌,厌氧 菌(类杆菌)
坏死性筋 膜炎
化脓性汗腺炎是因汗腺管阻塞而继发的慢性复发 性化脓性感染,常呈多发性,见于腋窝和腹股沟 部位,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情况 是G-肠道杆菌 丹毒是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感染,可迅速蔓延,但 不累及皮下组织,一般也不化脓,病原菌是乙型 (β)溶血性链球菌
急性淋巴管炎由溶血性链球菌侵入淋巴管引起, 好发于四肢,呈 “红线”向近侧延伸 急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四肢化脓性感染病灶, 腹股沟部位和腋窝最常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 或链球菌
病原菌在软组织内繁殖,早期常 能经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而缓解。 假如治疗不及时,或致病菌毒力过 强,可发生组织坏死、液化而形成 脓肿,此时多伴有发热、全身乏力 等全身症状,甚至出现寒战,并有 白细胞增多等改变。常需手术切开 或其他侵入性治疗手段引流。
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针
毛囊炎是皮肤毛囊的化脓性感染 疖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 病变波及到皮下组织 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和皮脂腺或汗腺的化 脓性感染,病原菌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预防:口服阿莫西 林-克拉维酸
治疗:替卡-克拉维 酸,或头孢西丁,或 哌拉-三唑巴坦,或 头孢哌酮-舒巴坦
克林霉素+氟 喹诺酮(成人)
克林霉素+复 方新诺明 (小 儿)
皮 炭疽杆菌 肤 炭 疽
口服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莫西沙星
糖 初期:金葡菌,肠球 尿菌 病 慢性迁延期:多种细 足 菌:G+球菌,G-杆菌
气性坏疽 新生儿皮 下坏疽
常有多种细菌:A、C、 青霉素或广谱青霉 G族链球菌,肠道杆菌 素+氨基糖苷类+ (大肠埃希菌,肠杆 甲硝唑(或克林霉 菌),厌氧菌(梭状芽 素) 胞杆菌,消化链球菌)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 静滴克林霉素+大
其他梭状芽胞杆菌
剂量青霉素
重症可用碳青 霉烯类+甲硝 唑
头孢曲松,大 环内酯类
(大肠埃希菌等), 厌氧菌(类杆菌等)
轻症初期:口服头孢一代 克林霉素+
或克林霉素
头孢三代
慢性:氨苄-舒巴坦或替 卡-克拉维酸或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 巴坦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或用环丙沙 星或左氧氟
重症(威胁肢体或生命):沙星
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
进展性细 菌协同性 坏疽
非结核分 支杆菌感 染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鼻孔涂抹2%莫匹
头孢一代
罗星软膏有助于清
除定植细菌,减少
复发
青霉素,苯唑西林。 重症用氯唑西林,阿 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 孢一代
对青霉素过敏者: 轻症用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重症用 万古霉素
丹毒
A族(化脓性) 青霉素,头孢一代, 左氧氟沙星,加替
乙型(溶血性)大环内酯类,克林霉 沙星,莫西沙星
整理ppt
2003年国际会议上集中讨论了 便于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SSTI 患者分类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该分类并非感染种类的区分,而是 专供接诊医师决定治疗方针时参考 的。
SSTIs患者的分类
类别
判断标准
I 只有局部症状体征,无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II 有局部和全身症状体征,但病情稳定
III 有中毒症状,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低等
多种细菌:厌氧 链球菌,其他厌 氧菌,金葡菌, G-杆菌等
龟分支杆菌,脓 肿分支杆菌,偶 然分支杆菌等
广谱抗生素 反复作坏死组织细菌培养, 指导针对性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