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小学课文火烧赤壁课文原文

小学课文火烧赤壁课文原文

小学课文火烧赤壁课文原文《赤壁之战》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

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

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

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

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

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

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

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这么办。

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

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

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

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

”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了江心,船头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

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

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

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

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

火又窜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

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赤壁之战课文

赤壁之战课文

8 赤壁之战○1司马光初○2,鲁肃○3闻刘表○4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5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6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7,军中诸将,各有彼此○8。

刘备,天下枭雄○9,与操有隙○10,寄寓于表○11,表恶其能○12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13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14,宜别图之○15,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16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7,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18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19,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20。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21,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22,比至南郡○23,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24迎之,与备会于当阳○25长坂。

肃宣○27权旨○28,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1,且问备曰:“豫州○2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3太○1节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

北宋史学家。

○2〔初〕当初,原先,早先。

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

○3〔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4〔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

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

○5〔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6〔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资,凭借。

○7〔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ɡ)不和。

协,和睦。

○8〔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

○9〔枭(xiāo)雄〕豪杰。

枭,骁勇、豪雄。

○10〔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

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用)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用)

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吾计决矣
4、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5、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6、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7、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8、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 为辞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 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 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 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 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 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 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 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 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9、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10、卿欲何言? 11、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12、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1、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2、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4、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5、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6、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 7、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 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 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 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 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 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 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 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 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 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赤壁之战同步练习

赤壁之战同步练习

赤壁之战》同步测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将军禽操2. 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 雷鼓大震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2. 备南走3. 致殷勤之意4.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 内怀犹豫之计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7. 鼎足之形成矣8. 刘琮束手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10.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1. 权起更衣12. 操虽托名汉相, 其实汉贼也13. 地方数千里14. 当横行天下15.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 邂逅不如意17. 初一交战18. 去北军二里余19. 北军大坏20. 北面而事之三. 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 敬贤礼士2. 兵精粮多, 足以立事3. 必蹶上将军4. 乘犊车, 从吏卒5.诸人持议, 甚失孤望6. 可烧而走也7. 瑜等率轻锐8.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10. 操悉浮以沿江11. 英雄乐业12备南走?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15. 盖以十舰最着前,中江举帆四.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一般实词1. 此帝王之资.也2. 二子不协.3. 与操有隙.4.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 如有离违, 宜别图.之6.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7. 如其克.谐.8 肃宣.权旨9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0 近者奉辞.伐罪11. 权以示.群下12. 今操得荆州, 奄.有其地13. 不复料.其虚实14 今以实校.之15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24. 上建.旌旗25.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二))多义实词1、卒:鲁肃闻刘表卒。

乘犊车,从吏卒五万兵难卒合2、士: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3、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4、抚:及说备使抚表众。

5、治:同心一意, 共治曹操6、足:岂足托乎7、次:引次江北8、数:统兵数万9、烈:兼仗父兄之烈10、事:去亲戚而事君者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11、计:窃计欲亡赵走燕12、难:今操芟夷大难13、略:略已平矣14、方:操军方连船舰15济宜别图之, 以济大事同舟共济(三)一般虚词1.比.至南郡2.3.向.察众人之议4.5. 徒.忌二袁, 吕布刘表与孤耳(四)多义虚词1、而:若据而有之备必喜而从命2、以:权以示群下挟天子以征四方余船以次俱进3、为:今为君计安能复为之下4、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其实汉贼也5、乃:权抚其背曰。

初中课文赤壁原文

初中课文赤壁原文

初中课文赤壁原文
初中课文《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原文如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的译文为: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诗人拾起磨洗后认出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在这首诗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诗人发现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思绪万千,因此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诗人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则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设想。

他认为,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那么赤壁之战的结果可能会是曹操取胜,而东吴的两位美女大乔和小乔就会被关进铜雀台了。

这种设想既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独特见解,也表达了他对英雄成败皆由天意的感慨。

总的来说,《赤壁》这首诗通过咏史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英雄成败皆由天意的观点,同时暗含了对当时朝政的忧虑和不满。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原文及注释《赤壁之战》是北宋司马光所写作品。

本文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其中尤以战前准备为主。

文章多用人物对话表现战略决策的过程,揭示当时各方面临的形势,也从中表现了每个人物战略眼光的高低。

一、作品原文初1,鲁肃闻刘表卒2,言于孙权曰3:“荆州与国邻接4,江山险固5,沃野万里6,士民殷富7,若据而有之8,此帝王之资也9。

今刘表新亡10,二子不协11,军中诸将12,各有彼此13。

刘备天下枭雄14,与操有隙15,寄寓于表16,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17。

若备与彼协心18,上下齐同19,则宜抚安20,与结盟好21;如有离违22,宜别图之23,以济大事24。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25,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26,及说备使抚表众27,同心一意,共治曹操28,备必喜而从命29。

如其克谐30,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31。

”权即遣肃行32。

到夏口33,闻操已向荆州34,晨夜兼道35,比至南郡36,而琮已降37,备南走38,肃径迎之39,与备会于当阳长坂40。

肃宣权旨41,论天下事势42,致殷勤之意43,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44?”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45,欲往投之46。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47,敬贤礼士48,江表英豪咸归附之49,已据有六郡50,兵精粮多51,足以立事52。

今为君计53,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54,以共济世业55。

而欲投吴巨56,巨是凡人57,偏在远郡58,行将为人所并59,岂足托乎60!”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61:“我,子瑜友也62。

”即共定交63。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64,为孙权长史65。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66。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67,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68。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69。

亮见权于柴桑70,说权曰71:“海内大乱72,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73,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74,略已平矣75,遂破荆州76,威震四海。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8赤壁之战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8赤壁之战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28 赤壁之战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

当日东南风起甚紧。

程昱(yù)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

操急唤入。

其人呈上书。

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

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

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

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

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màn),使风而来。

”操凭高望之。

报称:“皆插青龙牙旗。

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

”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

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

且休教近寨。

”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tǎng)有诈谋,何以当之?”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文聘(pìn)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

”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

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jūn)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

”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

船上大乱,各自奔回。

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

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

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

赤壁课文原文

赤壁课文原文

赤壁课文原文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赤壁赋》课文导读赋是介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汉代赋已经成为独立的文体,叫辞赋,六朝时有四六俳偶句式的骈赋,唐代有格律严谨的律赋。

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的影响,产生了文赋。

文赋的句式参差,用散文的句法代替骈文句法,押韵也比较自由。

苏轼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创造力,进一步兼取古文和赋的优点,用写散文的手法作赋,他撰写的前后两篇《赤壁赋》自由流走,似诗如画,蕴含深邃的哲理,把散文赋的写作技巧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文章作于贬职黄州其间。

通过月夜泛舟的情景描绘和主客间的对话描写,表达了矛盾痛苦而又仍然旷达开朗的复杂心情。

赤壁之战课文

赤壁之战课文

8 赤壁之战1司马光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2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小学语文课文《赤壁之战》

小学语文课文《赤壁之战》

小学语文课文《赤壁之战》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

当日东南风起甚紧。

程昱(yù)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

操急唤入。

其人呈上书。

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

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

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

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

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màn),使风而来。

";操凭高望之。

报称:"皆插青龙牙旗。

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

";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

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

且休教近寨。

";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tǎng)有诈谋,何以当之?";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文聘(pìn)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

";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

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jūn)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

";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1】司马光①初【2】,鲁肃【3】闻刘表【4】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5】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6】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7】,军中诸将,各有彼此【8】。

刘备天下枭雄【9】,与操有隙【10】,寄寓于表【11】,表恶其能【12】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13】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15】,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16】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7】,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18】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19】,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20】。

”权即遣肃行。

【注释】【1】节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

北宋史学家。

【2】初:当初,原先,早先。

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

【3】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4】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

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

【5】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6】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资,凭借。

【7】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ɡ)不和。

协,和睦。

【8】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

【9】枭(xiāo)雄:豪杰。

枭,骁勇、豪雄。

【10】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

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

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1】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

寄寓,寄居。

【12】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

【13】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

【14】离违:离、违同义词连用,背离的意思。

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

【15】别图之:另外筹划这个(事情)。

图,图谋、打算。

【16】吊:慰问(死者亲属)。

【17】用事者:掌权的人。

【18】治:这里是对付的意思。

【19】克谐:能够成功。

克,能。

谐,和谐,这里有圆满、顺利的意思。

【20】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

②到夏口【1】,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2】,比至南郡【3】,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4】迎之,与备会于当阳【5】长坂【6】。

肃宣【7】权旨【8】,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9】,且问备曰:“豫州【10】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11】太守吴巨有旧【12】,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13】聪明仁惠,敬腹心【17】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18】。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19】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20】。

③备用肃计,进住鄂县【21】之樊篱口【22】。

【注释】【1】夏口:地名,在现在湖北省武汉市。

【2】晨夜兼道:日夜赶路。

兼道,也作“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

【3】比至南郡:等到到了南郡。

南郡,郡名,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4】径:直接。

【5】当阳:现在湖北省当阳县。

【6】长坂:就是长坂坡,在当阳县东北。

【7】宣:说明,传达。

【8】旨:意旨,意思。

【9】致殷勤之意: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

【10】豫州:这是鲁肃对刘备的称呼,刘备曾做豫州(现在豫东、皖北一带)牧。

【11】苍梧:郡名,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一带。

【12】有旧:有老交情。

【13】孙讨虏:即孙权。

曹操曾以汉献帝的名义授给他讨虏将军的名号。

【14】礼:动词,以礼相待。

【15】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从中原(黄河流域)说,江南在长江以外。

表,外。

【16】六郡:会稽、吴、丹阳、豫章、庐陵、新都(现在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一带)。

【17】腹心:也作“心腹”,最亲信的人。

【18】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9】托:托身。

【20】长(zhǎnɡ)史:官名。

【21】鄂县:现在湖北省鄂州市。

【22】樊口:地名,现在鄂州市西北。

④曹操自江陵【1】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2】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3】,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4】汉南【5】,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6】大难,略【7】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8】之众与中国【9】抗衡【10】,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11】,北面而事之【12】!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13】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14】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15】,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16】,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17】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18】曰:“吾不能举【19】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20】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21】水军精甲【22】万人,刘琦合【23】江夏【24】战士亦不下万人。

穿鲁缟’者也,故兵法【28】忌之【29】,曰‘必蹶上将军’【30】。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31】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32】同力,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33】成矣。

成败之机【34】,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注释】【1】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

【2】诣:拜见。

【3】柴桑:古地名,在现在江西九江附近。

【4】收众:招收人马。

【5】汉南:汉水以南。

【6】芟(shān)夷大难:削平大乱,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芟,除草,这里是削除的意思。

难,灾难。

【7】略:大致。

【8】吴、越:指江东地区,春秋时吴国和越国在这里建国。

【9】中国:中原地区,当时曹操占据的地方。

【10】抗衡:对抗。

【11】按兵束甲:放下武器,捆起铠甲,意思是停战言降。

【12】北面而事之:意思是向曹操投降。

北面,北向。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

事,服侍、侍奉。

【13】外托服从之名:表面上假托服从(曹操)的名义,指孙权接受讨虏将军的称号。

外,表面上。

【14】无日:没有多少时候,很快。

【15】田横:秦末人,秦亡后自立为齐王。

刘邦统一天下,他带着部下五百余人逃到海岛。

后来刘邦召他入朝做官,他认为是一种耻辱,走到洛阳附近就自杀了。

【16】盖世:超过当世,没有人比得过。

【17】天:天意。

【18】勃然:发怒的样子。

【19】举:以,拿。

【20】莫可以当:没有人可以抵挡。

【21】关羽:字云长,刘备的将领。

【22】精甲:精兵。

甲,铠甲,这里指兵士。

【23】合:集合。

【24】江夏:郡名,现在湖北省黄冈市一带。

刘琦做江夏太守,驻军在这里。

【25】疲敝:疲劳不堪。

敝,坏,这里是疲劳的意思。

【26】轻骑:轻装的骑兵。

【27】强弩(nǔ)之末势不能穿鲁缟(ɡǎo)〕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

鲁缟,鲁地出产的绢,最为轻细。

鲁,山东。

缟,未经染色的绢。

【28】兵法:指《孙子兵法》,相传为春秋时军事家孙武所著。

【30】必蹶(jué)上将军: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

蹶,跌倒,这里是挫败的意思。

【31】逼兵势:“逼于兵势”的省略。

逼,迫。

【32】协规:协同规划,合谋。

【33】鼎足之形:指三国分立的形势。

【34】机:关键。

⑤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1】,旌麾【2】南指,刘琮束手【3】。

今治【4】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5】于吴。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6】,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7】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8】乃【9】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10】,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11】。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12】。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3】。

”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14】,肃追于宇【15】下。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16】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17】,品【18】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19】,乘犊车,从吏卒【20】,交游士林【21】,累官【22】故【23】不失州郡【24】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25】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今卿廓开【26】大计,正与孤同。

”【注释】【1】奉辞伐罪: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

【2】旌麾(huī):军旗。

【3】束手:捆起手来,意思是投降。

【4】治:这里是部署的意思。

【5】会猎:一同打猎。

这里是会战的委婉说法。

【6】动以朝廷为辞:动不动拿朝廷(的名义)说话。

【7】奄(yǎn)有:完全占有。

奄,覆盖、包住。

【8】蒙冲斗舰:大小战船。

蒙冲,一种蒙盖着生牛皮的小型战船,行动迅速,用来袭击敌船。

斗舰,大战船。

【9】乃:乃至,甚至。

【10】悉浮以沿江:把(战船)全部沿江摆开。

浮,泛,开动船只的意思。

【11】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这表明长江险要的形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

共,动词,共有。

之,指长江之险。

【12】不可论:不能相提并论。

【13】迎之:意思是投降曹操。

【14】更(ɡēnɡ)衣: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15】宇:屋檐。

【16】卿:古代上级对下级的称谓。

【17】还付乡党:送回乡里。

付,交给。

乡党,乡里。

【18】品:品评,评定。

【19】犹不失下曹从事:还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的从事。

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

【20】从吏卒:意思是带着吏卒。

从,使……随从。

【21】交游士林:与士大夫们交往。

士林,士大夫们。

林,表示数量多。

【22】累(lěi)官:逐步升官。

累,积累。

【23】故:仍然。

【24】州郡:指州郡长官。

【25】欲安所归:要回到哪里,意思是想要得到什么结局。

安,哪里。

【26】廓开:扩开,阐明。

⑥时周瑜【1】受使至番阳【2】,肃劝权召瑜还。

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3】,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4】,英雄乐业【5】,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6】;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7】之。

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8】,为操后患;而操舍【9】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10】。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11】。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