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变更管理与体系要素关联关系思维导图
六西格玛管理第三版思维导图
六西格玛管理与财务收益 基本财务类型
财务收益
质量成本和不良质量成本
1.2、六西格玛与过程管理
质量概念的演进与质量管理的发展 六西格玛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六西格玛管理的发展
概念 作用
六西格玛的概念与作用
高层领导在六西格玛管理中的作用
核心理念和组织文化 六西格玛管理的领导、文化和战略
六西格玛管理与企业战略
六西格玛管理组织结构 六西格玛的推进步骤
预控制
精益控制工具
防错 标准化作业
六西格玛项目总结与成果评审
六西格玛项目总结 六西格玛项目成果评审与分享
测量 改进
流程图
过程分析及文档 因果图与因果矩阵
其他过程分析工具与文档
概率论基础知识
随机变量及分布
数学期望、均值及方差
概率与数理统计基础 常用的离散分布
常用的连续分布
中心极限定理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数据类型与测量尺度
概述
项目规划工具 六西格玛项目立项表和计划
项目文档
团队的组建和授权
团队发展阶段 团队动力与绩效
六西格玛项目团队建设
团队工具
项目跟踪和监控 促进变革
六西格玛项目监控与促进变革
亲和图
关联图
树图
矩阵图 六西格玛项目管理与策划工具
优先矩阵图
过程决策程序图
网络图
项目总结 项目成果评审与分享
六西格玛项目总结与成果评审
响应曲面设计的分析及实例
混料设计概述
混料设计与分析 混料试验计划
混料试验的分析
调优运算
调优运算概论 调优运算方法
看板可视化管理、5S与定制化管理
常用的精益改进工具
高级经济师-第六章思维导图
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
需求驱动 (起点)
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
快速响应 (手段)
准时采购 准时生产 准时配送
同步运作 (群管理)
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合、合作、协调
动态重构
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
战略
库存
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
运输 设施
信息
风险
顾客需求
作业回路
供应链系统的设计步骤
构建供应链设计目标 分析供应链组成
可行性分析
设计产生新的供应链
检验新供应链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物流
包括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内的、供应链范围内企业之间的物料转移、转换 (生产过程)和交换(流通过程)活动的支持系统
物流管理
对供应链上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服务及信息从起点到终 点的流动过程实施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
战略渠道设计
类型
组织实施网络设计方案 局部物流网络设计 全局的网络设计
供应商和制造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库存驱动转向订单驱动采购
特点
重点在于协调各种计划,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并行,缩短用户响应时 间
采购物质直接进入制造部门
供应商共享制造商信息,减少信息失真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惠互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集成化计划 业务流程重组
面向对象过程控制
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集成化运行机制
策略回路
顾客化策略 信息共享 调整适应性
创造性团队
性能评价回路作Biblioteka 回路每个作业环节形成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
供应链是一个网状的“链”,或简称网链
6.2-1目标与体系要素关联关系思维导图
6.2-1目标与体系要素关联关系思维导图目标与体系要素关联目标与成功成功是目标的实现目标与管理管理可包括制定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目标与战略战略实现长期或总目标的计划战略是指为实现目标(尤其是长期目标)所制定的具有逻辑结构的计划或方法组织应将战略在适当时转化为组织所有相关层次上的可测量目标方针与目标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方针制定,目标应与方针保持一致方针应为建立目标提供框架组织应将将方针在适当时转化为组织所有相关层次上的可测量目标管理体系与目标管理体系组织建立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确定其目标以及为获得期望的结果确定其过程和所需资源的活动组织与目标组织是为实现其目标,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组织环境与目标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建立和实现其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组织环境是影响组织目标实现以及影响组织对相关方的行为的内外因素和条件的组合组织环境是对组织目标产生影响的关键驱动因素和趋势理解组织环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影响组织的目标的各种因素相关方需求期望与目标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资源管理与目标负责任地获取、分配、维护、提高和处置资源,以支持组织实现其目标组织应识别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所需的内外部资源组织应为确保目标的实现,提供所必需的资源组织应有效和高效地策划、提供和管理其基础设施,并应定期评价基础设施满足组织目标的适宜性资源的评审结果应作为组织目标评审的输入领导作用与目标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创造全员积极参与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的条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制定管理体系的目标,并与组织环境相适应,与战略方向相一致最高管理者应通过其领导作用,来建立和保持能让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活动的内部环境全员参与与目标意识来源于人员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以及他们的行为如何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知晓相关的目标组织应建立相应的过程,使员工能够将组织的战略和过程目标转化为各自工作目标,并制定其实现计划组织应建立相应的过程,使员工能够针对个人目标进行绩效的自我评价风险与目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准则基于组织的目标及组织环境实施和保持风险管理能够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有效的风险管理被管理者看作是实现目标的基本要素过程方法与目标确定体系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过程过程相互作用以产生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的结果采用过程方法规定体系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过程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作为一个体系进行管理,以有效和高效地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应确保主动地管理所有过程,包括外包过程,以确保所有过程有效和高效地运行在策划和控制过程时,组织应考虑将要达到的目标最高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的标,对组织的所有相关过程在实现所策划结果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管理评审与目标评审是为确定评审对象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管理评审输入包括目标得到满足的程度最高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的目标,对组织的所有层次、所有相关过程及职能在实现所策划结果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评审应按计划定期进行,以便确定趋势和评价组织在实现其目标方面的进展状况最高管理者应使用系统的方法评审获得的信息,评审应被用于评价有关目标的实现结果管理评审应按计划定期进行,以便评价组织在实现其目标方面的进展状况管理评审的输出可表明所提供资源如何有效地用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改进与目标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促进在组织的所有层级建立改进目标对各层级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懂得应用基本工具和方法实现改进目标组织应根据对数据的分析,来确定产品、过程、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的改进目标6.2-1目标与体系要素关联总图.mmap - 2017/10/7 - Mindjet。
VDA6.3过程审核第一部分
VDA6.3过程审核第一部分前言本标准描述了过程审核的意义及应用领域,说明了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在汽车及其配套工业中采用此管理手段时能达成共识。
标准中对环境保护给予了适当的考虑,这主要是针对顾客的要求。
但这并不要求对是否满足所在国法规进行审核。
供方往往通过其它的验证来说明是否满足所在国法规。
标准是实施内部和外部过程审核的一个,因此只列举一些典型过程的特殊要求及细节。
在实际工作中,审核员要在过程专家的帮助下制订过程审核的细节。
标准的目的是在对不同的企业进行审核时,以此既定的审核提问表为过程审核的基本程序来进行审核,使其具有广泛的对比性,并减少审核的费用。
审核结果可以被第三方承认,这取决于对审核报告进行详细分析的结果。
有时还需要其它数据,由第三方根据自己的尺度决定。
2 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之间的关系体系、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是三种审核方式。
列举这三种审核方式并不说明不存在其它审核方式。
比较:这些分别独立的审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性。
第13章是过程提问与体系审核提问的对照表。
对审核方式及相关的概念、解释、定义、审核人员资格、基本原则、文献等的进一步说明见VDA6第A部分。
也可以按照本手册对各种经营过程进行审核。
3关于过程审核的规定3.1任务过程审核用于对质量能力进行评定,使过程能达到受控和有能力,能在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下仍然稳定受控。
通过以下各点来达到上述目的:3.1.1 预防预防包括识别和指出缺陷可能性,以及采取措施防止缺陷的首次出现。
3.1.2 纠正纠正是指对已知的缺陷进行分析,采取措施消除并避免缺陷的再次出现。
3.1.3 持续改进过程(KVP)持续改进的意义在于用许多细小的改进来优化整个体系。
过程审核的措施落实以后可以改进过程,使过程更有能力、更稳定可靠。
3.1.4 质量管理评审过程审核帮助企业最高管理者得出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部分是否有效的结论。
3.2 原因过程审核可以分为计划内(针对体系和项目)和计划外(针对事件)审核。
6.2-1目标与体系要素关联关系思维导图
目标与体系要素关联目标与成功成功是目标的实现目标与管理管理可包括制定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目标与战略战略实现长期或总目标的计划战略是指为实现目标(尤其是长期目标)所制定的具有逻辑结构的计划或方法组织应将战略在适当时转化为组织所有相关层次上的可测量目标方针与目标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方针制定,目标应与方针保持一致方针应为建立目标提供框架组织应将将方针在适当时转化为组织所有相关层次上的可测量目标管理体系与目标管理体系组织建立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确定其目标以及为获得期望的结果确定其过程和所需资源的活动组织与目标组织是为实现其目标,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组织环境与目标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建立和实现其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组织环境是影响组织目标实现以及影响组织对相关方的行为的内外因素和条件的组合组织环境是对组织目标产生影响的关键驱动因素和趋势理解组织环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影响组织的目标的各种因素相关方需求期望与目标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资源管理与目标负责任地获取、分配、维护、提高和处置资源,以支持组织实现其目标组织应识别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所需的内外部资源组织应为确保目标的实现,提供所必需的资源组织应有效和高效地策划、提供和管理其基础设施,并应定期评价基础设施满足组织目标的适宜性资源的评审结果应作为组织目标评审的输入领导作用与目标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创造全员积极参与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的条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制定管理体系的目标,并与组织环境相适应,与战略方向相一致最高管理者应通过其领导作用,来建立和保持能让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活动的内部环境全员参与与目标意识来源于人员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以及他们的行为如何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知晓相关的目标组织应建立相应的过程,使员工能够将组织的战略和过程目标转化为各自工作目标,并制定其实现计划组织应建立相应的过程,使员工能够针对个人目标进行绩效的自我评价风险与目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准则基于组织的目标及组织环境实施和保持风险管理能够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有效的风险管理被管理者看作是实现目标的基本要素过程方法与目标确定体系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过程过程相互作用以产生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的结果采用过程方法规定体系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过程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作为一个体系进行管理,以有效和高效地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应确保主动地管理所有过程,包括外包过程,以确保所有过程有效和高效地运行在策划和控制过程时,组织应考虑将要达到的目标最高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的标,对组织的所有相关过程在实现所策划结果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管理评审与目标评审是为确定评审对象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管理评审输入包括目标得到满足的程度最高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的目标,对组织的所有层次、所有相关过程及职能在实现所策划结果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评审应按计划定期进行,以便确定趋势和评价组织在实现其目标方面的进展状况最高管理者应使用系统的方法评审获得的信息,评审应被用于评价有关目标的实现结果管理评审应按计划定期进行,以便评价组织在实现其目标方面的进展状况管理评审的输出可表明所提供资源如何有效地用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改进与目标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促进在组织的所有层级建立改进目标对各层级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懂得应用基本工具和方法实现改进目标组织应根据对数据的分析,来确定产品、过程、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的改进目标6.2-1目标与体系要素关联总图.mmap - 2017/10/7 - Mindjet。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整体管理》重点和思维脑图
高项笔记17:整体管理项目管理的三从四得:三从:从过程想结果、从结果知输入、从输入选工具四得:一得文件计划、二得成果信息、三得变更请求、四得因素资产整体管理的7个子过程:1.制定项目章程2.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3.制定项目管理计划4.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5.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6.整体变更控制7.项目收尾第一个过程:制定项目章程项目章程是正式批准一个项目的文档。
项目章程要么由项目组织意外的发起人或者资助人发布,要么由组织内某个级别的管理层发布,以便为该项目提供所需的资金。
项目章程对项目经理进行了授权,一遍他可以使用组织资源执行项目,我们应该尽可能在项目的早期确定并任命项目经理。
通常在开始项目计划前就任命项目经理,但如果在制定项目章程的过程中任命就更好了。
(认真读几遍;项目经理可以编写项目章程,但不是发起人。
)项目章程描述:(背)1.项目需求2.项目必须实现的商业需求、项目概述或产品需求3.项目的目的或论证结果4.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5.制定项目经理及授权级别6.概要的里程碑计划7.项目干系人的影响8.职能组织9.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假设10.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约束11.论证项目的业务方案,包括投资回报率12.概要预算制定项目章程的输入:1.合同2.工作说明书:(SOW),是对项目索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描述。
对内部项目而言,项目发起者或自助人基于业务需求、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提出工作说明书。
对外部项目而言,工作说明书可以作为投标文档的一部分从客户那里得到或者作为合同的一部分得到。
工作说明书需要说明:业务需求;产品范围描述;战略计划(了解)3.环境和组织因素:(了解理解)组织或公司文化和结构政府或行业标准基础设施现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工作授权系统市场条件项目干系人对风险的容忍度商业数据库项目管理信息系统4.组织过程资产:组织的标准过程标准指导方针、工作指南、建议评估标准和绩效测量准则模板为满足项目的特定需求,对组织标准过程集进行裁剪的准则和指南补充:整体管理计划和各子计划属于输入。
ISO9001体系过程关系图
顾客
设 计 转 移
过 程 开 发
样 品 评 审
批 准
确 定
基 础 程 序
收货 通知单
生产和服务控制程序 月度生产 进度表 零件生产(定子, 轴套,风筒等) 发料 风机组装 人力资源控制程 文件控制程序
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包装、搬运和储存控制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
版本:001
质量体系过程关系图(结合ISO9001及CCC认证)
反馈抱怨 满意度调查 顾客沟通和反馈控制程 顾客满意度测量程序 供应商管理程序 合格供 方名册 采购控制程序 采购计划 生产计划控制程序 生产 指令单 过程确认程序 进货检验控制程序 入库 单 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产 品 过 程 策 划 程 序 技 术 文 件 评 审 新产品技术文件
仓库管理控制程序
成 品 测试 反馈
记录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
包装
内审控制程序
定期确认检查控制程序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 认证变更和标志控制程
产品交付
接受
指导
不合格控制程序
产品入库
运行检查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
辅助程序
制作人: zoey 2013-2-7
CCC要求
第 1 页
VDA6.3审核标准(1)
制造过程审核提问与记录表
条款编号 VDA6.3/P5 供方管理 5.1* 是否只选择获得批准/放行且具备质量能力的供方? 所有供应商均经过潜在审核评价,只有符合内部标准要求的才纳入体系。 批量供货的供应商必须符合内部标准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采取应对措施。 审核要点 对现有供应商必须开展质量能力评价,在此过程积累的经验必须被加以考量。 必须对供应体系进行风险监控,并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风险(应急计划)。 在各阶段,都必须针对所有合同供方,策划并实施过程审核或类似的考察方法。 供应商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产能。(包括产量发生变更的情形) 5.2 是否在供应链上考虑到了顾客要求? 必须对体系内供应商的绩效进行监控和管理。 审核要点 供应商管理的各项职责、权限、接口已经明确,并得到保证。 顾客要求的传递必须加以规范,并保证可追溯性。 必须对变更管理加以考量。 5.3 审核要点 5.4* 审核要点 5.5* 是否与供方就交付绩效约定了目标协议,并加以实现? 必须约定交付能力,并确保实现,从而实现产品持续改进(质量闭环管理)。 若发生不符合约定的情形,则必须约定措施,并在一定期限内实施监控。 对于外包产品和服务,是否获得了所需的批准/放行? 对所有采购对象,必须在新品开发/产品变更/批量生产前,执行PPAP。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在正式PPAP前,供方应全权负责所有零件的质量监控。 必须证明,变更管理从顾客到二供方全部得到了贯彻。 是否确保了外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验证供方的能力和绩效,并针对具体零件记录并评价。 若评价结果不合格,必须进行培训、采取措施,并证明措施有效性。 审核要点 定期开展评审、检验,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和评价,以实现质量监控。 对安全法规件,必须与供方约定其过程及检验实际实现,以及结果的记录和保存。 根据顾客要求,开展再评审检验。 按规定,存放检验测量工具,合理设置检验工位。(预防损伤与污染,确保环境) 5.6 是否对进厂的货物进行了适宜的储存? 根据采购件放行状态,将到货产品及器具入库,并避免混放或受损。 审核要点 妥善可疑品/隔离品的存放、标识,防止混淆,防止他人擅用或接触此类产品。 必须执行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可追溯性。 提问 相关文件
六西格玛管理第三版思维导图(1-8章) 很详细
机会缺陷数DPO
缺陷数/(产品数×单位产品的平均缺陷机会数)
离散型数据度量指标
百万机会缺陷数DPMO 过程最终合格率PFY
DPMO=DPO×106 通过检验的最终合格单位数占过程全部投产单位数的比率
过程绩效度 量指标
连续型数据度量指标
一次合格率FTY 流通合格率RTY 过程能力指数(Cp,Cpk) 过程绩效指数(Pp,Ppk)
项目监控流程
项目目标→实际测量→找出差距→解决问题
项目跟踪和 监控
工具和方法
项目柔性分析 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 计划
风险评估
来源:项目本身的;项目外部的
从三方面进行:后果的严重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及 时发现风险的难易程度
风险管理
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制定风险预防计划:预防措施、应 急措施、风险发生的临界定义
项目监控与 促进变革
指顾客在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重复购买该 产品或服务,以及积极向他人推荐该产品或服务的表现。
概念 即标杆管理,是一个利用量化标准寻找行业内部或外部同类活动的最佳实践。
目的
提升企业竞争力
主要应用范围
公司战略 顾客需求
内部水平对比
水平对比
竞争性水平对比
类型
非竞争性水平对比
职能或过程的水平对比
资深黑带 黑带
组织变革的代言人,管理和监督作用,协调作用 组织、管理、激励、指导一支特定的六西格玛项目团队开展工作
绿带
黑带项目团队的成员或较小项目的团队负责人
组织和推进
业务负责人
导入期
推进步骤
加速期 成长期
成熟期
方法论
六西格玛改进的模式——DMAIC 六西格玛设计的模式——DMADOV
项目管理过程关系图动画
干系人登记册 干系人管理策略
出处:PMBOK®指南 图3-3
采购文件
规划过程组
自制或外购决策 采购文件 供方选择标准
监控过程组
•结束的采购
•资源日历
卖方建 议书
卖方
执行过程组
采购
文件 采购合
同授予
选定的卖方(合同)
收尾过程组
采购文档
启动过程组
4.1 制定项目 章程
10.1 识别干 系人
8.2 实施 质量保证
10.3 发 布信息
10.4 管理干 系人期望
监控过程组
12.3 管 理采购
5.4 核 实范围
5.5 控 制范围
4.4 监 控 项 目 工 作
6.6 控 制进度
7.3 控 制成本
4.5 实施 质量控制
10.5 报 告绩效
11.6 监 控风险
4.5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收尾过程组
12.4 结 束采购
11.2 识别 风险
11.3 实施定性风险 分析
11.4 实施定量风险 分析
11.5 规划风险 应对
4.2 制订项目管理 计划
2
12.1 规划 采购
4.2 制订项目管理 计划
12.2 实 施采购
执行过程组
9.2 组建 项目团队
9.3 建设 项目团队
4.3 指 导 与 管 理 项 目 执 行
9.4 管理 项目团队
4.6 结束项 目或阶段
3
规划过程组
5.1 收集
需求
10.2 规划沟通
5.2 定义 范围
5.3 创建 WBS
6.1 定义 活动
6.2 排列活动 顺序
-高项-整合管理-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项-整合管理-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高效整合管理是指将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整合在一起,以实现项目目标和客户满意度。
本篇文章将介绍高效整合管理的重要知识点,并创建一个思维导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高效整合管理的重要概念和原则。
高效整合管理的核心原则是整合项目管理的过程和知识领域。
这意味着将项目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如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等,统一协调起来,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在整合管理中,项目经理需要确保项目计划和过程的一致性,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促进团队的合作。
其次,我们来讨论高效整合管理中的一些重要工具和技术。
项目管理计划是整合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项目管理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文件,用于指导项目执行过程。
它包括项目目标、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风险和沟通等方面的规划信息。
项目管理计划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和团队了解项目的规模和目标,从而有效地组织和调配资源,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此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也是高效整合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成的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和传递与项目管理有关的信息。
它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和团队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图表、表格、报告和文档等形式展示信息,为项目管理提供可视化的支持。
在高效整合管理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冲突和误解。
项目经理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确保各方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经理可以使用邮件、会议、报告、工作站和社交媒体等工具来进行沟通。
此外,项目经理还需要注意沟通方式和风格的适应性,以满足不同人员和团队的需求。
风险管理也是高效整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是指项目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可以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万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关系图
高唐鑫智轴承有限公司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XZ/SC-2006质量手册受控状态:现行版本: A受控号:持有人:编制:审核:批准:2005-10-15发布 2005-11-01实施高唐鑫智轴承有限公司发布质量手册实施令为满足顾客要求,实现对顾客的承诺,依据ISO/TS16949:2002标准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了公司的质量方针、组织机构、职责和各质量要素的控制要求,编制了本质量手册,现予以批准发布,并于2006年2月1日实施。
质量手册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
公司各级人员都应理解并贯彻实施手册的各项规定,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公司的质量信誉努力工作。
公司全体员工必须坚持:“满足顾客要求、持续改进、提供零缺陷产品”的质量方针。
坚持公司的质量目标、质量承诺,达到建立体系的目的,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而努力!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本质量手册对外亦可作为提供质量保证使用,或者提供第三方审核时使用。
为确保公司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授权庄焕利为管理者代表,全面负责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管理。
总经理:刘发杨2005年11月 1 日授权书为贯彻执行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特授权:综合部经理:李秀珍生产部经理:庄焕利供销部经理:刘先锋技检部经理:杜娟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庄焕利,李秀珍,杜娟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审核小组组长:庄焕利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审核内审员:李秀珍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审核小组组长:杜娟公司的顾客代表:刘先锋总经理:刘发杨2005年11月1日1.1目录1.2修订一览表3.1公司简介高唐鑫智轴承有限公司是从2003年始建厂,始终秉承“科技创造高品质”的企业根本理念,“观念创新、产品创新,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
凭借着日益精进的技术与强大的产研能力,率先发展集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企业。
ISO9001:2015思维导图-换版背景
第一部分:ISO 9001换 版背景 •1.1 ISO 及ISO9000系列标准简介 I SO
中国1978年加入ISO I SO 成立于1947年,164个会员国 I SO/TC176负责建立和保持ISO9000族标准 I AF 成立于1993年,截止2017年成员国106个,互认认可机构 66个
目标是协调各国认证制度,从而确保有效的国际互认。
代表中国参加IAF 的是CNAS I SO9000族标准 指“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1.2 ISO9001标准的历史变化 版本号:1987-1994-2000-2008-2015(ISO 9001-2015 于2016年已转成国家标准) •1.3 ISO9001标准转换期限和换版流 程 转换期限:2018年9月2008版标准作废
如何获得新版认证
直接申请新版认证
已获2008版认证的可申请转版 认证组织宜
1、培训,了解新标准变化
2、进行新老标准在组织内应用的差异分析
3、建立转换实施方案
4、更新现有管理体系,并验证与新标准的符合性
5、联系认证机构,申请转换认证 •1.4 新旧版本标准主要的变化点(简 述) 标准的结构和格式变化 标准名称的含义变化
质量管理原则的变化 名词术语的变化 标准正文内容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更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
变更的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和权限,以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5.3e)
当组织确定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变更应按所策划的方式实施(6.3)
组织应考虑的因素(6.3)
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a)
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b)
资源的可获得性(c )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d)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相关的决定和措施(9.3.3b)
变更实施
组织应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4.4.1g)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3e)
需要时,针对所采取的有效纠正措施,变更质量管理体系(10.2.1f)成文信息更改控制
为控制成文信息,适用时,组织应进行更改控制(如版本控制)活动(7.5.3.2c)
应对所保留的、作为符合性证据的成文信息应予以保护,防止非预期的更改(7.5.3.2)
运行变更控制(8.1)
组织应控制策划的运行变更
组织应评审非预期运行变更的后果
必要时,采取措施减轻运行变更不利影响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与顾客沟通的内容应包括处理合同或订单的确更改(8.2.1b)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8.2.4)
若产品和服务要求发生更改,组织应确保相关的成文信息得到修改
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己更改的要求
设计和开发更改(8.3.6)
组织应对产品和服务在设计和开发期间以及后续所做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识别、评审和控制
确保设计和开发更改对满足要求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组织应保留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成文信息
(生产或服务提供)变更控制(8.5.6)
组织应对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变更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以确保持续地符合要求
组织应保留(生产或服务提供)变更的成文信息
有关变更评审的结果
授权进行变更的人员
根据变更评审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有关更新的要求
质量目标应适时更新(6.2.1g)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组织应审视现有的知识,确定如何进行知识更新(7.1.6)
更新成文信息
组织应确保适当的标识和说明(7.5.2a)
组织应评审和批准成文信息,以保持适宜性和充分性(7.5.2c)
当出现不合格时,组织应在需要时更新在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10.2.1e);
6.3-1变更管理与体系要素关联总图.mmap - 2017/10/7 - Mind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