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分型治疗大肠癌

合集下载

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大肠癌是指起源于大肠黏膜和肌层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中医认为,大肠癌的发病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痰瘀内生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脉象特征,可以将其归为不同的中医证型,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近年来,关于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对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传统中医对大肠癌的认知传统中医认为,大肠癌的发病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痰瘀内生等因素密切相关。

阴阳失衡是指人体内阴阳两种相反但又统一的存在状态失去平衡,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和病变。

气血不畅是指人体内的气机和血液无法正常运行,导致气机郁滞、瘀血凝聚。

痰瘀内生则是指体内湿气过盛、痰浊内停,最终形成肿瘤。

中医治疗大肠癌的关键是调整阴阳平衡、疏通气血、祛除痰瘀。

二、大肠癌中医证型的分类根据大肠癌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脉象特征,传统中医将大肠癌分为不同的中医证型,主要包括气滞型、痰湿型、气血两虚型和瘀血凝结型。

每种中医证型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1. 气滞型气滞型大肠癌患者常常出现腹痛、腹胀、大便稀薄、排便不爽等症状,脉象偏弦。

在治疗上,应以疏通气机、理气止痛为主,如香附、川芎、枳壳等药物常被选用。

三、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临床实验和基础科研,不断深化对大肠癌中医证型的认识,为中医治疗大肠癌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1. 中医证型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一些研究表明,大肠癌的中医证型与分子生物学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气滞型大肠癌患者体内的气机运行不畅,可能导致肠道肌层收缩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肠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痰湿型大肠癌患者体内的湿气过盛,可能导致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加速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大肠癌中医证型与病理生理基础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2. 中医证型对治疗反应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大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对化疗和放疗的治疗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大肠癌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大肠癌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大肠癌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疾病名称(英文)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拚音DACHANGAI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消化系肿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大肠癌是指结肠和直肠粘膜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中医释名西医病因①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服用过多的脂肪类食品,可致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这与脂肪类物质可能引起肠壁内胆盐和胆固醇代谢的质和量有关。

高脂肪在人体消化代谢过程中,因氧化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等,此类物质在消化道积蕴过多或时间过长,都是导致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②大肠癌与血吸虫病也显著相关。

一般认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可造成粘膜反复溃疡,及慢性炎症等病变,出现腺瘤样增生,在此基础上发生癌变。

③大肠腺瘤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

前者为癌前病变,如不治疗,40岁前后极易发生癌变,腺瘤发展成癌约需3~5年,后者往往在发病10年后开始,每10年约有10%~20%发生癌变,出血性溃疡性直肠、结肠炎的恶变危险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50%发展为癌。

④盆腔接受放疗后,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力04倍,大多发生在放疗后10~20年。

癌灶位于原放射野内。

中医病因大肠癌的病因不外内、外因两方面。

外因由寒气客于肠外,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内因为忧思抑郁,脾胃失和,两者均可导致湿热邪毒,流注大肠,发为肿瘤。

如宋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所云:“多由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不避严寒酷暑,或久坐湿地,恣已耽着,久不大便,遂致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

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各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较大差异。

在经济发达国家如北美、西欧、北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发病率高达35~50/10万人。

美国为30/10万人,以丹麦、卢森堡为发病之首,而一些亚非、拉美国家发病率较低,其年发病率仅为2~8/10万人。

大肠癌的中医疗法

大肠癌的中医疗法

大肠癌的中医疗法
一、外治法:
1、肛管癌溃烂者可外敷九华膏或黄连膏、四黄膏等。

2、灌肠方:直肠癌放疗后局部炎症、疼痛、肿胀者;或大肠癌表现为湿热内阻者可用以下灌肠方保留灌肠。

生大黄20克,黄柏15克,山桅子15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20克,红花15克,苦参20克。

将上方药物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

从肛门插入导尿管约10-15厘米深,注药后保留1-2小时。

每日1次,30天为1疗程。

局部红肿热痛者可用上方适量加水给予坐盆。

有腹痛、脓血便或便血甚者,易山桅为山桅炭,加罂粟壳15克,五倍子15克收敛止血。

高热、腹水者加白花蛇舌草30克,徐长卿30克,芒硝15克。

二、验方:
1、复方半莲汤:半枝莲60g,石见穿30g,生地榆30g,苡仁30g,忍冬藤30g,昆布30g,山豆根15g,槐角15g,胡麻仁15g,白蚤休12g,帜壳9g,川朴9g。

制成煎剂,每日1剂,分2次服。

2、瞿麦根汤:鲜根用米泔水洗净,每天50-100克(干根用40-50克),水煎服。

3、鲜鹅血50-100毫升,每日1次口服。

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总有效率为65%。

大肠癌:中药调理效果佳

大肠癌:中药调理效果佳

大肠癌:中药调理效果佳
*导读:当前中医中药可以广泛地用于治疗肿瘤,对于许多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癌症,可用中医药治疗为主。

……
辨证施治:
1.瘀毒内阻型
主证:腹部绞痛,固定不移,大便困难伴有脓血,恶臭难闻,肛门下坠,烦热口渴,面色晦暗,腹部可触及肿块。

舌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苔黄,脉弦细。

治则:活血化瘀、解毒抗癌
2.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耳鸣,口苦咽干,五心烦热,夜间盗汗,腰酸背痛,失眠多梦,阳痿遗精(妇女月经不调),大便不爽,时有脓血,腹部疼痛。

舌红或红绛,苔少或无,脉弦细。

治则:滋养肝肾,解毒抗癌
3.气血双亏型
主证:面色咣白或萎黄,消瘦,贫血,乏力肢软,心慌气短,纳少,口淡无味,腹部胀满,下痢赤血,脱肛下坠。

舌淡,苔白或无,脉沉细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解毒抗癌。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2年版)大肠癌中医诊断为“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

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水。

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

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固有所余,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

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积聚乃伤。

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诊断:病理学为必须条件。

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二)证候诊断1.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于,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

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

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

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大肠癌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

大肠癌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

大肠癌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展开全文** 大肠癌 **证分为湿热型、瘀毒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血双亏型等,但病人所反应的证候往往错综复杂,临床中可将大肠癌辨证简化为热毒壅滞和脾虚湿聚两大证型。

大肠癌属中医学的“脏毒便血”、“肠蕈”、“癥瘕”、“锁肛痔”、“便血”、“下痢”、“肠癖”等范畴。

多因忧思郁怒,饮食不节,久痢久泻,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毒邪侵入,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滞留积聚,凝结成积。

此病与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外邪入侵,营卫不和有关。

肠癌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内外两方面因素。

忧思抑郁,脾胃失和,致湿热邪毒蕴结,乘虚下注浸淫肠道,气滞血瘀,湿毒瘀滞凝结成块是其内因;寒气客于肠外,或久坐湿地,寒温失节,饮食不当,恣食肥腻,醇酒厚味,或误食不洁之品,损伤脾胃,致运化失司,湿热内生,热毒蕴结,流注大肠,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注于肛门,结而为肿是其外因。

... 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大肠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瘀毒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血双亏型等,但病人所反应的证候往往错综复杂,临床中可将大肠癌辨证简化为热毒壅滞和脾虚湿聚两大证型。

前者见大便次数增多,便血时常带有脓血和粘液,腹部胀痛,胃纳不佳,苔黄腻,脉细弱和细数。

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方用黄连解毒、四妙丸、当归龙荟丸、槐花散、少腹逐瘀汤等加减。

益气健脾多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肾多用补骨脂、肉豆蔻、诃子肉。

后者见胸闷不舒,胃纳不佳,腹部胀满作痛,大便粘液时伴脓血,臭秽异常,苔腻或白腻,脉细涩或细濡。

治以健运化湿,消肿解毒,方用胃苓汤、藿朴夏苓汤、桂枝桃仁汤、木香通气散、消痈汤等加减。

消肿解毒常用败酱草、半枝莲、败酱草、薏仁米,利湿常用泽泻、猪苓。

同时根据兼证的不同,选择其他药物加味。

1.扶正祛邪相兼顾本病以正虚为本,湿热蕴毒为标。

本病虽然只是大肠的局部病变,但从整体观念出发,又是全身机能失调的局部表现。

治疗应首重健脾益气,扶正培本,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正胜邪却。

肠癌化疗后中医治疗方案

肠癌化疗后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化疗是治疗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在肠癌化疗后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肠癌化疗后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理论依据1. 肠癌化疗后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肠癌化疗后常见的证型有:(1)脾胃虚弱型: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腹泻、面色苍白等。

(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

(3)气阴两虚型:表现为乏力、气短、心悸、自汗、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

2.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肠癌化疗后应以扶正固本、调和脾胃、滋阴降火、养血生津为主。

具体原则如下:(1)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吸收,改善食欲。

(3)滋阴降火:滋阴清热,缓解化疗药物对肝肾的损伤。

(4)养血生津:养血润燥,改善化疗药物引起的脱发、乏力等症状。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脾胃虚弱型:方剂:六君子汤加减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止呕。

(2)肝肾阴虚型:方剂:一贯煎加减组成:生地黄、枸杞子、北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功效:滋阴降火,养血柔肝。

(3)气阴两虚型: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黄芪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利湿。

2. 非药物治疗(1)针灸治疗:取穴:足三里、内关、神门、三阴交、肝俞、肾俞操作:每次选用3-5个穴位,采用针刺或灸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推拿按摩:手法:按揉、点按、揉搓、拿捏等部位:脾胃、肝肾、气海、关元等穴位时间: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食疗:食物:山药、莲子、薏苡仁、大枣、枸杞子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降火、养血生津作用的食物。

四、注意事项1. 中医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其疗效并不理想,复发率和转移率较高,而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中医治疗大
肠癌中,辨证施治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本文就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首先,大肠癌多为湿热内蕴、瘀血停滞、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等证型。

其中,湿热内
蕴证型是最常见的一种。

表现为腹泻、便臭、便黄、腹胀等症状,舌苔厚腻、口干燥热,
脉浮数等。

治疗上,以清热、化湿、行气为主要原则,如黄连泻肚汤、诃子梔子泻心汤等
方剂。

另外,针灸疗法也有一定疗效,如扶正祛邪、理气活血为主的“足三里”、“天枢”、“曲池”等穴位。

其次,瘀血停滞证型表现为便秘、大便干硬、腹泻、便中带血等症状,舌质暗紫、舌
苔白腻,脉弦涩等。

治疗上以活血祛瘀、通便为主,如桃红四物汤、理中汤等方剂,针灸
疗法以活血化瘀、通经利气为主,如“血海”、“三阴交”等穴位。

最后,大肠癌中医辨证时还应考虑全身局部症状、年龄、病史、体质等因素,确定合
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药治疗需结合现代医学手段配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纾解其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对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有助于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从而更加准确、有效地治疗大肠癌,缓解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辨治大肠癌的思路及方法

中医辨治大肠癌的思路及方法

对于中晚期大肠癌,术后的后续巩固治疗是预防复发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就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法与思路作一探讨。

1.分型施治病证互参根据我们在临床上的实际体会,将大肠癌大致分为以下4个证型:湿热蕴结: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滞下,里急后重,大便夹有黏液,时伴有脓血,肛门灼热感,口苦口干,溲短赤,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瘀毒内阻:表现为腹痛腹胀,痛有定处,腹有肿块,便下脓血黏液,或里急后重,便秘或便塘,大便扁平或变细,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脾肾亏虚:表现为腹痛下坠,腹部肿块增大,大便频数,便下脓血腥臭,口淡乏味,少气纳呆,腰膝酸软,形神俱衰,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

肝肾阴虚(或阴虚内热)型:表现为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见盗汗,舌质红或绛少苔,脉弦细。

在以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一些针对性的药物,选择一些已证实有抗癌功效的药物,即所谓辨病治疗,临床上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如清热解毒药有凤尾草、地锦草、苦参、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等;血瘀明显者加用蜣螂虫、蜂房、肿节风等;肿物明显加皂刺、白僵蚕等;下血重者加仙鹤草、三七粉(分冲);腹痛重加九香虫、乌药、元胡;腹泻频数,下痢赤白,加凤尾草、禹余粮;腹胀便结者加加枳实、槟榔等。

2.健脾为本瘀毒并治大肠癌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或先有脾虚,后生实邪,或先有邪侵,脾胃受戕,脾虚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精微失布,水湿停蓄,凝而不散,积久酿毒,湿、痰、毒、瘀互结,蕴阻肠腑,为有形实邪,发为本病。

因而脾虚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明代张景岳曰:“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

”许多健脾益气药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自然修复能力的作用,有利于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患者的体质,促进康复,延长生存期。

对于一些中晚期的大肠癌,病程迁延日久,正气亏虚无力祛邪,邪气日盛更耗伤正气,病机往往是虚实夹杂,正虚邪盛,近代名医秦伯未强调“治内伤于虚处求实”。

治疗大肠癌的中医方法(下)

治疗大肠癌的中医方法(下)

治疗大肠癌的中医方法(下)大肠癌是结肠癌、直肠癌、肛门癌等的统称,系指发生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肛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中以直肠癌最多,占整个大肠癌的半数以上,其次是乙状结肠癌,约占1/8。

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近年有年轻化的倾向。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多认为与息肉、慢性炎症、血吸虫病、吸烟、外伤等因素有关。

近年资料表明,食物中致癌物质如长期摄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较易发生大肠癌。

大肠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临床上所见到的症状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便血:肿瘤表面与正常黏膜不同,与粪便摩擦后易出血,低位大肠癌中,粪便较干燥,故便血常见。

2.脓血便和黏液便:几乎所的的肛肠肿瘤发生出血时粪便检查都不是单纯的血便,粪便中混有脓细胞和黏液则是最常见的症状。

3.大便习惯改变:大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排便不尽,排便困难等。

4.大便形状改变:肛肠肿瘤在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常使大便形状改变,表现为大便变细变形。

5.腹痛和腹部不适。

肿瘤科金方 2736.腹部肿块:当肿瘤局限于肠壁,与其他器官或组织无粘连时,肿物尚可推动,或随体位有所变化;当肿瘤外侵并与其他组织粘连时,肿块常较固定。

7.急慢性肠梗阻: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可以阻塞肠腔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症状,特点是常呈进行性加重,非手术方法难以缓解。

8.慢性消耗性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以出现慢性消耗性表现,如贫血、消瘦、乏力等。

晚期患者可呈恶液质表现。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直肠指诊、CT扫描、血清癌胚抗原检查、超声显像检查等。

方33【药物组成】I蜈蚣12条,穿山甲12克,生鹿角12克,管鹅毛12克,血余炭12克。

【适应证】l肠癌破溃脓血者。

【用法】l上药各煅存性为末,每次15克,黄酒冲服,亦可撒在药棉上外敷。

方34【药物组成】l夏枯草15克,黑元参15克,金银花30克,青连翘12克,槐米15克,生地榆30克,黄芩12克,青黛6克。

大肠癌的中医治疗

大肠癌的中医治疗

大肠癌的中医治疗病机中已经可以知道,得大肠癌的患者,正气虚是病之本,邪气外侵乃病之标,故而立方治病,不可图见其表,不知其本。

现在中医对大肠癌症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分型论治的原则:湿热内蕴型主证:腹痛隐隐,便溏腹泻,或大便不爽,便带粘液,脓血便,恶心纳差,乏力倦怠,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解毒。

瘀毒内阻型主证:腹痛较重,固定不移,甚则绞痛,大便困难伴脓血,气血恶臭,心烦口渴,纳差恶心,面色晦黯,腹部可及包块,舌质黯红,有瘀斑或瘀点,苔黄,苔弦滑或弦细。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腑。

脾肾阳虚型主治:倦怠乏力,形寒肢冷,纳差付账,腹痛绵绵,便溏或黏液血便,舌淡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解毒化湿。

肝肾阴虚型主治:腹部疼痛,大便困难伴脓血,口苦咽干,烦热盗汗,头昏耳鸣,舌质红或红绛,苔滑白或无苔,脉细弦。

治法:滋阴补肾,泄火解毒。

气血双亏型主治:面色白,心悸气短,腹痛绵绵,腹胀纳呆,便下脓血腐臭,舌质淡,苔白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厚肠解毒。

针灸治疗法:选穴:癌根1(在脚底弓顶端,相当于第一跖骨与第1楔骨之关节面,第1、2肌腱之间);癌根2(在癌根1前3㎝),大肠俞,关元俞,三阴交,关元透中极。

操作:①常规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用0.5%~1%普鲁卡因5~10ml局部麻醉,并麻醉腱膜及腱膜下组织。

②在癌根穴横行切开皮肤组织,发口约0.5~1.5㎝,用直血管钳作钝性分离脂肪及皮下组织,取出周围脂肪,看到腱膜后,行钎局瓿刺激,再向涌泉、合欲以孙和夫眠穴进行透穴。

刺激时病人有本酸麻感,常反射至大小腿。

③用小弯止血钳夹3~5㎝长的肠线,放在肌群下,对好皮肤切口,压迫止血,立即贴上二虚膏(拨毒膏),盖上敷料,绷带因定。

注意事项:割治时,应避免损伤肌腱和大的血管、神经,术后应配合中草药和耳针疗法以提高疗效。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3~5天,必要时可将患肢抬高,7~10天后去掉膏药,更换敷料。

大肠癌的中匠辨征施治

大肠癌的中匠辨征施治

大肠癌的中匠辨征施治(肿瘤)杜娟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肿瘤之一,属于中医中的“脏毒”、“肠覃”、“锁肛痔”等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忧思抑郁,脾胃失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误食不洁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均可导致湿热下注,浸淫肠道。

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蕴蒸化为热毒,血肉腐败故见腹痛腹泻,便中夹有黏液脓血或为便血。

湿、毒、痰、瘀凝结成块,肿块日益增大,肠道狭窄,出现排便困难。

病情迁延,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患者多伴气血亏虚。

此外,病久及肾,患者还可能出现脾肾阳虚,虚实夹杂等变化。

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临床发现时多已为进展期,虽经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等治疗有效,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只有50%左右。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中药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疗效、降低化疗药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均展示了良好的前景,与西药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显著成效。

如在肠癌术后患者,中药可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恢复元气,促进康复,降低肠癌的术后复发和转移;化疗期间,配合中医药,如半夏、竹茹、陈皮、女贞子,枸杞子、、补骨脂等,健脾和胃、补肾填精,可明显减轻患者化疗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等毒副怍用;放疗时,辅助使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中药,可减轻局部疼痛等副作用。

另外,中药通过扶正驱邪的整体调节,对于改善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起着重要作用。

1978年,全国大肠癌科研协作会议制定的“大肠癌中医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的体质状况、病因病机、病程长短、临床表现等,将其分为气血瘀滞、湿热毒蕴、气血虚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五型,予以辨证施治。

其中气血瘀滞、湿热毒蕴为实证,多见于大肠癌早期,治宜活血祛瘀、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方用膈下逐瘀汤、桃红四物汤、槐角丸、清肠饮、白头翁汤和葛根芩连汤等加减;气血虚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为虚证,多见于本病中、晚期,治宜补益气血、温补脾肾、滋养肝肾,方用归脾汤、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汤等加减。

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摘要】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肝脾失调、气滞血瘀、痰湿郁结等。

本文通过对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大肠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证型的分类及特点、证型与预后的关系、治疗方法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大肠癌中医证型研究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探讨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意义和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大肠癌的诊疗理论,提高治疗效果,为中医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指导。

【关键词】大肠癌,中医证型,病因病机,分类特点,预后,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未来方向,意义价值,挑战解决方案1. 引言1.1 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据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列。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在中医领域,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中医认为,大肠癌的发生与病因病机有关,不同的证型表现也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

通过对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近年来,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迅速,涵盖了病因病机、分类特点、与预后关系、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研究者们通过深入探讨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中医诊疗体系,为临床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未来,大肠癌中医证型的研究仍将持续深入,探索更多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大肠癌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治疗方案。

也需要克服种种挑战,确保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并为中医在大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 正文2.1 大肠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大肠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对于揭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医理论,大肠癌的发病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情志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情志因素是指情绪的波动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长期的愤怒、忧思、悲叹等负面情绪会导致气滞血瘀,从而诱发大肠癌的发生。

中医肠癌方案治疗原则

中医肠癌方案治疗原则

一、引言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在治疗肠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医肠癌治疗方案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强调辨证施治,注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本文将介绍中医肠癌治疗方案的治疗原则。

二、中医肠癌治疗方案治疗原则1. 辨证施治中医认为,肠癌的发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生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肠癌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1)肝郁气滞型:症状表现为腹部胀痛、情绪抑郁、胸闷、嗳气、食欲不振等。

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可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剂。

(2)脾胃虚弱型:症状表现为腹部隐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乏力、腹泻等。

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和中止痛。

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丸等方剂。

(3)湿热蕴结型:症状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黏滞、肛门灼热、口苦、舌红苔黄等。

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解毒通便。

可选用茵陈蒿汤、三黄煎等方剂。

(4)瘀血内阻型:症状表现为腹部刺痛、肿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等。

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方剂。

2. 扶正祛邪中医认为,肠癌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

治疗肠癌时,应注重扶正祛邪,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1)扶正: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中药、食疗、针灸等方法,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如人参、黄芪、枸杞子等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

(2)祛邪:采用中药、食疗、针灸等方法,消除肿瘤,缓解症状。

如莪术、三棱、半夏等具有祛邪作用的中药。

3. 调和阴阳中医认为,肠癌的发生与人体阴阳失衡有关。

治疗肠癌时,应注重调和阴阳,使人体恢复平衡。

(1)滋阴降火:针对阴虚火旺的患者,采用滋阴降火的方法,如选用知母、黄柏、生地黄等中药。

(2)温阳散寒:针对阳虚寒盛的患者,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如选用附子、干姜、肉桂等中药。

4. 综合治疗中医肠癌治疗方案应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中药、食疗、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辨治大肠癌

中医药辨治大肠癌

中医药辨治大肠癌【中医文献回顾】大肠癌是原发于盲肠至直肠整个肠段粘膜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总称,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在中医文献中,虽然没有大肠癌这一病名,但从历代古典医籍的有中关记载来看,类似的病因、病机、发病、症候和治疗的理论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就病名而言,类似于“肠蕈”、“积聚”、“脏毒”、“肠瘤”、“锁肛痔”、“下痢”、“下血”、“肠癖”等疾病,目前多以“肠蕈”而命之。

兹精选中医文献点题回顾:《灵枢·水胀篇》云:“肠蕈如何?”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

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共始生也,大如鸡卵。

”《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于筋瘤……肠瘤。

”《灵枢·刺节真邪篇》云:“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瘤,久者数岁乃成……。

”《灵枢·五变篇》云:“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伤寒论·第二百三十五条》云:“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不可攻之,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

苦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云:“积聚痼结者,是五脏六腑之气已积聚于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牢痼盤结者也。

”又云:“癥者,寒温失节,致脏腑之气虚弱而饮食不消,聚结于内,逐渐生长块段,盘牢不可动者,是癥也。

《三因及一病证方论·息积证治》云:“磨积丸治肠胃因虚,气癖于盲膜之外,流于季肋。

气逆,息难,堨日频年,医所不治。

久则荣卫停凝,一旦败浊,溃为痈脓,多致不救。

胡椒一百五十粒木香一分全蝎十个(去头足)。

上为末,粟为饮丸如绿豆大。

每服十五丸,橘皮汤下。

”《外科正宗·脏毒论》云:“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2年版)大肠癌中医诊断为“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

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水。

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

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固有所余,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

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积聚乃伤。

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诊断:病理学为必须条件。

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二)证候诊断1.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于,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

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

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

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中医治疗大肠癌

中医治疗大肠癌

中医治疗大肠癌我们今天讲大肠癌,因为这个大肠癌呀包括了这个结肠癌和直肠癌。

那么我们还是先通过一个成功的病案,引入这个大肠癌。

然后将大肠癌临床常见的各种证型、变证、兼证全部的总结归纳讲解一下。

刘某,男,46岁。

主诉:纳差、乏力三个月,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因便血经某三甲西医院确诊为结肠癌,手术后又化疗多次,三月前开始消瘦、乏力、纳差,经西医确诊发现有肠系膜淋巴转移,这个癌细胞转移了。

半月后,西医医院劝其出院回家准备后事,具有关专家预测,活不过一个月。

其家属及其本人万念俱灰,但经过几个月的手术化疗,早已将人折磨的最后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但是他们也不打算彻底放弃,于是经家人介绍到我处就诊,并直言:“死马当做活马医,治死了跟医生没有关系,并且还劝慰该用毒用毒药,毒死了跟医生没关系。

当小白鼠、试验品、试药也行;只要能给他治就行。

”其实他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哪里还能用什么毒药哦!可想而知病人及其家属之心态。

观患者皮包骨头,面色苍白,毫无血色,纳差乏力,腹部隐隐作痛,身高一米八,体重只有六七十斤,根本不能走路,是横着进来的,也就是说被抬进来的。

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中医诊断:虚劳请注意,这里的中医诊断,既不是西医所谓的结肠癌,也不是我们中医所认为与结肠癌相关的这个所谓的“肠积呀”“脏毒呀”“肠痞呀”“癥瘕呀”等等,都不属于。

因为病人来的时候已经成这种样子了,是属于一种疾病的后期、晚期,可以说是将死之期,基本上没有什么救手的这种。

中医诊断这种虚弱的体质,我们诊断为虚劳。

证型:气血阴阳俱虚治则:补气养血,健脾养胃。

为什么要健脾养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这个时候,除了补气养血,健脾养胃,还能干什么?难道你还去攻吗?如果是采用攻的,那就是加速他的死亡,无异于雪上加霜,火上浇油,此时只能够补益气血,健脾养胃。

方药,我们采用方药是:十全五仙汤加减好,请注意,这个十全五仙汤是我们所有的癌症的晚期的共同的方,不管他是什么癌症,到了最后都用十全五仙汤进行加减。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几点应变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几点应变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几点应变大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多发生在31~60岁,发病率约占75%,发病年龄趋向老龄化。

以男性发病为多,男女比例为1.65:1。

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曲、升结肠、盲肠等部位,以直肠部位发生为多。

在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传统医学望、闻、问、切四诊和辨证方法,对大肠癌治疗必须抓住几点应变,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提高大肠癌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根据多年治疗大肠癌的经验,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同道参考。

1 面对处理1.1术后放化疗后处理一是防止癌细胞反弹,二是控制癌病变复发,三是抑制癌细胞发展,四是阻断癌细胞扩散,五是根除癌病变转移。

1.2不能手术治疗选择一是大肠癌晚期在条件许可情况下选择放化疗,二是内科保守治疗,三是在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传统医学望、闻、问、切四诊和辨证方法进行施治。

目的是达到大肠癌晚期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2 分型证治大肠癌临床分为湿毒滞肠,积聚锁肛;脾虚湿聚;脾肾双虚等3种证型。

施治中,湿毒滞肠,积聚锁肛者,宜利湿解毒,化瘀清积,佐以通肠;脾虚湿聚者,宜健脾化湿,消肿解毒;脾肾双虚者,宜健脾补肾,解毒化湿,通利二便。

并权衡病势,抓住机遇,参合脉证,随证治之。

2.1湿毒滞肠,积聚锁肛型主证:直肠结节,或肿物疼痛,大便带血及脓血粘液,大便次数增多,便形变扁,腹痛腹胀,饮食减少,体重减轻,舌苔黄腻,脉沉弦。

治则:利湿解毒,化瘀清积,佐以通肠。

方药:自拟解毒利湿化瘀汤槐角30g、地榆30g、马齿苋50g、白花蛇舌草100g、半枝莲30g、山豆根15g、丹参30g、生苡仁100g、红藤30g、蛇莓15g、龙葵30g、木香6g、黄连10g、黄柏20g、赤芍15g、生山楂50g、莱菔子10g、葛根20g、黄芩15g、甘草6g、生黄芪100g、鳖甲20g、生牡蛎50g、砂仁10g(后下)、浙贝母30g、桃仁10g、白头翁30g、秦皮15g、谷芽30g、麦芽3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大肠癌
*导读: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
大肠癌临床上往往见病程迁延难愈,证候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兼夹。

但其病因病机与“脾虚”、“湿毒内阻”关系最大,故临证时须抓住其疾病之本质,分清标本虚实,健脾益气,化湿解毒为其基本治则。

根据病情程度,疾病之发生部位,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灵活运用辨证
1.湿热型
主证:腹痛腹胀,便下粘液臭秽或夹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或伴发热、恶心等症。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2.脾肾亏虚型
主证:腹痛隐隐,腹部肿物渐大,久泻久痢,便下脓血腥血,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声低气怯,纳呆,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
质淡胖暗晦,苔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5克,生薏仁30克,陈皮6克,罂粟壳6克,肉豆蔻9克,淡吴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3.瘀毒型
主证:下腹疼痛,痛有定处,大便带脓血粘液,或里急后重,或大便溏细,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化瘀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