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标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一、图像评价准入标准:
1.三级甲等:X线片、CR、DR优良率≥95%
2.三级乙等:X线片、CR、DR优良率≥90%
3.二级甲等:X线片、CR、DR优良率≥85%
4.二级乙等:X线片、CR、DR优良率≥80%
二、甲级片标准:
1.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
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
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可制板。
3.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汁、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
4.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
5.造影片造影剂涂抹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标准。
三、乙级片标准:
以上1~5项一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乙级片。
四、丙级片标准:
以上1~5项两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丙级片。
五、废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照片无法诊断则定为废片。
产生废片必须登记片号和废片现象,及时分析产生废片的原因,及时整改。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一、评价参数(一)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物体本身的差异,由被检体的密度和厚度决定。
2、x线对比度:穿过人体后,x线强度上的差异。
3、图像对比度:x线照片上所表现出的密度差。
客观对比度是成像的基础,图像对比度是图像的最基本特征。
下图很好的说明了以上三个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骨骼、软组织、气体存在密度上的差别。
2、X线对比度:透过不同组织形成的X线强度上的差别。
3、图像对比度:图像上形成的黑白差别。
对比度分辨率是指将客观对比度转换成图像对比度的能力。
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例如:CT与平片。
左图是普通平片,属于分辨率低的装置(X线机)摄取的片子;右图是胸部C T横断片,属于高分辨率的装置(CT机)摄取的片子。
对低对比的组织的区分能力,CT高于平片(即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而平片只能区分差别较大组织(即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二)模糊1、指物体的边界不清楚。
2、原因:每个物点的像向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扩展。
3、影响: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
空间分辨率:区分相互靠近的两个物体细节的能力。
用LP/mm表示。
是评价影像设备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电影《神话》的一幅海报,表现的是图像的模糊。
下图是一幅分辨率较高的图片,图像较清晰。
(三)噪声1、定义:图像中可随机观察到的光密度变化。
2、表现为:斑点、雪花、网纹等。
3、原因:x线光子的随机分布。
4、描述:信噪比(SNR)。
SNR越大,图像质量越好。
(四)伪影1、定义:指图像中出现的被检体不存在的虚假信息。
2、影响:干扰正常结构,造成误诊。
(五)畸变定义:指物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不同程度的改变。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图像质量评价是指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准确的评价,以便于对图像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改进。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是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的标准化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图像质量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一、图像质量评价的目的。
图像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图像的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于对图像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改进。
图像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价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以便于对图像进行清晰度和细节的改进。
2. 评价图像的色彩还原度和色彩饱和度,以便于对图像的色彩进行合理的调整。
3. 评价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以便于对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4. 评价图像的噪点和失真程度,以便于对图像的噪点和失真进行合理的处理。
二、图像质量评价的方法。
图像质量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1. 主观评价是指通过人眼对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主观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对比观察法、分级评定法和直接感受法等。
2. 客观评价是指通过计算机对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客观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相似性(SSIM)指标、峰值信噪比(PSNR)指标和均方误差(MSE)指标等。
三、图像质量评价的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的标准是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的标准化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图像质量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图像质量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晰度评价标准,清晰度评价标准是评价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的标准化方法,其主要包括对比度、锐度和细节度等指标。
2. 色彩评价标准,色彩评价标准是评价图像的色彩还原度和色彩饱和度的标准化方法,其主要包括色彩还原度、色彩饱和度和色彩准确度等指标。
3. 对比度评价标准,对比度评价标准是评价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的标准化方法,其主要包括对比度和亮度等指标。
4. 噪点评价标准,噪点评价标准是评价图像的噪点和失真程度的标准化方法,其主要包括噪点和失真程度等指标。
四、图像质量评价的应用。
图像质量评价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图像采集设备的质量评价,对图像采集设备的质量进行评价,以便于选择合适的图像采集设备。
图像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图像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1、影像显示能满足诊断学要求;
2、影像注释完全、无误;
3、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
4、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控制适当;
5、整体布局美观,无影像诊断的变形;
6、对检查部位之外的辐射敏感组织和器官应尽量加以屏蔽;
7、影像呈现的诊断密度范围应控制在O.25~2.0之间;
8、图像质量控制小组(质量控制小组兼)每月进行一次图像质量总评价;每天交接班时对图像进行点评,指出改进方法;对于连续两次犯同样错误的技术人员,要给予一定(50-400元)的经济处罚。
9、全科每月进行一次质量评价会议,总结本月的改进情况,指出下月的改进目标。
图像编码标准有哪些
图像编码标准有哪些图像编码标准是指对图像进行数字化表示和传输时所采用的编码规范,它对图像的质量、大小、传输速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见的图像编码标准主要包括JPEG、PNG、GIF等。
下面将对这些图像编码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压缩标准,它采用了一种称为离散余弦变换(DCT)的算法来对图像进行压缩。
JPEG图像可以在不同的质量设置下进行压缩,从而在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之间取得平衡。
由于其压缩比较高,JPEG图像在网络传输和存储时被广泛应用。
其次,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一种无损压缩的图像编码标准,它采用了索引色和真彩色两种编码方式。
相比于JPEG,PNG图像可以保持更高的质量,因为它不会丢失任何图像信息。
此外,PNG图像还支持透明度通道,使其在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另外,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是一种支持动画的图像编码标准,它采用了无损压缩的编码方式。
GIF图像可以包含多帧,从而实现简单的动画效果。
虽然GIF图像在色彩表现和压缩比上不如JPEG和PNG,但在动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表情包、简单动画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图像编码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如TIFF、BMP 等。
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总的来说,图像编码标准在数字图像处理和传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标准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图像编码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图像质量、减小文件大小,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系统性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图像编码标准,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综上所述,图像编码标准是数字图像处理和传输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标准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ps 图像大小标准
ps 图像大小标准PS 图像大小标准。
在使用PS进行图像编辑时,了解图像大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图像大小不仅影响着图片的显示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图片的打印质量和网络传输速度。
因此,本文将介绍PS图像大小标准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图像大小的概念。
图像大小通常由像素尺寸来表示,即图像的宽度和高度。
在PS中,我们可以通过“图像”菜单下的“图像大小”选项来查看和调整图像的像素尺寸。
在调整图像大小时,有一些标准需要我们注意。
对于网络图片,通常需要考虑图片的加载速度和显示效果。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网络图片的像素尺寸控制在800600像素到1200800像素之间。
这样既可以保证图片在网页上的显示效果,又可以控制图片的文件大小,提高网页的加载速度。
而对于打印图片,我们需要根据打印的尺寸来调整图像的大小。
一般来说,300像素/英寸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打印分辨率。
因此,如果我们需要打印一张108英寸的照片,那么我们可以将图像的像素尺寸设置为30002400像素,以保证打印出的照片质量较高。
另外,对于高清显示设备(如Retina屏幕),我们可能需要提高图像的像素密度,以保证图片在高清屏幕上的清晰度。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图像的像素尺寸乘以2来适应高清显示设备。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常见标准外,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如果我们需要对图片进行放大,那么就需要考虑到图片的失真问题;如果我们需要对图片进行裁剪,那么就需要保证裁剪后的图片依然符合显示或打印的要求。
总的来说,PS图像大小标准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确定的。
在进行图像编辑时,我们需要根据图片的最终使用目的来调整图像的大小,以保证图片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够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和打印质量。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应用PS进行图像编辑工作。
CT、MRI影像及照片质量标准
CT、MRI影像及照片质量标准一、CT、MRI影像一般质量标准1、CT、MRI图像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CT、MRI图像标记完整、正确:包括检查号、检查时间、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扫描层厚、窗宽窗位、图象比例尺、方位标记等信息。
3、各部位扫描均应有定位相。
4、扫描范围应完整包含临床临床所要求的扫描部位。
5、窗技术应用适当。
6、平扫与增强扫描图像的组织层面基本一致;MRI平扫与增强对比序列一致。
7、废影像:凡是不能达到诊断目的并且必须重新扫描的不论其图像质量如何均被定义为废影像。
二、CT、MRI照片质量标准(一)、一般要求:1、胶片无霉斑、本底密度≤0.02D,2、客观记录CT、MRI图像,病灶区域应拍摄连续图像。
3、根据诊断要求设定窗宽、窗位。
4、要求拍摄定位相,胸部CT扫描应有包括有、无定位线的两幅定位相。
5、摄片图像排列:根据标准人体解剖,颅脑及四肢关节图像可由近及远排列;颈、胸、腹部、骨盆扫描图像由上到下排列。
多平面重组图像冠状位由前向后、矢状位由右向左排列。
6、图像放大比例应以满足影像诊断为基本原则。
一般占据方框面积不小于50%,并且不与图像标记重叠。
特殊图像可放大到病灶清晰显示。
7、CT照片中病灶大小应有测量数据:主要或有代表性的病灶应测量大小,明确以密度鉴别诊断的病灶或组织要测CT值。
增强扫描应有平扫与增强后的组织密度对比测量。
平扫与增强各期病灶密度对比测量应尽可能“三同”,即同一扫描层面、病灶同一区域、ROI 面积基本相同。
8、胶片大小:14×17英寸,每张胶片上的照片幅数≤30幅。
三维重建图像每张胶片上≤20幅。
(二)、CT、MRI照片质量评价分为四级:优质片、良级片、差级片、废片。
1、优质CT片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D之间)(2)、符合《CT、MRI影像质量标准要求》。
(3)、符合《CT、MRI照片质量标准一般要求》。
mr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mr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在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图像质量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对图像的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于选择合适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算法,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图像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原理。
首先,图像质量评价的标准可以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
主观评价是指通过人眼观察和感知来评价图像的质量,这种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可以反映出人类的真实感知。
客观评价则是通过计算机算法和数学模型来评价图像的质量,这种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和准确,可以得到定量的评价结果。
常见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指标(SSIM)、均方误差(MSE)、感知质量评价指标(PQI)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图像的质量,如清晰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图像的各个方面特征。
PSNR是衡量图像重建质量的常用指标,它可以用来评价图像的失真程度。
PSNR值越高,表示图像的失真程度越小,质量越好。
SSIM是一种结构相似性指标,它可以评价图像的结构信息损失程度,对于一些结构比较重要的图像,SSIM指标更能反映出图像的质量。
MSE是均方误差,它可以评价图像的像素级别的差异,对于一些细节比较重要的图像,MSE指标更能反映出图像的质量。
PQI是感知质量评价指标,它可以从人类感知的角度评价图像的质量,更能反映出人类的真实感知。
总的来说,图像质量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算法,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图像的各个方面特征,以便于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图像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原理,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2016年修订)一、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2、层次分明3、摄影体位标准:4、照射野大小合适: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5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 5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50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
50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 5~10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5图像标识不完整 5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50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 10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 5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 5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一张好照片的标准
一张好照片的标准
一张好照片,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无穷。
那么,一张好照片的标准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一张好照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首先,一张好照片应该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构图。
独特的视角能够让照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美感,吸引人的眼球。
而精心构图则能够让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利用对角线构图、黄金分割等构图原则,使照片更加美观。
其次,一张好照片应该具有清晰的主题和表达。
照片的主题应该突出,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出照片想要表达的内容。
同时,照片的表达方式也应该独特而生动,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
比如,可以通过光影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手法,来表现照片所要传达的情感或故事。
第三,一张好照片应该具有良好的光影效果。
光影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它能够为照片增添立体感和层次感,使照片更加生动。
在拍摄时,可以利用自然光或人工光来打造丰富的光影效果,让照片更加有质感。
最后,一张好照片应该具有精湛的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能够让
照片更加完美,修饰瑕疵、增强色彩、调整对比度等手法,能够让
照片更加出色。
当然,后期处理也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要过度美化,以免失去照片原本的真实感。
总的来说,一张好照片的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在拍摄、构图、光影和后期处理等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
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出一
张令人称赞的好照片。
希望大家在拍摄照片的时候,能够牢记这些
标准,拍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一、评价参数(一)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物体本身得差异,由被检体得密度与厚度决定。
2、x线对比度:穿过人体后,x线强度上得差异。
3、图像对比度:x线照片上所表现出得密度差。
客观对比度就是成像得基础,图像对比度就是图像得最基本特征。
下图很好得说明了以上三个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骨骼、软组织、气体存在密度上得差别。
2、X线对比度:透过不同组织形成得X线强度上得差别。
3、图像对比度:图像上形成得黑白差别。
对比度分辨率就是指将客观对比度转换成图像对比度得能力。
分辨率高得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得组织区分开;分辨率低得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得组织区分开。
例如:CT与平片。
左图就是普通平片,属于分辨率低得装置(X线机)摄取得片子;右图就是胸部CT横断片,属于高分辨率得装置(CT机)摄取得片子。
对低对比得组织得区分能力,CT高于平片(即分辨率高得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得组织区分开),而平片只能区分差别较大组织(即分辨率低得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得组织区分开)。
(二)模糊1、指物体得边界不清楚。
2、原因:每个物点得像向周围有不同程度得扩展。
3、影响:降低了图像得清晰度。
空间分辨率:区分相互靠近得两个物体细节得能力。
用LP/mm表示。
就是评价影像设备性能优劣得重要指标。
以下就是电影《神话》得一幅海报,表现得就是图像得模糊。
下图就是一幅分辨率较高得图片,图像较清晰。
(三)噪声1、定义:图像中可随机观察到得光密度变化。
2、表现为:斑点、雪花、网纹等。
3、原因:x线光子得随机分布。
4、描述:信噪比(SNR)。
SNR越大,图像质量越好。
(四)伪影1、定义:指图像中出现得被检体不存在得虚假信息。
2、影响:干扰正常结构,造成误诊。
(五)畸变定义:指物体得形态、大小与位置不同程度得改变。
(1)因观察角度不同,圆柱体得上面成为了椭圆。
(2)射线方向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效果。
左图垂直照射,两个物体得形态基本不变;右图斜射,使两个原本分离得物体,瞧起来象就是一体得。
照片采集标准介绍
图像大小为26.2KB,介于[20KB,80KB]之间 合格图像
图像大小为7.4KB 不合格图像
4
图像背景
背景均匀
合格标准
背景均匀,色彩一致,无污渍。背景颜 色为白色、浅灰色或淡蓝色。
不合格标准
背景不均匀,有污渍或者背景颜色过深
或过浅之间
照片有污渍
合格图像
不合格图像
5
图像边框
无边框
合格标准
应占图像宽度的 53~80%
合格图像
14
姿态
坐姿端正 双肩自然水平 正视照相机
头像
头发不得遮住眼睛 申请人不得使用头部覆盖
物 脸部及服装与背景颜色应
有反差
眼镜
不得戴有色眼镜(疾病原因除外) 不宜戴粗框眼镜 眼睛边框不得遮蔽眼睛 镜片无反光
其它
注意:
不得使用PS等工具进行修改上 报照片。
图像的边缘无黑线
不合格标准
有边框
图像的顶部、左侧或右侧边缘处有与背景颜 色不一致的线,常为黑线
合格图像
不合格图像
6
图像噪声
合格标准
人脸图像面部无竖线、麻点噪声Fra bibliotek无噪声图像
有扫描噪声
合格图像
7
不合格图像
图像清晰度
合格标准
图像清晰、层次丰富、轮廓分明
图像清晰
图像模糊
合格图像
8
不合格图像
图像色彩
合格标准
肤色自然
不合格标准
皮肤颜色超出自然范围
肤色自然
偏色
合格图像
偏色图像
9
曝光情况
合格标准
亮度适中,脸部光线均匀,无强光、逆光, 无阴影,无亮斑。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是指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准确、全面评价的一套标准体系。
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图像的观赏效果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因此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对于图像处理、图像传输、图像存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应包括图像的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个方面。
客观评价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分析,得出一系列客观的评价指标,如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
而主观评价则是通过人眼对图像进行视觉感知,从而得出人们对图像质量的主观感受,如图像的舒适度、美观度、真实感等。
其次,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应具有普适性和可比性。
普适性是指评价标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图像,包括自然图像、医学图像、卫星图像等,而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类型的图像。
可比性是指评价标准能够使不同人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下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即使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图像质量评价,也能够得出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
另外,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科学性是指评价标准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图像的质量。
实用性是指评价标准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图像传输、图像存储等实际应用中,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最后,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应不断更新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新的技术。
同时,图像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还需要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用户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是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准确、全面评价的一套标准体系,具有普适性、可比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求和技术。
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能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为图像处理和图像应用领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Photoshop图形图像评分标准
10
少量细节粗糙
8
细节一般
6
比较粗糙
4
粗糙
0
合计
P
评分项目
评分内容
分值
1.作品图文是否完整,构图、排版是否和谐有序。
完整、和谐、有序
10
少量缺失及混乱
8
基本完整、有序
6
比较混乱及不完整
4
混乱
0
2.作品尺寸、精度、格式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规范。
规范、符合题干要求
10
少量细节未按规范
8
基本符合规范6比Fra bibliotek不规范4
不规范
0
3.作品风格、造型、色彩是否和谐统一,符合题干主题。
和谐统一、符合题干主题
10
少量不和谐及不符合题干
8
基本和谐
6
比较不和谐及不符合题干
4
不和谐、不符合题干
0
4.作品创意、设计是否独特、新颖,符合品牌理念。
创意、独特、新颖、符合品牌理念
10
少量无创意及不符合品牌理念
8
创意一般
6
基本无创意及不符合品牌理念
4
无创意及不符合品牌理念
0
5.作品制作水平是否优秀、细节刻画是否优良。
CT图像评价标准
CT图像评价标准
1.图像体位正确:①检查感兴趣部位投照准确,包括兴趣区上、下、左、
右边缘完全显示;②图像无失真变形。
2.图像上包含必要的信息,如受检者姓名、出生年月、检查时间、影像号、
医院名称、图像窗宽、窗位及检查序列等。
3.增强扫描的病灶,应标明增强前后CT值。
如疑颅脑外伤或鞍区病变加摄
骨窗。
4.影像密度适当。
①基础灰雾密度值:D=0.16——0.30。
②空曝射区密度值:
D≥2.0.③窗位/窗宽=-500/1500时,无明显噪声或伪影,水的CT值在-5——10Hu。
5.图像影像层次分明:脑部灰白质能清晰区分,可分辨出1cm的病灶;胸
部能区分段支气管;腹部肾上腺清晰可辨;脊柱神经根能清楚看到。
6.图像无技术操作缺陷:①有关患者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
②无
体外伪影,无呼吸运动伪影。
③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漏光,无静电阴影。
④数字图像无扫描球管或探测器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MRI图像评价标准
1.MRI扫描范围符合临床诊断要求,没有伪影。
2.图像上包含患者信息、扫描时间。
3.图像需要具有良好的黑化度,对比度等。
4.根据不同部位,MRI图像包含基本方位和常规序列。
5.特殊序列和重建图像清晰。
图像标准化和归一化
图像标准化和归⼀化
本篇⽂章只是⽤来记录⼀些学习记录,⽂章来源于:
使⽤深度学习在进⾏图像分类或者对象检测时候,⾸先需要对图像做数据预处理,最常见的对图像预处理⽅法有两种,正常⽩化处理⼜叫图像标准化处理,另外⼀种⽅法叫做归⼀化处理,下⾯就详细的说⼀下这两种处理⽅法。
⼀:图像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处理的公式如下:
tensorflow中对图像标准化预处理的API函数如下:
tf.image.per_image_standardization(image)
image 参数表⽰⼀个三维的张量(tensor) 分别对应图像⾼、宽、通道数⽬(height, width, channels)
函数返回处理以后的图像,⼤⼩与通道数⽬与原图像保持⼀致。
使⽤opencv+tensorflow对图像进⾏标准化处理的代码演⽰如下:
、
运⾏效果
解释
图像标准化是将数据通过去均值实现中⼼化的处理,根据凸优化理论与数据概率分布相关知识,数据中⼼化符合数据分布规律,更容易取得训练之后的泛化效果, 数据标准化是数据预处理的常见⽅法之⼀
⼆:图像归⼀化处理
图像归⼀化最常见的就是最⼤最⼩值归⼀化⽅法,公式如下:
基于OpenCV实现图像最⼤最⼩值归⼀化的代码演⽰如下:
原图像素值输出
归⼀化之后像素值:
解释
原图与归⼀化之后的运⾏结果完全⼀致,说明归⼀化不会改变图像本⾝的信息存储,但是通过打印出来的像素值可以发现,取值范围从0~255已经转化为0~1之间了,这个对于后续的神经⽹络或者卷积神经⽹络处理有很⼤的好处,tensorflow官⽅给出mnist数据集,全部采⽤了归⼀化之后的结果作为输⼊图像数据来演⽰神经⽹络与卷积神经⽹络。
图像标准差原理的应用
图像标准差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图像标准差?图像标准差是一种度量图像中像素值分布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它描述了图像中像素值的变化幅度,可以用来评估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丰富程度。
标准差越大,图像的像素值分布越广泛,对比度越强。
2. 图像标准差原理图像标准差的计算基于每个像素与其周围像素的差异。
通过计算像素值与其周围像素值的平均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开根号,可以得到图像的标准差。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σ = √(Σ((x - μ)^2) / N)其中,σ表示标准差,Σ表示求和,x表示像素值,μ表示像素值的平均值,N表示像素总数。
3. 图像标准差的应用图像标准差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图像质量评估图像标准差可以用来评估图像的质量,特别是对比度和细节丰富程度。
标准差越大,图像的对比度越强,细节越丰富。
在图像处理中,可以通过计算图像的标准差来判断图像是否清晰、锐利以及是否存在噪声等问题。
3.2 图像增强图像标准差可以用于图像增强算法中。
通过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可以使图像更加清晰、明亮。
一种常见的图像增强方法是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该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像素值的分布,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
3.3 图像分割图像标准差也可以用于图像分割任务中。
图像分割是指将图像分成若干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区域,常用于目标检测、图像分析和计算机视觉中的其他任务。
通过计算每个像素与周围像素的差异,可以将图像分成不同的区域,从而实现图像的分割。
3.4 图像模糊度评估除了评估图像的质量和增强图像细节外,图像标准差还可以用于评估图像的模糊度。
模糊度是指图像中的边缘和细节信息的损失程度。
通过计算图像的标准差,可以评估图像的模糊度,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去模糊等。
4. 结论图像标准差是一种度量图像分布差异的重要统计量。
它可以用于图像质量评估、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和图像模糊度评估等多个应用场景。
放射科甲级CT图像评价标准
放射科甲级CT图像评价标准
l.图像体位正确:
①检查感兴趣部位投照准确,包括感兴趣部位上、下、左、右边缘完全显示;
②图像无失真变形。
2.图像上包含必要的信息,如被检者姓名、出生年月、检查时间、检查号、医院名称、图像窗宽和窗位以及检查序列等。
3.增强扫描的病灶,应标记增强前后CT值;必要时加做薄层扫描。
如疑颜脑外伤或鞍区病变加摄骨窗。
4.影像密度适当。
①基础灰雾密度值: D=0.16~0.30。
②空曝射区密度值:D≥ 2.0。
③窗位/窗宽=—500/1500 时,无明显噪声或伪影,水的CT 值在一5~10Hu。
5.图像影像层次分明:脑部灰质、白质能清晰区分,可分辨出lcm 的病灶(不含钙化及出血灶);胸部能区分段支气管;腹部肾上腺清晰可辨;脊柱神经根可清楚看到。
6. 图像无技术操作缺陷:
①有关患者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置放和显示。
②无体外伪影;无呼吸运动伪影。
③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漏光,无静电阴影。
④数字图像无扫描球管或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5 多媒体国际标准
1. MPEG-7 (ISO/IEC 15938) Multimedia content description interface 1997年 ~ 2001年 (~) !!!不是图象压缩标准!!! !!!不是图象压缩标准!!! 不是图象压缩标准 对不同的多媒体信息进行统一描述
A.3 静止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1. JPEG 基本系统:
交流分量(AC)用变长码编码 直流分量(DC)系数用相对差值进行编码
A.3 静止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2. JPEG2000 对JPEG标准进行更新换代,2000年问世 提高低码率时对图象的压缩质量 增加了许多功能: 根据图象质量、视觉感受和分辨率进 行渐进传输,可对码流随机存取和处理 编码变换采用了小波变换 消除了DCT的块效应
A.5 多媒体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准
• 标准的工作目标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综合性解决方案
•动机 动机:已构建了许多基础设施以发送和使用多 动机 媒体内容,但还没有一个框架可将现有的或正 在开发的技术手段联系在一起 (1) 理解如何将不同的技术和标准结合在一起 (2) 讨论将需要什么样的新标准 (3) 在上两点实现的基础上,完成将不同标准 结合的工作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编(解)码序列的结构
(1) I图象:仅进行帧内编码,不参照其他图象。 (2) P图象:参照前一幅I图象或P图象进行帧间编码 (3) B图象:也称双向预测图象,参照前一幅和后一 幅I图象或P图象进行双向运动补偿。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4. MPEG-2 (ISO/IEC 13818) Generic 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udio 1990年 ~ 1994年 主要用于视频传输 (场景变化快,所以每15帧一定要编一帧) 适用带宽5 ~ 10 Mbit/s 到 30 ~ 40 Mbit/s (包含了原MPEG–III的内容)
A.2 二值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1. G3和G4 和
由CCITT的两个小组(Group 3和Group 4)负责制定 最初是为传真应用而设计 G3采用了非自适应、1-D游程编码技术 对每组N行(N = 2或N = 4)扫描线中的后N – 1行也 可以用2-D方式编码 G4是G3的一种简化版本,其中只使用2-D编码 G3的压缩率约为15:1,G4的压缩率要高1倍 对半调灰度(halftone)图编码时常产生扩展效果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6. H.264/AVC (ISO/IEC 14496-AVC,ITU-T H.264) JVT (Joint video team) 2001年 ~ 2003年 (~ 2004年) 在提高压缩效率的同时,提供网络友好的视 频表达方式 既支持“会话式”(如可视电话)也支持 “非会 话式”(如广播或流媒体)视频应用
A.2 二值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2. JBIG 二值图联合组(joint bilevel imaging group, JBIG)于1991年制定 采用了自适应技术,提高了压缩比
打印字符的扫描图象:可提高1.1 ~ 1.5倍 计算机生成的打印字符图象:可提高约5倍 用抖动或半调表示的“灰度”图象:可提高2 ~ 30倍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1. Motion JPEG 用JPEG方法对运动视频/电视信号进行编码 对每一帧独立工作,所以它并不能减少帧之 间的冗余 提供了一个快速访问视频中任意帧的方法 JPEG需要较多的带宽,很少用在基于网络的 应用中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2. H.261
主要为电视会议等应用而制定 P × 64标准(P = 1, 2, …, 30),因为其码流可为: 64,128,…,1920 k bit/s
附录A 附录A
A.1 A.2 A.3 A.4 A.5
图象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 二值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静止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多媒体国际标准
A.1
国际标准
标准和标准化
信息系统的标准应无疑义地描述软件和硬件 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被一致的理解 如果基于某种标准,很容易维护管理 如果没有标准,每个部件都成为独立的 需要在设计、实现、管理、控制和维护层次 都标准化 已制订的一些标准{表A.1.1}
最基本步骤有2个:I-frame和P-frame
(1) 对序列中的第一帧(或某参考帧)图用类似于 JPEG中用的DCT压缩,以减少帧内冗余度 (2) 估计目标的运动(通过计算帧间的相关),以确 定如何压缩下一帧以减少帧间冗余度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6. H.264/AVC 在编码方面采用的主要技术: (1) 多帧多模式运动预测 多参考帧预测 宏块尺寸类型较多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6. H.264/AVC (2) (3) 整数变换 多参考帧预测 熵编码 ① 一致性变长编码 ② 前后文自适应二值算术编码 (4) 自适应环内消块效应滤波器 可节省40%到50% 的比特率 比MPEG-4可节省 可节省 到
可用于渐进(累进)的传输与重建应用
A.3 静止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1. JPEG
联合图象专家组(joint picture expert group,JPEG) 于1991年制定 定义了3种编码系统: (1) 基于DCT的有损编码基本系统,可用于绝大多数 压缩应用场合 (2) 用于高压缩比、高精确度或渐进重建应用的扩展 编码系统 (3) 用于无失真应用场合的无损系统 对录象机质量的静止图象的压缩率一般可达到25:1
两种不同的帧编码方式 (1) 对每组的第一帧图进行帧内编码,即用 类似于JPEG中用的DCT方法以减少帧内冗余度。 这样得到的编码帧称为初始帧I-frame (2) 对每组的剩余帧图进行帧间编码,即通 过计算当前帧与下一帧间的相关,预测估计帧内 目标的运动,以确定如何借助运动补偿来压缩下 一帧以减少帧间冗余度。这样得到的编码帧称为 预测帧P-frame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5. MPEG-4 (ISO/IEC 14496)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 1993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对各种AV进行统一编码和操作 ① < 64 k bit/s ② 64 ~ 384 k bit/s ③ 384 k bit/s ~ 4 M bit/s
① 描述符(D) ② 描述方案(DS) ③ 描述语言(DDL)
A.5 多媒体国际标准
MPEG-7是关于内容描述的,前端是对多媒 体数据分析的结果,后端则提供了多媒体信息提 取的基础
A.5 多媒体国际标准
2. MPEG-21 (ISO/IEC 18034) Multimedia framework 2000年 ~ 2004年 (~) !!!不是图象压缩标准!!! !!!不是图象压缩标准!!! 不是图象压缩标准 提供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集成框架 章毓晋。MPEG-21 —— 刚开始制订的国际 标准。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0,5B(9-10): 12-13。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编(解)码序列的结构
在每个I-帧后面接续若干个P-帧,I-帧独立编 码,而P-帧则参照上一帧编码
A.4 运动图象压缩国际标准
3. MPEG-1 (ISO/IEC 11172) 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for digital storage media at up to about 1.5 Mbit/s 1988年 ~ 1992年 基本步骤: (1) DCT压缩,以减少帧内冗余度 (2) 运动估计,以减少帧间冗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