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仅有爱是不够的
谈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谈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个深刻而真实的说法。
爱是一种关怀、理解和支持的表达,它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进行教育时,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内心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有爱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是教育的动力和源泉。
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关怀,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的爱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追求卓越。
相反,如果缺乏爱,学生就会感到冷漠和失落,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没有爱的环境中,教育只是空洞的知识传递,没有温度和意义。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尊重,激发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在爱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学会同情、宽容和友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
在没有爱的教育中,学生容易产生冷漠、自私和暴力的行为,破坏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和和谐。
爱是教育的核心和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并帮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思想和有创造力的社会成员。
爱是教育的指南和标尺,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爱的教育中,学生可以学到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如何追求真、善、美。
在没有爱的教育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思考和独立创新。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爱是教育的动力和源泉,基础和前提,核心和目标,氛围和环境。
只有有爱的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始终以爱为引导,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幸福,用真心和耐心去教育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和有创造力的人。
让教育充满爱,让爱充满智慧
让教育充满爱,让爱充满智慧作者:陈春宇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7期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仅有爱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有智慧,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如何获得充满爱和智慧的教育,要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智慧;素质教育;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关部门对五所学校的120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这样一道题:“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调查对象回答“是”。
然后又对这12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问卷:“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者仅占10%。
90%与10%,反差如此之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仅有爱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有智慧,有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必须有爱的智慧来指导爱的行为,这样才能如鱼得水,也就是说,完美的教育就是用爱与智慧去帮助每一个学生提升自己。
“育人先育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对犯了错的学生的教育,教师更要注意做到用爱、用情、用法,才能更有效。
案例一我班级有个女生查某,父母离异,后又各自组织家庭,她从小一直跟随奶奶生活,性格内向孤僻,很少与同学交流,学习习惯不好,基础薄弱,但她热爱绘画,美术功底不错。
我想,她一直活在没有爱的自卑中,我觉得我该从她的兴趣爱好上入手,应该让她感受到一点成功的滋味。
记得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如果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那么,赏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
而自信,又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因此,我觉得赏识应该对她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15篇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15篇《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有人说,童年得到的爱,是未来生活的光。
作为一名教育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怎么教育孩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应该怎么做,我们一直在反复思考,我们是否成为了孩子童年的那一束亮光,指引他们探寻远方。
我想我们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我们深深的爱。
假期,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李老师用他一个个教育事例,阐述着他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对教育的思考。
就如同书名《爱心与教育》一样,李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的教育者,是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李老师强调“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滋润童心。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手记一中描述了孩子们给李老师准备的生日惊喜,李老师给每位孩子的生日祝福,和学生宁玮多年的书信来往,和孩子们一起帮助贫困生伍建......从这些小故事里深深地感受到了李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爱。
“良师益友,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成为他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
李老师书中提到“后进学生”的转化。
也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
李老师在这一篇章中表述了他对后进生的认识和转化,用他的教育事例,给了我们很多关于后进生转化的教育方法。
他从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学校方面原因,个人原因分析,和他与“后进生”长期的磨合过程中,给出了一些他曾经采用过的措施:如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推荐好书等等.....在万同的身上,可以看到转化一个后进学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李老师的心。
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老师的耐心,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幼儿教师如何爱孩子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如何爱孩子心得体会幼儿教师如何爱孩子心得体会篇1假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对待学生的真诚,书中所描述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处处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
他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教育,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答案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常言到:“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人”。
爱学生是教好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用“爱”的眼神、“爱”的语言、“爱”的行动把知识和做人传递给学生,当面对一群纯洁的孩子时,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我们才能完成我们肩上的神圣使命。
我相信,今天在学生在感情上多一份投资,明天学生定会在学习上多一份收获。
二、教育,必须用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认为,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
所以,他觉得真正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
尤其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要从每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自然就必须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
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
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也有亮点”的道德自信。
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由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
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将会感到无比幸福,而学生也会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班主任(一)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班主任(一)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
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
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1、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
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
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
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行为,是传播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
而爱则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情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关爱和支持的根本。
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石。
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滋养因素之一。
无论是身体上的关心、抚摸,还是精神上的鼓励、理解,都需要父母或教育者对孩子充满爱心。
有了爱作为基础,孩子会感受到来自亲人和教育者的关怀和扶持,从而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塑造其积极、健康的人格。
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爱可以给予孩子情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接纳挫折。
只有在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
这种情感支持和保护,可以让孩子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态度,愿意面对学习和成长中的困难,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爱是教育的动力。
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教育者对他们的期望和关注,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愿意去学习、去探索。
爱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去主动探索世界。
教育者的爱能够激励孩子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保持奋斗的精神。
爱是教育的纽带。
教育者的爱可以帮助建立起教育者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通过亲近和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的教育。
爱可以促进家庭和教育者之间的合作,形成一种紧密的团队合作关系,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得到良好的支持和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爱并不意味着放任和溺爱。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给予爱的还需要巧妙地给予适度的约束和指导。
爱的方式应该因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而异,适应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它可以给予孩子情感的支持和安全感,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用爱去引导和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只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浅谈幼儿教育中“爱”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教育中“爱”的重要性1. 引言1.1 幼儿教育中爱的意义在幼儿教育中,爱是至关重要的。
爱可以促进教育者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连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这种亲子之间的爱与信任关系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和被尊重,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和个人认同感。
爱还可以帮助培养幼儿的安全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被关怀和被保护,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爱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通过爱的教育方式,教育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最重要的是,爱可以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爱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爱和被爱。
在幼儿教育中,爱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只有让幼儿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家庭教育中爱的作用家庭教育中爱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每个幼儿最初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
父母的爱可以给予幼儿最真挚的关怀和支持,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和对自己的自信。
家庭教育中的爱还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父母的爱是幼儿心灵的营养,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母的爱可以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让幼儿在家庭中得到启蒙和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爱也是塑造幼儿性格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父母的爱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父母的爱还可以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中的爱是幼儿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撑和动力,是幼儿教育的基石和源泉。
2. 正文2.1 建立亲子之间的爱建立亲子之间的爱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来自家庭的爱和支持。
建立亲子之间的爱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安全、稳定的情感基础,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幼儿教育中的爱岗敬业演讲稿
幼儿教育中的爱岗敬业幼儿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步,是人生的启蒙。
作为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
一、爱孩子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到的是爱孩子。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爱孩子,我们才能真正关心他们,才能真正教育他们。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需求,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无论他们犯了什么错误,我们都要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二、专业素养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专业的素养。
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我们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我们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智力、体力、美感和道德素质。
三、团结协作四、爱岗敬业幼儿教育中的爱岗敬业幼儿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步,是人生的启蒙。
作为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
爱孩子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根本。
只有真正爱孩子,我们才能关心他们,才能真正教育他们。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需求,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无论他们犯了什么错误,我们都要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当然,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专业的素养。
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专业的素养。
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我们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我们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智力、体力、美感和道德素质。
重点:1.爱孩子:关心、理解、尊重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咱当家长的,都知道家庭教育那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是盖房子,基础打得好,房子才能稳稳当当。
咱得先说说这“爱”的教育。
爱孩子,那可不是一味地宠溺,那得是有分寸的爱。
就像给花浇水,多了少了都不行。
你要是过分溺爱,孩子不就成了那温室里的花朵,经不得一点风雨啦?可你要是爱得太少,孩子又会觉得缺爱,心里不踏实。
咱得把握好这个度,让孩子感受到咱满满的爱,又能在爱里茁壮成长。
再讲讲这以身作则。
咱当家长的,自己得先做好榜样呀!你天天捧着手机玩游戏,却叫孩子去读书学习,这能行?孩子心里肯定不服气呀!咱得自己做到言行一致,勤奋努力,孩子自然也会跟着学。
这就好比那小树,你给它个直直的杆子靠着,它才能长得挺拔呀!还有沟通也很重要呢!别老是端着家长的架子,得跟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
听听他们心里的想法,别孩子一说啥,你就一顿批评指责。
那孩子以后还敢跟你说心里话吗?就像那琴弦,太紧了会断,太松了又弹不出好听的曲子,得松紧适度才行。
然后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别啥都帮孩子干了,得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尝试。
就像学走路,你总不能一直扶着吧,得适时地放手,让他们自己跌跌撞撞地走,这样才能学会呀!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以后到了社会上才能独当一面。
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呀!孩子取得一点小进步,咱就得赶紧夸夸,让他们更有动力。
可别老是打击孩子,说这不行那不行的,那孩子的自信心不都被你给打击没啦?就像那小火苗,你得给它加点柴,它才能烧得更旺。
咱也得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别老是按照咱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安排这安排那。
孩子喜欢画画,你非得让他学钢琴,这不是难为孩子嘛!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发挥,说不定还能闯出一片天呢!哎呀,这家庭教育方法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呀!咱当家长的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别。
家庭教育理念介绍100字
家庭教育理念介绍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性格和行为习惯。
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家庭教育理念的介绍:
1. 爱与规矩并存:爱是家庭教育的基石,但仅有爱是不够的。
家长需要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规矩和界限,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规矩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公正、公平,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权威和关爱。
2. 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家长需要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面对挑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于尝试,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3. 重视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有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4. 关注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问题。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
5. 培养创造力:创造力是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学会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信息,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
总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让他们成为有品质、有能力的优秀人才。
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也谈孩子的素质教育
仅各级学校 内部是这样 ,各级学校之间 的关 系也体现 了这一特 征; 区别之三 : 学校教育是 目的性、 意识性最强 的教育活动 , 是为 影 响受教育者成长而精心设计的 ,只要 这类 设计符合一系列基 本要求 , 就有可能对参与活动 的受教育者 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 学 校教育 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实施素 质教 育时 ,必须紧紧抓 住学校教育主阵地。 从社会角度来看 ,社 会教育是素质教育 必要 的补充 。在法 国, 每周三下午 , 法国的小学和初 中不 开课 , 学校里的小课堂关 闭了 , 社会大课 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 体育馆 、 博物馆 、 科技 馆、 艺术馆、 社区处处都能见到学生的身影 , 各项活动安排合理 、 组织有序 、 高效推进 。在法国 , 各社会机构 、 团体 、 区等都非常 社 热心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 ,不断为素质教育提供新 的活动方案 及种种方便和优惠 ,将此作为一种社会责任 ,这在法 国蔚成风 气。 国教育部新 闻处官员贡巴雷谈到 “ 法 星期 三现象 ” 时说 , 这是 素质教育 的一部分。法 国战后开始 实施 的素质教育 , 包含体育 、
梁不正 , 下梁歪” 说的都是家长对孩子的影 响力 。 , 《 的事业是父亲》 我 一书作者蔡笑晚 , 之所 以把 六个孩子个
利, 不能以成 绩作为衡 量的惟一标 准, 只有 尝试去理解孩子 , 尊 重孩子, 因势利导 , 从长计议 , 才是成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 孩子 ; 素质教育 爱;
便是此文 的 目的。
一
个 培养成才 , 成为 哈佛等世界顶级学 府的硕士 、 博士 , 不是因为 他 的孩 子都是天才 , 而是他把“ 父亲 ” 当成 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做 , 牺牲 了别人所不想 、也不愿牺牲 的东西 。孩子若遇到这样 的父
青年教师座谈
青年教师座谈(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大家好,十分荣幸能够在那里和大家应对面的交流,梳理自我的一些想法。
今日围绕我们青年教师座谈会的主题,我主要谈四个问题。
第一个是我入校以来工作的体会:xx年大学刚毕业,我就来到我院工作。
3年的时间匆匆而逝。
从我自身来讲,这3年来变化还是很大的。
初到学校时,怀揣着梦想与满腔的活力,总免不了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恨不得学校一下子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有时候就有点眼高手低、怨天尤人。
到了此刻,我觉得自我的内心已逐渐趋于沉静和安然。
认识到很多问题是长久积累的复杂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仅有更好的与学院相融合,不断的改变自我,以一个进取的心态,从自我做起,学院的明天才会更好。
三年来,我们的学院也跟我一样经历了很多变化和成长。
尤其是本学期开学大会上,听了各位领导的讲话,大家都备受鼓舞,这和各位领导的正确引领以及各位同事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这些可喜的收获和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期望,也是大家前进的动力。
我想日后,我们青年教师也会继续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为学院的发展尽心、尽责、尽力。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青年教师如何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我想成为一名骨干教师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不仅仅需要长期扎实的实践、顽强自觉的学习、联系实际的思考、充满个性的创新,更需要多元的知识结构,以及一些外部环境的作用等。
可是不能因为难就止步不前,我们青年教师要坚持进取心。
只要我们保有对教育事业的真心、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爱。
同时能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积累、加强反思。
终有一日我们能够成长、提高,成为一名学科骨干。
当然,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的疑惑、迷茫。
所以也必须有学院的帮忙、栽培和支持。
我自我的感受就是,比如我做项目,因为没有做过,我没有任何的经验,科研水平也很低。
多亏有马院长、焦教师及我们系教师许多次不厌其烦的指导和提议,我才能一点点的前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学习。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的老师们心怀学生,无私地给予他们温暖的爱,“师德师风建设”将凸现出一道迷人的风景。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爱。
有人爱金钱,有人爱地位,有人爱祖国,有人爱人民。
教师的爱不同于这些,它是一种职业的爱,特殊的爱。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教育家,都用自己爱学生的模范行动,为后代留下了师德风范。
鲁迅爱自己的学生,为营救被反动派逮捕的学生他愤然辞职。
苏霍姆林斯基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热爱学生,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实践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
他们用自己的突出成就证明了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有人说:“一分严格之水,要加九分感情之蜜,才能变成甘露”。
只有用这含九分感情之蜜的甘露去滋润“幼苗”、“病苗”他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所以,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学生稚嫩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
”这种呵护就是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爱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学生,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对学生的爱,来自教师对祖国的希望、人民的重托的深刻理解,是教师在履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一崇高职责时所产生的高尚情操,深蕴着人民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爱,是一种给予,而给予则是教师的天职。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学校看作一个池,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水,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对学生的“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作为鱼儿的学生,在无水的池里是无法成长的。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常被视为爱的一种表现方式。
孔子倡导“爱人”,其中就包含教育。
孟子曾说:“教育在于爱人,爱人在于知人”。
这说明了教育需要爱的支撑,爱也需要教育的指引。
因此,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观点,主要表现在教育师生关系中。
教师要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成长。
教育需要包容、关怀、支持和关注,这些都需要爱的存在。
如果教师没有爱的情感,也就不会有耐心、热情和信任,不能真正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发展需求等方面,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这也是一种爱的体现。
同时,家庭教育也需要爱的存在。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传递爱和教育。
父母的冷淡和忽视,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影响孩子的成长。
如果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财产,一味地强求成绩和标准,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也会影响到孩子对人生的认识和创造力的发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还体现在教育机构和社会环境中。
教育机构要关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对接,让父母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家校合作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教育的发展得以更好地进行。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负面影响,如网络暴力、校园欺凌等,社会需要加强对教育的支持、管理和监督,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一种理论观点,指出了教育与爱的密切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发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爱不仅是家庭和个人之间的情感表达,还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每个人都来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父母之道心得爱与责任并存
父母之道心得爱与责任并存作为父母,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教导他们成长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给予孩子爱,还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在如何平衡爱与责任的问题上,我深知父母之道的重要性。
下面是我对于父母之道的心得体会。
爱是最重要的首先,爱是最重要的。
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和动力来源。
父母的爱给予孩子无尽的温暖和关怀。
他们可以依靠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树立起自信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爱。
例如,通过展示对孩子的尊重和关心,父母可以向孩子展示出真实的爱的力量。
此外,父母还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
不仅仅是对亲人,还包括对朋友、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爱。
责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只有爱是不够的。
父母还需要对孩子负起相应的责任。
责任意味着要把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指导。
首先,父母应该为孩子的基本需求提供支持。
无论是物质方面的需求,如食物、住所和学习用品,还是情感方面的需求,如关爱、安全感和陪伴,父母都应该尽力满足。
这需要父母具备良好的经济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其次,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孩子成长。
这不仅仅是教育孩子上学知识,更是指引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以及与孩子共同参与各种活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爱与责任的平衡如何在爱与责任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爱过多可能会让孩子变得依赖和自私,而责任过重则可能让孩子感到压力和束缚。
爱与责任的平衡需要我们保持理性的态度。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爱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
父母的责任是爱的表现,而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责任。
当我们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应该明确我们的责任和期望。
其次,我们要学会适度地给予孩子自由和独立的空间。
爱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独立自信的人,而不是永远依赖于父母。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一种深刻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了爱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所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教育都需要始终如一地充满着爱。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
如果我们将教育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爱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基。
如果没有爱的灌溉,这棵大树就很难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更谈不上成长。
教师是教育的引路人,同时也是重要的爱的传递者。
如果缺乏爱,教师的教育就会变得很平淡,甚至成为一种生硬的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也不会获得真正的收获。
父母也是孩子教育的重要角色。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支撑,家庭是孩子生命中的重心。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了对孩子的育望,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无尽的爱。
早期的父母关爱,是孩子日后发展的根源,孩子在受到父母关爱的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主动地将爱反哺到周围的人身上。
爱能够让学生从内心获得对知识的热爱,让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主动去探索。
这种探索过程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是学生自主成长的必要条件。
没有充满爱的教育,往往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他们可能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
从教育成果来说,爱能够培养学生成为有价值的人。
在充满爱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收获,还能够品味美好的生活,感受生命的真谛。
正是爱的灌溉,让学生从学习中更深刻地理解到了人生的意义,培养出了拥有良好品质和人格的人才。
不仅如此,爱还能调节学生的情绪。
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放松心情,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
这些技能都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应对人生挑战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社会,爱有着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在人们生活压力增大、道德价值观淡漠的今天,爱的存在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中,真正的爱需要体现在情感层面、道德教育层面和思想意识的层面。
它是人类最贵的宝藏之一,也是我们向未来的希望所在。
惯孩子的后果会怎样
惯孩子的后果会怎样!爱孩子是天下父母的共性,但仅有爱是不够的。
前苏联文学泰斗高尔基曾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爱自己的孩子母鸡都会,问题是怎样教育他们。
人是教育的结果,没有教育,就不会有完美的人生。
而孩子从小的生活过于惯养,过于舒适,其结果就是一场悲剧。
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女人为报复一个曾伤害过她的男人,劫走了他的婴儿。
她把孩子交给一个巫师,要求巫师用最凶残的方法对其进行报复。
不久,巫师对女人说,他已经用了最残酷的方法,要她到指定的地方去看看。
女人不看则罢,一看大怒,因为那个孩子被当地一个富翁收养。
她立即跑去责问巫师,巫师叫她不用急。
而最后的结果,连这个凶狠的女人都觉得如此报复太过分。
原来,这个孩子在惯养和骄奢中成长,没有强壮的体魄、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家庭突然破产和贫困的双重打击下,软弱无能,生活每况愈下,最后在徒然挣扎一段时间后,终于疯狂自杀。
惯孩子有百害而无一益。
对孩子来说,在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根本不懂父母惯养为何事,也分辨不出是与非,总以为是父母对他的爱。
久而久之,这种“反向思维”便开始左右孩子的行为,他们把自己看得至高无上,愈是大人惯着,他们愈发自以为是,胆子也越来越大,最后酿成悲剧。
记得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小孩喜欢用小石子砸过往的路人。
第一次被砸的路人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还给他一块钱。
这个小孩心想,我砸了他还给我钱,以为是别人怕他。
第二个路人打他面前过往时,他又故伎重演,这次他拿到了比先前多一倍的“奖励”。
等第三个路人经过时,他认为这次砸别人肯定会比前两次的奖励还多,于是,他拿起一块较大的石头,把路人的头砸破了,等他盼望“奖励”时,路人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最后将他的双腿打断。
这就是惯着的后果。
惯是一种“恶疾”,一旦染上,便难以医治。
在孩子的懵懂世界里,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无法辨清,只知道大人依着他就是对他好,爱他。
如此一来,“恶疾”便开始染上他的身,随着他年龄慢慢长大,一切便成为习惯,再想“医治”也就难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孩子,仅有爱是不够的
现在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但最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
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
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认为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
中国父母什么时候开始承认教育的艰难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学生,父母们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他比任何工作都难。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有办法反悔或者是退货。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
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
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得种庄稼之道才有好的收成。
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的未来。
二、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1、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
想象力发展关键期(2-8)
文化敏感期(6-10):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段分工不同,主次
不同。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
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三、给家长的8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
一定记住:下班的路就是回家的路。
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进行教育,不要把孩子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的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
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
身教重于言教。
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然,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的糊涂,爱的错位,有时又爱的过分
不要培养超级婴儿
爱是一门艺术。
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
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
万语。
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
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
对孩子的教育,最安全而又有效的方式,是应该在私下进行的,表扬可以公开,批评做到秘处,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方式如果不当,不但没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我们要意识到无论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父母太强势,往往会导致孩子没有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同样狂躁。
有智慧的教师不需对孩子严辞斥责,有智慧的父母,时刻能够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和保姆
8、任何人都需要获得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爱,二是安全。
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既有爱又有安全感。
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要么因为只有爱而没有安全感,要么因为只有安全感而没有爱。
最不幸就是那些既没有安全感又没有爱的人。
对孩子来说,他极度的渴望爱,又极度的苛求安全感。
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他的父母的陪伴。
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
伏尔泰:“对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
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
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
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