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传染源 流脑病人及带菌者(bacteria carrier)是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 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在流 行期间,发病人群可向高年龄组移动。人感染后 对本群病原菌可产生持久免疫力,再次患病者罕 见。各群间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本病隐性感染 率高,据统计人感染后60%~70%为无症状 bacteria carrier,约30%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或皮肤出血点,仅约1%为典型流脑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全年发病但冬春季多发,儿童多 见,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 2.临床表现 突发寒战、高热、剧烈头痛、皮肤粘膜瘀点、瘀 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表现为脑膜脑炎和/ 或败血症。 3.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 显升高。脑脊液检查呈颅压升高,脑脊液呈化脓 性改变,瘀斑或脑脊液涂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即可做临床诊断。脑脊液或血液培养检出脑膜炎 球菌即可确诊。
(三)分型 本菌按其表面特异性多糖 抗原之不同分为A、B、C、D、29E、 H、I、K、L、W135、X、Y及Z 13 群,其中以A、B、C群对人的致病性 最强,90%以上病例由此三群引起,y 群最弱。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流行菌群 有所不同。了解菌群变迁规律有助于 流行病学调查及菌苗制备应用,不同 菌群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有所 不同,故有助于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四)抵抗力 本菌在体外生活力及抵 抗力均很弱,对冷、热、干燥和常用消 毒剂均很敏感,温度低于30℃或高于 50℃均易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流行病学】
本病为国内外儿童常见病。非洲许多国家亦有 流行,自2000年底至2001年,非洲亚撒哈拉沙 漠地区发生脑膜炎流行,据WHO报告,乍得、 埃塞俄比亚、布基纳法索、贝宁、麦隆及尼日尔 等国家地区,共报告病例数为34177例,死亡共 3338例,病死率为9.8%,证实本次是由罕见的 w135群脑膜炎球菌引起。后波及欧洲的法国、 挪威、英国、北爱尔兰及亚洲的沙特阿拉伯及新 加坡。同时期,亦有A群脑膜炎球菌的脑膜炎流 行,共报告病例6721例,死亡360例,病死率 为3.5%,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地区。
小儿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内容提要
一.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二. 化脓性脑膜炎(化脑) 三. 病毒性脑膜炎及脑炎(病脑)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3头 ❖皮 ❖结 ❖构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常见锥体束征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常见锥体束征
神经病础知识复习
❖脑膜刺激征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1.神经系统组成: ❖①中枢神经系统:
脑
❖ 脊髓 ❖②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大脑
脑干
❖脊髓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脑神经(12对)? ❖??? ❖脊神经
【致病菌及入侵途 径】
病原菌: 2/3患者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氏菌 属,G-,呈肾形或豆形, 直径 0.6 ~ 1.0 微米, 凹面相对成双排列,亦可 四个菌相连
流感嗜血杆菌:G+。多呈球杆状或双 球状,可呈短链。分6型:a-f型。 b型含荚膜的菌株毒性最强,最易引 起脑膜炎和肺炎。
❖按部位可分为:①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② 脑膜炎、脊膜炎、脑脊膜炎③脑膜脑炎。
❖常见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概述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败血症、蚊虫叮咬等 直接感染:副鼻窦炎、颅骨断裂等 逆神经干感染: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 等
❖小儿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脑膜刺激征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脑膜刺激征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在确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前, 还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 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的中
枢神经系统症状。
05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抗感染治疗原则
根据病原学诊断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于未能明确病原学诊断或药 敏试验结果之前,可经验性选用抗生素。
诊断流程与步骤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脑脊液等相关检 查,以确定感染的存在和性质 。
病原学检查
通过脑脊液培养或血培养等方 法确定病原菌,为治疗提供依 据。
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怀疑中 枢神经系统感染。
影像学检查
进行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 查,以确定感染的部位和范围 。
综合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诊断。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 标准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 诊断标准与流程 • 鉴别诊断与排除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预后评估与随访计划
01
引言
目的
明确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 规范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 疗。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诊断标准一直是一个难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0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微生 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 、脊髓、神经根等炎症性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可分为 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原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脑脊髓和脑脊液的炎症性疾病。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有脑膜炎、脑炎和脑脊髓膜炎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严重者还有抽搐、昏迷等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属于急性、严重的疾病,正确的诊治原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述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原则。
首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需要充分重视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症状变化、生活环境等,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可做出警惕。
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发热等非特异症状,随后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医生还需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检,包括神经系统功能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其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要进行早期和综合的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首先,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进行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
治疗初期可采用广谱抗生素,根据病原体感染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另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还需要对症治疗,如控制发热和抽搐。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和降压治疗。
同时,及时的进行病原体的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对于明确病原体的类型和抗生素敏感性有助于指导治疗。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手段,包括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含量、细菌培养等,可帮助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严重程度。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还需要合理的支持治疗。
患者可能伴有脑水肿、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等,需要及时纠正。
患者的营养状态也需要关注,尤其是重症患者需要合理补充营养支持。
最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需要注意预防和控制。
对于一些可预防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脑和脊髓灰质炎等,可采取疫苗接种措施。
此外,对于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需要进行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其传播。
脑脊液CRP、NSE测定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意义
更高 ,呈正相关 ;说 明(DDN易发生于血糖水平未得 到 良好控 制 的糖尿 病 患者 ;② 控制 越 是 不理 想 肾损伤 越 严 重 ,所 以 HbAlc控制不 良是导致 U.mAlb增高、DN易发生 的重 要 因素 之一 。同时监测 HbA1C、U-mAlb的浓度变 化对 于 DN的预 防 和诊 断有着重要 的临床价值 。 3.4 DM2近 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 高 ,有 报道认为 ,mAlb尿
3 讨论 3.1 HbA1C是红细胞 中血红 蛋 白与葡 萄糖缓 慢 、持续且 不 可逆地进行非酶促 蛋 白糖化反 应 的产 物 。在 红细胞死 亡前 的 120d,其含量保持 不变 。因此 ,HbA1C水平 反映 的是在检 测前 120d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且 排除 了由于抽血时 间、病人 状态 、用药情况等因素 干扰 ,是判定 糖尿 病长期 控制 的 良好
一 58O 一 表 1
放射 免 疫 学 杂 志 2012年 第 25卷第 5期 J of Radioimmunologv2012,25(5 DM2高糖化血红蛋 白1组及 2组与正常对照组的 U-m.Mb相关性分析
P<O.01(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 )
mAlb会 同时 升高 ,而且 HbA1C平均值 越高 ,测 得 的 U-mAlb
糖 尿病 患者 如不及 时治疗 ,每年会增加 10% 一20% 的白蛋 白 尿患者 ,1O年 后 会 有 20% 一4|D% 增 加 ,现也 有 数 据 显 示 , DM2患者 Alb尿 的患病率 已达 30% ~4|D% ,美 国糖 尿病 学会 推荐所 有 DM2患者 初诊 时及 以后 每年 检查 U.mAlb 。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作 为基层 居民健康 的守 门人 ,在大量 的糖尿 病 患者中也应设定如 HbA1C>6%作 为 DN发 生的一个 临界 标志。同时检测 I-IbA1C、U—mAlb既 强化 血糖 控制 又延 缓 糖 尿病患者 mAlb尿 的发生 以及 mAlb尿 向临床 Alb尿 的发展 ,
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查房L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评估指标: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技能水平等 数据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优势和不足 反馈机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以便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护理查房流程和效果
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查房的 未来发展
查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处理。 关注患儿的家属情绪,给予适当的安抚和解释。 注意保护患儿隐私,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查房后的总结与反馈
总结查房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与解决方案 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收集医生、护士等参与人员的反馈意见 针对反馈意见进行持续改进,优化护理流程
案例总结:对儿科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护理查房的经验和 教训进行总结
案例启示:对儿科 护理工作的启示和 借鉴,如何提高护 理质量、加强护理 管理等方面的启示
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查房效 果评估
评估指标的选择
患儿家属满意度
护理前后护理效果各指标评价量 表进行评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护理效果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护理前后护理效果评价量表进行 评价
评估方法与实施
评估指标:包括患儿病情、护理效果、家属满意度等方面
评估方式:采用量表评价、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实施过程: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护理查房,并记录护理效果和 家属满意度等情况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评估结果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选择:选取典 型案例,具有代表 性
案例分析:分析案 例中的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及效果
讨论:针对案例中 的难点、重点问题 进行深入探讨,提 出改进建议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PT课件
保持环境卫生,对可能接触到病原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可 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医疗保健工作者培训
培训医疗保健工作者如何识别、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高 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公众教育
向公众宣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疾病防范意识 。
公共卫生管理
监测和预警系统 国际合作与交流
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下肢伸直,抬高时出现疼痛和屈曲受限。
伴随症状
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鉴别诊断
01
02
03
04
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颅内肿瘤、血肿等,可通过 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脑血管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多见于 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
病等基础疾病。
脑膜炎
如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 炎等,常表现为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检查有相应病原体。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与体征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与评估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 述
0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
总结词
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详细描述
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通常表现为急性起病,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 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即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该病进展迅速,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S-100b 蛋白及补体C3, C4 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病毒脑组和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 3" 水平在化脑组、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均 O $;$$# ) 。 两两比较病毒脑 组 357 和血清中 5! #$$6 蛋白明显高于化脑组和对 照组, 化脑组高于对照组 (& 均 O $;$# ) ; 化脑组 357
・ //# ・
临床儿科杂志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 "#$% &’($)*+ , -#./0 1-.2/ 3’4’56’+ /778
3:、 3" 水平 (试剂盒由上海申能 G 德赛诊断技术有
限公司提供) 。
!$$" 年 #$ 月 至 !$$< 年 #! 月 在 我 院 儿 科 住 院 患 儿。其中, 化脓性脑膜炎组 (简称化脑组) 男= #" 例, 例, 女 % 例; 年 龄 % 个 月 至 #: 岁 ; 均有不同程度的 发热、 呕吐、 精神萎糜, 抽搐 < 例, 昏迷 ! 例, 硬膜下 积液 ! 例。病毒性脑炎组 (简称病毒脑组) 男 #= 例, 例, 女 例; 年龄 个月至 岁; 主要表现为发 = #$ % #"
8#, !9
发病至住院时病程均在 < B 以内。对照组 #% 例, 男 女 D 例; 年龄 % 个月至 #! 岁; 均为入院时疑诊 C 例, 有腰穿指征, 经 357 常规、 生化检查无 为 345 感染, 异常, 脑电图检查正常, 并排除 345 感染的上呼吸 道感染患儿。
#;!
标本采集
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 (入院后 !" E
化脑组 病毒脑组 对照组 9值 &
临床儿科杂志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 "#$% &’($)*+ , -#./0 1-.2/ 3’4’56’+ /778
儿科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致病菌
化脓性细菌 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 2月以下易发生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产气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我国很少发生B组β溶血性链球菌颅内 感染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
入侵途径
最常见就是通过血流,即菌血症 脑膜 微血管 新生儿的皮肤、胃肠道黏膜或脐部亦 为入侵门户 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中耳炎、乳突炎等 扩散涉及脑膜 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 颅骨骨折、皮肤 窦道或脑脊膜膨出,由此直接进入蛛 网膜下腔
病毒性脑炎
起病急 临床表现因脑实质受累部位的病理改变、范 围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情绪异常、反复惊厥、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病症 癫痫持续状态、脑疝形成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病死率高 病程2~3周,多数完全恢复,少数遗留肢体 瘫痪、智力倒退等后遗症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病因
病毒别离检测难,仅1/3~1/4病例 80%为肠道病毒 其次虫媒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 毒、腮腺病毒和其他病毒
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差异大 病毒性脑炎较重,重症脑炎更易发生 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病毒性脑膜炎 自限性
病毒性脑膜脑炎
急性起病,前驱传染性疾病或上呼吸 道感染 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头 痛、烦躁不安、易激惹 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 可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 统体征 病程1~2周
运动功能检查
肌张力 小婴儿可通过内收肌角度、腘 窝角度、足跟碰耳实验、围巾征等观 察 肌力 0~5级 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收 缩,2级主动平面运动,3级主动运动, 抵抗地心引力,4级主动运动,能抵抗 地心阻力稍弱,5级正常
运动功能检查
肌张力 小婴儿可通过内收肌角度、腘 窝角度、足跟碰耳实验、围巾征等观 察 肌力 0~5级 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收 缩,2级主动平面运动,3级主动运动, 抵抗地心引力,4级主动运动,能抵抗 阻力,力量稍弱,5级正常
记笔记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概述
记笔记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概述分类:感染性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进一步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立克次体感染。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感染性疾病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有些疾病如疱疹性脑炎多为急性或暴发性起病。
其他疾病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s SSPE)和Rasmussen 脑炎则为业急性或慢性起病。
先天性/新生儿感染术语:先天性颅内感染常由一组病原体引起统称为TORCH感染,包括弓形虫病( T oxoplasmosis )、风疹( Rubella)、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感染和疱疹( Herpes )。
如果把先天性梅毒( Syphilis )也纳入其中,则将这组病原体称为TORCH (S)或( S ) TORCH。
其他先天性感染包括HIV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大约40%的HIV阳性母亲将感染传递给胎儿,通过HAART治疗受染母亲和剖宫产能极大降低感染率。
病因:大多数先天性感染的病原体通过胎盘传播,疱疹病毒则是由于分娩期合并感染所致。
除弓形虫和梅毒外,多数为病毒感染。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其他病因则相对罕见。
病理学:经胎盘传播的病原体所造成的临床症状由病原体种类和感染时机共同决定。
当感染发生在孕早期(妊娠前3个月内)会引起流产或出生缺陷,存活的新生儿可出现发育畸形(如神经元迁移障碍和脑裂畸形)。
孕晚期感染以小头畸形伴全脑损害、广泛性脑软化等脑组织破坏为主要表现。
营养不良性脑实质钙化是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病、HIV 和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的特征性表现。
后天获得性感染/炎症能引起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菌、乙型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脑膜炎:脓性渗出物是多数病原体所致脑膜炎的常见病理学特征,在大脑基底池最为明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二、颅内压增高: 1、脱水药物: 速尿:每次20~40mg,每日2~4次,静推。
作用可持续4~6小时。 此类脱水药物脱水作用不及甘露醇,且易
引起电解质紊乱,故少单独应用而多与 高渗性脱水剂交替使用。
2021/10/10
27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
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 (3)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4)抗癫痫治疗。
2021/10/10
3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四、意识障碍:
2、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 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20mg)、
辅酶A(50U)、细胞色素C(1530mg)稀释于葡萄糖液中,静脉 滴入。
2021/10/10
治疗:原则为针对病原菌选用足量敏感 抗生素,防治感染性休克、防止脑疝 等。
1、对症支持治疗:(见前述)。 2、病因治疗:当病原菌未明确时,应
选用广谱抗生素,目前多推荐头孢曲 松或头孢噻肟+万古霉素;青霉素或头 孢菌素过敏者,美罗培南或氯霉素+万 古霉素可能有效。
2021/10/10
35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2、醒脑静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 萄糖液中,静滴,1次/日。主要作用为 醒脑开窍。
两者组方基础均为安宫牛黄丸,有何 不同?
3、针刺:人中、内关、十宣放血等。
2021/10/10
45
临床诊疗思维
2021/10/10
4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诊疗思维
西医:
1、本病表现多样,病情变化较大较快。临 床上需要对本类疾病保持高度警惕性。 另一方面,绝对不可因为等待病原学确 诊而延误治疗。护理也是抢救成功的关 键之一,其重点在于防止内科合并症和 褥疮。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随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一15%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月以下幼婴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90%的化脑为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杆菌化脑较集中在3月-3岁小儿。
一年四季均有化脑发生,但肺炎链球菌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杆菌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
大多急性起病。
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典型临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神萎、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
30%以上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瘀癍、瘀点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
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征兆。
(3)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常见,其他如Kem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年龄小于3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脑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差异在:①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
幼婴不会诉头痛,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开裂;③惊厥可不典型,如仅见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各种不显性发作;④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与婴儿肌肉不发达,肌力弱和反应低下有关。
二、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参见表16-2。
典型病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似米汤样。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1000/mm3,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50/mm3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 型流感嗜血杆菌所致。
我国新生儿化脑的主要病原菌仍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B群链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5岁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萘瑟菌仍是化脑最主要的病原菌。
院内获得性脑膜炎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以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临床表现与患儿的年龄相关。
儿童时期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体检可见患儿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
婴幼儿期起病急缓不一。
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低,哭声尖锐、眼神发呆、双目凝视等。
前囟饱满是重要体.征。
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化脑的主要措施。
目前化脑的死亡率<10%,10-30%遗留后遗症。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病史要点】1. 起病方式,各主要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惊厥的特点、发生和发展过程。
2. 院外接受抗菌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3. 有无诱因,如病前中耳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史,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免疫缺陷状态。
新生儿分娩异常,如羊膜早破,产程延长、手术助产或妊娠后期母体感染等。
【体检要点】1、意识水平和生命体征判断,是否合并休克表现。
2、对前囟未闭的婴儿,记录前囟大小、有无隆起、张力及波动感。
有无颅缝裂开,头围进行性增大。
3、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和局限性定位体征。
4、眼底检查:本病急性期多无明显眼底乳头水肿,但遇有局限性体征或脑疝征象时应作眼底检查。
5、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1. 脑脊液检查:测脑脊液压力,送常规和生化。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所致。
我国新生儿化脑的主要病原菌仍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B群链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5岁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萘瑟菌仍是化脑最主要的病原菌。
院内获得性脑膜炎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以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临床表现与患儿的年龄相关。
儿童时期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体检可见患儿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
婴幼儿期起病急缓不一。
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低,哭声尖锐、眼神发呆、双目凝视等。
前囟饱满是重要体征。
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化脑的主要措施。
目前化脑的死亡率<10%,10-30%遗留后遗症。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病史要点】1. 起病方式,各主要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惊厥的特点、发生和发展过程。
2. 院外接受抗菌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3. 有无诱因,如病前中耳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史,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免疫缺陷状态。
新生儿分娩异常,如羊膜早破,产程延长、手术助产或妊娠后期母体感染等。
【体检要点】1、意识水平和生命体征判断,是否合并休克表现。
2、对前囟未闭的婴儿,记录前囟大小、有无隆起、张力及波动感。
有无颅缝裂开,头围进行性增大。
3、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和局限性定位体征。
4、眼底检查:本病急性期多无明显眼底乳头水肿,但遇有局限性体征或脑疝征象时应作眼底检查。
5、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1. 脑脊液检查:测脑脊液压力,送常规和生化。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简称化脑)又称细菌性脑膜炎(becterialmeningitis),是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多种化脓性细菌引起。
【诊断提示】(1)多在上感、肺炎、败血症等后发生。
(2)多数起病急,可见明显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发热、头痛、精神萎靡、乏力、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惊厥、意识障碍,部分患儿可见脑神经受累、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
(3)3个月以下婴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
可见拒奶、吐奶、嗜睡、凝视、尖叫、惊厥、面色青灰及囱门隆起等。
新生儿患病多在生后l~7d,中毒症状重,皮肤黄染。
(4)外周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甚至脓样,细胞数由数百至数千,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蛋白增多,糖明显降低,涂片可找到细菌,培养阳性。
【治疗措施】1.对症和支持治疗保证能量和营养供给,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输血浆或全血;急性期可用地塞米松静滴;及时应用脱水药减轻颅内高压;及时处理高热、惊厥,纠正呼吸、循环衰竭;注意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等。
2.抗生素治疗应及早选用抗生素治疗。
(1)抗生素选择:①病原菌未明时,应选用对常见三种病原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都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80万~100万U/(kg∙d)分3~4次静滴]加氨苇西林[150~300mg/(kg∙d)分3~4次静滴]或青霉素加氯霉素[60~100mg/(kg∙d),总量不超过2g,分3~4次静滴]。
目前多主张选用第三代头抱菌素,如头抱曲松[100mg∕(kg∙d)]或头抱嚷照[200mg∕(kg∙d),分2~3次静滴L②病原菌明确时可参照药敏给药:肺炎链球菌可选大剂量青霉素,对其过敏者,可改用氯霉素、红霉素[30~50mg∕(kg∙d),分2次静滴]等;青霉素耐药者可选用头泡曲松、头抱喂肺、氯霉素、万古霉素,流感杆菌首选氨苇西林,如耐药,改用第二、三代头抱菌素,如头抱吠辛钠或头抱嚷月亏钠,100~200mg/(kg∙d),分2~4次静注;或头抱曲松钠80mg∕(kg∙d),1次/d,静滴;大肠埃希菌对氨芾西林敏感者可继续应用;耐药者可换用头抱吠辛、头抱曲松或加用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必要时可给予碳青霉烯类等药物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策略探索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策略探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临床上非常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包括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运动神经元疾病等多种类型。
近年来,随着遗传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基因诊断与治疗策略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方向。
本文将探讨相关的基因诊断技术和治疗策略。
一、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1. 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通过分离和分析基因来确定中枢神经系统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突变或异常表达。
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测序和高通量测序等。
这些技术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到患者体内异常的基因序列变异,并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
2.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通量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能够同时检测数千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帮助研究人员找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3. 基因组学分析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正常人群和家族成员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与该疾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为进一步开展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1.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是指针对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干预治疗的药物。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癌性脑肿瘤、帕金森氏综合征等多种类型。
通过特异性地干预患者的病理分子,靶向药物能够实现更精确和有效的治疗。
2.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前沿技术,已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取得了突破。
例如,通过CRISPR-Cas9系统可以精确编辑特定基因序列,纠正突变,并恢复基因的正常功能。
这种个体化基因编辑技术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3. 基因修饰治疗基因修饰治疗是通过改变患者体内基因表达或信号通路活性,从而达到治愈或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
神经内科儿童病症及治疗要点
神经内科儿童病症及治疗要点神经内科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室,而在神经内科中,有很多儿童患者需要特殊关注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儿童病症以及治疗要点。
一、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内科疾病,其特点是周期性的脑神经元高频放电引起的短暂大脑异常功能,表现为抽搐、意识丧失以及短暂的异常行为。
治疗癫痫的药物非常多,但常用的有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
同时,癫痫患儿还需要遵循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二、脑炎儿童脑炎是指儿童大脑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
常见的脑炎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等。
脑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同时还需要给予支持性治疗,如输液、调节体温、控制惊厥等。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可能需要住进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治疗。
三、脑瘫脑瘫是儿童神经内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姿势和运动缺陷,是因为大脑异常发育或损伤所致。
脑瘫的治疗主要是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脑瘫患儿还需要家属的关爱和支持,提供适当的康复环境。
四、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青年期。
尽管如此,也有儿童多发性硬化症的病例。
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
此外,提供足够的营养和适当的运动也是治疗的重要一环。
五、脑肿瘤儿童脑肿瘤通常是发展速度较快的,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脑肿瘤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但也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治疗计划需由综合性医院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儿童病症的治疗要点包括适当开始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并注重平衡综合治疗的效果和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
此外,疾病预防也是关键,定期体检和注重儿童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医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 血压、呼吸等。
检查患者神经系统体征,如意 识状态、肌力、肌张力、感觉
功能、脑膜刺激征等。
检查患者眼底,观察是否有视 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
实验室检查
01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是否 存在感染迹象。
02
进行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以确
参考国内外权威的医学指南和共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医院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的细化
01
症状标准
明确规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等,以及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
02
实验室检查标准
规定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和指标,如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
等,以及这些指标的变化范围和意义。
03
影像学标准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如头颅CT、MRI等,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如
脑积水、脑脓肿等。
诊断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培训和教育
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诊断标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质控指标
制定相关的质控指标,如诊断符合率、治愈率等,对医 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 。
通过定期对治疗效果进 行监测,可以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
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
及时发现感染源
通过准确的诊断,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源,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 措施。
监测感染传播
通过定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传播的迹象, 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通过实施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经元发出管理骨骼肌随意远动的下行纤维束,其中的
医 院
皮质脊髓束下行至锥体下端,大部分纤维在中央管前 越过中线至对侧,形成锥体交叉。
儿 病理征(病理反射)锥体束征:当锥体束病损时,失去了
科
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踝和拇指趾背伸的反射 作用。1岁半以内婴幼儿由于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以
出现上述反射现象,不属于病理。成年病人若出现则为病
沧 州 市 中
2.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 室间孔
第三脑室 脉络丛产生
心
中脑水管
医
第四脑室 脉络丛产生
院
正中孔 外侧孔
儿
蛛网膜下隙
科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静脉 9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2.脑脊液循环 市 中 心 医 院 儿 科
10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2.脑脊液
心 医
别是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中
院 的几分项?
儿
科
26
h
概述
沧
州 市 中 心
各种病原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实质、被 膜、血管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 炎症性)疾病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医 按部位可分为:①脑炎、脊髓炎、脑脊髓
院 炎②脑膜炎、脊膜炎、脑脊膜炎③脑膜脑 儿 炎。 科 常见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科
21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4.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中 心
锥体系: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远动效应器(骨骼肌) 的神经元链,主要由上远动神经元和下远动神经元2 级神经元组成,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上运动神经
医
元组成锥体束。
院
锥体外系: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
儿
路径。主要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
中
循环
心
医
院
儿
科
11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3.头
中皮
心结
医 院
构
儿
科
12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4.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中
灰质和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及其树
心 医
突聚集的部位,因色泽灰暗,称为灰质;神经纤维聚集 的部位,因多数纤维有髓鞘,呈白色,称白质。
院
儿
科
13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4.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中
上运动神经元:由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
心 医
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以及位于额 叶、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组成。其轴突共同组成锥 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束成为皮质脊髓束,至脑
院
干的纤维束成为皮质核束。
儿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指脊髓前脚运动细胞和脑神经运动
理反射
16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常见锥体束征
中
心
医
院
儿
科
17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常见锥体束征
中
心
医
院
儿
科
18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常见锥体束征
中
心
医
院
儿
科
19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脑膜刺激征
中
心
医
院
儿
科
20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脑膜刺激征
中
心
医
院
儿
4.常用术语: 锥体束、锥体束征、锥体系、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反应
3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1.神经系统组成:
中 ①中枢神经系统:
心脑
医
院 儿
脊髓
科 ②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4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中
心
医
院
儿
科
5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心 于其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
医 当多巴胺减少或乙酰胆碱相对增多时,则可出现胆碱能
院 儿
神经亢进的症状,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 缓、肌肉震颤、流涎等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急性肌张 力障碍,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
科 及吞咽困难;静坐不能,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迟
科
核以上的锥体系损伤,又称核上瘫。主要表现为:骨骼
肌瘫痪、肌张力增高、瘫痪的骨骼肌早期不萎缩、瘫痪
部位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瘫痪侧出现病理反
射。
14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4.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中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运动神
心 医
经元,其轴突分别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中传导运动冲动 的最后公路,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指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和脑神经运动
小儿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科 张西凯
h
1
主要讲解内容
沧
州 市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中 概述
心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共性表现
医 院
相关辅助检查
儿 鉴别诊断
科 诊断思路
治疗
2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1.神经系统组成
中 2.脑脊液循环
心 3.头皮各层结构
医 院 儿 科
等
27
h
概述
沧
州 市 中 心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败血症、蚊虫叮咬等 直接感染:副鼻窦炎、颅骨断裂等
医 逆神经干感染: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
院 病毒等
儿 小儿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科 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
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口——舌——颊三联征,如吸吮、
舔舌、咀嚼等,这就是锥体外系反应
23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中
4.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去皮质强直
心
医
院
儿
科
24
h
沧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州
市
4.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中
去大脑强直
心
医
院
儿
科25Βιβλιοθήκη h沧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州
市
4.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中 去大脑强直及去皮质强直状态分
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中
心 医
大脑
脑干
院
儿
科
6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脊髓
中
心 脑神经(12对)?
医 院
???
儿 脊神经
科
7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脊髓
中
心 脑神经(12对)
医 院 儿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车六外展,七面八听 九舌咽,迷走加副舌下全
科 脊神经
8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院
核以下的锥体系损伤,即脑神经运动核的神经元和脊髓
儿
前脚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突(脑神经和脊神经)的损
科
伤,又称核下瘫。主要表现为:骨骼肌瘫痪、肌张力低
下、瘫痪肌肉萎缩、深浅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返回肢体瘫痪
15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市
4.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中 锥体束:位于延髓的锥体内,是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神
科
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脑以及脑
干网状结构等。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肌远
动维持体态姿势以及习惯性和自律性动作(如行走时
双臂自然协调地摆动)等。
22
h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沧
州 锥体外系反应: 市 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 中 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这种调节功能有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