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校老师给的结构第1章第1节知识点总结
第1章读书笔记

第1章读书笔记学习要点记录:一.单层门式刚架结构的概述1)单层门式刚架结构的组成概念:单层门式刚架结构是指以轻型焊接H型钢(等截面或变截面)、热轧H型钢(等截面)或冷弯薄壁型钢等构成的实腹式门式刚架或格构式刚架作为主要承重骨架,用冷弯薄壁型钢(槽型、卷边槽型、Z形等)做檩条、墙梁;以压型金属板(压型钢板、压型铝板)做屋面、墙面;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岩棉、矿棉、玻璃棉等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并适当设置支撑的一种轻型房屋结构体系。
2)单层门式刚架结构的特点①质量轻;②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③综合经济效益高;④柱网布置比较灵活。
3)使门式刚架结构轻型化的措施除了采用变截面杆,还有:在多跨框架中把中柱做成只承受力荷载的两端铰接柱,对平板式铰接柱脚考虑其实际存在的转动约束,利用屋面板的蒙皮效应和适当放宽柱顶侧移的限制等。
二.门式刚架的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1)门式刚架的结构形式门式刚架又称山形门式刚架。
其结构形式按跨度可分为单跨、双跨和多跨,按屋面坡脊数可分为单脊单坡、单脊双坡、多脊多坡。
2)门式刚架的结构布置①刚架的建筑尺寸和布置:门式刚架的跨度取刚架柱间距离,跨度宜取9~36m,宜以3m为模数,但也可不受模数限制。
当边柱宽度不等时,其外侧应对齐。
门式刚架的高度应取柱轴线与斜梁轴线交点至地坪的高度,宜取4.5~9m,必要时可适当放大。
门式刚架的高度应根据使用要求的室内净高确定,有吊车的厂房应根据轨顶标高和吊车净空的要求确定。
门式钢架的合理间距应综合考虑刚架跨度、荷载条件及使用要求等因素,一般取6m、7.5m或9m。
挑檐长度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宜为0.5~1.2m,其上翼缘坡度与刚架斜梁坡度相同。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的构件和围护结构通常刚度不大,温度应力相对较小。
因此其温度分区与传统结构形式相比可适当放宽,但应满足下列规定:纵向温度区段<300m;横向温度区段<150m;②檩条和墙梁的布置屋面檩条一般应采用等间距布置。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 柱体:圆柱: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
棱体: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2、锥体:圆锥: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
棱锥:底面是多边形,侧面都是三角形
3.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几何是由点、线、面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
几何的表面有平面和曲面;
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③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棱:在棱柱中,任意两个相邻面的交点称为棱。
6.侧边:相邻两条边的交点称为侧边,所有侧边的长度相等。
7.棱镜的上下底面形状相同,侧面形状均为矩形。
8. 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9.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四棱柱。
10.圆柱体的曲面展开图由两个相同的圆和一个矩形连接而成。
11.圆锥体的曲面展开图由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组成。
12. 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可以把n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13.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弧,是曲线。
14.扇形,由一个圆弧和通过该圆弧端点的两条半径组成的图形。
15.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
圆弧或不闭合的图形不是多边形。
当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时,我们通常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初一上册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
本文将以“step by step thinking”(逐步思考)为主题,对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课文内容:第一章的课文主要包括以下几篇文章:《贝多芬的故事》、《我最好的朋友》、《我的学习计划》等。
通过这些课文,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的生平和音乐天赋,学习了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
2.重点词汇:第一章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词汇,例如:音乐、天才、友谊、计划等。
我们需要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并能在适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
3.语法知识:第一章的语法知识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础语法知识点。
我们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
4.阅读技巧: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培养阅读技巧。
例如,通过理解上下文来推测词义,通过找出关键词来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等。
5.写作技巧:第一章的学习也涉及到了一些写作技巧。
我们学会了如何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等。
这些写作技巧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
通过逐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第一章的知识点。
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和总结:第一步:回顾课文内容,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第二步:整理重点词汇,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
第三步:复习基础语法知识,例如名词、动词等,并能正确使用在句子中。
第四步:培养阅读技巧,通过理解上下文推测词义和主旨。
第五步:掌握写作技巧,例如如何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章和制定学习计划等。
逐步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初一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
同时,这样的思考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和学习内容中,提高学习效果和思考能力。
通过初一上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贝多芬的故事和友谊的重要性,还提高了阅读、写作和思考的能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逐步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素养。
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章知识点总结本章将总结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相关概念、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我们将通过详细分析和总结,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知识和理解。
下面将依次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概念1.1 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所要总结的知识点的定义和概念。
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将从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解释清楚。
1.2 分类其次,我们将对知识点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理解。
通过分类总结,读者能够更快、更清晰地掌握相关知识。
1.3 特点最后,我们将总结每个知识点的特点和特性,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通过详细的特点总结,读者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二、原理2.1 原理分析在总结知识点的原理时,我们将深入剖析每个知识点的内在原理和运作机制。
通过原理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2 实例说明接着,我们将通过实例说明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原理。
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读者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知识点。
2.3 应用分析最后,我们将对知识点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应用分析,读者可以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实际应用3.1 行业应用我们将总结知识点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以便读者深入了解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通过行业应用总结,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知识点的实际运用情况。
3.2 个人实践然后,我们将总结知识点在个人实践中的应用,以便读者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实际操作。
通过个人实践总结,读者可以更灵活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
3.3 创新应用最后,我们将总结知识点在创新应用中的表现,以便读者更加开阔地理解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通过创新应用总结,读者可以更好地拓展知识点的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章总结了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对于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章的总结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帮助,使其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勾股定理本章归纳总结

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使∠ABD=90°,连接CD,则线段
CD的长为
。5或 13
例3 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 AC=6cm,BC=8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 折痕是DE(如图所示),求CD的长.
分析:设CD为 x,∵AD=BD,∴AD=8-x. ∴在△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 关于x的方程即可求解.
分析:∵点P的坐标为(- 2.3), O P (- 2)2 32 13. ∵点A ,P均在以点O 为圆心,O P为半径的圆上, O A O P 13. ∵9<13<16,3< 13小于4. 又∵点A 在x轴负半轴上, 点A 的横坐标介于- 4和- 3之间,故选A .
例2 在△ABC中,AB=2 ,BC=1,∠ABC=45°以AB为一边
3.曲面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在解决曲面中两点间的距离时,往往是要将曲面问题转 化为同一平面内两点之间的距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会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2,3),以点 O为圆心,以O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 横坐标介于( )
A.-4和-3之间 B.3和4之间 C.-5和-4之间 D.4和5之,在底部A处有一只壁虎,C′处 有一只蚊子,壁虎急于捕捉到蚊子充饥. (1)试确定壁虎所走的最短路线; (2)若立方体礼盒的棱长为20cm,则壁虎如果想在半分钟内 捕捉到蚊子,每分钟至少要爬行多少厘米?(保留整数)
分析:求几何表面的最短距离时, 通常可以将几何体表面展开,把立 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本章归纳总结
知识结构
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多种,一般是采用剪拼的方法,它 把“数与形”巧妙地联起来,是几何体与代数沟通的桥梁,同 时也为后面的四边形、圆、图形交换,三角函数等的互化的学 习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建筑结构大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建筑结构大一知识点归纳总结建筑结构是建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建筑物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下面是建筑结构大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力学基础:力学是建筑结构的基础,大一时需要学习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包括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和力学性质。
2.杆件的力学性质:杆件是建筑结构中最基础的组成单元之一,大一时需要学习杆件的力学性质,如梁的受力分析、梁的截面性能、弯曲应力和变形等。
3.平面结构:平面结构是建筑物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如桁架、平面刚架等。
大一时需要了解平面结构的组成原理、受力特点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等。
4.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三维结构,常见的有穹顶、拱和壳结构等。
大一时需要了解空间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荷载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
5.基础知识:建筑结构还涉及到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力的分解合成、力的平衡条件、受力分析方法、材料力学性质等。
大一时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建筑结构的分析和设计中。
6.结构设计原则: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的核心,大一时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结构设计原则,如强度和刚度要求、最佳构造原则、材料选取和连接方式等。
7.经典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建筑结构案例,可以加深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大一时可以学习一些经典建筑结构案例,如北京国家体育馆的鸟巢结构、巴黎圣母院的拱结构等。
8. 建筑结构软件应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离不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支持。
大一时可以学习一些常用的建筑结构软件,如AutoCAD、SAP2000等,并学习其基本操作和应用。
总之,建筑结构大一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力学基础、杆件的力学性质、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基础知识、结构设计原则、经典案例分析和建筑结构软件应用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为后续的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一上册解剖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上册解剖第一章知识点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科学之一,它研究人体内外部的结构、形态和组织。
高一上册的生物课程中,我们首次接触到了解剖学的知识,这对于我们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高一上册解剖学第一章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人体结构的层次组织人体结构的层次组织可以从最基础的细胞开始,逐级组织起来。
人体的最小功能单位是细胞,细胞按照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细胞组织起来形成组织,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不同的组织又组合成器官,如心脏、肺等。
而所有的器官又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体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有机整体。
二、人体的主要器官人体包含很多重要的器官,每个器官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结构。
其中,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器官,具有分解代谢、解毒等重要功能。
此外,还有脑、胃、肾等器官,它们各自担负着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三、人体的系统组织人体的功能由多个系统组织共同完成,其中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
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分解并吸收养分;呼吸系统负责供给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负责输送血液和养分;神经系统负责感知刺激和传递信号。
这些系统通过紧密的联系和协调,使我们的身体能够运作起来。
四、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支撑结构,它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骼提供了人体姿势的基础,保护内脏器官,同时也是肌肉的支持和连接点。
骨骼系统还参与血液的生成和矿物质的储存。
骨骼组织的不断更新和修复是通过骨细胞的活动来实现的。
五、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生殖系统是人类繁衍后代的重要系统,它包括男性的生殖器官和女性的生殖器官。
男性通过睾丸产生精子,女性通过卵巢产生卵子。
精子和卵子在受精后形成胚胎,发育成为婴儿。
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在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这也是性别特征形成的基础。
六、人体的平衡与调节人体内的各个系统和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协调的,这需要平衡与调节机制的存在。
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1.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篇一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2.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篇二坐标系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例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置可用离车站(坐标原点)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2)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
例如,运动员推铅球以铅球离手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建立-轴,竖直向下建立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
(3)三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
例如,篮球在空中的运动。
3.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篇三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

初一上册第1章总结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与科学实践的基本概念,包括科学的概念、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科
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科学
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以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 科学的概念
科学是一种寻求真理的理性活动。
它是通过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实验和理论构建,从而揭示客观规律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重要手段。
科学是寻求真理的过程,它包括了对现象、规律、机理、方法等方面的认识。
1.2 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
科学实践是验证科学理论的最终标准。
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可验
证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等。
这些特点是科学实践持续发展和提高科学认识
水平的重要保证。
1.3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了实验、观察、模型建立、推理等。
其中,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
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是对自然界进行人为干预的过程,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总之,初一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涉及了科学概念、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
方法等方面,对学生们初步了解科学、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和发展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自觉尊重科学、
学习科学、使用科学,不断完善自己,为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
好准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是我们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开篇,而第一章往往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部分。
第一章主要涉及运动的描述,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
一、质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比如说,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远大于地球的半径,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对公转的影响极小,此时地球就可以看作质点。
但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就不能忽略,就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二、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要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
比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果以车为参考系,人是静止的;如果以路边的树为参考系,人就是运动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三、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常见的坐标系有一维直线坐标系、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通常选择直线坐标系,也就是数轴。
在数轴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坐标来表示,位移则可以用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来计算。
四、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
比如 8 点上课,8点就是时刻。
时间间隔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比如一节课 45 分钟,45 分钟就是时间间隔。
要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没有长短,而时间间隔有长短。
五、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比如,一个人绕着操场跑一圈,他的位移是零,因为他的初位置和末位置相同;但他的路程是操场的周长。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物理运算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章内容相对较多,包括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物理量和单位的引入与运算规则、运动学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以及傅立叶分析的原理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有客观性、理性、可证伪性和可反驳性。
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方法来推断和验证。
第二节介绍了物理量和单位的引入与运算规则。
物理量是能够通过其中一种方法进行测量的性质,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量用数量和单位来表示,数量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数值,单位是用来衡量物理量的标准。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通用的单位制,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米(m)、质量单位千克(kg)、时间单位秒(s)等。
物理量的运算中要遵循相应的运算规则,如长度相加取和,速度相乘取积等。
第三节是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矢量,用Δr表示。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是矢量量,用v表示。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的大小,也是矢量量,用a表示。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恒定,非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是变化的。
第四节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以相同的速度沿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Δr=v×Δt。
位移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大小乘以时间的大小。
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以表示为v=Δr/Δt。
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除以时间的大小。
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是XXX课程的开篇,主要介绍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对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一、概述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XXX课程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概念1:XXX- 解释1:XXX是指...- 解释2:XXX的作用是...2. 概念2:XXX- 解释1:XXX是指...- 解释2:XXX的作用是...3. 概念3:XXX- 解释1:XXX是指...- 解释2:XXX的作用是...二、重点知识点1. 知识点1:XXX- 描述1:XXX是...- 描述2:XXX的具体应用场景是... - 描述3:XXX的优势是...2. 知识点2:XXX- 描述1:XXX是...- 描述2:XXX的具体应用场景是... - 描述3:XXX的优势是...3. 知识点3:XXX- 描述1:XXX是...- 描述2:XXX的具体应用场景是... - 描述3:XXX的优势是...三、关键要点在学习第一单元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特别注意:1. 关键要点1:XXX- 解释1:XXX的含义是...- 解释2:XXX的作用是...- 解释3:XXX的应用范围是...2. 关键要点2:XXX- 解释1:XXX的含义是...- 解释2:XXX的作用是...- 解释3:XXX的应用范围是...3. 关键要点3:XXX- 解释1:XXX的含义是...- 解释2:XXX的作用是...- 解释3:XXX的应用范围是...四、练习题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第一单元的知识,这里提供一些练习题,供读者进行练习和巩固:1. 题目1:XXX的特点是什么?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2. 题目2:XXX的应用场景是什么?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3. 题目3:XXX的优势是什么?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请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1节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1节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关注自然界规律的学科,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和探索。
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1节是学生们接触物理学的开始,我们将在这篇文章中详细介绍这一部分的知识点。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指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旨在了解和探究物质的运动,物质的本质,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与实验和观察密切相关,是一门基础学科,为其他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物理学家们的贡献自古以来,无数的物理学家们在这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是伟大的爱因斯坦。
他发现了相对论理论以及 E=mc²这个公式。
他的贡献深刻地影响了物理学的研究。
三、物理学的分支物理学包括很多分支,如力学、热力学、电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以及量子物理学等。
每个叫法都代表了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分类方式。
物理学的分支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不同的物理现象,更好地了解生活中许多奇妙的现象。
四、物理学单位在随着物理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之后,人们就开始使用单位,以便建立标准化的计量方法。
人们所采用的基本单位是“国际单位制”(SI)。
重量单位使用的是“千克”,长度单位为“米”,时间单位为“秒”。
目前,国际单位制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标准单位系统。
五、物理学的学习方法学物理需要系统性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公式,经常去实验室观察实验现象,使用仪器并分析数据。
此外,还需要高度的科学文献解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能力,以便能够很好地理解物理实验数据并发现数据中概括的规律。
六、总结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1节知识点是接触自然现象和物理学的基础,我们需要系统性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加强学生们的实验能力,认识到物理学的分支和各个分支之间的联系。
通过我们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物理学复习和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下第一章知识小结

第一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知识梳理】1.模型的含义、意义和作用(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种方法叫模型法。
构建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它的类型有:①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③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事物,而是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
(2)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符号的含义、意义和作用(1)含义: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
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2)意义和作用: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对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的观察。
(1)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2)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这是物理变化。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知识梳理】1.分子的定义和性质(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肉眼不能看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分子在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物质的分子。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即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4.物质的构成与化学性质(1)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氧气等分别由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等构成。
高一数学第一章的知识点概括

高一数学第一章的知识点概括在掌握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有一套可行的复习计划。
剩下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处理问题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第一章的知识点概括,希望能帮助到你!高一数学第一章的知识点概括11.并集(1)并集的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2)并集的符号表示A∪B={x|x∈A或x∈B}.并集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中"或"字的意义应引起注意,用它连接的并列成分之间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x∈A,或x∈B包括如下三种情况:①x∈A,但xB;②x∈B,但xA;③x∈A,且x∈B.由集合A中元素的互异性知,A与B的公共元素在A∪B中只出现一次,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例如,设A={3,5,6,8},B={4,5,7,8},则A∪B={3,4,5,6,7,8},而不是{3,5,6,8,4,5,7,8}.2.交集利用下图类比并集的概念引出交集的概念.(1)交集的定义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 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2)交集的符号表示A∩B={x|x∈A且x∈B}.高一数学第一章的知识点概括2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不定义的原始概念,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
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
集合是由它的元素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七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七年级的物理学习中,第一章是我们学习的起点,也是我们对物理世界有一个初步了解的开始。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组成。
以下是对第一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的物质分子排列整齐,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的物质分子相对松散,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的物质分子间距很大,具有自由的运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 物质的其他性质:物质还有其他一些基本性质,包括质量、体积、密度、延展性和导电性等。
质量是物质所具有的惯性,体积是物质所占的空间大小,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延展性指物质的柔韧性,导电性是指物质导电能力的强弱。
二、物质的组成1. 基本粒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可以是相同元素的原子或不同元素的原子。
离子是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学上用符号表示。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总结起来,七年级物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组成。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们了解到物质的三态、质量、体积、密度、延展性和导电性等基本性质,同时掌握了物质由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并且学会了区分元素和化合物。
这些知识点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通过学习第一章的物理知识,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
比如,通过学习物质的三态,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冰可以变成水,为什么水可以变成水蒸气;通过学习物质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索解释为什么金属可以传递电流,为什么一些材料具有延展性。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帮助我们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为我们理解物理学的其他知识点做好了铺垫。
高一上册第1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册第1章知识点总结高一是人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新起点,也是一个全新的阶段,因此,对于新的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学习,就显得比以前更为重要。
今年的高一上册的第1章知识点总结,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份重要资料。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数与规律数与规律是数学的基石,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了。
但高中的数学课程中,数与规律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
比如,在高一上册的第1章中,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包括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这些运算中,我们需要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性质,比如加法中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中满足分配律等。
此外,在数与规律中,还需要学习和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平面几何与向量几何平面几何是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习的内容,但在高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
在第1章中,我们学习了直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如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垂直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和运用平面几何的定理和公式,如圆的性质、面积公式等。
除了平面几何,向量几何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了解和应用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如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等。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在高一上册的第1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掌握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函数,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在方程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运用根的性质和因式分解等方法解决方程问题。
立体几何与三角形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在第1章中,我们学习了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比如长方体、正方体、柱体、圆锥体等。
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几何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此外,三角形也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学习和理解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掌握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高一物理第1章知识点框架

高一物理第1章知识点框架高一物理第1章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框架:质量、力和运动。
本文将从质量、力和运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个性质,它代表了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数量。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
质量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购买水果时,我们根据水果的质量来决定购买的数量和价格;又比如在建筑工程中,考虑到建筑材料的质量,以确保建筑的牢固和安全。
其次,力是一种使物体发生变化的作用。
力的大小由其引起的运动变化所需的能量来衡量,单位是牛顿。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和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力的作用。
比如我们打篮球时,我们用力推球,让球进入篮筐;又比如我们开车时,我们踩油门给汽车施加力,使汽车加速。
力的概念对我们理解世界和改变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
运动的状态可以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来描述。
运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现象。
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不断运动,比如风吹树叶、汽车行驶、邮件递送等等。
理解运动的规律和原理对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生活非常重要。
总结来说,高一物理第1章知识点框架主要包括质量、力和运动。
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个属性,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作用,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物理的基础,更是我们理解和改变世界的工具和方法。
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质量、力和运动无处不在,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框架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框架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框架,哇,这可是个充满神奇和乐趣的领域呢!你知道吗,物理其实就像一部生活的剧本,时时刻刻都在上演,大家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
首先啊,咱们得聊聊力。
力就像是你背后推你的小伙伴,让你走得更快,或者像那只不安分的小猫,一下子扑到你身上,让你措手不及。
真的是,没了力,咱们可什么都做不了。
这力又分好多种,像重力、摩擦力,简直像个大家族,各有各的特点。
你想想,重力就像个严厉的老师,时刻把我们拉回地面,摩擦力则像个小调皮,总是在你滑滑板的时候给你添麻烦。
接着呀,我们得说说运动。
运动可是个有趣的话题。
你想啊,运动的方式千姿百态,就像街头那些风格各异的舞者,转呀转呀,真是热闹极了!运动的速度、方向、加速度,这些词听起来挺复杂,其实就像你开车时的油门、刹车,快慢自如,方向随心所欲。
生活中,咱们每个人都在运动,只不过有的人快得像闪电,有的人慢得像乌龟,哈哈,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哦。
想象一下,篮球场上那个飞奔的球员,真的就像风一样,过了就不见影,轻松自如。
这些运动的规律,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真是妙不可言。
说到这里,得提一提牛顿的三大定律。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像是老大爷教我们做人,简单明了。
第一定律,哦,那就是“惯性”,就好比你早上赖床的决心,没啥能打扰你。
第二定律嘛,讲的是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简单点说,就是你使劲儿推东西,它就动得越快,真是物理里的小秘密。
第三定律,动作与反动作,真是“有来有往”,比如你在游泳池里划水,水也在推你。
这些定律,就像生活中的小哲理,处处可见,真是妙趣横生。
咱们聊聊能量。
这能量就像咱们身边的能量饮料,喝了之后,哇,精神满满,简直无敌!能量有好多种,动能、势能,还有热能,真是琳琅满目。
动能就像你跑步时的冲劲,势能则是你爬高了的那种期待,越高越刺激。
热能嘛,嘿嘿,想想冬天里那暖暖的被窝,简直是人间天堂。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消失,真是个不变的真理,就像你总能找到吃的,不管多忙,总有办法填饱肚子。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易读错的字古诗.(shī)村.(cūn)居化妆.(zhuāng)喝醉.(zuì)丝.(sī)绦裁.(cái)剪遮.(zhē)掩兴致.(zhì)茁.(zhuó)壮花籽.(zǐ)绚.(xuàn)丽植.(zhí)树二、易写错的字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
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格:右边是“各”,不是“名”。
局:下面不是“可”。
三、会写词语古诗村居儿童碧绿化妆丝带剪刀冲出寻找姑娘吐丝柳枝荡秋千鲜花桃花杏花邮递员先生原来大叔邮局东西太太做客惊奇去年美好一堆礼物邓小平植树格外引人注目满意休息树苗四、多音字cháng(长处)sì(似乎)长似zhǎng(长大)shì(似的)chōng(冲锋枪)cáng(捉迷藏)冲藏chòng(冲着)zàng(藏族)zhòng(栽种)qí(奇怪)种奇zhǒng(种子)jī(奇数)五、形近字村(山村)妆(化妆)冲(冲动)树(大数)壮(壮丽)种(种植)桃(桃树)姑(姑娘)车(汽车)跳(跳动)咕(咕咕)东(东西)礼(有礼)植(植物)住(居住)扎(挣扎)值(值日)注(注意)六、近义词丝绦—丝带裁—剪奔—跑仔细—细心寻找—寻觅懊丧—沮丧惊奇—诧异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格外—特别兴致勃勃—兴味盎然七、反义词赶紧—迟缓懊丧—兴奋惊奇—平静仔细—马虎害羞—大方探出—缩进茁壮—瘦弱笔直—弯曲满意—不满八、词语搭配1. 动词搭配:(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寻找)春天2. 形容词搭配:(害羞)的小姑娘(解冻)的小溪(难忘)的日子(绿油油)的小柏树(精心)地挑选(兴致勃勃)地挖着九、词语归类1. AABB 式的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叮叮咚咚高高兴兴快快乐乐2. ABCC 式的词语:兴致勃勃人才济济仪表堂堂十、句子积累1. 设问句、比喻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层--(电子层)--(楼层)
能级--(电子亚层)--(台阶)
构造原理------排布顺序·
高考试题---核外电子排布
2015· 全国-1 (1)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电子云 形象化描述。 2017全国-1 (1)元素K的焰色反应呈紫红色,其中紫色对应的辐射波长为__ 标号)。 nm(填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道尔顿:原子学说
汤姆生:“葡萄干布丁” 模型 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型模:电子分层排布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薛定谔简介
奥地利物理学家,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薛定谔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 人之一。 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是在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把物质波表示成数学形式, 建立了称为薛定谔方程的量子力学波动方程。 薛定谔方程在量子力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与经典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价值相似。在经典 极限下,薛定谔方程可以过渡到哈密顿方程。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如电子等) 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在粒子运动速率远小于光速的 条件下适用。
M
4
5
6
P
7
K
N
O
Q
由低 到 高 ―――→ 由 近到 远 ―――→
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联想· 质疑]波尔只引入 一个量子数n,能比较好 地解释了氢原子线状光 谱产生的原因;但复杂 的光谱解释不了。
(2)能级
同一电子层的电子,能量可以不同,还可以把它 们若干个能级。不同能级的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的能 量不同。
A.404.4
B.553.5
C.589.2
D.670.8
E.766.5
(2)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N ,占据该能层电子的 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球形 。 KLMN 4S1
2018全国-2
(1)基态S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纺锤)形。 1s22s22p63s23p4
2019/3/10
n 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
电子层n 1 2
符号 K L
能级 1s 2s 2p
原子轨道 1s 2s 2px 2py 2pz
3
M
3s 3p 3d
4s 4p 4d 4f
3s 3px 3py 3pz 3d(包含5个原子轨道)
4s 4px 4py 4pz 4d(包含5个原子轨道) 4f(包含7个原子轨道)
34
(4)自旋运动状态 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运动状态只有 两 种, 分别用 符号“ ↑ ”和“ ↓ ”表示。 2.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和电子云
(1)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①对象:原子中单个电子的 空间运动状态 即原子轨道。 ②方法:用 直角坐标系 标注。 ③意义:表示原子轨道的 空间分布 。 ④形状:s 轨道呈 球形;p 轨道在空间的分布特点是分别相对
2019/3/10
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
19
连续光谱(continuous spectrum):
若由光谱仪获得的光谱是由各种波长的光 所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 则所得光谱为连续光谱。如阳光等。
线状光谱
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氢原光谱是由具有特定波长、 彼此分立的谱线组成的,也就是线状光谱。
第一章 原子结构
第一节 原子结构模型
• 【学习目标】 •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和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 基本观点及其对原子结构理论的贡献。 • 2.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 3.知道科学假说模型在原子结构建立中重要作用。 • 4.通过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模型建立的历史,感受 科学家在科学创造中的丰功伟绩。 【学习重点】 原子结构发展史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的描述 【学习难点】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能用波尔氢原 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光谱
1.008
-27
1 1 836
知识·回顾区
3.粒子符号中各数字的含义
化合价 质量数 所带正、负电荷数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质子数(核电荷数)
所含X原子数
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原子轨道 (1)电子层(n)量子数(能层)
分层标准 n 的取值 符号 能量 离核 1 2
L
电子离核的远近 3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一、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一: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要点:
1、(1)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圆周轨道上运动,不辐射能量; (2)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3)电子发生跃迁时,才会不连续的辐射或 吸收能量
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
32
能层与能级
总结:
①能级数等于电子层数(n),轨道数=电子层数 的平方(n2)。电子数目= (2n2) ②任一电子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 ③在每一电子层中,能级符号与能量大小的顺序 是: ns<np<nd<nf… 2019/3/10 33
2019/3/10
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
3.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原子轨道的图像描述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将原子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以图象
方式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原子轨道示意图:
原子轨道的形状
p轨道有三个方向
px
py
pz
d轨道有五个方向
d 轨道 空间五种取向, 五条等价(简并) d 轨道.
2.原子轨道 (1)同一电子层,不同能级其原子轨道形状不同,数目不同,能 量不同。能量:2S<2P, 3S<3P<3d
成功之处: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局限性:不能解释复杂的原子光谱现象
2、电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
电子能量处于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高 考
根据卢瑟福的核式原子结构模型和 经典的电磁学观点,围绕原子核高速运 动的电子一定会自动且连续地辐射能量, 那么氢原子的光谱应该是由各种波长的 光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 分辨,也就是形成连续光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归纳总结
1.电子云图
(1) 电子云图中的小点不代表电子。小点疏密程度表示电子 在原子核外出现 概率 的大小。 (2)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 概率越大 ,电子云越密集。如 1s 电子 云比2s电子云更密集,2s电子云比1s电子云疏散。 (3)s 能级的电子云为球形,只有一种空间伸展方向。 p 能级 的电子云为哑铃形,有三种空间伸展方向。
(2)不同电子层,同种能级其原子轨道形状相似,半径不同,能
量不同。1S<2S<3S<4S (3)s能级只有1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它们互相垂 直,分别以px、py、pz表示。 d能级有5个原子轨道
能层--(电子层)--(楼层)
能级--(电子亚层)--(台阶)
构造原理------排布顺序·
绚丽壮观的焰火增加了节日欢乐的气氛, 都市夜空色彩夺目的美景会给你留下不可磨 灭的记忆。渐渐长大的你是否想过,这给你 带来惊异和欢乐的美景是如何产生的?是什 么产生了这不同颜色的光?这一节内容的学 习,将会帮助我们揭开其中的秘密。
原子模型的发展历史
葡萄干布丁
原子模型的发展 :
模 型 年 代 依 据 主 要 内 容 模 型 道尔顿 1803 元素化合时的 质量比例关系 原子是不可再 分的实心小球 汤姆生 1904 发现电子 葡萄干布 丁式 卢瑟福 1911 α 粒子散 射 有核原子 模型 玻尔 1913 氢原子光谱 轨 道 式原 子 模 型(行星模型) 量子力学 1926 近代科学 实验 电子云模 型
理论和实验事实 产生矛盾
完善理论
知识·回顾区
2.构成原子的微粒及性质 构成原子 的粒子 电性和 电量 质量/kg 相对质量 电子
1个电子带1个
单位负电荷
原子核 质子
1个质子带1个
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中子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9.109×10
-31
1.673×10
1.007
-27
1.675×10
30
【问题】3.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容纳的 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不同电子层的s能级,所容纳的电子数 是相同的,但是能量是不同的。
2019/3/10 31
【问题】4.每层原子轨道数是?其中1S 能级有几个轨道?其中2P能级有几个轨 道? 3P能级?3d? 电子层n与原子轨道数的关系是?
2019/3/10
外围各区域出现的概率的。为了直观,把电子的这种概率分 布状况用图像表示时,以不同的浓淡代表概率的大小,其结 果如同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形成了云雾,所以叫电子云。也就 是说,原子中的、受束缚的电子不是像行星绕太阳运转那样
在确定的时刻处于确定的位置的。
电子云:描述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的图形.
S轨道是球形的,p轨道为(哑铃形)的
x、y、z 轴 对称,呈哑铃形(∞)。 于__________
2.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是1926年 奥地利学者薛定谔在 德布罗意关系式的基 础上,对电子的运动 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 提出了二阶偏微分的 的著名的薛定谔方程 式。这个方程式的解, 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 形表示的话,就是电 子云。
电子云这个名词是用来描述原子或分子中电子在原子核
29
【问题】2.不同的电子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量子 数(n)存在什么关系?
第一能层只有1个能级(1s),第二能层有2个能 级(2s和2p),第3能层有3个能级(3s、3p和 3d),依次类推。以s、p、d、f· · · · · · 排序的各 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 的二倍!
能级数=电子层数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