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基本原理》试题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基本原理》试题总结
1、马克思主义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鲜明的政治立场3重要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时间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构成时间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
手段(工具等)。
5、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6、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7、规律及其客观性: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四、规律是客观的。
8、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9、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0、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三、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3、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的状态。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片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1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1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第一,否定式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式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7、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8、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基本范畴,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含着矛盾分析方法的展开。
19、“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
20、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感性认识是从感觉、知觉到表象。二,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4、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5、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6、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7、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8、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一、真理是具体的。二、真理是全面的。真理与谜语相比较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就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价值的特性主要有:第一,客观性。第二:主体性。第三,社会历史性。第四,多维性。
11、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1、社会存在是指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
3、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还包含着科学技术。
5、什么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6、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